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宏海法师  2018/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二十二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各位莲友,我们今天是《无量寿经》的第二十二讲。在上一讲的时候,我们着重讲到了这个往生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们的功德,以及他们所行的道用,修的法门,那么无非就是让大家觉得,其佛国土但受诸乐。那今天开始,我们的主题要开始进入到我们国土,但有众苦。所以今天可以说在内容上,是一个大的转折和跨越,当然我们在向往极乐世界这些殊胜之后,我们现在就要回归到,回观到我们娑婆本土来,看看我们每天面临的生活的真实状态。因为一切世间,几乎我们现在还都是以这个欲求为乐的。不知道它本质上几乎生活的所有内容都是以苦为根本。我们从心态上来讲,一个是了知到苦的生起,苦的逼迫,苦的无间断,所以能够生起欣求极乐之心。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当下我们要明了苦的这个真实意义,我们常说的知苦,你要观察的话,观察到只有苦没有乐,那么对于苦的这个观察进入到一个相对,就是说深层次的地步的时候呢,

就会觉得说,其实苦和乐,它本来是一体的,就是一种觉受,那么能够把这个修到平等的时候,也就是知苦就不苦。所以大家从见地上来讲,一个是说了苦就无苦,都还了一样,那么你能够观察到苦,观照苦的这个本质,它背后的真实意义的话,知苦就无苦,就跟我们知道梦就没有梦,梦觉了就没有梦,知道这个事情是假的了,那就这个假的东西就不会牵引。但是基本上我们现在呢,一个状态就是说还是以,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以有就是乐,我有了,我拥有了,我得到了,那么这个没有就是苦。但是我们都不知道说,有了其实就是没有的因,就是当你出现有,你拥有的时候,就是你将来没有的因,有这个因,毕竟将来会有没有的果。其次我们以得为乐,失去了就是苦,但是得到的时候就是失去的因。你没有得到的时候哪来的失去呢,我们以聚也是乐散为苦,可是聚者散者都是因缘,这是必然要转化的。有时候以生为乐,有灭了为苦,不知道生是灭的前提。

所以等等诸如此类的,可是在极乐世界没有这些,它没有有就没有无,没有得就没有失,没有聚就没有散,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称之为极乐净土。那在我们这个世界,可以说讲到下面的内容中,为了让我们大家生这个厌离,速求出离苦,就像《涅盘经》里面曾经讲到,说我们这个国土的人,菩萨能观到我们这些众生,生生世世为这个外境的色声香味触,就是为这些法,其实就是我们的感受。为这些法呢,无量劫来长受苦恼,就是说在这个一一众生,就是每一个众生,在一劫内,无量劫太多了,我们也现在数不过来,就是在一劫之中,所积攒的,生生世世追求你所积攒的这个,比如说,我们的身这一期死了,化成白骨,就是这个骨头积攒堆起来,比当时印度王舍城的一个叫鞞浮罗山,鞞浮罗山的山还高。我们生生世世生下来,喝的这个乳汁,比四大海水的水还多,我们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等等这些,身上出的血,比四大海水还多。

这是佛说在一劫之中,我们为了父母兄弟,夫妻眷属命终哭泣,聚散离合中,流的泪,比四大海还多,这在一劫之中,这是在《涅盘经》里面讲到。那我们想想,在无量劫来,这还就人道里面,那我们在地狱三恶趣所受的苦,那是不可称计的。为什么呢,只要没有了却三界的这个牢笼,没有往生之前,这是必然还极有可能要重复,将来还要面对的。所以后面开始这是佛开始劝导了,我们下来开始读一段经文,八十五页这段,一直读到第二页八十六页的,寿乐无有极,到这里。找到了吗?好,一起来: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好,大家看这一段是以偈颂的形式,可以说就是说,从这里开始就是正劝往生了。正劝往生,这里其实分了三个,一个是正劝往生,你看,说智慧其国土不可称说,那么这是如来赞叹。从这个易往而无人下面,这是等于说,如来赞叹说,到极乐世界一个伤叹。为什么呢,能够修这个因就可以去,这叫做易往,可是没多少人来修这个因,所以他悲叹无人,这是第二个。其国不逆违,就是表示易往,自然之所牵,就是显现前无人,最后从劝勉往生,就是说何不弃世事,可得极长生,这四句话,这就是说明修因一定能得果,所以劝其修因,这是这一大段三个主题吧。

首先我们来看,这第一句就开始,佛就告弥勒菩萨诸现场天人,说无量寿国的菩萨声闻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就是这么殊胜,国土如此殊妙,功德现前,智慧如此不可思议,为什么不努力地修行,积往生的善因呢?大家听一下,这是佛其实也是给我们说,就是为什么不努力修行,积往生的善因呢?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就是说,你发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一定能够生到法界规律中,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这么一回事。你只要发愿说,不在于上根下器,同得往生,一往生就住于无比的清净国土,但是呢大家就是没有这个概念,没有这个追求。所以这里劝导,何不力为善,为什么不去修善发愿,尽力去修行往生。

念道之自然,就是说往生这回事是自然而然的事,只要你因地修了这个,那么果上一定能够往生,这也是经打保票一样,念道之自然。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这就是说,一旦往生了,就住于无比清净的国土,智慧洞达一切,如同虚空一样无边无际。所以呢,才劝大家要,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这是一再劝,再再劝,这样劝,那么劝的这个因地这么劝,果地上可以有什么功德呢,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为什么这里怎么成了五恶道?诸位菩萨,平常我们说,咱们这儿不是六道轮回中只有三恶道,为什么这里有五恶道,咱们这儿相对于人天道来讲,地狱饿鬼畜生算是恶道,可是大家要知道相对于净土而言,人天同样也属于恶道。

也就是跟地狱饿鬼畜生没什么区别,三恶是纯恶,人天是杂恶,对于净土,弥陀净土来讲,这些就是在这个层面,就是说,之间也没什么差别了。打一个比方,就跟我们说贫富贵贱一样,如果说在这个中产阶级或者贫穷人来讲的话,好像有一个(差别)。我记得那会,是土改的时候,还是斗地主还是什么?不是有贫下中农和地主富农吗,上了岁数的人应该知道这个概念,什么叫贫下中农?什么叫地主富农?但是你跟共产主义来讲,这有差别吗?对吧,你说共产主义讲,不管贫农富农,你跟我们现在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来讲,差别不大,都一样差不多,所以这里叫五恶道。

按照我们这儿的话说,先修因证果的话,先断三途,然后再离人天,可是这属于渐出,不能称之为顿舍。大家看到这个词吗,横截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够顿舍五恶道,横着呀,横着就截断这个五恶道,流转这个恶趣门自闭,所以这叫做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就说明说净土法门是圆顿之法。这样的话,这样一个法门,如此一个效果,所以叫做升道无穷极,就是能够修因即能成就而去,但是大家易往而无人。你看佛一会儿劝,一会儿悲,一会儿叹,易往而无人,就是容易去,为什么人少?大家想,我们现在这个问题是非常严峻的。就是容易去,但是人少。修的多,可能最后真正去的还少。究其原因这里讲到,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什么叫做其国不逆违呢?

就是说,并不是极乐世界怎么样啊,不让我们去,也就是极乐世界并不拒绝我们去,而是非常,佛这么的讲说劝诫号召大家一起去,可是问题是什么呢,我们不想去。所以叫做其国不逆违,人家没有让你不去,你自己不想走,不想离开这,去到那儿,不想离此去彼,舍不下这个娑婆世界,所以叫做自然之所牵。就是自然而然你自己把自己牵绊住,你不想走。我也不知道,大家想想,是不是真的不想走,想走吗,这倒是斩钉截铁,想走。哎呀,这个想走不想走呀,确实就跟内证的境界,修行内证的境界呢,谁也做不了主,谁也不能说谁,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知道,还要脑瓜子清醒的人比较知道,糊涂的人自己以为是,可能根本上还是非,所以这里叫做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再一个就是什么呢,为什么说其国不逆违呢?就是往生者,你只要沿着这条,念佛见佛成佛的因果线,那么自然而然就会信愿持名牵引着你成功地往生西方,这是对于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的又一个理解,这两条理解都是可以说得过的。一个是从我们自身来讲,极乐世界没有拒绝,但是我们自己什么,自然而然把自己牵在娑婆世界,这是一个理解点。再一个就是依着佛给呈现的这条修行方法,那么自然而然随着因果线所牵,一定能够往生,这也叫自然而所牵。就看我们自己怎么取舍抉择吧,所以最后说,何不弃世事,为什么不抛弃世间这些名利呀,这些贪著无意义的凡尘俗事,而去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你一旦往生了,即得永生的这个涅盘,那么无量寿的功德就现前的能够自己受持,寿乐无有极。那为什么不去呢,后面就开始讲到我们这儿的人,你看这句,然世人薄俗,好,大家一起拿起来,再念一下。念到八十七页的,莫能知者,一起来:

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重思累息,忧念愁怖。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忧毒忪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终。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尊贵豪富,亦有斯患。忧惧万端,勤苦若此,结众寒热,与痛共俱。贫穷下劣,困乏常无。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适欲具有,便复糜散。如是忧苦,当复求索。不能时得,思想无益。身心俱劳,坐起不安。忧念相随,勤苦若此。亦结众寒热,与痛共俱。或时坐之终身夭命,不肯为善,行道进德。寿终身死,当独远去。有所趣向,善恶之道,莫能知者。

好,大家来看这一段,这里面层次也很分明,从世人薄俗这一段到我们读的这个,这个呢是举什么呢,举贪的过失,因为下面一段内容就是举我们三毒烦恼贪嗔痴的过失。那么说了这么一段以后,后面再令人修,令人舍,舍,厌离娑婆。那么先明三毒的过失呢,刚才我们读的就是说贪的过失。你看后面再下一段,世间人民父子兄弟,这是开始讲嗔的过失。再往后,大家看这个八十八页的如是世人,从这里开始讲什么,讲愚痴的过失,总归就是一个贪嗔痴。那么贪过之中也是从开始呢,通就所有的世间人,通犯的通病,来进行表述。大家来看,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大家了解,薄俗是什么,世人就是世间的知见,普罗大众,所有我们的人,生活在人世间,我们的人生观非常的什么呢,第一个就是非常浅薄,都是停留在表面,这个生命意义的表面。什么叫做俗呢,俗这个我们抛去说俗不可耐,其实就是大家都这样,一个一个都这样,见多了都如此,它就俗嘛。

那么不去深度地思维,像人生的价值意义,就是我们一味地群起而就是在这个业已形成,大家通共的这种见解人生观中,纵情去消耗,消耗我们的本有的这个真如性。我们现前可以造善业的这个身口意,但是我们都来造恶业,都追求贪著,这样的一个纵情消耗我们真如本性,一个状态形成一个显现的一个载体一样的东西,就是我们要贪,天然的具足这个贪心。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我们这么不值得停留的世界中,于此巨恶极苦之中,我们并没有把眼光投向转移出离的这种情怀中,而是正中下怀地去什么,去追逐障碍我们心性,坚固我们留守在这个世界的身口意的行为。所以大家看,于此巨恶极苦之中来共诤这个不急之事,不急之事是什么意思,就是根本没有意义的事,但是我们大家在一起追求。

勤身营务,以自给济,这就不要说了,以自给济。就是只顾着自己,为什么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就是在我们娑婆世界,在中国人里面流行的。那当然适合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所有的众生,勤身营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一样。以自给济,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然后劳心劳力地去经营造作,终日忙忙碌碌无非是满足自己的愿望。所以说大家看,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这三个词,其实就是把整个社会各个阶层,无论什么身份,都给概括进去,对不对?最后是什么,共忧钱财,就是无非都是为了钱而忧愁苦恼。我记得,回想到从我们小时候开始,过年开始有压岁钱,上学了父母开始给零花钱,小时候读小学的时候,那谁家小孩要,那个年代有一毛钱有五分钱能够买冰棍吃,已经就是非常了不得了,有的还去捡那个冰棍棍儿,凑够五十个能够换一个冰棍,还在那儿数嘛,一个一个认真地数。数够了能够换五分钱嘛,所以大家想想,这个就是跟我们这里讲到的,共忧钱财,在那认真地数,烦恼呀。然后是怎么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你不要说,没有的想有,有了的还想有,没有的希望有,有了的希望多。这样的话,从这个层面来,忧思适等是什么,就是你为这个钱而付的烦恼,有钱和没钱的质量是一模一样的,没有的他想有,有了的他害怕没有啊。

屏营愁苦,累念积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但在人前竞争的时候是这样的,人后独处的时候,还是这样的。屏营,屏就是说等于说,怎么说呢,就是在自己一个人呆的时候,屏,屏蔽的意思,一个人呆的时候,那在人前去竞争的时候,也是这样想方设法。为心走使,终其一生,没有一刻的安宁祥和。大家看是不是这样,都没有办法解释这些,因为佛已经说的就这么直白,就这么透彻,就我们念一遍都已经丝丝入扣了,为心走使,无有安时。然后是有田忧田,有宅忧宅。可能大家在北京这号称大都市了不要去种田了,可是有宅忧宅,你们应该能体悟得到。有了田地,有了宅院,那我们现在其他的不说了,不就这个房子嘛,你说生活在这一线都市里面的人,谁能每天的话题里面能离开房子?一套、两套、三套,小套换大套,多少居,多少平。这我可是,我自己是有保证的,我每天一定能从耳根里面听到这些话,你就不管闲谈之间,问话之处,一定会有这些主题,永远的主旋律,现在,就为个房子。我记得那会儿谁说起,就是为这个房子,一开始是租的,租的还是地下室,那么后来就想想能够上地就行,到地上就行了,后来到了地上,毕竟是租的,就想买,买完了以后,刚开始经济不足,只买了个一居,五十、六十平,后面稍微积攒了一点就想上百了,上了百了想复合的,复合式的又觉得这个楼不好,得有别墅呀,有了别墅又嫌不在海边,最后发现只有这个城市有,那个城市没有,就一个城市买一个栋,这就从住地下室到最后,一个城市有一栋别墅,就是这么来的。

这不是电视上还有一个叫什么房姐,是吗,你们听过吗,那么就是这么来的,所以说有宅忧宅。这个可能我们就算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这些,同样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这是当时在这个时代性,所以那会讲的,其实从我们现在来讲,牛马六畜的话,不就是代表车吗。你说我们现在为个破车,一天蹭一下,刮一下,洗一下,换一下,都费多少脑子。奴婢钱财的话,如果说的那个广义一点,那不就有时候自己做个事有点员工吗,或者家里弄个钟点工有个保姆,对吧,这不是都是这样子吗。衣食什物也就是吃穿用度,穿的吃的,总归你是复共忧之。复共忧之,大家都是这样的,然后是什么呢,重思累息,忧念愁怖。就是这样,自找的,没有一次、一刻能够停歇得下来。

可是问题是什么呢,纵然你有了以后,会面临什么遭遇呢,大家看,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也就是说,你没有的时候呢想有,那这个烦恼是一样的,那么有了以后,它又会没有,往往是因为遭遇有这个违缘出来了,那么你看,我们常说财富为五家共有嘛,这里就明确给大家说了嘛,要么水给你推走了,火给你烧掉,或者盗贼偷了抢了,怨家债主其实就是什么,败家子给你败掉了,或者是官府拿办了,有时候我们是这五种,焚漂劫夺,消散磨灭。但是我们心里这个会什么呀,就忧心忡忡,你看忧毒忪忪,无有解时,就解不开这个疙瘩呀,心里像绑了一个绳子一样解不开,放不下,然后怎么呀,这里穷日逐岁的愤恨难平,忧伤不已,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就是心里始终就这个劲,我就舍不了,就这个事情我过不去,有这样的。

相对我们现在可能我们每个人满业稍微平安一点,咱们就算是没有大富大贵,好像也就是说日子是能过,对吧。但是确实世间有那大起大落的,起的时候富贵万端,根本是不可一世,结果落的时候一下子就蔫了,就跟霜打了一样,几起几落,就不断地在这个忧愁痛苦中耿耿于怀。大家读过《印祖文钞》里面有一篇文章,就是什么,给一个叫卫锦洲的居士写的,读过没有?有一个《与卫锦洲居士书》,这个卫锦洲是什么,他们邻居家着火了,着火了,他还算是一个大户人家,大户人家置办产业宅子比较大。那邻居家着火了,古时候可能这个宅子是连着的,又是木质的,那么一着火,就连着把他们家都给烧了,烧了以后,他妻子,原配夫人,突然间就受惊吓了,一下子就死掉了,就闷绝了,这个卫锦洲就心神迷闷,每天如醉如狂一样,快神经了,就咱们现在说的。

在这种情况下,给印祖就写了这么一封信,印祖给他回的非常恳切,大家如果有机会回去看一下,这就是其实就是讲我们,正好讲到这里的这个,这样的一个生活遭遇情状。印祖非常恳切给他说,你要借这个逆缘看破世事,大家也想,每次我们的逆缘来的时候,大家要借这个逆缘看破世事,一心求西,永出轮回,印祖就说这样的话,你就能够由这个小祸而享什么呢,大福。这是印祖给他当时回信,最后还讲到说,众生害怕果,菩萨害怕因,所以菩萨在修行的时候,他害怕有这个恶果,他预先就断除这个恶因,那么慢慢业障消除直至成佛。可是众生常作恶因就想免恶果,你常造的是恶因,你怎么免恶果啊。印祖打的比喻就好像当日避影一样,就是明明你在太阳下面,你想避着说,我没有影子,那可能吗。

所以说徒劳奔驰,最后印祖也感慨到,就是说在这个善恶因果报应上,每见到无知愚痴的人,稍微作一点善呢,就想得这个大福,一遇到逆境了,又觉得说作善无效,说我修行还能这样。前一段时间回来的时候,在车上开车的一个同修就问我们,他说法师呀,我怎么最近看到一则报道说,全家到庙里边去上香,一家子庙里边上香出来,开车出来回去的时候,就是出了车祸,家里还死了人了,他言外之意我就当然听出来了,意思就是这个佛法就灵吗?那大家怎么看待这个?就是认为没有因果忘了初心,不知道因果是什么呀,通三世的呀。我只能告诉他说,一个,你不能够有一点小善你就想免这个大恶,因为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对吧。另外一个,这个假如果你当时发心真切确实虔诚,那有可能由于这个车祸或者死掉的人,他就很可能免了地狱之业了,这也有可能。

就我们现在目光短浅,就现世觉得这不对了,那就佛法不灵了。所以大家看,从这里开始讲到说,这是什么呀,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就没有一刻停歇下来的时候。那么虽然你这样,可是一辈子最后落个什么光景,大家看,或坐摧碎,身亡命终。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大家知道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哎呀,真的是跟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的,对照一下,真的是非常现实。这就是说,你打拼了半辈子,为了财物,为了你的积蓄,为了你的生活,结果身体透支,受到很大破坏,还没活到寿终正寝,怎么样,身亡命终了,到那个时候,你舍命换来财物还不是要弃下来,弃之而去,你哪一样能跟着你呢,就是这个意思。

大家想想,我们现在是不是,很多人都是如此,去做事业,实现理想创业,那么可能本来生活已经差不多了,还想更好,不断地打拼,日日夜夜,没日没夜地去透支身体、透支健康,结果差不多到四五十岁的时候,透支的就差不多了,身体跨了,糖尿病三高,都高起来了,那么在这种引发的猝死的这种情况也很多呀,这里讲到的,或坐摧碎,身亡命终,就是这种情况。说实在的,猝死这还那个,我这个跟说什么话一样,这个猝死等于说没有拖拉的,你有的那个前半辈子赚钱,后半辈子治病,一辈子拉平了,是不是这样,你存的那点钱最后不够医院给你去花,刷卡去呢,把你卡给刷完了,所以就是这样。这是指的什么呀,这个苦。你看大家看,世人薄俗,就是讲到贪求的苦,那么有田忧田,这是讲守护的苦,置办了家业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你守不住,守护苦。

横为非常水火,这个叫做散失苦,散失掉了。或坐摧碎,这里叫做丧命苦,没有活到尽头。那下面开始,富贵也要苦,贫穷也要苦。大家来看,下面讲到富贵的人,尊贵豪富,亦有斯患,也是同样的,大家不要以为说,有了钱了,他们为了这种心态,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利地位,更有可能唯利是图勾心斗角呀,所以忧惧万端,勤苦若此呀。假如果,你为富不仁,那么你的富贵的这个能力越大,那你造业就越多恶业,结果种下了无数这种三途的恶报,或者说地狱的种子,这里叫做结众寒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身为富人,你为了保你这个,做了不择手段,好多恶业种下去了,结众寒热,就是跟八寒八热的地狱结下了大因缘,这就叫做结众寒热。来生与后世,难免在三途恶道里面,与痛苦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与痛共居。

大家跟着走,这是富贵苦。下面,贫穷下劣,贫穷也有苦,贫穷下劣,困乏常无,一开始,你样样缺少,衣食住行都不够。那么对于一个没有的时候,你想拥有,你看,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想有,无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那么问题是,有了以后,可以让你有,那你有了以后,开始就什么,贪得无厌,有了一样就觉得更少了,有了这一样,感觉另外的一样还没有,总想着跟别人看齐,人家有的,我也要有,人家没有的,我还想有。在这样的情况,就叫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你看说的多有意思,就是越有什么,他觉得越少,这样思有齐等。那么问题是什么呢?

如果他曾经修过这个法,修过福,那么今生自然不要求就能够得到的,你没有修福的话,你纵然得到了,你马上又要消散呀,所以说适欲具有,便复糜散。消散了以后,哎呀,你就觉得说,就跟赌徒一样,一消散你更加想翻本,翻本福报不够,结果又得不到,没有时间去完成,最后总是什么呢,白费心机竹篮打水,终日什么呢,为妄心走使投机取巧,有的人处处钻空子,勤苦一世换来的是什么,连个世间的名利都没有得到,说实在的,有的人。有一种人,你看着他一天热火朝天,不知道人脉多广,事情好像办得都很活,结果福德不够,这个福报不够,你就是没有,你就是要受这个贫苦,这种虚热闹倒是多点,但是他本质上,他养家糊口都很那个,说实话,很这个有压力。有的他还非得漂在大都市里面,觉得家里人觉得在北京在上海,这都是人的虚荣心,所以说如是忧苦,当复求索,不能得时,思想无益。

得不到了,那么就受不了了,然后身心俱劳,坐起不安。忧念相随,勤苦若此。同样也是什么呢,亦结众寒热,与痛共居。就是说你为了追求财物,可是呢,不肯为善为德呀,那这样的话,那么你死后还是随业受报,怎么样呀,跟这个八寒八热的地狱结下因缘。最后是,或时坐之,终身夭命。不肯为善,就是从头到尾一直到死,他都不肯修一点点善法,见过这样的人吗? 行道进德。结果呢寿终身死,当独远去,远去到哪里呢,那谁知道呢,虚生浪死呀,三恶道都有那么多,不知道去哪里呀。所以说,有所趣向,善恶之道,莫能知者。就是一个人将来趣善趣恶道,不要问别人,人家也不知道,你自己就知道了,就看你这一辈子造的业,你干了些什么。所以大家看到了吗,这个是富贵也苦,贫穷也苦,还有现报也苦,什么叫做现报,就是说思有齐等。

适欲具有,便复糜散。你本来没有这样的,结果你通过不择手段你追求到了,那么今生就得散掉、失去,这叫做现报苦。现报苦,你为了保住你这个追求来的东西,你又得去造业,然后在造业的过程中又感未来苦,所以叫当独远去。你看就这段话大家看,从这个贪求苦到守护、散失、丧命、富贵、贫穷、现报、未来,从始至终就没有一点点乐,就是我们生活的状态,真是越讲越就觉得说,有啥意思。你说就这么一个情状,但是还被我们给装点得多姿多彩,就是这么个情况,谁也逃不脱,都在其中,朝朝暮暮营家计,是是非非白了头,都是如此的。就等于说,有时候说,虽有虎口,就是马上老虎要吃了,我们还什么,还是心甘情愿的往老虎口边跑,就是这样子。

所以说,好像在经典里面,常把这种情形比喻什么呢,我们一个人,就像一个老了的大象,陷入到泥潭里面,老了的大象陷到泥潭里面会怎么样,它想摆脱嘛对吧,它想动嘛,挣扎嘛,结果越动越挣扎,怎么样呀,越陷得深。而且在经书里面讲到,我们说以前讲《成佛之道》的时候也给大家说过,就我们一个人,几乎一辈子的遭遇,就是我们在这个人世间,就跟说,外面有这个贼人、强盗、猛虎、狮子、狼呀等等这些野兽追着你,那么你被追着害怕得要命往前跑,跑、跑、好不容易地看到一个很久又枯了的干了的井,你就想在这个井里面躲起来,躲起来的时候呢,刚好井边有一根草藤,这个藤你就拽着就躲到井里面了,躲到井里面的时候,发现井不能到底躲,为什么呢,下面有好多毒蛇探着头想毒你。

那你这样的话,又害怕贼人又来追的时候,只好什么呀,吊在这个井的空中。吊在井的空中,又出现什么情况呢?井里面有个老鼠,就在这井沿上来回走的时候,见到这个藤子,就咬这个藤子,一口一口地咬,都快断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然后井边有这个蜜蜂,我们说的那种野蜂,弄的一个蜂窝,它采的蜜满了以后掉下来,然后在这样的情况下,眼看这老鼠咬的那藤已经快掉下来,下面是蛇,贼人强盗、虎狼、狮子都在涌过来的时候,你一看到这个蜜,哎呀,这么甜,就忘情地吃,什么都不管了。说这就是我们现在一个人在世间的一个情状,贪,让贪这个能量占据了我们的身心。所以你看被迫释迦摩尼佛讲法都要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好,我们再往下看一段,第二段就是嗔。嗔的这个,讲到这个,欲何乐乎,好,八十七页第二段,大家一起来: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成大怨。所以者何?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即时,应急相破。然含毒畜怒,结愤精神,自然克识,不得相离,皆当对生,更相报复。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善恶变化,殃福异处,宿豫严待,当独趣入。远到他所,莫能见者。善恶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甚难甚难,今得-相值。何不弃众事,各遇强健时,努力勤修善,精进愿度世。可得极长生,如何不求道。安所须待,欲何乐乎?

好,这一段开始,我们就是讲这个嗔恨的过失。你看第一部分就是说,以这个理来教化劝导,大家看,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那无非就是指的我们的自己一家里面的,然后亲族里面的,六亲眷属,都应该大家什么,相互敬爱,无相憎嫉,就是不要怀有这个嫉憎心。哎呀,确实如此,这个人心呀,真的是非常的微妙。这个从我自己可能也是,可能生生世世跟这种出世的情怀有关,有因缘,所以我就每看到,你看我在家时候,那会儿,从小我就有一个情结,什么情结呢,就每看到,我们家族里面也是一个,也有一些堂兄、亲兄弟,就是这个辈很多嘛,那么相信诸位也有这样的一种经历呀,就是小时候是无猜的,对吧,什么都可以同分共享,那小时候无非就点吃的,糖果,那时候无猜的,觉得非常的随时随地仗义,大家一起。慢慢慢慢变大以后,就开始微妙,那微妙怎么样,一个是父母亲教育本身就是长养我们的自私心。

说咱们家怎么事,你可出去不要什么呀,跟你伯伯家叔叔家要怎么怎么样,慢慢小孩受这个,有了里外之别了呀,亲疏之分了嘛,大了以后,更加在亲兄弟各自开始什么,娶妻生子,对不对。一旦娶妻生子,为什么有的大和尚非常聪明,大和尚要收徒弟,然后这个小和尚想出家这种小年轻人到庙里面,然后爸妈不同意,撵到庙里面,这聊上了,聊上了这个大和尚怎么劝导这个父母亲同意你儿子出家。说你现在呀,你把儿子送给我佛门,我替你养着,还教育他,将来他还能教育人,这个儿子永远是你的儿子。说如果你在社会上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被这个犯罪吸毒教育坏了,就不是你儿子。二一个,纵然没有教育坏,他可以总得娶妻生子,意思是什么呢,等你娶到媳妇的时候就不是你儿子了。知道吧,为什么呢,要不就是听着媳妇的,要不就成了丈母娘的儿子了,知道吧,所以就是这样子,哎,这么一劝,那爹妈一听,还真是这么个道理,就给留在庙里做小和尚了,现在还能读佛学院,你看多有智慧。

那我们现在就是自私心,就是觉得,亲兄弟慢慢长起来以后,一起去生子就成了一家了。你看为什么以前的古代或者近代的这些大户人家要闹分家呀,为什么要闹分家?那不就是这里讲到的说什么呢,不相敬爱,相互憎嫉了吗。所以说真正要修行,这确实是,像民国年以前,这样的一大家子,有一个主要的老夫人,就像贾府一样,那么多的兄弟,堂兄弟,亲戚,那么多的少奶奶、二房、姨奶奶等等那些,你说那一大家子一天要管好,要相互相处,那多麻烦?所以古人读到这些经句的时候会非常相应的,正好就戳到他那个心痛处了。所以你看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有的可能钱比较多一些,经济能力,有的比较少一些,那么不要自私吝啬,有无相通就是大家相互照顾着点,多的给少的花点,就是这个意思。

你想现在行吗?现在行吗?现在你有兄弟姐妹,你都不敢把房产的名字挂在你父母亲头上,能听明白我的话吗,你有了为什么?到时候不是,如果你是独生子女还可以,顺理成章的继承,如果你不是独生子女,那兄弟姐妹就什么呀,就围上来了,等于说要跟你什么呀,打仗了,要对簿公堂了,要起官司了。就为这个房子存款,你看多少人现在为这个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呀,天天就是,阿弥陀佛,真是想想,真的就是房子就是存款,就是这些。所以这里就是没有做到有无相通,说是现在人也不敢跟他相通,你有点钱发慈悲,他跟你借来,借完了以后就不认账了呀,你再讨他还的时候,等于说你向他借了一样,都这样子。就是说两相都没有正念没有道德,而且很多时候是没有良心了。

所以这里佛才劝说,言色常和,莫相违戾。就是相互不要什么呢,不要做出这个,要和蔼,相互相亲相爱,不要做出什么?暴力的行为。因为什么呢,第二部分就开始广说这个起嗔心的过失了,大家看,或时心诤,有所恚怒,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轮回到今生,我们大家碰在一起,生为一家人,那么由于意见有点相左,不能够忍让。

我听到上一段时间碰到一个装修的,说夫妻两个本来要装修房子,要成亲结婚了,就为装修两个人就打起来了,最后就不结婚,离婚了,结婚证都领了,又离婚了,就为装修,就不能够忍让。所以有点恚怒,那么尽管这辈子的恨意,可能就那么一点点,一丝不快,但是会怎么样?后世转剧,至成大怨。所以为什么不是冤家不聚头呢,因为你有缘呀,缘分还不浅,可是你就是因为这样,前一世后一世,就是因为曾经一小点点的意见不相同,最后生了恨意了,最后转成大患,最后就拿刀子进,白的进红的出了,就到这地步了,这就叫至成大怨。所以者何,说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因为怎么呢,世间之事,这里其实是讲的世间的因果循环不息嘛,世间不仅仅是这一世,是前生后世,世间之事,更相患害,就是你我相互报复,生生世世相互伤害,所以说今生的恨意,虽然没有即刻果报现前,但是如果你没有把相互结的这个怨解决掉的话,仇恨就会滋长下去。那这种彼此的伤害就在我们阿赖耶识种子里面,不断地种一个种子,下一世现行,现行又种种子,相互生生世世不得相离,报复就会愈演愈烈,就是这样子的。

所以说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即时,应急相破。应急相破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要把这个事情要理顺了,说开了,不要心里有结,不要有误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好,否则的话就含毒畜怒,结愤精神,自然克识。自然克识是什么意思呢?就为我们的阿赖耶识所把你克制住了,就是我们的这个种子留在八识中,抹不掉了,抹不掉就是自然而然就什么,存在八识中了,所以说自然克识,不得相离,皆当对生,更相报复。就是说现生虽然不得相离,相互来生还得再见,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这里,这是指的嗔恨的过失。那我们再看,后面开始这里讲到的说什么呢,就是我们的一个现状。现状是什么呢,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来独去。

这是一个劝导,就是为什么你非得要这么嗔恨呢,你想想人在世间呀,谁都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那我们的嗔恨心从哪里生起的?一定是跟别人相对立生起的,对吧。这佛就劝导说,人都是一个人来一个人走的呀,轮回路上同生同死,结伴而行的有吗?同生同死的有吗?你自己造业感果,怎么可能同步呢?大家想想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注定,就是一个人,只要我们的心有你我他的差别,那就是一个,只有我,你跟我是不同的。促使我跟你之间,一定是各走各的,那我们之间有矛盾就会生嗔恨。就是这样,所以说是苦是乐也是自己造的,没有人替代你,身自当之,无有代者。那后面讲到是什么呀,善恶变化,殃福异处。宿豫严待,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由于你今生造的善恶业不同,所以未来的果报也就是有苦乐的起伏的变化,业力重者恶者入三途,业力善者轻者入人天,总归是什么呢,你看这叫殃福异处。

就是造的善业恶业,它是分开分门别类而对的,看你是下堕还是上升。那么总之呢,你造的这些善业恶业都在前边怎么样?在那儿等着你,在那儿严阵以待地等着你,宿豫严待。就是守在那儿,守着那个株,待你这个兔,就等着你去受这个报。所以说六道所有的众生都是这样独自地趣入,趋向于各走各的道,所以叫做当独趣入,远到他所。可是问题是什么呢?这样的一种轮回的事实真相,世间人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见到。莫能见者,这种善恶业,不管我们,你看善恶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就是我们造的这种善恶业,它都对你是紧追不舍,不管你投身到哪儿一个道,这些都是如影随形的。在六道中你个人的道路不同,你自己孤身上路,而且这个时间长路途遥远。

你想再跟你至亲至近的人再去见的时候,那已经是很难很难的事情,就叫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再想见估计就不知道是哪劫哪世的事了,甚难甚难。那为什么前面要讲这个呢?后面佛就劝导什么呢,说何不弃众事,各遇强健时,为什么呢,因为今得相值呀。你现在你好不容易遇到了珍贵的佛法了,好不容易有这个善缘把净土法门给受持了,那你为什么不把这些世间无意义的事情抛开,趁各自还在什么,强健就是什么,精力和身体都好的时候,你把这个道业给办了呢,就是说趁强健的时候努力地去修善法,去断这个恶,精进地去愿度世间众生,这样大家一起往生,可以得到彻底的无生之生,无量光寿之生,你可得极长生,你为什么不去求道业,安所须待,欲何乐乎?你还想干什么呢?你到底要干什么呢?连佛都这么问我们,说你到底要怎么样嘛?你怎么样你才,你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快乐呢?所以这叫欲何乐乎,说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快乐?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

以前的禅宗宗门下的大德,给他道场里面领众修行的时候,都是劝导禅堂里面的僧众,都是劝励兄弟家,法门兄弟么,趁这个色壳子,就是这个色身还在强健的时候,把这个事给办了,真是如此。这个办道啊,你随着精力、身体、年龄的增长,这个心劲它是也在跟着退的。你年轻的时候你去,这个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呀,这也在讲台上也差不多快十年了,那会儿的话,我记得是飞机晚点晚的呀,几乎都是一两点落地,走也是一两点起飞,回来也是一两点落地,你说我从机场到了佛学院,现在嘛慢慢积累了一些缘法,有护法护持的,还接了送一下,那会儿去的时候就坐地铁嘛,还得倒到11号线再坐那个机场轻轨,那可是那时候劲儿就十足呀,到了那儿还得赶紧再温习一下讲义,第二天一早,人家道场里面就开始登座就说法了,还清清楚楚,现在不行老了呀,真的是这样的,精力不足,所以说这就是什么,其实也是精气神就不行了,这个力量不足了,它没办法,这就是生老病死,这是当下的实相,我们没办法。

所以这里讲到的说,为什么不求道?你为什么不把心发愿念佛求生呢?你在这个世间,你还有什么快乐的呢?趁这个强健时,确实是如此,趁这个强健时是很重要的,渐渐鸡皮鹤发,善导大师说,渐渐就鸡皮鹤发呀,一不小心,你现在有时候我们出去,你去走一圈,中国的老龄化现在也很厉害,已经正开始呈现出这个,呈立次方的这种增长,那我们这一代人,当我们这一代人老了以后,那真的就是年轻人很少了,那你到处见的都可能就是,我说这以后退休也得晚一点了。

我那天还跟他们说逗趣的话,我说本来和尚就越老越忙,因为弘法,那世间人到了六十岁以后,退休了就颐养天年了,对吧,就慢慢地养尊处优去了。这个和尚出家人越老越吃香,他得追着你,你要领众,你要弘法,你要去讲开示,去应供,去参加法会,好,就累的累的,更辛苦。所以大家要知道这就是实相,真实相,所有这些苦都是我们世间的实相,就是真实的状态就是如此。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好像都在回避,不承认,然后自以为是地麻痹自己,觉得说我还找个乐子呀,我要怎么样,这个世间根本上是苦的,没有乐子,一点乐子都没有。这是讲到第二个烦恼,就是嗔的烦恼。第三个就是痴的烦恼,愚痴。愚痴的话,更是有意思了,大家来读一遍就可以知道了。八十八页开始,一直读到八十九页的甚可哀愍这句话,好,一起来:

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恶之事,都不信之。谓之不然,终无有是。但坐此故,且自见之。更相瞻视,先后同然。转相承受,父余教令,先人祖父,素不为善,不识道德。身愚神暗,心塞意闭。死生之趣,善恶之道,自不能见,无有语者。吉凶祸福,竞各作之,无一怪也。生死常道,转相嗣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颠倒上下,无常根本,皆当过去,不可常保。教语开导,信之者少,是以生死流转,无有休止。如此之人,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痴惑爱欲,不达于道德,迷没于瞋怒,贪狼于财色。坐之不得道,当更恶趣苦,生死无穷已,哀哉甚可伤。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教语道德,心不开明,思想恩好,不离情欲。昏蒙暗塞,愚惑所覆。不能深思熟计,心自端正,专精行道,决断世事。便旋至竟,年寿终尽,不能得道,无可奈何。总猥愦扰,皆贪爱欲。惑道者众,悟之者少,世间匆匆,无可聊赖。尊卑上下,贫富贵贱,勤苦匆务,各怀杀毒。恶气窈冥,为妄兴事。违逆天地,不从人心。自然非恶,先随与之,恣听所为,待其罪极,其寿未终尽,便顿夺之。下入恶道,累世勤苦,展转其中,数千亿劫,无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哀愍。

这个贪和嗔呀,都是以无知愚痴为根本,由于我们有痴,所以才衍生贪嗔两种,所以贪嗔痴是根本烦恼中的三毒,可是都是以这个什么呀,一切的烦恼都是以愚痴为根本。所以这里在讲,开始就讲到什么,愚痴之人,大家看如是世人,这是指的世间之人,那么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就是没有福报,只有邪见和怀疑,你看下面开始讲到都是,不信作善得善,都不信之,谓之不然,素不为善,自不能见,信之者少等等这些词用的,都是大家发现没有,这一段这种愚痴都是一个拒绝的态度,拒绝,不信。我们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就是用这种怀疑的邪见,真的福报太差,这个跟佛法有没有缘,就可以在这个福报上能够顿见分晓,真的福报太,有的人世间痴福非常多,他就是没有办法跟佛法相应。

咱们也不说这里非得说,强加佛法,就至少你对因果轮回,你要有一个反思观察呀,他不观察嘛。很多时候你看我们现在,我自己出去,比如说弘法吧,布教,那么给他讲因果轮回,就很多的对境各个都不一样,各种各类的,有的人就是说向你发难,你说了他根本不买(账),他还用一些道理,所谓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等这些跟你现场讨论,讨论一番,说得口干舌燥,但是他归根结底,根本就是对于你的这个见解没有一点点,连拨动心弦的效果都没有,这就叫不信。那么还有一种人,他就觉得你讲的说的跟神话一样,哪里有轮回什么的,他怎么呀,就是说,你说的好也罢,坏也罢,他没有兴趣。你就不管怎么样,他给你坐在那儿,他不接你的话,他笑眯眯的,他不跟你,就根本对你没有,缘法上根本都没有一个感觉,这也是没办法,没有福报,愚痴之人。

还有一种更麻烦,他非常特别赞叹你,又是合掌又是大师,但是他本质上根本就不认为你讲的道理,他连听都不想听,他为什么对你什么呢?他觉得你是个神仙吧,大概这一类,就是高的人,世外的人,这种人你得对他顺着点,他觉得这种他要顺着你,他不要得罪你,他万一得罪一下,你给他弄个什么把他现在害了一下,所以他不断地抬举你,他认为抬举你没有坏处,但是根本就你讲的这些,他转头就没这回事了,就是各种各样的这样的一种情景,总之就是一个什么,否定拒绝,不受教化,就是非常刚强,所以大家来看,这就是愚痴的相状。第一个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这是什么呢,就是不信因果,对吧。其次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恶之事,都不信之,这是不信轮回,你看佛讲法也是如此,首当其冲信仰佛法,就是得相信因果轮回,都不信之,谓之不然,终无有是。

从来不相信什么呀,不相信说命运可以改变,不相信具体比如说,布施可以得福,善恶报应这些他谓之不然,终无有是,这是什么呢,不相信善恶报应,也就是不相信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吧,这么来理解,为什么呢?他说善恶之事,都不信之嘛,那就是不相信修行可以改变命运,终无有是,不相信这一套。那么后面讲到的说,认为没有这么一回事。

但坐此故,这个坐是什么意思?大家找着这个词了吗,但坐此故,这个坐,后面有好几处都是说,因为的因,但因为,就是由于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怎么样呢,且自见之,就是他只坚持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见解。然后是什么呢,更相瞻视,先后同然,转相承受,父余教令。这个一系列下来很有意思大家看,这什么意思,说白话,其实就是每个人都认为说,哪有什么因果报应,哪有什么前生后世轮回,然后每个人都这么见,都这么认为,大家相互沟通的时候,也都说必然都是这个意思嘛,先后同然,就是一代又一代,每个时代的人都认为必然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大家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都不相信。很多时候我在这个上面我觉得确实,但是藏地现在也开始流失了,有一些你比如说南传的像泰国,或者是藏地这些地方。

如果是佛法比较这个,就是流传得广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很重要的这些地方,基本上还至少能够相信因果轮回的,善恶报应。那我们现在出去弘扬的时候,善恶报应相对来讲在咱们汉地,算是头等的能信的,最能信的就是善恶报应,这个他信,至少他会畏惧,或者心里懵懵懂懂半信半疑,他有这个概念,你一讲到轮回就离远了,他就觉得这个已经开始太神了。

所以你看这里,更相瞻视就是有一层意思,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这么认为的,那有一个和尚来给你们这么讲,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这对吗?有这么一回事吗?所以更相瞻视,先后同然。就是说每一个时代都是这样认为的,大家一起效仿认同,根本不相信佛法所说的道理,不相信因果报应轮回。我印象特别深的,那会儿看红楼梦,王熙凤这个人就特别的阴毒、手段,所以有一次她处理人家的事给说情,事情也没给人家处理成,把这个人家的,这俩人又给逼死了,就自己她黑吃了三千两银子,三千两银子还说了一句什么话呢,说你要知道,我可是从来不相信什么阴司报应的。那会儿我还没有学佛,我告诉大家,我就看到她说这个话的时候,我都觉得心里瘆得慌,就读那个小说我就,她脱口就来了一句,你是知道我的,大概意思,我不知道原话了啊,我是从来不相信什么阴司报应的。结果最后呢,机关算尽太聪明。所以说这里讲到的,就是先后同然。

后面开始转相承受是什么呢,就是指的一直受着这样的教育,其实这一段这里开始是讲到什么呢,就是不信善知识,前面不信因果轮回修行,这里开始不信善知识第四个,为什么呢?一直这样教育,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大家都不信。父亲这一代不信就这样认为,所以说父余教令,先人祖父也是这样认为,儿子也是这样认为,不经意间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他的祖父这一辈,从来素来就不做善事,不讲伦理道德,现在我们常讲的说家教家教,家教很重要,但是现在家也尽支离破碎的,哪有什么教呀。现在的教是怎么教呢?你看这里讲到的说,就让子女做一些什么呢,素不为善,不识道德。身愚神暗,心塞意闭。这就是说自己是这样,教育子女还做一些迷惑暗钝的这些事情,令他们没有善恶的标准。

自己没有善恶的标准,然后导致他们的心意都是闭塞的没有智慧,对于因果报应这些善恶,自不能见,就是自己没有,没有这个见解,自己他看不到,无有语者,又没有人把这个告诉他,你看古人都讲什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都是这么讲的,可是慢慢的现在谁讲这些?无有语者,就没有人告诉他,自然养成他就根本没有善恶的标准,就该放肆地去什么呀,吉凶祸福,竞各作之。

就是吉利的事,恶逆的事,是福是祸等等,没有这个概念,他可以放肆地去做了,这就叫不信善知识教导。你看我们现在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甚至有时候父母亲教子女,生怕出去吃亏受欺负,总是说你以后出去怎么怎么样,学的怎么怎么样点儿,而且现在的教学来讲的话,小大人小大人,从小孩儿就开始就非常攻于心计了已经,你说这么长大,这些你还怕他没有吗?你怕他不够圆滑,不够聪明吗?他的无量劫来阿赖耶识种子里面,种了多少这种种子呀,你还愁他不够发挥吗?还要这样给他做缘法上,不断地勾引引发。所以我们老家曾经有一句话就是,惯孩子就是杀孩子,父母亲就是这样生生世世这样,你看,怎么呀,无一怪也。

大家都说做恶事,大家都具足贪嗔痴,大家都这样生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没有什么不对的呀,你看这里叫做自不能见,无有语者,后面是无一怪也。没有一个人觉得说这不对。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人道的众生从上古时期,从光阴天生下来,生到人间,上古时期就是一步一步地流落到现在这种情状的。曾以为非,今当为是。这个话能听得懂吗?就是在曾经的这种社会的这种价值取向,共同的价值取向层面呢,都认为这个事是不能够做的,现在认为这个事叫本事,明白吗,能够这么做那才有本事,反正能赚到钱就可以了,这就叫做什么,无一怪也。后面再来看,生死常道,从这句话开始什么,转相嗣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颠倒上下,无常根本,皆当过去,不可常保。这是第五个不信,不信什么,不信无常。因为一切众生都常在轮回之中,轮回你就有个前生后世,那么每个人的轮回期限不一样,节奏不一样,你不可能说,你们俩这辈子是夫妻的缘,结果就同一天生的,同一天死,对吧,有这样的因缘,但是很少好像,那也跟宿世的愿力有关,太执著了。

那么你这个夫妻眷属,他就生死之期限有间隔,你生的时候我死,我生的时候你死,前生后世就会错开,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看这里就叫做什么呀,转相嗣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就是死的时候,觉得颠倒舍不得,他不相信无常的这个根本原则,这个状态就是什么呀,不可能保持原状,一定会有生死,这个时候看不破放不下了就哭,那宿世的债主来的确实如此。这个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我在俗家的有哥哥有嫂子,有一个哥哥就是走的比较早,突然间这个心叫做什么,心梗,心梗就死了,死了这突然间,嫂子就觉得说,明明我早上你活脱脱地走了吗,回来怎么就给我变成个死尸了呢,就这句话差点儿咬着就这么念叨了有三年了,就忘不了,就不行,一说起那个泪如雨下,就觉得说,你为什么不给我,一句话也没说你就走,就这个牛角钻进去她出不来嘛,大家知道钻到那个牛角尖里面,她转不了身呀,就真是跟这个。

可是什么呢,确实如此,这个哥哥,曾经回去我就拿一部康僧铠本的《无量寿经》,真的讲到这里,这个因缘不可思议,我曾经就拿这么一个折叠的,那会儿出家很久了,才第一次回去,回去就给他,就是这么呈在他手上,说你拿着,你翻开,哪怕翻一页,我说你看这儿有画的佛像,那种折叠的经书不是翻开以后,先几页里边印的有那个佛像呀护法嘛,我说你看看这个佛像画的多艺术啊,这个等等,就不行嘛,就这样推的,就生怕给他沾在身上一样,就这个哥哥,果然这样,他跟这里面讲的好多情状一模一样,我觉得真的跟,就有时候觉得说,这就跟示现的就一模一样,跟这里讲的,他们两位,那么这时候到现在还稍微好一点了,他不相信。

可是呢教语开导,信之者少,你给他讲他不买账呀,你给他用这个道理教化无常,能信的人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说是以生死流转,无有休止。从来没有停歇过。那为什么有这个?最根本的是什么呢,就是不信三宝,不信佛法僧,特别是不信经法。第六个就是不信经法了,大家看,如此之人,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

这就是最后的总结,这一类不信的人,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明白事实的真相,蒙嘛;冥就是稀里糊涂的善恶不分,真伪不辨;抵就是抵触呀,你给他讲这个法,他闻法了以后不修,他跟这个相抵触的;突就是冲突,常做恶,诸恶而行,不是常做诸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心里也不考虑,也不害怕将来的后果,只说当时的一时之快,毫没有这个惧怕因果报应的概念,所以这叫心无远虑,各欲快意。就是这一段。那我们看这就是说根本不信经法。

第七个开始讲的就是什么呢?根本不信现报和后报,这是第七个概念,一直在不信,你看就这一段,愚痴嘛!大家来看,那么痴惑爱欲,不达于道德,迷没于瞋怒,贪狼于财色。坐之不得道,更当恶趣苦,生死无穷已,哀哉甚可伤。这就是说没有智慧的人呀,他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怎么样呢,他什么事都敢做,不择手段,所以叫不达于道德,那么自己得不到,或者别人得到了,他又不舒服,又会生什么呀,嗔怒,这一段开始总结前面的贪嗔痴了,就迷没于嗔怒,自己想要的没得到,还让别人拿走了,生嗔恨心了。贪狼于财色就是对于这个财色贪得无厌。古人有对联都讲到说,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你看其实有时候我们到庙里边,或者乡下这土庙里面,有时候贴的对联,真的是跟真理一样的,民间坊间的这些话确实如此。

这里你看为什么呢?坐之不得道,坐就是因的意思,大家记住了啊,这里还是讲坐。因为不得这个解脱,所以来生呢,难免还会堕到三途里面遭受生死,有生必有死,生死无穷已,可是世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明白道理就很哀哉甚可伤,怎么样呢,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你看我刚才跟大家讲的,就跟这个一模一样,整日整日的忆念,舍不得想不开,她就转不过来这个身,一旦遇到挚爱的父子兄弟夫妇这些,一旦有人去世了以后就受不了了,思念的痛苦,犹如绳子打结了一样就难以解开,了无期限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这里叫做穷日卒岁,无有解己。

那么你给他讲这个,就是教育道德,这里开始讲到什么,教育就是解脱之道,修行之德嘛,你给他讲这个呢,他是第八个,不信出世解脱,前面这个不是有现报和后报吗,对吧,现报就是说,突然间活着活着家里死了一口,后报就是什么呢,这是最后,将来还得更当恶趣苦嘛,那么这里开始讲的,根本就不相信有出世解脱这么一回事,这是第八个概念,主题。

教育道德不相信,只相信贪嗔痴,所以心不开明,你给他讲呢,他遇到善知识,纵然有给他讲说无常无我,他不会开悟明了的,听不进去,只想着当初他们的恩爱呀,情欲之事,然后不去开这个修行出世解脱这个见解,开不了这个见地,只想着思想恩好,不离情欲。昏蒙暗塞,愚惑所覆。不能深思熟计,心自端正,专精行道,决断世事。你看,就掺在这里面出不来。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就是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好像裹着我们,为什么修行稍微可以一点,清净一些,耳清目明,或者觉受上有一些上升的时候,马上就给你来一个更麻烦的事情,把你卷进来,或者人或者事或者执著,一定会有这样的缘起,就是我们阿赖耶识的种子,就是真的每天它们都跟什么,都在演练,都在相互争斗,看你是这个善法出世种子呢,还是轮回恶业种子。

那就相互纠缠,就跟摔跤一样,你想甩开我没门,我就要逮着你不放,就是这种状态。所以由此呢,他自己不能够放下万缘,专精修道,决断世事。一辈子这样糊里糊涂到了尽头,你看这里叫做便旋至竟,年寿终尽。糊里糊涂到了尽头,还是虚生浪死没有得道因缘,从来没有说信仰佛法,修行佛道,不能得道无可奈何。遇不到这样的缘。

所以说,最后说总猥愦扰,就是愚痴的这样的人呢,总是自己就扰攘不安,就自己就是觉得安不下来,好像好人间的贪爱的物欲,皆贪爱欲。惑道者众,悟之者少,觉悟的呢非常少,迷惑的人越来越多,世间匆匆,无可聊赖,就是一生匆匆就这么过去了,无可聊赖,就是没有一个值得你能够托付的对象。大家听这些话非常有加持力,我们要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就是如听了法而如是思维。特别是净土法门就是这样,厌离娑婆,你就要对这个世间的所有这些人事深恶痛绝起来。不要看世间的这个成语或者这些词,这都是真理呀,你生了,就是你陷进去了,深受其苦了你才能够什么呀,厌恶起来,你触摸到你的痛处,你痛得都受不了了,你才能够什么呀,这里讲的决断世事,我们的深恶痛绝这个词,你看说的多惟妙惟肖。就你一天晃晃悠悠的,美滋滋的,乐呵呵的这么,你根本心里都触摸不到这个底线嘛,没办法,有反作用力,让你觉得该出离了,该舍下了,确实没意思,越来越没意思,再就有意思不起来了,这就对了。

所以说后面开始你看,皆贪爱欲。惑道者众,悟之者少,世间匆匆,无可聊赖。尊卑上下,贫富贵贱,勤苦匆务,各怀杀毒。就是不论尊卑上下,所有贫富贵贱的人都怎么样呢,都不会守本份,每天就跟有人撵着他,追着他,怎么样呢?匆忙地去做这个争名夺利的事,然后每个人都胸怀着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各怀杀毒。恶气窈冥。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就充满着这种邪恶的气氛。有时候大家观察一下,在世间,每天你的工作,你得跟人打交道,你就比如,咱们也其他的不说,就说这个商业谈判,为了利益谈判,你如果有机会身临其境,你到现场观察一下这个商业谈判,一方的这种运作,设局下套,另一方,然后在这个相互的秘密中,就这样你来我往的,其实就是这里讲的各怀杀毒嘛,我想把你的利益给我弄过来,恶气窈冥,为妄兴事。

这个心念里面,这些与自他这种满足私欲,虚妄的欲念肆无忌惮的造罪的时候,会怎么样呢,就会违天地之德,不从人之良心了呀。违逆天地,不从人心。就是你天天这么做的话,你自然而然就对于这种状态,你根本就不忌讳说什么,还有天地,还有诸佛菩萨,还有诸天鬼神等等,根本就不想。这些不怕倒也罢了,你连人基本的一个良心都没有,大家要知道昧良心昧惯了,习以为常了,他就觉得没什么,肯定是如此的。那么自然就会召感不好的恶因恶缘出现,所以大家说,自然非恶,先随与之,恣听所为。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不好的恶因恶缘出现的时候,它先来的态度不是一下子让你很不舒服,它在向你靠近的时候是让你非常享受,非常舒服。今天走了好运,发了大财,升了官,好事来了,这个好事来的时候,你当然会觉得说太好了,先投其所好,就是满足于你的这个,前面的这些杀毒恶气的这种心,让你能够什么呀,更加变本加厉地去造业,造业就在这样的诱惑上,终于等到你把这个坏事做绝做尽了,恶贯满盈的时候,福报没了,寿命该尽了,所以说,遭到这个横祸不得善终。大家看世间有几多人就是如此。

所以你看这里,不从人心,自然非恶,先随与之,先给你一点甜头,恣听所为,让你放恣地去造业,纵恣地去造业,待其罪极了,其寿未终尽,便顿夺之。没命了,来不及了,夺之了以后什么呀,就把你下入恶道,这是什么呢,导致的后世苦,所以第九点,就是不相信后世,这里第八个不相信出世解脱,第九个不相信后世受苦。下入恶道,累世勤苦,展转其中,数千亿劫,无有出期。辗转在其中,不得救拔了,痛不可言呀,甚可哀愍。就是所受的这种痛苦,怎么能说明呢,这是佛在这里又赞叹,感慨叹息说人在人道中活得,你们人道的众生太可怜了,三界的众生太恐怖了,甚可哀愍。这是我们今天的课程,主要讲的就是贪嗔痴三毒之过患,但是我们每时每刻每一念,都是天生的就跟三毒有这个关联的因缘,所以修行就是任重而道远,唯有念佛求生西方,这是这辈子可以做到和有保障的事情,好,大家一起来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随喜大家。

0:00 / 0:00
佛说无量寿经1
佛说无量寿经2
佛说无量寿经3
佛说无量寿经4
佛说无量寿经5
佛说无量寿经6
佛说无量寿经7
佛说无量寿经8
佛说无量寿经9
佛说无量寿经10
佛说无量寿经11
佛说无量寿经12
佛说无量寿经13
佛说无量寿经14
佛说无量寿经15
佛说无量寿经16
佛说无量寿经17
佛说无量寿经18
佛说无量寿经19
佛说无量寿经20
佛说无量寿经21
佛说无量寿经22
佛说无量寿经23
佛说无量寿经24
佛说无量寿经25
佛说无量寿经26
佛说无量寿经27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问: 判断众生是否生西,唯一标准或标志是头顶热对吗?...

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又称为极乐?我们一般谈乐,都马上...

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

念佛就是听自己念出的声音

问: 从《楞严经》所看到说,山河大地都是佛的法身所变...

七十岁的人切勿将念佛当作泛泛悠悠的事

日前陈豫堂来函,言汝父女二人均欲皈依,祈为取法名,...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

念佛如同醒梦

【原文】 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

生死关头,切切不可被恩爱绑住

明朝沈槐庭居士,潭州人,少年失学,不能穷究佛经,畅...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教与人生

诸位!今天讲题是佛教与人生。先讲佛教,然后再讲人生...

果公上人语录

一、要发心培福,有机会就培福,如去庙上带支好香供养...

人生五个不在乎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应该非常在乎的,比如做人的尊严,...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为堪忍,...

【佛教词典】晒经台

(地名)明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曰:都鲁濮水关,有唐僧...

【佛教词典】无颠倒善解脱心

【无颠倒善解脱心】 p1085 瑜伽八十九卷十五页云:已具...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

成就无上佛道,有两种法

学佛人要恭敬一切,看别人都是菩萨,自己是愚痴众生。...

在生活中惜福造福

现代科技发达,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却因追求享...

慧广法师:生命的意义

一、 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 十年、二十年五...

如何忏悔才能让罪业清净

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也都犯过错。我们自身缺点很多...

净土五经一论的内容

净土五经分别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

学佛是为了什么

人为什么要学佛呀?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爱、...

拜佛八问

为什么拜佛时要轻微低头? 佛法: 拜佛不是向外追求,...

颠倒的屠夫

宫门前,跪着一位身披兽皮的屠夫,希望能谒见阿阇世王...

业力最怕辗转增胜

在唯识学上说,所有的业会得果报,它必须是增长业。 你...

圣严法师:忙人的修行方法

有人问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抽出时间来修行? 就...

念佛是修行的捷径法门

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