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宏海法师  2018/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十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阿弥陀佛, 请大家放掌。各位莲友,今天又是周日的下午,我们共同来闻熏净土法门,以期(与)阿弥陀佛能够接上这个殊胜的法缘,将来能够临终接引。今天是我们讲到第十讲,可能大家也感觉到了,从一开始开经的时候,速度还是比较稍快一些,那么讲到四十八愿的内容的时候,我稍微放慢了一点步伐,就希望我们能够深深地体悟整个净土法门和极乐世界启建乃至我们能够得度的所有的这个核心枢纽就在四十八愿的内容中。在上一讲的时候,我们几乎是把主要的目光锁定第十八愿这条核心眼目来进行一个领解,今天开始我们从第十九愿读起。那么十九愿和二十愿我们已经读过,是吧,已经读过了。我们来直接看一下这一条第十九愿的内容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就是如果要我成佛的话,有保障,十方众生发了菩提心的,然后修行功德,最后发愿生到极乐世界,临寿终的时候,他就跟西方三圣,跟两位观音大势至和清净海众,大众围绕现在人前。

要跟大家说一下,这一条愿,也就是说把他力的功德从事相上来显现临终接引,这是整个净土法门几个最主要的他力的这个着力点,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临终接引愿,而且这条愿文在某种意义上,也把它就等于说从制教到化教全部给摄进去,我们都知道什么是制教什么是化教,制教就是我制定了这个把它框死;化教就是我讲这个法义来增上大家,来进行循循的善诱,希望大家能够越走越近,越走越深。所以说你看这里首先一个他把这个就跟写在章程里一样,一定会与大众围绕现在人前,那么由于我们每个听闻的众生,一听到说还有这样的殊胜的,临终紧急关头的时候,最危难之际,能够这样的显现安心这个妙法。

所以拿我们现前来讲的话,这也是一种度化的生起好乐,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一种化教。因为其他佛国里面没有。所以要跟大家讲到的说为什么把弥陀愿王叫做大愿王呢?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就是他方十方国土里面都没有说发愿的临终接引,法界就独此一家,就这一个国土,就这一尊佛。所以说你看,有十方众生如果说发起上求下化的菩提心,并且为了让他这个菩提心快速圆满,那么一定是先要往生极乐世界。

也就是把所修的这个功德先兑现成往生资粮,为了成就这样的理性的大乘行者这样一个抉择呢,佛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所以你看从十八愿开始,十九、二十这三条愿确实非常重要。大家想为什么说接引方便,就是因为我们在生死之际的时候是最难透脱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寿终正寝临终的时候,其实人在什么时候走也不一定,这只不过说所有的因缘中,大多数的因缘会在寿终正寝的时候。那么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动的,你横遭不测,还没有准备好走了;一种是主动的,忆佛念佛,现前接引,这两种都在大众围绕现其人前的范畴之内。

所以大家来学这一点的话,就觉得说命终的时候,我们也再再地给大家讲,诸位是修行人听佛陀的教法,各界大德祖师们在讲法的时候都已经讲过说,人在临命终的时候确实是一个临界点,也就是说,最麻烦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转生的时候。但是问题是说,如果凭借着我们自己的业力,好多时候我们会觉得祖师们也有点儿给我们敲警钟,说我们有什么力,我们通身都是业力,除了业力没有啥力。但是大家也要知道,就因为是通身的业力,那么我们在临终的时候,显现的时候他也是业力的喷发而已。

那我们自力它就显现成这个样子的。所以在临终的时候最麻烦。好比我们平常积攒一点儿功德,稍微打打坐,修行一点禅定,乃至这段时间比较精进,积累了有一些殊胜的轻安的法喜的这些所谓的定力。但是如果说一旦在静的状态里面好像很不错了,在动的时候就打折扣。这个世事纷扰,一切人、事扑面过来的时候你未必能把得住。那么你在健康的时候可能练了一点点感觉,到生病的时候又要打折扣,他是十分之一十分之一地打,生病的时候可能你刚练得好了,真正死来了,确定你要死了,告诉你了你活不了的时候,又要打折扣。

就一层一层地剥剥剥,最后剥得我们就是把那点儿力量给剥得最后彻底就疲软了,一点儿都提不起,完全任凭业力四处牵挂。所以说在这个时候能够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大家想想,临命终的时候是我们下堕的因缘最为丰富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选择性非常多,而且很多的是往下走。所以说从这点,你想专门有人接和没人接是两个状态。

我们现在也出去旅行,也去住宾馆,也去住酒店,你不管坐火车飞机下了车以后,你自己还不知道今晚在哪里落脚,那你心里就是没底呀,你车子已经停在那,打电话说好了某某某来接,已经给你宾馆登记好了,只要身份证拿出来马上就入住,所以这一条愿力是第十八愿的补充,也是第十八愿的升华,为什么呢?就是说其实这一愿把自知时至的这个功德,也用这样的方式显现出来。大家你看,欲生我国,临寿终时。

那么我们可以确定的就是说临寿终时是寿命还没终,将要终的时候,西方三圣会显现出来,那不就是自知时至么?我们每每也在发一心皈命极乐世界,也在说,一定要将来希望落个好结果,能够自知时至。自知时至有两重,从上上来讲,念佛念得自然有感应道交,自他不二这种显现开的时候,佛菩萨会给你像授记一样,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往生。还有一重,最次最次的就是临终的时候,首先是见佛、见菩萨、见海众,然后是随顺往生,就不会出现我们通常凭自力这些险情,确实那些都是险情。

所以这一条愿力就把这样的功德给我们,以这个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而我就不成佛那么以此来作为保障。所以说每一条愿这几条愿确实非常的核心。

我们再往下看,二十条: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你看,这三条愿可以说是一铆一环地扣在一起的,第十八愿的话十念往生平等普度,容易来,就是你要愿意来,就能来;第十九愿临终接引,有这个保障,进一步说我一定可以保证你来,你愿意来我就保证你来。那么第二十愿就是进一步巩固说一定你能来确定能来。也就咱们北京人常说的,真是简直了。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我们常说,以前不是有说有一个什么典故来着,说天天说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儿子看不惯说这老妈天天修行修的,他就叫他妈,叫一声她应一声,叫一声应一声,不断地叫,不断地叫的时候,他妈就烦了,说你老叫我干什么?说阿弥陀佛你老叫人家,人家佛不烦吗?确实不烦。

因为这是佛教的,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就让你不断地想,不断地念。这三条愿就是说从核心到保障到外围,就是可以说那个词怎么讲来,严丝合缝。密密绵绵地就把这个生相给我们框定下来。所以大家要知道,所有的愿里面前面的是往相,就是往生前给你说的一条一条,这三条是生相,怎么保障我们往生,就在十八十九二十愿。那么大家想想这里讲到说听闻到弥陀名号以后呢,一心一意唯求西方是图。但是这里有一句植众德本是什么意思?至心回向。

植众德本从根本上来讲,一个叫做万善同修植众德本。就是你培植众多的功德资粮为根本。也就是说像我们在《观无量寿经》给大家讲的时候,也讲到净业三福: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等等这些世间的善业,这是一种植众德本的行持。再一个,还有我们可以以六度万行为自己的修行根本,这也叫做植众德本。所以你看,讲到教法的时候,有时候我们稍微能够通一点,就会觉得特别的法喜充满。

你看我们讲到这个六度万行,诸位都知道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条做起,但是我们往往说在修六度法门的时候,如果我们只修前五度,不具备第六度,也就是般若波罗蜜的空性智慧相匹配,那么这六度是不圆满的,前五度也是不圆满的,就跟没有眼一样,你只管走,但是可能走的不对。而我们以这个般若空性般若为眼,把六度的趣向无为解脱成佛之道往那回的时候,一定以般若现前为根本,但是呢,在极乐世界净土的修行法门中,他依然让我们以五度来植众德本,但是他是以什么啊?

至心回向来作为力挽狂澜的生西方净土资粮。修的法门一模一样,但是你从咱们这来讲,那你必须要般若空性来匹配;可是你往生来讲,只要你至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这就可以了。所以你想这两条,如果我们把它摆在一起来,是不是功德是一模一样?只不过进行了个巧妙的置换,把自力换成了他力。你想我们修六度万行,很简单的就从布施来讲吧,

在《地藏经》里面讲到说,我们做一些功德,或者为亡者来讲,亡者得一分,七分中我们自己要得六分功德。那么这六分功德很可能在我们刚开始学佛或者初机入道的时候呢,我们到庙里面或者道场里面听到的可能是别的师父介绍说你好好做点功德,为你母亲也罢,为你父亲爷爷奶奶等等这样的一种因缘。那当时可能我们还是这种爱见的自私心,可是我们毕竟把这个净资舍了做了超度法会,那么这从我们世间来讲,这只是一个功德。

但是呢,如果把至心回向配上去,这就成了往生资粮,植众德本中的众德本中的一个德本。我们常说到就跟点铁成金一样,所以这些我们慢慢地体悟。仔细地体悟,这是叫做植众德本。再一个就是一切世间的善法,甚至一切世间的功德法,乃至世间法,只要我们能够至心回向,甚至我们说我们每天活着也是一种修行。你到晚上的时候,你每天晚上把今天的一揽子给揽起来,回向一下,你心里就会觉得倍加的法喜,倍加的殊胜,这种法喜会充满,只要一个回向,把一天所有的以三宝弟子的行为而去认真地生活,这也是功德。这就叫做万善同修,植众德本。

第二个植众德本就是一门深入植众德本。为什么呢,以阿弥陀佛之德号,这一声称念、系念就为十方世界德号之根本。你看,往生的正业就是念阿弥陀佛。所以一个万善同修,一个一门深入,全部可以作为至心回向欲生我国的资粮德本。如果这样,不果遂者,不取正觉。就是不能满愿,果然是这样,如果不这样,我就不成佛。所以大家看,在我们的净土宗十二祖师彻悟禅师就讲过,说修行西方的人,他有一个什么功德?

你就不管你是精进也罢,懈怠也罢,甚至有时候信根还不会很稳当,但是你就心里只要系念着,你还是觉得说这辈子生命的依托,我一定要找一个最后的归宿,那么在这样的心境下呢,你系念着西方,就跟大树一样,每天朝西砍一斧子,就跟一堵墙一样,每天你往西推一把,那么有朝一日,这个大树大墙要倒的时候呢,那一定是往西而不会往东。这就叫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为什么?前提就是系念西方啊;植众德本,至心回向西方啊;欲生我国,欲生西方啊。

所以你看,整个就是一揽子计划,决定向西,不往东走,这是第二十愿。我们把第十八十九二十愿作为一个组合给大家这样讲一下。好,我们再接着看第二十一条,到了五十五页的上面了: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所以大家理解呢,这个阿弥陀佛的愿力,这里讲到的开始是什么?就是做到这个还相。往相、生相以后做到还相。

还相第一个就是你要乘愿再来,你自己要具足佛的资粮。就算你回入到生死苦海里面,那你一定要具足像阿弥陀佛这样的具足他的同等功德资粮你才能回到这个生死海里面度化众生。所以这一条其实就是代表了我们往生了以后能够具足佛的度生功德资粮。以什么呢,以他的三十二大人相作为一个标志。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国土的众生啊,都是着相众生。所以你看,在《金刚经》里面还老是告诉我们说所有的相皆是虚妄。但是我们也一再给大家讲过了,虚妄之相并不是没有。

所以一切相是虚妄的,但是他具足恒河的,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功德之相,他就是从修因证果的这个最圆满的状态来显现,佛因地的修行已经点滴不漏,就是他的三十二大人相还有八十种随形好。那么由这条愿力,我们可以说,就打保票说,就是如果我们生到极乐世界,佛的相好庄严,在极乐世界的一切众生同时具足,不是光阿弥陀佛一个,同时具足相好庄严,这就是愿力的功德,大家要晓得在我们娑婆世界,修这样的大人相意味着什么,叫做百福庄严,你比如说,三十二相里面,你比如说第一相叫做足下平满相,就是佛的脚啊,下面我们不是有时候说,有一种脚是叫做平板脚。

对,平足,好像那个要是当兵的要验兵的还验不过去,说你跑不动。其实这是一种福德相,平满相是一种福德相,为什么?佛的足的脚下就是平满的,他的脚和掌就是往这儿这么一抓,就像乌龟的那个肚子一样,他不是中间还有缝隙什么的,他是平满的,为什么有这一个相呢?过去建立过坚固的四弘誓愿,才能感得足下平满,还有佛你比如说从他的手相来讲,他的手指是细长的,他的手相细长是怎么呢?

就是过去世发心,以正法来救度接引众生,所以感得手指细长相,都是每一相都是要具足一个功德的,而且佛的,你比如说他的指间啊,咱们人道里边,就长这样,中间有缝,谁要是还说一合起来中间有窟窿就说你漏财,这是相术,可是佛有一个相叫做指间缦网相,就是他的手指和手指之间,是有这个网状的这个软骨来连着的,那好像我们又要打疑惑就是说鸭子和鹅好像也是这样的掌,这错了,佛的这个缦网相呢,他不是像鸭子鹅中间,它是生在水里是业报相,佛的这个叫做功德相,怎么感来的,从来不破坏人家的眷属,亲眷属法眷属都不去破坏,所以感得指间有缦网。

常以上妙的饮食衣服供养父母师长,父母师长生病的时候,亲自为他们擦啊,洗啊,等等这样的功德,就能够得到手足柔软相,这都是佛的三十二相,你比如说双手能过膝,我们佛学院有一位法师,确实他就是背非常的阔,就真的佛跟在经典里面讲的好相,我们说虎背熊腰一样,他的手特别长,真的能过膝,怎么个过膝法呢,他就是个子非常高,但是他的腰比较短,但是他的手特别长真的能过膝,特别有福报,那为什么手能够过膝呢。

就是说,曾经离了我慢,好施舍,不贪着,所感得双手能够垂下过膝,记住啊,双手垂下来就是你立正的时候,自然而然站直这样,双手垂下来能到膝下面,你们看看你们过去有没有我慢,站起来就知道了。再一个皮肤润泽,皮肤润泽就是女众菩萨们一听怎么去修的呢,皮肤又细又薄又不染,就是没有那些麻麻渣渣点点什么雀斑啊这一类的,为什么呢,就是以清净的衣具、房舍、楼阁施与众生,就是大开方便之门,怎么人都能够,这样就是皮肤润泽相,再一个就是说,从来没有两舌说是非,教人仁和,和合无诤的这种功德就感得是,上身像狮子一样,大家看到有的人那种体型吗?

就是一站着下边是窄的,肩膀比较宽,上身像狮子一样站在那里,就像雄狮子蹲下来那个姿势。这也是一种好相。所以大家看,我们人道里面有的人也有这样一种感觉,但是都不圆满究竟,可是每一个人你过去修因在上面比较擅长,他就会这方面就给你显现。这叫做上身如狮相,而且还有广长舌相。

不打妄语,发愿以这个大悲心回向法界所感得的。在我们普陀山那会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叫智通法师,他这个人就是确实,舌头伸出来可以够得着鼻尖,其他的我还在有打交道的,没有见过,就这么一位,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够得着鼻尖,那就说明他上辈子没有打妄语,特别是现这种相的话,就等于说八万四千的生死罪就能够灭。现就是能够广长舌相,这个广长舌是指的舌头伸出可以盖到哪里,盖到发际,这是佛的三十二相,叫做广长舌相。

当然如果从报上来讲的话,或者从庄严身来讲的话,那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可以遍覆,等等这些相,大家知道怎么来的呢,都是这一门一门修圆满得来的,我们说三祇修六度,百劫种相好。就是一百劫的时间光修这个三十二相好。而且每一个相,要一百个福气来促成他具足这个相,百福庄严一个相,应该我记得给大家讲过,就是把三千大千世界眼睛瞎的人都给治好,这只能算一个福,培了一个福,这么能量大的福,要培一百个能够具足一个相,大家想想,我们不要说修心性上成佛,悟如来藏,觉行圆满了,你连三十二相我们都现在丢帮跌底的往反面形象走,所以说这就是,这一愿是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都具足佛的大人相,为什么说具足大人相,这也是没有离开自利利他的功德,大家想,从自利的角度啊,自利是什么,就是自己觉行圆满,那么自己觉行圆满了,怎么显现呢?你说我们都是凡夫,大家乌泱乌泱的在这个世界里面,谁也不比谁差多少,好多少,那怎么来显现呢,你的无上正觉修满了,一定要寄住于三十二相中,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生相不庄严,正等正觉就不住在这个生相中,一定要三十二相圆满了,无上正等正觉就住在这个形象中,所以说,修三十二相庄严,才为得无上正等正觉。大家能理解吗?这个无上正等正觉住在庄严相中。能理解吗?

怎么叫做住在相中,就是说,一切的功德是由相体现的,你比如说地狱里面受苦,受苦是什么相,他是逼迫相,强大的这种,猛烈的这种五逆十恶,假如果他也是一种功德的话,五逆十恶也可以称之为功德,只不过是一种罪业,说白了,反正他就做的这些事,那么五逆十恶就住在这个强大的逼迫地狱苦这个相里面,这就叫做住。那么我们反过来说,人相是什么住的呢,咱们成了这个样子,什么功德住在了,肯定是五戒功德所住在里面,天人的相,就是十善业的功德,甚至有些世间禅定,住在里边的。

所以说,他修的法,与他相应的相一定是同步的,从自利的角度,除非他有了三十二相,才能证明他得了无上正等正觉,这必须由相来显现,除非示现除外,这第一个是从自利的角度。第二个来讲,从利他的角度,这相好庄严呢,表这个法身德究竟圆满,相好确实也挺重要。特别是我们为了有时候去表显尊贵的佛法,你说缺胳膊少腿的行吗,缺胳膊少腿行是行,但是往往给一个听闻者种下,就是说哎呀他是缺胳膊少腿的,没办法才信仰了佛教。下意识就会产生这么一个负面作用,所以相好庄严令这个见者能够生欢喜心,信敬心,从相上就体现他有智慧有德能可崇可敬,所以你看为什么说很多大德说法相庄严,这确实是修来的,你其他的不说了。

这种相啊,他确实。你看我们刚前几年圆寂的本焕长老大家都知道,本焕长老有这么一张像你们看过吧,合着掌朝上,就跟婴儿似的,虽然他已经满脸都是斑驳,可是看上去就跟婴儿似的,那就是一种相,慈悲相,谁来都好,谁来都行,谁来都满你的愿,如果你们再换一个镜头,去看一下还有佛源长老,你再看他的像,那那双眼睛,现在看他的照片都是如此,那双眼睛亮光的,就从他的照片上都可以透过你,直接透到你的心里边去,你在他面前都是透明的,没有花花肠子可耍,就这样,你到他跟前,这就叫智慧相,威德相,印祖印光法师也是这样的,你们见过印光法师那张像吗,他就眼神里边不动,就深的你根本摸不到底,然后你在他面前,也就真的就跟那个,我们见到那个大护法,听说有一种蛇,能够一出来之后,其他的东西在他旁边就走不动了,就是这种摄受力,所以你看这就叫德相庄严。确实修来的。

而且还会转呀,福德长老是慈悲来摄受,这个智慧长老是威德来折服,总归一辈子到老一定会现这个清净相,所以你看我们当时的释迦牟尼佛也因为相好庄严,所以迦叶和须达长者才见佛相好庄严的相面才禀受出家和皈依的。还有一些因缘中就是说,有的本来是去害佛的,找到佛想害佛的时候,见到佛陀的庄严相,马上就五体投地了,这就叫相好庄严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你看我们在念八十八佛的时候,不是都会念这一句,这就相好的功德,所以说极乐世界,这里讲到的全部具足三十二大人相者,就是等于说,你往生了以后,从根本上立足,就表这条愿力非常有代表意义,就是说,你不管自利利他,自庄严,利乐有情,全部是,虽然你没有成佛,但是你的功德,你对外在的显现,和自己的受用,跟佛是正等无异的,同步的。

可能大家还会见到这条愿力的时候,觉得说,前面不是有一条叫做有好丑不同者不取正觉吗,对吧,这两条愿还是有点小差别,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说,前面的那条愿呢,是立足于极乐世界,没有差别之相,而成就无差别心,所以说,没有好丑不同者,那么这里与佛相正等无别的,显现的是什么呢?是极乐世界由于没有差别心,而成就了无差别相,还是佛的大愿功德所成,另外一点从某种意义来讲,其实这条愿力说的也是一生补处的特征,大家想嘛,如果你开始修三十二相的时候,就基本上代表说你已经把六度给修圆满了。三大阿僧祇劫修六度,再修一百劫的时间,那差不多已经就说把佛主要的,第一大二大三大阿僧祇劫都修完了,这些加行都修完了,已经到了只论证不论修的地步了,三大阿僧祇劫修满已经就八地到十地已经修满了,就差一下子成佛,叫一生补处功德。

所以你看光这三十二大人相,虽然说的这么直白,但是如果通教法的,我们横向对比一下,就是到这地步的时候,一生补处这种相征呀,在极乐世界天人都全部拥有,这就是一个横向对比一下,在咱们这个世界里,你什么时候你要修到去种相好的时候,你修去吧。光十信里边就那个是舍利弗,还是谁来着,就进进退退,六十劫就在里面打转,一个阶位上面就进进退退打转冲不出去,所以大家要自己心里划算划算,一去你都是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而且是天人而已,这里都没说菩萨,那就代表说只要往生,全部有份。

好,前面讲的是相具足这条愿力,下面的第二十二愿,讲的是行具足,到了极乐世界的时候,既然你有了圆满的相,那你得度化众生啊,度化众生这时候,就显现出来他的殊胜功德了。好,我们一起,应该是上一讲读到二十愿,是吧,那我们从二十一愿开始,一直读到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就是五十六页的第一行而已了。好,我们大家一起来从二十一愿开始: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好。大家来看,我们刚才透支地讲一下二十一愿,下面我们看二十二愿,这叫做菩萨一生补处愿,一生补处是个什么概念,刚才已经讲了,就是马上要成佛了,也就是代表人物弥勒菩萨就是典型的一生补处菩萨,现在在兜率内院,那么也就是说,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以后,一切都圆满了,最后一生来补这个灭度的佛而成佛也就是候补佛。所以说一生补处的菩萨在所有菩萨位里面是最高位的,这里讲到的他方佛土诸菩萨众,只要一旦生到到极乐世界,究竟必至一生补处,也就是有了佛的智慧,有作佛的资格了。

我们从这个时间上大家再划分一下,从十信开始,第一信初信,到哪里呢,到十回向,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四十个阶位,就要用掉一大阿僧祇,用掉一大阿僧祇,但是他的阶位跨越的很多。说明在前期还是好修的,你们有学过英语有学过日语的,肯定有这种感受,据说不是说,英语有怎么呢,先开始难,越学越简单,日语是先开始简单,越学越难,修行也是往后越修越难,等到登地以后,从初地到七地,初地欢喜地到七地这个远行地的时候呢,这七地就是要用掉一大阿僧祇劫,就是把前面初信到十回向,四十个阶位全部用光同样的时间,再往上修,从八地到等觉,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到这个地步,就又要用一大阿僧祇劫,这叫三大阿僧祇劫,那就说白了是越往后修,越发艰难,我们现在这里到他方国土诸菩萨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那么他这个难度就把后边的这个二大、三大阿僧祇劫很可能就摄在这里给搞定,所以说,法藏比丘当时发愿啊,每一条愿力都已经吃透了娑婆世界最难攻克的攻关难点项目。

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那我们想想究竟必至一生补处已经有这么多的大菩萨,阿弥陀佛成佛多少劫了,十劫了啊,十劫大家要知道,十劫就算大劫,一大阿僧祇劫是无央数大劫,那么他才成就十劫里边就已经有了这么多的一生补处了,大家想想这个速度有多快,光八地到等觉就是一生补处都需要一大阿僧祇劫,他成佛十劫极乐世界已经有了这么多的一生补处菩萨,大家看他把这个修行快速的时间浓缩到有何短有多么短,所以这里讲的一生补处一个是在极乐世界速度快,因为他方国土里面时间长嘛,二一个就是不会退,在他方国土里边你到一生补处之前,要不断地进不断地退,不断地进不断地退。只有到一生补处的时候,才把念不退给搞定了。

在一生补处之前,念还会退,在这个八地之前,念还会退,所以说,从这一点来讲,这就是必至一生补处的愿力保障。那我们再往下看,除其本愿,自在所化。这就是讲到说,除非往生的这个菩萨众,还要回到他国去度化众生,这时候有什么功德呢,就是我们上次讲的,做梦幻佛事,就好比说,不是去坐牢了,犯了事押着你去坐监狱了,而是去监狱里边去探亲去了,探狱去了,去安慰去了,做救度去了,这个时候就叫除其本愿,自在所化。

为众生故而入这个生死海,演绎这一套成佛之道,所以大家你看,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这里恰恰就是把菩萨的上求下化事业就给含摄里边了,大家看。这里用精进来表达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和度脱一切,大家如果学过六度的话,都知道精进度里边不是有一个披甲精进,披甲精进表达就是说,一个修行者刚刚迈入修行的时候那股激情也在,力量也很勇猛,就像一个披了铠甲的战士一样,入到敌营里面随便砍随便杀,就是走到哪里都所向披靡,这就叫披甲精进,那么还有一种叫做摄善法精进,就是见到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有利于自己和大众,有利于能够让大众得到好的受用,那么他就会抢着去做不断地去做,这个相续不退地去做,这就叫做摄善法精进。

因为大家想做善事有时候也是拿捏不定的呀,一不小心就不想干了,所以说披弘誓铠这里指的精进度的披甲精进,积累德本就是指的摄善法精进,还有一个叫做饶益有情精进就是这里讲到的度脱一切,精进度里面的第三个精进叫做饶益有情精进,就是利益想方设法,不管这事是正面操作,还是不择手段,他都会为了让这个所度的众生能够摆脱生死烦恼轮回的这个束缚,所以说,度脱一切,这个时候就叫做饶益有情精进了,那么由这一点来讲的话,他这种精进度就不知道怎么运用这个手段了。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很可能一件善良的事情,正面的事情来功德影响;也可能制造一个违缘来逼迫你出离,这就叫度脱一切,这叫饶益有情精进,用精进来形容他的上求佛道下化事业,所以大家看后边就是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修菩萨行怎么修呢,既然是菩萨位那就是上求下化,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叫做上求佛道,开化恒沙无量众生,就叫做下化众生。那么你去上求下化的时候你一定得有一个套路,咱们这里以前在线上也给大家讲过说,成佛之道,那么什么叫做使立无上正真之道呢。

就是在这个国土里面给他设教,引入他走进这个成佛之道,这就叫使立无上正真之道,你比如说,我们现在咱们这个成佛之道从哪开始呀?从哪开始,你们要成佛了,从哪一步开始迈步呢,三皈依是吧,再往上走是什么,五戒嘛,再往上走,从在家来讲菩萨戒嘛,或者你发愿说你出家了,剃了三千烦恼丝,受这个出世的比丘比丘尼戒,等等这一切,这一套都属于无上正真之道,一个是它是正的,一直直通成佛,二一个它是真的,修的是宇宙万法的真理,佛法,那么这个还是一个铺垫,再进一步指出,为什么呢?使立无上正真之道,只是通途的常法,后一步还有超出常伦诸地之行,这是归结。

你看说明什么呢,常伦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说的通常的这一套路,常伦呀,那么我们的诸地就是从刚才讲的三皈五戒,一直或者好一点再出家乃至行菩萨道等等往上修,从菩萨阶位来讲,刚才讲的从十信开始,这就叫常伦诸地之行,但是极乐世界的菩萨,如果他们为众生披弘誓铠,游诸佛国,修菩萨行的时候呢,他的意在哪里呀,醉翁之意在哪里,在超出常伦诸地之行,就是他想方设法最后,一定会不离诸行之地的去修,把净土教法,带到他方国土里面进行大量的宣说,一定是先设无上正真之道,最后再摆一个尾,让它跃一下,超出常伦诸地之行,你看咱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不是就这样的,所以你看弥陀的愿力就在兑现吗,我们娑婆国土咱们学佛开始你看,就有这么多的教法,这就是无上正真之道。

可是在诸多教法里面,它就有这个极乐横超法,这就是超出常伦诸地之行,所以大家想想现在的每一条愿力,只要能够把这个就是末端能够生到咱们娑婆现前的现象中的,已经全部兑现,包括前面的说十方众生都能够闻他的名号,这个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欲生我国,那我们确实有好多大成就者都往生到极乐世界了,这都有板有眼,有实有据的呀,特别是最后一句,待到他方远说的时候,还能起到什么功德呢,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就是说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再出去度化众生的时候,他的心始终锁定普贤之道,而不会动不会退,大家想,普贤之德是什么,就是十大愿王,我们都读过普贤行愿品,都朗朗上口,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

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这都会背,但是能不能做到呢,人家这里讲的,不是说能够听闻普贤之德,熏习普贤之德,是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从这一点来大家要知道,作为极乐世界的根本道场,这个修法特别容易,可是在他方国土现前修习普贤之德是最难的修行,你其它的不说了,就从一个普皆回向来讲吧,我们很多时候在回向的时候,能舍得把所有的功德一点都不漏的回向给别人吗,很多时候我们,你看包括我们现在精进地做功课,还是很难彻底放下自我,或者自己的亲戚朋友,乃至把它平等的普施一切法界众生,普皆回向,包括连回向的功德都回向,就是,就等于说你身无分文了,把这钱布施的,把这个功德布施的,几乎做不到,但是有时候也能做到,为什么?

我们本质上还是不太相信这个功德,觉得真的这功德就这功德吧,你说回向就全回向吧?心里还不是一码事,因为什么呢?你肯定不能把自己的钱一分不落的全部布施别人。那么真正你相信这个功德,普皆回向的时候,比这个把钱一分都不落的布施给别人要难得多。如果你觉得很容易,本质上你根本就不相信这是功德,至少跟心没有现前相信,理论上相信。大家说是不是这么回事?再一个比如说,我们说的礼敬诸佛吧,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大家说我们常说礼敬诸佛,礼过去佛要礼,礼现在佛要礼,礼未来佛也要礼,这都可以。过去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也是教主,那么阿弥陀佛也是现前佛,将来佛,弥勒菩萨也可以礼。

我们在发心的时候呢,觉得因为对境是佛,所以我们在礼的时候呢,就特别的容易产生恭敬心,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我们再铺开来讲,从这个究竟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礼敬诸佛,把本觉佛,都开始要启动这个礼敬的时候,我们能不能礼得下去呢?很可能咱们都是居士同修,到了一块说,好,我把你观想成这个未来佛。好,我给你磕一个头,给未来佛磕头,可能还行。你比如说你今天回去家里,家里的六亲眷属最跟你抬杠的,老是犟嘴的等等这些,你能把他当佛礼起来吗?你能把那头磕得下去吗?在他不理解的情况下,你还说,哎呀,给你儿子说:来,妈我今天礼一下未来佛,给你儿子磕一头,你磕得下去吗?你儿子也受不了。可是如果说,根本上来讲,就是这样,礼敬诸佛,就一切众生都是佛,常不轻菩萨就这么干的。

这人家就现前修行。那我们可能生人的时候,还能够说得清楚,最亲近的人反而可能最后矜持得不行。再一个,你说从人道来讲,说是未来诸佛,告诉大家六道都是未来诸佛呀,那厕所里面的一个蛆虫,它也是未来诸佛呀,能礼得下去吗?夏天马上这就要来了,相信你们胳膊上都会歇蚊子,你们怎么表示的呢?你们赶紧把胳膊在这儿放着,给弯下去磕一头吗?估计是不下意识的,啪,一巴掌就不错了。所以说真正的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就是能做到这一地步。

包括随喜赞叹,没有忌妒心,这是我常说的。没有成本的修行都做不到。但是呢,他方佛土诸菩萨,来生我国,最后人家全部能够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所以说这一条愿比较长,大家看到了。为什么长呢?就是这条愿力,总括了返向,返回他方国土,从极乐世界往生了以后,往生到极乐世界,又从极乐世界返回他方国土,度化众生的返向功德。返向功德里面这是总括,所以这一条愿的内容比较多。下面我们再随着往下走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下面的每一条愿力,都是这条愿力的分愿力,下面的好几条。

好,我们首先来看,第二十三愿,叫做一时普供诸佛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量无数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好,大家来看,这条愿可以就是说前一条愿力的分说部分,在分说哪一句话呢?

对,供养十方诸佛如来。也就是说国中的菩萨承佛的神力,神力是什么力呀?对,承佛神力其实就是承的弥陀的愿力功德。一入到弥陀愿海,就与佛等同了,以这个凡夫身份与佛同步来修了。所以这里就等于说他的身份是凡夫的身份,所修的是圣功德,行为跟佛一样。不仅仅是本觉一样啊,功德现前功德也一样。你看,你想想在我们这儿,说承佛神力供养诸佛呀。

那就等于说不是我们这里讲到的说,开悟了,明心见性了什么,知见跟佛的知见一模一样。你要论这个功德的话,人家佛已经圆满了,添满了,我们这儿整个还没有添满,才开始迈步。可是大家要晓得,在我们这个世界好不容易才开悟呀,现在想谁能开悟。好不容易才开悟知见与佛同筹,可是行为根本没法比。在极乐世界承佛神力不可思议,就是知见不但同,行持也同,跟佛一样,一食之顷,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去供奉诸佛。什么叫做一食之顷,就是一顿饭的功夫,那我们就要想了,哎呀,真的快啊,我早上做一顿饭到吃了得两个小时,这两小时内人家就能够供养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

大家想,极乐世界用得了两小时吗?你不要用咱们这儿的吃一顿饭的工夫来同步算计人家那儿的一食之顷,不要忘了人家那儿怎么吃饭呀?心念一动,七宝钵器自然显现,百味饮食自然盈满,但见色闻香,就吃饱了,这就是一食之顷。人家那儿的一食之顷就这么快。但见色闻香,就可以他方国土去供佛,遍至那由他诸佛国。所以大家想,你看是不是已经把时空打破了呀?时间打破了,三世就现前了呀,空间打破了,十方就现前了。这就与佛的功德,才能跟佛一样,因为只有佛的现前心海才具有这种功德呀。

你想想,一个凡夫就具足了这样的修法。我们在咱们这儿不要说这样的修法了,这样的想法都想不起来。就是这样的知见你都不敢去设想,不要说现前去修了。所以你想想,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意味着可以想见哪个佛就见哪个佛,给他供养。而且这种供养呢,他还不是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家一家挨着供养。佛陀时代乞食的话,就是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得挨着乞,不能说这家穷,那家富,有挑有拣的。而且七家完了以后就不能乞了。佛陀在我们这儿尚且去接受供养,只能这样按次第来,对吧。因为我们这儿凡夫的世界。可是极乐世界这个遍至是什么呢?不是从一至一,而是从十方为一,一为十方,同步地去遍至,同时可以去到达。在《往生论》里面讲到就是说这个极乐菩萨的四种庄严功德。

极乐世界的菩萨有四种庄严功德,一个是遍示三宝德,就是周遍的给大家显示,到十方世界里面当这个住持三宝,为世间的楷模和皈依对象,人天导师,这叫做遍示三宝德,这个好像还跟咱们这条愿力没什么关系,还有一个叫做无余供赞德。无余供赞德是什么呢?就是极乐世界的菩萨于一食之顷,到十方世界供养的时候没有分别心。而且把自己的就是所具足的这些福报福德呢,可以毫不保留地全部供养,所以叫做无余供赞德。

还有一个德呢,叫做同时遍至德,就是指得这个。八地以上的菩萨,大家知道才有同时遍至的功德,就不是一家一家地去,是同时分身散影地去,八地以上的菩萨。那么这里能够打破这个时空隔绝,时间泯灭,空间的局限都打破了的时候,这就是叫做同时遍至德。那好,我们一听这个又以为说,哎呀,一食之顷,就遍至无数无量亿。瞧人家走的这个旅行的多快啊。不是这样子,告诉大家。还有一个德叫做不动应化德,就是并没有离开极乐世界根本道场,还同时能够分身散影去十方佛国,所以叫不动应化德。就是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的时候。是不动本迹,而应化十方的。不是说我们到了那儿了,这就没了。就比如说观音菩萨,他在三十二应周尘刹的时候,他时时刻刻还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面前作侍者听法。这就叫做不动应化德。大家有学过往生论里面讲到的这四种德,其实就是这里讲到的供养诸佛,一食之顷,遍至诸佛国。要不这样,我不取正觉,阿弥陀佛成佛十劫了。

好,我们再往下看,第二十四愿,叫做供具自皆如意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大家来看,咱们这个世界都讲这个福田福田。那么你看,前面说你要去一食之顷遍供养诸佛。那么遍供养诸佛的时候呢,你得具足诸供养之具,你不能空着手去啊。你得提点东西呀。提点东西呢,法藏比丘就观察到什么呢,一个,为什么供养诸佛?因为所有的福田里面呢,佛的福田是最大的。大家行布施供养的时候,我们都有讲究,一个是发心的大小,二一个物资的多少,这都要考量。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对境的殊胜与否,就是你供养的这个对境是不是最胜福田。所有的福田里边,最大的福田,最大的净田就是佛陀。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常说的什么呢?财供养就破悭贪,法供养就增智慧,我们常说的。但是呢,法藏比丘在建立极乐世界的时候,他就观察到他方国土会有一种什么境地,就是不太尽如人意呢?第一个,有田无物,就是佛在世的时候,很可能你还能亲近到佛,甚至常随他听法,但是你什么呀,你的福报不够,没有资粮。这迦叶尊者和他媳妇呀,有一世穷到什么程度了,咱们土话说的,合穿一条裤子,知道吗?这夫妻俩穷的,想听佛去讲法,想听佛讲法都不能同时去呀,你去了,一个去了,另外一个就赤身裸体,没法见人。

最后只好说了,上下午分开,上午老公去,下午媳妇去。他回来脱了,她换了穿上。可是最后在听佛讲法的时候生起欢喜心了,生起欢喜心的时候呢,他就是心里在摇摆嘛。说如果说我把这条裤子都供养出去的话,那彻底就什么财产都没有了,但是最后他战胜了自己,说服了自己,还是说应该把这个绝无仅有的这条破衣服,这条破裙子呢,就供养了佛陀。结果由于这个因缘,刚好佛陀当时旁边也有一些听法众,有的是在宫廷里面主持这个司仪啊,婆罗门不是有主持那个宗教仪式嘛,后来就让这个迦叶进到宫里边,就先给他拨了一些我们现在说的拨了一些款吧。

政府给拨了一些款,先把他的衣服给置办全了,这个仪式给搞得这个圆满了以后,才进宫当了这个,就给他找到一个宫廷里边的一个职位。所以你看,这就说现前供养都有现前果报。因为人家舍的究竟嘛,大家想,那才叫舍的啥都没了呀,外财一点儿都没了。所以法藏比丘他观察到他方国土,有时候有田,福田净田,佛在,但是没有资粮,无物,没法供养。还有一个时候是什么,有物但是无田,生在佛前佛后的时候呢,你看现在我们只能供养住持三宝,今天这个花这就算供养。这个供养就是住持三宝。供养我们今天讲的是佛说的教法,供养佛的法身,供养我们今天给大家讲四十八愿这个教法,供养我作为一个僧宝,也接受供养这个住持三宝,只是这样的田。

他不是化相三宝,那么这个田就有差别了。所以说虽然具足物资,但是你已经不在佛前了,要到了佛后了。不在现前佛面前去听法,所以你看有的国土是这样的情形,有的国土是那样的情形。这一愿力就是保障什么呢,既有田,在诸佛前有这个因缘,你看嘛,在诸佛前,现其德本,既有田,第二个保障有物,什么呀?诸供养之具称心如意。如果不称心如意的话,他就不取正觉。所以大家也想想,你看我们这里叫做四事供养,衣、药、卧具、饮食,这叫四事供养。有时候还要用这个香花灯涂果呀,茶幔宝珠呀等等,其实这些呢,咱们现在这个供养哈,跟印度的生活习性是有关系的,为什么开始就是香花灯涂呢?印度的尊贵的客人到了别人家里做客啊,他是先让你什么呢?我们这儿供水也很重要,先让你怎么,洗,洗完了以后再涂香,再完了以后,才给你端上来喝的水。所以我们经典里面大家是不是读到说,末香,烧香,什么涂香嘛,与灯烛嘛等等这些,还会有歌舞伎乐呀等等这都属于供养,尊贵的客人来了,才这样去置办。

这就是跟当时的生活情态有关系。那咱们这儿现在也有供养啊,四事供养,很多时候就是包个红包,有时候包红包的时候还要攀比一下,你的多少,我的多少,心底里暗带着小九九,或者核计一下对个暗号,差不多就行。问题是有时候还会怎么样呀?你供养了这个,我也供养了这个,顶到一块了,撞了。就会觉得早知道你拿这个,我就拿那个,也有这样的情形。这都属于若不如意,大家明白了吧?就是说在他方国土供的时候,就可以在人家国土里面说,你拿这个我就可以变出来那个,不跟你重复的。那么你们所有的供养中缺了这个,正好我来补足这个。这就叫做若如意,都如意了。

而且再一个说了,咱们这儿的话时兴这一套,人家其他国土里面不一定的。我们这里边供养说四事供养,万一人家那儿五事,八事呢?所以说在他方国土里面都能够现其德本,就是我们因地所有修行的功德根本,这个时候能够发挥如意的供养之具。所以这一条愿力就是说平等功德尽情差别,体现的全是功德无量。什么叫平等功德呢?就是现其德本,大家的功德根本都一样,在那儿储藏着。那么什么叫尽情差别呢?就是随你所欲,想供养什么供养什么,缺什么供养什么,需要什么供养什么,就是这样的功德。这是第二十四愿。

我们再往下看,第二十五: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大家听过一切智这个概念吗?有了解的吗?一切智,是不是都已经具足了呀。已经都有了是吗?一切智又叫萨婆若,可能大家都听过般若的般若这两个字说,这个是佛的智慧。萨婆若,萨婆若又叫老般若。就是已经姜还是老的辣,他运用这种智慧已经很老了,不是行生般若了,是老般若。能够如实地了知一切世界、众生界、宇宙界等等这些都能够如实了知。因为这里特别要跟大家说一下,防止混淆,怎么个意思呢?就是佛有三种智慧,这三种智慧也是从修行的不一样来体现的。第一个叫做一切智,一切智其实从次第上来讲,这个一切智就是知道一切法的总相,你比如是说知道诸法无生,他就如理地观察,也就是能观察到一切诸法的本质都是空性,这就叫做一切智。那么光空性的那就容易堕到断灭空了,还有有的一面,差别的一面,现象的一面,这一面是叫做什么智呢?叫做道种智,我相信大家常读经典的肯定读过这个概念,叫道种智,修道的道,种子的种,叫道种智,他能够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

一切法门,一切现象等等这些,有时候又叫做如量智,这个一切智有时候又叫做如理智。如理就是随着本质了解了,如量智就是能够包容一切现象。但是一切智一般指罗汉的智慧,道种智一般指是菩萨的智慧。这里的一切智其实呢,虽然三个字跟前面的一切智是重复的,但是它表示的是是佛的智慧,叫一切种智,只有佛圆满智慧才叫能一切种智,既不空又不有。根本后得智、空智、有智完全合二为一叫一切种智。所以这一条愿里面讲到的说,不能演说一切智者,就是指的一切种智。

它为什么叫一切智呢?从总相上来讲叫一切智,从别相上来讲就叫一切种智,所以它并不是说这个讲的罗汉这个一切智,当然它也包括了罗汉的一切智。因为一切种智里边就同时具足了一切智和道种智,两种智慧的完美结合,叫一切种智。那么这里就讲到了为什么要有这条愿力。大家想,不能演说,你看我们前面一路划下来的话,特别次第分明,从三十二大人相,就是一往生以后你具足了佛的度生和自利功德,就从相上就表显就具足了。那么既然具足了以后,你一定要回到他方国土去度化众生嘛,那就是这四句: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无非就这样的套路去演义佛法。那演义的佛法时候无非离不开一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供养诸佛就是上求佛道。

那上求佛道你得有资粮才能求呀,资粮怎么求呢?无非是一个财法具足嘛。前面这个若不如意者,所求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就是什么呢?就是财供养,是不是。下面这条演说一切智者,就是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就是法供养。所以大家要学了以后,不要以为说反正就这么一条一条的,它是联系非常紧密的,不乱来的,所以这叫做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这是这一条。

好,我们再往下看一条,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这个就是又开始表了。怎么样呢?前面的几条愿,可以是表心的功德,都在心地上具足这种功德,这一条愿表身的功德。那么前面你既然要上求下化,这个财法供养,那么你一定要有一个长久、不退、坚固的力量,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在这修行还吃亏吃得少吗?不能长久,马上就退,一点都不坚固。所以说你看这一条愿力就是讲到了用这个那罗延金刚力士来作喻。你们去过那个河南洛阳是哪个石窟来着?

龙门石窟,对。龙门石窟最标致的毗卢遮那佛嘛,毗卢遮那佛两边的金刚力士非常的这个庄严,咱们有时候到了庙里边有一些道场里面虽然也有四天王,还两边前边也会有两个看上去慈心怒目的护法,就是哼哈二将,这些其实都是具足什么?他们就是这个那罗延身的一种体现。当然物化到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肌肉非常发达,哪到处都是肌肉块,然后很凶的样子,有无穷的力量等等。确实如此,这就是金刚力士。那罗延的意思就是金刚力士的意思。大家知道金刚力士的力量有多大?在经典里边讲到说十个人的力量还不如一头牛,比较壮的牛,那么十个壮的牛不如一条青牛,在印度的话青牛是属于上品,十个青牛不如一个普通的象,十个象不如一个香象,十个香象不如一个大香象,力量大。

那么十个大的香象还不如一个狮子王,这十个狮子王不如一个力士,这个是通常咱们说的劲大的人,不是金刚力士,十个力士不如一个大力士,十个大力士不如一个他化自在天王,他化自在天是哪里?是我们六欲天最高的那一层天子的天王,那里的天王力量那么大,但是他化自在天王的十个都不如一个魔天子,不如一个魔天子,所有的魔天子不如一个魔王,十个魔王只有半个那罗延力量大,十个半个那罗延才有一个那罗延金刚力士的力量大,所以大家想想从普通人到牛、到象、到天子、魔王等等一直到这,这是一个金刚力士所具足的力量。大家还记得有一个公案里边,应该是舍利弗和目犍连吧,他们两个在定中去打坐的时候嘛,打坐的时候呢,那还不是过来一个金刚力士呀,是过来一个应该是那一类的,就是说鬼道的那种力士,就是那种夜叉,罗刹,大罗刹鬼。他的力量大到什么程度呢?他把舍利弗给拍了一巴掌,出定了以后痛了好几天,还在定中呢。

后来还议论此事说,他这个罗刹的力量如果一般的人的话,一巴掌拍下来马上就把你头击得粉碎,像那罗延的话,比这力量要大得多呀,这就叫那罗延身,所以说这表的就是一个坚固的力量。大家想无始劫来,我们不是就是都在培养什么呢?不是在培养力量,我们都在培养这个软暖情见,在我们这个五阴四大假和的身体上,在这种随顺中,我们就是非常的,怎么说呢?软和暖。如果在顺境来的时候,我们就软了嘛,逆境来的时候,我们就退了嘛,所以大家要知道,学佛呀,真的这种外境还都要调,既不能太温暖了,也不能太对着就是违逆的境界。太温暖了,你没有出离心,可是有时候如果你打击太大了,一下子这种急转弯你这个急火攻心的时候,你弄不过来,就弄死了,就不能借假修真了。

所以很多都是我们自己也善于调养外境,而且调养随时准备就突现无常,谁都有可能死,谁都有可能生病,包括我们自己常要这么多,哪怕偶尔的想想嘛,偶尔一念的想起来的话,就有一种超脱感就出来了,你哪怕一念这么想想,这个时候都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不坚固嘛。没有这个那罗延身心的这种金刚力士身心的这种坚固。再一者从另外一个角度,大家想我们的凡夫的身体是业力召感的血肉之躯呀,是属于业报身啊。所以它肯定是不坚固的,由地水火风组成,它会有生老病死,但是极乐世界的菩萨全部由这个金刚力士这个坚固之身。

这个身有什么功德呢?不为他所败坏,而能败坏于他。这就叫金刚那罗延身。所以大家想想没有这个坚固的心,你就不能够成就自利的事业,自己成就,没有这个坚固的那罗延心,你就不能够成就弘法的事业,不能顺利展开呀,所以从这一点上我们还要读懂这一条愿力,具足什么呢?你看在咱们这个世界呢,很重视护法,对不对?弘扬佛法,非常要有护法,这护法是确实存在的,不管汉传、藏法非常重视护法,你们有机会到藏地去走一走,也怪得很,现在人们把护法不知道怎么看?我觉得现在好多人都把护法都看成是一种保佑。替自己不知道能够换来多少要么是价值要么就是担当,可能我灾呀、病呀,全部由他给我担了。护法就是护你修行佛法,就护这个,所以你不要去跟护法,好像走个后门,护法好说话。就这样觉得求佛菩萨还求不动,这阎王求不动了,小鬼好求一样,有的人供护法就这种心态。

今天我睡觉,中午休息了会儿,起来还收到两个微信,因为我也不知道是哪里的是谁,就给我发信息,说他原来修行啊,跟着师父修,身上就出了护法了。我也不知道你这身上但愿有护法吧,可能毕竟有善神,如果你修行,结果过一段他没有修了,他发现护法走了,没有办法他就又去亲近另一个法师,法师说那你请个韦驮菩萨,那他就把韦驮菩萨请到家里,结果修了半天还觉得没有护法,那个护法又不在了,他就怀疑是不是其他的师父给他抢走了。现在又觉得韦驮菩萨供在家里,他家里不安宁,中午都不回家在车上待着。觉得说这不对,又问我这韦驮菩萨能放到哪去,把他遣送出去才好,就这样,最后我说,那你就没办法了,我说你供到庙里边去,又说说,那我们这到处都是藏传的寺庙能不能?我说可以可以,你就送吧。

最后我给他说了,我说你要知道释迦牟尼为什么出家的,是因为看见生老病死,为了解脱这个出家的,除去此道都是邪道。这就不坚固呀,发心都不坚固,第一步都不坚固。所以护法确实很重要,但是你不敢这样来对待护法呀,你能有什么功德这样来对待护法,人家高峰妙禅师都不敢得罪韦驮菩萨,大家知道这典故吧?高峰妙禅师那会打坐就在悬崖上打坐,为什么呢?他犯困呀。困得不行嘛,老是犯这个瞌睡,那为了精进他就是大不了我再犯困了我就摔下去,万丈深渊摔死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到那个悬崖上去坐去,果然开始还顶事,过了一段时间你想想人的这种不坚固四大假合之身,就在万丈悬崖上他都敢打盹,困得受不了了呀,有时候确实我们上早晚殿的时候,早殿几乎不会,晚殿到了夏天,夏天不是说,怎么说来着?春困秋乏夏打盹。

问你们这些话,一下就出来了。夏打盹呀,下午有时候中午没休息好,下午就在那儿念经念着噔的一下子,就困得不行嘛,有时候会搞笑吧,噔的一下子,就跟那个,那个叫什么牌效应一样,一下子把前面都给扑倒了,有这样的现象,那么这个高峰妙也在那打坐打的就掉下去了,掉着掉着结果呢,感觉到有一个就是金刚力士把他给接上了,这样抱着,他说你是谁呀?救下来了,他说我是韦驮。他马上就心里就觉得说,看我的修行多高,韦驮菩萨亲自现身来给我护法,这个心念被韦驮菩萨知道了,就给他说了,说这一次救你之后,再以后我五百世再也不护你的法了,你这个我慢魔种。他说那没办法不护就算了吧,但过了段时间,不护就不护吧,我大不了再一死,又去打坐,结果又去打坐了,他生了忏悔心了去坐,坐的时候还是旧病复发,又掉下去了,又掉下去了,韦驮菩萨又把他接上了。说你不是五百世不护了吗,怎么这一世就等不及了呢?说由于你一念忏悔心,五百世就过去了,时间也是假的嘛,所以你看这护法多重要呀,天王殿背靠的就是韦驮尊天。贤劫的一千尊佛都得他护持圆满了,最后他才成佛叫楼至佛。

那你想想我们在这,护法菩萨这么重要,可是我们一旦生到极乐世界,这里说了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就是我们生到极乐世界,每一个行者自身就具足了护法的功德,不要他护了,自就护了。金刚那罗延身嘛,坚固身心嘛,就不需要额外的护法了,自护自,人人都自护自,不需要,没有护法殿了。你们有机会现在看到藏传佛法这个庙里边呀,护法殿就在很矮的一个地方,有的女众还不能进去,曾经严格的时候,那因为现在搞旅游嘛,汉人也不断地往那儿涌,去了以后那发现了,最护法殿里面这个人多,大殿那么雄伟的金堂里面那么高的佛像都寥寥无几。就怪得很,大家都到护法里面去,因为护法里面能供酒,还能供点其它的,就觉得这肯定是我给他供了他就给我换回来,很多都是汉人,就这个交换投机心理就非常多。没的办法,所以这里讲到的那罗延身就是金刚之身来表这个金刚之心,希望大家不管来学佛,信净土,一直坚持听法,每天能够尽量念佛,都能够有这个那罗延身的功德吧,好,我们今天的法那就讲到这了,时间已到,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

0:00 / 0:00
佛说无量寿经1
佛说无量寿经2
佛说无量寿经3
佛说无量寿经4
佛说无量寿经5
佛说无量寿经6
佛说无量寿经7
佛说无量寿经8
佛说无量寿经9
佛说无量寿经10
佛说无量寿经11
佛说无量寿经12
佛说无量寿经13
佛说无量寿经14
佛说无量寿经15
佛说无量寿经16
佛说无量寿经17
佛说无量寿经18
佛说无量寿经19
佛说无量寿经20
佛说无量寿经21
佛说无量寿经22
佛说无量寿经23
佛说无量寿经24
佛说无量寿经25
佛说无量寿经26
佛说无量寿经27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问: 判断众生是否生西,唯一标准或标志是头顶热对吗?...

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又称为极乐?我们一般谈乐,都马上...

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

念佛就是听自己念出的声音

问: 从《楞严经》所看到说,山河大地都是佛的法身所变...

七十岁的人切勿将念佛当作泛泛悠悠的事

日前陈豫堂来函,言汝父女二人均欲皈依,祈为取法名,...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

念佛如同醒梦

【原文】 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

生死关头,切切不可被恩爱绑住

明朝沈槐庭居士,潭州人,少年失学,不能穷究佛经,畅...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教与人生

诸位!今天讲题是佛教与人生。先讲佛教,然后再讲人生...

果公上人语录

一、要发心培福,有机会就培福,如去庙上带支好香供养...

人生五个不在乎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应该非常在乎的,比如做人的尊严,...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为堪忍,...

【佛教词典】晒经台

(地名)明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曰:都鲁濮水关,有唐僧...

【佛教词典】无颠倒善解脱心

【无颠倒善解脱心】 p1085 瑜伽八十九卷十五页云:已具...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

成就无上佛道,有两种法

学佛人要恭敬一切,看别人都是菩萨,自己是愚痴众生。...

在生活中惜福造福

现代科技发达,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却因追求享...

慧广法师:生命的意义

一、 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 十年、二十年五...

如何忏悔才能让罪业清净

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也都犯过错。我们自身缺点很多...

净土五经一论的内容

净土五经分别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

学佛是为了什么

人为什么要学佛呀?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爱、...

拜佛八问

为什么拜佛时要轻微低头? 佛法: 拜佛不是向外追求,...

颠倒的屠夫

宫门前,跪着一位身披兽皮的屠夫,希望能谒见阿阇世王...

业力最怕辗转增胜

在唯识学上说,所有的业会得果报,它必须是增长业。 你...

圣严法师:忙人的修行方法

有人问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抽出时间来修行? 就...

念佛是修行的捷径法门

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