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文

印光大师  2018/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四章 论生死事大

一、警人命无常

导读

佛陀常说,人命就在呼吸之间。一气不来,一命呜呼。因此,印光大师提出修行人要时刻记得一个死字。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预先为之计划。只有生死一事,反而大多置之不理。一直等到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人命无常,但是人死了以后并非就什么也没有了,人死了,再投胎,仅仅是形体改变了,所以人不要怕死。可人又要怕死,因为人死了,下世有可能投胎三恶道,现在就要精进修行,以求临终往生。

179、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都不停息。这大概是造物主出广长舌,普为你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的无上妙法啊!

180、生死大事,必须提前准备。如果等到临终才修,恐怕被业力所牵引而沉沦恶道。

181、古语说:“聪明不能战胜业力,富贵亦不能免除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只有阿弥陀佛,能为依靠。可惜世人知道的很少,知道并且真信实念的更少。

182、求生西方的人,不能怕死。如果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正如孔子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怎么可以今日要死,却不愿死?既然贪恋尘境,不能放下,就会因贪成障,净土的境界就难以出现了,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的境界就会出现。境界一旦出现,就会随业受生到善恶道中去了,往生西方,便成空想。因此净土行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所从前业的安排,不去妄生计较。如果信愿真切,则报终命尽时,神识就能够往生净土,从此不要受业力的牵引,摆脱了世间一切痛苦。一到西方,就可以在九品莲花中化生,阿弥陀佛授记成佛了。

183、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预先为之计划。只有生死一事,反而大多置之不理。一直等到报终命尽,便随业受报。不知这一念心识,又向哪一道中受生去了。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这样说来,则了却生死轮回的方法,当然不可不急于寻找了。

184、佛法无一人不堪修,也无一人不能修。时刻记住,若不修净业往生西方,则长劫轮回,没有办法出来啊!以此自怜怜他,自悲悲他,大声疾呼,使近到家人,远到世人,同修此道。这种利益与只求自了的人比较,何止有天壤之别啊。

二、教专仗佛力

导读

为了一生了断生死轮回,印光大师提出要靠佛力才能往生净土。我们在生死轮回中,久经长劫,所造恶来,无量无边。如果想要依靠自己修持的力量,消灭烦恼惑业,以了生脱死,真是难如登天。如果能信佛所说的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则无论业力大,业力小,都可依靠佛的慈力,往生西方。依靠自力了脱生死,就好比一粒沙子,入水即沉;而如果依靠佛力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则即使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轮船中,也可不沉,并且运到他处,以随意使用。石头比喻众生的业力深重,大轮船比喻弥陀的慈力广大。如果不念佛,依靠自己修持的力量,想要了生死,必须到业尽情空的地位才行。否则即使让烦恼惑业,消灭到只剩下一丝一毫了,也不能了生死。好比极小的沙子,也必定沉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

185、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必须凭借戒定慧消灭贪瞋痴,使身心完全清净没有一点妄念,才可以了生脱死。要达到这个境界真是难如登天,不是我们这些充满烦恼的凡夫所能期望的。如果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都可依靠佛的慈力,往生西方。这就如同坐轮船过海,只要肯上船,即可到达彼岸,这是借助船的力量,并非自己的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也是这样,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的道力。

然而一旦生西方,则生死轮回已结束,烦恼不生,已经与在娑婆久用功夫,消灭烦恼了却生死的人相同。所以念佛一定要求生西方,千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那些不注重信愿念佛求往生,只以念佛求开悟的说法,千万不可依从。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当念佛时,收敛耳朵仔细听,即是摄六根的下手处。能志心仔细听,与不听而散念相比,功德相差悬殊。这个方法无论上中下根人都可用,都可得益,有利无弊,可让一切人都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

186、我们在生死轮回中,久经长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如果想要依靠自己修持的力量,消灭烦恼惑业,以了生脱死,真是难如登天。如果能信佛所说的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则无论业力大,业力小,都可依靠佛的慈力,往生西方。依靠自力了脱生死,就好比一粒沙子,入水即沉;而如果依靠佛力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则即使有数千万斤石头,装于大轮船中,也可不沉,并且运到他处,以随意使用。

石头比喻众生的业力深重,大轮船比喻弥陀的慈力广大。如果不念佛,依靠自己修持的力量,想要了生死,必须到业尽情空的地位才行。否则即使让烦恼惑业,消灭到只剩下一丝一毫了,也不能了生死。好比极小的沙子,也必定沉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阁下只可生信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再产生别种念头。果然能够这样,寿未尽则可使病速得痊愈,因为专一志诚念佛的功德,便能灭除宿世恶业,好像天亮太阳出来,霜雪就会融化一样。寿已尽时,即能往生,因为心无异念,就能与佛感应道交,所以蒙佛慈悲接引往生。阁下若相信我的话,则在生得大利益,死后也得大利益。

187、《楞严》这部经,不知道净土的人去读它,就会成为破净土的元勋。知道净土的人去读它,就会成为弘扬净土的善导。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自力悟道难,净土往生易,十法界因果,一一分明。如果不依靠佛力,即使破五阴中的一二,如果着魔发狂,就是地狱种子。而且二十四门圆通的功夫,今天的人谁能修习?唯有如子忆母般地念佛,凡有心的,都能奉行。只要能够净念相继,自然可以亲证三昧境界。知道好歹的人读它,他会认同只主张自力不依靠佛力吗?

188、念佛人有病,当一心等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因为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若不放下,只求病愈,如果不能病愈,则一定没有办法往生了。因为他不愿往生,只求病愈。这个道理不明白,还能依靠佛的慈力吗?

189、净土法门,是极难极易的法门。说它难,则大彻大悟,深入经藏的人,尚且不信。说它易,则愚夫愚妇,至诚恳切念,即能临终出现各种瑞相,往生西方。那些大彻大悟,深通经论的人,也不能望其项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有些大彻大悟,通经通论的人,他们放弃佛力以专主自力;而愚夫愚妇专靠佛力,而由佛力以引发自力。因为佛力,法力,自心本具的力,三法契合,所以能够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净土法门最重要的地方在信愿,有信愿,则一定肯认真修持,肯修持即可得往生的利益。

190、佛祖出世,他的教法都是随众生的根基而建立的。末世钝根,应当选择其中契理而又契机的净土法门,专精用力,才可依靠佛的慈力,横超三界,在这一生,即了却百千万劫不易了却的生死轮回大事。

三、示临终切要

导读

临终一般人都有病苦,这是正常的。高僧也会有病苦,何况一般人?对于一般人,在临终病苦中,即将断气时,最重要是要助念,印光大师详细地说明了临终助念的方法。在助念时,不能哭泣,要轮班不让佛号停止。

191、临终一关,最为要紧。世人有很多愚人,在父母眷属临终时,总是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考虑给死人留下祸害。不念佛的,暂且勿论。对于一心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临终遇到这种眷属,多数都会被他们破坏正念,仍然留在三界之内。临终助念,譬如懦夫上山,自力不足,幸而有前牵后推左右扶助之力,才可登峰造极。(凡有平素念佛的人,或他的子孙信佛,于临命终时,请众居士助念,利益很大。见文钞续编复杨慧昌书二。)对于临终正念分明,却被魔眷,爱情,搬动等破坏的人,譬如勇士上山,自力充足,而亲朋好友,各各把自己的东西,让他担负,担负过多,力竭身疲,望崖而退。其中的得失,虽然由于他人引起,实际也是自己往昔劫中,成全破坏他人的善恶业力所引起的。凡是修净业的人,应当成全人的正念,预先向眷属开示其中的利害关系,让大家知道应当要注重的是人死之后神识的去处,而不在世情场面的好看,这样才可以没有顾虑了。

192、凡人有病,可用药治的,也不必一定不用药。不可以药治的,即使仙丹也无用处,何况世间的药呢?无论能治还是不能治的病,都宜服阿伽陀药。这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一定即刻见效。然而,人生在世,无论长短,最终都有一死,死不足惜,但死后到什么地方去,才是最重要的,怎么可以不预先为之安顿呢?有力量的人,自己预先替自己安顿妥帖,则临终当然不须他人辅助。可有人辅助,则更加得力。无力量的人,应当让家属代他念佛,则必能提起正念,不至于恩爱牵缠,仍然被爱情所束缚,下世仍然留在六道不能出离轮回了。

193、在重病中,宜将一切家事,及自己的色身,全都通身放下,用一尘不染的心,念万德洪名圣号,把自己当作将死的人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让心中起一丝杂念。能这样的,寿已尽,则一定往生西方,超凡入圣;寿未尽,则一定业消病愈,慧开福高。如果不这样去念佛,痴痴然只求病速愈,则不但不能速愈,反而又添病。如果寿尽了,一定随业漂沉,而永无出离这个娑婆的苦日子了。

194、你心里除念佛外,不使自己有一点别的念头,连你这个身子,也不要去预计死后怎么样安顿,连孙子重孙等,都要当做素不相识的人,不管他们长长短短,只管念我的佛,一心盼着佛来接引我往生西方。你能照我所说的做,一切事通通放下,到了临命终时,自然感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如果仍旧贪恋一切好东西,及银钱房屋首饰衣服,并儿女曾孙等,则万万也不会生西方了。

195、有净业正因,再加以正信心,自己念,眷属助念,何必担心不生净土?之所以不往生,是由于情爱一起,正念就消失了。莫说功夫浅,即使功夫深,也不能往生。因为凡情用事,就与佛圣气分相隔了。

196、能成就他人往生,等到自己临终时,必定大有成就自己往生的人来,千万不要认为事不关已而忽视。平常应当与家中眷属,说临终助念的利益,说预先洗澡换衣及对死人哭泣会造成的祸害。应当请一本《饬终津梁》,让家人阅读详知如何安排后事。等到父母或其他眷属快要命终时,家中眷属,同为念佛,让他心存正念,随佛往生,并请同修为他助念。这个时候千钧一发,关系很大。应当将丧祭种种虚华的花费,移到这个时候来用,并将悲哀尽孝的诚心,转变成为亲人念佛的行动。必须让眷属都听从助念同修的指导,千万不可随从于习俗,以误大事。

197、至于为人助念,怎么可以为他念观音,是为他祈寿吗?念佛也能延寿,念观音则无求往生的心念,如果寿命已尽则误事。并非念佛一定死,念观音一定不能往生。愚人以不求往生的心念,必然误事,最后随业轮回了。阿弥陀,就是“无量光”的意思,即消灾,又有“无量寿”的意思,即延寿。念阿弥陀佛,最高成果尚且能成佛,难道还不能延寿而让人速死吗?

198、平素不念佛的人,临终善友开示他,大家助念,也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常念佛的人,临终若被无知眷属,预先替他揩身换衣,问及各种事情,以及哭泣等等,由此因缘,破坏正念,就难以往生了。因此念佛之人,必须让家中眷属,平时都念佛,那么自己临终,他们均能助念。又因常说临终助念的利益,及瞎张罗,哭泣会造成的祸害,便不至于因为后辈尽孝心反而引起亲人仍然受生死轮回的大苦,就得到往生西方的大益了。

199、玄奘法师临终,也稍有病苦,他心里就怀疑他所翻译的佛经,或许有错谬。这时就有菩萨出现安慰他说:“你往劫的罪报,都在这一点小痛苦上消除了,不要有什么怀疑。”你应当以这个故事去安慰你的母亲,劝她在病重中生欢喜心,不要生怨恨心,那么就一定可以蒙佛加被,寿未尽则病速愈,寿已尽就往生了。

200、人的一生事事都可作假,唯独人的死,不可作假,何况她(指写信给印光大师的那位居士的母亲)临终无爱恋之情,有悦豫之色,安坐而去世。如果不是净业成熟,怎么能到达这样的地步?只愿你昆弟与全家眷属,认真为你母念佛,这不但让母亲得益,实则比自己念佛的功德更大。佛所以教人,凡诵经持咒念佛作各种功德,都是为法界众生回向,平时尚且为与自己无直接关系的法界众生回向,何况母亲临终,可以不至心为母亲念佛吗?因为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合;如一滴水,投于大海,即与大海同深同广。如果未到海,则莫说一滴水,即使是长江大河,也与大海有天地悬殊之别。因此应该知道,凡是施恩于亲,及一切人,都是属于自培自福。知道了这个道理,有孝心的人,孝心要更加增长。无孝心的人,也应当发起孝心。请僧人念四十九天佛很好,念时,你兄弟家必须有人随之同念。

201、保佑病人,超度亡者,今人都以诵经,拜忏,做水陆法会为事。我向大家说,都让念佛。因为念佛利益,比诵经,拜忏,做水陆法会的利益多多了。为什么呢?诵经则不识字的不能诵,即使识字,但诵经速度快如流水,稍钝的口舌,也不能诵。有人虽能诵,但懒惰不肯诵,就有名无实了。拜忏,做水陆,也可例推。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即使懒惰人不肯念,但大家一口同音念,他不塞住自己的耳朵,则一句佛号,当然已清清楚楚灌进他心中了,虽然不念,但与念也没有差别。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没有特意追求这样的效果,却反而得到这样的效果。要为亲眷祈求平安,及超度亡者,这个道理不可不知。

202、至于丧祭,通通都用素菜,不要随俗改变。即使不识时务的,说不能这样,也任他讥笑罢了。丧葬之事,不可过分铺排张罗。做佛事,只可念佛,不要做别的佛事,并让全家通通恳切念佛。这样做,对于你母亲,各眷属及亲戚朋友,都有实益。

203、自佛法东来,僧人死后都实行火化。到了唐宋时代,崇信佛法的高人达士,也常常用这种方法。因为佛法重神识,唯恐死者迷恋身躯,不得解脱,故把身体火化,则知这不是我,就不再迷恋了。又为亡者诵经念佛,期盼他早证法身。

204、火葬一法,唐,宋佛法兴盛时,在家人多用它。然而你还是应该随俗葬埋比较好,主要是怕执拗拘泥,不知变通的人妄生议论。实际上火化是最好的处理方法,过了四十九天再烧更为妥当。埋葬则年代一久,可能会导致骨骸暴露了。

205、世间最可悲惨的事,莫过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因此有心想要自利利他的人,不可不早为自己计划考虑了。实际上“死”这个字,原来是假名。因为宿生所感一期报尽,所以舍此身躯,再受别种身躯罢了。不知佛法的人,简直无法预先计划,只可任他随业流转。今天既然听到了如来普度众生的净土法门,就当然要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以期望免除生死轮回的幻苦,证得涅磐常住的真乐。

如果父母,兄弟及各眷属得重病,势难痊愈的,宜发孝顺慈悲的心,劝他念佛求生西方,并为他助念,使病人由此死后,即生净土。其中的利益,真是无法比喻啊!今列三要,以它作为成就临终人往生的依据。语言虽然简陋,可道理来自佛经。遇此因缘,都一一列举出来去实行。

说三要: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使生正信;第二,大家轮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然能依此三法去实行,一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这样的利益,全靠眷属助念之力。能这样实行,对于父母,则是真孝;对于兄弟,姊妹,则是真悌;对于儿女,则为真慈;对于朋友及平常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植自己的净因,启发同人的信向。久而久之,成为风俗还有什么困难呢?今为一一陈列,才不至于临时无所适从了。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使生正信。恳切劝告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的事,速让他交代。交代以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现在将要随佛往生佛国想,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都是障碍,会招来祸害,因此不应生一念系恋的心。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说“死”,只是舍此身而又受别种身罢了。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即人,天。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修罗,又叫善道,又叫恶道。因为他所修的因和所感的果,都是善恶夹杂的缘故。)

如果在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这种志诚念佛的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让我往生。莫怀疑我是业力凡夫,怎么可能以短时间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应当知道佛大慈大悲,即使是十恶五逆的极重罪人,临终时地狱出现了,若有善知识教他念佛,或念十声,或只一声,也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这种人念这几句,尚且能够往生,我又怎么可以认为自己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怀疑呢?须知我们本来具有的真性,与佛无二,只因为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天既然归命于佛,如儿子靠近了慈父,是回到我本有的家乡,难道是分外之事?

又佛曾经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因此一切众生,临终发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无一不蒙佛垂慈接引啊!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祸害非小。何况离开这个痛苦世界,往生到那个极乐世界,是最快意的事,应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旧不能不死,反而引来不能往生西方的后果了!这是因为自心与佛心相违反的缘故。佛虽具有大慈大悲,对于不依佛教的众生也没有办法挽救。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我们多生罪业,如空中一片雪,业力凡夫,由于念佛的缘故,罪业便消灭,如一片雪近于洪炉,即刻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业力既然消失,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怎么可以怀疑自己不能往生,以及佛不来接引呢?这样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然可以生正信心。为病人所开导的内容大致是这样。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的地方,也在这里。

第二,大家轮班念佛以助净念。前面已经开导病人,让生正信。然而此时病人心力虚弱。莫说平素绝不念佛的人,不易相继长时间保持念佛;即使向来以念佛为事的人,到这个地步也全靠他人相助,才能得力。因此家中眷属,应同发孝顺慈悲的心,为他助念佛号。如果病人尚未断气,应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在默持时办理。值班时,千万不可走开。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即使念一昼夜,也不很辛苦。

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也会得到人助念的回报。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当如此,就是为平常人,这样做也培植了自己的福田,增长了自己的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仅仅只是利益了别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就是成就一众生成佛,这样的功德,怎么可以思议?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有力气能念出声,则随大家小声念;不能念,则收敛耳朵仔细听,心无二念,自然可以与佛相应了。念佛声音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也不可太低,低则病人听不清楚。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跟随,听也不很清楚;太慢,则气接不上,也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让病人字字句句,入耳经心,这样才容易得力。

念佛法器,只用引磬,其他一切,一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则开始念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因为字少易念,病人或者随大家念,或者摄心听,都省心力。家中眷属这样念,外请善友也这样念,人多人少均这样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使病人,佛念间断。如果正值吃饭时,大家应当换班轮流去吃,不要中断佛声。

如果病人将要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再分班念三小时,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后事。当念佛时,不得让亲友来病人前问讯安慰。既然与病人有感情,就应当随念佛若干时,这才是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如果用世间俗情去看病人,简直就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于主事者是否明白道理,应预先与人说清楚,以免引起有碍情面的事情发生,以致危害病人,由于分心而不能往生了。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病人将终之时,正是来世做凡做圣做人做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到了极点。只可以用佛号开导他的神识,千万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动地方。任他如何坐卧,只可顺他的姿势,不可稍有移动,也不可对他露出悲痛感伤的样子,或者忍不住哭泣。因为这个时候他身体不能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之痛。痛则瞋心生,而佛念就停止了。随瞋心去投生,大多堕落为毒类众生,恐怖到了极点。如果临终之人见其亲友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也停止了。随这情爱心去投生,则生生世世,不得解脱。因此此时,最有益的,莫过于一心念佛;最有害的,莫过于妄动哭泣。如果妄动哭泣,引起他生瞋恨及情爱心,则要生西方,万无有一了。

又人快要死了,热气从下至上的,为超升相。从上至下的,为堕落相。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头顶最后冷是圣人,眼最后冷生天,心最后冷投人胎,腹最后冷变饿鬼,膝盖最后冷成畜生,脚板最后冷下地狱。”然而果然大家能至诚助念,则亡者自然可直下往生西方。千万不可屡屡去试探病人体温,以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恼和痛苦,以致不得往生。这个罪过,实在是无量无边。愿各亲友,各各恳切念佛,不须试探他的身体最后冷于何处。为人子的,于此留心,才是真孝。

如果依照世间种种俗情办理后事,就是不惜推亲人以下苦海。这样做引来一般无知无识的人,群聚而称赞他能尽孝,但这种孝与罗刹女的爱正相同。《经》上说:“罗刹女食人,说:我爱你,所以吃了你。”那些无知的人行孝,让亲人失乐而得苦,难道不与罗刹女爱人相同吗?我说这种话,并非不近人情,只是想要大家各在实际上讲求,必定要期望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成全孝子贤孙孝亲的一片血诚,不知不觉我的言语就这样激烈了。真正爱护亲人的人,必能体谅我。

第五章 心诚则灵

导读

我们常说,心诚则灵。对于信仰尤其如此,维持信仰的根基就在心诚。心诚的表现就是真诚和恭敬。

206、修行入道,门径很多,只是随从各人的志趣,完全没有固定的修法。要说有一定的法则,那就是“真诚”与“恭敬”。这两条,就是尽未来际,诸佛出世,都不能改变,何况我们这些地地道道的凡夫俗子,想要顿消业力牵引,速证无生法忍,不致力于诚敬,譬如树木无根而想茂盛,鸟无翅膀而想飞翔,这可能吗?

207、念佛一法,是最简单,最容易,最广大的法门。必须恳切志诚到极处,(印光大师示寂入灭的那天晚上,告诉真达师等:“净土法门,别无奇特,只要恳切至诚,没有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的。”见《永思集》。)才能感应道交,此生亲身获得真实的利益。如果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然是种下了遥远成佛的因,可是亵渎轻慢的罪过,在现在和不久的将来,就有不堪设想的恶果。我常说,想要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除一分罪业,增长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除十分罪业,增长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亵渎轻慢,则罪业愈增,福德与智慧就愈减了。

208、礼佛,诵经,持戒,念佛等种种修持,都应当以诚敬为主。诚敬到极处,那么经中所说的功德,纵然我们在凡夫位上,还不能圆满地全部获得,但所得到的,已经是不可思议了。若无诚敬,就与唱戏相同,戏里的苦乐悲欢,全部是假,不是真实的。所以说,若无诚敬而修持佛法,即使有功德,也不过是人天痴福罢了。而依靠着这么一点痴福,将来必定迷惑颠倒而大肆造恶,那么,将来的痛苦,哪里有了结的时候呢?

209、真诚,恭敬,若说这两个词语,每个人都知道,若说其中的道理,又有谁真正懂得呢?我自己由于罪业深重,总是期盼着可以消除罪业,以报佛恩。于是我就常常从高僧大德们的行持与心得中去寻求道理,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秘决,那就是“真诚”和“恭敬”,这就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的妙法啊!所以,我常常以此谆谆告诫那些有缘的人。

210、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所存的唯有经书与佛像。若能将泥土,木头,金属,彩绘等做成的佛像,视作真佛,就能灭业障而破烦恼,证三昧而出生死。若将他们视作泥土,木头,金属和彩绘,则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土木金彩而已。对土木金彩,不恭敬也没有过失。如果亵渎的并非是土木金彩,而是土木金彩所做成的佛像,那就是弥天大罪!

读诵佛经祖语,认为这是佛祖现前,为我亲自宣说的,不敢稍微萌发懈怠轻忽的念头,能这样恭恭敬敬的人,我说他一定会在此生高登九品往生西方,彻底证得一真法界。否则,不过是游戏法门,其利益只是言语文字的多知多见,说得头头是道,可得不到一丝一毫的真实受用,只有道听途说的本事,没有真实体会。古人在三宝门中,都存真实的诚敬,不只是浮浅,不切实的口谈,而是真恭敬!今人在口里尚且不肯说一句恭敬的话,何况是实际的行持呢?

211、礼佛仪式,对于极忙的人,不便特立,但只要至诚恳切,好像诸佛菩萨就在面前,用无比虔诚的心,哪怕只是念一句佛号,礼佛一拜,也有莫大的功德。

212、没有机缘能够礼拜舍利,也不能亲自到丛林中接受祖师大德们的教诲,又有什么缺憾呢?只要见到佛像时,作真佛想;看到佛经祖语时,就当是佛祖就在面前亲为宣讲。必恭必敬,没有懒惰松懈,也无粗心大意。这就是整天见佛,整天在亲近诸佛,菩萨,祖师和善知识。舍利不能礼拜,丛林不能亲灸,又有什么好遗憾的?

213、释迦牟尼大觉世尊,所说的一切大乘显,密经典,其义理的源头都出自于本心,其道理的根本都符合实相。这样的佛理,纵使经历全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不会改变;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以上十个法界都必须共同遵守。这些经典,回归本元,恢复本性,是诸佛的导师;拔除痛苦,施予快乐,作众生的慈父。若能竭诚尽敬,礼诵受持,那么不但自己和他人都蒙受殊胜的利益,就是法界一切有情众生,也会共同沐浴佛恩的慈光。就像那“如意宝珠”与“无尽藏”,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心现量,都满所愿。

214、想要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就必须用十分的诚心。大家诵经念佛,表面上都是相同的,而实际上,每个人心中的诚敬却有着浅与深,轻浮与恳切的不同,因此各人所得到的利益便大相悬殊了。世间一切事情,事事都必须凭借“诚心”才能成功,何况是诵经念佛这样出世间的大事?要以凡夫身,了生脱死,超登佛国,不“诚”而能成功吗?

215、诵经持咒,贵在于诚。即使根本不知道经义咒语的含义,但如果能竭尽诚敬,虔诚恳切地受持,久而久之,自然恶业消除,智慧明朗,业障灭尽,自心清明。这样久而久之,对于佛意尚能直达,更何况是弄懂那些文字注疏及其意思呢?相反的,即使能清楚明白经咒的意思,由于不至诚,也只是凡夫的情识浅见,私心猜度思量而已。经文的真实利益,真实感应他都无法得到。因为完全是用意识心去思量计度,这样怎么能够潜移默化地自然通达佛的智慧?又怎能暗暗地自然符合佛道不可思议的微妙,从凡夫地一下超越直接进入圣位,立刻获得殊胜的利益呢?

216、经上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在过去世就已经种下了善根因缘,佛经的名字,连听都听不到,何况还能受持读诵,修因证果呢?然而如来所说之法,实在都是依据众生“自性本自具足”的道理,于心性外,完全没有另外什么法可得。只是因为众生在迷执中,不能清楚明白真谛,在真如实相之中,由无明而产生了许多妄想执着,从此贪婪,瞋恚,愚痴,造作了杀,盗,淫等罪业。智慧迷失了变成了烦恼,真心不见了变成了生灭万法。

经过了像微尘那么多劫数的时间,也不知道自己在迷途,不能返回自己的家乡。终于有幸遇到如来所说的大乘显,密各部经典,这才知道自己衣中宝珠固在,佛性仍存。这个流落他乡的贫贱人,原来是大富长者的儿子。人天六道,不是自己的住处,“实报庄严土”和“常寂光土”才是自己本有的家乡。回想从无始以来,这么长的时间,从未听闻过佛法,虽然具有清净本性,却因迷路,无端端地枉受轮回,真该痛哭流涕,声震大千世界,心片片裂,肠寸寸断啊!佛恩浩荡,此恩此德,超过天地父母养育之恩,何止百千万倍!纵使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啊!

217、《金刚经》上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又说:“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为什么要对《金刚经》如此的尊重呢?因为一切诸佛,以及诸佛的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源自此经而出。每部大乘的经典,处处教人恭敬经典。因为各大乘经是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的法身舍利,九界众生的离苦慈航。

即使已经高证佛果,也仍然须要恭敬法宝。这是饮水思源,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说:“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都供养法,何况地地道道的凡夫呢?通身上下全是业力缠绕,好像判无期徒刑的重囚犯被关在牢狱里,久久不能出离,幸而承蒙过去世所种善根,看到了佛经,如囚犯得到赦书,何等庆幸?当然就要坚定不移地遵从佛经的教导,努力修行,从此永别三界,永出生死的牢狱,并且亲证佛陀的三身,直达涅槃的家乡。如此无边的利益,都是从闻经得到的,怎么可以放任自己狂妄无知的错误见解,丝毫不存敬畏之心,像世俗读书人那般,随随便便地读诵经典,言行举止轻慢亵渎呢?

218、至于阅经,如果想做法师,为众讲说,弘扬佛法,则应该先看经文,再看注疏。然而这样做的话,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没有不徒劳心力,虚度岁月的。如果想亲得读经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身,口,意三业。可以先端坐片刻,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接着才开始朗诵,或者只默读,或者拜佛之后,端坐一小会,再打开经文。读经时,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发一念的懈怠,不敢稍起一念的分别。从首至尾,一路读下去,无论是文字或经义,一概不加理会,只管恭恭敬敬,一心一意地读过去。

这样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解二空的道理,证得诸法实相。就算是善根浅薄,生性愚钝的人,也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德智慧。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只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就是指这样看经,所以说一个“只”字,即只能这样。能这样看经,各大乘经都能明心见性,难道唯独就是《金刚经》吗?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什么义,此一段是什么义,全属凡情妄想,瞎猜乱想,怎么能够暗合佛意,圆悟经旨,并由此业障消灭,福慧增长呢?

智者大师诵《法华经》,到《药师如来品》时,豁然大悟,寂然入定,亲见释迦牟尼佛灵鹫一会还未散呢!这样殊胜的利益,岂是用分别心读经所能得到的吗?一位古德写《法华经》,一心专注,以至妄念情想一时消灭。天已经黑了,他也不知道,依旧写。等到待者进来说:“天黑了,怎么还能写?”这一提醒,起了分别,随即伸手就不见五指了。这样读经,与参禅看话头,持咒念佛,是一样的,都必须专心致志。如此用功,久而久之,自然有一天会突然地豁然贯通,大彻大悟,得大利益!

明朝雪峤信禅师,宁波府城人,目不识丁,中年出家,苦参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他的苦行实在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时间一久,大彻大悟,随口所说,妙契禅机。开悟时,还是不识字,不会写,继续苦行,后来竟然识字了。再苦行一段时间,居然手笔纵横,成为无师自通的优秀书法大家。此等数不胜数的利益,都从毫不分别的专精参究中来。读经人都应该以此为榜样。

219、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身裸体睡觉,得穿上衣裤。因为随时随地想着佛在面前,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恭恭敬敬。吃饭不可过度,再好吃,也只可吃八九分。若吃十分,已不养人。吃十几分,脏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饭一吃多,心神昏昧,身体困倦。消化不好,多半要放屁。放屁一事,最为下贱,最为罪过。佛殿僧堂,均须恭敬。若烧香,不过表心,不必讲究多少。若吃多了放的屁,极其臭秽。以此臭气,熏及三宝,将来必作粪坑中蛆。不吃得过度,则不会放屁。如果是受了凉,身体不好,要放屁了,别担心,从佛殿出去到空地上放掉,等到气味散尽了,再回到屋中。如有事不能出外,常用力提,憋住了,不一刻,即在腹中散开了。有人说:“不放会得病。”这话比放屁还罪过,千万不可听。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在圣中圣,天中天的佛殿中,三宝具足之地,竟敢不加约束,任意放屁,这个罪过,极大无比。

许多人因不多看古德著述,当做古德没有说,却不知是古德说得委婉,叫“泄下气”。看的人也不理会是什么话,仍不介意。我在三四十年前,就常说“泄下气”这桩事。后来,发觉我的话似乎没起什么作用,就试着问:“知不知道什么是泄下气?”人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因此,我就只好不客气地直说“放屁”了。唱戏骂人说“放肆”,意思就是说“你说的话是放屁”。凡有所畏惧的人,气都不敢大出,怎么还敢放屁?只有肆无忌惮的人,才敢放屁。你不要说“放屁”的话,不好听,我实在是为了要救人,以免他们不懂事,将来变成粪坑里的蛆啊!

220、早晨起床后,及大小解后,必须洗手。凡在身上抠,脚上摸,都要洗手。夏天虽然热,裤脚不可敞开,要扎好。随便吐痰甩鼻涕,是一大折福的事。清净佛地,不但殿堂里不可以吐痰涕,殿堂外干干净净的地上,也不能吐。净地上一吐,便出现污相。有些人肆无忌惮,房里,地上,墙上到处乱吐,好好的一个屋子,遍地满墙的都是痰。他以吐痰当架子摆,久久成病。天天乱吐,饮食精华,都变成痰了。

221、看经论,及各典章,不可急躁,要多看。急躁不能心静,走马观花,必然难得其中要旨和大意。有些稍微聪明的后生,倘若得到一部经书,就废寝忘食地看。可一遍看过后,再提不起兴趣看第二遍。就算是再看一遍吧,也是心不在焉,丢魂丧魄,无精打采的样子。这种人,绝无成就,应当引以为戒。苏东坡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圣人,可他读《易经》,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以孔子的天资,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何必还要拿着书,看着读?所以说,看书读书,有特别的好处。背诵,大多滑口诵过。看文,则一字一句,都去认真理解其中的要旨和大意。我们应该效法孔子,千万不要卖弄聪明,专门崇尚背诵。

孔老夫子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书都写在木板上,或者是竹简上的。《易经》的六十四卦,是上古时期伏羲所画。六十四卦开首之彖,是文王所作。每卦的六爻,是周公所作。除此,剩下的上经彖传,象传,下经彖传,像传,并乾坤二卦的文言,及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称十翼,都是孔子自己著作的。如果按字数算,孔子所写的,比文王,周公加起来所写作的,还要多十余倍。可是孔子读文王,周公写的《易经》,竟然将编书用的绳索,磨断过多次,从中不难得知,孔子读《易经》,遍数之多,无可计算。我们能够有孔子的恒心,持之不断地读佛经,持佛名,一定可以用佛言,佛德,熏修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把业识心转成如来的智慧藏。

222、佛经破损毁坏得不能读了,佛像破损毁坏得不能供了,当然应该焚化,但是又不可当作平常字纸那般火化。必须另设火化的器皿,要防风吹,不让灰飞起,散落到其他地方。将这些灰装进极密致的布袋内,再装一些干净的沙石,使它可以沉入水中,不会漂浮于两岸。有漂洋过海的,可将它投到深海中,或投到大江深处去。小沟小溪小河,万万不可投。

第六章  论因果

导读

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于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众生常造恶因,等到出现报应的时候才后悔,想要免除恶果,可是已经晚了。印光大师强调因果是通三世的。报通三世是指现报,生报和后报。“现报”是现生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生报”是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后报”是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第四生或以后的十百千万生,乃至无量无边劫后,才受福受殃。后报虽然迟早不定,但是凡所作业,是决无不报的。转变由心,譬如有人作了恶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可他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一边自己修行,一边教化他人,求生西方。因为这样的缘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遭受一切不如意事;这样,先前所作应永堕地狱,长劫受苦的恶业,即在此消灭。

佛教从众生平等和六道轮回的观点出发,提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必须戒杀。既然众生都有佛性,杀动物与杀佛也没有区别。印光大师谆谆告诫,在各种罪业中,杀的罪是最重的。他又引用儒家圣人孔子的话,孔子说最先提倡造作木偶土偶来殉葬的人,这个人将来一定断子绝孙。因为偶然是众生,用它殉葬就断了慈悲的种子。又解释孟子的“君子远庖厨”,希望大家不要说远离厨房,就可以吃肉了,这是圣人随俗的权宜说法。只有永断荤腥,才是真理实义。

一、明因果之理

223、因果法则,是圣人治理天下,佛陀普度众生的法。就佛法的道理而言,从凡夫地到佛果,所有诸法,都不出因果之外。就世法的道理而言,不也是这样吗?所以孔子赞叹《周易》,开篇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善与积不善,是因;余庆与余殃,是所得之果。既有影响到一家人的余庆,余殃,难道就没有本庆,本殃吗?本庆本殃,就是积善与积不善的本人,来生后世所得的果报。这个果报应当大于子孙们遭受的余庆余殃百千万倍。普通人看不到前世和后世,就可以说这样的事情不存在吗?经上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洪范》是在夏朝大禹所著,周朝的箕子将它陈献给武王,书的末后有五福六极之说,阐发说明三世因果的意义,极其确切。但是,宋时的儒者说:“佛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为了骗愚夫愚妇信奉佛教,其实并无其事。”这是断定人死即无,身体朽灭腐化了,神魂也已飘散。纵然真的有剉,斫,舂,磨等酷刑地狱,又能向谁用刑?既然灵魂已经飘散,让谁去投胎受生呢?所以他们断定没有什么因果。然而,《春秋传》,《汉书》,《史记》中常常记载有冤枉被杀者作崇,蒙受恩惠者报德的种种事实,这难道都是前贤先辈为佛教预先准备好的骗人把戏吗?既无因果,无后世,则圣人尧与暴君桀都同归于尽,死后没有两样,那谁还肯勤勉地孜孜修持,以求身后之虚名呢?因为实实在在的我已经死了,留下一个虚名,对我何用?如果是这样的话,善得不到勉励,恶也受不到惩罚。这就会让天下大乱啊!

224、佛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彻底地阐明了因果的道理。有人说因果是小乘,从而不肯提倡,这都是些专事空谈,不修实在功德的人。如来成正觉,众生堕恶道,都不出因果之外,怎么能单独视它为小乘呢?古德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指的是什么样的道呢?不就是“诚明合一”的道吗?“诚”,就是“明德”,是人们即心本具不生不灭的妙性,为“性德”。由于没有克已复礼的功夫,“性德”就不能显现,所以称之为“阴”。“明德”之上,再加上一个“明”字,即“明明德”,是指朝夕晨昏,日日夜夜努力追求,警惕用功,兢兢业业修持的功夫,即是“修德”。修德之事显著,称之为“阳”。修德的功夫达到极处,性德就能圆满彰现。

“诚明合一”,就是“明明德而止至善”。明明德的功夫,为格,致,诚,正修;至善的事业,为齐,治,平。然而,诚明合一,明明德而止至善,直到齐,治,平,并非是凭空产生,无根无据的,自然有使之不能不如此的原因存在。什么是使它不能不如此的原因呢?那就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人再愚蠢,也一定没有喜好凶祸,厌恶吉祥,以灾为幸,以祸为乐的。听到“积善必有余庆,积不善必有余殃”的话,贤良的人,必定会更加勤恳修持,而不肖的人也会努力行善。

不断勉励自己,久而久之,则恶业消除而智慧显现,没有过错而性德显明。虽然过去是不肖浪子,现今却已成为有德贤人。因此,“诚明合一”的道理,对于自己的修持已经足够了,但是要用它教人的话,如果不借助于因果规律,就难以让一切人都依从奉行。把“因果”与“诚明”两种法门结合起来,才是圣人顺应天心所建立的真理,是流传万世而不变的大道。也就是自心本具的智慧之光和普照法界的佛光啊!

225、《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由此可知,智慧德相,是众生和佛所共有的,即“性德”。有妄想执著的是众生,离妄想执著的是佛,众生与佛迥然不同,原因在于修德。修德有顺有逆。顺着性德而修,愈修愈近,修到后来就大彻大悟,虽证悟而归无所得。逆着性德而修,愈修愈远,修到后来就永堕恶道,虽堕落而“性德”亦无所失。明白这一点,则愚人可以变为贤人,贤人可以变为愚人;长寿的可以夭折,夭折的可以长寿;富贵贫贱,以及子孙的繁衍灭绝,一一都可以自作主宰。

有祸福吉凶依据的,也可以变为无依据,无依据的也可以变为有依据。譬如山高不可登,有的人由此停步,望山兴叹;有的人则凿岩设砌,开出一条路来,那么高山绝顶也可直到。古今之人,不知“随心造业,随心转业”的道理,多少大聪明,大学问人弄得前功尽弃,而且还累劫祸害后世。若不修德,即使亲身做到富甲天下,贵为天子,或者是位及人臣,声势显赫的宰相地位,能够在有生之年不被杀戮,不惨遭灭门者,有吗?难道这些人都是本不该富贵而该灭绝的吗?

袁了凡就很懂得“随心造业,随心转业”的道理,改变了命运。所以,所享受的一切,都不是前因所固定了的。前因,世俗的称为“天”,天定者胜人,是讲天命半点不由人,前因难转;人定者亦可胜天,是讲命运不是固定的,通过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修持,前因是可以改变的。这是以现在的善因,消灭了前面的恶因。但如果恣意妄为,为所欲为,则结果相反。懂得了这个道理,则愚蠢者也可变得贤良,平庸者也能够超拔卓绝,这全在自己是否存心修德以及是否随时随地从善而已。

226、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于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众生常造恶因,想要免除恶果,如同在阳光下想要逃避自己的影子一样,徒劳奔走。常常看见无知愚人,稍微做了一点善事,即盼望得大福报;一遇到逆境,便说做善事不得善报,没有因果,从此退心,放弃作善,反过来诽谤佛法。他哪里知道“报通三世,转变由心”的奥旨。

报通三世是指现报,生报和后报。“现报”是现生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生报”是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后报”是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第四生或以后的十,百,千,万生,乃至无量无边劫后,才受福受殃。后报虽然迟早不定,但是凡所作业,是决无不报的。转变由心,譬如有人作了恶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可他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一边自己修行,一边教化他人,求生西方。因为这样的缘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遭受一切不如意事,则先前所作应永堕地狱,长劫受苦的恶业,即在此消灭。并且他还能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金刚经》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诵读《金刚经》,若被人轻贱,此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因为今世被人轻贱的缘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转变由心”的含义了。

227、念佛虽能消灭过去的恶业,然而必须生大惭愧心与大怖畏心,把损人利己的私心,转为普利众生的菩萨行。那么不管是过去世的,还是现在的所有恶业,都会凭借此大菩提心中的佛号光明,而消灭净尽。

228、人们修福造业,总不会超出六根,三业。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属于身业,后意根属于心,即意业。三业,一,身业。有三:即杀生,偷盗,邪淫。这三种事,罪业极重。第一,杀生。学佛的人,应当吃素,爱惜生命。凡是动物,都知道疼痛,都贪生怕死,不可杀害。若杀而食之,就造了一件杀业,来生后世,必被他杀。第二,偷盗。凡他人的财物,未经许可,不可私自拿取。偷轻物,则丧失自己的人格;偷重物,就会害人身命。偷别人的财物,好像得到了便宜,实际上折了自己的福寿;失去自己命中所应该得到的,比所偷的还要多上许多倍。如果是用计谋取,或者是以权势威胁强夺,或者是为人管理财务作弊贪污,都叫做偷盗。偷盗之人,必生浪荡的败家子;廉洁的人,必生贤良的好儿郞。这是符合天理的因果规律。第三,邪淫,凡不是自己的妻室,无论贤良卑贱,都不可以与她行淫。行邪淫就是败坏人伦,就是以人身行畜生的事。现生已成畜生,来生便做畜生了。世人以女子偷人为耻,不知男子邪淫,也与女子一样。邪淫的人,必定生不贞洁的儿女,谁愿自己儿女不贞洁?自己既以此事行之于前,儿女禀承自己的气分,决定难以正而不邪。不但外面的美色不可淫,即使是夫妻间的正淫,也应当有所限制,否则不是夭折,就是残废。贪房事的人,反而不易生儿女;即使生,也难以养大成人,即使成人,也会孱弱无所成就。世人以行淫为乐,不知乐只在一刻,痛苦却牵累一生并殃及子女及孙辈啊。以上三方面都不犯,则为身业善,犯了则为身业恶。

二,口业。有四: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妄言,即说话不真实。话既不真实,心也就不真实,就会大失人格。绮语,即说风流邪僻的话,让人心念淫荡。无知少年听久了,必定会邪淫,而丧失人格,或犯手淫损害身体。绮语的人,纵使自己不邪淫,也当堕大地狱。从地狱出来,或作母猪母狗。如果生在人中,当作娼妓。开始则貌美年青,尚无大苦,久则梅毒性病一发,则苦不堪言。做人幸有口说话,何苦为自,他招祸殃,不为自,他作幸福呢?恶口,即说话凶暴,如刀如剑,让人难受。两舌,两头挑唆是非。小则误人,大则误国。以上四方面都不犯,则为口业善,犯了则为口业恶。

三,意业。意业有三,即贪欲,瞋恚,愚痴。贪欲,对于钱财,田地,物品,总想通通归我,越多越嫌少。瞋恚者,不论自己是不是有理,若他人不顺自己意,便大怒,并且听不进他人善意的劝导。愚痴者,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即使读尽世间书,过目成诵,开口成章,但是不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说什么人死神灭,无有后世等,都是愚痴。以上三方面都不犯,则意业善,犯了则为意业恶。若身,口,意三业全部都善的人诵经念佛,比三业恶的人诵经念佛,所得的功德要大百千倍。

229、“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利人即是利己,害人即是害己。杀他人的父母,他人也会来杀他的父母;杀他人的兄弟,他人也会来杀他的兄弟。善心事奉自己的亲人,他的儿子必然孝顺;善心事奉自己的兄弟,他的子女必然和睦。如屋檐水,后必继前。由此看来,孝亲敬兄,爱人利物,都是自己后来幸福的基础;损人利己,伤天害理,都是自己后来灾祸的根本。人即使再愚蠢,也一定没有喜欢灾祸,趋凶避吉的。

然而研究他们的言行,其结果却适得其反。为什么呢?就在于他们没有遇到明理的人,为他们详细说明因果报应的道理和事实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怎么才能使天下大治太平呢?那就要帮助天下的人,都能知因识果,则贪,瞋,痴心不至于兴盛,杀,盗,淫业,都不敢妄为。爱人利物,乐天知命,心地既已正大光明,则无论走到哪里,无不是光明的前途。

230、佛与众生,心体是一。然而佛与众生的受用,却是天地悬殊,这是因为彼此的用心不同所造成的啊!佛唯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度脱众生为本怀,没有人我彼此分别的心。纵然度尽一切众生,也没有能度所度的分别。所以得福慧具足,为世间之至尊。众生唯以自私自利为前提去作事,对于父母,兄弟这样的至亲,尚且做不到不分彼此,何况是对旁人,世人呢?故众生所感业报,或生到人间而贫穷下贱,或堕入三途恶道。即使能够奉行五戒十善,自修禅定,得生人天乐处,但因为没有大悲心的缘故,不能直契菩提,以至于福报一尽,仍然会再堕落,可不悲哀?所以,一心想要利人的,正是成就了自利;而那些只想损人利已的,却偏偏是害了自己。

231、天下的事,都有因缘。事情成功与否,都是由因缘决定的。虽然有操纵成败的人,但其实真正的根本权力,还是在于自己的前因,而不在他的现前缘分上。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该乐天知命,不怨天尤人了。(若知前后因果,则困窘,顺利,获得,丧失,都是自作自受,纵遇逆境,不怨不尤。只惭愧自己无有德行,不见人天会有什么过失。见文钞正编《何阆仙家庆图》序。)安于本分,尽职尽责,则无时无处而不自得了。

232、人生世间,之所以能够成德成才,建功立业,有一才一艺养活自己及家人,全仗“文字”主持的功力。“文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人变为圣人,愚蠢的人变为有智慧的人,贫贱的人变为富贵的人,有疾病的人变为健康的人。古代圣贤的修道法脉,得以流传于千古,身家经营的财产,得以遗传给子孙,没有不靠文字功力的。倘若这世上没有文字,则一切事理,就会混淆不清,而人与禽兽没有不同了。文字既有如此的功力,就该十分的珍重爱惜。我却常见今人对字纸任意亵污,简直把至宝当成粪土,哪有不现生折福折寿,来生无知无识的呢?

二、示戒杀之要

233、诸恶业中,唯有杀业最重。普天之下,几乎没有不造杀业的人。就算毕生不曾杀生,可天天食肉,即是天天杀生。因为没有杀,就决定没有肉,屠夫,猎人,渔夫,都是为了食肉者所需而代为杀生的。食肉吃素一关,实在是人们祸福升沉,天下治乱的根本,不是细微小事啊!自爱其身,兼爱普天人民,想要长寿安乐,免遭意外灾祸的人,就应当戒杀吃素,这是挽回天灾人祸的第一妙法。

234、须知水里游,陆上跑,天上飞,洞里藏的各种动物,其灵明觉知之心,和我们人类一样只是因为宿业深重,使其形体和我们相差很远,口不能言。观察它们求食避死的情状,就可知道是与人无异了。我们秉承宿世的福力,幸而生在人道,心有智慧思虑,正该推崇天父地母,民胞物与的情谊,以期不辜负“天,地,人”三才之名,能够做到天人合一,同声赞扬天地教化养育的恩德,使人类与万物各得其所,都能同受天覆地载,同乐天年。

倘若不去体察天地的好生之德,恣意放纵自己贪吃的念头,以我的强大,欺凌弱小的动物,用众生的肉,填饱自己的肚子,如此下去,一旦过去生累积的福报享尽了,杀业就会现前,要想不改头换面,不受辗转杀食之报,能办得到吗?况且肉食有毒,这种毒素是动物被杀时的瞋恨心所聚结产生的。所以大凡瘟疫流行,素食者很少传染。另外,肉是秽浊的食物,食后血液污浊,神智昏迷,发育快而衰老早,最容易使人生病。

蔬菜瓜果是清洁的食品,食后口气清洁,神智明朗,健康长寿并且不易衰老,这是因为素食富有滋补之力的缘故。这个虽然是卫生常谈,但实在还是回归本性的至论。只因世俗习以为常,代代相传,导致人们积迷而不返。要知道,仁爱人民的人必能爱物,而残害生灵的人也决难仁爱人民,这是习性驱使的。

所以圣王治世,连鸟兽鱼鳖都能获得他的恩泽;以正确的道理教化人民,则黏蝉的竹竿及打鸟的弹弓都没有了。试想从古至今,凡是残忍贪吃的人,家门多数没有后人;而仁爱慈悲利济万物的人,子孙必定昌盛。最先提倡造作木偶土偶来殉葬的人,孔子断定这个人将来一定断子绝孙;贪吃肉食者,如来预言他们随后定会得到偿报。希望大家不要说远离厨房,就可以吃肉了,这是圣人随俗的权宜说法。只有永断荤腥,才是真理实义。

235、或者有人说:“鳏寡孤独,贫穷患难,到处都有,为什么不施舍救济呢?只是热心于不相关涉的异类,这难道不是缓急轻重倒置了吗?”答:“你是不知道如来教人戒杀放生的道理啊!人与动物外表虽然不同,内在的佛性却是相同无异的。动物因为过去世的恶业,沦落成异类,人以过去生的善业,幸得人身。如果人对动物不加以同情怜悯,任意吞食动物,那么一旦我福享尽,被杀与被吃的动物的罪受满了,就会改头换面,我变为畜生,它成了人,就这样从头偿还,充填他的口腹。

须知刀兵战争的大劫难,都是宿世的杀业感招的。若无杀业,纵然身遇贼寇也无危险。那些平常凶恶歹毒的贼寇,面对没有杀业的人,也会心生善念,不忍杀害。另外,那些瘟疫水火等等的灾难横祸,戒杀放生的人也是绝少遭逢的。由此可知,爱护动物的生命,原本其实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对于鳏寡孤独,贫穷患难的人,也应当随分随力实行周济,岂有戒杀放生的人,就不做这些慈善公益事业的呢?然而,鳏寡孤独虽然深为可怜,尚未至于死地,动物则如果不行救赎,立刻就会成为了拈板上的肉,鼎锅里的菜,很快就到人的肚子里去了啊!又有人说:“物类无尽,能放多少?”答:须知放生一事,最可贵的地方,其实就在培养人们爱护物命的善良慈悲之心,希望人们能够体会放生的心意,油然而生怜悯之心,不忍食肉。

既不食肉,捕捉杀害者也就会停止杀业。这样,水陆空行一切物类,就能自在飞走于它们各自的世界。这岂不成了不放而普放,把天下全部当做一大放生池了吗?纵使不能人人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有无量的水陆生命,得免杀戮,况且不止一个人呢?再说戒杀放生,还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断除鳏寡孤独,贫穷患难的因,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圆,夫妻偕老之缘。所以说戒杀放生,正是在提前周济,让人们未来生生世世,永不遭遇鳏寡孤独等苦,长享富贵长寿等乐。这难道不是让全天下众生都得到幸福的好事吗?怎么可以漠然置之呢?请大家仔细地想想吧,戒杀放生究竟是积极帮助人,还是只积极帮助动物,是不是缓急轻重倒置了呢?

236、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轮回六道,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彼此生养关爱,这叫做“互生”;另一方面,互为冤家对头,循环报复,这就叫做“互杀”。佛虽然在各种大乘经中,屡为劝诫,而见闻者少;即得见闻,真心信受奉行者更少。于是,佛以大悲心,示现各种异类,供人杀食。即被杀以后,现出各种不可思议的情景,使一切人,知道是佛示现。这是佛陀的大悲权宜之法,以此希望可以教化众生戒杀放生,从而消除杀劫,令众生都得安乐。如蛤蜊,蚌壳,牛腰,羊蹄,猪齿,鳖腹,都有佛化生其中,惊人耳目,息世杀机。如此奇闻,各种典籍上记载很多,怎么能详述得尽呢?未杀之前,都说是畜;既杀之后,才知是佛。因此要知道,杀生,就等于杀佛。即使它不是佛变化的,也是未来佛,杀而食之,罪恶之大,比海深,比山高。应该赶紧痛下决心戒杀,才能得到解脱。

要知道,人和动物形体虽异,但是灵敏和愚蠢也是会互相变换的。人虽然号称万物之灵,可是蠢人,愚昧无知;动物虽然蠢,灵敏的动物也很有智慧。五伦八德,也不会比人差;而其诚挚处,比人更深。怎么还敢以我强,杀食其肉呢?害自己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转相报酬,常被人食。纵观史籍,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发达;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定庸劣灭绝。

237、念佛的人,应当吃长素。如果做不到,应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为十斋。遇到月小,即尽前一日持斋。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宜持长素,做各种功德),由渐渐减少最后做到永远断除荤腥,才最好。即使没有断荤,也应当买现成的肉,不要在家中杀生。因为我们常常希望家中吉祥,如果天天杀生,则家就成了屠宰场。屠宰场是怨鬼聚会的地方,太不吉祥了!因此应当切戒在家中杀生。

238、人只因为不知道设身处地,反观自我,所以把极惨极苦的事,强加在动物身上,而心中还觉得欢悦,称之为“有福”。却不知道他宿世所培的福寿,因此就渐渐消失了,而未来要受的苦毒,生生世世没有了结的时候!倘若在杀生食肉时,一想到此,纵然以杀身逼迫,叫他杀生食肉,亦有所不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

我们在学院里面,乃至于在修道路程上,往往会迷失方向...

南无阿弥陀佛即六字真经

【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即名显体方称妙,...

修行这条路没人能够代替我们走

印度北方有一个叫做舍卫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内...

为何偏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原文】 问:等是念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

佛陀开示居家八法

居家八法出自《杂阿含卷四九一经》,是佛陀教导在家人...

出现恐惧的时候,千万要紧抓这句佛号

我们闭关念佛,很多人就谈到,他一入关就觉得很害怕。...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

恶人尚且能往生,何况善人

隋天台智者大师临命终时预知时至,梵僧预告他化缘已毕...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四世同堂皆由多生培植而来

详夫春回大地,百卉各遂其生成。风起长空,万籁咸为之...

日常生活俗事太多该怎么修

原文: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

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

佛法利益,非凡情所能测度。彼愚人唯知以医药治病,及...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不宜泛讲。泛讲,乃讲经...

【佛教词典】具足法行

【具足法行】 p0824   瑜伽七十九卷十七页云:云何菩...

【佛教词典】十圣处

乃小乘行人所修之十种法。此十法能生圣者,又为圣者所...

慈母八旬始念佛,十年功成生净土

母亲俗名李香云,法名胜修,生于一九二七年农历九月初...

普贤十忍

在《华严经、十忍品》里,普贤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

真正的大神通是什么

一般人学佛修道是假的,喜欢玩神通是真的,大家都求先...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六祖坛经》有一句话说: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意...

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有我们一朵莲花吗

问: 我听说念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一朵莲花,...

净土宗为律教禅密之归宿

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

学佛有了目标,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呢

问: 平时有人说,做人需要有理想、信念和目标,学佛...

念佛是享受,念的时候就是极乐

我们今天大概从早上五点多钟有几位菩萨就在那里练习。...

经商与学佛

平常人看得学佛是很难,往往听人讲究佛学,以为我未讲...

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后可以染发吗

问: 请问法师,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可以将白发染成黑发...

犯五戒后能忏悔吗

问: 请问受五戒,如果犯戒的话,是否要在佛前求忏悔...

当嗔恨心即将生起时

当嗔恨心即将生起时,不妨先问问自己,对方引起我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