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世精勤,功超累劫

净界法师  2024/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世精勤,功超累劫

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过是已后,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

妙庄严王得到佛陀授记以后,当然得到鼓励,就把王位送给他的弟弟,跟夫人,还有两个儿子,还有后宫眷属八万四千人,于佛法中,出家修道。

这个是这样子,从《楞严经》来说,我们一般人享受世间的快乐是透过六根。当然,六根的快乐,第一个,粗重;第二个,它有很多过失。那么他成就法身以后,他的快乐是怎么来?他不用靠六根了,就是心中那个自性清净心它自己会产生菩提觉法乐、涅槃寂静乐。他内心自己会产生快乐,他不用靠外面的什么国王、珍宝,这个对他来说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所以他很自然就放下了世间的这种有漏的快乐,他内心自己产生快乐。所以他出家以后,于八万四千岁——妙庄严王那个时候的寿命是很长,“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

是这样子,有些人是先理观成就了再事修,这种人是少数的。正常情况是先事修,才成就理观的,像我们都是。钝根人嘛,我们要去拜忏,听《法华经》,每天读诵,慢慢事修差不多了,最后相应,才成就理观。这个妙庄严王是刚好相反,他先成就法身以后再来补这个事修的功课,所以他“常勤精进”。然后修什么法门呢?修学《法华经》。

“过是已后”,就在这个事修的加行之下,成就了“净功德庄严三昧”。净功德庄严三昧就是,一念的清净心能够显现种种清净的庄严相,就类似普现色身三昧。所以说他不但成就法身,还成就种种事修的功德。

妙庄严王,他老人家是从一个邪见众生,今生就超越了名字位、观行位、相似位,超越三个阶位,直接证得大乘见道位。所以蕅益大师讲了两句话来赞叹妙庄严王,他说:“一世精勤,功超累劫。”他说一个人能够把握好的时节因缘,加上自己的精进,他学佛不用太多,一生就够了,“一世精勤,功超累劫”。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最怕的是什么?诸位知道吗?就是修行中缺乏那种精进的力道。就是说,你得到人身,你也有善根修学佛法,每天做功课,但是这种功课变成怎么样?变成悠悠泛泛。就是说,你说他没有做功课,他时间到了就去拜忏,就去念佛;你说他有做功课,他心中一点法喜都没有。那到底他有没有修行呢?也没有人知道。这个就形成所谓的冷水泡咸菜,就是说好像有修行,又好像没有修行。那其实你这样子就不是把握关键时机了。

其实修行是这样子,就是说,你的心力很重要,不是说你时间到了就去做功课。当然这样也没有坏处,也有好处。就是你那种求增上的心要很强,这心力不可思议嘛。每一个人都在念佛号,同样的法力,你念佛,他也念佛,你诵《法华经》,他也诵《法华经》,那凭什么他一年的修行超过你好几年?这个法力的根本就是心力带动的。

所以,妙庄严王的成功,当然你也可以说他过去有福德因缘,但你可别忘了,他善能把握关键的时刻。就是他能够在这个因缘成就以后,把握机会,出家精勤修行,结果“一世精勤,功超累劫”。所以尤其是这种理观的东西,差异特别大。你要讲事修,的确,事修那就是一步一脚印。因为这个《法华经》的理观,它直接从一念心性。你放纵它,它就是业障深重;你收摄它,它就是功德庄严。这种理观的修学就差异特别大,就是看你要不要,就是一念之间而已,“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

所以《法华经》,你的那个心力的精进力是很重要的。你要愿意去做,你要愿意去改变,你要去管管你这念妄想,它就很容易改变。你老放着它,随便它攀缘,那你一天过一天,就这样子了,那来生也是这样子了。所以这个不二法门的关键,就是看你要不要去改变,这是个关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一般凡夫众生的内心是昏昧闇钝,他也不知道有什么变化...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该怎么办

问: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怎...

佛赞不放逸法

佛陀时代,有一位仁德爱民、护持佛法的波斯匿王。一天...

古人用功不肯刹那离开工夫,故能当下悟道

有人问赵州:云何是大道?州云:平常心是道。又问:我...

有什么东西,跑得比乌龟还慢呢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

不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要有惭愧心精进心

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在五浊恶世中还能遇到佛法。...

战象自拔淤泥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当时的国王波...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为何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十万亿佛

问: 极乐世界的人何以只须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他方...

对治娑婆世界的爱取,这是成败的关键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点放在哪里?是业力还是执着?...

拜佛的意义及其功德

礼拜的种类,据《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记载,礼拜有十...

佛教的戒律在当今时代

何谓戒律?戒是有所不为,用来防非止恶:律是有所当为...

【佛教词典】三学

(术语)学佛人可通学者有三:一、戒学,戒者禁戒也,...

【佛教词典】恩田

三种福田之一,亦为八种福田之一。对于父母、师长、和...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 净土法...

梦参老和尚《学三皈依》

释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时,听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辗...

念佛人不要反被聪明所误

公据何人问大苏,大苏就是指苏东坡苏轼,唐宋八大家之...

现世因果报应故事十则

莫轻小恶以为无罪 不吃小亏终吃大亏 夏家嫂子买东西从...

佛门戒律中的「三聚净戒」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

何谓「中阴身」

人死之后,到哪里去呢?人死之后,在还没有投胎转世之...

这个是非怎么能听呢

这个习气不容易了解,但是我们用一种比喻就很容易了解...

三种念佛方法可对治妄想

这里有几种念佛方法,都可以对治乱想,防止思业。我今...

忏悔的心力要强过你造业的势力

忏悔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业已经造下去了,但是还没得...

世多谓参禅便为有禅,念佛便为有净土

世多谓参禅便为有禅,念佛便为有净土。非但不知禅净,...

如何判断发心的大与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道证法师:动物的坟墓鬼屋

人有时很奇怪,假如知道某人有病,即使是亲人,也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