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法门的最关键之处是什么

净界法师  2011/1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净土法门的最关键之处是什么呢?一心不乱的真实义又是什么呢?

净界法师答:这个一心不乱,我们看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讲得很清楚,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一心不乱,它的范围是很大的,包括调伏烦恼、包括断除烦恼,乃至伏除见思惑。伏,调伏;断,断这个标准太高了,我们讲一心不乱就断烦恼,但起码是伏。

一个人要调伏烦恼,第一个你先不动,不为妄想所动,比如说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妄想还在,但是我不动,我不跟你动。我们的内心跟人事的因缘接触的时候,第一个百分之百是妄想,第一个念头,就直接性的、等流性的就是妄想,你跟它动,那当然不知道怎么调伏。

一个人要调伏妄想,有二个次第:第一个,你先跟妄想脱离,你动你的,我不动,然后我再来调伏你。当然你要脱离,那是观,所以我们修行是先观后止,妄想起来的时候,先知道它是妄想,然后你动你的,我不动,然后我再用念佛来消灭,先保持不动,然后再调伏它。

这个于诸妄想,内心不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妄想起来的时候,你就跟着它动,你没有办法修行的。

所以我们说不乱,不为烦恼所乱,简单的讲就是不为烦恼所动,烦恼不能马上消灭,但是我不为你所乱,你乱你的,我心中安住在空性,我观察你是因缘法;然后慢慢的,你再用佛号、持咒对治它,让它慢慢的消灭。

所以说这个一心不乱的范围很大,但是起码的标准,彻悟禅师讲一句话非常深刻: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你要有调伏它的力量。

你每一次烦恼起来,你都随顺它,起来都随顺它,你这个就是为烦恼所乱,那你就没有把握了。

我有烦恼,但是我不为烦恼所动、不为烦恼所乱,那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不要要求断烦恼,断烦恼就不是带业往生了。身为一个凡夫,他一定会有情绪,但是净土法门最怕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净土法门它不怕你有烦恼、它也不怕你有罪业,它最怕的是你起颠倒。烦恼起来的时候,你认为它是真实的,你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相貌,你一定要随顺它,那就完了,你起颠倒了。所以我们讲随念往生这个正念,第一个就是你不颠倒。我不颠倒,我清楚知道这个妄想是不真实的;虽然这个妄想没有断,但是它不能影响我,这个就是一心不乱,因为我第一个佛号很清楚,第二个我不为你所乱,虽然我没有断烦恼,但是我不为你所乱。

所以修净土的人,他这个不颠倒的标准是很重要的,要保持不颠倒。当然你临命终要不颠倒,你平时就要不颠倒。所以我们在讲的时候,讲到念佛三昧,还有一个真如三昧,这二个都很重要,事修、理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能消业障,为什么还会遇到障缘

问: 师父,刚才说到念佛消除业障,有的人念了很多佛...

为什么一定要念佛呢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

生病后医治效果不明显,如何才能好

问: 我得皮肤病多年,多方医治效果不明显。现在吃净...

念佛即事达理之捷径

生佛同体,方可感应道交;事理圆融,故能念佛证真。净...

坛经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

【推荐】厌离娑婆,要厌离全面的娑婆

学习,佛法的专有名词叫作熏习。它不是一次完成,它是...

久病不念佛,生日变忌日

【原文】 一僧瘵疾经年,久惫枕席,众知必死,而彼无死...

去圣时遥,人根陋劣该如何解脱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

障碍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性是有无量的可能性,障碍是我们自己...

人一忙起来就会糊涂,过去的习气种子就会起现行

前面第一段讲的是凡夫众生求取世间的声名,到最后声名...

学会转变心态,幸福其实很简单

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哪个人能够做到一帆风顺。人生的...

妙莲老和尚《因缘果报》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

【佛教词典】舍攞驮

梵语 ?raddhā。深信之意。大日经疏卷三解释“信”有二...

【佛教词典】圆满修多罗

(术语)谓华严经也。修多罗,译言经。此名经中自说。...

天天求药师佛,为何身体还是没有起效

问: 师父,我的身体不好,有人劝我去拜药师佛,说这...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

原文: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

有几种的功德来依止这个法身

这个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这个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

圣严法师《众生成佛》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六十华严...

善根深厚的人,不会投生在这个世间

念佛不是要等的,这个因循等待可能就耽误了我们自己。...

心态决定独木桥的走法

弗洛姆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天,几个学生向他...

放下包袱,生命可以不必如此沉重

一个青年背著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

何谓「五毒心」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

佛像开光的表法意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

心田中的野草与菩提种子

在没有修学的那些年,我为金钱忙碌,为名声忙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