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随时转换主观的感受》

圣严法师  2010/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的身心是五蕴和合而成的,所以如果没有“五蕴皆空”的智慧,就会执著五蕴所构成的自我,持续不断地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妄念,为自己带来很多烦恼与痛苦。

自我中心的妄念,是对自己的身体、想法、价值观所产生的执著,这种执著有时会与客观事实,以及环境里的人、事、物产生对立,既然有对立,就容易发生磨擦、矛盾,并造成痛苦。在我们主观的感觉上,好像事事都不能够称心如意,总觉得现实环境与自己的心意相违背,于是下雨时埋怨、天热时也埋怨。其实,并不是外在环境有问题,而是我们总是执著自己的身体,因此无法和外在环境协调,而感到不舒服。

人们为了要消除不舒服的感觉、满足自己身体的喜好,于是不断地追求舒适的感受:嘴巴要吃好吃的食物,耳朵要听好听的声音,眼睛要看好看的景色。本来口渴时只需要喝水就可以了,但是为了享受,讲究一点的人就要喝好茶、喝各种饮料。人类的各种贪求没有止境,都是为了保护身体的存在而产生无边的欲望,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花费了太多力气,反而制造了种种业因,有了业因就必须受报,为自己带来许多麻烦。所以,身体就是制造痛苦的根源。

我们都喜欢凉快、柔软、细腻、温暖、轻巧的感觉,但是不可能总是处在这么舒服的环境中。俗话说:“眼不见为净”,只要耳不闻、眼不见,就不会受到环境影响,可见我们的身体所感受到的不和谐,其实并不一定是外在环境的问题,而是和内心的妄念有关。如果我们没有自我中心的执著,虽然有身体,也不会与外境产生矛盾,就算发生任何问题,也不会觉得很严重。当身心与外境发生冲突时,转变内心的“受”才是根本的解决方式。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当我们觉得太热的时候,除了少穿一点衣服,更重要的是要让心安静下来,不要急躁,因为内心急躁会觉得更热。如果心不能静,可以试著诵念佛号,念佛能够帮助我们静心,就不会觉得热得很痛苦,这就是心的力量。

如果不能够调整内心的“受”,就会经常处于受苦、贪求的情境之中。贪求表面上好像是追求快乐,其实是建筑在贪念之上的追求,这样,永远不会满足、永远不会快乐,反而会制造种种困扰与痛苦。

虽然五蕴中的任何一蕴,都会制造很多烦恼,让我们痛苦不已,但我们不能为了避免五蕴炽盛之苦,就否定身体的存在。因为身体存在的本意是好的,也是让我们求福、求慧的工具。只要能够观照“五蕴皆空”,就可以化解五蕴炽盛之苦,也能让我们好好运用这个身体,为自己种福、培福,更进一步造福人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逆境》

吾人生命的成长,要靠许多的逆境来磨练;当逆境来的时...

大寂法师:三种情形会让你生起退转心

一、学佛多年的居士为什么会在重病下对佛法失去信心?...

别人的是非善恶与你何干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

先把这两根摄住,其他四根就不摄自摄

六根中,最难摄的有二根,即意根与耳根。意根容易胡思...

转识成智的次第与方法

识是心识,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识是有分别的,佛的智慧...

慈舟法师:死心念佛

修净土法门,必须切实用功,应该死心念佛。古人所谓打...

【推荐】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

说到用功、了生死,何谓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讲修行...

天堂与地狱

人常说做坏事下地狱,地狱有种种苦刑;做善事则能升到...

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一) 1.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知恩报恩为先,利...

圣严法师《如何管理好情绪》

问:从医学和心理学来看情绪,它是自然反应,那么佛法...

良师益友如何寻觅

问: 芸芸众生中,良师益友如何寻觅?结交「益友」的...

圣严法师遗言

一、出生于一九三○年的中国大陆江苏省,俗家姓张。在...

【佛教词典】以苦观乐

【以苦观乐】 p0496 俱舍论二十二卷六页云:又契经言:...

【佛教词典】本法尼安置仪式

行事钞·尼众别行篇:“安置仪式。应在二众各结界内,...

【推荐】在繁忙中就实现最大的自在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

莲池大师警策大众的八条重要开示

一、我未出家时,对于不仁不义、无礼无智的事,即使别...

印光大师综述念佛人的种种误区

一、修净土者应当修学的经典: 《印光大师文钞》中摘...

禅门公案:谁是知音

宋州(今湖北襄樊)广德周禅师,承继青原行思法系,是...

肉类毒素直观图示

...

求地藏菩萨满愿的方法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

宣化上人关于大悲咒的问答

问:念观音菩萨,大悲咒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可以往...

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

我们要断除贪心,祖师大德作了一个偈子说:贪多业亦多...

观世音菩萨的伟大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如此被我们尊敬,是有其原因的。这是...

宣化上人:六大宗旨即是五戒

有人欢喜念佛,就参加佛七。有人欢喜参禅,就参加禅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