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修善差别

净界法师  2015/06/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修善差别

我们看到很多非佛教徒,也会做一些慈善事业,他们也修善,我们佛弟子也修善,这两个有什么差别呢?

有些人说:“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样,都是劝人断恶修善。”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从暂时离苦得乐的角度来说,佛弟子是等同外道。就是说一般的非佛弟子,也经常做一些慈善事业,当他们大悲心发动起来的时候,到偏远的地方做很多关心弱势团体的善事。他们也会因为这些善业而生天,我们佛弟子因为持戒、修善也生天,但是最后的因缘却是不一样。

如果你是一个非佛弟子,生天之后,当你的善业享尽时,你的罪业就现前,善、恶是“强者先牵”。所以一个人升到天上享福,问题是下来之后很容易直接堕到三恶道去,因为你享受得太厉害,所有的善业都被你花光了,恶业变成是最大的势力。恶业一发动出来,就堕到三恶道去了。

所以古代大德,如果不愿往生到净土去,往往就发愿转世当人,他要把善业保存起来。非佛教徒升到天上去,当他福报享尽,一点资粮都没有,内心当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就跟刚开始的起点完全一样,还是活在烦恼障、业障、报障痛苦当中。

但是佛弟子修善的时候,因为有戒体的摄持,暂时升到天上,等他从天上下来之后,会遇到三宝住世,继续发挥他增上的功能——断恶修善。就算把善业都花光了,内心那种 “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的功能,还是没有改变。所以只有佛法才有资格称为“乘”,“乘”就是能够到达彼岸。外道修善,虽然这个善业能够得到安乐的果报,但是不能称为“波罗蜜”,不能称为“乘”,因为没有解脱烦恼的力量,没有解脱业力的力量,解脱老病死的力量。

所以,我们从心性迷悟的角度来观察,唯有“持戒”能够改变我们的烦恼障、业障和报障。

虽然说“持戒”可以暂时生天,但这不是佛陀制戒的本意!诸位从律藏可以看得出来,佛陀特别强调一个观念:佛陀不是为了人天福报而制戒的。虽然持戒的因缘,暂时可得到人天福报,但这不是佛陀制戒的真实意。佛陀制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令众生趣入圣道。

就好像一个小孩子生病,你要他吃药,他怕苦,宁可抱病过活。那这个医生很聪明,你不吃药,他把药包在巧克力里面,“诶,现在不吃药,吃巧克力,行吧?”巧克力吃下去的时候,也把药也吃下去。

我们凡夫好乐眼前的安乐,这个无上菩提的境界太高了,没有什么意乐。但是你说持戒,能得名闻利养,乃至死后得生天上。因为这样的鼓励,大家愿意持戒。当他持戒的时候,确实可以得到安乐的果报,因为持戒是断恶修善,但这不是佛陀的本意。

佛陀制戒的目的,是在你内心当中成就一种“返妄归真、防非止恶”的功能,这才是佛陀制戒的本意。所以即使你把善业给消耗掉了,佛陀所授予的那个善根,已经栽培在你的心中。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么辛苦来这个地方受戒的理由,就是为了纳受戒体。

我们讲浅一点,不要讲“成佛之道”那么遥远的道路,我们以临命终来说明。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只要有生就必定要死亡,我们迟早要离开这个人世间,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当我们死亡时,马上要面临一个新的生命——来生。

《瑜伽师地论》上说,一个人面临死亡时,有两种力量在引导我们:第一种是业力,随业往生。就是你这个人从来不修行,你内心当中平常就是放纵自己,高兴的时候就高兴,生气的时候就生气,完全跟着感觉走,一般人是这种境界。这种人临命终时,就看他这一生当中,他的善业、恶业哪一个势力强,强者先牵。这种人临命终时,通常是进入昏睡的状态,因为他没有修行,所以他的正念很快就退失,取而代之的就是第八识的业力现前。如果他是一个大善、大恶的人,很快就投胎了。如果这个人善、恶各一半,那他投胎的时间会晚一点,不决定。总之,我们一般人是随业往生,由业力来引导我们下一期的生命。

第二种人是修行人,是由念力来引导生命,又叫做“随念往生”。特别是净土宗的人,强调随念往生。就是说我们曾经造了罪业,当然我们应该要忏悔改过,重点是你平常在内心当中,已经栽培一种清净的念力。不要说净土宗的信愿持名(这是一种念力),就是持戒也是一样,你经常忆念你的戒体。

因此当你受完戒之后,你不是就放着不管,要经常忆念你的戒体:不行,我不能再做这件事情!我已经在佛前、三师面前发愿,我要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我是有戒法摄持的佛弟子,怎能做这种事情呢?你经常一次一次在心中加强戒体的力量,临命终时你就跟一般人不一样了。

一个没有戒体的人,他内心完全作不了主,随业往生。我们今天受了戒之后,经常保持念兹在兹,使令这个戒体的力量,从最初的种子,慢慢地增长广大,到临终时,正念现前——断恶、修善、度众生的愿力,这个念力就会引导着你,帮助你解脱业力的障碍,往生到净土去,或者往生到善处去。换句话说,你受过戒,你临终时,你的“念力”会现前引导你;没有修行的人,他的内心当中不可能有念力,当然就任由业力去引导生命,这个地方是有差别的。

有修行的人跟没有修行的人,差别在哪里呢?

诸位可以看看老和尚,老和尚就很明显地与众不同。你看一般的老人,当他的身体都老化了,白发苍苍,满面的皱纹,他的眼神呆滞无光,他一生的心光外泄得太厉害了,整天就是向外攀缘,心随境转,把一生的念力耗损掉了,所以眼神就没有光明。诸位去看看大修行者,像最近我看到忏公师父,他坐在轮椅上,你看他的眼神——不得了!目光如炬。我们一个人,什么地方都可以欺骗人,眼睛无法骗人,那是一种经过长时间栽培的正念力。所以你看老和尚的特色,你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不一样。他的身体可能败坏了,这个色法是没有办法作主的,佛陀也示现老病死,佛陀也会老,脸上也会出现皱纹,但是佛陀“不老、病、死的心”有正念力。

所以,我们今天成就戒体,就是要在你这一念的无明妄想当中,先把第一个善种子种下去,也就是在你的“成佛之道”先跨出第一步!这第一步跨出去之后,你慢慢就会产生清净的动力!

——摘自《受戒须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云鹤教授谈行善的体会

一、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钱,一个人如能劝人改过迁善、启...

传印长老:号召全国佛教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热心公益

编者按: 中国佛教协会首届书画慈善义展于2011年7月在...

一碗白饭的故事

二十年前,某日黄昏,有名看似大学生的男孩,徘徊在台...

佛陀跟人天二乘功德的差别

这一大科讲到佛陀法身的功德。这当中有十门分别,这个...

善良的种子终会开花

哈恩皮尔是德国柏林一家豪华餐厅的小厨师,他工作兢兢...

好人不提当年好

明朝崇祯年间,常熟进士蒋畹仙,偶然寄住在昆山同榜登...

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

一诚长老说,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比如佛教说的...

以生死大事为急

省庵祖师曾经写一封信给茅静远居士,师对茅静远居士这...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念佛的七大误区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

参禅之四易四难

《佛印了元禅师痛谕文》,其略曰:一念静心,终成正觉...

顺治皇帝出家偈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

以物药治身病,以法药治心病

疾病,是谁也不能幸免的,在佛法中说人生有老病死,把...

【佛教词典】尼近底

(杂语)Nyanti,译曰深入。玄应音义二十五曰:尼近底...

【佛教词典】过未无体

谓过去、未来之法,非实有之体,唯现在之法,其体实有...

造河船以济人渡

造河船以济人渡,就是建造船来渡人。我们面临着江河湖...

植物性蛋白才是优质的蛋白质

许多人想要改吃素,但有些人担心蛋白质摄取不够或营养...

被富贵逼落三途

朱元介,名之蕃,明代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官职做到礼...

在八识田中下阿弥陀佛的种子

众生都是凡夫,难免起烦恼,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起...

六种会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

佛陀告诉善生,有六种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第一是沉迷...

天台八教丨通教

通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二教,主要以五时中方等与般若二...

庄稼长虫应如何避免杀生

问: 我是一个农民,要种地,可是有时庄稼上会长很多...

内心要常怀感恩

佛法很高深,所以我们要学习。学的道理越多,在生活当...

佛法是破解命运不好的最好法门

佛法传入中国二千多年,经久长兴,修学人多多,原因在...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

极乐世界离开了八苦

我们展开的生命是在分段生死当中。你看分,分是分限的...

盲人的一门心思

那是去年秋天,在家乡同一位朋友散步。他是我小时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