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愚人食盐的启示

达照法师  2016/07/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愚人食盐的启示

经云:“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用现在的白话来说:过去有一个愚痴的人去别人家里做客,那家主人请他吃饭,他嫌饭菜太淡了没有味道。主人听到了他的话之后,就又加了一些盐巴下去。于是饭菜的味道就更加鲜美了,那个客人因此心里想:这个饭菜之所以变得美味起来,都是因为有了盐巴的缘故,仅仅用了少许的盐巴尚且如此美味,更何况多用呢!这个愚痴的人没有智慧,傻乎乎地想了之后,就直接拿盐巴来吃,吃了盐巴之后,嘴巴就特别难受,以至于丧失了辨别味道的能力,反而因光吃盐巴而受伤害。

就像有些外道,听说节少饮食有利于修行,甚至可以得道,于是就进行了断食,或者七天乃至十五天,徒劳无益的疲劳困苦和饥饿,对修道并没有任何的好处。就像故事里的那个愚痴之人一样,以为盐巴可以得美味就直接空口吃盐巴,而导致了口腔的损坏,也是非常愚蠢的。

世界上所有美丽的东西,都在于和谐之美,如果失去了和谐的格调,任何事物都会显得不美了。比如最美好的音乐就是所有音符都能够和谐统一,此起彼伏,协调一致,美妙无比,才会演绎出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风,否则就是噪音,令人身心苦累而已。人生也是如此,身心状态、行为修养、言语举止、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事业家庭、社会关系等等,也要和谐相处,团结进步,才是美丽的人生,否则就是不幸或者不够幸福的人生了。

通常的人都会在一生中不停地去追求家庭事业、感情欲望、钱财享受、地位权利、荣耀尊严等等,因为感受到这些所追求的东西能令自己的生命“美味”许多,但如果仅仅只是追求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而把生命本身需要的和谐之美忘记了,那就会偏离了原先自己努力的初衷,因为每个人的初衷都是想把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过得更加完美、更加灿烂的。

有些修行人也会很容易陷入这种偏激的追求当中,一味地苦行,或者片面地执著一种行为,而忘记了自己的身心和谐、自他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忘记了修行的最初目的是要断除妄想杂念、破除生死轮回的怪圈,从而跳出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惯性思维,反而更加执著于有相而无常的世间法则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贪着福果报

《大智度论》云:世间人心动,爱着福果报,而不好福田...

慧不贪欲

佛陀在舍卫国的只洹精舍度众时,城中有一大富长者,育...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

顽劣愚痴的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

不净的羹汤

过去,曾有人种了许多白草。这种草需于特定时节采收,...

供养鬼神,能给你免灾难吗

如果你舍了佛、法、僧三宝,你能够再找一个帮助你的、...

好好地念佛,世间的福报也在里面

问: 弟子一心想念佛求生净土,但世间缘分未尽,且为...

不吃药光念经,病就能好吗

时不时听病友说:医生,我这个病就是靠念经才慢慢好起...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对命运的认识方法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要认识自己的生命。他有一个四料简...

就算痛苦,也要快乐去承担

有一位居士跟我讲,他特别希望他这个地方的人生意兴隆...

达照法师:三种人生

第一种人生是平面的, 平得就像一张纸。这样的人生很...

达照法师:修行是唯一有意义的事情

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告诉他:修行是生命中...

【佛教词典】隐峰倒化

禅宗公案名。隐峰禅师立倒示寂之故事。据景德传灯录卷...

【佛教词典】清净精进

【清净精进】 p0960 瑜伽四十二巻十九页云:云何菩萨清...

犯戒后在佛前忏悔可以吗?以往的罪是否能消

问: 动念犯戒,在自家佛像前忏悔可以吗? 天因法师答...

戒淫念的五个方法

1、呵斥法: 用尽全身的力气,对着淫念大呼一声呸!(...

圣严法师《好事多磨》

俗话说:好事多磨,成就一桩世间好事,尚且要费尽心力...

交朋友时应注意什么事情和原则

问: 有人因为被朋友伤害而不肯相信朋友,我们在交朋...

宏海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一讲) 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同修们,大家请合掌...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佛法并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则的真理,既然...

从有形看到了无形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容人呢?年轻人问。 因为有的人心太小...

念头不起则已,一起必落一界

我常常劝你们都要吃素,都要念佛,为啥呢?既然大家都...

凡事都要有计划

人在世间上生活,每凡做一件事,都要有预备、有计划,...

嘱奴守门

人的智识有深浅高低,个性习惯好欲都不同,所以有的人...

教你如何甄别真假出家人

导读: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凡正式出家的僧尼都应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