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对饮酒吸毒的态度

宽运法师  2014/09/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对饮酒吸毒的态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毒品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益严重。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威胁。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能够摆脱毒品之害。

而近日中、港两地,乃至台湾,名人、艺人涉毒事件,似有不断增加之趋势;吸毒、藏毒、贩毒等新闻,屡见不鲜。而校园亦开始有毒品侵入,甚至爆出中学生携带毒品上学被发现的丑闻;青少年吸毒问题,似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时期。

我们无法亦不愿去亲身体会毒品和人的关系。幸好有各种类型的书籍文献及研究报告,让我们了解历史上毒品是怎样改变了各种各样人的人生,而宗教的力量又如何起到救世扶危的作用。

一、毒品的历史与由来

鸦片,是历史最悠久的毒品,它是将罂粟未成熟的果实割开后所流出白色液体的产物。人类在6000年以前,就开始使用鸦片,最早是在瑞士新时代屋村遗址中发现的。在西方国家,一直以来人类都将它当作麻醉药使用,能有效的镇痛、解忧,是一种万灵丹,因而有了「快乐植物」、「忘忧药」的美名。而中国是在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的,能当麻醉药材以纾解病患的疼痛。

德国化学家赛特纳从鸦片中分離出吗啡,鸦片在医疗的应用有增无减,后来英国化学家伟特又利用吗啡合成出海洛英。这些药物广泛的在生活中运用,逐渐的,滥用情形越来越严重,造成社会严重的公害。从鸦片到吗啡至海洛英,药力不断被提高,它的成瘾性亦不断增加,于是便从人类的万灵药,变为危害人人的毒品。

二、毒品的危害与泛滥

现时所谓的「毒品」,是指罂粟、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吸毒会导致生理功能发生紊乱,生理和心理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毒瘾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反应,失去理智和自控力,甚至自伤、自残和自杀。毒品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危害民族素质,吞噬巨额社会财富。吸毒和贩毒极易诱发诈骗、暴力犯罪、卖淫、艾滋病传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毒品问题还经常与恐怖主义、洗钱和贩卖人口等犯罪行为有所关联。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毒品造成的损失和扫毒所需要的巨额经费更是沉重的负担。

世界各地毒品蔓延泛滥,已成为严重的国际公害。据联合国《2005年度世界禁毒报告》显示,2004年全球共有2亿人至少使用过一次毒品,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年全球15岁至64岁人口的5%。吸毒人群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毒人群日益年轻化,年龄在16岁至64岁的人口中,约5%的人一年至少非法吸食过一次毒品。80年代,全世界因吸毒造成10万人死亡。另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滥用毒品致死的人数高达20万,上千万人因吸毒丧失劳动能力。

 

2010年6月26日世界禁毒日前夕,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24日发布2010年世界毒品报告:该办公室驻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代表加利.刘易斯当天在曼谷表示,毒品犯罪正向新型毒品及新兴市场转移──安非他命类兴奋剂的使用正在增加;从安非他命类兴奋剂使用的范围以及人数来说,这类毒品的使用者很快将上升至鸦片和古柯类毒品使用者之和。

据介绍,全球范围内使用安非他命类兴奋剂的人数估计有3000万至4000万。亚洲地区摇头丸的使用在增加。中东地区、东南亚地区合成毒品的生产和滥用亦在急增。与此同时,大麻的滥用在北美、欧洲某些地方正在下降,这也显示了毒品滥用的模式正在发生改变。

三、青少年吸食毒品的原因

何以毒品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而青少年为什么会沈迷在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青少年心智成熟度不够,容易受诱惑,或在同侪中想突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就冒险去尝试。而某些青少年,因为家庭无法让他得到想要的、或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等,所以对家庭产生绝望,大部份会因为朋友引诱及社会影响,加入帮派等不正常轨道,进而影响或破坏日后的前途。

据近年教育界的调查与研究,青少年之所以容易受毒品引诱,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及喜爱新鲜感、爱冒险的冲动个性:

毒品令人感觉到有一股神秘感,令人觉得好奇。又加上现代人喜爱追求新鲜感及爱冒险刺激,因而就踏入毒品的世界。

(二)逃避现有烦恼及压力,不愿面对现实:

因学校、家庭压力或自己心理不够自信,感觉自己一无是处等原因,而去尝试吸毒,使用后发现会令人有彷佛置身在天堂的感觉,能忘掉许多的不愉快。

(三)同侪的影响:

朋友们的取笑及诱惑,总觉得自己若不吸毒,就无法与他们在一起,无法成为他们的一员。因此,同侪可说是年少年接触毒品的主原。

(四)对毒品的认知不足:

对毒品特性的识认很少,以为只是使用一点点没关系,但往往都是积少成多,直到发现用药量增加了、成瘾了,那时已经后悔莫及。

(五)缺乏家长及师长的关心:总觉得家人不关心自己、师长瞧不起自己,因而自甘堕落。

 

四、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影响

由此可见,毒品乃万恶之源,迷恋上毒品,不知不觉地就会踏上死亡或自我毁灭的陷阱。毒品对人们的伤害及影响,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生理上的伤害:

毒品对于我们身体上的伤害是最明显的。不同的毒品都有不一样的副作用,毒品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皮肤病、心律失常、中毒性精神病、艾滋病及性病等等。且毒品会产生依赖性,使吸毒者无法停止使用、甚至导致死亡。

(二)行为的转变:

吸食毒品后,可能造成行为的转变或行为偏差,学业成绩突然退步、情绪或态度突然改变、心情忧郁、与原来的朋友疏远,交友状况异常,突然对运动或其他活动没有兴趣、不想上学或上课、注意力明显降低等,这些都是毒品带来的副作用,无论学习效率或工作效率均受影响。

(三)家庭出现问题:

在一个家庭中一旦有一个人吸毒,可能导致无法正常就学、工作或负起家庭角色责任,甚至造成家庭失和、破碎,使得家庭不健全。「家破人亡」往往是吸毒家庭的最终局面。

(四)社会治安问题:

「吸毒是公认社会四害之一。」吸毒者为获取毒资,可能造成窃盗、抢夺甚至杀人等犯罪行为,危害社会治安,严重影响社会秩序。「毒品与社会治安、犯罪率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毒品对健康造成伤害、危害家庭、社会治安等问题,无论青少年有无滥用药物,都会对他们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由此可见,毒品带给人类社会的危害及影响,是既深且远无可比拟的。

五、佛教对饮酒、吸毒的态度

佛教里面有五条根本的戒,是所有佛弟子必须遵守的,这五条戒就是所谓的「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里特别要提出来讨论的是最后一条的「不饮酒」戒。

「饮酒」在巴利文、梵文、藏文中并无「酒」的意思,原意为使人放逸、迷乱;其字根√mad为使醉、骄慢,引申为混迷、混乱、颠倒之意。因此依佛教的立场,一切能令人产生迷心乱性的物质,例如:酒精、大麻、红中、古柯碱、安非他命等,都可视为「饮酒戒」的涵盖范围。当然,如果作为药用则不在此限。因此,佛弟子不得饮酒,即不得吸毒。

 

「不饮酒」属于戒律中的「遮戒」,意即饮酒本身虽非罪恶,因酒为谷物、水果所造;但因饮后迷乱容易误事,有犯下杀、盗、淫、妄等罪过之虞,所以佛特制戒以遮止。我们可以看到今日社会醉酒驾驶肇事层出不穷,或使人无辜丧命,或使人家庭破碎,肇事者在饮酒之前,可曾想到后果如此严重?而在现实生活中,「不饮酒戒」亦应包含「不吸烟」(佛陀时代没有香烟、毒品),因烟草含有尼古丁,会令人上瘾,且对呼吸道及肺有极坏的影响,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面对社会上酒精、毒品所引发的种种问题,佛教戒律的作用尤显得特别重要。

(一)佛制「不饮酒」戒因缘

根据《优婆塞五戒相经》记载,佛之所以制定「不饮酒」戒,乃因降伏恶龙的莎伽陀尊者误饮贫女供养的水色酒,而烂醉如泥,有失威仪,故特制此戒。经中描述尊者饮酒后的情状:「尔时间酒势便发,近寺门边倒地,僧伽梨衣等,漉水囊钵杖油囊草屣针筒,各在一处,身在一处,醉无所觉。佛见此状,即问诸比丘:『于汝意云何?此善男子莎伽陀,今能折伏虾蟆不?』比丘答言:『不能,世尊。』佛言:『圣人饮酒,尚如是失,何况俗子凡夫如是过罪。若过是罪,皆由饮酒故。从今日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

降伏恶龙的尊者,原本是断惑证果的圣人,喝了酒之后尚且意识不清、不醒人事,连一只虾蟆都折伏不了,何况一般凡夫俗子?若是恣情饮酒,恐怕不知要犯下多少罪过了。所以,佛特制「不饮酒」戒,要弟子们谨守勿失。

(二)经论祖语劝令勿饮

据《大爱道比丘尼经》云:「酒为毒药,酒为毒水,酒为毒气。众失之源,众恶之本。」《俱舍论》亦云:「诸饮酒者,心多纵逸,不能守护诸余律仪,故为护余,令离饮酒。」酒之所以是「毒药」、「毒水」、「毒气」,因为它能让佛弟子丧失理智,胡涂地违犯其他戒律,造种种恶业、过失,所以为了维持清净的律仪,自应远离饮酒。在《四分律》中,曾列「饮酒十过」、「饮酒三十六失」,《大智度论》也有「饮酒三十五过」,凡此种种,皆在揭示饮酒对于修行的危害。

印光大师在《护国息灾法语》中说:「酒能迷乱人性,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不规之事,故凡修行者,绝不许饮。」祖师甚至将「不饮酒」列为「佛化儿童」的启蒙规范,希望家长能从小教育孩子远离饮酒,保持理智的清醒、道德的清白:「酒是狂药,饮必乱性,醉则反常,越礼犯分,最好勿吃,免致大喝,聪明智慧,常保清白。」(《佛化儿童读本》)

我们可以看到,为人父母、师长,都是为青少年把关的第一道防线。倘若发现子女已染上饮酒或吸食毒品成瘾,应尽快询求正确且合法的施救管道,立即实施戒毒辅导或治疗,唯有这样,才能确实杜绝毒品为害。

六、有效防犯毒品危害的方法

承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毒品对人体、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及影响,因此必须努力、积极地去防治。据有关研究报告指出,针对时下青少年的吸毒问题,可归纳出以下几点有效防犯毒品危害的方法:

(一)培养正当的休闲活动:可启发智能、激发创造力并且可扩展求学的资源正确且合理地纾解学业的压力。

(二)发展合理的社交生活:合理的社交生活有助于人格教育之培育,并能充实日常之生活,有效减少犯罪行为之发生。

(三)对人生要有正确价值观及适当的人生目标:正确价值观及适当的人生目标更能促进文化之发展,能有益个人身心之健康。

 

所谓「预防胜于治疗」,藉由以上所发现的论点中,相信时下青少年如能认清毒品对身心的祸害,自能拒绝毒品的残害及诱惑,从而促使社会更健康、校园更清静,乃至父母与子女的家庭关系更和谐、更融洽。

结语、佛教戒律精神的社会作用

在现代社会之中,佛教五戒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奉行五戒,那么社会上一切杀、盗、淫、妄、酒的恶行自然不会产生,如此,人心自然向善,社会自然祥和,世界自然太平。

不过,今日的生活环境,距离佛陀年代已很遥远,因此戒律的内容应有新的社会适应,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免不了要交际应酬,因此五戒中的「饮酒戒」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会有不易受持之感;但若是佛教的五戒弟子,在不饮酒的要求中,应加上不吸烟及不吸毒,这样持戒才会更清净。

狭义地说,「戒」,是一种行为的规范,是经由不断、反复的行为而形成的习惯;广义来说,戒是一种伦理道德,戒的作用不只是一种能够产生防非止恶的力量,更是一种自发性的积极修善的行动力。因此佛教的「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修行,其中的一念就是「念戒」——即忆持正念不放逸,善护念,依正智,令内心不生贪、瞋、痴,对外境不生任何的染着。而能见微细罪,心生大怖畏,不破坏一切戒,而有善的正行——这也就是「念戒」的主要目的。因此,戒从心生——心所生的对象为戒,戒与心相随。

「念戒」即以正念、正智为先导,令心忆持正念,精进不放逸,念念增上,不失正念,成就一切善法,能做到这样的话,就无所谓造恶犯戒了。因此,简单地说,「戒」的目的,是要我们从内心养成善的、正确的念头,表现在外自然就是善的行为;而「戒」的作用就是防非止恶,令我们行不逾轨,同时更要我们明白「作业」、「受报」的因果原则。因此,佛教的戒律精神,对于现时社会上防毒、禁毒、扫毒、除毒的工作,应起到辅助或指导性的作用。

所以,我们应远离乱性的酒、上瘾的烟、有害的毒;所谓「少一分毒品,多一分健康」,一个人身心强健,自然能做到百毒不侵。佛教的信仰与教化确实能净化人心,导迷向觉,指引人生,破除迷茫,解脱烦恼,为人们带来祥和幸福与希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勇于对抗自己的烦恼习气

真正的修行并不容易,多数人不敢真正地修行,或真的对...

极乐世界以意为食,为何还要上大供

问: 《无量寿经》说极乐世界意以为食,那为何还要上大...

《药师忏》里所说的十六种病与十三种药

《药师忏》中列述众生无始以来有十六种病: 1. 贪瞋嫉...

修行人不与俗人混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

人一忙起来就会糊涂,过去的习气种子就会起现行

前面第一段讲的是凡夫众生求取世间的声名,到最后声名...

感受跟想象是生死的两个病根

到正宗分的时候,佛陀就问阿难尊者一个问题。 他说,我...

习性,使得我们不能自己

有一只蜈蚣在河边遇到一只乌龟,请求乌龟载他过河到对...

这首偈语为污秽肮脏做了诠释

妄语为言垢,不勤为家垢;不严为色垢,放逸为事垢;悭...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菩萨有七事利乐一切众生

谓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于世间,而做善友,劝发诱...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

【推荐】佛经格言集萃

▲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遵式大师:校量念佛功德说

大般涅槃经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

【佛教词典】道臻

(1014~1093)宋代临济宗僧。福建古田人,俗姓戴。字...

【佛教词典】大毗婆沙论

【大毗婆沙论】 卷四十二。...

善良的心不因被欺骗而改变

常常听到有人埋怨好人难做,也有不少人一味放大好人没...

星云大师《逆境》

吾人生命的成长,要靠许多的逆境来磨练;当逆境来的时...

一言一行皆成因种:呻号比丘的口业果报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

宗舜法师:念经的简单仪轨

诵完《涅槃经》后,我写了点东西,谈了一下诵经的心得...

你无法让所有的人满意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

同样的心里,你为何要充满烦恼呢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 同样的心里,你为什...

久坐不动对身体的危害

引导语: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最新报告显示,全球...

佛说鹿母经

佛说:过去,有一个鹿群,有数百只鹿,因寻逐水草而接...

印光大师法语三则

第一则 世人食肉,已成习惯,但须知无论何肉均有毒,是...

法供养的内涵意义

在诸种供养当中,法供养最为第一。那什么叫法供养呢?...

无钱的为衣食忙,有钱的贪婪色欲不得出离

有种人一生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

富了施,施了富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人为财而日夜操劳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