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成佛应具备哪些条件

济群法师  2015/0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成佛应具备哪些条件

成佛的修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千百年来,汉传、藏传各宗派因对佛陀教法的认识存在差异,故在建构自宗修学体系时形成了各自的观点。能否正确看待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圆成无上佛果。在《道次第》中,宗(宗喀巴)大师对此作了详细论述。

《道次第》中,宗大师明确提出: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何为方便?通常方便是指途径、手段、方法。从这个意义而言,八万四千法门皆可以称为方便。但在《道次第》中,对“方便”一词的内涵却有特别界定,依整个《道次第论》的内容而言:“奢摩他以下,是为方便分及福德之资粮,依于世俗谛之道,广大道次第也;三种殊胜慧者,是为般若分及智慧之资粮,依于胜义谛,甚深道次第故。当于彼等次第数目生起决定,及以慧与方便随离一支不成菩提,应起大决定也。”(《略论·道前基础》)这里明确指出,何为“方便”,何为“慧”。认识“方便”与“慧”的内涵及在修学菩萨道中重要性,是修学《道次第》应该具有的基本认知。

“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大日经》的这句话,扼要概括了大乘的修行要领。“悲为根本”,说明大悲心在大乘菩萨道的核心地位。大乘佛教之殊胜,主要体现在大悲心行的成就。由菩提心为因,方能成就圆满大悲,否则往往只是小慈小悲而非佛菩萨的同体大悲。至于“方便为究竟”,是说明通过方便才能抵达圆满佛果。这里所说的方便,也涵盖六度在内。

关于成佛的修行,《道次第》提出两个要点:首先,应有正确的方便。如挤牛奶,必须知道在哪里挤,若于牛角用力,安能见效?修行同样如此,若无行之有效的方法,终是徒劳无益。很多人修行不得受用,正是因为采取的方法似是而非,或是用不起来,或是用心出偏,最终导致操作失误。其次,方法要完整,即因缘具足。如若不然,修行成就往往是片面的。唯有圆满之因,方能成就圆满佛果。

大乘菩萨道的修行,无非是成就悲、智两种品质。我们认识到佛陀的品质特征,也就知道修行的重点是什么,一切修行都是围绕结果而展开的。正如我们想收获什么,必得先播撒相应的种子,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成就佛陀的品质,就必须在因上努力。

佛菩萨所具有的大悲和大智,决定了修行必须在方便与慧两方面入手,简单而言,就是六度万行。佛陀乃“福智二足尊”,由般若成就一切种智,方便成就无量福德,二者缺一不可。《道次第》所阐述的方便与慧缺一不可,便是建立在这一前提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怎样反观自己

问: 佛法若不外求,念佛怎样反观自己?念佛之心当下...

沾到三宝的边,为何都能都成佛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

诸佛为何选择在人间而非天界成佛

《增一阿含经》中,记载过一则公案帝释天供养释尊时,...

释迦牟尼佛也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

复次,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舍利弗尊者作为华光如来,他这一期的国土是一个净土呢...

贫人菩萨因精进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看到有些僧众身心懈怠,不...

为人助念,即是成就他人作佛,功德难思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

何以念佛即得成佛

或问: 念佛本极易之事,而成佛为甚难之事。佛道长远,...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生意场上要喝酒该怎么办

问: 有的人知道喝酒不好,是犯了酒戒,但是在生意场...

济群法师《普贤行愿品》

第一章 导论 尊敬的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净...

出家与行使孝道之间是否矛盾

问: 中国受儒家文化颇深,儒家孝道中不孝有三,无后...

济群法师:佛教对梦如何解释

问: 我经常做些奇怪的梦,佛教如何对梦做出解释的呢...

【佛教词典】遍净天

遍净,梵名 ?ubha-krtsna,巴利名 Subha-kinna 或 Sub...

【佛教词典】结病

(譬喻)结者烦恼之异名。譬烦恼为身之病也。智度论二...

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

在日本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他在亲...

众生轮回的习惯与体制化

也许你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一上来就跟你们介绍木鱼...

因地心和果地觉如何融合

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

星云大师《从四圣谛到四弘誓愿》

前言 佛陀证悟的宇宙真理是「苦、集、灭、道」,由苦...

修学佛法首先要培养内心的甚深见

《摄大乘论》是无着菩萨所作的。在本论的修行当中,主...

泰国「四面佛」其实不是「佛」

四面佛并非佛教的佛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从古至今泰国人...

【推荐】五种要下无间地狱的罪行

五种要下无间地狱的罪行: 第一种,就是不孝父母。 如...

永明延寿大师开悟的故事

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净土,他知道禅不容...

利用自己的缺陷,给缺陷插上腾飞的翅膀

他的妈妈一共生下过19个孩子,可是,只成活了9个。他...

莫追忆,莫等待,莫犹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依修行的标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

释尊以三重大悲悯念众生

略而计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时,怜此五浊,说难...

蚯蚓一个生命能变成两个生命,这是为什么

问: 这里提到这个蚯蚓被切割成两段,但是蚯蚓的两半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