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想事成也是需要不少条件的

学诚法师  2015/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想事成也是需要不少条件的

我们常听到“心想事成”的祝愿,如果你仅仅把它作为祝福语的话,未免太简单了。其实它里面蕴含着丰富的道理。

佛教讲“一切唯心造”、“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切的法都是从心而生起的。

漂泊的游子,因为内心有对家乡的思念,即使风雪阻断了回家的路,也毅然徒步还家;坚强的病人,因为内心有对生命的眷恋,日日夜夜与病魔战斗,最后获得了新生;勇敢的旅行家,因为内心有超越自我的梦想,所以能够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环球旅行……内心的力量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像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心想事成也是需要不少条件的。如果我们只是在那里空想,却不去付诸实践,也是不能成就任何事。清代学者彭端淑的《为学》中讲了这样一段公案:四川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普陀山朝圣,你看怎么样?”富和尚问:“你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靠一个水瓶和一个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雇船去南海,直到现在还没去成。你靠水瓶和钵怎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自己的朝圣经历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后,露出惭愧的神色。

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而穷和尚却到达了。所以人内心有了志向,还要付出行动,才能实现愿望。另外,如果一个人一心想着去做事,没有智慧去抉择取舍善恶,努力到最后还可能会堕落,更不可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如果只顾着埋头干活,不抬头看路,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甚至走到反面去,就像那个南辕北辙的魏国人一样。所以要有所成就,不仅要有发心,还要去付诸实践,宗旨目标要明确,最后还需要坚持的力量和智慧的观照。

佛教讲“一切诸法因缘生”。心想事成,因为你心里有想,就是说有种下这个因。接下来制订计划,付诸行动,寻求帮助,坚持努力,这些都是外缘。内因外缘俱足,事情才能成办。这里面,最根本的就是你要有发心,你要有想,如果你想都不去想,想都不敢想,事情怎么能做成呢?

所以简单的一句“心想事成”,也在告诉我们甚深的因果道理。生活中如果能够处处用心,处处都能体会佛法,处处充满智慧,处处莲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

这以下我们就从这个地方去追究这个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

​《菜根谭》警句

《菜根谭》者,一名《处世修养篇》,余以今年一月东游...

给自己一片危崖

有好几次,见蝙蝠掉在地上,怎么也飞不起来。 蝙蝠是...

争取一分钟,可能成就一件大事

一分钟的时间有多长?说短很短,说长很长。荣辱、生死...

学佛人有四个地方必须去走一走

学佛人,有四个地方一定要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就是...

每部经因缘不同,没缘的就听不到

说到个缘字,这个缘因,就是因缘的缘,缘得有缘。佛对...

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

《六度集经》原文 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

你东想西想,定不下心来,最后毫无所得

【又善男子。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不著内想。不著外想。...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中国已知的佛舍利供奉地

佛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

人生应行的五种道德

佛教是一种道德的实践的宗教,它虽具有高深的哲理,但...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

但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从一个无相的心性当中,重...

凡是肉类都含有尸毒

食肉具有危险性的个主因,就是凡是肉类都含有尸毒。那...

【佛教词典】析智

分析诸事物而观空性之智,称为析智。为小乘之智。法华...

【佛教词典】金刚仙论

凡十卷。北魏菩提流(留)支译。又称金刚仙记、仙记。...

不要怕错,只怕不做

人往高处爬,水往低处流。是必然的理则,否则将滞留停...

苏州彭绍升:现居士身弘净土,预知时至西方去

庭前有遗粟,鸟雀共欣欣。 回首见人影,翻然入远云。 ...

弥陀光音度地狱众生

【彼佛相好神通,巍巍赫奕。至彼地狱最上之顶,垂臂弹...

圣一老和尚八关斋戒开示

光阴迅速,人命无常,万物皆变异,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无...

妄本无因,真亦无得

这个迷指的是整个九法界心中的惑、业、苦;这个悟指的...

在动中修行更为重要

用功的人,似乎静中用功好用,坐下来用,工夫就现前。...

百病从心生

人保持健康,不仅要认识病从口入,而且不要忘了我们的...

梦参老和尚:如何寻觅善知识

问:老和尚慈悲,弟子多年寻觅善知识,希望能够救济苦...

什么是「定业」与「不定业」

这个定业跟不定业是说什么呢?前面我们讲这个业有两种...

妄想跟你过去的生命有关系

妄想的本质是什么呢?【观相元妄:如是乃至五阴、六入...

圣严法师:同事

「同事」一般是指在同一个公司或团体里共事的人,他们...

恩爱生悲恼

舍卫国有位很富有的婆罗门,年老得子,但孩子长到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