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物能成佛吗

慧律法师  2014/08/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物能成佛吗

为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太多的人就说:无情物能成佛吗?这个就是卡在自己的能所的观念。

当我们的心迷了的时候,我们很清楚的,能缘的心、所缘的境界是历历清楚的,这个是桌子、这个是经本、这个是墙壁、这个是灯光、这个是佛像、这个是凤梨、这个是饮料、这个是袈裟、这个是冷气。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迷了的时候,我们对外面的相安立一个名词,坚固的执着这个名相是实在的,我们的生命就完全被限制住,限制住在某一种观念里面。

好了!我们现在慢慢了解,桌子,桌子空;花,花空;佛像,佛像空;墙壁,墙壁空,慢慢了解了这一念的,所有的法性;外面的相叫做法性,本来就空;而我们的众生,内在里面叫做觉性,也是空,不可得,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执着,我执、法执、空执,统统不存在;当我们除掉我执、法执、空执的时候,会发现内空跟外空是平等的,相的法性本空,觉性也空,内空、外空、第一义大空,没有所谓内空,没有所谓外空,没有所谓法性空,没有所谓觉性空,这个时候融入第一义大空,绝对的空,这个时候,叫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是因为这个修行人开悟、大悟了,就像如佛一般,那么所有的外在的世界其实不存在,不存在,它只是缘起,它只是缘起,只是如幻,只是缘起,只是如幻,他的心境改变的时候,这些所有的相都不能动摇到如来。所以说:情跟无情,同圆种智。

而不是说:那一棵树或者一颗石头可以成佛;而不是说那个桌子可以成佛,是成佛以后,那个成佛的圣人里外平等,山河大地;你听过一句话吗?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就是叫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若人识得心,如果你能够了解真如本性,没有山河大地,山河大地尽不可得。

……

所以,当一个大悟的人,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山河大地,心性融入一切的时候,就是那一句: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简单讲:所有的法界都是我们的真如自性,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宇宙离不开地水火风空见识,地水火风空见识,因为业力的不同,所感召的色身不一样,其实是同一个本体。

同一个本体,今天你所看到的,种种的大象、狮子、饿鬼、天人,这个就是因为能量转换了,真如的本性的能量转换了,由恶业卡住了,跳脱不出来。所以当一个证悟到究竟的时候,我们就会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诸法,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器世间,你照见法界空,那么就是器世间不可得;器世间不可得,销融的时候就消归自性,念念消归自性。所以知道万法同是心性所显现、影现出来的,没有实体可得。记得!见相二分没有实体可得,都是自体分。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怎么解呢?很简单。若大悟,当一个人大彻悟的时候,心境本一如,就是内四大跟外四大平等,心跟境还是平等。什么叫做内四大,站在相上来讲是平等的,当一个人成佛的时候,他可以把这个外面的境界,如同涵盖到自己清净的自性一样。

所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因为这个人成佛,能够转识成智,能够转境为心,所以心境一如,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这个成就无上菩提的人,才能这样讲。就是说:我成佛了,外面的山河大地、这些树木,都是我清净心所影现出来的,所以它们也不离开我的佛性。是作如是解,而不是说树木可以成佛。是因为有情的众生成佛,能够转外面的物质世界为自己的清净心性所包容。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因为我们大彻大悟,转有情的识变成大智,而这个大智,等同虚空,这个虚空就包容情跟无情,这样叫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内四大跟外四大其实是平等一如的。所以,我们内跟外,是众生在分的,就佛来讲,大地的众生,包括山河大地、草木、一草一木,佛陀都不忍心去伤害它,佛陀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去伤害这个草木的,因为他知道,外四大是清净心所影现出来的世界,也是包容在他心境里面,动一个嗔恨心的念头去把那棵树砍掉,也会伤害自己的清净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要眼珠

云岩禅师正在编织草鞋的时候,洞山禅师从他身边经过,...

转五浊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灵明湛寂之体,本无清浊向背,毕竟平等,...

【推荐】心有所住,才会对你产生干扰

【则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几乎所有古德在解释...

参禅悟道要真见自性

你们到禅堂里来是干什么的呢?为了开悟的嘛,为了找本...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执持名号跟禅是有密切关联的。经典当中有句话:若人但...

贼不偷穷人家

唐代的只林禅师,得法于荆州永泰寺的灵湍禅师。他得法...

于烦恼中证入自性,是否有其合理性

问: 净土法门的修行强调断恶修善,而有些法门强调可...

为什么不讲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弥陀佛

问: 佛既然心作心是,为什么不直截了当讲念自佛,即...

慧律法师《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却认为自己很行...

修行的重点和方式有哪些

问: 您认为修行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方式? 慧律法师...

金光明沙、咒轮、往生被超度亡人的方法

金光明沙 金光明沙系根据密部,持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

【推荐】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

★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个性那么暴躁,那就不要讲见...

【佛教词典】掘地戒掘伤

子题:钁、耒、扴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若用锄,钁耒...

【佛教词典】显文

(1856~1909)湖南人,俗姓杨。字魁印。十一岁礼浙江...

有些行为不能让它辗转相续

那么你后面发心一正以后,你还要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

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问: 念佛到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大安法...

【推荐】「福禄寿」是怎样被我们消掉的

所有的相遇 都是久别的重逢 《不肯去观音》里有句很经...

你供养地藏菩萨像,出入都有护法神护你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

佛教放焰口的由来

饿鬼又称焰口、面燃等,属于三恶道众生之一, 其体枯瘦...

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一、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印光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

诸葛亮给子书(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

临终恶习突现 助念劳而无功

下面要讲一件真实的事情,来和大家互相勉励,我们内心...

阿弥陀佛是在自心之内,还是在自心之外

问: 《阿弥陀经》有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

懈怠修行的梵志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精进的修行者,他们有人当生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