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大安法师  2022/06/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亲菩萨言愿生耶?答曰:说众生无生如虚空,有二种:一者,如凡夫所谓实众生,如凡夫所见实生死,此所见事,毕竟无所有,如龟毛,如虚空;二者,谓诸法因缘生故,即是不生,无所有如虚空。天亲菩萨所愿生者,是因缘义。因缘义故,假名生,非如凡夫谓有实众生、实生死也。——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有人问:大乘经论当中,处处都在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什么天亲菩萨还说愿往生?

这就涉及到《中论》的概念——空性。大乘经典当中谈般若的空性,众生都是缘起法,既然是缘起的,当下是毕竟空的;既然是毕竟空、无所有,就是无生的,无生就无灭的,就像虚空代表它的无为一样。大乘从胜义谛角度是这样说的,那为什么天亲菩萨在这里还要谈愿意往生?

回答:说众生无生如虚空,是从两个层次去理解的。

第一个层次,就是我们一般的凡夫就执著有个真实的众生,这真实的众生在三界当中有真实的生死轮回。从大乘的实相来看,这些众生所见的实众生、实生死这个事 “毕竟无所有”,都是幻相,都是梦中之事。就好像说乌龟龟毛,乌龟是没有毛的,如虚空一法不立的。这就是破那些邪知邪见。

但是大乘是中道了义的,不能仅仅是谈胜义谛的空,还要谈它的缘起法的假有,这就是不坏假有,不坏假名。就是一切法——色法、心法、凡夫法、圣人法、有为法、无为法……都是因缘所生的。因缘所生的诸法,它当下就是不生,不生就“无所有如虚空”。这所理解这个无生,是从这两个界面把握它的真谛的空性。

天亲菩萨所愿生,不是从胜义谛去谈,是从它的俗谛,俗谛就是从它的“因缘义”去谈。因缘义,不坏俗谛,不坏假名。所以谈这个生是一个假名,它真实的是无生,但是在缘起法的层面得要不坏因果,所以“假名生”。不是凡夫众生认为有真实的众生、真实的生死,那就是生即无生,无生而生的辩证关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太虚大师《由三种所依显念佛胜义》

佛法在离言自证,本无可以宣说的文字语言。而佛以方便...

这样的时代,罪业众生该如何解脱

在佛的正法的时候,行人的根机都很殊胜,善知识如林。...

用此念佛法何愁不成功

念佛须念念在心,我们的念心,对阿弥陀佛的思念要好似...

老太太念佛免遭劫难

我们妙音念佛小组是二〇一〇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开始共...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多诵经少念佛这样对吗

问: 最近从北京来一位年轻的女居士,叫我们这些老居...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

四十八大愿——(第24愿)供具自皆如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净土为何独指西方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一门入后门门入,...

【推荐】一信之后,永不再疑

一信之后,更不再疑。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一信,在...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于一心,则念极而空...

今生得遇念佛法门是最大的幸运

众生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他面临很多行法,所谓八万四千...

【佛教词典】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

【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 p0635   瑜伽二十一卷十...

【佛教词典】破法遍

又作破诸法遍、能破法遍、破遍。为天台宗所立十乘观法...

不要埋怨业障,资粮就在当下

有一次,一位中年朋友若有所悟地对赵朴老说:我现在想...

省庵大师的净土情怀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

放生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吗

很多人对放生有这样一个疑问:市场需求量是固定的,按...

星云大师《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大家晚安! 这次佛学讲座三...

无用的石头与有用的砖头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

一家人,各有各的业力

我们无始劫以来,众生的第八识有很多很多的这个界,这...

本焕老和尚《黄梅四祖寺首届弘法夏令营开示》

能在四祖寺办夏令营,可以说是你们的好因缘。因为四祖...

念佛与念观音菩萨的关系

观世音菩萨代表阿弥陀佛慈悲的一面,寻声救苦,拯救众...

用智慧去观照,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色、受、想、行、识。 (一)色蕴: 凡一切物质...

一口吸尽西江水

庞蕴居士参访马祖道一禅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

盎覆不吉虫喻

过去有三兄弟,都说自己高大健壮,某次三人一起守夜,...

【佛学漫画】佛为什么要救恶人

昙鸾大师言: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