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宏海法师  2018/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十三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各位莲友今天是我们《无量寿经》的第十三讲。把这个四十八愿已经进行到尾声了,今天我们来从四十五到四十八这四条愿力在前面的时间再做一个介绍。那么从经文上来讲咱们上次已经读到四十八愿的末尾,今天我们就从四十五愿直接开始讲一下。大家看到五十九页第三段,这一愿叫做皆得三昧见佛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这是摄他方国土的圣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好大家来看,首先我们要解释一下这个名词,叫做普等三昧,这只是换了一个概念称谓,其实普等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可能我们也学习过另外一部经典叫《般舟三昧经》。这里的念佛三昧有时候我们也叫做般舟三昧。但是他这里讲到的说,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这是这句话的重点。也就是说念佛三昧是行法,在我们修行上它是一种行法,受持这样不断地去执持名号也罢,或者念念相续。见佛三昧是现境。

你如果说住到念佛三昧的时候就可以说什么,也可以说证到见佛三昧,因为行法和现境它总是一如的。那么为什么叫做普等三昧这个称谓呢?就是说形容无量诸佛在一时,就是在一个时间内平等现前,无所不见,所以叫做普等。住在这样的三昧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如果说真正从这个高度来会,我们《阿弥陀经》里面讲到的:皆与诸上善人倶会一处,我们常说到往生极乐世界,可能觉得诸上善人嘛,肯定是一些做善事的,这是其一。第二个有一些证量的,比如说罗汉无量无边,菩萨无量无边,乃至一生补处、阿鞞跋致都是无量无边。但是跟大家讲,真正的诸上善人倶会一处,圆满功德最究竟在于与诸佛倶会一处,这是我们这一愿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这才是诸上善人的最高境界。什么叫做上?就是没有再比他能够上的,什么叫做善?唯有觉行圆满才称之为大善,究竟善。

所以这条愿力我们如果稍微对比一下,大家看,如果从他方国土来讲,比如说我们这儿吧,第一点就是见佛难,我们现在生在佛前佛后,不是生在佛边了,那么其次我们能够生到佛世,假如果我们生到佛世了,问题是什么呢?佛要涅槃的。大家还记得在娑婆国土的印度的双树林间,当时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时候才讲了遗教三经,才讲了《大般涅槃经》,可以说是人天眼目那时候一时就失去了,所以说佛住世的时候才有正法眼藏在。我们在这里虽然生到佛世,但是佛会涅槃。

而且是你能够见一佛,释迦牟尼佛,想必我们曾经的年代,在他老人家出世的时候,我们也可能见过,这一点也不能够推翻,肯定没见过。肯定见过,否则现在也读不到《金刚经》,也信不了净土法门。但是只能够见一佛,不能够见多佛。在娑婆世界的这个共业中只能够见到释迦牟尼佛,不能够同时见到多尊佛。而且能够见多佛,不能够见这里讲到的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这都是成就了净土以后,在极乐世界亲自现见的。纵然能够见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但是见是能见无量,还有一个修饰词大家看到了,常见。可能能够偶尔的见,或者短时间见,不能够常见。从这一点来讲,就是这一条愿力,就是我们不但能够见,能够在佛前见,能够见无量不可思议,而且能够常见,这是净土的殊胜处,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十六愿叫做自然得闻妙法愿。设我得佛,大家看着经文: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你看这每一愿,这是紧跟着前一愿,见佛虽然好,但是我们见佛了以后你是为了干什么呀?你要得闻圣法呀,要能够闻法。

我们国土这里讲到的闻法功德殊胜行。也就是说增福快,大家知道我们常说福慧双修,福慧双修,能够福德增的最快的人,就是常讲法的人,和常听法的人。我们这里有这个常说的万里寻师,云水求法,但是人家极乐世界随其志愿所欲闻法,就是不离当下,欲闻就闻,想听到就可以听到,是这样子的。而且我们这里是佛在世的时候能够见佛闻法,极乐世界所有的菩萨都能够得这个辩才总持,正等无异,跟佛是正等无异的。我们这里虽然也有四种人可以讲法,有时候是天人也可以说,甚至化人也可以说,佛弟子也可以说,但是一定要佛来印证,这才能称之为佛法。大家要记住没有佛来印证的话,不能称之为佛法,不能称之为佛说的。可是在极乐世界的话,随其志愿所欲闻法,那如果说佛在从佛闻,如果佛不在那怎么办呢?自然得闻,所欲闻法自然得闻,就是如果佛不在了,其他的可以讲,正报也可以讲,依报也可以讲,菩萨也可以讲,罗汉也可以讲,天人都可以讲,都能够什么呢,都能够讲佛所说法,叫做自然得闻。而且很可能如果我们做一个猜想的话,你像这条愿力他所保证的是说随所愿欲闻法,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那很可能在我们现在这个国土里面,你看修法修法,一有问题了就觉得要去请教法师去问一下,甚至这个问题可能自己也懂,但是法师说一下他心里就落停了,觉得应该这么修,应该这么问,应该这么解。

但是在极乐世界很可能如果我们内心生起对法的疑惑,或者修行上遇到沟坎的时候,很可能自然自己生起了疑问,自然自己就能够解答,是这样的功底。要不然就是随其志愿嘛,所欲闻法自然得闻,是这个样子的。而且自己能够问,自己能够答,自然而然就心开意解。如果说你看好比我们这个世界说到说,有的时候有的人如果修的有他心通,有他心通的时候,他想闻法,别人来问,那么如果自己没有熏习没有学过,他有一个什么功德呢,他可以现前就见到,旁边如果有人,或者在这个世间有人他学过、闻熏过这个法,他能够用他心通这个神通,把他的所学所闻调过来为自己所讲所说。现见的,就跟极乐世界前面的愿文里边,看到他方国土的情形,在树林里边睹其面像犹如明镜一模一样的功德。这些在咱们这儿来讲,你想我们现在你要碰到这么个人,你要知道有这么一种事,这个人有这个本事,那你不还赶紧撵着追着去呀,但是在极乐世界这是最稀松平常的情形,就是这样子的。所以叫做随其志愿自然得闻。在后面的经解里面也讲到,在极乐世界你看或闻佛声、法声、僧声、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就是各式各样的法,各式各样的法门,各式各样的教义,随他的志愿,想听什么就可以听到什么,这样的一个国土,这是第四十六愿。

我们再往下贯第四十七愿叫做即得不退转地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你看我们不管说前面讲了这么多的愿力,它都可以说是异彩纷呈,殊胜无比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弥陀的愿力他度生,度生是为什么服务?统统是为了修道、证道而服务的,如果你离开这个主旋律,那你这些愿力的核心,你愿力的宗旨你再怎么说得好,它没用。所以说将四十八愿马上要圆满了,最大的一个保障就是要告诉我们在修道上面能够怎么样——得不退,得法忍,这是一个道人的一个根本的追求。所以你看四十七愿里面就是:闻我名字,即得至不退转者。大家要晓得,因为在他方的国土中所有的菩萨修行最希求的是什么,就是不退。在这个进退之间,在一期的修证中,你想想我们也曾经有过,我们想必在曾经的过去世中,在座的诸位你仔细地琢磨一下,肯定有过曾经修证的这种功夫比我们这一辈子要多得多,高得多,可是问题是多少次重复建设推倒重来。就是没有到不退。这个证到不退的人呢,等于说能够像我们说的凤毛麟角一样,能够退的人呢多如牛毛一样。

在此之前常给大家说有一个,佛门里面一个话叫做什么呢,叫做轻毛菩萨,就是这样吹吹落落,落落吹吹就是不断地。舍利佛就是这样的,大家知道舍利弗从这个一住初住,菩萨阶位不是有初住,然后十住十行十回向嘛。他从初住的这个地,上到第五住的时候,就一住到五住,五住到一住,来来回回就这样,大家知道经了多长时间?六十劫的时间都摆脱不出去,就从初住的菩萨修到五住,有时候又修到六住又退到初住,就不断地这样进进退退,整个经过了六十劫才有突破,这是舍利弗的经历。所以说还没有修到不退位的时候他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法藏比丘,这里他就用弥陀的名号来作为菩萨达到不退的方便,就是闻到名号即得不退,不要经历多生去苦苦地追求,死死地守候,说是保住这个修的这点儿功德,闻我名字即得不退,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第四十七愿。

好我们再来看最后的一愿,就是第四十八愿,叫做即得诸忍究竟愿。这是第四十八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这一愿力大家看到了吗,跟四十七愿有点儿类似,但是它差别在哪里呢?前一愿是于无上的佛道得不退转,这第四十八愿是于佛法得不退转,大家看到了:他方国土诸菩萨众,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所以这两愿的区别在这里。这一条愿力的关键是什么呢?就即得第一第二第三法忍。第一第二第三法忍,在佛法里面常会讲到,最高的法忍就是无生法忍,在无生法忍的范畴内,也就是说都是对无生法忍所获的这个,所证的这个空性,所证的这个忍。所以这个第一第二第三法忍,好多祖师们在判的时候,也各自有各自的说法,当然最为公允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在本经里面他有过说明,后面有一句话讲到什么呢,就是后面说,见到道场的菩提树以后呢,会得什么呢,一个叫做音响忍,一个叫做柔顺忍,一个叫做无生法忍,后面有这样的说明,这个我们可以把它当作这里的第一忍第二忍和第三法忍。

什么叫做音响忍呢?声音的音,响声的响,大家想想什么叫做音响忍?这是一个比喻,你观照一下什么叫做音响忍?就是观察什么呢,我现在在说话,大家听到声音了吧?就是观察这个声音,你看我们现在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在讲法,话筒传达出来,大家还听到空调的这个机器,心细一点的很可能厨房里面也有这个电器,包括这个摄像头,这个摄像机它在运作的时候也是有声音的,包括诸位听法的时候每个人心里的念头都有声音的,但是有的声音我们听得到,收集得到,有的声音我们现前没办法收集到它的振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为什么我在用话筒的时候,跟话筒关掉的声音又不一样呢?你看这个有话筒的时候,我们不是以前大家如果有买过这个音响,不是要什么环绕嘛,有立体嘛,为什么有这些说法?说白了从根本上来讲,实际上声音它就是一个空性的显现。假如果我们现前就把声音作为一个观照的时候,大家想想,声音就是一个空性,它是一个什么都没有,是一个回音,是一个立体。所以在佛经里面常讲到叫做谷响,就等于山谷里面你喊一声,然后这个回音就一样一样这样传过来再绕回来,没完没了,这就叫做音响忍,他观一切法,就像声音的空性一样,它只不过是一个回荡,是一个相互作用,这就叫音响忍。

你看为什么说声音是,苏东坡就做过一个最有名的一个偈子,叫做什么呢,有人弹琴的时候,古人不是弹古琴嘛,弹古琴呢苏东坡就着这个情形他就讲到说,到底这个声音是从你的指头上来的呢?还是从琴弦上来?大家想这个声音从哪里来?他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就是假如果这个声音是从琴弦上来的,那么为什么这个琴放在琴匣子里面的时候,它不会响?没有奏声音?说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就是如果你说这个声音是你的妙手这个指头弹出来的,为什么没有琴,光指头不能出声音,所以苏东坡很有智慧,就别人弹琴的时候,他就现前观照空性跟别人思辨的时候就说这么一首偈子,遍地都是佛法,我们在听法的时候也现前都是佛法,但是我们怎么样呢,没有办法用这个音响忍的这个智慧来把它窥破,所以我们就当真,这会儿就觉得说这个声音是讲的什么法,在分别思维,或者说宏海法师这段时间讲法多了,哎呦他的嗓子有点儿发炎,马上你就收集到了,我们都在这个层面,而不在空性的体验层面。

说我嗓子哑了,喊出来的声音有点怎么跟破锣似的,所以这些呢就是我们的分别心,缘声对境生心,对一个音响的比喻,就是生起对于无生的甚深定解,就光这个声音我们就可以从这儿得到智慧。柔顺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发现如果你随顺这个忍力的定解,就一定心会柔软随顺,能安忍得住。再随着柔顺进一步证到空性,就叫无生法忍,这就是一个快速成佛的这样一个花开见佛悟无生,就是指的只要闻到名字,即得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就能得不退转,若不这样,不取正觉。

大家看到了我们终于把四十八条的愿力一一给大家做了一个介绍。从第四十七和第四十八,这是利益十方长久修行的菩萨,这样的一个功德。所以大家看到了长久修行的菩萨,由于他闻不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时进时退,很难到第八不退位,第八地的时候不是无生法忍的一个标志嘛。所以我们虽然在娑婆国土,我们不敢小看我们的因缘,你能在你的世界,你的心地视野中能够听闻到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意味着什么?这需要我们要有决定的很大的自信,就在他方国土有的时候修了多少世,多少劫的菩萨他听不到这个名号呀,没有机会,我们作为凡夫的身份就能够听得到。这也是我们释迦牟尼佛在此五浊恶世,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是这句名号。

所以大家看到为什么在《净土十疑论》,也是在这个地方讲的,还记得《净土十疑论》讲到说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五个因缘不退,第一个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大悲愿力摄持,佛光常照菩提心增进不退,水鸟树林都说法,都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所以不退。从与菩萨作为我们的同行善知识,没有恶缘恶境所以不退。最后一个是寿命永劫,跟佛菩萨齐等,所以不退。大家看到了吗,这些不退的前提,都是由第一个弥陀的大悲愿力摄持,而让我们能够证到不退的,得到不退的功德。所以这从第一条愿力没有三恶道开始,到最后一个一定得不退转,你看整个就是我们一个修行的从起步到最后,从不堕三涂这不就开始不下了嘛,必至不退,这不就开始一定上嘛,整个就是这么一个脉络。这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内容。

所以后边来看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下面的这段,就是开始法藏比丘以偈颂的形式开始发了进一步巩固这个誓和愿。那么我们上一次并没有读到这里,今天我们开始从这儿大家一起再读诵一下,佛告阿难开始一直读到当雨珍妙华,这些偈颂全部把它读完,好,一起来。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志求无上尊,为诸天人师。

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功祚成满足,威曜朗十方,日月戢重晖,天光隐不现。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常于大众中,说法狮子吼。

供养一切佛,具足众德本,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

如佛无碍智,通达靡不照,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好。大家看,就是说这一段其实也是一个愿文的一个总括,因为前面讲到的这些愿力,一条一条的都属于我们常说的长行,我们不是都知道三藏十二部,十二部里边有两部,一个叫长行,就是前面的这种文体,现在我们读的叫偈颂,这叫做讽颂有时候,又叫做重颂,就是为了对前面的内容进一步进行一个巩固或者是一个深度的总结或者说明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后面会配这么一段的偈颂。那么我们已经从各个角度前面做了一个了解划分了。你看前面的愿力我们不是前面总结了,有的是属于往相,往生(前)的这个相状,有的是属于生相怎么往生的,往生前的相状,怎么正在往生的相状,还有一些是乘愿再来的叫做返相,返回到他方国土度众生的相。那么再有一些叫住持相,就是极乐世界往生到那儿的时候一切情形。还有一些最多的,叫做名号摄取不舍相,大概就这五种类别是前面的愿文。整个的愿文我们就是从这五个方面已经有一些了解了。

那么下面这个偈颂它等于说形成一个总的力度,前面愿文是具体的愿功德,这里对于所有每一条愿力就一个总的保障力量,还是以誓愿的形式来表现的。所以一定要进行分别,我们常说誓愿,誓愿,前面的叫做愿,为先导,这里的叫做誓叫做必定,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愿,这个目标的决心称之为誓,所以后面的这些偈颂是属于誓愿、誓愿属于誓的范围。但是对于这个内容我们要做一个划分,从我建超世愿开始到当雨珍妙华,大家看,把这个心用到六十页和六十一页偈颂上来。大家整个来看,这个愿一共有十一个偈颂,四句话为一组,叫一个偈颂,一共有十一个偈颂,也就是说十一个誓愿,前面的十个誓愿是指的他立誓,立起就是把它建立起,他发的誓愿。

最后一个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这个叫做请瑞,就是祈请诸佛菩萨给他现瑞做证明,请瑞相出现,所以这个叫做请瑞。从这个来讲,这十一个,前十个和后一个分开,是两个版块。那么在这十个版块中,前三个叫做反誓,后七个叫做顺誓。什么叫做反誓呢?就是我这样这样行,如果不这样这样我不行。所以你看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第二个也是誓不成等觉。第三个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这个就叫做反誓,从反面来讲说我一定得这样,如果不这样我就不成佛,这叫反誓。后面七个从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开始就叫做顺誓。那好,我们首先来看反誓。反誓里面这三条,这三段,三个偈颂又分了两个部分,前一个是对佛自己的功德所发的誓愿,所以说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这是法藏比丘为自己的誓愿,自己的德所发的誓愿。后面两个是对佛度化众生所发的誓愿。

就是说我于无量劫,普济诸贫苦,然后名声超十方,一定有人闻,究竟有不闻,就誓不成等觉。这是从度化他的德才所发的誓愿。那么再把后面两个偈颂如果要做一个分别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就是财施和法施,就是化他德中又分了两个,财施叫做普济诸贫苦,法施叫做名声超十方,这样财施属于福的范畴,法施属于慧的范畴,这样我们就非常清晰地把这十一个偈颂有一个判别了,大家听得跟得上吗?跟得上,这是十一个偈颂整体的一个秩序。那好我们来看第一个,我建超世愿,建是什么呢,就是启动的意思,刚才所有发的这些誓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这说明这四十八愿为什么叫做超世愿?就是说一切的佛菩萨都没有发过这一类型的,如此发的,发前人所未发的大誓愿,这四十八条愿力。你看所有极乐世界的庄严都是从人人本具的自性,心作心是的本具功德来称性而发的这四十八愿。但是为什么说唯有法藏比丘他的才能叫做超世愿呢?就是别人都没有这么做过,大家都有这个钱,都存在银行,都那么一个数目,但是人家就会花,我们就不如他会花。

任何佛菩萨都没有法藏比丘会花这个功德法财钱,所以叫做超世愿。你看听到他的名号就能够登不退,见到佛了就能够悟无生。凡夫和菩萨同在一生补处,这就是这样的超世愿,十念都能够往生,这都是十方世界里边都没有的,所以叫做我建超世愿,这是一个内涵。另外一个内涵四十八条愿力的全部内容不是摄法身,就是要成就佛的法身,就是要摄净土,要往生净土,所以他就是出离我们这个陋劣的凡夫的这样的一个世界,娑婆堪忍的这样的一个状态下,要超出这样的世界,所以叫做我建超世愿,这是另一个内涵。如果建了这样的话,那么由于这样的一个愿力一定能够感得必然必至无上道,所以说斯愿不满足,我就发誓不成等觉菩萨。第二个,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这就刚才讲到的说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这是什么呢,菩萨以财施的福德来做化他的功德。你看菩萨发心只要有人需要,一切的内财外财他能够平等地普遍地来救济,如果不能够这样的去普济诸贫苦,他就誓不成等觉,这是从福德相上来讲。

那么第三个,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这个为什么叫做法布施呢,大家看,有的人觉得说这一条不能理解说法布施,首先要告诉大家这个名号就是法,你看修行净土法门最基本的正业就是要持名念佛。所以这个名号,这个名号的总持功德一切的解脱智慧都从名号中具足,这就叫法布施,所有的众生他方国土,你看一定会超越十方国土,如果有人有闻不到,我们以前给大家抠过字眼,什么叫做究竟有不闻?究竟有不闻就是,听到佛号的这个现象一定要把它在法界来存在到边边角角不能够落下,有落下的地方听不到这句名号,听不到阿弥陀佛名号的,就不能够称之为究竟。究竟得闻了,他才成等觉成佛,如果究竟有不闻的,他就誓不成等觉,那就说明必然要闻,每一个世界里面都得闻。

每一个世界里面六道的众生全部得闻,而且六道的众生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时空中都得闻,有一个众生,任何一个众生哪怕无间地狱,任何一个时间,哪怕说偶尔的一个时代,说这个时代落下了,没有把法传到这个时代中都不可以,这才叫做究竟得闻。所以大家要从这里来契入,来信入,来愿入,这就叫誓不成等觉,这三条偈颂都属于反誓。

所以你看法藏比丘发的这愿力为利众生他才成就佛道。那么成佛道也是为了众生而成佛道,大家想想他的这个愿力跟地藏王菩萨的愿力有啥区别呢?就光这一条誓不成等觉,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大家想想有什么区别?所以前面这三条偈颂属于可以说是反誓,又叫做总誓,总的誓愿。下面开始一条一条的开始就等于说是分誓,也就是顺誓,顺着自己的修行这样来发誓的。大家来看:第一个偈子叫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这是从因地上来讲,只有因地上能够修这个离欲正念之行,那么在果地上才求得什么呀,你看才能够志求无上尊,为诸天人师,才能够成就佛的果德。所以大家看到这一堆话呢,如果你自己读,没有我们看到祖师们的注释和我们来听讲解,你就觉得乱糟糟的。

但是如果一旦我们对这个教法上把它进行一个判别,就太有序了。前面是反的,这里开始是顺的,在顺的中这一句叫做因,后面的叫果,那么这句因里边它是最核心的因,为什么呢,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恰恰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无漏学,戒、定、慧三无漏学这是成道成佛出世的总纲。你看离开世间的五欲这是对治我们贪,这是修戒,离欲。深正念,深正念是什么意思,正念就是深度的正念,这是修定的,那么得净慧,净慧修梵行,这是般若的中道智慧,这是修什么呢,修慧的。恰恰这句话就说了勤修戒、定、慧的三无漏学。所以大家看,这是举出自己的善因来求成佛的善果,成就佛的自利利他。那么从自利的角度得了这个果位以后,从自利角度是什么呢,你看志求无上尊,为诸天人师,这是自利的角度。从利他的角度后面的五节半,广说佛的功德,都属于利他的角度。

所以大家看这里讲到的顺誓里边,第一个这里比较说略说的,离欲深正念,这是发誓要得因,为诸天人师发誓要得果,那么后面的神力演大光一直到通达善趣门这是指的广誓,从广阔的角度来发这个誓愿,大家要跟上,否则你就可能就待会儿又乱了。第一个探佛的功德有四种,一个光字,你看这里叫做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这是身业来用身体的功德来度化众生,因为佛成就了以后一定会色身上放光,佛陀的光芒来演这个大光,能够普照无边无际的国土,所以这是用身业来度化。那么剩下的六句呢,就等于说用口业来度化了。口业来度化,那么第一个大家看到了,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这是用小乘法来化,小乘法的话消除三恶,就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嘛,成就阿罗汉果,这是用小乘来化。后面到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这是用大乘法来化,开大乘这个佛的种性,中道智慧之眼,灭这个凡夫外道乃至小乘的昏盲暗。

大家看到了吗, 可以说外道属于盲,那么这个凡夫属于昏,这个小乘属于暗,暗就是还没有彻底地走出来,还在有阴影的角度下,所以灭此昏盲暗。那么后面讲到的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这是用人天法来化的,就是用世间的福德,人天福德来度化,人天化,小乘化,大乘化,这六句统归叫做用口业来说法度化,口业来说法度化。所以你看,从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这是用自己身业来化,那么后面这三句总归剩下是说,从消除三垢冥,一直到通达善趣门,这是用口讲经说法来度化,但是有的是说的人天法,人天法就是让你先到人天,省得堕恶道,所以叫做通达善趣门,闭塞诸恶道。那么小乘来讲是消除三垢冥,大乘来讲是开彼智慧眼,这用三套佛法的体系来随机一一度化,这就是度化众生的功德。

所以大家看到,这里讲到的,从神力演大光来讲,就是说佛以这种愿力的功德演出不可思议的大光明藏,普济到无边无际的国土中来做佛事,只要能够接触到佛的光明的人,这个众生心中的贪嗔痴的垢冥就能够除去了。那么后面这里讲到的,这一些功祚成满足,威曜朗十方,日月戢重晖,天光隐不现。这一句话我们了解一下,因为这里面有几个词,功祚成满足,祚就是指福德禄位的意思,在依照咱们汉语的意义来讲,可能就是福禄的意思。福禄也就是指佛修的种种功德,他这里发愿愿我的功德早日圆满,威神光明无量无边,能够朗照十方世界,在我的光所照之处会日月戢重晖,天光隐不现。就是日光和月光都失去了光芒,把它给盖住。大家想想,那当出现我们的世界没有日光和月光,是我们的这个修行功德光明朗照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不是业感所包的世界了,也就是我们日月,太阳和月亮是我们业感所招来的,真正用功德大光明藏开道的时候,就是我们修行功德显现的世界。

所以你看,大家看这里的戢字,这日月戢重晖的戢就有一个收敛的意思,把它盖过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时候,日月星的光芒都不现了,只有佛的光芒最广大殊胜。因为日的话只能够在白天照,晚上就照不着了呀,都有漏。月的话只能在晚上照,白天就照不着了,星光的话它只能够照它跟前的,太远了它就照不着了。所以这里讲到的表佛的身业成就的法身德,就是光明无尽,你看佛的法身不是叫做法身遍一切处嘛,就是指他的光明。这里讲到的朗十方就是指他光明的广大,戢重晖就是指他的光明不失,不会失却的,这个天光隐不现,就是说他光明的奇特殊胜,所以这里作为一个赞叹,用光明来把佛的法身德又进行了一个赞叹。前面是属于身业和口业的度化,这里是说身业是用比喻来作为佛的光明的一种形容。

再往下看,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常于大众中,说法狮子吼。这表什么呢,这表佛的口业成就的解脱功德,就是常于大众中,说法狮子吼,为众生演说佛的法宝。当然这里讲到其实也是一个布施的层面,你看供养一切众生,广施功德宝,常于大众中,说法狮子吼,那就等于说供养一切众生,等同于供养一切诸佛,布施佛法嘛。这个开法藏,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法之藏和每个人的自性之藏。所以说叫做为众开法藏。

那么功德宝呢,就是我们本具一切的法性之宝,佛性之宝,僧性之宝,佛法僧三宝的宝呢都在我们自性的具足中。这些话听起来比较散,我们往过去贯的时候大家可能也跟不上,这个确实需要还是有一定的佛学素养。不管怎么样,我们往下走,待会儿再总的说吧。你看: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如佛无碍智,通达靡不照。就是说他的说法度众,供养诸佛的时候呢,能够称性地修行,能够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这叫做愿慧悉成满。那么供养一切佛,这就是说具足了众德本,就是指得福德的因成就了。那么愿慧功德,你看这里愿慧悉成满这里是指的他的智慧的因成就了,福智皆成就圆满了,自然而然就称之为三界的大雄了,所以叫做得为三界雄。那么进一步这里就是如佛无碍智,就是发愿,愿我的智慧也像佛的智慧一样通达无碍,没有不在佛智慧观照的时候,我也在观照,跟佛是同步的,叫做如佛无碍智,通达靡不照。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是愿我的福慧的之力跟佛如来的最胜之尊的智慧福德一模一样,这是总说他的誓愿,最后说了这么一句,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到此从反也罢,顺也罢,从自也罢,他也罢,从因也罢,果也罢,大家看到了嘛,所有的这一段里边的偈文中,全是讲法藏比丘再次为前边四十八大愿所作的保障。因为什么呢?你前面讲了那么多,如果没有保障大家没办法启动信心。所以最后一个他就说了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就是说我的这个誓愿呀,如果真的能够实现,那么三千大千世界都应该感动得珍雨妙华,就是下什么,天降妙华,来作为证明和赞叹,这个工作由谁呢,由护法虚空的诸天神来做。所以大家从这一点来讲,你看,由诸天护法作证,并取天雨妙华来发这个随喜赞叹供养的这个心,来证明法藏比丘的愿力真实不虚,一定能实现。我们都知道说,有愿必成,我不知道你们到过法源寺,看到观音殿前面有一句对联,其中有一句话叫做心中有愿月已圆,就是表达的这个内涵。只要我的心中把发心的这个愿力发出来的时候,就是功德已经圆满了,月已圆,就是果地上的功德已经在因地上的愿力中全体具足,就是这个事儿已经真实不虚地,因果不虚地实现了。有愿必成,法藏比丘发了这个愿,必定一定会实现,现在已经实现了,那怎么相信他呢?只能够由整个的法界来为其作证。

大家看到了吗,什么叫做法界来作证呢?我们现在讲一句话,顶多说曾经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旁边有人听见了,他出来给我作证一下,其它的就不管你的事儿了,到了法庭上也得对簿公堂,到法庭上当时有现见的证人给你作证,这就算不错了,说明你是真的。什么叫做法界为他作证呢?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依报,诸天鬼神这是正报,三千大千世界来震动,诸天鬼神来雨珍妙华,这就叫做法界为其作证。所以大家看看,这样的一个求圣道得菩提的这样的一个愿心愿力,你想想这样的一种自利利他的精神,那当然在法界来讲是非常惊天动地的一件事情。

所以等法藏比丘成佛的那一刹那,在我们这个法界来讲多了一个极乐世界,来摄受十方国土众生这么一个方便国土,这么一个殊胜的这样的一个圆满的佛愿力,你想想,这是一件跨时代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当然就要引发轰动,大家都来报道呀。现在我们有一点点事儿,恨不得把它添油加醋地希望怎么去报道,这是一件真实功德的事儿,当然由法界来报道,而且这种报道那是干什么,用依报正报,要整个法界来报道,不是用报纸报道,不是用网络报道,不是用电视报道,这个辐射量太小了呀。大家知道人才看电视,那畜生道它又不会看电视。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力量有多大。这个力,这个法藏比丘愿力的力量有多大,这种誓言。前面发了愿,后面又加上誓,这个力量有多大?我们都知道誓愿的力量。

你想让这个世界的这个自然现象来给他作为证明,咱们这个世界有没有?有没有,没有吗?有还是没有呢?这个可以有。《窦娥冤》你们总看过吧?看过《窦娥冤》吧,《窦娥冤》这个我记得小时候看这个戏,我们那儿这个好像是编了一个剧本,窦娥冤是谁写的来着,关汉卿是吧,《窦娥冤》那会儿就是受了冤枉,大家知道受了冤枉是什么心态?她可不是为众生,是因为自己憋屈,明白吧,这是第一层差别。第二个差别呢,她的这个冤枉属于世间之情,不是修行功德,这是第二个差别。第三个差别呢,当时她发的不是欢喜心,慈悲心,布施心,而是怨恨心,这种愤恨心,说她被冤枉,这是第三个差别。但是唯有不差别的是什么呢,你还记得《窦娥冤》里面讲到什么,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就是这样指天骂地在这样的心境下,她发了这样的愿力都能够感动的六月飞雪,这也算是依报给她作证,大家知道嘛,就由于她一个凡夫之心,一个愤恨之心,一个为自己的冤屈之心,都能有这样的一个感动天地的六月飞雪,何况,法藏比丘发的是什么心呀?大家想想,出世间心呀,利益众生心呀,愿九法界的众生全部成佛的心呀,那你想想能不感动吗?

所以说大千应感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震动了。大千世界意味着什么,一千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的,又一千个小世界的小世界,又一千个中世界,一千个大世界,一佛所化的国土都能够同时能震动,大家想想这个力量有多大。一方面说明法藏比丘的心力超乎于常人,直接跟佛齐平了,二一方面说明整个一切的世界都是我们自性唯心所显现的,心一动世界就动。所以我们知道他的心力这样发到什么层面。我们现在来讲感动一个有情比较容易,是吧,你在那儿或者惨兮兮地说几句,或者愤愤不平地说几句,那么有一个人可能就跟着你的情绪就波动了,感动一个有情可以容易,为什么,因为他是有情呀,你能够用心力撼动无情,无情国土依报来给你表达同步的这种波动,你想想他的力量有多大?那才叫动真格的。法藏比丘人家这种修行就是动真格的。所以你看这叫做斯愿若克果,那就说明说一定会满他的愿,他所发的誓愿全部都能够实现,这是必然无疑的。

那具体有没有实现呢?当然有。下面的经文就开始展开了什么呢,既然你要实现,那么就有人给你作证,大家来把这一小段儿再读一下。佛语阿难,到深乐寂灭,一起来: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好,就到这里,果不其然大家看到了吧,由于法藏比丘这个大菩提心,大弘誓愿感得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而且怎么样呀,天雨妙华,我们,我们知道这些华是什么华?知道吗,有没有知道的,我们常说天女散花,天女散花,到底散什么花呢你知道吗?最好的一种叫芬陀利是白色的,有四种。还有一种叫做曼陀罗,曼陀罗这种花呢,一般叫做这个青色的,叫做曼陀罗。那么还有一种叫做曼殊沙华,这种是赤色的,还有一种叫优钵罗,这种是青色的。芬陀利呢是白色的,最殊胜的叫做芬陀利。一般说的天雨妙华就是这几种花,六种震动上次给大家讲过了,有什么起呀涌呀等等这些,我们都要知道,这就叫做应誓现瑞,应你的誓言,随着你的誓言的真实不虚,我这里给你显现瑞相。应誓现瑞,大家不是看到了嘛,这里不但应誓现瑞,更加什么呀,出声赞叹呀,赞叹说决定必成无上正觉。打保票了。这种情形在哪个经典里面还见过呢?《地藏经》没有读过吗,那女儿不是为了她妈妈,那个时候一下子摔下来,不是空中有声,告圣女曰嘛,说我是谁呢,说你是谁呢,我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这都是心诚得不得了的情况下才能感出来这样的功德。所以你看感得自然有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在这样的鼓励下,大家看下面的内容就是,于是法藏比丘开始具足修满如是大愿,开始用他的行山来填他的愿海了。

后面讲到了诚谛不虚,诚谛不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发了这个誓愿以后,依照着他修行的功德,把这些愿全部都圆满落实到真实现实作用来,没有一点儿不是依照着愿力的内容而进行兑现,这就叫诚谛不虚。那他怎么兑现的呢?他一定是修了超越了世间的境界,安住在寂灭戏论的无为定境中来修行成就这个净土。所以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就是开始进入实修的阶段。你跟人家发了这个愿力,你给人家说了这个愿文你得兑现,对不对,你不能光说不练呀,那么兑现,你怎么兑现呢?就是说,你比如说:你等着,我将来给送你个什么什么,发你多少多少钱,给你买什么什么,你得现在自己去赚呀,你得赚满了以后,把这个行山把这愿海填满了以后,你才能兑现,是不是。

那我问一下大家,这个愿力,这个行山怎么去赚呢?怎么去赚?是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吗?我们有时候,世间也会说,说这个钱呀不是攒起来的,是赚来的。大家想想赚来的是怎么赚的?真的是这样一把一把地抓过来的吗?是怎么赚的,是你命里该怎么样呀,该有的,明白吧,命里有时终须有,你只管去赚,因缘一具足就发,所以说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讲这个要讲呢,这个愿力的殊胜呀,怎么用这个行山填,就是他愿力给人家承应了那么多的好功德,好福利,怎么兑现呢?是命里该有的。所有愿力里边的大功德大利益,他是法藏比丘这样的大发心,为一切众生而建的大愿,都从哪里来的呢?莫向外求。

这我们从理上再把前面的这个理论给大家整合一下,否则我们就收不住了。为什么说莫向外求呢?一切的诸佛国土,一切的愿力功德,都离不开我们现前的一念清净心而成立的。大家要知道所有的这些愿力,给我们许诺的功德,都是我们每一个众生本来具足,就是我们命里都有这样的命,都有这样的财,有这样的功德法财,决不是说真的去赚赚赚,外面去抢,去这个算计来的吗,不是这样子的,是自性本具的。所以大家要知道,本来我们是自性本具的这些功德,就是由于一念的染著无明,一念的染爱情生,所以才成了流浪生死,头出头没,无有了期,钱被没了,显现不出来,败光了。但是这个钱的这个储藏的这个,一切都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本具这个功德。菩萨只不过说怜悯我们以这个愿力方便,怎么样呢,为破除众生的虚妄执着,以愿力这样一个形式,我发这么多的愿呀,愿力里边很巧妙就嵌进去我们所有的功德,那么以他的愿力功德修行成就显现出来,依照着我们所发的愿,跟他作为配合对接,把我们每个人所具足的愿力形容的这些功德全部显发出来,佛的功德,就是这么一个原理。

所以大家要知道,这里讲到的这个这里现自在力,威曜朗十方、广施功德宝、具足众德本这些都是法性本具的,不是从外所得,也就是我们命里有的,所以才能够这样,你看。本来自性里面就是离诸恶趣的,没有一个三恶道,哪里有三恶道,所以他的愿力里边就是随顺这个空寂,而说庄严佛土时候说国土没有三恶道,我这么讲大家能听明白吗。就是说随顺着空寂心,我们自性的心是空寂的,所以,依照着空寂的功德,就可以说没有三恶道这个现象,他就正好巧妙的依照着我们本具的空寂心,发了一个愿力说国无三恶道。明白吗,我们的自性是圆妙具足的,一切都具足的。那么他就正好具足了这个,乘着这个圆妙的具足心,发了一个所有的生者都具足三十二相好,这也是我们本具的,随顺着圆妙心。

我们自性是无碍的,明白吗,所以他正好乘我们的无碍心,发了说所有的往生者都具足无碍的六种神通。就是法藏比丘每发的一条愿力,都随顺着我们本具之心而发起,来庄严这个所谓的国土。我们自性是无住的,不可断灭的,所以他顺着无住心而言佛陀,说什么呀,所有的众生都不住六种境界,不会被这个色声香味触染著,这个寿命不会有生死隔断,这都是因为我们无住。我们的自性是无作的,无有限量的,所以他在发愿的时候才能够说一棵树里面能见他方国土,所有一切万物严净庄严,等等,就是想怎么说怎么说,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自性里边是没有一个局限,想怎样呈现就能怎样呈现。我们的自性里边是无外的,不是向外贪求来的,是本具的,所以他发的愿力是什么,像春风广披万物一样,随自己不向外求的心,来建立这个超觉常然的佛国净土,大家看这个巧妙不巧妙?巧妙到什么程度了?别人都想不着,就他能想到。

现成到什么程度呢?他一点儿都没在上面使自己的力量,就顺着这个本性具足的,他发了这个愿。所以大家要从这里,你看没有一愿,这四十八愿里边啊,没有一条愿不是我们本具之心啊。所以我们在信受,仰靠,顺势而修四十八愿的时候呢,等于说还是以我们自己的心来庄严我们自己的土呀。就等于说像我们自己的水,往我们自己的海里流一样,明白吧。

我们自己的声音往山谷里面自己回应一样,这么个原理。所以你看法藏比丘才能胸有成竹地拍着胸脯子说,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如果他前面希望渺茫,根本没有保票的话,他哪里敢说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一切都建立在我们自性上,由于自性具足,他说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由于自性可以成就,所以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所以我们对四十八愿真正的起信,从这里信入呀。从这儿信了以后,信到这个究竟理,然后才能从事相上启动我们的次第行,把它填满。这样我们由法藏比丘发了愿,由他来修行,我们发了往生极乐世界的誓愿,全盘跟他配合,才能成功的实现一切众生都成佛。

好,下面呢,就是这儿开始修行了,我们把这一段再往下读一遍。从阿难,法藏比丘开始,一直读到而得自在,第六十二页最后一行,一起来:

阿难,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大众之中,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生欲觉、瞋觉、害觉,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和颜爱语,先意承问。勇猛精进,志愿无惓。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弃国捐王,绝去财色。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无央数劫,积功累德。随其生处,在意所欲,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君、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如是功德,不可称说。口气香洁,如优钵罗华。身诸毛孔,出栴檀香,其香普熏无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无尽之宝,衣服饮食,珍妙华香,缯盖幢幡,庄严之具。如是等事,超诸天人。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好,这段开始就是讲到这个修了,先是用愿,这里讲行了。发了这个愿以后,大家来看,阿难,法藏比丘于其佛所,你看这个法藏比丘发愿的时候,他可不是一个人偷偷的,当着众人的面呢加持力更大,当然他不是像我们人道里面说当着几个人,这里所有的法会大众之中,特别是说了诸天、魔、梵、龙神八部。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很可能他有一个信息是表达怎么样呢,就是说,因为听法众还有大菩萨,还记得里面讲到了贤劫一切菩萨,对吧。很可能这些菩萨人家来讲呢,也有些功德,也断了些烦恼,也生了些智慧,差不多有的也有些把握了。最难于这个有把握的,还没靠儿的,没落停的,遥遥无期的是什么呢,是凡夫。所以这里法藏比丘于其佛所专程把天,这里就代表天和人道,魔、梵这里也等于说,魔就是指的六欲天,最高的天主嘛,梵,就是指的大梵天,那这里龙神八部,就是指的佛教的护法,这里统归都是凡夫众的代表。这就等于说更向凡夫做了一个表达,等于说净土法门偏向于凡夫得度的,他发的这个胜妙愿力,殊胜的方便愿力,偏向于凡夫得度,因为凡夫更苦嘛,(比)天人乃至龙神八部受的苦更多嘛,无有了期嘛,所以说这里说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也就是说在这样发了这个誓愿以后,开始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大家看,全身心地开始投入修行。就以这个行山来填这个大愿之海。那么这里我们想想,大家看,所有后面的一大段内容,都在讲法藏比丘是怎么长劫累劫地修行过来的。

那我们总的来看的话,无非就是一个福慧双修,就是下面的内容呢,全部体现的就是福慧双修。福慧双修里边他的行体现在两大特色,为什么说两大特色呢?因为前面的四十八愿里边几乎主要的内容,一个是摄什么呀,摄净土愿,就是极乐世界应该怎么怎么样,对吧,另外一个是摄什么,摄法身愿,我成佛了以后应该怎样怎样,所以后面所有的修行都是体现在这里边,一个净土行,一个法身行,就是成就佛,成就国土。净土行是成就这个国土的,法身行是成就他自己的法身功德的。所有的行无非以福慧资粮庄严来成就这个净土法身之行,大家要把这个线索咬定,要不然待会儿的话呢,比较这个散的话你就跟不上了,所以要记住这两点。那么大家来看,第一个就是修的净土行。净土行是怎么修的呢?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这就是净土行第一个特点,国土非常广大。为什么要广大呀?因为这个开廓的廓字,在古汉语里边有一个什么意义呢?就以安众为义,把所有的大众安住在这里,所以开廓广大是什么呢?就说明净土来广安往生之众,所有的往生之众都安住在它的这个开廓广大的国土里边,荡然广大的,荡然没有极限,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极限?就是往生多少,就能够承载多少。就跟他的愿力有关,跟他的修行有关。

他修行因地的时候就是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这是第一个特色,无量的功德所成。那么第二个特色是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第二个特色是明这个国土殊胜无比,为什么叫做超胜独妙呢,就是连菩萨的境界都达不到,我们常讲到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明了,就是这个国土的设置,这个国土怎么样让往生者快速成佛的这个功能,这个国土里面怎么样去同步他方国土和他方众生,这种机制啊,巧妙到菩萨都没办法想象,只能知道那么一点点,只有佛与佛才能究竟明了,才能称之为超胜独妙,这是第二个特色。他的净土特色啊。第三个特色是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为什么要这样?大家想想,只有到什么程度才无衰无变呢?到了什么程度才无衰无变,就是你都有了嘛,都具足了嘛。缺一点点很可能你这个东西还有变动,对吗,你都已经,就等于说你都已经置办全了,都具足了,那就永远就这样了,为什么说无衰无变呢?因为国土常住不坏的呀。

咱们这个世界里面会有什么呢,会有三灾所坏呀,三小灾呢,叫做饥馑和刀兵劫,瘟疫,那个大灾呢就叫水火风三灾。一旦这三灾起的时候,咱们这个世界就该坏了,有成住坏空嘛,但是呢,极乐世界没有坏,因为它是真实因所感的圆满果,不是我们业力所感的,记住,所以它才这里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大家想想,其它的就不要说了,有一个无衰无变,为什么是无衰无变?生到那儿,每个人的身体都是还记得是什么身吗?对,是金刚那罗延身,金刚那罗延身意味着什么?就是永远是非常的饱满,连一点皱纹都没有。那罗延身不但是坚固,还意味着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女众们你们就要羡慕,为什么,到了人家那儿不会有皱纹了,这就叫常住不坏,无衰无变,我们现在会衰老会变化,这是从殊胜上来讲,从他的这个净土行的一个广大、一个殊胜、一个不坏。

那么从他的时间上来讲,为什么他的净土有这样好的质量,这个净土有这么好的体现呢?为什么,就是人家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从时间上来讲,是兆载永劫,从质量上来讲,是无量德行,都已经到了一个真实达标的境界,所以净土行就是这么圆满起来的,大家看到了吗。为什么说兆载永劫呢?大家知道一兆有多久吗?兆是个数量,一兆有多少?没有一万亿,对,有人说,十亿为兆。我不知道你们看到了哪个国家的钱不值钱的时候呀,咱们这儿中国现在还基本上为亿,亿万富翁,亿万富翁,那有的地方的钱太不值钱了,我记得韩国就钱不值钱,他们这儿形容这个大手笔大投资的时候就得用兆,个十百千万亿兆,这是什么呢,十个个为十,十个十为百,十个百为千,十个千为万,十个万为亿,十个亿为兆。

兆在这里边是修饰什么的?不要以为说,一说兆就说这么长的劫了,多少兆劫,这个兆在这儿是修饰什么呀,修饰这个载的,载是一个什么,更高的数量。因为在咱们中国从这个皇帝开始就计数量,从兆到了一个,兆以后呢叫做京,就是咱们北京的京。十个兆等于一京,十个京为一个垓,就是土字旁,孩子的孩把这个子字旁换成土字旁,叫做垓,再往后呢,叫做(秭)、穰,再往后呢,叫做井,水井的井,再往后呢,叫做涧,山涧的涧,再往后呢,叫做正,端正的正,最后一个长度叫做载。所以大家想想,这个载已经到了十正为载了,一载等于多长的数目,等于十的十六次方,一兆等于十的九次方,用十的九次方再来形容修饰十的十六次方,这是一个大数目。就这么长的时间的劫数来修行圆满他的极乐世界净土之行。

所以你想想,生生世世积功累德要有多少呀。所以这一段讲的就是净土行。后面开始要讲什么了,要讲法身行了。法身行我们今天先了解一下,法身行开始呀,从这个不生欲觉、瞋觉、害觉开始,一直到后面的而得自在,全部属于修法身行。修行自己的成满自己的法身, 但是这里边分了四个阶段。为什么分呢, 大家想想,你说他那么长劫的去修行,他肯定是生生世世地去修嘛,对不对,那么生生世世地修,他有时候是以这样的修,有时候是以那样的修,有时候以在家修,有时候以出家修,有时候以大乘修,有时候以小乘修,各式各样的修,在这里边修呢,后面的这一大段的经文里边,就总体修分了四个步,四个版块,这个我们这一节先了解一下。

大家来看,从这个不生欲觉、瞋觉、害觉到哪里?到第二页的以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这是属于什么呢,这是属于常规的叫做六度万行修。就是这一段内容里边其实就具足了六度的法门。记住,到了惠利群生这里为止,那么从恭敬三宝开始,到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这一小段是属于恭敬修,也可以叫在家修。恭敬三宝修,供养修,这是这一段,大家了解一下。从住空、无相、无愿之法,到哪里呢,到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这里叫做出家修,大家看到了吗,因为他弃国捐王,绝去财色,所以他行的是出家法,所以这一段属于出家修。从无央数劫,积功累德,一直到这个随其生处,在意所欲,到最后说于一切法,而得自在,这叫做随类示现修,叫做随类示现,就是随众生之类而示现这个,示现那个,分身散影去示现,这个时候就有一定的水平了,叫做随类示现。特别是后面的随类示现修,到这里说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到这里为止,后面的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乃至到一切法,而得自在。这个我们下一段来讲,这是属于五分法身功德。就是在自利利他,大家要知道不管他的六度修,都是在自利利他,还是他的供养修,也是在自利利他,包括他的出家修还在自利利他,随类示现修,一直在自利利他,为什么法藏比丘能成就如此的功德呢?他同时这种修的时候都是在笃行自利利他而修。

好,我们今天呢,首先来看一下什么呢,看一下这个六度修。第一个大家来看,不生欲觉、瞋觉、害觉,不起欲想、瞋想、害想。大家知道什么叫觉和想的分别吗?什么叫觉和想?什么叫觉?如果我们这个境界还没有出现,就是我们的心没有对境,没有对境的时候,你怎么样?预先心里有这个念头,就是我想干嘛干嘛,比如说贪嗔痴的时候我要起,对吧,没有境界出来,我想着今天去贪婪点儿什么,这个起一念嗔恨心,无缘无故的境界还没出现呢,你一念嗔心起了,这个时候呢就叫做什么,叫做觉。境界没起,欲起邪思,邪念的思想,叫做觉。那么当这个境界,出现了这个境界,你对着境界生起了心,心生起来了,有好的感觉,有嗔的感觉,有贪嗔痴的感觉,对于贪你生起了一个哎呀,舒服,这些东西给我,这个时候就呢,就叫做什么呀,叫做想。

所以觉和想从前到后它是有步骤上的差别的。由于我们能够不起欲嗔害和欲嗔害的觉和想,所以才能够不著色身香味触法。你只要起这个贪嗔痴之想,那么你一定就会贪着色声香味触。对不对,所以大家来看,你看如果我们不贪名利,那肯定就不起欲觉嘛,如果不恼众生,肯定是不起嗔觉嘛,如果不损性命,那就不起害觉,那自然而然从这样来讲,内心离开了,那么外缘也就停止了,这就叫不著色身香味触法,所以这一句就是这么个意思。大家要知道这里的觉呢,只挑了三样做了一个说明,真正在经典里面讲到菩萨对六尘不起错觉的时候呢,一共有八个层面。

第一个叫做欲觉,欲觉就是说贪恋这个财色名食睡等等这些,这叫做欲觉。嗔觉是什么意思呢?有时候又叫嗔恚的恚,恚觉,就是思想这个财色名食睡得不到的时候嗔恼他人,这就叫做嗔觉。那么这个害觉呢,这里提到的害觉,在这种八觉里面呢,它又叫恼觉,恼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想损恼他人。损恼他人,想损恼他人这个觉生起来之后叫做恼觉。再一个就叫做亲觉,就是不断地思念追忆自己的亲戚族人,亲族眷属,这叫做亲觉。还有一种叫做国土觉,我们听过杞人忧天吧,这就是典型的国土觉,为什么,好好的讲你就在那念说,哎呀,世间安危呀,国土怎么怎么样呀,就不断地想这些,这就叫做国土觉。还有第六个叫做不死觉,就是老惦记着想长生不老,这就叫不死觉。还有一个叫族姓觉,就是常念你的族氏高下,就是说我出身是高贵的,还是我出身是卑贱的,在这个上面种种的这种想法,这就叫族姓觉。最后一个叫轻诬觉,轻谬,轻谬凌辱他人,诬就是诬陷的诬,轻慢诬陷别人,这样的觉受。菩萨在修行路上不生这八种觉。

这里讲到的这个不生欲觉、嗔觉、害觉是典型的提了前三种。因为后面几种几乎都是由前三种延伸出来的。所以你看,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那么大家想想,既然三毒之觉不起,那么一定会怎么样,就不会去生犯戒之心,对吧。因为你不取,你不著色声香味触法的话,那就不会去犯戒,不执着六尘了嘛,肯定就不犯,这就属于持戒。这就属于持戒。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得少知足,无染恚痴。这就属于什么呢,你看忍力成就是属于什么?后面要讲到的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这里的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就是指的忍辱。刚才讲的是持戒,这里指的忍辱,少欲知足,无染恚痴,这就是指的智慧。三昧常寂,这个无有谄曲虚伪之心,这是指的禅定。和颜爱语,这个志愿无倦,这就是指的精进,你看和颜爱语,先意承问。勇猛精进,志愿无倦,这是指的精进。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这是指的什么呀,是指什么,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布施这六种就在这一段中全部具足,所以叫做六度修。

六度修是一个总修,你看最后为什么这里说,用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呢?因为我们一般对布施的话,都认为说一定是给钱,大家不要忘了最大的布施是法布施。所以说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嘛。什么是清白之法?什么是清白之法?当然从理上来讲,清白之法就是我们求自性清净心之法,这就叫清白之法。如来藏法,佛性法,法性法,真如实相法,这就叫清白之法,无漏法。那么我们这里讲到的清白之法,从事上来讲,怎么去专求清白之法呢?这还真是在论典里面有过讲的,大家听一下,我们每个人也在求清白之法。怎么去求清白之法呢,第一个昼夜之时,说罪忏悔,这是修清白之法的一个手段。就是昼夜六时,就是不管白天晚上,常去承露先罪忏悔法,说你的过失,承认你的错误,不断地去忏悔,这个容易得清白之法。第二个常修念佛,不诳众生。就是常自己修这个念佛功德,然后不要去忽悠欺诳众生,这也是一个清白之法。

第三个修六和敬,心不恚慢,就是常修六和敬的这种功德,不要心里有这个嗔恚我慢,这也叫做清白之法。第四个是常以大乘教化众生,就是把大乘的这个微妙法呢,告诉大家,分享给众生。这四种在《大智度论》里面叫做清白之法,三业清净。所以从事相上来讲,应该如是修,从理上来讲,就是我们的真如自性清净心,这叫做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是布施。所以大家看到这里的六度修是一个总修,就是总的来讲他一开始修人家就没有修什么呀,没有修小乘,都是自利利他同步的。那么六度修是一个总的修,后面开始就是属于分修了,各种身份。你看从开始是在家身份,那么就恭敬三宝,奉事师长。其次是出家身份,弃国捐王,绝去财色。再其次是随便去示现了,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刹利国君、转轮圣帝等等这一切,常以四事,供养一切诸佛。如是功德,不可称说。那么这些内容,我们今天的时间已到,放在下一周来继续进行。好,今天就到这里,下面我们一起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

0:00 / 0:00
佛说无量寿经1
佛说无量寿经2
佛说无量寿经3
佛说无量寿经4
佛说无量寿经5
佛说无量寿经6
佛说无量寿经7
佛说无量寿经8
佛说无量寿经9
佛说无量寿经10
佛说无量寿经11
佛说无量寿经12
佛说无量寿经13
佛说无量寿经14
佛说无量寿经15
佛说无量寿经16
佛说无量寿经17
佛说无量寿经18
佛说无量寿经19
佛说无量寿经20
佛说无量寿经21
佛说无量寿经22
佛说无量寿经23
佛说无量寿经24
佛说无量寿经25
佛说无量寿经26
佛说无量寿经27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问: 判断众生是否生西,唯一标准或标志是头顶热对吗?...

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又称为极乐?我们一般谈乐,都马上...

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

念佛就是听自己念出的声音

问: 从《楞严经》所看到说,山河大地都是佛的法身所变...

七十岁的人切勿将念佛当作泛泛悠悠的事

日前陈豫堂来函,言汝父女二人均欲皈依,祈为取法名,...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

念佛如同醒梦

【原文】 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

生死关头,切切不可被恩爱绑住

明朝沈槐庭居士,潭州人,少年失学,不能穷究佛经,畅...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教与人生

诸位!今天讲题是佛教与人生。先讲佛教,然后再讲人生...

果公上人语录

一、要发心培福,有机会就培福,如去庙上带支好香供养...

人生五个不在乎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应该非常在乎的,比如做人的尊严,...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为堪忍,...

【佛教词典】晒经台

(地名)明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曰:都鲁濮水关,有唐僧...

【佛教词典】无颠倒善解脱心

【无颠倒善解脱心】 p1085 瑜伽八十九卷十五页云:已具...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

成就无上佛道,有两种法

学佛人要恭敬一切,看别人都是菩萨,自己是愚痴众生。...

在生活中惜福造福

现代科技发达,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却因追求享...

慧广法师:生命的意义

一、 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 十年、二十年五...

如何忏悔才能让罪业清净

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也都犯过错。我们自身缺点很多...

净土五经一论的内容

净土五经分别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

学佛是为了什么

人为什么要学佛呀?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爱、...

拜佛八问

为什么拜佛时要轻微低头? 佛法: 拜佛不是向外追求,...

颠倒的屠夫

宫门前,跪着一位身披兽皮的屠夫,希望能谒见阿阇世王...

业力最怕辗转增胜

在唯识学上说,所有的业会得果报,它必须是增长业。 你...

圣严法师:忙人的修行方法

有人问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抽出时间来修行? 就...

念佛是修行的捷径法门

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