佛弟子文库

海涛法师《如何面对临终那一刻》

海涛法师  2010/1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通常痛苦可以成为我们一个伟大的老师,它有很多有助益的特质。例如,当你在极端痛苦时,心便会被降服,骄慢也不会那么明显了。

2.再者,藉由你自己的痛苦,你了解到别的众生正在遭受什么,你的慈悲也会因此而升起。你了解到:对!这就是别人正在遭受的,这是学习感同身受的开始。

3.你开始理解到轮回是什么,这是痛苦第二个正的面。然后,假如你认真地去观察痛苦,便会了解痛苦的起因是来自自己本身的不善与恶行。

4.事实上,病痛可以教导我们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藉由病痛来警惕无常,无常观可以转化我们贪欲、执着的心。

5.藉由病苦的警示,你会了悟到: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的行为把我带进了这样的困境,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换另一种方式,全心去行善。

6.痛苦的特质说明了它对佛法修行的益处,快乐就无法这样影响我们。通常当一个人走运时就会更骄傲:我真是特别,福气这么大!得意洋洋不会带领你去同情别人,因为你只会沉浸在你自己的喜乐中。

7.另外,快乐无法让你了解恶行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此要避免;你也无法藉由快乐而了解修行善业的必要性。因此,痛苦对修行而言相当有助益。

8.如果我们真正明了业与轮回,不管遭受什么痛苦和困难,都不会把它当成挫折、灾祸或惩罚;也不会责备自己或自怨自艾。

9.藏人说痛苦是「一支扫除恶业的扫帚」,我们甚至要感谢业报就要结束。

10.智慧与慈悲来自接触真实的苦痛。生命也许充满痛苦、悲伤和艰难,但这也是帮助我们面对死亡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痛苦,才不会让心念在临命中时四处乱窜。

1.在活着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如何面临死亡!当我临命终的最后剎那,我要如何修习「自他交换」?方法就是:观想呼气时,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善业功德都带给了众生;吸气时,则观想将每一位众生的痛苦承担了过来。

2.当我们接近死亡时,修这个法门会减少自己的「我执」。在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能平稳安详地住在空性中。这一切,尤其是利他的祈愿和禅修,应在死亡到来前就要修习,这样在最后一刻才能对你有大助益。

3.切记!死亡的最后时刻,一定要把觉知定在身体的上半部,或者由鼻孔,或者由头顶出去,这点很重要。头顶的这个部位有很多种名称。例如,菩提心(觉醒心)脉等等。

4.那里有一条脉直通身体中央,尽头止于头顶部位。人们修习破瓦法或迁识法,好让死亡时神识能由头顶出去。事实上在优秀的修行人头上,中脉的顶端形成了一个小洞,甚至可以插进一根草。这是给这些需要参考点的人一个可视的肉体征兆。

5.人临终时,心识会变得很敏感,任何触摸到的地方,觉知便会导至该处,因为依佛教的教法,心识与各种的感觉能力有关。死亡时,它开始消失、溶入,以至最终留下的是一个纯净的心,这就是为什么要把心识引导到身体的较高位置的原因。

6.它就像一间房子,你可以爬楼梯上屋顶,或下楼梯到地下室。你要把神识带离身体的下半部,导引它往高处去。

7.此乃根据唯识宗「顶圣眼升天,人心饿鬼腹,傍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即在往生八小时,头顶犹热则往生西方,眼睛热则升天,心热生人,腹热饿鬼道,膝盖最慢冷畜牲道,脚底是地狱。经上所说的:「顶圣眼升天,人心饿鬼腹,傍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8.一个人是否能完全自痛苦中解脱,圆满地开展心智,便完全视他是否精进修持而定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正确的临终关怀,应该要提前做

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接引会不会是魔所现的

请看下面。第三个疑问:宁保非魔疑。就是有人问,临命...

临终时冤亲债主为何不会化作阿弥陀佛形象

问: 临终时,怨家债主为什么不会化作阿弥陀佛的形象...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

预知往生,分秒不差——胡松年居士往生记

灵岩山是个专修净土的道场。因此,除了数百个出家众以...

如何劝导病人临终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第三课 瞻视病人甲三、说法敛念 说法敛念 是关于如何...

临终的五趣相

众所周知:六道轮回之六道, 是包括天道、 人道、 修...

念佛人该如何办丧事

接手书知汝母已于初二日念佛往生,不胜伤叹。虽然,汝...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教词典】七叶岩

地名,在王舍城侧的灵鹫山上,因有七叶树生于岩窟之上...

【佛教词典】非一界智

【非一界智】 p0714   瑜伽八十三卷六页云:若能了知...

如何将世出世间法圆融

问: 印祖一再说:念佛人当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

圣严法师《大与小》

有一次,我和一位居士同乘一辆车,遇到红灯,车停下来...

犯邪淫而找不到工作

任何疾病,包括你的事业,找不着工作都是有因果的。...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与「带业往生」矛盾吗

问: 《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又听师父说...

怎样对治昏沉和妄想

打坐经常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就是昏沉和妄想。整个修行...

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

《楞严经》的法门,就是一个转,转因缘之法而回到不生...

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

佛陀与风尘女子的因果

佛陀在世时也曾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有一件事让佛陀永远...

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之愿

原文: 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

非份之财不能要

佛法不离世间法,就生产事业而言,佛法讲正业与净业。...

佛教度化众生的四种悉檀

众生的根器千差万别,所以佛教度化众生时,也会因势利...

八宗共祖的龙树菩萨

一、被佛陀点名出生 龙树(梵文:Nāgārjuna),可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