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净界法师  2017/1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我们再看,《法华经》对果地的功德,佛陀讲到什么是佛。

当我们透过权实二法的操作,成佛以后,那什么是佛呢?我们来看看迹本二门,开迹显本。迹,就是佛陀一期的示现,所谓八相成道,他的出家、成佛、转法轮、入涅槃;本,就是他久远劫来的法身,报身。

来看看什么叫开迹显本,看经文。

《法华经》云:“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佛陀在《法华经》前面的十四品讲到,法力不可思议。我们掌握权法实法以后,到了后面的十四品,讲到佛的功德不可思议。要了解佛的功德,就要掌握佛陀一期的示现,跟他法身报身的本门。说我成佛以来,经过无量劫的时间,“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这么长的时间,而且这么多时间,我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众生,一直陪伴着凡夫众生,“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智者大师入法华三昧以后,在传记上说,他又回到灵山会上听佛陀说法,所以他肯定佛陀没有灭度,是我们看不到而已。

“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佛陀为什么要示现入灭呢?在《法华经》上说,佛陀长久住世,众生心生高慢,不生渴仰,所以佛陀必须暂时地显现离开,这时弟子们知道渴仰了,佛陀再重新出世。所以,“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这个地方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法身常住”的概念。《法华经》要释放的果地,就是法身常住。在《法华经》之前佛陀对自己的身世并没有明显交代,所以诸弟子在《法华经》之前对佛陀的认识是:喔,您老人家在迦毗罗卫国出生,出生以后厌世无常就出家,出家以后成道,成道后转法轮就入涅槃。您老人家一生就这么回事,然后就永远消失,灰身泯智了。

在法华会之前,佛陀并没有明显地说明他老人家法身常住、永远陪伴众生的概念。这个概念对净土宗非常重要!阿弥陀佛在哪里?深信诸佛皆充满,你每一句佛号都是在诠释阿弥陀佛。

其实小乘佛法秘密义里面有法身常住的概念,比方说在〈舍利弗品〉,讲到舍利弗入灭以后,阿难尊者因为跟舍利弗交情很好,哭得非常伤心,办完舍利弗的丧事以后他很沮丧。佛陀就过来安慰他说:“阿难啊!你看舍利弗尊者灭度了,他的色身消逝了,你认为他的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他的五分法身灭度了吗?有消逝吗?”阿难尊者说:“否也,世尊!”佛陀说:“如是,如是。”就是说,灰身泯智是一个空话,阿罗汉只有灰身没有泯智。他的一念的心,修行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还是在的,他是去跟十方诸佛继续修学。

这种法身常住的概念,使我们对佛陀有更深层的认识了。原来佛陀是随时存在的,关键是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法华经》的这个思想对净土宗影响深远。为什么我们念一句佛号能够启动四十八愿?佛号是中间的桥梁,一个很好的桥梁。但是更重要的是,佛陀的四十八愿并没有消失。佛陀的色身消失了,但是佛陀所发的愿,他成就了圆满的四十八种功德,这四十八种能量是随时存在的。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你就能够跟他产生接触。在《法华经》明显讲到佛德的常住。所以整个《法华经》讲到因地的修学跟果地的功德。

做一个总结。按照智者大师的说法,三世诸佛出世,有些人讲《金刚经》,有些人讲《楞严经》,有些经有讲,有些经没有讲,有可能!但是《法华经》一定要讲的,没有例外!过去、现在、未来,因为不讲《法华经》,就不能够把前面的教法做一个完整的交代。就是说,佛陀您前面讲那么多话,到底哪些是方便,哪些是您的真实话?哪些是您为了满足众生的需求而说的一时方便,哪些是您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我们没办法判断。

因为佛陀讲的话有些是互相矛盾的。佛陀有时候叫我们生天,努力修五戒十善,生天吧;但是佛陀在其他经典,诃责天界的果报是有过失的,“以有烦恼故,有诸罪业故,有老病死故,非实安乐住。”说天上的快乐,会刺激你的烦恼,带动你的罪业,让生死轮回更加加重。在天界享受快乐,回来以后,留下太多的习气,留下太多后遗症。这不是矛盾吗?您一开始引导我五戒十善叫我生天,结果生天以后,您又说生天不好。你不能怪佛陀啊!你不知道佛陀什么是善巧,什么是究竟。

所以,三世诸佛一定要讲《法华经》,才能够让我们判断:喔,这句话是佛陀一时的方便,这个是佛陀的真实义,然后对佛陀法身常住的概念产生定解。也就是说,我们从整个天台的判教,从基本的一心三观的思想,最后跟《法华经》的结合,成立整个五时八教,成功地把佛陀的一代时教做一个很有条理的整合,让末世众生虽然不能广学一切法门,但至少能找到这个法门,知道佛法有一定的规矩跟章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问: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答: 所谓的感应,...

圣严法师:拜求观音菩萨的感应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

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

大乘法教导我们的事很多,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像《涅...

观音菩萨作护法

一九六二年,我在台中护国寺做住持的时候,因为房子漏...

善良的人容易和观音菩萨感应

今天一师兄过来,聊起了观音菩萨,说她去普陀山之前,...

大安法师讲述的5个念佛感应真事

念佛治愈肺结核 古往今来,净业行人在念佛的实践中,治...

凡夫、外道、二乘人的过失

佛陀把我们一念心开出二本,一心具足二本:一个是杂染...

为什么光念地藏圣号就有灵感呢

在没有拜忏之前,你到道场室中,你先在这屋子里绕着念...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人们常说,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讲出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妈...

【推荐】有两件事我们非常需要去做

朝拜五台山,不是每个人都能来的,这需要因缘。不管信...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楞严经》到了后面二十五圆通的时候,它偏重在空观,...

【佛教词典】近波罗蜜多

【近波罗蜜多】 p0821   瑜伽七十八卷十五页云:复于...

【佛教词典】内五法

又作内五事。为难提释经所载五种发自内心之法。即:(一...

网络学佛的注意事项

网络学习佛法很方便,但是有利就有弊,大家都有体会。...

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

忏罪。我们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佛的...

十种容易患癌的人群

第一个是十类容易患癌的人群,如果有的话赶快改正过来...

宏海法师:净土资粮--信愿行

一、愿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我们一起先合掌。 南无本...

贪心之害

过去有一个少年妇女,因家庭的富有,吃喝玩乐,随她自...

如何判断犯邪淫戒的轻重

第三个,犯戒轻重。 非己妻入道,什么叫入道呢?就是...

勤修十善是预防远离灾难的最根本方法

2014年可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世界各地灾情频传,马...

如何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问: 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慈悲心是超度冤亲债主最好的方法

要想超度冤亲债主,最好的方式,是慈悲。唐朝时,鄱阳...

阳德享盛名,阴德天报之

『四、覆者,于自作罪,恐失利养名誉,隐藏为性。能障...

法会中为何有红黄两种牌位

佛教法会中经常会见红色、黄色两种牌位,它们是做什么...

培植善念-童子改命

袁尚宝的朋友养了一位童子,非常清秀,而且十分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