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宏海法师  2018/07/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十七讲)

好,各位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当家师父慈悲,各位常住慈悲,各位居士吉祥。

因缘又是初九,我们今天晚上学习的内容是讲《弥陀要解》的第十七课。刚才从功积堂下来,听到我们常住师父在那边念诵《弥陀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非常流畅。哎呀,我也在想说,能在我们这个时代,人寿命到百岁以下的时候,还能够有这样的经,圣言,这样的法门流通,这得是多么大的福报才能招感得来。虽然彻悟禅师曾写过一首偈子,他说,“自怜身作太平僧”,我们现在也是算是太平盛世了,“了生脱死却未曾”,他是莲宗的第十二代祖师,但是他老人家的意愿是,“但求名标莲蕊里”,就只想往生就可以了,足矣,“不求高列上传灯”,就是说当祖师呀,名垂千古呀,毫不在乎。

可见这样的大祖师都这么的俯首,可以说服服帖帖地来依止净土,其中的奥妙可见一斑。所以也惭愧,我本人也常有一个妄想,我希望讲着讲着,哪一天讲着,突然间就换布景,撤道具,全是极乐世界的排场。当然这个也要等到,应该要等到谢幕的这一天。要等到谢幕的一天,今生能够逢到净土法门,特别是与诸位大德同在普陀山为僧,非常荣幸。

我们在这里讲经,每个人讲法,因人而异,都有各自的一种自然形成的不由自主的也算是习气,也可以叫风格吧。可能诸位法师听的,我这里讲的,就是讲法讲的法义比较多,解悟比较多,行门比较少。一个是我自己的行门也不够,另外一个,我就是觉得说这个道理,我们讲的道理不难理解,最难的是要精确,要精确。什么时候,就是在这种义理的加持下,在这种法的穿透下,能把极乐世界先信成,真的,至少在信上,属于我们凡夫位的不退,这是需要很大的功德和功夫。

你现在我们这么说说,照着书说说,照着论典说说,好像把极乐世界讲的就跟看电视,看电影,打开视频一样,它始终是一种跟现实生活脱节的感觉,而且跟现实生活的这个真是天壤之别,这种真切感。如果真的我们说听法听得能把极乐世界就信成,直接就活在这个生活中,那我觉得就可以谢幕了。

今天的内容就是要从这个信门讲起。因为一切的罪,怀疑是最大的罪过,所有的功德从信为首。我们现在讲到极乐世界的六种鸟为代表,出和雅音,演畅这三十七道品,上一次我们只讲了十二种道品,今天还有二十五道品,也就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正好二五一十,七八十五,还有二十五道品。因为蕅益大师在这里做了一个次第的注释,所以我们也用一点时间把它尽量快速地贯完。所以今天可能内容上有一些这个,内容的版块比较大,请大家提起来这个心力。

二十九页的第二行,我们上次讲到说“五根者,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就是说什么叫“信正道”呢,正道法是什么,就是相信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相信真的有这个真如实相,相信能够解脱,能够成佛,这就叫“信正道”。那什么叫信助道法呢,就是修习一切的善法,我维持这样的学修,不断地触发、助发、引发这个正道的正因,这就叫信根,在我们的心地上,有这个状态,有这个缘起。

“行正道及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进根。”你看就是围绕着这个学修佛法,自我调节,不能摆脱。所以为什么再再地讲到说,要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等等。就这个真为生死这个法,这个状态,才能出这个精进,才能出生这个精进法。

“念正道及诸助道善法,更无他念,名念根。”你看念念都要走在这个道上,都要行这个道,缘这个道。禅宗里面常说到的,不打岔,在念力上不打岔。

“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善法中,相应不散,名定根。”大家来看这个话,不散。修不起来呀,你以为说执持名号那么容易的呀。你这个修行需要很大的福报,你没有这个福报,你念不起来。你说人多了打岔,我一个人待着,一个人待着,你也念不起来。说我这天下个狠心,七天我要完成多少佛号,你就是念不起来。不要说念不起来,说句实在话,有时候我自己的烦恼心,这种杂事多的时候,就备这个法义都不能够处在这个定的状态。甚至有时候我想方设法,有时候在里屋写,里屋写的觉得不行了,换个风水,到外边来,到佛堂这有佛像到前面加持一下。那就写着写着,又想喝口茶,又想出去走一会儿,然后又想着上厕所,俗话说懒人屎尿多,那会儿就上厕所也想的次数多了。这为什么,这就是习气。你没有办法,只能一点一点地抠,一点一点地改,一点一点地执持,这就是定,你定不足,就是这样子的。

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观于苦等四谛,名慧根。”这就是观苦集灭道,今天我们用到的概念比较多。所有一代教法的修行模式就是知苦,你要了知本质上是苦的,逼迫的;断集,为什么有苦,因为造业感果;慕灭,你要对解脱有向往,要对往生真的想去;修道才有这个激情,进入修行体系。这里讲到的慧根特别要说一下,我们要观到什么呢,娑婆只有苦和集,就是只有造业一直感果,这就是轮回不息。但是极乐都是灭和道,无三恶道,必至灭度,圆证三不退,皆是一生补处,所有的这些体现都是没有苦集法只有灭道法,这是独属于净土法门。那么你要有这个慧根,这个慧。

这里讲到的“五根”,为什么叫做根呢?一个,根是什么意思?你看种在地里边,能够保持住自己先扎在这儿,不散失,这是第一层意思,叫做根。第二层还能够保证你前面没有得到的后面生长出来,这也叫做根。就是说令这个根不但先不散失,还能够开花结果令它成熟,这就叫“五根”。

但是有这五根,我们有时候知道这个事情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办,正确的应该怎么办,错误的应该怎么办,随顺了因果应该怎么办,昧了因果,怎么是昧了因果,怎么办。但是为什么就那么办不了,为什么,因为力不足。信力不足,念力不足,慧力不足。

所以接着五根后面就是“五力”。大家来看,这个力就是有巨大的力用,为什么要用这个力呢,我们的修行道上有了力量以后,我们的法身才算是开始成人,开始长大成人了。要不然我们每天都是被这个颠倒妄想力给撕扯的,你是掌握不住的,甚至反观,就是反省都反省不到。所以大家来看。

五力者,信根增长,能破疑惑,破诸邪信,及破烦恼,名信力。”信根增长,首先第一个,从根上来就相信什么呀,即心即佛,心即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有的这个圆顿法在你心里是首肯的。这样就能够破说,哎呀,到底一个人能不能成佛,我能不能成佛,一切众生真的都有佛性吗,甚至各种邪见说动自己的心。你不要说这个好像,学了以后就好像这个信根就具足了,很多邪知邪见还都是你学佛学得有一定的情况以后才滋生出来的,招感出来的。比如说破现前的各种烦恼,这也叫做信力。打个比方,随举一法就能够,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个信心的功德,就跟做实验一样。

你看,当我们正当每次都为某件事情,这个习气,钻牛角尖的时候,可能就这个事情上,你就过不去,一次又一次过不去,不断地烦恼,不断地在这个上面生这个执着。假如果说,提醒一下说,你那么在乎干嘛呢,你如果真是个求西方极乐世界求往生的人,这就已经是你娑婆的最后一世了,最后一辈子了。大家设想一下。如果真的认为我们这是在娑婆世界的最后一辈子,这已经都过了半辈子了,反正我是过了半辈子了,你说,这个时候,这个烦恼,一下就拿你没办法,就清凉起来了,力量就足了,这就叫信力,信力。信力具足了以后,大家要知道,修苦修的人,或者说去自己用功,面对寂寞孤灯,你发长远心去拜经,去磕大头,去闭关,等等诸如此类的,为什么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就是信根出问题,还是信根出问题。那么这个信根如果不出问题它能发生什么效果呢,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的身体出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各种因缘出问题,就是你的意志出问题。

意志从哪里来,你的意志足了,身心就懈怠不了,因为你的身见比较淡,不存身见,那么你就能吃苦耐劳,就能破这个身懈怠。这个老厚着脸皮跟大家夸自己,你像我本人就是这样,其他方面的话,我特害怕生病,身体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生烦恼。但是只要让我讲法,就在这一法上,我的身见就比较淡。你比如说讲法,他们说,哎呀,你这样下去气不行了,气不足了,气血虚了,会怎么怎么样。我说,随他去吧,只要能讲法,讲讲讲死在讲台上,这个牛我是敢吹的。所以这个就是说有那股劲儿,这就是一个根,这就是一个力。

身见不存的话,大家都知道,每位大德法师都是有自己的法嘛。你在大殿里面看香灯,这也是法呀,你每天就是说放焰口,去观,我们僧值师父这么辛苦,当家师父这么辛苦,就是管自己的这整个这一片,你能够不断地,就是以这种吃苦耐劳,这样相续坚持出来,这就能身见越来越淡,这就是功都是德,就是回向往生的资粮。所以说这就能破身懈怠。身懈怠破了以后,你的心也不昏沉也不掉举,就能破心懈怠,生死,身心,这就是精进。

精进有了以后,“念根增长,破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破诸邪念,现在我们的这个念头的话基本上还是都是三界的念。真正的这个邪念讲究起来,只有大乘的中道第一义谛、中道实相才叫正念,就是你所有在此之前的有所得都属于邪念。你认为执着有是凡夫,你执着空是二乘,你大乘里面执着有所得法,认为中道是个真实的法,这也叫有所得,这些都属于邪念。

拿我们现在来讲的话,就光这一出就唱不出去嘛。你能把心安住在这上面就叫“念根增长”。一心不乱,功夫浅的,能够在事相上,就比如说,你修个什么法,持大悲咒也罢,念佛也罢,念观音菩萨名号也罢,诵经也罢,你能一直这样相续相续,相续得非常清净了,这就离事一心不乱不远了。那么功夫深的,能够理一心不乱,入这个三昧,等等诸如此类的,这就属于定根增长。“定根增长”,名定力

慧根”就是“能遮通别诸惑”。智慧能斩断烦恼,通惑就是我们三界内的见思惑,别惑现在还轮不着,除非在座的诸位里边有这个菩萨,有跳出三界应现的菩萨,别惑就是指的三界外的尘沙惑和无明惑,能够破这个通别惑,所以称之为“慧力”。这是五根五力。

下面我们再来看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还是鸟在说法,人家的鸟都是一音演说这种法。我们这儿一样一样地解释还得半天,还是用人言人话来解释。菩提就是觉的意思,所以这个七菩提分有时候又叫七觉分,七觉支,支就是分的意思,就是一条一条。

前面不是说五根五力的慧力,智慧力能够慢慢引发出我们不颠倒的无漏的智慧,就善于能够觉了,觉了什么呢?大家来看:“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名择法觉分。”第一个就是择法的菩提分。你能观察得到这是善还是恶的,我们现前的所做的,动的念,是善因还是恶因,你相续能感受它会招感善果还是恶果,能观察得到。

你观察现在这个法,是有漏的执着的,还是无漏的解脱的。就跟我们说行布施一样的,就光布施这一法,六度里边的布施,那你看你是如法的,还是不如法的。为什么说三轮体空,这才叫做无漏法。所以,你看历史上那个老居士,应该是庞居士吧,还是大富长者,大富长者,就把他所有的财富就给扔到江里面去了,水里面去了。别人还认为说,你为什么不去布施给穷人,他说,我生生世世为布施所累,就布施害死我了,生生世世当有钱的人。这就是人家能够择法,能够把这个法给抉择出来,依之而行。像唯识上不是常讲到,我们起心动念,你现在能反观到自己是善心所呢还是不善心所。这都是择法的一种表现。

精进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进觉分。”这个跟五根里面的一样的名目。精进,我们常说到不杂为精,不退为进。现在我们很多时候,都杂得不行,修法修得杂,修的是趣向佛法呢,还是外道法,现在名目很多呀,纵然真的是,修着修着都几乎是瞎弄去了。你比如说杂,比如说世出世间就杂在一起,它对于佛法正本清源,现在因为我们有时候会提倡文化,提倡传统,传统文化可以呀。你看前段时间到处在讲《弟子规》,然后不断地拍视频,子女给爹妈给爷爷奶奶这个又哭又喊,然后端着水洗脚,不断地上演这些。中国人很有意思,群起而洗之,这会儿又好像又没这事了。

你说学这个《弟子规》是好事,从道德上,从伦理上来讲,劝善。但是就认为《弟子规》就是佛法,这就彻底错了。它充其量就是个世间善法,它不是解脱法。这就叫杂,前面讲到的择法。所以有时候为什么说要常听佛法,正法,有正眼的祖师的言教,要思惟,让佛菩萨加被,要一门深入,包括这里讲到的“无益苦行”,这个苦行既能够助道,也能够败道。助道的话,就是身见比较重的人,放不下身段,那么用苦行折服我慢,这个的话确实有非常大的意义。比如说我们去朝山,去行脚,现在来讲。

但是有的这个苦行,他修着修着,我慢心就起来了,起到什么程度呢,大家来看:“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此喜,不依颠倒之法而喜,住真法喜,名喜觉分。”就是他修苦行修的,别人赞叹的多了,自己的这种优越感,成就感起来了,这时候就以为是一种法喜了。

跟大家讲,这个不叫法喜,叫窃喜。很多时候,我们现在就把这个当做法喜。这个法喜,真的绝不是这种窃喜得意。法喜是什么呢,你跟道相应了,不断地拨云见日。啊,原来如此,心中更加有数了。这个信心越来越,就像生铁铸成的红钢打就的一样,再不动了,这个叫法喜,叫“喜觉分”。现在很多时候,我们说法喜充满法喜充满,什么意思呢。大家一堆同修在一块儿,今天过得很快乐,就认为是法喜充满了。所以它不是成就,不是自豪,也不是得意感。叫“善能觉了此喜,不依颠倒之法而喜,住真法喜”。

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名除觉分。”就是断除现前的杂业。现在其实我们为什么修行有一个法叫做“一行三昧”,你造这个杂业的话,就是阿赖耶识里面,你就不知道来生再往哪儿走,它会搅和你。所以说,你能够智慧分明的时候,你就能知道说,什么该留,什么该去。就像唯识宗里面不是有一个叫舍滥留纯观。为什么禅宗里面常讲到说,哎呀,后脚跟跟不上。就是除这个法,其实是我们很多时候,当下一念,你就要顿见分晓,但是等我们说,哎呀,应该怎么办怎么办,结果等回过神儿来的时候,这个法已经过去了,这个境已过去了。为什么,这就是在七菩提分里面的除觉分不够满,除不掉这个杂。如果你烦恼现前的时候,你当体就知道,这个烦恼本来就没有自体的,即刻就把它窥破,那它就损害不了你的真正善根了,“不损真正善根”,这个时候就是与道相应的智慧不会受损,这就叫“除”。

那么除完了以后还得什么呀,“若舍所见念著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名舍觉分。”这一点呀,修行人还特别容易着这个境。你看在《楞严经》的五十种阴魔里面,他就讲到,说为什么有时候破了色阴之后,把色受想行识的色,色法破了以后,把色法空掉以后,就是你想来什么,想见什么,他就给你现什么,这是最低级的魔境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曾经往昔修行呀,做过官呀,忆念过佛的庄严相呀,或者说造过佛像呀,等等诸如此类的这些业识种子,就会随便由着你往外边调,一旦你对这个产生了执着,就麻烦,舍不掉。所以这里对这个最殊胜的胜境,实际上是来惑人的,迷惑人的。你老忆念不忘,穷追不舍,好说好夸,那么后面就上不去,再不能进。所以为什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要一凡到底,只要有一相出现,这就是魔。禅宗里面讲到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

那么舍得能够相续,不断地有这个舍的功夫,怎么样呀,“若发诸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爱见妄想,名定觉分。”大家来看,其实它是,就是这七菩提分也是一伙儿的,真正的定,它不是说真的有这个定。外道的禅定就是强制力,用强制力把自己的第六意识给按在那儿,都是这么修出来的,外道所修的无想定,就是强给按在那儿的。那么像我们三界内的四禅八定等等诸如此类的,这都属于有漏的禅,它没有到灭尽定。灭尽定就是,你到了灭尽定,第六意识才能不起现行,你才没有这个主观自我的感受。到这时候,才能够说“觉了诸禅虚假,不生爱见妄想”。定不住嘛。

给大家讲,去年我刚回来的时候,也跟着来了一个行者,他号称行者,一个居士。他倒确实是修得不错,修得不错到什么程度呢,他依师依得非常好。在汉传佛教里面,见到他这么依师,就是能够依止师父,依止学修的这样的一种信心,我真还没见过像他这样的。后来来了以后,弄了个不僧不俗,头剃光了,又穿一身儿反正在家人的衣服。去了,刚好我回来,还去丈室,大和尚也问他,说你这哪里来的,可能看他有点道气吧。说那你几岁了,说二十多了三十了,说那你怎么不成家嘛?说我师父不让我成家。说那你出家吧,说我师父不让我出家。说那你得工作赚钱你怎么活呢,说我师父不让我工作。

哎呀,后来我也搞不清楚,他们这个禅机在哪里了。就听见大和尚说什么,哎呀,你师父真是个高人。什么都“不”。如果说理解说,这是不让往进去住吗。后来呢,他给我说了,说他活该是他师父的徒弟。为什么呢,说修了一段时间呢,他师父在北京,原来我们中国佛学院的这个同修法师,他去见他师父去了,觉得又得了一个好的功夫了,去见他师父去了。

然后呢,他师父所种种的这种对他的折磨,出题,考试,他都心没有动。走的时候呢,他问他师父,说师父,我这次经您老人家的勘验,我考试还不错吧,能够上六十分吗?他师父说,哎呀,徒弟呀,这次不止六十分了,师父给你打九十分。就这个九十分一出来,你看,为什么是活该是他徒弟呢,马上就欢喜得不行,等到一转头出门回来才想起来,又上当了。所以真正的这个定呀,大家看,“不生爱见妄想”,这才叫定。这七菩提分里边,这是定觉分。

后面最后第七个叫“念觉分”,念觉分可以说是一个总汇。大家来看:“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沉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分以察起之。”就是你的心比较暗钝的时候,这个时候修道不是要定慧平等吗,要不然你的心沉没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到枯定里面去了,枯死在那了,那么就让他去择法,精进,喜,这是灵动的部分,在七菩提分里面,定力太过了。

那么慧力太过了的话,往往有可能出狂慧。出狂慧怎么办呢,你看其心浮动的时候,“当念用除舍定三觉分以摄持之”。“以察起之”你看察,觉察就是观照的意思。摄持,相续的摄持摄在那儿,就是狂慧的对治法。所以第七菩提分是对前六个的平均,平衡。就像咱们念佛一样,为什么给大家讲说信愿行信愿行。有的人信愿比较切,他是念得少,我本人就是这种窠臼,这段时间彻底是一天连一万也完成不了,因为没有时间了,分掉了。那么有时候有的人念得多,执持得多,可是信愿又起不来,这些其实同样是这样的情况,也要让它均衡,平稳起来。这个是没错的。这是七菩提分。“调和适中,名念觉分。”到此为止。

我们最后一个词叫八圣道分。给转过来了。大家来看,八圣道分,也叫做八正道分。我记得那会儿在普陀山佛学院考试的时候,最这个背得好。见惟语业命进念定。到现在还不忘。现在记忆力已经很差了,还八个字突然就出来。前面的七觉支,他不入偏也不会走邪的话,就能够入正道了,这时候无漏的圣法就称正,能入涅槃之道,所以叫八正道。字面上这么讲,那我们来看, “亦名八正道分,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名正见。”无漏行观,这个就是说四谛,苦集灭道,每一法下面都有四个法。那么修这样的法呢,就是意思说你只能上升了,在道上上升,不会下落了,不会下沉了,所以叫做无漏行观,这个就不细讲了,大家有时间的话去看一看。就是说,修四谛法各有四种行观,也就是修法的各种心态吧,一种心态,一种操作方法,一种运用方法。但是总而言之就是苦集灭道,你要四谛分明,明确,不糊涂,不错谬。你不能把这个情当做法,把爱见当做法,把识当做法,把苦当做乐,这是不行的。所以这就叫做正见。

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大涅槃,名正思惟。”我们不是说有三思而后行嘛。离开中国的佛教,中国话都没法说。什么无事不登三宝殿,三思后行。此前也给大家讲过了,我们一念的思惟心起来的时候都分三个步骤,你是先决定要不要做,彻底决定要做,然后再去做,这就叫“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你以不落入轮回,就是跟轮回法不相应的这种心念,这就叫正思惟,就一直这么思惟。比如说为什么佛法里面讲到说,多闻多思,多闻就是你听得多了,你会下意识地就用佛法的这个形式形态来思惟这个,来起心动念,进行思惟,所以它引发的这个善法,能够增长一切胜功德,能够入大涅槃,叫正思惟。

后面的一系列就比较相续了。因为正思惟应该属于意业,我们常讲到的身口意,身口意。所以第三个就是“以无漏慧除四邪命,摄诸口业,住一切正语中,名正语”。把口业摄在无漏的智慧中。在正思惟中,你就不会出邪语,恶语,绮语。一切语言都是入道助道的业习了,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听法,比如说我们刚才在诵经,等等诸如此类的,这都是口业。

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名正业”。就是你的身口意,除了起心动念,开言吐语,就剩下举手投足了,所有你的行为,也是住在这个跟出世无漏法相应智慧相应,那这就叫做正业。

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命。”这个正命呀,我们常说到邪命,正命,正命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才叫做命呢,就是你靠这个养活自己。所以给大家在前面讲过比丘乞食的时候,不是也说到邪命过活嘛。这里也怪得很,咱们这个版本,其实前面都有小字注释,就这个正命后面好像给括号括了这么五条,那我们也把它过一下。就是说合情合理合法的生活来源,这个是可以的。

那么依着贪心,或者这个悭贪心嫉妒心,邪恶心所引发的,发动的,那么会生起这样的一种五种的邪命过活,就不叫正命了。特别是身为比丘,这里你看列出来五种,跟前面讲过的不一样,我们了解一下。你看,他说 “五邪命皆为利养”,就是为了名闻利养,为了招感这个,然后你处心积虑。

  一诈现异相奇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诈现威仪”。现在有时候说一个人稍微特立独行一点,就觉得说好像你有奇异功能一样。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是以发心动机而定。那要真是这么严格地讲的话,这四大名山每个山头上都有好多位奇人,咱普陀山也有。我记得以前好像有一位师父,现在在杨枝庵,我记得他以前的形象就是提个篮子,穿一身白衣,他写的字还很好,这个老和尚,我走到哪儿都见到他。一会儿上佛顶山,一会儿在普济寺,但是他的功夫据说很不错。为什么,我听到有他的一则这么一个感应。因为他这个行为举止比较怪,会容易引人看不惯。看不惯呢,好像是有一次赶斋或者什么呢,他就被给挑出来了,甚至可能当时还怎么样,挨了一巴掌,还是怎么着,好像有这个事情。

可是我听到的消息是什么呢,听说他这边挨了一巴掌,把那边说,这边还能打,你打够了吗。你看看人家,这就叫功夫。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所以有时候这个人的暗证的境界我们搞不清楚。后来,上次来了,澳大利亚墨尔本来了个居士,去杨枝庵看他。罪过,我到现在还想不起他的上下,形象非常亲切。去看他,已经躺在床上了,可是我真的告诉大家,我当时就想起一句话,“老僧自有安心法,八苦交煎总不妨。”虽然他老人家躺在床上好像是动不了了,现在身体,但是没看出来有什么苦,或者什么一塌糊涂,味道充满,没有。还是清清爽爽的。

反正我自己的感受。那他以前就给人感觉很怪。但是我相信他不是为了这个利养。你像有一次我在五台山也是,黛螺顶下来就碰到了,那是真夫功。我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就是一个头,一只手,他就从黛螺顶台阶旁边不是有两边的扶手吗,他就一头就杵在那儿,整整,至少在半个小时以上。因为我也好奇,就在那儿看他到底能够杵多久。那有的着相的人呢,一看这,诶哟,高人,这是高人,那少不了就赞叹呀,供养一下呀等等,诸如此类的吧,但是也不晓得人家的发心。总归如果发心是为了利养,那么你这种异相奇特的就不对了。

第二个叫自说功德,就是说自己多么厉害,有禅定,好修行,出神通。甚至合伙起来,别人赞叹你,你自己还不反对。这都属于自说功德。虽然你没说,但是人家夸你,哎呀,你是观音菩萨再来,你是地藏菩萨示现,你在那儿美滋滋的,一句话都不说,这也叫自说功德。

三占相吉凶为人说法。当然这个我们就更了解了,就是掐盘算命,然后运用,当然为了度人,方便善巧不说了。

四高声现威令人敬畏。大声说话,以示自己高于别人。

五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谁谁谁供养了我什么。现在有时候着相的同修居士,一护持,好,师兄弟之间,他供养了这个,那我一定要比他更好。这来回就好像渔翁得利了,正中下怀了。这都属于邪命过活。正命。

“以无漏慧相应勤精进修涅槃道,名正精进。以无漏慧相应念正道及助道法,名正念这个前面也有了,但是八正道,因为它又是八个道品里面,也相应地把它列进来了,名正定。这就叫见惟语业命进念定。到此算是把这三十七道品给大家讲一下,过一遍。算不上讲,因为肯定有的法师已经行在其中了,我讲出来还比诸位行的更淡。

那么这些你如果说在咱们这儿把它修起来这也算个道人,称之为道人,娑婆世界的各种法门,各种行门,入道,修道,以达到正道。再一个为什么叫三十七道品呢,就是说你适合哪一道你上哪一道。不是说你每个都要过一遍。有的人能一样一样地修,有的人能几样同时修,各人的功德不同,所以说你适合哪一道上哪一道。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说你在哪一道上有亏有漏,那么你必须在这一道上要过关,这也叫做道品。我们看一下后面的内容,这个又讲到天台宗的教法了,大家关注一下,你看。

“此等道品”,也就是说三十七道品,其实也就是苦集灭道里面的道,道谛。道谛怎么办呢,“依生灭四谛而修,即藏教道品。依无生四谛而修,即通教道品。依无量四谛而修,即别教道品。依无作四谛而修,即圆教道品。”这是讲到了天台宗化法四教里面的每一个教派,每一个教法里面它的浅深不同。我们不是在此之前给大家讲过了藏通别圆嘛,藏教就是说修以《阿含经》为藏,经藏。以毗尼为律藏,以阿毗达摩,就是论典。这就都属于我们通常叫小乘法,这叫藏教。通教的根器呢就是说修大乘,入了大乘的初门了,但是你在这个上面摇摆不定,你修着修着退到小乘了,就通向前了,你修着修着接引到后面的别教了,就通向后了,所以叫通教,是指的这一类的根器。

再一类的别教就是指的所有的教法有别于前,就是菩萨修的法,既不同于小乘,也不同于佛道,佛的究竟圆教,那么这就叫别教,是独讲菩萨法。那么这个圆教当然就是圆满圆融的。就说明什么呢,表明说,往生的行人呀,你曾经是什么根器,大家不要忘了,我们现在还在极乐世界,说人家那儿的水鸟树林说法,与咱们这儿无关呢,但是这个法是步调一致的。你是什么样的根基,他就会随着你的根基给你闻什么样的法。随着你的境界给你现什么样的境,可是人家那儿是什么,闻一法门就悟一切法门,证一切境界,这个是必然无疑的。

所以这里讲到的说,用的道品不一样。怎么样你看,生灭四谛就是用的藏教道品。这是说什么呢,藏教道品,比如说什么叫做藏教的四谛呢,就是他认为苦是真的有个苦,无常,迁流变化的。为什么呢,是因为烦恼所致的,贪嗔痴烦恼所致的。那就是真的有苦真的有集。灭掉有为的烦恼用这个修道来对治,这就叫生灭四谛,从生死入涅槃,有起有落,叫生灭四谛,藏教的。通教的叫什么四谛呢,叫无生四谛。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咱们讲的空,比如说你说苦吧,苦的话苦什么呢?你能苦的身和心都如幻如化当体就是空的,这就叫空,这就叫无生四谛。你烦恼与业因缘当体也是空的,生死和涅槃也是空的,修道是对治这个烦恼病的药嘛,那么病和药当体也是空的,这就叫无生四谛的见解和境界。

别教为什么叫做无量四谛呢?你看,“依无量四谛而修,即别教道品。”就是独菩萨法,菩萨他就是要入世了,入世的话,别教的苦就是有无量相,在哪个境界下哪个情况下就属于苦,或者说在这种情况就属于乐,这就情况就属于苦,反正不同的法界因果不同。烦恼也有无量相,那么烦恼无量呢自然法门无量。我们说法门无量誓愿学嘛。自然法门无量的话,那么修道的这个道法也是无量,就是他方国土里面恒河沙佛的佛法都是不一样的,无量相。我不是此前说过了吗,咱们这儿的佛法是得这样:从出离心到空性去修,那是因为我们这儿的人都执有。

假如果有他方国土里面的众生都执着空呢,他们那儿生下来的法就叫断灭空。那么在那个世界里面就必须以有叫做佛法,不叫空叫佛法。我们这儿修禅要打坐,很可能他方国土里面吃饭才是修禅,捡一片树叶才是修禅,所以说这个道有无量相,这就叫无量四谛。发挥你的想象吧。那么无作四谛而修,就是圆教道品,只有圆教的无作四谛才是究竟圆满的。为什么呢,你比如说苦集灭道,本来就没有一个苦,《楞严经》里面讲的,色受想行识,五阴皆如来藏,本来面目,上哪儿找苦啊。也没有集,也没有断,为什么?烦恼即菩提嘛,本来如此嘛,生死即涅槃嘛,一个样嘛,无道可修,无境可证,这就叫中道的无作四谛,这是最高法。

所以你看我们一入解脱门,三解脱门里边,为什么叫做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跟无作解脱门。无作,任运,不断妄想不求真,前面讲到的这些,都是这个意思。这是四种教法的四谛差别。因为前面不是讲了三十七道品,都是说到道,比如说,在我们这个世界一开始一定是依着生灭四谛来修,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说有这个道呀,佛法之道呀,你要了生死呀,现在我们处在生死中,那你要断烦恼,才能得涅槃,那我们现在修的都是生灭四谛,绕不过去的。但是大家看到了吗,我们往下看。“藏道品名半字法门”,因为它不圆满,所以在佛教的专业里边叫做半字教,大乘才叫做满字教。

这个半字法门,但是他说了“净土浊轻,似不必用”,就是好像用不着。但是也有可能用,什么情况下用呢,“为小种先熟者或暂用之”,也就是说小乘根性的这种人往生到极乐世界了,为了即刻把他引入到大乘的法境,先用这个来接引一下他,实际上用的还是大乘的方便之法,适应一下,对接一下,暂时用一下。这是指的往生后的情形。

“通道品名大乘初门,三乘共禀,同居净土多说之。”你看,凡圣同居土呀,这就说明什么,净土是纯大乘法。这里讲到的“三乘共禀”,在我们天台教法里面不是常说到什么,三人同断见思,三人同上一道,同行道法,那就是指通教,在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是最常见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呢,我们的见思烦恼没有断,是带业往生的,根本烦恼没有断,那么他就给你说无生道品,先让你上大乘道,三人同行是三人同断见思。

再往下看,“别道品名独菩萨法,同居方便净土多说之。”就是往生西方以后,这个别教的无量四谛呀,同居里边有,那么方便有余土里边更多。方便有余土依照咱们这儿的话就是罗汉所居的。

“圆道品名无上佛法,有利根者”,这个法义这里最重要,大家看,“有利根者,于四净土皆得闻也。”就是有这样圆教的人呀,他能够在四种净土中随便一种净土中都能取的法,是圆教的无作四谛法,他在凡圣同居他也是取的这个法,他在方便有余实报庄严他都是取的这个法。不是说我们现在说你在凡圣同居先还要用藏教的临时接引一下你,他根本不需要这么去绕弯,直接就入这个圆教。

所以说,往生西方以后呢,这叫有利根者,什么叫有利根者?你比如说为什么三辈九品里面只有出家人才具有上品上生的资格。有一个往生的条件是什么呢?解第一义,都有这样的资粮,那么才能上这个品位,入了净土以后呢,就是能够见这个圆教的道品。这是利根,是有可能直接见圆教的道品,所以说于四净土皆得闻也。讲到这儿就等于把经典里面的:“其音演畅五根,五利,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到此为止才讲完了。大家要搞清楚,要层次分明。

后面再讲什么?“如是等法”这四个字指的是什么?大家看,蕅益大师说了,“如是等法者,等前念处正勤如意足”,就是我们上一节课讲到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等后就是“等余”,这其实就是等后什么呢,“四摄六度十力无畏无量法门也”。就是主要讲了三十七道品,后面的什么六度四摄,就是什么布施摄、爱语摄、同事摄等等,然后还有佛的不共法,就是十力、四无所畏,包括十八不共法等等诸如此类的,都在极乐世界鸟音中现前宣说,还要回到这个本位。机缘不等,随所欲闻,无不演畅。

你看:“机缘不等,作种种开合名义不同。随所欲闻。”也就是说,开合名义不同,有的是这么说的,有的又是那么说的,有的就是不说就让你懂,有的又是赶紧说赶紧说。如果你爱听不断唠叨的这种人,那就全部给你说。如果你这个人呢闷声发大财,个性比较闷,那他就给你合在一起总说。反正是根据你的根器随名显义,就是方便安立,总而言之“无不演畅”。“演畅”是什么呢?就是无微不至,就是让你听得正正好,多听一句都嫌烦,少听一句呢悟不到位,就这样的一个法境。

所以才说,“故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这就是“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大家来看,最后落脚处才是说念三宝的因缘,念佛念法念僧。为什么这么说呢?

“灼见慈威不可思议,故念佛。”“灼”是什么意思?就是明白清楚的意思。所以说“灼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你是亲见,不是听人家说,不是我们这儿是听释迦牟尼佛说的,亲见。第二个,圆见。我们这儿见释迦牟尼佛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极乐世界是随时可见阿弥陀佛。顿见,花开见佛。无间见,就是一刻也再不会离开。见什么呢,见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同步现前,大家要知道同步现前三身啊。这个法当然我们这儿也可以修,但是人家那儿呢,是被动就现前。我们这儿,你得主动,才有点点相应,你比如说我说诸位法师,我们最大的福报就是现前就在观音法界、在琉璃世界,见观世音菩萨的法报化三身。

但是,可能相应吗?为什么?上哪儿见去啊?听说老有显现。我跟大家讲,我们圆通宝殿的毗卢观音就是宇宙核心,金刚不坏地。他每天显现给我们,现在一忆念他的形象就马上出来了,这就是他的化身。他端坐在那里,每天一看就法喜充满,这就是他的报身,你现前有这个化身报身的受用,他戴的就是,戴的毗卢帽,戴的就是法身帽呀,现前就是法身。我们也在圆见,也在灼见,灼见慈威不可思议,但是我们现在念不起来,不是念念能够念。所以跟极乐世界还是不同的,这个往生前后不一样,虽然法一样。那“灼见慈威不可思议,故念佛”。就是你那会儿就不念,忆佛念佛,还忆佛念佛还有什么区别呢?忆就是念,念就是忆啊,你还用强调要执持吗,还能够夹杂还不相续吗?不存在这种状态。

“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为什么?刚才讲了嘛,道品具足呀,就不断地在全方位地演这些法,那么你的法喜入心了,全体入现前一念的心,现前一念的心全体在这个现前一念的法,就是一样都落不下来,你还存在还要破什么尘沙惑,还要尽破无明等等诸如,没有了。法味充足了,够了,圆满了。

“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为什么说到极乐世界念的自性三宝啊,大家想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都是清净僧。也不需要非得还金刀剃下娘生发,在着相分别心的世界里面表这么一回法。就是所有极乐世界就是一个道场,人家的所有的生活状态就是修行,人人都是僧的状态,还有什么在家出家分别相吗?你不念僧你念谁去呀。我们这儿你不念僧为什么?因为要念男念女啊,那儿没有男女啊。要念贵念贱啊,那儿没有贵贱啊。这儿要念丑念美念胖念瘦,那儿没有男女贵贱胖瘦好丑,所以你只能念僧,故而说故念僧。为什么?一心修证,就这样的法境。

所以大家来看,后面说,“能念即三观。所念三宝,有别相,一体,及四教意义,三谛权实之不同。”你看蕅益大师就一笔带过的这句话呀,里面就讲了很多法。那我们只好给大家过一下,稍微过一下。你看能念的心,“能念即三观”,就是我们现前能念的这一心呀,你为什么说上哪儿都找不着,为什么?当体就了不可得这就是空,可是历历在目这就是假,那么如果你放下这两边的这种一跃而起的心念,当下就是中道,寂照不二,这就叫空假中能念的心本来就是三观。不是刻意的,不是刻意地卯足了劲观出来的三观,本来就是三观,念三宝的心常行在中道。

那么所念的“三宝有别相,一体”,什么叫“别相三宝”?咱们这叫住持三宝,到处都是佛像,然后到处都流通经书,普陀山到处都是和尚,这就叫住持三宝。佛在世的时候叫化相三宝,佛是佛宝,千二百五十人是僧宝,每天坐下来讲法这叫法宝。这就叫别相,就是有别,历历一个一个样,这叫“别相三宝”。如果从次第上来讲的话,你比如说从修证次第,先有法,所修的法,然后僧在修这个法,最后修圆满了叫做佛,所以叫做法、僧、佛,别相。如果从应化次第,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一世来给我们示现他成佛,那么就是说他身为王子,厌世出家了,就是僧了,僧成了佛以后,修行圆满了就是佛,然后开始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就是法,叫僧、佛、法,这叫应迹次第。

应迹次第为什么?为了度化众生,所以叫做化仪次第,我先成了佛再说法,然后度了这么多僧,所以这叫佛、法、僧,这些都叫做别相三宝。什么叫做一体三宝呢?佛本身他是有觉的功能,大圆满觉就是佛嘛,法就是佛说出来的,佛本身就是圣贤僧,这就叫一体三宝。这个法呢,能出生诸佛,法本身是法,法法平等,不是无诤嘛,僧叫无诤嘛,平等六合,无诤嘛,所以就是僧,这就叫一体三宝。就是这么个意思,我们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及四教意义,三谛权实之不同”,这个“四教意义”还是前面讲到的藏通别圆。“三谛权实”是什么呢?三谛就是指的真谛、俗谛和中谛。那么藏教和通教呢,因为它讲空讲得比较多,所以叫做真谛三宝。别教是指的次第三观,所以他证的是次第三谛,叫次第三谛三宝。这个藏通别都属于权,唯有圆教的一心三谛三宝是实,“三谛权实不同”就这个意思。

“如上料简道品,应知。”到这儿把三十七道品讲完了,大家知道,告诉你们鸟音说法就能说这么多,鸟音说法都能说这么多。所以大家看,蕅益大师这里把这个竖出三界也把它给厘清了一遍。真的是讲起来只能干巴巴地这么过一遍,不要说修到什么法,上好的境界了,听都听得这个差别相都厘不清,你像我们现在的根器这种心力。可是这也是修行的必由之路。前面讲到了说,极乐世界一尘一刹一弹指一跨步都跟十方三宝贯彻无碍,此处已经证明。为什么,一个鸟说法就能说这么多跟娑婆相应的内容,这都是我们这儿的法。那跟他方国土亦复如是嘛,所以叫做隔而不隔。前面有这个话,我们了解一下。

下面开始进入到又一段经文:“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哎呀,听起来是真好,你看蕅益大师这里讲到的这一段经文呀,可以说是断疑提见,断我们凡夫的疑心,提什么呢?对于净土的正见。为什么呢?如果你见解不够,这里疑问就出来了呀。明明在四十八愿里边,第一愿就是国无三恶道愿,这里居然出现了畜生了。第十六愿里边讲到,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现在闻到了三恶道的不善名,有违愿力。那我们要,大家要知道,这个法看起来繁杂的,其实很简单,就过去了,看起来简单的,甚深微妙。就这个情境就告诉我们什么法呢,六道轮回当体就是法身,就这样的法。可是在娑婆世界的凡夫法中,纵然有这个理,绝对没这个事,人家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法。所以你看,净土的畜生就不是什么,非罪报所生,你不要以为这是罪报所生,是什么呢,是智愿所化,是阿弥陀佛的平等法身妙用化现出来的,所有的法都是从阿弥陀佛愿力智行中所化出来的,人家这里就是这样的一个法。所以他这里说,舍利弗,你不要以为这是罪报所生的,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

那大家想想,这个世界没有三恶道,连名都听不到的这么一个世界,畜生的形象出来是什么法境,畜生的形象出现,何况有实。所以你看,蕅益大师这里讲,“征释可知”,就是说,进一步给你认真地解释一下你就知道了。“问:白鹤等非恶道名耶?答:既非罪报,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究竟功德。所谓究竟白鹤等,无非性德美称,岂恶名哉。”不是罪业招感的果报法,那说明什么呢,就是刚才讲到的,轮回即法身。就是一一名言之法,都是表佛的法身功德,是法身之体,有报身之相,起化身之用。这鸟上面就具足了阿弥陀佛的三身具足,一切法都是阿弥陀佛的三身。

这是一个消息,同时这也说明什么呢,其实在他方国土里边,特别是在六道轮回中,畜生道也有阿弥陀佛的示现,一定会有阿弥陀佛的示现的。本土上这样的示现是见平等,在他方国土这样的示现是显方便,这还是隔而不隔,不隔而隔的差别。这个法很高妙的,请大家要作意,要认真作意。

后面这一段,“问:化作众鸟何义。”就是你干吗不变现成个人,都是童男子相,你化个鸟干什么呢,你闲的吗,无聊。“答:有四悉檀因缘。”又讲到教法了,四悉檀因缘。好像我们在讲《佛说阿弥陀经》的“说”字已经给大家告诉过了,四悉檀就是普遍的布施。当时四悉檀不是世界悉檀吗,就是讲这个世间的布施呀,善法呀等等,这是让众生生欢喜的利益。所以大家看到了吗,这里说有何义,说答,有四悉檀因缘。“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令欢喜故。”就是娑婆世界的人好玩的,提笼架鸟,这不是八旗子弟嘛,有这一类的人,那喜欢听到鸟美妙的这个,顺他的情而化现出来,令他生欢喜的利益,就是世界悉檀。

鸟尚说法,令闻生善故。”这是什么呢,说鸟都能说法,你对于鸟就不会生起说这是恶道之名,三恶道的显现。鸟能说法,你还会说它恶吗,那么你不起这个恶念,就把你的恶念给灭掉了,所以这叫对治悉檀,能够灭恶,能够得到灭恶的利益,令闻生善故。“不于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刚才说混了,刚才叫做令生善故,是为人悉檀,各各为人悉檀。这里是对治悉檀,令灭恶,什么意思呢,不于鸟起下劣想,就是看不起鸟。咱们这儿鸟就是畜生,猫呀狗呀你就抱在怀里再怎么亲密,你还是本质上把它当畜生,永远都不如人重要。极乐世界悟什么呢,对治分别心,不于鸟起下劣想。

也就是说,不于畜生道起下劣,跟人的差别相想,畜生人皆是法身平等。所以最后一个,“鸟即弥陀,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任何的一法,只要你看见这一法,那么就见的只有见的阿弥陀佛三身四德,再想不起来任何事,就这么个意思。所以说这是四悉檀功德,所以说化众鸟来宣法。

但是大家要知道,这里是依着我们这儿的四悉檀这么讲。人家要告诉咱们一个,又是一个先前的套路。就是说这部经虽然有四种差别悉檀的讲法,所得的都是第一义悉檀,因为只见弥陀的法身平等,所以所得的都是第一义悉檀。为什么,净土法就是第一义谛之教,弥陀法,弥陀佛就是第一义谛之人,往生者都是信愿念佛,全是第一义谛之根器,没有第二种根器。所以“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就是想怎么样,就是说想变换鸟就变现鸟,但是变现出来虽然是鸟,你看见鸟,还是知道这就是佛,就为了解释这个。

所以说,“此中显微风树网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大家想,这一句可以说是总的一个陈述了,此等中显,就是这一些上面讲的这些法,是从一开始的:极乐世界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从那儿开始到刚刚讲的鸟宣法音,就这些中显微风树网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实,就整个这个前面讲的种种殊胜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怎么样呢,在这样的六尘根境中,你随便拈起一法,就是你挑出来一样来看,来研究,他就是阿弥陀佛的法身化身报身,他就具足了阿弥陀佛的常乐我净四德,就这么个意思。“毫无差别也”,什么是毫无差别呢,就是这不仅我们往生以后在极乐世界,不仅仅说随便拈起一法就是阿弥陀佛的三身四德,也是我们每一个行者的三身四德,也是一切现前众生,十方法界的三身四德,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这个奥妙很微妙,怎么来的,那我们最后也算供养大家,总结一下吧。整个这一段的经文,经典真的无量意趣,整个这一段的经文落脚法在哪一句呢,全在最后一句。你不要看这一段经文,包括从开始,“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落脚点在哪里呀,就在最后一句,“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就在这八个字: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我跟大家讲,这个法才是第一等的加持,无上的妙法。真有这样的事,在《净土圣贤录》里面就讲到了。那我们现在看着好像说佛教史,大家要知道,我们身为佛教中人,佛教史上的这些正史,就是在我们佛教里面它就是正史,比如说《灯录》,《五灯会元》,《高僧传》,这对于我们来讲,现在的主流社会显学里面研究,这都叫做正史,我们现在记载的这些,它是真实不虚的。

《净土圣贤录》里面,从阿弥陀佛开始讲起,一直后来能够延续到明清时期,往生了的菩萨,这就不用说了,还有僧,还有俗,居士,还有畜生。在畜生的版块里面讲到了有一个佛化大鱼,就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怎么说的,就是在现在的斯里兰卡,那会儿叫狮子国,狮子国上面海上有一个岛,上面住了五百户人家,他们天天以什么为食呢,捕鸟,就天天打鸟吃鸟。突然间有一天来了无数条鱼,就围着这个海就过来了,围着海过来了就不走,这个鱼就唱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岛上的人也不懂说为什么唱,自己跟着唱唱吧,就跟流行歌曲一样,唱得耳熟能详了,就大家都唱起来了。

唱着唱着发现了一个奥妙,怎么呢,说谁要是唱得比较多,比较好,这个鱼就越发不走了,自然往岸上靠,你根本不用去下海捞,就是随便撒网也不要撒,就这么一揽就给揽上来了。如果你一直念,念念念,唱这个阿弥陀佛佛号,你杀它,它也不走。你再念,念念念,念得什么呢,你越念得多,比如说这个鱼你在跟前念得多了,你把它杀了烤出来,它的肉还比别的肉好吃,比念得少的好吃。所以这样的话,念得少的难吃,念得多了好吃,大家就都念。后来终于有一天,村里有一个人死了,死了以后大概也是因缘到了,就乘着青紫云放光明就来了。

全村的人同时做了一个梦,梦见什么呢,说我已经得生西方极乐世界了,所有的这些鱼是阿弥陀佛慈愍哀愍我们愚痴,化现成鱼身,为了引诱大家念佛才化现的。他一边哭一边说,说大家不信,你们去看你们吃过的那些鱼骨。他们去看那些鱼骨的时候,全部变成莲花了。所以由斯就感悟了,从此以后戒除杀生,全来念佛。这是在《净土圣贤录》里面,在最后的版块上记载的,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当然这是从事相上来讲。

各位法师,我们都是道人,在修法,如果能够一念观起来,所有的一切依正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你能够信这个法,能够入这个境,能够相应这个境,还有什么法?大家想想还有什么法。现前的一念境缘,我们现在就在这个现前的一念境缘中,大家设想一下,假如果就是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变现的,连我们自己也是阿弥陀佛变现的,试想说如果在这样的一个法境下你能够入得进去,还有什么法不透不明的吗,还说什么执着不执着,放下放不下吗,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说故乡风月有谁争,禅宗里面说,一棒子打死图天下太平,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所以我们说,真的是说,一天什么坐水月道场,拜空花如来,做梦幻佛事,度谷响众生,这是过来人给我们这么照着人家的说几句吧。

今天说的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你能够承担,就是佛说的这个法,你能够按得住,能够入得进,守得好,一念就能顶万念,这就叫修行。所以说,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若能承担,就是所作已办。

好,请大家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好。感恩各位。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画传

一、禅观入定,得睹远师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

三位百岁高僧的念佛开示

自古以来,世上的百岁高僧很多。其中有三位老和尚,两...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堕妄语矣

海阳禅人,远参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请益...

虽然身体还没往生,但心早已过去

你想凭自己的功夫往生,是不可能的。这样可就不空费了...

念佛人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

文珠法师《念佛法门》

今天,我要为各位介绍念佛法门。念是心念、想念、忆念...

念佛需恭行,切忌好高骛远

现在的人好高骛远,有点小聪明,就忙着参禅、学相宗、...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四种摄受

在经典上说,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经常出现妄觉该怎么办?

问: 尊敬的法师,末学从六、七岁起,一直到现在,经...

秋季养生该注意什么

秋季我们应该注意养生,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好保养的人...

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会堕落到哪里

先讲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堕落到哪里?既然他往生不...

为什么修行人要精勤修习孝养父母之道

母亲具备了十种德行 一名为大地于母胎中,为子女所依托...

【佛教词典】持犯

持犯者,持,谓保持。犯,谓侵犯。既有戒生,即有持犯...

【佛教词典】贪欲业道

【贪欲业道】 p0977 瑜伽五十九卷十四页云:贪欲业道事...

木鱼的由来

木鱼作为一种击打乐器,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如在民族...

没有这两大特性就不叫财富

佛说,贪心之人永不富有,永远贫穷。我说,心贫穷是永...

颠倒妄想不除,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

第二个就是调伏我们的颠倒妄想。我们第六意识有很多的...

佛的八十种好

据大般若经卷三八一载,八十种好指: (1) 指爪狭长,...

阿弥陀佛是谁?为何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转自腾讯佛学) 南无阿弥陀佛! 各位腾讯的网友们,...

润肺止咳的12种食物

(1)梨 梨子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热咳者宜之。...

至心精进乃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

至心精进乃世间事业与出世间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观...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哪怕念十声阿弥陀佛都会令我们往...

怎样做个受人尊敬的善人

我们都希望自己作一个受人尊敬的善人。作一个善人,要...

星云大师《拥有与享有》

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大厦千间,睡眠几尺?你有想过吗...

我们自己让自己痛苦

为什么会有痛苦?是我们自己让自己痛苦! 世间上我讲实...

星云大师《为死囚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您一定听过死囚在铁窗里,唏嘘哀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