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观天品之三十九(夜摩天之二十五)

「复次,夜摩天王——善时鹅王及说法鸟众现前,为令魔王大臣放逸等得调伏故,说迦叶如来修多罗,从昔天子传闻而说。『已说六种白法断除尘垢,我今当说第七垢法,白法能断。何等垢法?所谓见本生处而生乐心。乐见亲里,远离断之。知识亲里,心常乐见,常念亲近,昼夜不离,不乐修禅习业,不近善师、供养三宝,不念未来业。于三业中不为他说,亦不自作,但念亲里,欲见亲里知识亲旧。「云何修理生业?以何自活?」作是念已,忧愁所覆,虽为解脱住林树间,不随顺行,是为无智,心入忧海。既入忧海,复入无等生老病死大忧海中,欲见亲里亲旧知识,入魔网中。见亲里故,增长爱心,家家请食,便生贪心,随俗所作。闻在家者有所言说,心则乐着。以心乐故,如其所作,失自利益,愚痴故退,不畏未来恶道之苦,亦不思惟地狱、饿鬼、畜生及余生处,亦不思惟现在怖畏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亦不思惟一切所爱皆当别离。以怖亲里知识亲戚而行出家,还复习近,乐于亲里知识亲旧,爱他饮食,数至他门,身坏命终堕于恶道,或生地狱或生饿鬼或生畜生,所为出家,皆悉退失。既堕地狱、饿鬼、畜生,受大苦恼,亲里知识莫能救护。是故,一切比丘若畏地狱、饿鬼、畜生,不应乐见生处亲里及诸知识。以近此故,得无利益。为念爱尽义故而行出家,断除爱网;以愚痴故,习近爱网,如人畏火舍之迯走,更入大火。如是畏家,舍家出家,还入畏处,亦复如是。舍离亲里,入林树间,还复习近,是为无眼无知所闭,诸根不调,是名染法。

「『云何而断?若不能以智慧断除,或不能遮或不能持,应当长久远避遮之。若无智人不能以余方便断爱,当远避之。一切人爱,以不见故断。一切爱法,皆当别离。至于死时,无人能救,唯除善业,无量百千生处善法之业最为能救,非诸亲里能救于人,亦非兄弟。如是比丘舍离亲属,独处闲居,能断垢法。老病死时,非诸亲里而能救护。比丘如是思惟,断一切爱,或得微薄,是名比丘断亲里爱。

「『复次在家、出家断于第八染法。何等染法?所谓无义语,以正语断之。若在家人空无义语,众人轻贱犹如草芥。有义之言,第一财物,诸余财物所不能及;无义之言,虽复富乐,犹名贫穷。空无义语,空而无实,人所轻贱,犹如白羊,无言说财,智人视之犹如畜生,第一轻毁。如是等法,云何而断空无义语?所谓正语。正语有二,何等为二?一者默然;二者四种正语。何等为四?一者不妄语;二者不恶口;三者不两舌;四者不破坏语。是名正语。在家、出家若能如是,则不轻毁。在家、出家有六因缘,速为人轻。何等为六?谓无义语,突入人家,贪爱他食,坐于尊处,虚说无实。如是六法,人所轻笑,在家、出家应离此法。

「『复次,第九垢染,白法能断。云何白法断于垢法?谓轻掉法,正住能断。轻掉法者,障一切法。心性轻掉,以掉动故,不信不觉,不知世间所作,不知言语、不知时节,不近善友。以轻掉放逸故,于世间法不能了达。如是轻掉恶垢,能败现在及未来世不得利益。在家、出家应以正住白法断除轻掉。在家、出家若身口意离掉正住,众人供养,正戒、正智、正意离魔境界,善法满足,终得涅槃。于世间法,智者赞叹。世间所作皆能成就,众所供养。所至之处常得安乐,所作成就。如是在家、出家离于轻掉,为一切人之所赞叹。』

「复次,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为说法鸟众、善时鹅王及以魔王放逸大臣等,以本曾从旧天子所次第传闻迦叶佛经为天众说。

「『复次,第十垢法,可轻可毁,智人所舍。何等垢法?所谓贫穷。贫有二种:一者贫戒;二者贫智。复有二种:一者贫施;二者贫慧。复有二种:一、贫种姓;二者贫见。复有二种:一、贫宝物;二、贫师尊。复有二种:一、贫亲族;二、贫亲旧。一切贫穷皆可轻毁——若男、若女。云何而断?所谓布施。一切贫穷,布施能断,譬如灯明能灭诸闇。一切愚痴,智能灭之。一切异见,正见能断。如是非法,法能断之。第一最胜,一切智者之所爱摄,断众恶道,现在、未来二世安隐。云何布施?施有多种,所谓智施、戒施、法施、安慰施、示正道施,失道路者示道路施,于道行者示以水施,命施、资具施、无畏施、实语施、断疑施、五戒施、出家戒施、具足戒施、病医药施、眼目等施。如是等种种布施能利现在及未来世,犹如父母,常思修已,断诸贫穷,断于恶道,于天人中而受安乐。既受乐已,终得涅槃。如是布施能断贫穷,是故智者应行布施。

「『复次,第十一闇法能缚生死,闇障诸法。何等闇法?所谓无智。无量无知乃至无明闇,缚一切生。一切闇聚以缚其颈,无知如刀如火如毒。无知亦如一切无明,一切无明因缘而起,能令流转一切地狱、饿鬼、畜生,能缚众生,令其流转。如是怨垢云何断除?谓无漏智。犹如明灯,为救为归,于诸众生如父如母。犹如医师亦如良药,断无知缚,更不复生,如断树根,树则不生。如火烧薪,不复更生,亦如流水,不复更返,以无漏智烧于无知亦复如是,不复更生。是故应当于一切时勤修精进,以无漏智断除无知。

「『如此所说十一种法,放逸根本。随逐放逸,放逸故生,是故应断一切放逸。一切放逸根本皆无利益,能成放逸。譬如依大地故,有一切药草、树木丛林、流水河池、隄防城邑、聚落园林及须弥山王皆依大地。一切地狱、饿鬼、畜生亦复如是,皆依放逸。是故智者应当舍离。』

「尔时,夜摩天王以偈颂曰:

「『老人身皮皱,  无力拄杖行,
  老而不知法,  皆由放逸故。
  以病破坏身,  偃卧于床席,
  而不生厌离,  皆由愚痴故。
  若遇于饥渴,  若入嶮恶道,
  而不生厌离,  皆由放逸故。
  若得爱别离,  而生于苦恼,
  一切放逸故,  如来如是说。
  若于五道中,  具受种种苦,
  众生常苦恼,  以其愚痴故。
  呜呼不厌离,  生死诸世间,
  诸业大轮转,  循环不暂停。
  三界皆无乐,  亦无有少常,
  如是愚痴人,  不知生厌离。
  境界皆虚空,  三界犹如梦,
  一切皆悉苦,  无目不见知。
  如是愚痴人,  为放逸所害,
  死畏欲至时,  无有能遮救。
  为于不善观,  恼乱其心意,
  死王欲将至,  而人不觉知。
  死王将欲至,  夺人保命心,
  三种无利益,  恼害诸众生。
  老病死等苦,  以放逸故生,
  追求恼人中,  放逸害诸天;
  饥渴恼饿鬼,  地狱苦所恼,
  畜生多愚痴,  迭互相残害;
  如是众苦恼,  恼害诸众生,
  以顺非法行,  放逸愚痴故。
  犹如依大地,  生诸药草第,
  放逸亦如是,  增长诸烦恼。
  此魔王军众,  第一大臣等,
  摧以智金刚,  如日光除闇。
  于此所说中,  知功德及过,
  放逸果受苦,  无放逸果乐。』
 「如是夜摩王,  无量分别说,
  放逸之过恶,  不放逸功德。
 『老病死诸苦,  爱别怨憎会,
  无量诸衰恼,  遍满生死中。
  若人知方便,  遮于未来苦,
  恶业是苦因,  不作恶业乐。
  灭烦恼最乐,  智者如是说,
  此是涅槃道,  真智所演说。
  调伏不放逸,  住于闲静处,
  勇勐离贪心,  去涅槃不远。
  离怨及亲友,  灭除于有欲,
  境界不放逸,  去涅槃不远。
  若人舍离恶,  修行慈悲心,
  怖畏生死者,  去涅槃不远。
  以智断烦恼,  智慧心清凉,
  度于懈怠垢,  去涅槃不远。
  与四谛相应,  断于三种过,
  于诸根自在,  去涅槃不远。
  知阿那般那,  修行二种相,
  解了智所知,  去涅槃不远。
  若脱于过畏,  若乐不缚心,
  以能度彼岸,  是故名牟尼。』

「如是夜摩天王为说法鸟众、善时鹅王说迦叶如来正法经典。离放逸故,如是无量正法调伏妙音勇胜说法。

「尔时,魔王军众、放逸大臣闻正法已,作如是念:『我今不能转动夜摩天王如此之法。难知深法,不可回转。』作是念已,具告同伴:『今此牟修楼陀此法道中,不可转动,乃至一句。』如是魔臣共思惟已,势力劣弱,本念破坏,失大威德,飞昇虚空,于须臾顷还至他化自在天宫魔波旬所。到已,时一切魔问使臣言:『汝所作事如忆念不?事究竟不?』时三大臣闻是语已,白魔王言:『天王!我失势力,夜摩天王牟修楼陀有大智慧,于正法中乃至一句,不可动转。及其天众,亦复如是,我不能乱。』

「时,魔波旬闻此语已,作如是念:『放逸行天,我能令其住于欲中。虽有大力,以放逸故,住我境界。』作是念已,告魔众言:『却后我能破夜摩天,汝勿急速。我有大力悉能坏乱一切天众,后当破之。』时,魔波旬说是语已,复受无等六欲之乐,于放逸地转增无量成就大乐。

「夜摩天王共善时鹅王及说法鸟众说无量种法,魔军放逸既已退还,时诸天众所作已办。

「尔时,新生天众游戏欢娱,于园林中来向天王说法之处,及善时鹅王、说法鸟众。尔时,夜摩天王见此天众,告善时言:『汝观如是放逸行天,今来向此。我今当游寂静园林。』说是语已,飞昇虚空入寂静林。

「此诸天众放逸游行,五欲具足,园林池中娱乐,乃至爱业所集业尽,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余业生于人中,财富具足,为世大人,或为大王或为大臣,大乐之处,众人所爱。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彼以闻慧见:夜摩天所住地处,名一向乐。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以闻慧见:有善人持戒,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舍邪淫。不犯邪行,第一难持,能舍不作。若见禽兽牝牡和合,不生心念,舍不欲见,亦不思惟。于邪行报,生怖畏心,是故舍离见邪行者,劝令不作,说邪行报,令住善道。以此因缘,说如是法言:『是邪淫得不爱报,毕定堕于地狱之报。』既自不作,教他不作。如是之人自利利他,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一向乐地。以善业故,乐常不断,无量诸乐皆悉增长。

「于此地中有诸园林,见之爱乐。如意之林,一切欲乐随念皆得,于园林中爱乐受乐。新生天子有诸园林:一名光明乐;二名流水乐;三名山聚乐。有莲花池名曰杂池、有名香流,复有园林山池,复有异山,天之功德无数具足,林池可爱。新生天子游戏受乐,千倍功德,所谓摩尼栏楯池,次名众鸟音乐池,次名天欢喜池,次名常游戏池,次名受乐池,次名无浊池,次名实有池,次名见当有池,此池周遍有诸天鸟出妙音声,色量具足充满池中,如意之树遍于池侧,无量功德皆悉具足。以善业故,与无量天女受五欲乐。诸天之色,随念顺行,乐观不离,次第观之,受五欲乐。以其持戒集善业故,得如是报。于花池中游戏歌舞,受五欲乐。如是五欲,渴爱刺林,复以天女而自围绕,于摩尼庄严间错之池。复往诣于余莲花池、庄严之山游戏受乐,天鬘天衣,五境界乐,目视可爱。昇此山上,欲受快乐,所上山峯名曰山谷,甚可爱乐。于彼山上复有余天,天鬘天衣以自庄严,从金山下,天众围绕游戏而来,百百千千相随而下。新生天子见诸天众,问天女言:『如彼天众共诸天女游戏受乐,我亦如是游戏受乐?』诸天女言:『愿随其意。』时,初生天子知天女心,共诸天女围绕游戏,第一欢喜,五乐音声以为歌颂。二众共集,游戏受乐不知厌足。

「山上有鸟,名曰山冠孔雀王,为诸天众以偈颂曰:

「『世间业庄严,  天亦业庄严,
  天处无常故,  业尽还破坏。
  世间爱和合,  不爱于别离,
  和合必有离,  世间法如是。
  心爱乐诸乐,  为境界所诳,
  诸天命速尽,  如心之生灭。
  老病死破坏,  离别一切人,
  常有此死法,  愚者不觉知。
  老使次第来,  死时垂欲至,
  为病军能破,  愚者不觉知。
  六种失人身,  五根能破坏,
  如人失正道,  处处皆障碍。
  若人念因果,  常念而不失,
  是人见实果,  于后不生悔。
  若人于境界,  实见不贪着,
  此人于爱境,  则能速得脱。
  若脱于爱网,  则度恶旷野,
  能远放逸火,  是人大智慧。
  五种大怖畏,  坏一切世间,
  以其自业故,  老病死离别。』

「如是山冠鸟种种庄严孔雀王菩提萨埵,以愿力故,受孔雀身,利益他人及利孔雀,为天说法,断除放逸。

「尔时,天众见新生天子心生欢喜,以放逸故,于善法语心不信受,或歌或舞游戏受乐,五乐音声。于山峯园林,有无量种不可譬喻金光明窟、如意之林庄严此山,无量众鸟、百千山河、花林庄严。共诸天女,具一切欲,天乐具足,无量游戏。如是天众游戏次第,昇杂摩尼间错之山。于此山上有七宝树如意之林庄严其山,纵广五由旬。于其林中有孔雀王,名种种庄严,住在此林,为天说法。为令天子、诸天女等离放逸故,爱说法故,游园林中、莲花林中,种种杂林、河泉流水、山峯之中,宝庄严处、百千众鸟妙音之处、一切天众庄严之处、诸天女众庄严之处,多有天子天女和合受乐,此孔雀王则至其所。以善业故,受种种乐,一切游戏,如是游戏无量差别,不可譬喻,随念皆得。

「尔时,孔雀王于摩尼间错山峯之中,见诸天众受放逸乐,为令天众离放逸故,以偈颂曰:

「『现在若未来,  色境无厌足,
  忆念火所烧,  数数求境界。
  虽得生天上,  生已还归灭,
  为业网所缚,  复堕于地狱,
  出受鬼畜生,  受无量苦恼。
  众生行五道,  以业因缘故。
  众生种种业,  甚多不可量,
  故得种种果。  天中无量乐,
  业尽故还退,  有生则有灭,
  见于真谛者,  能见天退灭。
  此死时欲至,  其命则破坏,
  一切能恼乱,  愚者不觉知。
  以种种调伏,  种种说利益,
  天众乐所迷,  而不生厌离。
  善语法相应,  二世得安乐,
  愚者不摄受,  后则生大悔。
  以多法调伏,  语真义亦明,
  而天着放逸,  不知真利益。
  死怨害天命,  大力无能救,
  大力速驰奔,  死时欲来至。
  诸天龙夜叉、  乾闼毗舍阇,
  一切无能敌,  是故死力大。
  若知力无力,  是人真知业,
  不为恶业污,  不行于恶道。
  常修行诸善,  离不善境界,
  如是作业人,  则无众苦恼。
  随顺于法行,  增长信精进,
  三昧力相应,  如母利益子。
  善法于五道,  一切能救护,
  非父非母力,  能行于彼处。
  信顺于正法,  能救恶道苦,
  随其所至处,  信常有大力。
  如灯能除闇,  如病得良药,
  如盲者得眼,  如贫人得财,
  如水漂溺人,  信为大船栰,
  若人放逸行,  信为能除灭。
  死时得信故,  能除生有海,
  则得寂灭处,  古世牟尼说。
  以得信力故,  名正智修行,
  信及不放逸,  精进知止足,
  集智近善友,  此六解脱因。
  施戒善寂灭,  慈心利众生,
  及行悲喜舍,  此法得因缘。
  轻躁近恶友,  麁犷喜妄语,
  邪见放逸行,  此法地狱因。
  悭嫉苦恶语,  放逸行离善,
  心常贪他物,  圣说饿鬼因。
  近痴离智慧,  爱欲远正法,
  贪食乐睡眠,  佛说畜生因。
  若人身口意,  作三种不善,
  如是无智人,  则堕于地狱。
  若作如是因,  受果则不差,
  如种穀得穀,  善恶业如是。
  见此众多人,  作生死苦因,
  如是愚天众,  而犹不觉知。
  放逸初虽乐,  后则大苦恼,
  若法后时苦,  智者应舍离。
  乃至未解脱,  终无有少乐;
  若得解脱者,  常乐得成就。
  无常放逸乐,  智者所不说,
  若得常乐者,  智者说为乐。
  上上次相续,  诸业皆如是,
  其果亦如是,  上上而不断。
  既知业果已,  应舍离放逸,
  当起智慧心,  此乐为无上。』

「如是孔雀王菩萨种种方便为天说法,断除放逸,种种无畏美妙音声,悉蔽诸天歌咏之音。以善业故,其声遍满二万由旬,闻者悦乐,法乐相应。

「尔时,诸天众为求乐故,空中旋转,如四天王、行使天等或去或来,此诸天众亦复如是。

「尔时,兜率陀诸天众闻此声已,七万天众从上而下,敬重正法,放逸薄故,向夜摩天种种庄严孔雀王所。

「时,种种庄严孔雀王菩萨知兜率陀天以心欢喜,告诸天子:『善来真天!少放逸故,能来至此求未来果。若欲得闻种种法要,汝当速下,如我所闻寂静之法,当为汝说。我已修集,能至涅槃。我于往昔所闻之法,一切师等本所不闻。我于迦罗村陀佛所,得闻此法。生生之处,以愿力故,常不忘失,为他人说。』

「尔时,兜率陀天闻孔雀王说是语已,从空中下,敬重正法。于山峯中、大众共会山峯之中无量莲花池、无量流泉、无量宝性,无量众鸟出妙音声。于摩尼间错山峯之中围绕孔雀王,四面而住。威德殊胜,色相具足,一切光明胜夜摩天。如夜摩天比阎浮提人,兜率陀天胜夜摩天亦复如是。时,夜摩天见兜率天破坏色慢及自在乐,往诣孔雀王菩萨所。有乐游戏入于林中,未曾见于兜率天故,瞻仰而住,或上山顶欲求游戏。复有诸天围绕孔雀王四面而住。

「尔时,孔雀王菩萨告诸天众:『有二十二法,我今当说。我所敬习,利益天人,第一安乐,一切众生令得正行。此二十二法利益安乐天人爱法。现在、未来天人爱法,能断放逸,灭令不生。若诸天人能离放逸,常得安乐,乃至涅槃。此法利益,父母利益所不能及。何等二十二?一者悔心;二者畏恶道;三者忍;四者精进;五者说法;六者悲心;七者软心;八者调伏;九者信业;十者不住坏处;十一者住心;十二者畏恶名;十三者不乐着;十四者独行;十五者心不散乱;十六者念死;十七者离色富财种姓憍慢;十八者软语;十九者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二十者知足;二十一者畏于境界;二十二者舍不信心。此二十二法,若天、若人如实修行,不堕恶道,速得涅槃。

「『云何名悔?云何悔已而得安隐?既生悔已,断不善法。云何生悔?若见他人造作不善身口意业,他作身业而呵毁之,应生悔心,不共同住。若有因缘,自起不善觉观之心,随生即舍,不生忆念,不味不着,内心生惭愧于他人,勤修精进令其不生,不受觉观,心呵恶觉观。譬如大坑,满中粪屎死狗不净,有清净人入中求净,既入坑中不净没咽,尔时其人心生厌恶。若有起于不善觉观,其心生悔亦复如是。譬如异人常求净行,以不知故,误食粪秽。或有强力怨家强令食粪,食已恶贱,心生悔恨,后更不食。若有行于善业之人惭愧、呵毁不善觉观亦复如是。勤修精进,断除觉观,是名初法。不生放逸,断除放逸,破坏放逸,是故天人应当修学。若有善人欲求真谛,怖畏生死,若生微少不善觉观,应生悔心,不生愿心,不生放逸。不放逸人能起悔心,放逸之人则不能悔。如是一法,是诸善业之根本也。所谓断除不善觉观而生悔心,是名初法。

「『复次,第二善法增长善法,所谓畏于恶道,名大出法,灭于放逸,能断放逸。一切人天畏恶道行。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复余人,若畏恶道,不作恶业,若见他作亦不随喜,知不善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是故不作恶不善业。恶业之因,堕于恶道。何以故?于少恶业习近喜乐,令恶增长,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是故沙门、若婆罗门及余畏恶道者应如是学,常应怖畏,不善果报甚为大恶,成就地狱、饿鬼、畜生。放逸行人、少智之人若能如是畏恶道者,不作放逸,不作身口意三种恶业,如是之人常修善业,舍不善业,是名畏恶道。譬如有人知自他力,畏于毒蛇及以刀火能断人命;畏恶道者,怖畏恶业亦复如是。如是之人于微细业舍而不作,不行放逸。舍放逸故,生天人中,受大富乐。受富乐已,后入涅槃。以胜乐故,无死无变、无退无尽,是故常应怖畏恶道。若有沙门、若婆罗门及余行者能如是行,得无上处。

「『彼时,世尊说此偈言:

「『「若人畏恶道,  应舍放逸垢,
   修善求功德,  则到涅槃城。
   若人畏恶道,  其人心正直,
   以其正心故,  从乐得乐处。
   若不畏恶道,  则多造恶业,
   为恶火所烧,  将入于地狱。
   譬如微少火,  虽小亦能烧,
   恶道亦如是,  经劫犹得报。
   若人欲得乐,  应畏于恶道,
   怖畏救恶道,  则能得安乐。」

「『如是法中,若天、若人、若沙门、婆罗门及余善人,若畏恶道,于少不善,寻即悔过,心不随喜亦不思惟,心念地狱、饿鬼、畜生,怖畏苦果。念已畏于三不善道,舍十恶业,止而不作,不教他作亦不随喜,不近如是恶业之人,修行善业,舍一切恶,行净无垢,舍离放逸,止一切恶,于不善法流转有中而得解脱。于一切法得解脱已,解脱诸过则能安隐,度有彼岸。是故应当常畏恶道,当如是学,一切天人若爱此法,能至涅槃。

「『复次,彼佛世尊说离放逸能至涅槃,利益安乐一切天人。我于先世人中得闻,忆念不忘,我今当为诸天众说。云何名为第三忍法?如是忍者,第一善法、第一清净,佛所赞叹。忍有二种:一者法忍;一者生忍。云何法忍?缘法道行,思惟白法——忍坚固法,思惟善道胜故能忍,故名为忍。譬如大地忍诸世间山河、园林无量种类,忍之不疲,一切法忍亦复如是。能到涅槃,一切法忍坚固最胜,白净善法,涅槃道摄,故名法忍。如是之人坚固世间忍故,能至涅槃。

「『复次,第二忍。所谓若沙门、婆罗门、若复余人欲起瞋恚,忍令不起,知瞋过故,作是思惟:「若起瞋恚,自烧其身,其心噤毒颜色变异,他人所弃,皆悉惊避,众人不爱,轻毁鄙贱,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以瞋恚故,无恶不作,是故智者舍瞋如火。」知瞋过故,能自利益,为欲自利、利益他人,应当行忍。譬如大火焚烧屋宅,有勇健者以水灭之,智慧之人忍灭瞋恚亦复如是。能忍之人第一善心,能舍瞋恚,众人所爱,众人乐见,人所信受,颜色清净,其心寂静,心不躁动,善净深心,离身口过、离心热恼、离恶道畏、离于怨憎、离恶名称、离于忧恼、离怨家畏、离于恶人恶口骂詈、离于悔畏、离恶声畏、离无利畏、离于苦畏、离于慢畏。若人能离如是之畏,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名称普闻,得现在未来二世之乐,众人视之犹如父母。是忍辱人,众人亲近。是故瞋怒犹如毒蛇、如刀如火,以忍灭之,能令皆尽。能忍瞋恚,是名为忍。若有善人欲修行善,应作是念:「忍者如宝,应善护之。」如是忍者,能破瞋恚。正法忍光犹如炬火,能灭瞋闇。如盲者眼贫。正法者之财贿除邪见之贫穷,犹如父母利益其子。瞋恚没溺,忍为大船。堕恶道者,忍为救拔。忍如大水灭地狱火,忍力能断饿鬼悭嫉饥渴之恼。若堕畜生互相残害,忍力则能施其身命。应乐行忍,常习不舍,若畏恶道,当勤精进思惟忍力。』

「尔时,孔雀王菩萨以偈颂曰:

「『若人忍庄严,  诸庄严中胜,
  财物可劫盗,  忍则不可失。
  若人修行忍,  一切众所爱,
  后时得安隐,  忍为第一戒。
  若人修行忍,  舍一切瞋恚,
  现在及未来,  常得安隐处。
  忍辱戒智慧,  如是三种财,
  此财最第一,  非珍宝能譬。
  若人修行忍,  一切应供养,
  善人所赞叹,  是故应行忍。
  忍药为第一,  能除于瞋毒,
  忍能灭瞋恚,  令其不复生。
  闇覆愚痴人,  忍为胜光明,
  如灯能除闇,  忍示于正道。
  若离正法财,  流转于五道,
  若有忍财物,  于世最豪富。
  瞋恚大旷野,  黑闇甚难度,
  忍资粮具足,  能过无留难。
  若迷正法路,  忍能为正导,
  怖畏恶道者,  忍力为救护。
  常令众生乐,  能灭于苦恼,
  常得安隐乐,  永离诸怖畏,
  善人之所爱,  能生信功德,
  和集善吉祥,  舍离不善法,
  示人正解脱,  能灭生死畏,
  昇天之阶陛,  灭除地狱火,
  饿鬼畜生界,  忍为能救护。
  忍能满功德,  令众生寂灭,
  欲得吉祥乐,  当修行忍辱。』

「『如是忍者,名第一法,以修行故,现在未来常得安乐,身坏命终生于天上,后得涅槃。是故为不放逸生天人中,当修行忍。

「『复次,第四善业能离放逸。若沙门、婆罗门及余善人作何等善业?所谓精进勤求善法。与善相应,道法精进,正时相应,时处寂静,修习世间、出世间法相应寂静,非不相应。若沙门、婆罗门于世间、出世间法,初夜后夜知时止息,知时知处及知方便,如是则得安隐而住精进,能破一切懈怠。若沙门、婆罗门为破烦恼,勤修精进,既生精进,于色声香味触境界不起着心。若得因缘,持心令住,正心精进,二法为伴。摄心令离一切境界。若不善力起,精进遮之,正念断除。一切法中,精进第一。以此二法为同伴故,令诸善法坚固不坏而得果报。正心精进功德力故,终得涅槃。若沙门、婆罗门及余善人知此功德,当勤精进。于世间中,精进最胜。若世间业,以勤修故,而得坚固。以勤修故,而得果报。久住于世,他不能坏。若人精进,于命终时,其心清净亦不怯弱,心不散乱、不恐不怖。虽得衰恼,不休不息,常勤修习,诸善增长,怨不能坏,无有人能说其过恶。随所作业,具足成就。如是世间善业精进,智者所赞,何况出世正智精进而不胜妙。是故一切法、一切时、一切智,有智和合现前精进,知时知处,正见勤修。发精进故,得一切乐。若行颠倒,则得无利衰恼忧患。若无智慧,虽复勤苦,不名精进。』

「尔时,孔雀王菩萨以偈颂曰:

「『时处相应故,  令作业增长,
  如法勤精进,  则得善果报。
  虽法处作业,  舍离于正法,
  作业不成就,  以离精进故。
  如法勤精进,  智慧得涅槃,
  如空中投戟,  即生于天上。
  若人勤作业,  而修行精进,
  所作皆和合,  得广大成就。
  若于世间义,  若出世间义,
  皆由精进力,  一切得成就。
  若离精进力,  及离于正法,
  彼人无富乐,  如求月中垢。
  贤圣八分道,  念为能守护,
  精进大力人,  能到第一道。
  精进得菩提,  精进故生天,
  一切诸道果,  无非精进得。
  既知此功德,  精进调诸根,
  意发勤精进,  无与精进等。』

「如是孔雀王菩萨为兜率陀天众、夜摩天众,说于本生所持经法。时,诸天众皆悉听受,离于放逸,诸根调伏,一心谛听。时孔雀王知诸天心生大欢喜,发勤精进,以清净心为之说法,令集安隐,寂灭涅槃,利益安乐一切诸天。一切菩萨法利众生。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

 

上篇:正法念处经

下篇:妙法圣念处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佛说六道伽陀经

佛说六道伽陀经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

佛说月光童子经

佛说月光童子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

无所有菩萨经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如是我闻...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一 唐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今将...

佛说贫穷老公经

佛说贫穷老公经 宋沙门慧简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

佛本行经

佛本行经卷第一(一名佛本行赞传) 宋凉州沙门释宝云译...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序 (宣政殿学士金紫荣禄大夫行给事...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念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注音版】佛说八大菩萨经

佛说八大菩萨经...

念佛功德能消一切恶业

凡皈依佛法之人,无论男女,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敬佛无定法

冬夜严寒,一个乞丐颤抖着敲响容西禅师的屋门,哭着向...

【推荐】深圳最大海鲜酒楼改卖素餐 看老板改变的心路历程

刚到新梅园圆通素食城(深圳店)时,感觉很是惊讶。一...

潜伏在你身边的「菩萨」们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

为什么一梦见保家仙,身体就生病

问: 我妈妈信仰佛教几十年了,现在除了住在家里之外,...

观音菩萨度众生的事迹,讲都讲不尽

我们念观音菩萨的名号,就一定要想观音菩萨为什么称作...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

好,我们看附表第二的四念处,四念处呢,这个我们先解...

念佛戒烟的感悟

2012年,我开始接触佛法,次年正式皈依三宝,由于那时...

圣严法师《智慧的花串》

1.心大量大,容人成人者必能成己。 2.也许那些微...

蛇头与蛇尾

从前有一条蛇,有一天,蛇头与蛇尾巴吵了起来,抢着要...

拥有的东西越多也就越执著

有些东西,我们并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但却总是...

如何化解夫妻间的矛盾

夫妻在一起生活一辈子,难免有磕碰,俗话说,舌头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