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外面的世界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投影

慈诚罗珠堪布  2016/02/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外面的世界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投影

今天课的题目是——相由心生。很多佛经里经常都讲“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等等。这些经典的话,在很多佛经上经常出现,那么我们今天讲的题目就是“相由心生。”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什么叫做“相”,什么叫做“心”,怎么从心产生。先了解一下这些。

“相由心生”相是什么呢?佛经上讲得可以从两个层面解释,现实生活当中的各种各样,人的面相,人的念头,各种各样的念头,这些是叫做相。还有外在的世界,山河大地,包括人类居住的地球、西方极乐世界、天堂、地狱等等,这些也叫做相。凡是我们的五种感官,眼、耳、鼻、舌、身,能够感受到的外面的世界都叫做 “相”。

“相由心生”,心是什么呢?很多时候在佛经里面,很多时候指的是我们的第六意识。佛经里讲八识,尤其是唯识宗讲八识,把我们人的精神世界分成八个不同层面,叫做八识。其中第六识,西方心理学和哲学用“心理”这两个字来表达,比如我们能够去判断、分析、研究有思维能力的精神就叫做“心”,平时是这样的。

但是“相由心生”的“心”不是这个意思,这里面讲的心是佛教里讲的“五蕴”时候的“行”。

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是什么呢?佛教把整个物质和精神,还有物质和精神的运动,所有这类的归纳为五种不同的东西。蕴,就是很多东西堆积在一起的时候叫做“蕴”。

行蕴是什么东西堆积在一起呢?行蕴的蕴这个字里面有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比如说视觉、听觉、触觉等等,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的觉受。外在世界对五种感官刺激所产生不同的觉受,也就是我们视觉、听觉这些。视觉、听觉后来都加个觉悟的觉。凡是有“觉”这个字的都不是物质,用佛教语言来说都不是物质,物质是感受不到外界的。比如说两块砖头碰到一起,它们感觉不到,没有触觉,但是我们的手去接触一块砖头的时候就能感受的到,这块砖头的存在。

因为手去触摸的时候产生了觉,就叫触觉。同样,视觉、听觉、嗅觉都是一样,从佛教的角度看,它们的属性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眼耳鼻舌身这些所有的觉受,再加上第六意识就是“行”,行不单单指我们的意识。视觉也叫做行,听觉也叫做行,触觉也叫做行,就是因为这么多的觉感受堆积在一起,它们的总称叫做“行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相由心生的心。

相由心生,就是从我们的心当中产生各种各样的相的意思。佛告诉我们相由心生,实际上佛想让我们明白什么样的道理呢?这跟我们的解脱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有相当大的关系。首先,佛陀告诉我们相由心生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呢?是想让我们明白不要过度的相信外面的世界。为什么不能执着外面的世界呢?所有的普通人,用佛教的话讲凡夫,把外面的所有的东西,当做一个真实的东西,然后我们追求,我们把外面的东西当做很真实的,然后拒绝外面的,从生下来到死亡之间一辈子,我们在追求和拒绝外面的,在当中挣扎。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失去了对自我的认识。把外面的物质世界当做真实的,然后去研究、去追求、去学习等等。度过了一辈,从来没有回头去研究自己,没有分析自己,没有观察自己。佛教我们平时叫佛学,实际上佛教讲什么?佛教主要是在研究人,佛教主要是研究人的生命,和人的精神世界。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对人的生命和人的精神世界最了解,研究最透彻的就是佛教。因为它专门研究这两个。

佛教让我们一定要明白,外面的世界实际上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一种投影,我们精神世界的一种反射。投影机把各种各样的图案投射在墙上,当我们看到图案时,不懂原理的人,他以为图像就在墙上,但是懂这个原理的人不觉得这些图像在墙上,而在投影仪里。但是不明白道理的时候,认为不是这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这是佛教的根本认知,...

【推荐】六根攀缘的种种境界都不是真实的

缘影心就是指的第六意识,能够缘种种影像。缘就是靠六...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在心地上面下功夫,在境界里面不...

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

一切佛法的基本原理缘起性空,或者叫性空缘起,也可以...

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

快乐如果是真的,那它就不应该消失

一位年青的西方僧侣刚到阿姜查的森林寺院中的一家分院...

对自然界心存敬畏

现在各大旅游区风景点也被过度开发。本来去旅游去登山...

七字经

天下要数忠孝贤,人间能有几个贤。 只要记得贤人语,...

脚底养生功效多

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与人体各脏...

出家需要有大福报吗

《明史 太祖本纪》里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

六字洪名含义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是梵语,根据《观无量寿佛经疏》...

人生四阶段的教育

前言: 我们关心教育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故参酌古今...

正信的佛教与民间的迷信

网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信佛,而不是迷信? 学诚法师...

最值得怀念的近现代高僧们

他们致力于振兴佛教,在弘法生涯中不畏艰险。他们曾经...

有胃病的人,应先改掉以下恶习

男人工作强度较大,应酬又多,容易饮食不节,透支身体...

【推荐】《大宝积经》中佛陀开示修行的四十法

第一、想得到端正的身体,要做到: 一、对恶友不起嗔...

为什么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心无挂碍,就是得到的。挂碍就是苦果,假如有挂碍了就...

圣严法师:多情须讲理

「有理不一定走遍天下」、「爱他往往反而伤害他」,在...

大安法师出家因缘及体会

在这个功利盛行、宗教与道德长期被边缘化的社会能踏上...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佛

世间是因缘和合的,不能说学了佛法就坏了世间的相,只...

追求名利的同时,快乐只会越来越远

人生的际遇是由业果决定的,这一生有福无福,取决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