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一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一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观天品之四十(夜摩天之二十六)

「『复次第五,闻法利益安乐一切人天,谓何等法?所谓说法,说于一切布施之法,说诸善法。一切尊中,闻法最胜,能断一切憍慢根本。所谓说法,能调憍慢。说法、闻法、尊敬重法,说于信法,说受持法,说修行人不离说法。诸佛如来以法为师,何况声闻缘觉。说法有十功德,多所利益。何等为十?时处具足,分别易解,与法相应,非为利养,为调伏心,随顺说法,说施有报,说生死法多诸障碍,说天退没,说有业果。若说法人有此十法,令闻法者得多功德,利益安乐乃至涅槃。是听法者及说法人随所作愿,各得成就。一切种种布施之中法施最胜,乃至能令一切众生得涅槃乐。

「『复次,闻法功德:成就深心,信根清净,一向净心信于三宝。诣听法处,为闻正法,随举一足,皆生梵福。若人供养说法法师,当知是人即为供养现在世尊。其人如是随所供养,所愿成就,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能供养说法师故。何以故?以闻法故,心得调伏;以调伏故,能断无知流转之闇。若离闻法,无有一法能调伏心。如闻说法,有四种恩甚为难报。何等为四?一者母;二者父;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何以故?以说法力,令憍慢者得调伏故,令贪着者信布施故,令麁犷者心调柔故,令愚痴者得智慧故。以闻法力,令迷因果者得正信故。以闻法力,令邪见者入正见故。以闻法力,令乐杀生、偷盗、邪淫业者得远离故。以此说法调伏因缘,终得涅槃。以此因缘,说法法师甚为难报。父母之恩难可得报,以生身故,是故父母不可得报。若令父母住于法中,名少报恩。如来、应、等正觉,三界最胜,度脱生死,无上大师,此恩难报,唯有一法能报佛恩,若于佛法深心得不坏信,是名报恩。以此供养,亦自利益。』

「尔时,孔雀王菩萨说经偈曰:

「『以说法因缘,  得安隐涅槃,
  能断一切缚,  众生之大师。
  以说寂静法,  能断愚痴网,
  如是胜导师,  能示众生道。
  若法令众生,  超度诸有海,
  此法最殊胜,  世法莫能及。
  若人能供养,  此四种福田,
  斯人得善果,  导师如是说。
  既得具诸根,  亦得闻佛法,
  若行于非法,  后悔无所及。
  处处生爱着,  常求于欲乐,
  恒贪爱妻子,  不觉死来至。
  念念多诸恶,  种种过所乱,
  以心缚众生,  将趣三恶道。
  是恶难调伏,  常求天人便,
  是心不可信,  众生之大怨。
  以善闻善见,  无量种修习,
  以法调伏心,  如马得衔勒。』

「如是第一深厚福田,具善功德,应修供养。利益天众,说如是法及说业道,尊重赞叹说法之师,孔雀王菩萨以愿力故,生彼天中利益诸天。时,诸天众既闻法已,心得清净,皆悉一心听其所说,作如是言:『此孔雀王所说相应非不相应,与兜率陀寂静天王所说相应,无异无别。思惟此法,初中后善,第一清净、第一善法、第一安隐,利益安乐一切天人,令得寂灭。』

「尔时,孔雀王闻兜率陀天说是语已,心净欢喜,一切悲心安忍利益一切天众乃至涅槃。

「『复说第六深胜法门能至涅槃,如是之法,第一安隐、第一最胜,众人所爱,所谓悲心。一切人爱,令人生信,安慰生死怖畏众生,心不安隐令得安隐,于无救者为作救护。若有悲心,是人则去涅槃不远。悲心柔濡,无欺诳心、无麁犷心,能断瞋心,悲润心故。又悲心者,名大庄严。于五道众生若起悲心,能破瞋恼。云何于地狱众生而起悲心?此诸众生云何为于自业所诳?由心怨家之所造作,得不可喻种种大苦。铁鈎铁杵、融铜炽然,恶虫所噉,难度瀑河漂没众生,鵰鹫乌鹊之所啄食,入剑树林及灰河中受种种苦,不可具说。所谓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焦热地狱、大焦热地狱,乃至阿鼻地狱及其隔处大地狱等一百三十六处。众生堕中,[土*已]裂噼坼、断截烧煮,自心所诳,业网所缚,爱火所烧,无救无归,东西驰走,求哀自免以求救护:「我当何时得度如此大苦恼海?」于此众生而起悲心。若种如是悲心种子,则为天王或作转轮圣王,一切众生之所爱重。悲心之人,爱乐善业。是名观地狱众生受大苦恼而起悲心,则得增长无量梵福。

「『复次,若沙门、婆罗门及余善人利益众生,观诸饿鬼当起悲心。云何众生堕饿鬼中?种种饥渴自烧其身,如烧丛林,四面驰走,互相搪突,炎火焚烧,遍体炽然,无救无归,处处遍走以求救护,无能救者。此诸众生何时当离种种苦恼?何时当断饥渴乏苦?是名观饿鬼苦而起悲心。

「『复次,若沙门、婆罗门及余善人,观于畜生而起悲心。畜生之中无量苦恼,互相杀害。畜生三处,所谓空行、水行、陆行,死法无量,互相残害、互相食噉,此诸众生何时当脱?是名观畜生苦而起悲心。若有能生如是之念,则生梵天,以悲心念诸众生故。

「『悲念众生于三恶道大苦恼处,于最大恶业果之地兴悲心已,复于六欲诸天而起悲心。于六欲天,受天之乐不可譬喻,种种山谷山峯园林而受快乐,莲华林池共诸天女游戏受于百千种乐。既受乐已,业尽还退,生在苦处,受大苦恼,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此生死处,戏弄众生,爱锁所缚,东西驰走,迷乱无知,受大苦恼。是名观诸天苦而起悲心。

「『复次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人,观于人中而起悲心,以种种业生于人中,受苦乐果。上中下众生种种作业、种种心性、种种信解,或有贫穷依恃他人,憎愱妨碍,畏他轻贱,追求作业以自存活。如是观人世间而起悲心,如是悲心,第一白法,能得涅槃。

「『如是观五道众生五种苦已而兴悲心,如是之人得胜安隐,则得涅槃。』

「尔时,孔雀王菩萨说迦迦村陀如来颂曰:

「『若人心柔软,  悲心自庄严,
  为一切所护,  众人所称叹。
  如是柔软心,  诸根常悦预,
  此正见善人,  去涅槃不远。
  若悲心庄严,  则为人中天;
  若人无悲心,  是则常贫穷。
  若人柔软心,  调伏如真金;
  若悲在心中,  此宝无穷尽。
  若人常精进,  恒修行正法,
  此人心智光,  犹如大明灯。
  若人于昼夜,  心常住于法,
  斯人之悲心,  昼夜常不离。
  其人心清净,  利益诸众生,
  既受安乐已,  后得于涅槃。
  悲心清净施,  牟尼所赞叹,
  能断一切过,  悲财无穷尽。
  功德胜庄严,  能断一切过,
  牟尼悲润心,  故至不灭处。
  悲因随所在,  如蜜乳和合,
  瞋恚及热恼,  不能住其心。
  既昇悲心栰,  哀矜心勇健,
  能度于有海,  三毒大洄澓。
  功德胜营邑,  无胜此庄严,
  善人之所爱,  故名为悲心。』

「如是孔雀王菩萨为天说法,初中后善,相应寂灭,一切天众乐集听受。

「『复次,彼佛世尊说第七法,谓何等法与之相应而得解脱,断于放逸。以何等业?谓柔软心,断轻躁过,摄诸功德。若有人能柔软深心,离一切垢,涅槃解脱犹如在手。软心之人,心如白鑞,修行善业,众人所信。麁犷之心如金刚石,恒常不忘怨结之心,行不调伏,众人所憎,不爱不信;若起恶心,坚执不舍,心不安乐,不乐禅诵,不近善人,不生善法。如沙卤地不生种子,又如沙中不出麻油,麁犷心人亦复如是不生善法,如搆角乳,如月中暖,如石女儿,如空中花。麁犷恶业,诳诈无智,自诳诳他,五有所没,近不善人,舍离三宝。此生盲人不覩正法明慧之日,甚可哀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众苦之聚,入大旷野受无量苦,远离柔软甘露之味。如是恶人没于苦海,去涅槃远。何以故?不行涅槃道因行故。以是义故,常不得乐。若有人能柔软其心,其人一切定得涅槃,譬如麻性出油,日性光明,月光性冷,火热地坚风动水湿,四大各各自相不倒。软心之人调伏其心,信心精进不颠倒见,信于因果,则于涅槃如在现前。』

「尔时,孔雀王菩萨以佛经偈,而说颂曰:

「『若人心柔软,  犹如成鍊金,
  斯人内外善,  速得脱众苦。
  若人心器调,  一切皆柔软,
  斯人生善种,  犹如良稻田。
  一切诸众生,  不能尽斯藏,
  能破于贫穷,  及以多诳诈。
  利根寂静人,  常修行禅定,
  不着放逸境,  永离诸苦恼。』

「如是孔雀王菩萨说是偈时,夜摩天众、兜率天众乐闻无厌,复欲闻法,合掌恭敬白言:『大圣!愿为我等具说二十二法。我等为欲利益他故,当至心听。』

「尔时,孔雀王菩萨为诸天众说二十二最胜法门,已说七法,今当次第说第八法。『若有沙门、婆罗门及余善人,心生思惟有何等法?谓调伏法,能与一切作庄严法,一切调伏毗尼相应。若沙门、婆罗门,若复余人,在家、出家,若老若少,调伏相应,以此庄严能令端正。若离调伏,犹如野干、乌鵄鵰鹫。出家之人云何调伏?出家之人初以袈裟而自调伏,当行七事。何等为七?一者如其国法,受粪扫衣,随所住国在家之人所弃之衣。若在塚间有死人衣,死尸所压,则不应取;若于塚间得破坏衣,则应受用。是名袈裟调伏之法。

「『复次,第二调伏。若入聚落,观地而行,前视一寻,念佛影像,一心正念,诸根不乱,数出入息,係心身念。入于聚落,不观一切所须之具,不观种种器物,亦不观他庄严帏帐,不与女人言论语说,不抱小儿,不数动足,亦不动臂及其床座,不手摩头,不数整衣,不抖擞袈裟,不按摩手亦不弹指。是名第二调伏之法。

「『复次,第三调伏。入施主家,于饭食时齐腕澡手。若受食时,不大舒手,当前一肘,不满口食亦不太少。若于食时,不轻弄、不调戏,谓不知足,失他净信,令他轻慢,当观他心。若所揣饭,不大不小,不大张口,不令有声,不大出气。所应之食,但食二分,食知止足,不观他钵而生贪心。所受饮食,不坏他心,自观其钵,不左右顾视。食已离钵,澡漱清净,守摄诸根,正心说法,心念审谛,不迟不速、不曲不直,不非时说,不多不少,护施主心,不坏其信。是名第三调伏之法。

「『复次,第四调伏。若于食时,若于聚落或于城邑先所见食,不生心念,不数言说,亦不悕望所受敷具,如法受畜,不求上胜。是名第四调伏之法。

「『复次,第五调伏。一切所作不倚不着,不惜身命,于所用具不多聚积,不行边方危怖之处,不异服饰,不乐请唤,不偏乐于一家往返。是名第五调伏之法。

「『复次,第六调伏。不断草木及掘生地,不着杂色革屣、杂色衣服。若他破戒,不谤不说。心不悕望王者之饍,不亲近于憙斗比丘。是名第六调伏之法。

「『复次,第七调伏。若有比丘同意同法,应当亲近利益,令有常度,欲弃魔境,寂灭调伏,守摄诸根,如此比丘应当亲近。若于山窟、若于山涧、树下露地,常修行空、无相、无愿。是名第七调伏之法。若有比丘能如是行,则能舍离一切诸缚而得解脱。』

「尔时,孔雀王菩萨为诸天众,以偈颂曰:

「『调伏法相应,  修行智境界,
  怖畏生死过,  则不空出家。
  学处不毁缺,  不念于本乐,
  常观于诸阴,  应住静林中。
  软语寂灭人,  现趣于涅槃,
  持戒庄严身,  与出家相应。
  于自他法中,  若能不迷惑,
  业报非业报,  道非道亦然。
  离于恶业行,  苦乐不怖畏,
  于家得解脱,  众苦不能缚。』

「如是孔雀王说于调伏无量功德,令诸天众皆得信解,一切天众一心谛听。尔时,孔雀王菩萨为夜摩天众、兜率陀天众说法,心不休息,知诸天众敬重法故,复说第九无垢净法。『云何名为无垢净法?若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信于业报,信业报故则得大法。若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信业果报,此人则能知身恶业,于身恶业不习增长,不爱不乐,以其得果在于地狱、饿鬼、畜生恶境界故。如是于口恶业不习增长,不爱不乐,以其当受地狱、饿鬼、畜生恶果报故。如是于意恶业不习增广,不爱不乐,以其当受地狱、饿鬼、畜生苦故。若沙门、若婆罗门先作恶业,念已生悔,止不更作,亲近师长从其闻法,云何得脱恶业果报?如是师长有智调伏,为说因缘,以方便说,令悔所作,过去恶业则为尽灭。以其如是念善业故,不作恶业。观业因缘从何所起,如是观之,不作恶业,能令一切不善之业渐得消灭,或令轻薄现在所作身口意恶不善之业,以心轻故,作已速悔,不复更作,如是悔心,若业成就,一切恶业皆悉消灭。若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如是知业,作是思惟:「我以习恶,当作身口意恶不善之业,报熟之时,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彼于未生恶不善业,以正方便,令其不生。沙门、婆罗门若能如是信业果报,设有地狱恶业成就,应久在地狱受大苦恼,或得薄少或皆消灭。复次,勤精进故,若有恶业应堕饿鬼,久在饿鬼饥渴大苦,或少时受或皆消灭。如是沙门、婆罗门及余众生若有应堕畜生恶业,久在畜生互相食噉,或少时受或一切灭。唯除作习决定成就堕于何道,若于地狱、饿鬼、畜生境界之中,定受果报。

「『复次,信业果报,思惟难解微细业果。于三种恶业作已忏悔,不复更作。以不定业生畜生中。如是思惟:「若地狱业、若饿鬼业、受畜生身,悔心清净能破重业。」以心力故,或一切灭或断少分。若有应受畜生恶业,心悔能灭,自业能灭,不受长命畜生之身,不受大苦,或以胜心能断恶业。以此因缘,当信业果。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人信业果报,则能到于生死彼岸。何以故?一切生死五道之中,以善不善业果报故有,是故应信实业果报。一切众生,一切业果因缘故与。是故,若男若女应勤精进,昼夜思惟,业之果报于生死中第一坚牢。

「『复次,第十。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人应当思惟,思何等法?所谓住处所害。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人,少智慧者,住处所害,其心乐着,情恋不舍,或僧伽蓝或僧住处、或在聚落、或住国土或住城邑及以异处,常乐懈怠,乐于非处,不至寂静阿兰若处,不行异处,不名在家,不名出家,于非法处乃至命终。如是之人为何因缘而行出家?不至一切所应山林阿兰若处,乃于非处而尽身命。为修禅故而行出家,不入山林寂静之处而住非处。若沙门、婆罗门住于非处,为诸施主之所轻毁,不乐亲近,不修供养,亦不乐见。若住非处,过失彰显,为诸凡俗之所轻笑,互共论说言:「某沙门、某婆罗门及以余人,乐住非处。」不名在家,不名出家,不乐山林阿兰若处,贮畜财物,乐见俗人,亲近在家,犹如奴僕,为诸白衣之所轻贱。是故此人不名在家,不名出家,住非处故。设令无过,为他所谤。无有一人住于非处,不为施主之所轻贱。数见白衣或近在家,虽不轻慢,或生异过。若沙门、婆罗门住非法处,以住非处,得无利益。是故沙门、婆罗门不应住于破坏之处,常乐住处,常乐独处,乐住树下、乐住塚间、乐住静处,以修禅默,或在山谷独一而行,乃至尽命。应避非处,舍离一切非法之处能得解脱;住非处者,不得解脱。』

「尔时,孔雀王菩萨而说颂曰:

「『比丘住非处,  人视如僮僕,
  轻之如草芥,  亦失自利益。
  比丘住非处,  非在家出家,
  于禅诵法中,  其心不憙乐。
  比丘住非处,  贮积稸财物,
  贪心着财宝,  不觉死时至。
  身命念念尽,  而不能觉知,
  不知所作业,  能受未来报。
  比丘住非处,  常乐见俗人,
  常行于非处,  死则入恶道。
  心无所乐着,  一切不悕望,
  能脱一切贪,  是名为沙门。
  若在山树下,  常修习禅观,
  则得清净智,  远离一切过。
  远离一切贪,  不为境界惑,
  则能灭烦恼,  如火焚乾薪。
  独修行比丘,  摄持于五根,
  如实知身相,  则得涅槃道。
  常念勤精进,  远离一切过,
  是人到涅槃,  如至游戏处。
  常求于涅槃,  常怖畏生死,
  如是清净心,  则不乐非处。』

「『比丘如是住于非处,得众多过,是故比丘应当舍离非法之处。若有比丘住于非处,凡俗无异,若有俗人住于非处,得无量恶,何况沙门,近在家故,则与一切善法相违,是故应当远离非处。』

「时,孔雀王菩萨复为夜摩天众及兜率天,说迦迦村陀如来第十一法。『如是善法,甚可爱乐,能至涅槃。何等善法?所谓住心。若比丘有住心者,能持善法,人所赞叹。住心之法,离一切恶,无始流转。心过罗网结使周遍系缚坚固,非是少时少精进、少定能断。如是大恶罗网,若有比丘薄少住心,则不能断心地过网。无有异法能断生死如住心法。唯修行者有住心法,若不善法起,摄心令伏,不乐恶业,精勤断除,勇勐精进,断不善法。若贪欲心起,修不净观,是名相应。是恶欲心,不净能断,不乐不着。若起瞋恚,摄心修慈。若起痴心,摄心观于十二因缘。』

「尔时,孔雀王菩萨以偈颂曰:

「『若不乐住心,  随乐起诸爱,
  若为爱所缚,  失于二世利。』

「如是孔雀王菩萨为夜摩天、兜率陀天,说不住心无量过恶。尔时,天众闻二世利,乐听无厌,作如是言:『孔雀王未曾有也。乃能为我演说深法,初中后善,能至涅槃。于种种生死,能生厌离,第一安隐。唯愿为我次第宣说,我等当共一心听受,自利利他。』

「时,孔雀王闻是语已,知诸天众一心乐闻,踊跃欢喜,其心怡悦,第一利他美妙音声告诸天众:『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众,心念于法,既念法已,勤修怖畏。修何等法?所谓畏恶名称。若有比丘畏于恶名,则离诸过。所谓不入女人戏笑之处,不入酒肆,不近沽酒,不与共语,不近嗜酒人亦不与语,不近贼人,不近先作大恶之人,不近好斗人,不近阴恶怀毒人,不近无恒数舍道人,不近博戏人,不近伎乐人,不近小儿,不近系缚女色人,不近轻躁人,不近不护口人,不近贪人,不近贩卖欺诳人,不近巧伪市道世所恶贱人,不近决掘河池人,不近黄门女人同路一步,不近调象人,不近魁脍人,不近调马人,不近断见人,不近无戒人。如是恶人,比丘一切不应亲近。何以故?近如是人,失比丘法。世间之人作如是念:「如是比丘近如是人,必与同行,与如是人习近共行。」生一切人如是之念。是故比丘当畏恶名,不应与此不净业人同路行于一足之地。』

「尔时,孔雀王菩萨以如来偈,而说颂曰(上显文中少第十二摽文,或合或阙本同未详):

「『若人近不善,  则为不善人,
  是故应离恶,  莫行不善业。
  随近何等人,  数数相亲近,
  近故同其行,  或善或不善。
  一切人求善,  当近于善人,
  如是能得乐,  善则非苦因。
  近善增功德,  近恶增尤苦,
  功德及恶相,  今如是略说。
  常近于善人,  则得善名称;
  若近不善人,  令人速轻贱。
  常应亲善人,  远离于恶友,
  以近善人故,  能舍诸恶业。』

「时,孔雀王菩萨复为诸天说如是言:『若有比丘有七功德,则离恶名。何等为七?一者离众人;二者不乐供养之利;三者知足,能令施主得清净心;四者乐住山谷静处,摄诸善业;五者离于多语;六者若入聚落,不至酒家;七者不作贩卖贸易。比丘若有如是功德正行相应,则无恶名,众人所敬。是故畏恶名者,为最第一。若有比丘不畏恶名,所得过恶,过于白衣,随意而作、随意而说,于所破戒,心无惭愧,是破戒人身坏命终,堕于地狱。畏恶名者,乐空闲处,不乐近于聚落城邑,以知足故,不坏他信,远离一切愦閙之处,于微小过,心常怖畏。如是怖畏恶名比丘,得世间善。』

「『复次,第十三法能多利益,何等善法?所谓不乐着法——此法可爱。若有比丘离着清净,意纯无着,乐于闲静,安住净命,离于忧恼,第一安隐,摄心一处。若遭苦厄,心不怯怖;若他骂辱,不起瞋恚。逢喜不喜,于畏不畏。不亲宗族,自失利益。随所作事皆悉究竟。于先所作诸恶之业,不生喜乐,不乐观看游戏歌舞。从一聚落至一聚落、从城至城、从邑至邑、从家至家,心不乐着睡安觉安。不乐着故,清净正行,犹如耆老,魔不得便。不着于色声香味触,亦不乐着供养之利;得已,舍于不善觉观,精勤断除令其不生。若生恶觉,寻即除灭,令不恼心。如是比丘尚能精勤灭不善觉,况复麁过而不断除。有三种法应当修行,何等为三?所谓已生不善法妨于悲心,为断除故,勤行精进。未生不善法,为不生故,勤行精进。已生善法,念当精勤修习增广。若有比丘心不乐着正意清净,欲求爱尽、欲求厌离、欲求安乐,无得乐着。若有比丘心不乐着,则得第一最胜之乐。』

「尔时,孔雀王菩萨以偈颂曰:

「『常修于禅定,  心无所乐着,
  心常清净故,  意正不错乱。
  若人正忆念,  诸恶不能染,
  以能离诸过,  是名得安隐。
  一心正忆念,  觉观莫能乱,
  以离恶觉观,  是名善安住。
  若人意寂静,  常乐于涅槃,
  其人诸根中,  远离诸不善。
  若有修行者,  得禅三昧乐,
  皆由一心念,  修行之所得。
  若乐独比丘,  乐从内心生,
  此乐于诸乐,  第一无等伦。
  一心係念者,  其心则清净,
  得脱诸过网,  心意常寂灭。
  常一心係念,  摄持于五根,
  斯人智慧水,  能灭爱毒火。
  解脱爱缚人,  常得清净乐,
  现前得胜处,  无尽亦无坏。
  觉观乱其心,  处处受生死,
  一念缘相应,  三昧力能持。
  是故此胜道,  能到涅槃城,
  以一心念故,  能破魔王军。
  坚固智光明,  系缚心逸马,
  到第一彼岸,  无垢清净处。
  第一勇健者,  修行到彼岸,
  以一心係念,  能至不坏处。』

「如是孔雀王菩萨为诸天众无量说法,利益安乐。复为兜率陀天、夜摩天众不断说法,能至涅槃,告诸天众:『一切善法中第一真法,所谓第十四,独行比丘,好行善业,行林树间,善寂灭行。所谓独行比丘,寂静调伏,心无所畏,一切处乐。若在山谷、若在山窟、若草[卄/积]边,心无偏着,其心正直。独行比丘有七法利益,何等为七?一者知足,心常欢喜;二者心常清净;三者世间所敬,诸天所护;四者离恶尘垢;五者善法增长;六者一心正念,净身口意,解脱现前;七者离于垢法,成就白法。以独行故,能破无量无始流转烦恼怨家。独行比丘一心正行,怖畏烦恼,于微少恶,心生怖畏,常勤精进,威仪寂静。』

「尔时,孔雀王菩萨为利诸天,以偈颂曰:

「『轻扰坚牢恶,  大力难调伏,
  勇健调伏心,  则得第一乐。
  如是三种过,  破坏诸世间,
  智水能除灭,  则得第一乐。
  若人不爱法,  虽人而非人,
  不住于真道,  不至涅槃城。
  既得此人身,  功德所依处,
  云何不昇栰,  度诸有流海?
  一切众生命,  如电旋火轮,
  如乾闼婆城,  速过不暂停。
  是身念念坏,  常畏于老死,
  速灭无坚住,  如何起身慢?
  此身为病城,  是大忧悲处,
  善不善之地,  是故名为身。
  若人施戒智,  而自庄严身,
  于人中最胜,  成就善果报。
  若人有七真,  其人与佛等,
  施戒智精进、  悲忍善调伏。
  若人于无量,  不可数时劫,
  修六波罗蜜,  斯人名为佛。
  若人舍离欲,  三界最第一,
  以舍诸欲故,  常得大安乐。
  若人贪着欲,  众苦常现前,
  欲为众苦因,  是故应舍离。』

「如是孔雀王菩萨为兜率陀天、夜摩天众,说如是法。尔时,孔雀王复为天众说第十五利益之法。『若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心不散乱,则得利益。若散乱心,善摄心意,令心正住,常乐亲近同梵行者,常勤精进以求安隐,离诸恶道。若比丘心不散乱,折伏六根,不着境界,怖畏生死,舍离一切不善之法;舍离一切不善法故,常得安乐。若有比丘于色声香味触法中,心不散乱,是名比丘心意正念;心正念故,善法增长。正念之人不乐生死,常勤精进,乐修三昧。以正念故,则能得道;既得道已,勤修众行。以勤修道,发起众行,正忆念故,而得道果。心常正念修习道故,断除众结,灭于诸使。断何等结?所谓爱结、恚结、无明结、慢结、姤结、悭结,皆断此结。灭何等使?所谓欲染使、恚使、有染使、无明使、慢使、见使、疑使,此使皆灭。以此结使大力因缘,流转诸道,三界所摄。若心不散,一心念于见道修道,皆悉能灭。若沙门、婆罗门、若复余人,欲得安隐,一切善不善法,心为根本。是故宜应精进修道,怖畏有过,摄心正念,能灭烦恼,无有余法能灭如是无始流转烦恼稠林如正念心。』

「尔时,孔雀王菩萨以一切智偈而说颂曰:

「『一心念现前,  怖畏于诸恶,
  能生无漏法,  犹如畦种稻。
  一心念现前,  精勤修习道,
  断除不善法,  如日除闇冥。
  若一心现前,  常正念寂灭,
  则不畏众过,  如金翅鸟毒。
  如是散乱心,  如风有大力,
  智者能调伏,  犹如调象师。
  戒三昧智慧,  犹如大勐火,
  与风共和合,  焚烧诸恶林。
  是故应修智,  断除于愚痴,
  离于老死患,  得无上胜处。
  若能勤摄心,  修行于精进,
  以其摄心故,  能断一切恶。
  心常缘境界,  勇勐能摄持,
  诸欲不能坏,  如毒药在手。
  如是勤精进,  能调伏其心,
  三道大爱河,  速度勿停住。』

「如是孔雀王为利夜摩天众、兜率天众,说于善行。时,诸天众闻是法已,怖畏生死,舍离一切境界之乐。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一

 

上篇:正法念处经

下篇:妙法圣念处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五苦章句经

五苦章句经(一名净除罪盖娱乐佛法经,一名诸天五苦经...

金色童子因缘经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一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

佛说十号经

佛说十号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佛...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西归直指

周安士居士传 周梦颜。一名思仁。字安士。昆山诸生也...

佛说戒德香经

佛说戒德香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

妙法圣念处经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一 大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 仰惟释迦启运。弘...

佛说长者音悦经

佛说长者音悦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优填王经

佛说优填王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奉 诏译 闻如是: 一时...

十住经

十住经卷第一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欢喜地第一...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

博山警语序 警乃醒觉之义。或云惊也。譬有贼瞰巨室。...

娑婆众生吃饱不是奔走尘务,就是昏沉睡眠,都是轮回的业

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

念佛也具足止观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

境缘无好丑,提起佛号正念

一日之计在于晨,丛林的早课是古佛青灯生活的特写。 得...

净土居士楷模--刘遗民

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之一。他...

《易经》智慧:人的命运,藏在这三个字里

时因时乘变,待时而飞 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被虾戏...

圣严法师《哀哀父母》

我的父母双亲,现在何处呢?究竟怎样了呢?父亲的健康...

真正修行的人应该做什么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

能把自身看轻事情看开,办道就容易了

办道这一法,说难也难,说易亦易,难与不难是对待法。...

手淫导致身体衰颓的一些信号

手淫无害论当下极度盛行,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其严重!关...

众生心若有垢,法身则不现故

【又问曰。若诸佛有自然业。能现一切处。利益众生。一...

纠正不好的习气

有位女士的说话音量惊人,即使只对一、两个人谈话,也...

莲池海会相与期,去去莫迟疑

一、反对下的学佛更有福报 曾经有学长告诉我,他学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