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平淡对人心清净的重要

2013/08/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平淡对人心清净的重要

一个人从小到大常常有很多欲望,为了实现这些欲望,他们常常会想尽各种办法,动用种种可以利用的手段。可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当一种愿望实现以后,他们还会绞尽脑汁去追求另外的目标。其实,当这些整天为了自己的欲望奔忙的人,停下来反观自心的时候,他才发现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

佛教中有一则扫地和尚的故事,说的是在一座县城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扫地,从寺内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一直扫到离城二三里远。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小城里的年轻人,从小就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老和尚虽然很老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它再抽枝发芽,可也不见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可小城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月。过了若干年,一位长者走过城外的一座小桥,见桥上镌着字,字迹大都磨损,长者仔细辨认,才知道石上镌着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传记。根据老和尚遗留的戒牒推算,他活了137岁。

当时有一位将军在这小城里扎营时,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恳求老和尚收他为佛门弟子。这位将军丢下了他的部下,拿着扫把,跟在老和尚身后扫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向他唱了一首偈: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

不管这则故事是否属实,从故事中却能使人悟出,平淡对人心清净的重要。

现代人也许会讥笑这位老和尚除了扫地、扫地,还是扫地,生活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太没出息。其实这位老和尚就是在这平淡中,给小城扫出了一片净土,为自己扫出了心中的清净,扫出了137岁的高寿,谁能说这平淡不是人生智慧的提炼?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认为现代人的物欲太盛,他说:“十岁时被点心、二十岁时被恋人、三十岁时被快乐、四十岁时被野心、五十岁时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追求睿智呢?”

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欲望。除了生存的欲望之外,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动力。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物欲更具诱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随心所欲,就必然会带来痛苦和不幸。

报上刊登过一位作者介绍他同学的故事。他说他的同学现在是某公司的总经理,但在这位同学的名片上却称自己是“自由人”,作者不解,就问他的同学何故要给自己加上这么个头衔?他的同学说:“我现在离了婚,无牵无挂,在公司里我说了算,在外面也可以随心所欲。”话音还未落,同学包里的手机响了,他就掏出手机听了一会儿,接着脸色骤然起了变化,匆匆向作者告辞说:“有人把我告了,我得马上到工商局去一趟。”

一个人自由不自由,不在于随心所欲,而在于能时时顺心尽意。这位作者的同学,虽然是个经理,且也小有权势,认为自己处处可以随心所欲,但是这一切并不等于真正的自由。我想,别人告他,除了诬陷之外,八成还可能与他自己的随心所欲有关。哲人说:“人的自由并不仅仅在于做他愿意做的事,而在于永远做他不愿做的事。”这句话旨在提醒人们,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规则的。有了行为的不自由,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而精神自由的人,大多能慎物节缘,自甘平淡,保持一种宁静超然的心境。

做起事来才会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自然也就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恼。而在物质的利诱面前也心不动手不痒。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也没有遗憾。心灵常处于一种稳定、平衡、有规律的正常状态。这才是心灵的最大舒展。

我们再看看那些拒绝平淡者。他们管不住自己的物欲,有的掉了脑袋,有的当了囚犯,有的虽然侥幸没有被检举揭发出来,但整天提心吊胆,如同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就惶惶不可度日,那颗心早就无从谈起自由与否了。

一个人能有一颗淡泊的心,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世俗所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不是件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这需要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名利、地位等身外之物要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态度,这样才能使自己“君子坦荡荡”,而不会陷于“小人常戚戚”之境地。

在追名逐利惟恐不及的现代社会里,不要小瞧这不起眼的平淡心态,它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它还会帮助你抗拒物欲的诱惑,帮你事业有成。有了它,你才会彻悟人生的真谛,进入宁静高远的生命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你内心不动,外面的世界便不会动

邪复成非: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

【推荐】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叫做日用而不知啊!古人说:有一...

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富足

英国莱斯特大学在2006年公布「世界幸福地图」,台湾在...

为什么很多地方都会闹鬼

问: 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很多地方都会闹鬼。 方海权...

还是在于你的心

从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脚下,有一位修行人在那里过...

妄想起灭不停,正是轮回生死根本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

经营生意就是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

心术不正的人,寿命是一定被消减的

俗话说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真的是这样吗?真实的情...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念佛法语

1.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洛杉矶)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

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是在争成败争对错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

杨绛的百岁感言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

【佛教词典】异体相即

为华严宗显示“事事无碍圆融”的义门之一。异体,为“...

【佛教词典】烦恼与烦恼相应

【烦恼与烦恼相应】 p1194 瑜伽五十五卷七页云:问:何...

48个真相告诉你为何要吃素

动物的痛苦 1、无数的动物由于大量的饲养而被虐待。 ...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南无阿弥陀佛」之声

您听过回声吗?有一种回音壁,弧形的,两端相距有几百...

星云大师《佛教的生命学》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徙们,大家晚安!阿弥陀佛...

鼓是怎样成为佛教法器的

鼓是民间常见的打击乐器。世界各地鼓的种类、形状和称...

孝养父母,功德无量;背逆父母,获罪无边

(一)孝养父母,福德之基。 佛语阿难:出家在家,慈心...

想健康吃素的人应把握四个原则

台湾的有些患者认为吃素对健康有帮助,但也有人认为吃...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

象护比丘以何因缘感得金象相随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摩竭国中,有...

星云大师《禅修的开示》

禅净中道是人间的佛教 佛学很多的内容浩瀚无涯,宗派...

动物不是供我们食用的

四个很好的理由解释为什么你应该食素? 1. 因为吃肉就...

三灾八难

三灾有「大三灾」,指水、火、风之灾,以及「小三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