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的福报可以跟众生分享

净界法师  2023/09/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的福报可以跟众生分享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看弥陀是怎么发的愿。设我得佛,就是假设我得佛以后。当然阿弥陀佛发愿那个当下,这以下的愿,只是一种虚愿,但是这个愿,因为弥陀成佛了,所以这以下已经变成一个实愿,一种真实的愿力,那可不是一句话而已,那是一种真实的功德。他说在他方国土,就是极乐世界以外的国土。他的根机是谁呢?是诸菩萨众,就是发菩提心的菩萨,包括了凡夫菩萨,也包括了圣位菩萨,但是从经文来看,是偏重、加持凡位的菩萨。

这些菩萨做什么事呢?闻我名字。这个闻,古人解释叫闻持,就是说你听闻以后,你是有一点信心,而且是受持不失。不是说你听完,你平常心中佛号根本留不住的,你每一天有一定的佛号,肯定有一定的专注力、相续力。也就是说这个佛号在你的内心世界,有某种程度的相续,叫做闻持。一个你对它有信心;第二个,你对它有一种忆持力,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你经常在共修当中,或者定课当中,能够把佛号受持而不失。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以下讲它的功德,在一期生命结束以后,生尊贵家。所谓尊贵家,在古人的解释包括三种:第一个有权势;第二个有学问;第三个有财富,三种具足。那么你因为有权势、有财富、有学问,受到世人的恭敬、赞叹,就是生长在那种大富长者的家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古人解释说为什么阿弥陀佛要发这个愿呢?为什么需要福报大呢?因为在菩萨道当中,你福报大能够受人尊敬,有利于度化众生。如果我们修声闻法,你看声闻人阿罗汉,他穿得都很简单,但是我们所有的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肯定身上是挂璎珞的。在《佛说八大人觉经》上也讲到一个观念说:菩萨你不能让自己太贫穷。因为贫苦多怨,横结恶缘,你太贫穷人家看不起你,你很难弘扬佛法了,所以菩萨要福慧二足,因为你福报大,你讲话有摄受力了。那么你这种福报的力量,再加上你正法的智慧,这个法能够弘传出去了。当然你福报要用对地方了,你用于放逸那就不对了,是用福报来弘护正法。因为你福报大,你就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你宣扬佛法的时候,人家会容易听得进去,是这个意思。

在龙树菩萨说佛陀有二种功德:一者善根,二者福报。佛陀的善根是不能跟你分享的,你说你念佛以后,突然间阿弥陀佛把智慧送给你,不可能!智慧是不能输送的,比方说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比方说你对阿弥陀佛的愿力,这个善根这一部分,只要跟佛法闻思有关系的东西,佛陀不能输送给你。但是佛陀的福报,可以跟众生分享,佛陀在因地,所修的波罗蜜善业力,他的福报可以跟大家分享的。那么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等于是分享弥陀的福报。你平常也没有做什么布施、持戒……但是你每天念佛,即便你没有求生净土,但是你信心具足,而且有一定的定课,来生生尊贵家。

这个地方的福报要简别一下,它跟世间的福报还是有所不同。在《楞严经》上说,我们一个人没有发菩提心,没有成就空正见的菩萨,修习善业力,由善业力所成就的福报,是一种轮回性的。什么叫轮回性呢?因为我们在修福报善业的时候,在布施、持戒的过程当中,我们心中是夹杂爱取烦恼。我们多少期望因为这样的善业,而去招感来世的安乐,对来世的安乐有所期待。这样子就构成印光大师说的善中有恶,因为爱取烦恼就是一种恶法。

那这有什么问题呢?就是说我用有所求的心、有所得的心,来修善业,来生变成一个大富长者,但是你因地当中,因为善中夹杂恶念,你肯定会放逸,因为你前生就把因种下去了。你一放逸,善根就退转,就造业了,到第三世就堕落到三恶道去,这是印光大师说的三世怨。就是说第一生造善,第二世的时候享受福报,但是放逸,第三生的时候堕落三恶道。印光大师说第三世的三恶道,其实是跟你第一世是有间接关系的,因为你修善的时候,夹杂着爱取。虽然说你第三世的堕落,是因为第二世的放逸引起的,但是你在因地的时候,第一世就种下去了。

所以在《楞严经》上说,我们凡夫修善叫轮回性的,善中有恶,恶中有善。你刚开始造善的时候,夹杂恶念,你也没发觉;那第二世的时候,肯定会放逸;放逸的时候第三生,就堕落到三恶道;在三恶道的时候,你起惭愧心——恶中有善,因为你多少有善根,就起惭愧心,起惭愧心开始又修善,又从三恶道出来;三恶道出来以后,又开始修善,修善的时候又夹杂爱取,又开始放逸,又开始堕落,堕落以后起惭愧心……变成一种循环,人天三恶道的循环。我们以有所得心来修学,就是在人天三恶道里面,不断的轮回,叫轮回性的善业。我们没办法做出一个完全百分之百清净的善业,不可能!因为我们的菩提心跟空正见不具足。所以凡夫所修的善业,叫轮回性的善业,有三世怨的这个危机。

这个是约着我们业力成就的,那念佛成就的就不同了,当你是忆佛念佛所成就的福报,这个就不是轮回性,叫做菩提性,因为那是弥陀本愿摄受的,那这个福报是完全清净的,你得果报的时候不会放逸。《楞严经》很重视因地的发心,你用什么心态来做事,你的结果是肯定不同的。《楞严经》说:你用沙去煮,煮得很久,叫热沙;你用米去煮,变成饭。

所以在佛教当中,修善业是一回事,你的心态是很重要了,你心态的准备。这个地方的福德,它的意思并不是我们善业所成就的那种福德,而是因为闻持阿弥陀佛的名号所成就的,所以这个福报是清净的,是随顺于菩提的。也就是说你在福报现前的时候,你会用福报继续去积功累德,去增上的,这个叫做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这个福报是弥陀本愿摄受的福报,不是我们一般所修的善业那种轮回性的福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陀说愚痴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脱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说到,愚痴的苦,有六种之多: 一、...

这两个念头,让你最快速增长福慧

佛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双修...

偷安一世,累劫难出

用修行和懈怠的苦乐来比较,来警策我们要精进办道。修...

穷画师的布施

《大智度论》里讲到一位贫穷的画家,很有意思。他是在...

恭敬称念观音圣号即能远离淫嗔痴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世间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佛...

【推荐】娑婆世界的厌离行

净宗愿门的核心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然娑婆世界...

受持十善业,能得哪些功德利益

离杀生,得成就十离恼法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会被福报所害

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这个必须要知道:不要着相,要...

十方皆有佛国,何须独愿西方

问:信行愿三,既闻命矣。但十方皆有佛国,何须独愿西...

【推荐】人性总是十好不敌一缺

人性总是十好不敌一缺。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

这才是真正的布施

我们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别和执着。我们都有...

【佛教词典】离身行

谓断除欲界烦恼,得色界之四禅果而远离色身。成实论卷...

【佛教词典】常住

(一)梵语 nitya-sthita。略称常。为“无常”之对称。意...

欢喜心听佛法和赚大钱,哪一样比较殊胜

佛陀的姨妈为佛陀做了一件金缕衣,佛陀却要姨妈拿这件...

你知道吞不下那口气的后果吗

谁是你最大的敌人?如何解脱? 无事烦恼是你最大的敌人...

知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息心达本源

我们的生命体,它是会生灭变异的,它是诸行无常的,你...

神通的本质和类别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现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并不是太了解,看到净业行人,念...

这个嗔恨心的破坏力,危害性最严重

因为贪心得不到满足,所以心里不满意、嫉妒、嗔恨、怨...

十件事会吓跑快乐之神

快乐之神为什么总是擦身而过?因为有十件事会吓跑它。...

太虚大师的志行和悲愿

太虚大师精通三藏,学贯古今,智慧圆融,悲心广大。不...

【推荐】「天知道」的成功

清朝末期,上海闸北有一家梨膏店,生意做得很大,店门...

钱财乃五家所有

过去,有一位仁慈的国王,以平等心爱护人民,却不曾出...

梵天劝请佛陀说法的因缘

三千多年前的印度摩竭陀国,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善胜...

危难时才显现出修行的真假

唐朝的船子和尚开悟后,每天都在溪边摇橹过渡,然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