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净界法师  2021/05/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属于事持,一种事相式的念佛;一种是理持,就是他在念佛当中带有理观智慧的引导,这两种。

我们刚开始念佛,一般人在接触净土法门都是先修事持的。事持的特点,就是我们依止一念的信仰,我们刚开始会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无所不在的,也相信阿弥陀佛他一定可以救拔我们。所以我们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那一念信仰的善念,就创造一种念佛的力量出来。

当然这个时候,内心当中没有观照的智慧。这会产生两种过失:

第一个,我们所念的佛号不得坚固。信仰式的修学,你的心是完全寄托在你一念妄想的情绪上,因为你对妄想没有调伏力,没有调伏力你就只好夹带妄想来念佛。妄想我们前面说过很多次了,它一定会受到感受的牵动,而感受一定受到业力的主导。所以当你的善业起现行的时候,当你身心是安稳状态的时候,你可以把佛号念得不错。但是当你的生命走到罪业现前的时候,走到生命谷底的时候,你的佛号就提不起来了。因为你夹带妄想来念佛,妄想是变化的,所以妄想它会给你一个很高亢情绪的信仰,它也会给你一个很低落的情绪来障碍你。

所以,你刚开始在事持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念佛的功夫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就落入一种波浪式的不稳定式的念佛。就这样的一个念佛的情况,你一路走过来,走了几年,总觉得修行一直上不了路。这是第一种情况,不得坚固。

第二个,不得圆满。因为你带有感情性的念佛,你有时候是皈依心很强,有时候皈依心很差,因为没有这种善巧智慧的引导,你这个佛号就不能达到波罗蜜。你所念的佛号在本质方面都是生灭性的、有漏的,只有少数偶尔跟道心相应、跟菩提相应、跟净土相应,所以你的佛号质量太差了。

没有波罗蜜的力量,没有智慧引导,就这两种过失,使你的佛号不得坚固,不得圆满。

所以当我们从一种信仰式的念佛,带有感情妄想的念佛,开始提升到一种除了信仰以外多了一分智慧的观照——带有理观性的念佛,这个就是所谓善根式的念佛。善根式的念佛,尽管你是在妄想的当中,但却可以调伏妄想,可以引导妄想,让我们所有的佛号更为坚固,更为圆满。

这种信仰式的念佛跟智慧引导式的念佛,佛陀在经典当中讲了一个譬喻来加以说明。这两者有什么差别呢?

佛陀说:在恒河的一边,有两个牧牛人,他们各自领着一群牛在吃草。时间久了以后,这边的草也吃得差不多了。两个人就商量,我们应该把牛群赶到恒河的另一边去,那边有更加新鲜肥美的草来继续供给牛群。

那么第一个人,他在赶牛冲过恒河的过程当中,没有善巧。他就拿着牛鞭一路地打牛,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用强迫式、信仰式的方式,把牛群给赶过去了。但是,毕竟牛是不会游泳的,所以绝大部分的牛都在过恒河时陷入水中死掉了。只有少数强壮的牛到达了对岸。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个牧牛人,他有智慧的善巧。他首先在恒河当中找到一个最短的距离,把牛分成三类:强壮的牛、中等的牛跟最虚弱的牛。他把强壮的牛放在前面,稍微用鞭子打一下,这些强壮的牛一下子就冲过恒河。

第二种中等的牛,看到强壮的牛过去,它受到鼓励,一看前面都过去了,它们也就顺势一鼓作气,中等的牛也全部过去了。

这个时候绝大部分的牛都过去了,就在对岸呼喊,那么这些残弱的牛,想想这个输人不输阵,就赶紧提起自己的愿力,最后这些残弱的牛也一鼓作气全部过去了。

佛陀讲这两个譬喻是想说什么事呢?就是说,你在修行过程当中,没有理观的智慧引导,你最后的结果就是事倍功半,你所修的一切不能构成波罗蜜。不能构成波罗蜜就是说什么意思呢?第一个,你所修不能坚固;第二个,所修不能圆满。

所以,当我们慢慢地从一种信仰式、压抑式、强迫性的念佛,提升到一种调伏性的、引导式的念佛,我们应该以佛陀的智慧来善调内心,来增长自己修行的水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法门唯上智与下愚不疑

有世智辩聪,心意识很发达,逻辑思维是很发达,包括通...

【推荐】印光大师《一函遍复》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一切上圣下凡...

修行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问: 师父您好!请您开示,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

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文钞原文: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

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

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使用方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

律航法师《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一、念佛须明真理 生死何来?因有妄念;欲了生死,须断...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宗舜法师:灾难来时你的佛号还能提得起吗

我们大家不要面临灾难的时候却又怀念一些所谓美好的时...

十方丛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我国的四大...

念佛别怕妄想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

面对死亡而改变人生的观念

因为身语行为受心支配,由内心执著不同,将导致行为倾...

【佛教词典】一庄严三昧

乃百八三昧之一。三昧,禅定之异称。系观诸法均为一相...

【佛教词典】陀罗尼三昧

(术语)Dhāra?isamādhi,发无量陀罗尼之禅定名。智...

念佛时头很憋很涨,该怎么解决

问: 为什么念佛时头很憋很涨,越精进越难受,而且近...

学佛之人对于成功应有的观念

成功应有的观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业能成功,事业...

【推荐】如何对治诵经中的有口无心

前面讲了受持《普贤行愿品》的障碍熟溜病(念熟了就随...

开愿法师:念经需要持五戒吗

问: 请教师父,诵经人是不是必须持五戒?有人说如果...

恶人尚且能往生,何况善人

隋天台智者大师临命终时预知时至,梵僧预告他化缘已毕...

永惺法师圆寂:一生积极参与社会善业

5月7日讯 香港佛教联合会荣誉会长永惺法师圆寂,享年9...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现前见佛,就是你当生能见佛。这就是你信心恳切,用功...

不开口的真相

过去有一个年轻人,陪着新婚的妻子回乡下娘家探亲。时...

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动)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

人际交往的六不合七不交

一、六不合: 1、不与私欲太重的人合作,因为他们看不...

邪淫的六种情况

大概地说,邪淫就是与夫妻以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但是详...

为何用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表达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时候,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