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宏海法师  2018/07/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十四讲)

好,各位,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

大和尚慈悲,各位常住师父慈悲,各位居士同修吉祥。

今天是我们学习《弥陀要解》的第十四课。在前面的内容中,讲到极乐世界四种国土跟娑婆世界,由于五浊轻重而导致净秽有别。同样,这是依报之外,又讲了正报。佛有法身报身化身。从单方面来看,从双方面来看。最后落脚点,主要是讲到说,直指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当真,确实存在,而且有弥陀今现在说法。我们讲到了“现在”的内涵,不论任何时空,不论现前因缘,它是周遍法界,正在现在。此时此刻,也没有离开弥陀讲法的现在。所以我一直强调说,每一次的开讲,由于我们这儿还有时空阻隔,实际上,这时候同步从极乐世界的菩萨眼中,它就是弥陀讲法的一个分会场。我们用耳根、用音声,来做这个佛事。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迈入到正宗分了。一直在讲序分,从这个劝信序和发起序的两大部分,就是开头是怎么一个情形。现在开始要讲正文了。我们的法本今天从二十三页开始讲起,请大家要关注一下。

二十三页的下面一段小字,正宗分三。“二正宗分三”,正宗分里面的内容他介绍了一下说,“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就是讲极乐世界种种的好,让我们发起向往之心。“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不是白给你说极乐世界的好,而是让你有这个念想。今生此世,因缘一了,永不再来娑婆,轮回受苦,就要去极乐,一生成佛。这是一件大事因缘。

而且事关到说我们每一个,只要你听到阿弥陀佛,只要你今天在这个法场,哪怕这么一堂课半堂课,十分钟一分钟,听到此时此刻这一句话,都有往生有份的可能性。这是当时阿弥陀佛发愿,不是我在这里说的这么容易,是阿弥陀佛愿力里边就这么设置的,他已经成佛了,就决定会这么兑现。所以第二个是求往生以发愿。第三个内容是“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就是让若一日若七日,执持名号,乃至一心不乱。这里他讲到说,“信愿持名,一经要旨。”那么蕅益大师把这里判的“信愿为慧行”。大家知道我们不管是修止观也罢,任何法门都离不开止观,也就是定慧。这里讲到的,他判为信和愿属于智慧的部分,能生起的信慧。持名属于行行,它属于代表定的一部分。

后面有一句特别要紧的话,跟大家拈出来说一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是蕅益大师说的一句,法界,我们不是说这个世界或者人类,或者我们世界上,是法界的一句天机。代表本人的个人意见,我认为诸多十三代祖师,对于净土法门所造的论典里边最要紧的两句,这算是一句。第一句,就是当时第二代祖师善导大师说了,净土法门是摄凡夫,罪恶生死凡夫,直通报土。这是最要紧的一句。第二句就是“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以说是整个《弥陀要解》里边,最要紧的就这一句话,这是《弥陀要解》的解眼。我们说经不是有经眼吗。因为说一千道一万,学进去,吐出来,就是为了能够往生而已。

因为每一句法语都有无量的意趣。首先我们也就从侧面,或某种意义上这么讲。我们来看。因为净土法门一直讲到说是感应法门。这个成就不是靠你的禅定,不是靠你的功夫,不是靠你的智慧,就靠感应。感应道交,常说到难思议。感应凭什么呢?信愿力。为什么说这里要信愿行持名才作为品位的高下呢?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某种意义上,就是用佛号的执持,来泯灭我们本有的这种分别知见,这种思议心。你只有把这种分别知见泯灭了,彻底生起纯真的信愿了,那么信愿功德才能够尽力地彰显出来,他的感通力才能够起用,才能够成功往生。

所以说由此来讲的话,其实信愿行真的就跟一个鼎的三个足一样。我们看那香鼎,缺一不可的。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这个真正的信愿,发自内心的这种感通,那么如果你只有佛号的相持,你成就不了这个感应。因为他不是用这个功夫来成就这个法,就是要信愿来感通。可是如果你又只有信愿你没有佛号来相滋,润透这个信愿,那你的信愿一定是干的,到时候依旧感通不到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来接引,成就不了这个往生大业。所以大家要知道,其实这里边也是枯定和干慧的问题。我们在通常的修止观中就是说,如果你偏向于定了,没有智慧,那么你的定是枯定。如果你偏向于慧,没有禅定,那么你的慧是干慧。信愿就代表了智,持名就代表了定,它是一体的,这是其一。

其二,我们也要确定明白,这三点确实是术业有专攻的。什么术业专攻呢?如果本着求往生、求弥陀来接引的这个心,那么能不能生,就是靠信愿做主导,做决定,不在你持名上。可是你这个品位高下,你往生后,你到底在哪个层面,阿弥陀佛他设什么法来接你,就是你往生,莲花出来的那一刹那,他要给你提供法来接,把你接到位。这个我们去学习一下三辈九品里边特别的讲的到位,就是持名的功夫来决定的。所以说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弥陀接引,往生前的接引是从信愿功德来接引,能不能生,就靠信愿。往生后的接引是从持名功德上来接引,来定论。

所以说就着这个往生能够成功与否,它就是显现在信愿上,这个也是丝毫不含糊的。所以这两句话,这一套法,特别容易什么呢?就是特别容易给我们做无比的增上的这种殊胜,也特别容易给我们带来往生不了的障碍。本来是一个圆的法,如果他掰开,因为有的人他会导致什么呢?导致说,既然得生与否凭信愿,那我就不必念佛了。日本的净土真宗就偏到这一头。可是问题我们前面讲了,你如果不念佛,你的信愿不是真信愿,是伪信愿,当然就往生不了。但是如果你说往生,他就是凭的信愿力,而不是凭你的持名力,这个也是要分明的见解。所以说没有信愿只有持名,你的持名不是真效果。但是没有持名只有信愿,你的信愿又得不到真感通。这两句话既要一分为二,也要和合为一。

其实法永远都是圆的,因为我们有时候喜欢钻空子一样,没有空子可钻。你的修行的这个法则,你顺这个佛讲的理,才能够成章见效。你只有以身去试法,否则就是徒增戏论。所以说一切法都能够纠偏,一切法都能够成障。我们就是一个依教奉行。为什么呢?确确实实,从念佛的这个修持上来讲。你不要,你哪怕说久修的人你也不敢太自信。因为久修的人容易出现一个什么偏差呢?念着念着念着,虽然我们道理听过,可是念着念着念着,越念越精进,越念成果越出的时候呢,反而越容易淡化你的信愿。为什么呢?容易把这句佛号当做功夫用,那就是横超法做竖出用。这个时候你的信愿不真切的话,你往生的难度无形中就增加了,你自己还不知道。有时候你念佛念得还感觉不错,很容易滑落到这种不注重信愿的境界,反而把净土的正宗给忘掉了。

但是你光有这个信愿的相应,道理上听起来很过瘾,可是你如果没有用心念,你不走心。这个走心也是要分三六九等。这个真的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走到哪一等,他给你显现的这个法、这个觉受,就在哪一等。所以有时候我们念佛的过程就是决定你品位的过程。

以前的祖师们开示,你要念到说,全身心地舍进去,真正的说,不知道有身,自己的这个色身,不知道有世,外在的世界,唯有西方依正是我满目的风景。所以你看一下,到底我这个有没有走得稳,到底有没有行向偏,你就看你现前在娑婆世界有没有淡,烦恼有没有减,执着有没有灭。这个修行,祖师们也讲到的说,就跟天平一样,你这头下来了,那么那头必定起。如果你那头起来了,这头必定淡,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说真正的你的信愿真的到位,真诚了,你的慧力就出来。这个慧力出来呀,就是我跟大家讲,不仅仅是说光说净土法门,三藏教典,八个宗派,所有的教理,你就跟拿了一个破竹的这个,非常锋利的一个,一刀劈下去,就跟破竹子一样,一破就到头,融会贯通,非常自如,就凭信愿足的功德。你持名的功德力大的话,你的定力就出来了,轻易不会被转,不会退,这也是实在的功夫。

我们这段话就是,“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就是如眼睛和脚,脚走的时候,眼睛看了,不会走错。可是呢,眼睛光看,脚不走也不行。所以法是圆的,我们依教奉行。

下面开始再看经文,到二十四页,经文说“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经文里面,因为净土法门太新颖了。因为当时在方等会上,世尊就从来没有,只字未提有他方国土,刚刚《阿含经》讲完,八年。迈入方等经讲了,谁都没有听过说,哪还有这样的法,这样的世界,所以这些罗汉弟子们,特别是罗汉弟子们听得都傻眼了。没办法问,只好佛依旧无问自说,说舍利弗,意思你知道吗,为什么这个国土叫做极乐,然后自己问自己说,“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说到这里,现在我们有时候有一种知见,也可能是现代人比较苦吧,特别是在世间。因为太苦了,学佛有时候想取一个自在欢喜。可是很多人,他不知道,搞混了,他把自在和欢喜给搞错了,搞成舒服了。以为舒服就是学佛,就是很对了,不要听这个讲苦。我有很多次讲到苦的时候,有的人就是反对,特别是在越发比较一线的都市,这种节奏快的现代的城市里边,他觉得不要听这个法,法师,您给我们讲,我要欢喜自在,你讲的得抑郁症。

可是真的说,心地上入过道的人才知道,这个逼迫呀,后面要讲到逼迫,这个逼迫苦是娑婆世界轮回染土中的常态。这个你必须要正视,面对它才行。而且你真正是个法器,你是个道人的话,不仅仅说你自己的因缘中,佛菩萨加持,给你设局,全部就让你最后修得根本就生不起一念的舒服心。你只要有一念舒服,你的这个心就不在道上。为什么?被粘住。大家不要忘了,这是娑婆染土,你一跟这儿相应了,净土就不相应,这就叫逼迫。所以为什么经典里面讲到,诸佛都是以八苦为师?在鹿野苑初转法论,就是说的苦集灭道,说“此是苦,汝应知。”绕不过去的。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这里讲到的说“众生是能受用之人”,能受用人。“等觉以还皆可名”,就是其国众生。“今且约人民言以下下例上上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能受用的人,是正对着极乐世界,这个所受用的境的。这里的众生的范围,通常要比我们平常意义上的大幅度有了扩展。为什么?因为究竟来讲,不要说三界轮回中的苦了,十法界而言,只有佛一个人唯乐无苦,九界以还,没有进大圆满都是众生。要么在分段中生,要么在变易国土中生,都叫众生。这里讲到的“以下下例上上”,就是最次最次的往生的,可是也包括,包括哪怕一生补处的等觉菩萨,还在苦的范畴。

所以大家想想,首先就给我们定调就定的说,极乐之乐,什么叫极乐呀?是相对娑婆来讲,才叫相待乐。实际上,极乐之乐叫做绝待乐。因为有乐,那是相对苦而言的。可是净土它没有苦,你怎么叫乐呢?所以净土之乐是脱离苦乐对比的乐,叫绝待乐。娑婆之苦,也分绝待苦和相待苦。相待苦就是我们有时候麻痹一下,自得其乐,觉得这时候稍微麻痹一下,觉得说苦乐参半,还有好事出现嘛,可是忘却了这个好事是终会过去的,因为好景不长。

所以说真正娑婆的苦是绝待苦,就是这个世界本质上就是苦的。你看,我们每个人一生出来,这张脸就是苦啊。虽然有时候觉得,这个人这个相很有福气,很欢喜,跟弥勒佛一样。说那个人的相,命运写在脸上,比较悲惨。可是大家看,我们生出来就是苦。这个苦字怎么来的呀?造字的人太有智慧了。你看,两个眉毛,就是草字头一样,鼻子和口就跟古一样,就叫苦。娑婆世界的人就叫苦,你来就是来吃苦的,来就是来了苦。

所以大家往下看,你看,“娑婆苦乐杂。”但是本质上,“其实苦是苦苦”,苦苦是什么意思呢?“逼身心故”,逼迫身心呀。大家知道什么叫做逼迫吗?逼迫,首先我们今天也不要说这种浅层次的,就一分为二地把它究竟来讲,要有两种。

一般的世俗人属于追逐,向外攀求。为什么呢?向外攀揽,心外求法。因为想得到嘛,想拥有嘛。贪嗔痴是怎么来的呀?贪就是说,想拥有,拥有不到了,看见别人拥有了,就会生嗔心,眼红嫉妒。所以在,这个就不用我们在这儿所谓的发挥了,法师们也都是明白这个事情的。

我们读一段《无量寿经》里边的五恶五痛五烧讲到的这个,大家就知道,非常的生动形象。怎么讲呢?说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叫做“共诤不急之事”,没必要的事,没意义的事,群起而攻之。什么样子呢?“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就是自己为自己服务,求别人为自己服务,总归就是一定要自己好,为自己服务,每天就是为了这个事情。然后怎么样呀?就比如说,从这个人为财死上而言,说“少长男女,共忧钱财。”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多年前说我们现在生活的状态,少长男女,不论男女老少,共忧钱财。怎么个忧法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就是有的跟没有的,忧这个,天天为钱发愁呀,一模一样,程度一模一样。

怎么忧法呢?“累念积虑,为心走使。”就是没有的,想有。有了的,又害怕没有。这两个烦恼程度成正比例。然后是怎么样一个程度发展的呢?说“有田忧田,有宅忧宅。”就像我们现在,弄一块地,或者弄几套房子,这是有的,哎呀,天天说,让它增值呀,害怕贬跌呀。没有的是什么?“无田亦忧欲有田”,没有的想有。“无宅”,没有房子,“亦忧欲有宅”。最后到了一个什么地步呢?“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就是有了一样了,本来都没有了这就算了,反正也就这样。结果越有越想有,有了这一样儿,觉得少一样,这就叫做“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有一样儿,觉得这一样儿太少了。你看看,说得太到位了。这是一般我们叫做逼迫,就是追逐,这是世俗人容易显现的情态。

今天因为诸位都是法师,我们还要说一个修道人同样也在受逼迫。为什么?在法上,他想息灭。俗人喜欢追逐,道人喜欢息灭。为什么?要灭烦恼,要求解脱。到底这个求解脱灭烦恼,怎么个灭烦恼求解脱呢?很多行者,他入不了这个真修,一直就在缘修的状态,就是只是在结缘,在这个着相有为法上打转。这样的话,他没有入这个了义修法。你看为什么会有走火,有入魔,有发狂,为什么?有这个邪定聚呀。他总是带着有相去修,他不知道佛法是无相法。

你比如说,有人这辈子立志,说我要开悟。可是只要你这一念,将心待悟,就是最大的障道因缘。我也有时候打这个妄想,就会被善知识说,你要悟个什么呢?老被这么问,我一直这样问,也跟大家一直分享,我觉得这个是无上的开示。所以追求神通境界也罢,追求这个定境也罢,等等这一类的,就非要最后什么呢,就是内心逼迫。

一个是向外求,一个是向内求,都属于求。有逼迫就是因为有求。因为你要跟它作对,或者你想控制它,你要用力抵抗。没有的时候,你想把它据为己有,本具的东西,你又要用力抵抗,这就是俗人和道人,两个其实都是一个状态。所以说有求皆苦嘛。为什么观音菩萨叫“有求必应”,才叫“寻声救苦”?他就是满了你的愿,先息灭你的苦。这里讲到的“逼身心故”。这真实不虚的。这是讲到苦苦。

那么好像我们这个世界还有点乐呀,这不是刚中秋节嘛,中秋节快乐,过年的时候,除夕快乐等等,这都是觉得乐。可问题是什么呢?这个乐呀,它有坏苦。“乐是坏苦”,为什么?不能够久住呀。为什么娑婆世界有种话叫做: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又讲到乐极生悲。为什么?因为在因果定律中,这是一个必须要这么发展的状态。就是上,下,起,伏,进,退,它就必须要这样。所以说,你暂时的得到的时候,就开始迈向失去了,绕不过去。就像我们生出来的时候,就开始朝着死走了。这也是坏。途中还有病,病的过程。而且途中又叫老,待会儿讲到分段八苦,这是这样,所以说“不久住故”。

既然说,苦苦也罢,坏苦也罢,还有个什么,说我不苦不乐,我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活着。可是自然而然活着,它不允许你长久。为什么,还有一个叫行苦。“非苦非乐是行苦”,为什么呢?“性迁流故”。本性上它是什么呢?它是迁流变化的,刹那刹那生灭的,诸法无常,你安不下来呀。所以我们每天生活,其实人的里边,我们内在的身心,就跟一个万花筒一样,不断地碰撞,不断地组合,就念念,刹那刹那生灭。我们还很满足,觉得我天天一天一天在活着。

这是娑婆世界的苦,后面要开始讲到极乐世界的乐。大家要知道,极乐世界它是离欲清净的,所以说它没有苦苦;依报正报是常住不坏的,所以它没有坏苦;它已经在三界之外了,不是生灭境界了,所以它没有行苦。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的解释。“彼土永离三苦,不同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就跟我们刚才讲到的说,它没有一个相对的苦乐的这个相对法,所以它是绝待的乐。具体的来看,“一往分别”,就是说粗略地来这么大概的看一下,怎么呢,“同居五浊轻,无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游行天衣天食,诸善聚会等乐。”这个时候开始,给我们要讲娑婆世界的本质是苦的,极乐世界的常态是乐的。他首先“一往分别”说,先来看,我们什么呢,同居,为什么?我们现在就在同居土,所以同居对于我们来讲是最能够感同身受。你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八苦,娑婆世界本具的,一到娑婆世界,就落到这八样的不自在中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念起来跟背课文一样,但是你真的是,这要感同身受。

就比如说生苦。生,现在我们意识都淡了,忘却了。人的这个生苦,就把前一生老的时候把它截断,死的时候截断。就从这一世生出来的时候,娘肚子里面又叫什么?又叫胎狱。监狱的狱。为什么呢?你受胎的时候,在这个娘肚子里面,本身就是人色身脓血成的,他就是一个不净的状态,不净呀,不净之苦。这个不净的娘胎里怎么生起来的呢?父精母血,神识种子一投胎进去,就成了一个胚胎,就在娘肚子里开始长了。这个种子也是不净的,不自在的,污染的。在增长的时候,也是这样。怀胎十月,我们不是说,上面的消化系统,叫做生藏,下面的排泄系统叫做熟藏。

这个娘肚子在哪儿呢,就在生藏的下面,熟藏的上面,就在这里面,那边在煎熬一样。我给大家讲一个煎熬,我自己亲耳听闻。我那会儿还在北京,就碰到也是一个居士,他讲他有一个表亲,是干什么的呢?拍照片,照相馆。但是我跟大家讲,他照什么照呢?照胎照。现在这个年轻的父母亲,就是为了留下一个好像纪念,反正自己这个美感,有一种胎照是什么,还在娘肚子里面就给他拍照片。有这么一个服务,很贵的,很赚钱。那么拍照,他给他这个亲戚说到什么呢?他有一个绝招,为什么,因为怀胎的胎儿,有的脸是朝外的,有的脸是朝里的。

那么朝外的,用所谓的B超一样的仪器,一下就拍出来了。朝里的他拍不出来,知道吧。拍不出来,怎么办呢,一个绝招,就让这个孕妇吃冰棍,吃完冰棍呢,这个冰啊,冰得这个胎儿很痛苦,受不了了,他朝里朝不了了,就被迫头向外转,这个时候,这个仪器就显现出来,啪一下就拍出来了。所以大家想想,曾经在娘肚子里十月怀胎,这种煎熬,逼迫之感。一出胎,冷风一吹,就跟冰刀解体一样。生下来以后,又注定你的贫富贵贱,相貌美丑,六根具足不具足,就在生的那一刹那就给你定位了,这个业力再就改不了了,大方向,定业已经定了。这就叫光生的这个就这么苦,但现在我们基本上,呱呱坠地时都在哭,但是现在都忘了。可是极乐世界叫莲花化生。

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说,人一老就没用了,现在更是不断地迈入到老年社会。极乐世界,寒暑不迁。意思是什么呢?没有春夏秋冬,四时是调适的,没有时间的流淌。你看现在特别是有居士同修在这边,来道场做佛事,今天早上去散步,这个海风稍微吹一下,这么凉爽,几天的闷热一过去,都舒服得不得了。何况极乐世界没有春夏秋冬,四时调适,你设想一下。

不会生病,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在分段生死。我们说吃五谷,生百病。我们这儿叫段食,一口一口地咬下去,嚼碎了,咽下去,这就是病源,病从口入。

没有死亡,为什么?光寿无量,没有生老病死。

没有爱别离,为什么?因为在那儿都是清净的,都是同修道友,没有父母妻子,哪儿来的爱别离。爱别离是因为你有爱有情呀。

又没有怨憎会,为什么?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没有恶人,不起恶念。

也没有求不得,为什么?我们这儿的现在的年轻人最容易受的就是求不得苦。看着人家好,自己福德不够,享受不了。那么又强去享受,你看这社会上现在还居然有卖肾去买苹果手机的。可是极乐世界有一个法,叫做什么呀?应念即至。一念就来。这不是天方夜谭,这现在科学上也证明了。就是说,从这个念力,就是意识的作用,如果作用越来越增强,它有凝固性。

但是我们现在因为在娑婆世界,这个凝固的业力已经现形成了,成了真实的世界。可是大家知道,心和境其实是可以互转的,可以灵动地转化沟通的,而且是随时随地的。那我们现在不能互转,因为境已经凝固成现实了,心就只能跟境走了,被迫地走。没有主动性,极乐世界,随时随地有这个主动性。

那么五蕴炽盛的话,就是更说色受想行识,极乐世界它是任运观照,定慧等持的。所以整个都是一种没有分段八苦的这种状态。这里讲到说五浊轻嘛,没有分段八苦。你看,“但受不病不老”。在《无量寿经》里面讲到说,往生到西方的人,属于无极之体。我就对这个无极之体怎么也想不通,到底无极之体是怎么样的存在。

最后经典里也没有说,当时应该是弥勒菩萨还是阿难也问了,问佛说,那这到底极乐世界,六欲天已经说庄严得不得了了,自在得不得了了,说极乐世界,这到底是怎样得一个无极存在呢?佛就说了,说一切众生,行业不可思议,所以感召也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念念生执,就是念念在染着,才有这个老病相催,还想尽力挽留,实际上就是不面对事实。老了以后,身体机能下降,败坏的过程,这个是谁也逃不过去的。所以,祖师爷们也开示的时候讲到了说,劝你这个道人嘛,说劝你正在色力康健的时候,就把这个道给办了,至少要开悟。否则你老了以后,心气就提不起来了。

所以这都是极乐世界的真实情形。你看,“自在游行”,这不是一顿饭的工夫,就可以去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你像咱们这儿,我们现在也游行呀,出境去玩儿,全国各地去玩儿,订票订了,你还有个延误飞机,到了火车站,你要等半天,身心劳顿。哎呀,现在的旅行叫花钱买罪受。你看我们有时候网上看一下图片,故宫也罢,断桥也罢,长城也罢,就是跟煮饺子一样,整个人山人海,到处去赶集,你说这能算自在游行吗?而且这边的话,就是物极必反。

我记得我那会儿,小时候,年轻的时候坐飞机,从太原到北京,才四十分钟,从太原一飞,这上去感觉到四十分钟喘了口气就落下来了,根本就没坐够。后面的话,慢慢地,后来出家了,从北京法务多了以后,总是那几年飞机走哪儿,延误到哪儿,每天就是讲完经了,拖个疲惫的身体,一两点才回到寺院。最后弄的这会一上飞机,进机舱就头疼。这就是染土的本性,不自在,不如极乐世界,全是逍遥游,这叫做“自在游行”。

天食天衣”,就是想什么来什么,刚在讲到了,我们这儿呢,都是境转心,不能够心转境。极乐世界他一入这个法界,就彻见唯心之理,就能通达唯心之事。所以他们也不是真的吃,就是但见色闻香,实际上没有实的,不必要真的说一口一口地吃了,人家是这么吃的。

“天食天衣,诸善聚会等乐。”诸善聚会,咱么这儿不聚会啊。为什么不聚会呢,你说人与人之间能聚会吗?待一会儿就待得烦了,好着好着就不好了,反目成仇了,有一句话叫分道扬镳。你看很多成语都是一语命中我们娑婆世界的情态。人与人,不要说人与人了,六道也不聚会,为什么,你说人能跟猪去聚会吗,能跟苍蝇去聚吗,六道中的差别相太大了呀。纵然有个宠物,也有的是过去世不知道什么因缘,现在这种怪象很多。而且你想,天跟咱们人能聚会吗?在经典里面讲到的说,人身上散发出来的这个臭味啊,天人四十里以外就臭得不想闻,还说跟你聚会吗?

所以说,当然我们这里也有聚会,什么聚会呢,冤家路窄,狭路相逢能聚会。这个过去世的因缘现前了,这辈子来讨债来了,那你就想不聚会都不行,追债嘛。所以你看经典里面讲到说,前辈子两个人有小小的烦恼,你心里动了一念嗔恨心,就像咱们说的怀恨在心,会导致什么呢?下辈子再聚到一起,这辈子微小的一点点恨意,下辈子就转成巨大的这种大怨,也就是前辈子吵两句话,下辈子有可能就动刀子了,就这么一个聚会。可是,极乐世界,诸善聚会啊,我们就很接地气地讲,人家都是同行善知识。也有浅见的人开玩笑一样说,哎呀,极乐世界去了都是童男子相,都是光棍儿,说连个恋爱都谈不了。

可是他不知道这个童男子大丈夫相,我们这儿有男女相,都是因为有情欲心才显的这个世界的情状。所以说,没有冤亲债主,在我们人世间的话,为什么叫冤亲冤家,亲着亲着,亲过了头儿,就反目成仇了。你看,很多世间说交朋友交朋友,一旦把好的缘份给消化光了,噌地一下子,就不共戴天了。夫妻之间也是,现在的年轻人,我这也听到这么一种说法,觉得很有道理。为什么说现在婚姻不能长久呢,谈恋爱的时候,就非常的如胶似漆,那点宿世的善缘两天就发挥光了,那不就又转成逆缘了,所以就长久不了。但是呢,极乐世界叫诸上善人,所以才能够相安无事,其乐融融,也没有亲疏,自然也不用拉帮结派,就是同修道友。这里讲到的叫“诸善聚会等乐”,这是讲到这儿了。

当然我们讲这些苦,是因为跟我们现前的现实生活比较相应,所以我们才能提得起来,特别是有一些觉得听起来说为什么要讲得这么苦凄凄的,就不自在。大家要知道这个,知苦,是一种智慧。你不怕我在这里讲,在座的,不一定说能够相应得到这个苦,因为现在坐在这儿还不错啊,身体上也没病呀,六根还通利,对吧,还觉得活得挺美的,可是这是一种住的过程。不要忘了,要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成住坏空,这个圈转起来的时候,就由不得你了,它会变角度,变节奏的。当然这些苦呀,因为我们了解到苦的生起为什么说是一种智慧呢,就是以前古德不是也打个比方吗?说是在这个锅里面煮青蛙,如果从冷水慢火开始炖起呀,你这个青蛙估计在这个水里就最后活不了了。如果说是开水里边烧着烈火把这个青蛙给扔进去,那么有可能你被烫得嘣地一下子蹦出来了,还能留一条生路。这就是佛为什么要讲苦的用意,大家要摆正领受的这个态度。

可是现在我们告诉大家,极乐的乐到底解决了娑婆世界什么样的苦?我们就刚才了解的就是最浅境最浅境的这么一丢丢,知道吗?在我们的修道路上、成佛途中,后面的无量的障碍我们根本现在想都想不来。设想都不知道将来要面临多大的这个艰辛跋涉。所以今天我们更加地要拔高一下,为什么呢?就总而言之,刚才只是讲到轮回中分段生死的苦,在成佛途中还有变易生死的苦,太可怕了。甚至有一些境界我们现在想起来,对于我们而言,这已经乐得不得了嘛。

你比如说,都证到阿罗汉果了,更麻烦。现在我们心念中说,这证了阿罗汉果入了圣位了,已经了生脱死了,怎么还更麻烦呢?为什么说这个目光心量啊,什么都需要你的心量打开才能相应。你想想我们刚才就人道中这么讲了一下下而已,就我们六道中来讲,三涂的苦我们还提都没有提呀,血涂、刀涂和火涂,地狱、饿鬼、畜生,这个是很大的可能性随时都有可能享受的。当然,纵然你生到天上,天人还要五衰相现的时候是更加的痛苦。天人一下子这个天福享完了,花冠自然就开始枯萎了,天的这个胜妙色身就开始腋下就出这个臭味,每个天人都有这个法座,那个时候他这个法座上就坐不上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很痛苦,五衰相就现前了。这些我们其实都上上下下体验过。现在我们没体验过的苦,要说一下,什么样的苦呢?

大家来看下面,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一种心理体验,所以现在我们先从蕅益大师的法义上来进行一个了别。你看,“方便体观巧,无沉空滞寂之苦,但受游戏神通等乐。”这是说的什么呢?“沉空滞寂之苦”是谁的苦呀?是阿罗汉的苦,这就开始提升了。像我们再想想,怎么生到方便有余土了,可是他为什么苦呢?他住到这个空性里边他出不来了,他觉得我好不容易了了生死,我真的修行功德到了,我证了涅槃了,空性我住进去了,入到这个偏空境界。只偏空他不知道缘起有,不能够从空出假,所以叫做“沉空滞寂之苦”。

为什么?他受不了这个游戏神通呀。从空出假的话就是净佛国土,成熟众生,这是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以后的自然效应。可是,如果我们在娑婆世界,哪怕你修到阿罗汉的果位,你还会陷到这个漩涡中出不来。而且,这个出不来比入到地狱里边往出来出还难过。所以真的有讲到说,宁愿说堕地狱,都不能入定性阿罗汉,有这个法。所以大家看,拿我们通常人而言的话,这都证阿罗汉了,怎么还有苦呢?可是这还不是苦,还有下面的苦是什么呢?

大家再来看,“实报心观圆,无隔别不融之苦,但受无碍不思议乐。”所以你已经进入到空假中三观的过程,这个已经超越罗汉了,可是你不能够进入一心三观的当体就具足这个空假中这种观法,那么你所受的法上的苦还有隔别不融之苦。这个苦就是由于心力不够,就跟我们现在做事情一样。或者说特别是世俗人大家去投资做买卖,那么由于你资金不够,你就不能说同时投入这些产业,你只能够一样一样地做,一样一样地回报,你的资金够了,就跟你的心量发开了的话,那么你就能一心三观,可是,他只能次第三观。这叫做“隔别不融之苦”,已经到菩萨位了。再下面一个,不仅仅在,刚才是别教的菩萨。

那么下面开始进入圆教的菩萨,已经具足了一心三观的功德了,但是他怎么样呢?“寂光究竟等”,是指的极乐世界的寂光究竟。“无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称性圆满究竟乐。”你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圆教一心三观的菩萨,他已经破无明证法身了,可是他还属于咱们前面给大家讲过,属于分证不叫做满证。没有满证,他的法身还有渗漏,因为至少有一品无明还没有破。他的真常的就是这个本有的佛性还会流注,就是会渗透不是就流注了吗?有失嘛,有散嘛。所以大家看看,他受的这些苦,你比如说通苦来讲,这是我们娑婆世界哦,你如果依着这个脉络去修,你证到罗汉有沉空滞寂之苦,你别教的菩萨有隔别不融之苦,你破无明证法性等觉菩萨就像观音菩萨这种地步了,他还有法身渗漏真常流注的苦,这就叫娑婆的苦。

拿我们现在来讲,这些苦你想都想不到,而且这些苦对我们而言已经乐得不得了了。可是,跟人家极乐世界的,你看,一入净土就是游戏神通,所以他没有沉空滞寂。一入净土就是色心无碍,我不知道大家现在能不能了解到这个色心无碍的不思议解脱境界。为什么《华严经》就一入叫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色心无碍。我们现在精神是精神、物质是物质,实际上真正的真理世界中,没有精神没有物质,它就是一个体、一个一真法界,这叫做无碍。精神和物质都是一种错觉,合二为一本来如此这叫做无碍。但是别教的菩萨还有碍。那么圆满,他这里讲到的说受的是称性圆满究竟乐,那就彻底到了无上菩提就到顶了嘛,彻底到了无住涅槃就到底了嘛,没有一点点不觉不通不到之处了,这才叫做究竟圆满。但是娑婆世界修到等觉还有法身渗漏真常流注。

这些法比较教条的,我们佛法里面不是有一个法叫做什么呢?宗因喻嘛。我常讲到的讲宗旨,这个法讲给你,你听不太懂没感觉,再给他讲之所以这样然,之所以所以然,还没感觉,那只好给你打一个比喻。什么比喻?就是刚才这一系列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就想告诉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极乐之乐,意味着我们解决了娑婆世界娑婆之苦的多少苦,绝不是八苦,就是作为人的八苦这个层面的苦,是把你成佛道上所有的苦,一并一笔勾销了。

所以是怎么个意思呢?打个比方,这个比方我走哪儿讲哪儿,今天再复讲一遍。就比如说我们古代啊,比如说一个秀才,穷秀才,在村里边、乡里边,十年寒窗为了什么呀?金榜题名时,对不对, 那么金榜提名我们现在考上清华北大也是如此啊,那方圆乡里请大客要去贺一贺了呀。从这个穷书生来讲,能够中了头名状元,或者说榜眼、探花也可以了,这已经够乐了吧。可是他还没到头,为什么?纵然中了头名状元,皇帝在这个殿里面钦点他为头名状元,说你给我到哪里哪里去当官,他不是没有苦了,还有什么呀?他当官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苦。他得听上面的,由不了他。

纵然你当官当得还不错,平步青云,最后觉得你政绩可嘉,把你从地方上调至中央,天天到京城里边去侍奉君王。可是大家不要忘了,还没到头,为什么?他还有伴君如伴虎的苦,哪天你不对劲就推出午门斩首,没到头。纵然你最后做官做得好,福报大,最后直接皇帝把你提名成官至一品宰相,你虽然有万人之上的乐,还有一人之下的苦,因为你是皇帝的卒子。说把你罢就把你罢,说把你贬就让你贬。我们现在来看,这种不自在就是说从那个穷书生的那个层面来讲,金榜提名了已经乐得不得了了,他根本就意识不到后面还要面对着层层叠叠的苦,考状元的时候根本不知道。

可是他殊不知道,这些苦在后面还等着他。我们现在来讲说往生极乐意味着什么,大家想想要了却这一系列的苦,只有一个办法是什么呢?干什么?就是生到皇帝家里做太子。所以净土法门有一个特色叫做什么:太子堕地,贵压群臣。四十八愿有一愿叫什么:“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谁家最尊贵?就是佛家啊。所以说离苦得乐离苦得乐,当我们正在计较人道的这点分段八苦的时候呢,一往生就把后续的一切全部搞定了,这才叫极乐之极、乐。所以大家看,一旦往生以后,就不要说分段八苦了,什么沉空滞寂、什么隔别不融,什么法身渗漏,这都属于苦。就跟做官的苦,宰相的苦是一样的。

所以大家要知道,这里讲到。后面大家看,“然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这什么意思?就是你直接生到皇帝家里,做太子。太子有什么待遇呢?不必十年寒窗,不必盼望提拔,不必担心被革职,不必担心被满门抄斩,你就在东宫里边等着当皇帝,净土法门就是这么一个法门。

所以跟大家讲不在断惑多少,就是你发了多少苦,读了多少书,有没有运气当了官,最后做到宰相。而在于什么呀,遇缘大小,就是要直接生到皇家。这个太子必补佛位,就是这么一个法。这里才讲到的说“以持名善根福德同福故”,为什么?因为正在念佛的时候,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呀。以佛的善根来跟我们的善根,就是已经不在这四土中论了,一直在一真法界中游了,不在分别苦乐中求乐,所以才叫做“圆净四土,圆受诸乐”。大家要体悟,为什么这里叫做“圆”,圆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他已经具备这个超越性了,不必受通常这个差别相这个次第,而且他依然还有包容性,就是在我平等中,这个圆满中,也不妨你随便怎么差别,每一个差别都是直通圆的,所以叫做“圆净四土”。所以这里就等于说往生西方,已经不在娑婆这一套的修学教法体系中论了,在这个法门中往生以后也行不通了。但是他还能够包容娑婆的这个修学效果,出现你所需要的修学成就,可是又是轻而易举地达成。

所以这里才讲到说,“复次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你看,每次到了最后,都要这样的点睛之笔来一下。为什么,说净土法门的正义,虽然给你讲了刚才这么多的差别相,可是它不是在方便,实报,常寂三层国土了,而是在凡圣同居净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娑婆世界的同居净土就意味着是苦海,可是极乐世界的同居净土意味着已入彼岸。你从娑婆的同居到极乐的同居,就等于横去到上三层国土,就这点而言,这才是净土的最殊胜之处。所以说“复次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

良以上之,则十方同居,逊其殊特。”就是从他方国土而言,这个诸佛国土的同居,都不如极乐世界的优势大,这是从上而言。从下而言呢,它跟娑婆世界比起来,你看,“下又可与此土较量”,又能跟娑婆世界较量,说这才是极苦世界,那才是极乐世界。

所以后面讲到一句叫做,“所以凡夫优入而从容,横超而度越。佛说苦乐,意在于此。”“凡夫优入而从容”,就是以凡夫身得这个往生法,祖师爷们讲到的说,万修万人去啊。佛都在经典里面都说得急了,说:“易往而无人”。这就叫“优入”。怎么个“从容”呢,就是因为它虽然下手易,可是它成功高,不费力气,叫从容。你说一旦费力气的话,那你就走得吭哧吭哧地,这个千辛万苦呀,就不叫从容了。那么“横超而度越”,“横超”就是说不必从通常的教法法门上了,是乘佛本愿来感通了。“度越”是什么意思呢,度生死苦海,可是要告诉诸位,这里已经回应到我们一开始众生的那个概念了。这里的度越不是光度越三界的分段生死,而是度越了九法界的分段和变易生死,所以才叫做大横超,真度越。真度越是九法界一笔勾销,唯在成的佛法界上论殊胜,这才叫做“佛说苦乐,意在于此。”

也不知道给大家讲清楚没,就是通过这个宗因喻,我们就知道说,这一段讲苦乐,从现前我们能够感同身受的苦乐,要升华到我们将来所要面对的艰险,这都是我们一点都绕不过去的,只要你在通途法上。只有你横超极乐世界,这些一笔勾销,这才是净土法门真正殊胜的正宗所在。所以跟大家讲,一开始我们就讲到说横具上三土,又讲到说,横见报法身,这里讲到了说,横超诸次第乐,横超诸将来面对的次第苦,都在这个横的功德上。

说一千道一万,说为什么极乐世界就这么好,它就是好,就这么一个奥妙。为什么,所有的缘起都在弥陀佛大愿王。每天我们做念佛佛事的时候,都会说弥陀佛大愿王,你要相应这个。为什么叫大愿王呀,因为整个成佛而言的话,佛佛道同嘛,佛佛道同,同一法身,佛还有差别吗?可是为什么《药师经》里面药师佛十二大愿,阿弥陀佛叫大愿王。为什么,就是说阿弥陀佛他的优势在哪里呢,不在成佛以后,而在初心那一刹那。以凡夫心发成就佛道的时候,他怎么设置的这个因地心,怎么用的。因为其他的佛在因位的时候,都是从凡夫成佛嘛,对不对,那么他发的当时的心有多大,他的愿才能发到多大。

有的时候他根本想不到将来怎么怎么样。就像我们现在做这个项目,你开始设计的不够,那么你到时候你就得补了。阿弥陀佛的优势在哪里呢,他做法藏比丘的时候,他把第一念心就以佛的这个果地的这个境界,直接插在他因地的发心中了,同步的,所以他因地发心所有的因地的这个愿力已经发到极致了。为什么,发到极致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他因地发的心跟果地成的境是一个境,是一个心。所以他转回头来他一说设我得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现在他成佛十劫,每条愿力已经圆满地,为什么圆满地可以兑现呢,因为他已经成佛了。他说了,如果我不能这样兑现,我就不成佛。那么已经成佛十劫,所以已经启动了所有的程序来兑现他因地的作用。可是因地的作用,他又怎么个作用呢,直接让你成佛的作用,横超的作用,这才叫做大愿王。

所以大家要知道,极乐之乐,它的优势在哪里呢,就是这个度的这个方案。一个,最到位,所以叫极乐。二一个,门槛容易,平等地度九法界的众生。为什么说用一个名号来度众生呢,你看法藏比丘用了五劫的时间来思惟,如果他这个思惟的说,有一个登地的菩萨当然好度了,对吧,他已经到了这个岸上了,你让他再走一步就到位了。那边的人怎么办呀,他连河都过不来,所以说你有一点点难度他就上不了这个道了,最后说以名号来平等地度九法界,所以这是他愿力中的二一个,极乐之极乐叫做圆满,二一个叫简单。第三个,凡圣超越的这个沟通渠道别具一格,信愿行,所以它最直通,这是他愿力里边最为凸显殊胜之处的部分。我们要相应这个法,这是这一段。

那好,我们下面再来看一段,这一小段。这是刚才讲到的说,“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给大家做一个发挥,让我们心地能跟上来这个苦乐之别,它的究竟之处在哪里,能够意识到。下面我们再来看,“又舍利弗”,这是经文,“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这里开始就讲到这个净土的依报庄严了。

我们常说到,说这个依报随着正报转嘛,境就是心的体现。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这些话语,包括后面的这个什么七宝池呀,八功德水呀,水鸟树林呀。一个,你看我们听到说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的时候呢,第一个我们要有真实感,就是说极乐世界它真的就是这个样子,就跟咱们娑婆世界也有栏杆,也有树,也有网,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它同时也要具足它的表法,也就是说,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因为它是由心上的法而成就这个境上的净,才成了这个样子。

很多时候,要么我们理解为说,哎呀,这是表法的。待会儿我们就要讲表的什么法。那就容易把它理解成它是一个寓意,而不是真的有这样极乐世界的现实,不是这样的一个情景。那么如果我们现实感太强了,就像说,哎呀,这就是一个神话,就跟玉皇大帝的天界一样,等等,又不知道它内含的生成是从什么心现出来的这个什么境。所以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是有时候我们难以融合。

下面我们就是依着蕅益大师的这个,看一下他表的这个法和境。你看这里讲到的,蕅益大师说“七重,表七科道品。”“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彰显,从这个现前极乐世界已经成就的这个果,来显现他因地人家修的是什么样的因,所以叫做“表”。“七重”,为什么都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重栏楯呢?“七重”就是表的我们在这个世界常叫做三十七道品,分了七科嘛,这个后边我们还会细讲,就是比如说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七组法门,这七组法门就是表的七科道品。这里讲到的“七重栏楯”是什么意思呢,栏楯是什么,因为它有防的意思,我们这儿篱笆编织起来或者砌的围墙。

为什么,因为为了防嘛,防止嘛,防止坏人进来,锁好了,防止里边的东西也怕人给把它弄出去,把它圈地。那么这里防在法里面表什么呢,只有戒律叫做防过止非。所以这“七重栏楯”就代表戒,以防过失。“罗网”是什么意思呢,罗网有一个什么概念,你看我们现在网嘛,横竖这样一交融打个结,有固定作用,所以“罗网”就表的是定,定在那里不动,这是极乐世界。“行树”表什么呢,表智慧。一个是智慧高远,极乐世界的树都是直通云霄的,直上不知道有多少由旬有的,一点儿弯都没有,一点结都没有。为什么,因为人家那儿没有结使烦恼,没有虚伪谄曲,所以七重行树都是直楞楞地就上去了。

直心是菩萨道场,表的是什么呢,智慧。咱们娑婆世界没有智慧,都是花花肠子,都是心眼儿。所以我们这儿的行树,你看那树,你看见外面,你看这歪脖子树,七拐八拐,到处都是那叫什么,麻梨疙瘩还是什么,现在有时候弄这个崖柏不也是这样嘛。为什么,依报随着正报转嘛,为什么直心是菩萨道场。

你比如说吧,咱们这有一种法叫做方便善巧,我们常说,得了本,不愁末,根本的法得到了,你自然就得了,根本智有了,后得智就具足了。就是说,你马上就会方便善巧地度化众生。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法一边是在赞叹,其实也是在批判,娑婆世界才有方便善巧。在极乐世界,根本智和后得智就是一个智,人家没有什么前五根造的这个成所作智,就一个大圆镜智,就够了。

为什么,全都是直心直口呀。我们这儿的人这花花肠子有这么多,所以才说叫方便善巧。论这个而言的话,就是极乐世界说连什么地狱饿鬼畜生这个名字都没有听过,我跟大家讲,人家连这个方便善巧的这个法的这种也没有听过,这才叫做极和乐。所以这里讲到的说七重罗网,行树,栏楯,就是表戒定慧。

那么后面讲到说“皆是四宝,周匝围绕。”这个“四宝”就是,这里要讲到了是指的涅槃不是有四德嘛,叫常乐我净,这个我们作为知识了解一下。因为在凡夫的层面有四倒,颠倒。颠倒是颠倒什么呢,就是本来诸法是无常的,那我们执以为常;本来诸法是苦的,我们执以为乐;本来诸法是无我的,我们执着有我;本来诸法是染污的,我们执着为净。叫常乐我净,这是凡夫的四倒。可是如果说罗汉去修的话,他就为什么,既然有无我,那我就要破除我,这个时候无我又是成了他的执着,成了他的颠倒。所以真正的大涅槃为了破罗汉的,本来是常的,他执着为无常;本来是乐的,他执着为苦;本来是我,他计为无我;本来是净,他计为不净。但是我要跟大家讲,这个层面已经提升了,不是在凡夫的层面了,已经在了佛的这个涅槃果德上。为什么叫常呢,因为涅槃是不坏的,常住的。为什么叫乐呢,因为涅槃是寂灭的,是离苦的。为什么叫有我呢,这个不是自私的我,而是我们本有的佛性现前,叫自在的我。为什么涅槃是净的,因为它无有染。所以这叫做涅槃四德,这里“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

那么后面一句话讲得非常好,“周匝围绕者,佛菩萨等无量住处也。皆四宝则自功德深。周匝绕则他贤圣遍。此极乐真因缘也。”你看,这才是讲到了极乐的真正的自功德他因缘,自他一体,全是什么呢,这个心净所显。正报依报是同步的,唯有一个净,净极则光通。所以你看,这就是极乐世界的法,极乐世界的法随时随地就用这个极和乐,就是整个统称人家国土的法。

我们在这儿的法,你看做一个提示,印光法师在《印祖文钞》里面讲到,他讲到什么呢,就在让大家劝修净土的时候,他说什么,说:“纵观明暗色空,见闻觉知,哪一法不是净土之法。”为什么说明暗色空见闻觉知,一个,是我们唯染心所现,这就提醒我们有净土。二一个,我们受用的是什么呢,六根门头见闻觉知法,而不是像极乐世界,人家是什么呢,皆是常乐我净,所有的种种,七宝也罢,栏楯也罢,人家在这种法上不是生贪,而是见性。在我们这儿,不断地要告诉你,这是法,而不是活生生的世界,全在表法。这么提醒,我们还醒不过来。在我们这儿,印祖说了,说:老病相催,寒来暑往,哪一法不是提醒要速速往生之法。都是在提醒,但是我们不醒。可是极乐世界现前只要一入这个法界,就是醒法,自然就醒,所以说这才叫做极乐之极乐。

今天内容就这么多。请诸位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好,感恩诸位。阿弥陀佛。

0:00 / 0:00
弥陀要解1
弥陀要解2
弥陀要解3
弥陀要解4
弥陀要解5
弥陀要解6
弥陀要解7
弥陀要解8
弥陀要解9
弥陀要解10
弥陀要解11
弥陀要解12
弥陀要解13
弥陀要解14
弥陀要解15
弥陀要解16
弥陀要解17
弥陀要解18
弥陀要解19
弥陀要解20
弥陀要解21
弥陀要解22
弥陀要解23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往生极乐世界九品莲位图文详解

上品上生: 往生之因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

「十念皆生我国愿」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就是十念皆生我国愿。有时候会...

不生净土,何土可生

我们常常说净土法门圆顿,在教理方面,我们要深信一念...

佛号里就具足了一切

我念佛是从2003年开始,最初提起佛号,是枯燥的,无味...

多诵经少念佛这样对吗

问: 最近从北京来一位年轻的女居士,叫我们这些老居...

阿弥陀佛时时刻刻都在护念着我们

今天和太太(指奶奶的母亲,系我们当地的习惯称谓)通...

犯邪淫戒后,信愿持名还能往生吗

问: 请问犯五戒中邪淫戒的在家居士信愿持名能往生吗?...

三福怎样操作才有把握往生

问: 《观经》中佛告韦提希,欲往生彼国(西方极乐)者...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心灵美容

漫步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美容店,这美容店的作用的确不小...

正如法师《放逸能使生命堕落》

经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

百万佛号闭关体会

生死苦海,唯佛法可度;诸法门中,唯净土为最。生而为...

参禅人在修行中会出现的种种境界

真实用功办道的人,首先要明了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参禅...

【佛教词典】八篇

(名数)具足戒分类为八种谓之八篇。...

【佛教词典】掌果

(譬喻)掌中之庵摩罗果也。以譬物之易见。止观一曰:...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真正修行的人应该做什么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净土法门特别谈到出世...

【推荐】念佛人如何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问: 印光大师常常用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来鼓励学人...

准提法门的修持法

修持准提法门,可以使我们常遇诸佛菩萨、丰饶财宝,不...

【推荐】道源老法师为临终者的助念开示

大德,我现在要向你讲几句佛法,希望你静下心来听着。...

「念」字,万万不可加口

原文: 佛念字,万万不可加口。许多人皆作唸,则失义之...

怎样让生命活得像个生命

在我眼里,生命,是人生的眼珠。 在我心里,生命,是...

如何看待《无量寿经》会集本

《佛说无量寿经》传入中国,曾被翻译过多次。现存五个...

众僧良福田,也是蒺藜园;罪福由此心,非前境过咎

《南山律在家备览》中,有一条深刻地分析了当前一些居...

「八风」是如何引发烦恼的

八风中的讥、毁、衰、苦本身就是烦恼,我们想大家比我...

活在当下

从前,寺院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僧人。老僧才学广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