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菩萨的神情

济群法师  2011/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他是无限的安静。这种安静不是无声的安静,而是内在的安静。仿佛静静的大山,静到极致,却像通天彻地的声音,有着某种难以表述的震慑力。这就是三法印所说的涅槃寂静,它来自所有躁动平息后的内心,来自宇宙人生的最高真实。这种寂静不仅为佛菩萨自身受用,也会使周围的人,甚至周围环境得到净化。

他是无限的空旷。凡夫心的最大特点,就是浮躁而动荡,在各种变幻的妄想中不停摇摆。想静,静不下来;想睡,睡不踏实;想思考,无法集中精力。为什么?因为内心的垃圾太多,且从未清理。这使我们根本看不清生命的真正需要,只好用不停忙碌,用表面充实来掩盖这种茫然。忙碌的结果,不过是继续制造妄想,制造心灵垃圾。而佛菩萨因为体证空性,故能照见五蕴皆空,就像乌云散尽的虚空,澄澈明净,纤尘不染。

他是无限的喜悦。这种喜悦并非通常所说的快乐。因为快乐只是对痛苦的缓解,是建立在某种条件之上。当我们尝到某种快乐并产生执著后,一旦条件改变,对快乐形成的依赖就会落空,转而成为痛苦。所以,世间快乐都是短暂且有副作用的。而佛菩萨的喜悦是来自生命内在,是从全身弥漫而出,这也就是佛经所说的“举身微笑”。只有彻见无我的证悟者,才能使每个毛孔都洋溢着微笑,散发着喜悦。

所以说,生命美容的最高境界就是佛菩萨。学佛,就是以佛菩萨为榜样,不断去除现有的不良心行,开发潜在的高尚品质。当生命不再有任何瑕疵,我们也能像佛菩萨那样,成为至纯至真的人,成为至善至美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经常观心中的相状,就能知道自己的种姓

我们都知道这个识变化多端,我们常说观心无常,就这个...

无这「四心」不能参禅

参禅人,有一坐三十年铁志,可以办道。 此一法无长远心...

心净国土净

业缘有别 随着个人的业缘与见地,每个人念佛的境界几...

随心造业,随心转业

【原文】: 古今人不知随心造业随心转业之义。多少大聪...

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偈,开头两句是:春有百花秋有月,...

慧律法师《追求涅槃的心》

佛教追求的最高原则就叫做涅槃,涅槃翻译成中文叫做不...

木师与画师

从前,北方有一位技艺巧妙的木师,用木头雕塑了一个相...

任凭风浪骤起,闲看花开花落

世事繁杂,良莠不齐,许多事情惹人不得清净。或许生气...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如何看待世间人所认为的佛教消极观

问: 在现实中,有些人不敢走近佛教,以为佛教是消极...

佛法的体验应该从何处得入

佛法的体验应该从何处得入呢?这是每个学佛者都关心的...

凡事不执着是否过于消极

问: 如果不执著的话,是不是会过于消极? 济群法师答...

济群法师:积极与消极

1、积极与消极的表现 积极与消极是我们应对某件事的态...

【佛教词典】心自相

【心自相】 p0349 瑜伽八十卷九页云:由三种相,应知心...

【佛教词典】一切如来智印

(印相)胎藏界之曼陀罗,第二遍知院中之三昧耶形也。...

印光大师与谛闲大师的莲友缘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1861~1940)和谛闲大师(1858~19...

盂兰盆供仪轨

注意事项: 凡设供作此会者,或七日或五日、三日、一日...

如何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

人生是一连串永无止境的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圣严法师:没有自我私心的贪

今天我接受新闻的采访,记者问我:「人的贪心从那里来...

端心正念,这是最要紧的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 要自己端正自己的心,要保持正念...

作茧自缚的人生

【原文】 蚕之作茧也,左之右之,上之下之,尽吐腹中所...

佛陀一生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

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

【推荐】致癌的因素与防癌的食品

癌,是恶性肿瘤的总称。发生于人与动物体组织,器官的...

星云大师《逆境》

吾人生命的成长,要靠许多的逆境来磨练;当逆境来的时...

露地安然坐白牛

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如何判断真心与妄心

真心跟妄心,我们凡夫是永远混在一起的。我们现在修行...

竞争对手破坏我们的产品商誉怎么办

问: 竞争对手破坏我们的产品商誉怎么办? 正如法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