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想度众生,你得赶紧去了才能回来

宏海法师  2020/0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想度众生,你得赶紧去了才能回来

问:请问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五愿,叫寿命修短随意愿。这是表示极乐世界众生寿命也有长有短吗?不是说极乐世界众生都是光寿无量吗?

宏海法师答: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寿命无量这是没问题的,但阿弥陀佛在因地发愿不但自己无量,一切眷属寿命无量,直至成佛不经生死障碍。可是你不要忘了,这样光寿无量的待在极乐世界,也不一定是所有往生者的意愿。

所以阿弥陀佛就为这样的众生量身定制发了“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十五愿。这一愿就是为有的众生他到了极乐净土,马上就发愿要回到自己的国土或者他方国土去度众生而发的,他不能够在极乐世界同步显现光寿无量。

这一愿的核心就是,除其本愿修短自在。就是说你已经成功到极乐世界,但你乘愿再来的心非常的强烈,所以他在极乐世界绕个弯,打个转,马上就回去度众生,这就叫做修短自在。他不是在极乐世界被迫、被动死亡的,也不是随生死而走的,他是主动舍报,想生就生,愿死就死,长也能无量,短也能自在。

要知道人和人的愿力不一样,有的人是觉得娑婆太苦了,他发愿到极乐世界成就了以后再来。有的人发愿要证到无生法忍了再回娑婆,有的人他这种秉性可能属于愤青类的,这种根性一听到阿弥陀佛,宗教激情马上起来了,那一发愿,去了就要来,这些根性都不一样的。

他这个度生心、悲悯心强,一见到佛就立刻回到生死海中度生,这些愿力就决定着往生者在极乐世界的寿命有长有短。

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这种属于主动的放弃,不是像我们这里沉溺在生死苦海中难脱难了。极乐世界一切的教法都是非常灵活随其意愿的,它没有强迫性。在我们这儿的话,有时候会带有加持的强迫性,你要精进!你要不退!你不许懈怠!就得追着你走,否则你就不走。

人家极乐世界那儿不一定要统一的,不一定非要统一在光寿无量的最大限能下,你可以随意的想长就长,想短就短,这才真的叫自在。

像咱们净土宗的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省庵大师往生的时候弟子们就在旁边哭,省庵大师是当时教内顶梁柱呀,他走了以后大家怎么办呀,就觉得失去了这个大靠山了,大家就哭着祈请他住世。

结果省庵大师开示说,你们不要祈请我住世度生了,因为这辈子因缘到了,但是他加了一句什么?吾去即来,就是我去了马上就回。大家看,这就是随愿修短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

有师兄问我:如果总想着未来的死亡,是不是与活在当下...

如何佛化家庭

问: 如何佛化家庭? 了幻法师答: 所谓佛化家庭,即...

百八首诗胜楚歌,闻者厌离娑婆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1686~1734年),活动于清朝的...

达照法师:附体究竟是怎么回事

今将其附体情况和附体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等,略加分析如...

清代高僧彻悟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要介绍给大家的是,净土...

净土法门如何理解「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

信众:请问师父,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的区别是什么?在...

亲近邪见的法师会有什么危害

问: 亲近恶知见、邪见的法师,对一个初学佛法的人有...

梦参老和尚:生病的时如何发菩提心

吃饭是佛法,上厕所是佛法,在菩提心的观照下,干什么...

如何如法的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你这句佛号从哪里来?从心而起,从我内心...

「圆通」的解脱境界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什么叫做...

本焕长老:修行,功夫,开悟

佛法是平等的,不论你年纪大小,动步早就早回家。当年...

行坐举止的礼仪规范

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反...

【佛教词典】苏利耶

(天名)Sūrya,又作苏哩耶,须梨耶。译曰日。慧琳音...

【佛教词典】应法妙服

指僧众所披之袈裟。应法,谓与法相应而不悖于理。以袈...

破坏亲人往生正念,其罪过极大无比

汝母七十一岁,来日无多。须为家中眷属说,大家日常在...

修定者必须过好「三关」

初习定者必须过好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这样还是持名念佛吗

问: 如果是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那么还是持名念...

星云大师《佛教与花的因缘》

一、前言 花,和宇宙人生有著密切的关系。因为各种花...

多闻佛法的重要

第一种,是我们要多闻佛法,闻思修三种智慧,闻法是非...

一心专念预知时至

丁菉馨,浙江嵊县人,从事教育学生的工作,屡次参加科...

【推荐】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一位朋友谈他学佛的感受时,说他本以为学佛就是多做善...

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

持名念佛要求念力集中,心不散乱,久久烦恼能圆伏圆断...

学禅行者须注意的五法

略说发心学禅行者,应须注意五法:一、闻。二、厌。三...

古代名士专修净土的事迹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