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宏海法师  2019/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二讲)

好,下面我们一起合掌,各称法名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各位同修,下午我们华严贯讲的第二讲。看大家黑压压的坐了这么一屋子,真的每次法会缘起不同。有时候我们读诵经典,你不要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就经典里边描绘的菩萨的功德,法会的情状,这个法的属性,你看为什么虽然说以前也讲《楞严经》,也讲《无量寿经》,可以说是也算是见过来了,当然每次第一场都是人最多的,可是还真没有今天开讲《华严经》这么多,前所未有。所以,我们早上正讲到这个话题叫做“缘起”和“性起”。这个华藏世界海的菩萨众真的是,因缘就是这样,法性就是这样。所以你看,今天我看到有的同修拍的照片,我也还很意外,没想到里里外外这么多人。当时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一点儿都没动,等一下我们要讲,就上升到各天,乃至他的法身化现成圆满无量庄严的报身,讲这个华藏世界海,就是这番情形。随着我们对于经文的投入,你就发现,呀,说这么多,说的没完没了,都觉得,太多了。它就是这么多,当时真的就是这么多,就是最多,最大,最广。

当然也希望大家能够坚持,这一开讲,可不是说一次两次,来点激情,好久不见就行的,这一讲就是好几年。大家记住,今天是二零一八年农历的八月十八,阳历的九月二十七号,我们开讲《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晓得三年五载以后,哪天圆满。而且我们这还是叫贯讲,就等于说是一个版块一个版块这样概述起来来讲。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能够坚持。不要说里里外外,等到长期讲过去,能把前面这一片一直能坐满,这就是非常殊胜了。不管满不满,为什么前面讲到缘起这个概念,上午。缘起的情况下,我们就会有满和不满,有这个差别相。

我们要现在讲到最高的一个,《华严经》到底在讲什么?因为前面我们说到,都会落到两门。能造业的人,所造业的果,这叫业感缘起。能藏,所藏,这叫阿赖耶识缘起。本体好像是真如,枝末就好像是幻相,这叫真如缘起。都是落到两头的这个法。下面我们要讲的这个就是说,它也不把,好像真的有个如来藏也罢,本性也罢,佛性也罢,真的有这样一个本体,实体,本来面目,叫做真如。而是说,大家听明白,全体缘起的诸法皆是真如。任何一缘,当体就是真如,就是实相的,不是参与者或者成就者,而是显现者,就是,这个就叫性起。我们要体悟,这个就叫性起,当体就是。从现象的幻相进入实体的本性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把幻相和本性已经给区别开来,到了两层了。

所以下意识地,我们从心地上理解,一定会理解成说,哦,好像真的有一个境界,这个是本来清净的,是根本。然后好像我们现在所见所闻,什么六根门头,什么见闻觉知,好像都是枝末,一定会有这个差别。可是在华严法中,所有的差别现象就是本体,另外没有本体,一切的现象,本体之外没现象,现象即是本体,这个说明方法就叫法界缘起。也称之为性起。每一法都是本性的,不是成就的,也不是后来的,就是是本性,当体就是本性。一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法。所有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交连,关联交错。哪一件事哪一个物不是本性,就是本性。所以为什么佛门里面老说有一个叫“当下”这个词,老说叫“现前”,老说叫“当体”,就是千提醒,万指直指,就是指的说这个“性起”。

比如说我们说,以法为主,比如,我坐中间,以我为主,大家好像都是伴,我是这么个感觉,那我就觉得有主伴分别的妄想。可是在座的诸位,如果你们以自己此时为主的话,所有大家都是伴。到底有没有主,有没有伴呢?都是主,都是伴。没有一个主伴,当体就叫重重无尽,法界缘起。

我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下呢。因为我们对于这个法,最难的理解点,是来源于我们下意识一个常态的凡夫的一个思维习惯。思维习惯,我们现在是什么状态呢?最难领悟的点就是色心的融合。大家知道,为什么实报庄严土叫做实报无障碍土?就是破无明证法身的菩萨,一进入到实报庄严土,他的净土里边叫色心无碍。你设想一下,色就是物质,心就是精神,我们现在所有的层面,都是应用我下意识的精神,来理解或描绘物质世界,对吧。可是真正的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中,它是纯粹的色法,也就是精神和物质,色法也就是物质,心法也就是精神,精神和物质是一如的法界,是相互掺在一起,而且没有色心的分别。也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对待,它是没有的,就纯粹的一个自然显现。

当然这个自然也是多余的说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就叫做无尽缘起。整个法界,宇宙万法,我们下意识好像说的空间的缘起,包括竖出的时间上的缘起,都不是生灭的作用,是本具的作用,你要参悟。所有的缘起,不是业力所缘的,不是生灭所缘的,也不是不生灭所缘的。因为一旦不生灭了就有真如。万法彼此融通,各住各位,无尽显现,相互无碍。大家回想一下,往生是个什么事,自然而然的事,所以这就叫做性起。所谓的缘起,它一定是待他缘而生成。缘起自性本具的这个性德而生起,就叫性起。不变就叫性,显现就叫起。现在我们所谓的显现,一旦显现,这个事出来了,它是生出来,这个事没了,它就灭没了。所以你看所有的经典,《心经》里面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还是讲的这个性起。

就是没有一个法不是本心所显现的。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就是我现在当下的本性所显的,就是这个。极乐世界也是这个。同体就是这个,连娑婆和极乐都没有,就是这个。你一入这个,就入了极乐净土,就是这样,你一出这个,就入到娑婆世界。就是在这个性上来见的。所以说任何一法,没有一法不是揽整个宇宙万法而现前成的。就是没有任何一法、一个事物、一个现象、一个思想能够先于法界或者后于法界。听明白吗?没有先于法界或者(后于法界),就是出不了这个法界,这个就叫性起。

那我们讲一个,再讲一个例子。你比如说很多经典里边,刚才上午讲到《维摩诘经》里边也有讲到。因为讲到性起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探窥不到这个层面,它是无边无际的神通妙用。我们以为是神通,因为法界本来就是通的,所以人家一个自然而然的一个作用,被我们就认为神奇得不得了了。就觉得往生,居然说还能够有这个极乐世界,还能信愿往生,就以为根本就不得了了。

可是真正的法界状态中,你比如说我们讲到菩萨的神通,在《维摩诘经》里边,他能把须弥山这么高广的东西纳到一个芥子,比小绿豆还要小,小麦子还要小的一个种子里边,叫芥子纳须弥。能把四大海水,不是咱们太平洋这点水,铁围山四大海水,他能够入到一个毛孔。这个斗法的时候,我老讲到这个典故,就是把三万两千个狮子座就入到一个方丈见方的房间里,八千菩萨,五百罗汉,百千的天人就被维摩诘一手就给托没了,就一个手掌就把这么多人拿着,就往另外一个地方去,就这样的神通显现。

可是大家要知道,纵然是这样的种种神变,还只能叫缘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当时有三乘的声闻菩萨等众都要听法,那么佛趁这个神通妙用之势,向他们演说表露,让他们能入这个法。那大家想想,这个现象它是怎么来的。我现在给大家描绘的时候,也是我们从经里边读来的。他当时表这个法时候,其实我和他,你们,还没有摆平,我演这个法,给大家看,希望你们能入这个无碍境界,所以这个有来有往,有你有我,这都属于缘起,不叫性起。

什么叫做性起呢?《华严经》中有讲到,叫做本法力,本来的本,法如是故。就是说我们现在刚才描绘的所有诸多现象,没有什么可稀罕的,知道吧?就是本法力,这个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就具足这个能力,你现在还要给我表露一番,你想说明什么呢,为什么要多此一表呢。所以这就叫缘起和性起的差别。这个性起来讲,它就是本来就能够一个尘埃之内,就能够涵容十方佛刹,众生刹,都在其中。

世界也不会小,微尘也不会大,十方世界所有微尘都是这个样子的。你还要给我显神通,现这个因缘,觉得有来有去,可是你不知道本心自觉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为什么《华严经》叫毗卢遮那佛不移本处而坐一切道场,就是本来就这样,你不要去刻意地还要显现,什么神什么通。没有神,就是通的。这个就叫性起。我们既然说不能够先后于法界,本来就是说无尽法界缘起又称之为性起,这个是《华严经》所要告诉我们宇宙万法的真相,最绝对的真理,圆满,最圆满的佛知见。

那么这个,如果把它显现成大禅定,上午我们给大家说了,就叫做海印三昧。这个就叫做海印三昧。这是又一个点。为什么要讲到这个概念?因为大家都知道,每次从“如是我闻”开始的时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讲法,我们常叫做什么呢,有个词叫称性宣说,听过吧。他不是说坐在那,好像突然间就猛地给你来一下。

他开始讲法,一个是因缘到了,二一个他不是在这说思惟半天想好多词,怎么前怎么后,怎么好怎么不好的说。他是一定要在大陀罗尼,大三昧,大禅定的定境中,才能够流露出应机契理的圆满法语。所以你不要以为,为什么上午不是给大家讲了,日出先照的时候,太阳它是没有这个概念,我要先照谁照谁,知道吧。太阳唯一的能量就是只管发光,如果我们一定要说这个话,太阳就叫做发光三昧。宣讲《华严经》他是直通佛圆满的一真自证的法界,他讲解的时候,一定会有他所依的定境。现在我们要告诉大家,下午第一个主题,就是他所依的定境是什么,叫海印三昧。

每部经典的宣说都要入定。你其他的不要看,就包括“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那就在定中,而且照着极乐世界,照着说,给我们说的。讲《金刚经》的时候,“敷座而坐”就入了定境了。大家还看到我后面写了几个,第一个叫“无量义三昧”,入的无量义三昧讲的哪部经?在《法华经》里面已经明文告诉大家说,入的无量义三昧才宣说的《妙法莲华经》。

所以每一部经典都有所依的定境,为什么呢?就是“无量义”这个词很有意思的。“一念三千”《法华经》讲的是,就有无量义,一一皆是无量。无量诸佛,每一个人都可以给他授记,将要堕地狱的还要给他授记,也是无量啊,无量诸佛。讲《般若经》,就是讲般若经的时候入的叫等持三昧。这个跟大家讲一下,讲般若经,所有的般若波罗蜜经,都是入的等持三昧,就是要相应在缘起性空这个法上,相应在毕竟空上,叫等持。大家想想,毕竟空是个什么意思。你首先你的心要平等的嘛,对吧,没有分别心,没有差别相吗,所以叫等持。这每一个三昧它是有法义在里面的。然后《涅槃经》所依的叫做不动三昧。猜想一下,为什么涅槃经叫不动三昧。

我们叫圆寂,寂灭。为什么,因为涅槃有四德,就叫常乐我净。根本讲就是不动的意思。涅槃了嘛,寂灭了嘛,大圆满了嘛,一直就是这样啊。本来我们好像还要给佛来讲,给我们要八相成道,示现的。我们来讲,也在示现,示现个生老病死。世界也在示现,示现的是成住坏空。这一切都叫幻相。因为我们有生老病死,我们的心会生住异灭,所以佛才无可奈何,只好来个八相成道,这就叫动,都在动。可是真正的无余大涅槃,无住大涅槃,就是不动。所以依着不动三昧,而宣说《涅槃经》。

今天我们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依的就是海印三昧。海印三昧他是个什么概念呢,在《华严经》的贤首品里面,我给大家念一下,就说“或现男女种种形”,所有的色身的这个身形,“天人龙神阿修罗,随诸众生若干身,无量行业诸音声,一切示现无有余。”他是依的什么呢,海印三昧的势力故,就是依的海印三昧的功德,才能给讲法。

包括我们观音菩萨的普门示现,包括这个诸佛菩萨的一切神通道用,所谓的点化众生,等等这一切的灵性的东西,所有的这个往法上交接的东西,都流淌来自于海印三昧的功德势力。所以大家在这个上面,可要认清了。为什么说叫华藏世界海,无量众生相,你的所有的什么,行业呀,声音呀,等等这些,他都能够给你显现无余,这个就叫海印三昧。所以你看,《华严经》讲的境界是如此之高,如此之深广,真的是,为什么说,能理解说当时这个二乘都听不懂。

关于这个海印三昧,在经典里面,在疏钞里面也讲到说,为什么能够入这个海印三昧。他讲到说:“如来智海,识浪不生。”识浪不生,哪两个字,意识的识。就是你的起心动念,你的烦恼,你的分别,不生了,这个智海就显现出来,就像犹如这个澄波万顷,晴天无云,所有天上的星宿月亮等等这些天象呀,完全炳然就显现在这个水里面。

所以呀,后来这个法藏法师在解释的时候说,海印者,就是说海印三昧就是以比喻为名,以譬喻为名,比喻的这么。他说什么意思呀,就像阿修罗,修罗准备跟玉皇大帝帝释天打仗了,修罗会排兵布阵,整个士兵就罗列在空中,这个时候,因为阿修罗海居的也有,依须弥山居的都有,那么他就说,整个于海内显现出来的他的队伍的壮大,纵横交错,一排一排等等这一些,他就说这样就如同什么呀,海印三昧,他说佛菩萨的心,就像大海一样。大家听这个,你要听出来一个里面的内涵是什么呢,阿修罗给映现出来了。阿修罗不是代表善,代表什么呀,代表嗔恨,代表恶。由此,我要给大家引申的是什么,海印三昧可不是咱们,因为我们现在这个小心小量,小心小胆,总觉得能够盘腿这一坐,那已经很不错啦,入定了。

然后就不知道这个心有多么的清净,多么的无染,多么的一念不生,我告诉大家,海印三昧可不是这样子的。海印三昧最多的,正面来讲,一念不生,诸佛菩萨的心智。反面来讲,是什么都可以生,最脏的,最乱的,最见不得人的,全部还映现在海印三昧中,如如不动,这才叫海印。如果不叫海印的话,就是说,好的给你映现出来,难道脏的就没了吗,扔了吗,一刀子割了吗?不是这样子。当然,这个法也不是随时随地可以讲的。真正,你说修行人,越精进越纯粹的修行人,往往遇到善知识的时候,要给他反过来点拨。说你要承认自己是个凡夫,你是个混蛋,你什么烦恼都有,什么罪恶的念头都生,你要先认识这个,承认这个,把这个摆平了,你才能更上一层。

所以,大家要知道,在这个上面,这个也不能多说,自己悟去吧。海印三昧,就是这样。不但你正面的形象,你净的善的是它的内容;你其中反面的形象,染的恶的,也在上面,不加取舍,这才叫做海印三昧。还能全部映现出来嘛,你一旦有一点屏蔽性,你就不算海印三昧,就有一些没映出来,映现的映。

所以说,这个海印三昧,它有一个特点就是至明,就是至极的至,最至明,最至净,最不动的。你是好的,坏的,我都看的明明白白,你该好就好,该坏就坏。你是这个,任何因缘出来啦,好因缘你就好,坏因缘你就,就等于说,我们说善业造的我就感善的果报,对吧。那难道就没有恶业了吗,你恶业你就感恶的果报,反正就是因果是不动的,就这样的。那么我是无心的,大圆镜一样,我们说大圆镜智,海印三昧也是这个,那你来什么,我给你映现什么,我在上面不掺加一点点主观能动刻意造作,这就叫海印三昧。所以《华严经》之所以能够如此的广大,如此的自如,如此的重重叠叠,就是因为海印三昧的功德。这样讲大家能听得懂吗?好好,这是我们前面讲了四点。

回顾一下,就是说,在背景性的了解说,释迦牟尼佛讲,龙树菩萨传,东土诸大德译,三种华严。后面我们又讲到说经前略知,讲了一个日出先照,对不对,这是一点。再讲了一个别教一乘,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再讲了一个无尽缘起,性起,这是第三点。第四点,讲了一个海印三昧。说来说去,这些思想,这些角度,就是为了让我们承载《华严经》的法义。这是前四点。

后面的四点就不一样了,开始有一些知识性了,我们需要做一个知识性的了解。大家也要,作为一个听《华严经》众,你要听成一个专业的听,你不要听成一个业余的听,业余的听,来凑一把热闹,也不知道前因,也不知道后果,上次讲了什么,这次说的哪里,也不管它。我们既然来听《华严经》,就希望大家听的专业一点。《华严经》的组织关系,有四个层面。一个七处,二一个九会,第三个四分,第四个五周。五周四分,这四个点,我们要把它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首先来看,讲《华严经》的七个地方到底在哪儿?这是很有意思,七处九会,好,我们先来,后面这四点是要讲一下华严经的组织,就是组织结构,和他的说经处,说经会。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到底当时释迦牟尼佛在哪些地方讲的《华严经》,为什么跟其他的经典有别于呢。就是说,每一部经典都是,像《金刚经》,吃完饭,那儿坐一会儿就讲完了。《华严经》他是在七个地方讲完的。我们学习八十华严,不仅仅是说先了解这七个地方,后面还要给大家会通一下。就是只要是《华严经》,它就一定很玄,任何内容,任何版块,它都能玄起来。所以我们先把它一处一处地了解一下,后面再做一个法义上的会通。

首先讲《华严经》第一个地方,大家看到了吗,在菩提法场。菩提法场,可能我们听得比较少,其实,就是在当时叫摩揭陀国,也就是现在印度菩提迦叶,菩提树下金刚宝座,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释迦牟尼佛成道,在那儿打坐,打成佛的地方,现在叫金刚道场,金刚法座,就是这个地方。在经典里面,因为它是成就释迦牟尼佛菩提成道的地方,所以叫菩提法场,就是现在印度这个,我们说,世界上不是有几大金刚座吗,那是一个地方。为什么说在菩提树下为第一讲法处,就是因为表明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八相成道示现,是在人间成佛的示现。所以第一会的时候,不敢给你太高调,稍微这么低调一点,就在这儿成佛,那就在这儿讲,叫菩提法场。

第二个讲的地方叫普光明殿,又称普光法堂。是什么呢?是当时在这个菩提法场,道场的旁边。现在我们叫普光明殿,可能当时也就跟一个讲堂精舍一样,这么一个地方。就是继续保持低调,还没有离开脚踩着大地的这个地方,我们常说,你怎么这么能呢,你咋不上天上去呢?还没有上天,这是第二个地方。第二个表示说,因为菩提法场讲,说明说世尊是在人间成道的,他讲的这一场法,就是针对人类众生为根本的。那么普光明殿的时候,讲的内容是什么内容呢,就是开始讲的涉及到十信位的内容。

《华严经》里面,一生成佛,那么一定会,菩萨的阶位不是刚开始是从十信位起位。那为什么还在地上呢,就是因为十信位,大家想,信仰佛法,信仰佛法,起信起信,从哪里开始起信呀,从哪里吗,还是要从凡夫心开始启建,我对佛法对三宝的信心,对不对。所以还没有上天,依然在地上,叫普光明殿。开始心地什么呢,发散光明了,懂吗,所以开始启建信心,对于佛法的信心。

第三个开始就上升到忉利天宫了。上升到忉利天宫了,我们读《地藏经》都知道,忉利天讲过《地藏经》。可是呢,我们还不知道说,《华严经》的第三处就是在须弥山顶的忉利天宫了。忉利天,须弥山是这个样子,忉利天在须弥山平顶的最上面,就是我们说的帝释天,释提桓因,《弥陀经》里面讲的释提桓因。因为他这个中间是一个天,四面各有八个天,俗称又叫三十三天。中间的帝释天所居的这个城叫做善现城,善良的善,显现的现,它叫善现城。这个善现城的周长有一万由旬。由旬是什么概念呢,一由旬最少有四十里路这么长,当时的印度的计量单位,四十里路。有一万由旬这么个周长,就这么个大城池,中间有非常殊胜的宫殿,天人的宫殿。

大家想想,城外边的西南处,就在西南角,咱们这儿是坐北朝南吗,那么那边是西,就在那个,假如果我们现在在这个善法城,那个角上就有一个地方叫善法堂。每天,帝释天都要在这个里面去法务,讲法,听法。而且他每天都要入到一个,这个园叫什么了,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这个园里还有出家人住着,他每天要给出家人去顶礼。忉利天的人,他本身身体非常香洁,光明也可以彻照,自然有座给他们天人来坐。那么还有呢,这个座,如果说忉利天的天子往下一坐,这个座自然就入地四尺,等到这个天子一起来的时候,这个座又开始离地四尺,就是表示他要走了,我们说的飞,人家叫行动了,这么更确切些,你看人家那儿就是这样的一种场景。

为什么说第三处突然就离开人间,引向忉利天呢,为什么?第三处讲的内容是表菩萨的十住位,第三处,到忉利天讲的是菩萨的十住法的内容。所以他就表示这个菩萨的心量要广大,住处要广大,十住法门也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攀登到的这个境界,已经不是凡夫了,不是凡夫的心量所能想象了。所以说,要真正有这种无所住的智慧呢,才能够体会。所以第三处很巧妙的就在忉利天开讲。但是他虽然离开人间了,这个地方呢,还怎么样呢,还不太升得厉害,还是依什么呢,依地而居,代表依地而居,就是虽然你的法已经比较高妙了,可是你还是没有彻头彻尾地说,一跃而起。

第四处叫做夜摩天宫。夜摩天宫跟忉利天有什么差别,开始依空而居,就没有脚踩大地这个份了,全部是依空而居的,是在忉利天以上十六万由旬的虚空中。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忉利天已经在须弥之顶了,夜摩天在忉利天以上的十六万由旬,一由旬四十里,十六万由旬上面的虚空中。这个地方,太阳月亮已经照不着了,就是日月光芒已经上不到了。但是人家那儿的天人,就是人家活着的天人,自然而然,身有光明,不需要太阳光,自己身体就有了光明。而且,夜摩天的天王,他特别喜欢请佛讲法,请佛升座,迎佛来说法,比如说,他讲法说,这个正是个好时候呀,世尊来讲法了呀,非常善时善宜,正好来请佛,他说这个十偈赞。

说什么呢,说过去的诸佛也在这个地方讲法,又叫十如来,也都曾经入过这个法殿,入过这个殿,夜摩天宫宫殿。所以这个夜摩天又叫做善时分,老请世尊去讲法。夜摩天宫,这是第四处。为什么设在夜摩天呢,就表明什么呢,在这个天上,讲的十行的内容,菩萨的十行法,夜摩天宫讲的。菩萨的十行法,跟过去诸佛讲的十行法都是相同的。证入的果位也是相同的,没有差别的。所以说,这个地方又称说什么,十如来殿,又叫十如来曾入此大殿。就这么个地方。你们有的参加过开光法会的话,里面有的一些这个祈请词会说,祈请诸佛菩萨来入此殿,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有点效仿夜摩天宫请佛来讲法的这种功德,叫夜摩天,第四处。

第五个讲的地方就叫兜率天宫。兜率天宫在夜摩天上面的三亿两万由旬处,一个比一个高。三亿两万由旬,刚才差了十六万由旬,这个地方就差了三亿两万由旬处,而且人家兜率天的一天,相当于人间的这么多,多少,二百年。在人家那儿过一天,咱们这儿就过了二百年。兜率天有内外两院,外院一样,也是欲界的天人,他是有烦恼有贪着的,基本上住的,外院住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人世间各种宗教,宗教的教主,能听明白吗,各种宗教的教主,或者欲界,在欲界天子里面退位的这些天王们,基本上就住在兜率外院,比较过气了。但是为什么他有福报住在兜率外院呢,这个也是个缘起。因为兜率院还有一个内院是什么呢,是一生补处的菩萨所居。

弥勒菩萨现在当住持当在哪里,不在咱们这儿什么寺庙里面,天王殿他只是一个像住在那里,他真正住持的法场道场就在兜率内院,他来当住持。一直在讲法。所以说兜率天的人,他有一个特色就是心特别清净,道气足。这是天里面最优胜的一个天,为什么呢?下面的天,心比较散,比较放逸。就像我们人,这个人太闹了太躁了,让他修行,他修不起来,对不对。上面的天,他的福气虽然比他高,可是他的心很暗钝。就是跟他讲佛法这个灵巧,灵性,悟性,他听不开,没感觉。所以说,不上不下正正好修行的就叫兜率天。所以你看每一尊佛,做一生补处菩萨,全部都先示居在兜率内院。这一天又叫做知足天,就比较容易知足。为什么呢,在兜率天讲,他是讲的十什么,前面讲的十住,这里也讲的是,十行开始满了,开始讲什么呢,讲十回向。讲十回向,就等于说他慢慢已经,虽然没有离开欲界的染着,但是他对欲界的境界已经渐渐能够的无所染着。十回向,回向就是尽情地回向,我一点都不要。尽情地利他,这是兜率天。

第六处,叫他化自在天的摩尼宝殿。我们要问了,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在兜率天上面还有一个化乐天,化乐天上面才叫他化自在天。这个他化自在天在兜率天的上方的十六亿四万由旬处。那么说这个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又在化乐天上面的十二亿八千由旬处,更高了一层。所以说这个天为什么叫他化自在呢,就是把人家化出的成果,他抢过来自己享受,所以就叫他化自在天。也就是说,不讲理,知道吧,强取豪夺。

老享受别人的东西,他也不知道感恩,他觉得这就是应当如此的,所以这个天的天主就叫做魔王波旬。大家想想,你说魔王波旬他有福报,居然住在欲界之顶。他比帝释天和兜率天都福报大,当然跟内院是没法比的。但是,他常怀邪见,他没有天人的福德。他看见这个欲界的人怎么老是去恭敬皈依供养释迦牟尼佛,他觉得我是欲界之顶,所以在他的视野中,欲界所有的众生都是由他来掌控的。所以他认为他就是欲界的王,看到有人去恭敬供养释迦牟尼佛,不来恭敬供养自己了,心生嫉妒了,所以就把佛菩萨视为冤家,老去坏法败法,搅局。所以才把他叫做魔王。但是佛陀在这里讲十地法门。十回向上面就是十地。十地是什么呢?十地来讲要跟大家讲,十地就称为大菩萨。

前面的十信十住十回向,如果严格的从次第上来讲,都属于什么呢,菩萨比较自利利他,十信十住十行属于自利居多,虽然也在行菩萨道,但是他还是成就的自己多,十回向是成就别人多了。因为心,利他的心比利自的多了。这都属于菩萨。只能叫小菩萨。真正的大菩萨,登地以后,才开始叫大菩萨。而且登地以后,一地到七地只能叫菩萨,八地以上才叫摩诃萨,才叫摩诃萨。所以这里真正为什么叫他化自在天呀,我们不要取魔王的这种自私,我们取他这个名号的功德。他化自在天,就是以他为根本,真正登地的菩萨就是彻底来随机应化,而不是化自己,化众生了。所以你看有的菩萨到一百国土去八相示现成道,彻底度化众生,这个时候才叫做他化化他,就是有这个寓意在其中。这叫做第六处。他化自在天的摩尼宝殿。

那大家看,越来越高越来越高,直至绕这么一大圈,最后又回到第七处,在哪里,逝多林。逝多林是什么地方,知道吗?室罗筏城。室罗筏城有一个最著名的精舍,叫什么精舍?祇树给孤独园,就是这里说的逝多林。很多人搞错了,有的大德讲也搞错了,以为逝多林是尸陀林。尸陀林就是以为是这个跟天葬那个一样,寂灭圆寂的地方,埋葬的地方。逝多林其实严格地讲,玄奘法师在《西域记》里也说过,它是属于祇桓精舍,祇树给孤独园。这七处就称之为讲《华严经》的七个地方,在这七个地方讲的。

九会是因为在普光明殿讲过三次。在普光明殿,光在普光明殿就讲了三回。第七会,第八会也都是在普光明殿讲的。其他的都在一处。现在我们把这个再把九会给大家划分一下。因为《华严经》不是一共有九会,八十卷三十九品,一共八十卷三十九品的内容,就要在这个九会中讲完。所以在菩提法场讲了六品十卷,说这个如来的依正法门。在普光明殿说了六品四卷,好,大家看不到的,你听着跟着我说就可以了。

刚才我们不是讲到了七处,七处九会,现在我们配一下这个九会。九会的话就是讲法的法会次数。我们常说释迦牟尼佛讲经三百余会,就是指的这个会,也就是说讲《华严经》在九次法会中宣讲圆满的。九会是在七个地方讲,第一个地方,第一会就是在菩提法场,说了六品十卷,这是它的篇幅。讲的内容就是指的如来的依报,他的国土多么广大,多么清净,正报就是如来的色身,多么庄严,多么光明。这是指的第一会说经六品十卷。像讲到我们第一品叫《世主妙严品》,就是讲到的这个妙就是说这个微妙,严就是庄严,《世主妙严品》就是整个这个世间种种的,讲到各种各样的众生,各种各样的类型,各种各样的活法,活法就是所谓的法门,要提升到这个地步,所以说说经六品十卷。

第二会在普光明殿讲的,说经是六品四卷,六品四卷是讲的十信法门,十信的内容为主。第三会在忉利天说经六品三卷,是讲的十住法门,六品三卷忉利天宫。十住法门。在夜摩天宫,是讲的这个十行法门,一共是四品三卷经典,四品三卷。在兜率天,说是三品十二卷,是讲的十回向法门。兜率天,三品十二卷,讲的十回向。在第六处,他化自在天,说经是一品,只讲了一品,但是有六卷,是讲的十地法门。这不是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就在二三四五六这四会中,就把它讲了。因地。在第七会的时候,大家发现了没有,很有意思,又重回普光明殿了,就开始又落到人间了。为什么呢,说经十一品十三卷,讲了十一品经,十三卷的内容,说的是等觉和妙觉。

等觉就是差一步就成佛了,妙觉就是已经彻底成佛了。等觉、妙觉,说的等觉、妙觉,所以这是在重回普光明殿,第七会。第八会,还是在普光明殿,说的是什么呢,一品七卷的经文。第八会讲的内容跟前七会有什么区别呢,前七会从第二会开始,也就是在普光明殿的第二会开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大家看出来了没有,这是在讲次第,对不对,从因到果的次第。所谓《华严经》以后你记住有一个名词概念叫做“行布”。行走的行,就是这个衣服布料的布。行布是属于《华严经》特殊的一个概念,其他宗派没有。行布属于华严宗讲的什么内容,就是指着次第的意思。所以里面常有一句话叫做“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妨行布”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就是次第不碍平等,平等不妨有次第差别。所以这里,前面都是讲的行布,也就是次第而说。第八会,看到了吗?还在普光明殿讲的这个一品七卷经典,这是我划下来的,这一品七卷经典讲的是什么,是讲的平等圆融法门。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每一个次第法里边的这个法,其实都是一切的平等法,每一个次第法中,刚才我们讲到的,一即一切,就是一法中就具备了一切法,说明这个平等法在任何法中都具足,每一个次第法都是平等法,所有的平等法这一法就可以有无量的次第法。所以前面主要讲次第,这里主要讲圆融平等。好了,你说从开始讲到佛的这个境界,又开始你好好修,往这儿修,修到这儿了算数。结果最后修到头以后,又开始给他讲说,其实修到头了就是原来的样子。

大家知道吧?所以修到头,原来的样子,最后一品,看到了吗,一品二十卷,讲了果法界。居然没有上天,又从天上干么呀,降下来了,到了平地,而且初讲法,在祇桓精舍逝多林讲的果法界。就是真的成佛以后是什么样子,没有一点奇怪,没有一点奇妙,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事实,无尽缘起,就是这个海印三昧,就是这个别教一乘,就是这个日出先照。大家明白吗。所以这里说了一品二十一卷经,你们加一下。你看,六品六品六品,四品三品一品十一品一品一品,所有的这些下来呢,一共多少品,三六十八,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六,三十六,三七三八,三十九品内容,因为还有一品就是《普贤行愿品》,所以说,共三十九品。我看看有没有错,第七重,这个弄错了。十一品十三卷,这里啊,我说怎么算不对,把它原对都圆不来。这个一共叫三十九品经。这是指的,我们在讲的内容是什么,七处九会,大家听明白了吗?七处九会,八十卷。好了,这个属于知识性的了解。

下面我们要开始往法义上会了啊。既然说讲到七处九会,我们就说这七处的会场。这七个地方,虽然看上去,大家看出来了吗,还有什么忉利天宫、夜魔天宫,好像凡夫眼啊,其实天眼就可以看得见了啊,但是我们凡夫眼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是依着凡夫心量所说的,是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示现首开讲席,讲了自己的一套内证境界的一套呈现。这一套呈现就是匹配他这一期的弘法的这个圆满的开场,大开场。所以说已经就是觉得说他能够在金刚树下坐着说,同时又上升到什么忉利天、夜摩天,这对于我们来讲已经是很不可思议了,对不对?可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还是他对人所表达出来的一个情形。真正他在法界讲的情形,不是这个样子的。是什么样子的?需要大家发挥想象了,需要发挥想象,再回到我们说的无尽缘起,再回到海印三昧来看。

你说难道他在菩提法场讲的时候,普光明殿讲的时候,或者忉利天宫讲的时候,他就到不了夜摩天宫吗?到不了兜率天吗?那叫正遍知呀,明行足啊。而且正遍知、明行足还是就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示现而言的。真正的讲《华严经》是什么呢?是毗卢遮那如来用实报庄严身,清净法身毗卢遮那,用实报庄严身遍照光明的这个境界中,说的华藏世界海。

所以大家想想,哪儿到不了。是三千大千世界到不了了,还是一个微尘到不了,没有到不了。所以经中有讲,我给大家讲你看,经中讲到说“不离一切菩提树下”,大家听到了吗,“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法慧菩萨偈云,怎么说呢?说“佛子汝应观”,就你们要观照到,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现在现场的大家要对如来的功德,要如实地观照到。不敢以为说他就在这几处就这么讲了讲,真实功德是怎样的?“如来自在力”,佛的自在力可以达到什么?“一切阎浮提,皆言佛在中。”我们这儿算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阎浮提啊,咱么这只是地球而已了,还在南瞻部洲的一个小角落,小分子。真正的佛的功德他可以遍什么呢?一切阎浮提都可以同时去。

“皆言佛在中。我等今见佛,住于须弥顶,十方悉亦然。”就是虽然我们这个阎浮提这个国土里面看到佛现在住在须弥顶讲法,说每一个国土里边的所有的阎浮提世界都看见什么呢?佛在须弥顶讲法,大家设想一下。所以从中可见说所有的世界,佛都在其中讲什么呢?《大方广佛华严经》,而且他可以不动身中而起身动作,就是说不动与动的这个概念,只不过是在我们阎浮提的说,哎呀!不动就是说你待在这一地不动嘛,对吧?就是一个处,是吧?觉得他可以不动身中起身动到这么多地方,就觉得很了不起了,一处与七处,这么一个相对而言,我们都觉得已经不可思议了,对不对。怎么能待在一个地方同时到七个地方?假如果说同时。

大家要知道所有的世界都有这个一处跟七处,这样的讲。都有一处与七处,还有一处跟无量处,不仅仅这七处呦。那你要知道,他化自在天是欲界最高的,还有大梵天、梵众天、少光天、无量光天、非想非非想天,全属于处,他可以一处到无量处。无量处,每一个无量处之处又有一处跟七处,能听得懂吗?这就叫无量处之无量处,不可说不可说。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讲法呢,如果说以一个天为主,那么可以讲的说,不起一切的菩提树,就是所有世界中,他坐在菩提树下讲法,他都可以不起来,而现在我只到忉利天宫,这就叫不起一切处菩提树而升一个天,一个天,我在无量的菩提树下正在讲法,我只升到一个世界的一个天。

同时又可以不起一处,而升一切处。就是我就在南阎浮提娑婆世界的印度金刚座下,正在不动,但是我可以周遍整个无量阎浮提的任何一处去讲《华严经》。能听明白吗?不起一处而升一切处,这是以一个菩提树为主。还有,不起一切处而升一处,不起一切一处而升一切七处。就是所有的阎浮提里边,同步我就都是在无量的不起动的菩提树下,而升无量的这七个地方,也行。最后就不起一切处而升一切处,就是我一切处我都可以不动,一切处我又可以同步,就这样,以无量为主而去一切处。讲来讲去,你们听得懂了吗?我都讲糊了,最后发现讲来讲去,就是不思议才是根本。

所以我们对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量劫来、尽未来际,只要你就这么说一说就行了,这就叫法界的真相,就是这个样子的,一真法界。所以说你说能够不起法界菩提树,而遍升法界七处和无量处。为什么?因为遍法界都有七处,也可以让这一处就遍一切法界之处,就这么个处,所以你说你能控制得了它吗?你能说明白它吗?你能揣测它吗?你能跟得上它吗?无尽缘起啊。这才叫做《华严经》的说法处。

你搞清楚啊,你不要以为说,诶呦!这写了半天真的就这七处就,这才叫做《华严经》的说法处,才能遍法界说法。你比如说,假如果说我们讲第一个,比如说菩提法场,我们看来以为就是这么一个地,假如果这个菩提法场可以遍法界,那么普光明殿也有菩提法场,忉利天中也有菩提法场,夜摩天也有菩提法场,你说它这个菩提法场真的就是小小的金刚树下吗?他遍法界的呀。所以他不仅仅遍一切处,遍七处,而且遍一切非七处之处。这就说到我们说不仅仅这七个地方可以去了,大梵天也可以去,梵众天也可以去,无量光天也可以去,光音天都可以去,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整个三界内外九法界所有的地方面面俱到,这才叫做《华严经》说经之处。

所以你看看,为什么说听到《华严经》的经名就等于说开佛知见了,他开的就是这个知见,就这个知见。你说它多先进啊,我们早上给大家讲,我们要学习佛法的先进性。现在的科学、学术、研究、历史、考证什么的,梦也梦不到是这么个样子啊。只不过偶尔的突然间好像大家,现在有个词叫什么普大喜奔,是吗?好像科学上又研究出来新的课题了,诶呦,兴奋得不知道要发表到什么权威刊志,杂志,什么赶紧上电视台采访,说了半天,我看原来就是这个样子啊。就是释迦牟尼佛两千多年前早就说的,你就说他的一角角,刚刚发现,哦,原来是这个样子,他才兴奋得就在那手舞足蹈。所以为什么人家说当科学家非常难、累得爬上山的时候,佛教家就已经在那儿等着了。就是这样子的,这叫做七处九会。这是我们下午主要的四个点,第一个七处,第二个九会,当然我们要法义上会一下。

下面再来看一下有一个四分五周,一般说到五周四分。这就是澄观法师把浩如烟海的一部大《华严经》,用这样的版块给它分出来,让我们学习起来就好像说非常清晰的一条简洁明快之路,他有这个功德。所以跟大家讲四分五周是本经的一个格式,也可以说是一个什么呢?怎么讲呢,就是说一个先大后小的一个模版吧。先大后小的模版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刚开始讲到释迦牟尼佛于一切法成最正觉,那他可以普入三世一切时空中,平等周满法界,等等这些无所分别。这等于说是一个大开,一口就吞进了十方法界,你如果能够直下承担的,那么已经入了佛知见了。还有一些人,渐渐地开始要把《华严经》要演绎成一个格式,让适合这一类人的格式呢,来这个入佛知见。

所以后面其实我们这个讲的就是开始讲到格式了,什么格式?我在可以说是很多场讲法的情况下,都要引用一句话,叫做信、解、行、证。大家要知道信解行证这个次第,这个套路就是完全出自于《大方广佛华严经》,今天真正的找到出处了。为什么叫信、解、行、证呢?就是这八十卷经里边,四个部分。有一部分让众生开信,显发信心。有第二个部分让大家开解,闻思修,要思维,要解这个法门。第三个部分,为众生开发你怎么样起行。第四个部分,为大家显现怎么样证入。这就叫信、解、行、证,著名的信解行证。信、解、行、证圆满了以后,这一生圆满佛果。所以说一切的经义化为这四种门,在《华严经》里面就把它分为叫做四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还是有必要了解的,虽然比较知识性,可是我们了解一下,在下面学的时候就有条理了。看不见的不要着急,待会儿会给大家讲。这个字念什么?谁认得,言字边过来这个,我写得不像。

好,大家了解一下这四分五周,我们倒是哪怕说不太能够消化得了,也做一个就是字面上的了解。你看这里讲到的四分,就是第一分不是讲到为众生开发信心嘛,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就是罗列标显什么呢?就是给大家看看,给你们看一下成佛了以后享受的是什么境界,就在讲这个。所有的庄严的依正二报来启建大众的信心,所以我们这个内容里边,最常听的一句关键话就是,“信为道源功德母”,怎么样,“长养一切诸善根”。所以第一分就叫举果劝乐生信分。说佛成佛了,就这么好,人家就这么好,你想这么好吗?你先生起来信心,先以信入道。

第二个,修因契果生解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因果次第分明,各个阶位的功德差别,一共有四十一卷,你看第一个内容是八卷,第二个是四十一卷的经。那么里边讲到的从差别因果,就是前面的从十信到等觉、妙觉,乃至包括里面的平等因果,那么讲说出来让大家生解,就是说知道怎么从十信,十信有什么功德,我们随着后面讲,大家一定会叹为观止的。就是没想到有一些功德,什么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具足这么多这么大的功德。让生起来对他的一些了解,理解,证明所修的这个因行功德圆满了,就能够证得佛的果报。也就是告诉给你,你好好修是有希望的,一定会达到这个目标的,所以叫解。

那么第三个呢,这个字应该念tuō 吧?讬法进修成行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所有的世间行法,入到等觉位的行者,他就上道了,我入法位了,那么真正的进入到真修的范围呢,进入正道了修行了,就不会再染污世间的一些恶行了,就一直在修行的道上。就借此一套修学的道路,能够一定成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叫讬法进修成行分。这个主要的内容是第八会的内容,也就是这里讲到的七卷经。里面离世间品就在这一品里边。离世间品,就起真修了嘛,从出离开始。

第四个叫做依人证入成德分,依人是依谁啊?说一个,依谁?不是,自性是人吗?呀,你们天天读华严普贤菩萨行愿品读哪儿去了,普贤菩萨让谁发了十大愿王?让谁去五十三参?所以这里边的内容就是以善财童子为主角,叫做依人。证入,就是善财童子沿着他南巡的足迹,到处参访,一百一十个城,叫百城烟水。五十三个善知识,接受种种解脱法门的开示。就像,我们还记得《楞严经》里面二十五圆通吗?不都给他讲我过去,这是给佛汇报。这里是善知识给他讲解,亲证的这种平等境界,显示是从本具的妙德入的这个不思议解脱境界,果地的功德,所以叫做依人证入成德分。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嘛。所以说这是指的第二十一卷,后面的二十一卷。那么这个叫四分,

四分又分了五周,五周大家看出来了,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第一个是所信因果周,都是从因果的角度,你看,比如说所信的因果周,里边的因果是什么呢?就是普贤菩萨之行叫做因,毗卢遮那佛的境界叫做果,所以叫所信因果周,所信因果周。

那么第二个叫差别因果周和平等因果周,其实都在修因契果生解分的这个内容中,只不过刚才我们讲到的,把差别因果就是指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个为什么呢,为差别之因。平等因果就是指的佛的妙觉之功德为果,那么这是叫差别因果周。平等因果周是什么呢,就是普贤的行愿叫做因,平等因果。普遍叫做因,如来性起的法称为果,也就是说因地就是以果的境界起的因。果呢,成就的果位还是因地的那个因境界。所以这个词就叫“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老给大家讲这个词,今天也找到出处了,这就叫平等因果。类似于咱们讲《楞严经》里面讲到的说“了义修证”。《金刚经》里面讲的,实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为,就是我这个,就是意思说,就是实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发,才叫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这个意思。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一开始从因地起的修行,用的是果地的手法,明白吧,所以叫因的时候就用的果,那么成就了果了,还没有再多出来,比因又多出来啥,这就叫“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就这么个意思,所以叫平等因果周。以普贤的行愿为因,以佛的性起之法为果,那么普贤的行愿其实就是毗卢性海嘛,就是无尽十大愿王,不是愿愿无尽嘛,虚空无尽我愿无穷,等等。这就说明他就是以佛的果地的功德来发的这个因地的愿因,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叫平等因果周。

那么成行因果周,那就下面讲的次第法门,这里讲的什么啊,一即一切的圆融法门,这叫做成行因果周。那么证入因果周,就是指的还是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为因,后来证入平等法界,入了弥勒的楼阁,这个叫做果。

所以这五重,包括前面的四个版块,就叫四分五周。当然现在听起来可能还是觉得离心很远,随着下面的内容再讲,我们可能就会有一些感受。等一下讲完了,我们再给大家布置吧。因为每一次听讲啊,这可不是说光带着耳朵来就行了,这听《华严经》需要你有一个发心,就是为了让大家读诵,你要在家读诵才行的。这是我们讲到的到此为止,又四个点:七处、九会、四分、五周,这就讲了八样了,是不是?

讲了这么多,我们也没有个头绪。到底这部经它的宗旨意趣是什么?是什么?也就是说虽然说到宇宙万法同于一心,《华严经》讲到一真法界。但是就现在我们的相对论而言,现在我们事上就是事,本体就是理。那这种事呀理呀,理呀事呀,就是现象呀,一会儿你说什么没有精神层面,没有物质层面,一会儿又说无尽的缘起重重无尽,一会儿又说不能够有一点儿因地的缘,都是本有的本性的流露,那到底这个本性流露是怎么显现的呢?

今天此时,到了第九点,我们再讲一下一个概念,叫做“事事无碍”。大家以前一定听过我讲。事事无碍听得懂吗?什么意思?事事无碍什么意思?第三个讲的是什么,无尽缘起。我们现在讲到第九个概念,讲到第九个概念了啊,大家再忍耐一下,我觉得你们已经听这个道理听得已经开始蒸发得太干了,心已经不那么滋润了。是觉得没有什么,等一下我们再讲个你们爱听的。先来看一下这部经的宗旨意趣是什么,我们讲到叫事事无碍。这也是《华严经》里面的一个核心,提出来的一个境界。因为在整个的宇宙万法里边,特别是咱們在佛法的表达上,它有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是用法界来表达。今天就给你们,我们把这个吃透了,把它泡开了软化了,你才能入心。

你们常听法界法界,法界是个什么意思知道吗?这么抽象的名词,到底什么叫做法界?比如说我告诉你们,我,从生在陕北,十八岁工作,二十三到了普陀山,二十四出家,二十五开始读普陀山佛学院,二十八到中国佛学院,然后本科,研究生,法师,最后四十三高龄又回去了。结果心里放不下,愤愤不服,觉得我的法缘要断了,这个因缘一招感又来到今天居士林讲法了。一年之后,四十四了,到我四十四生涯中,我的每一念,我的每天的日子,我每天的因缘,所有我现在能往回回忆,所有我的经过就是我的法界,明白吧,这就叫法界。

你们人人皆如此,那我们今天会到一起了,此时此刻维摩讲堂就是我们的法界。所以,什么叫法呢?有轨道,就是这个事物、这个思想你是怎么运作的,怎么走向的,怎么思维的,就不断地发展发展,这一条线就叫法的轨道。这个法跟别的法不一样,比如说我长这样,你们就不这样。你这样,他这样,都不一样,各有各的轨,各有各的道,对不对?这个就叫法。

由于你我他都不一样,各有各的人生经历,各有各的沧桑岁月,那么这个就叫界,分开了呀,你跟我不一样,大家都有,你跟我不一样,在哪里不一样呀?在这儿不一样呀。你是女的,我是男的,你是在家,我是出家,我在讲,你在听,这都有界,这就叫法界。不要把法界想得说只有经书里边,还有佛法上,我们就天天生活在法界,我们本身就是法界。先要明白什么叫法界,再讲这个。明白了吧?

好,那么我们就来看什么叫做“事法界”?事情的事,发生的事情。事是指的什么呀?所有的差别现象,不一样的。穿的衣服,供的苹果,这边开的花,拿的念珠,这都属于什么呀,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事物就叫事法界。一样的现象界各有区别,你的样子与我的样子,样样之间都有不同。在我们世俗的认知中,这就是用事物的差别性、特殊性来认识它的标志,这个属于事法界,也就是我们说的幻相。真实的虚伪的世界,虚假的世界我们认以为真,它属于烦恼的范畴,不属于智慧,明白吧。所以这就叫事法界。

那既然说烦恼假相,我们要认识一下呀。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从平等上、从事相上来见它,希望见到它的平等,对吧?那么从事相上希望见到它的本体、本性,这个就叫做理法界。大家知道理法界,就是道理的理,理法界就是我们常说的真如、佛性、空性,这些都属于理性的法界。大家所有能想的起来的这些都是叫做理法界。可是理法界,大家发现了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发现了没有?道理能吃吗?能不能吃?不能吃,你讲道理干吗啊?你光说这个,你这个境界中你练不出来,那怎么办呢?所以我们往往错误地以为道理是死的,是别于现象本身的这个东西,又给你立出来一个道理。所以如果大家能真正认到这个空性也罢,平等也罢,那么我现在所讲的事法界也是这个平等,理法界也是这个平等,都是从平等中流出来的,我也是这个平等中流出来的,杯子也是这个平等中流出来的。

能够认识到任何一样东西都代表着平等,这才叫做事和理怎么样呀?圆融起来,就叫事理无碍法界。有点类似于我们早上给大家讲性起的时候的心和境,物质和精神层面,叫事理无碍法界。理事圆融,事理无碍。但是,理事圆融无碍法界呀,它就是讲到的说,所有的道理、本体和现象,它是一体的、不二的关系,本体的这个东西是没有依托处的。是不是?你说虽然说道理跟现象是一体的,可是现象我们看得见、摸得着,道理能找得着吗?在哪儿啊?你说真的有道理这个东西吗?找不着啊。道理是怎么来的,真正的道理在哪儿?只有现象。一切的现象本身就是这个道理,只要你在现象上定位定对了,就是真理。认识认错了,就是幻相。所以说最高的法界,反而是一切的现象,和现象摆在眼前的现象本身就是不思议法,就叫事事无碍法界。《华严经》讲的最高之处就叫事事无碍。

什么叫做事事无碍呢?举个例子,在华严的义理中有一个讲的一个说法叫做十玄门,你们听过没有?有听过的。十玄门听过没听过都不要紧,我告诉你就知道了。十玄门里边他讲华严境界,这个华藏世界海有一个道理叫做同时具足相应门。你一听,顾名思义,这个名字很生涩,你就光盯准什么叫做同时。大家想想我们现在生活的凡夫的脑海意识中,真的有同时这个感觉吗?有没有?有在哪儿吗?我说有在哪儿的时候,已经就不在我问你有没有的同一时间段了。为什么?一秒一秒,一刹那一刹那就过去了。哪里有?没有。如果真的有同时的这个境界为我们所见,就没有历史这个东西知道吧。所以为什么经典里面现在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说明我们真正的真相,无碍相中,真的是同时的。

但是现在因为我们刹那刹那有色受想,特别最讨厌的就是这个行,再有识去认知它,就感觉到什么东西都是,诶刚才,又说待会儿,这不你们老北京都说的嘛,待会儿再说。为什么,因为不能同时,而一入事事无碍法界就叫同时具足相应门,什么东西呢?我昨天还在普陀山,知道吧,我昨天还去了宁波,去了朱家尖,从普陀山入到朱家尖码头,再到宁波,再上到动车,一路什么苏州,什么济南,好像这是一样一样地发生,对不对?一会儿一会儿地递进。所有的历史长河,我们以为是前后这样的流淌,实际上它是同步,不分前后的在进行,这就叫同时具足相应门,就这个意思。这就属于事事无碍。《华严经》里面讲到的事事无碍。

还有一个概念叫六相圆融,这个听过吗?也是《华严经》说到事事无碍,为事事无碍做解释的。什么意思呢,就比如说,它认为一个物体都有什么呢?有总相有别相,有同相有异相,同就是相同,异就是不一样。有成相有坏相,这个世界成了,这个世界坏了。但是我们一看,诶呦,总相别相,总别就不一样嘛。对吧。然后同相异相,相同的跟不一样的那肯定有差别嘛,那成就是已经有了嘛,坏就是没有了嘛,都以为是这个样子。实际上,真正的,你比如说,就一个房子,一个房子,什么叫做总相呢?就是整个房子自成房子这个体,就叫总相。那么这个房子真正地再仔细拆吧一下一看呢,房子是个概念,真正的东西是砖瓦,对吧?那么这个就叫别相。

为什么,砖瓦呀,不是房子呀。那么砖和瓦都是房子的一部分,从房子的角度来讲,砖瓦是一样的,都是房子,这就叫同相。然后,砖就是砖,瓦就是瓦,砖它并不是瓦,这就叫异相。那么组合起来称之为房子,就叫成相,这个分散开来,没有房子这个概念就叫做坏相。大家看,总、别、同、异、成、坏,说了半天,房子还是什么?还是房子,砖瓦还是什么?还是砖瓦。所以这就叫事事无碍。

这就是我们佛法的智慧,这个不叫道理啊,这都是老祖师爷们,诸佛菩萨,入了海印三昧,才称性流露出来这种法语,就在开解、撬动我们迷茫的烦恼、厚重的业障,一点一点地往开挑,一点一点地往开磨,所以大家听这些法啊,这样我们就明白说,哦,原来第九个我们讲的是什么呢,事事无碍这个概念。大家要了解什么叫做事事无碍,常有听说。

《华严经》的经旨,就是这部经的宗旨意趣,现在明白了吗?是什么?(听众回答:事事无碍)唉!你看,我就知道你们会说错的。讲了这么多的事也罢,理也罢,事理也罢,事事也罢,你要记住,《华严经》以什么为宗旨意趣呢?是以“无碍”二字为它的宗旨,你不要搞错。把重点没弄明白,知道吧。真正《华严经》就要告诉你,一切法都无碍,一切法就没有局限,随意发挥,无边无际的,都可以,可能。这才叫华严,这才叫华严呀。华是什么?各种各样的花呀,随便你开呀,然后总的来庄严呀。《大方广佛华严经》,总的来庄严这个佛的果地妙觉。

好了,讲了这么多了,现在要讲一讲,前面提示我们,日出先照,别教一乘,无尽缘起,海印三昧,七处九会,四分五周,到了事事无碍,其实都在给大家讲理,道理的理。下面要讲你们最好的这口了,就是讲事了,我们才要开始讲事了。讲什么?讲感应了,讲感通灵瑞,这是大家最有兴趣的,要不然今天一天也累了,要睡着了。我在备《华严经》的时候,也是拿出你说这么厚的《华严疏钞》,这段时间刚刚庙里的事务也刚刚才起步很多。哎呀,我坐在那儿就愁了,我说这我看都看不进去啊。一会儿说锅炉要加柴油了,一会儿说家具又来了,往哪儿放,一会儿说佛像定什么,你看一下哪个样子好。那你说我一会儿一会儿就一会儿,一天就没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我这个花心血来的呀,有两个法师到我那儿借宿,晚上我打地铺,他在罗汉床上,见说你一天就过的这种日子?夜深人静了才把它写出来啊,这才几天就写了这么快半本了,所以就算是抄我也是用手抄出来的,当然这个我自己也受用。特别是讲到感通灵瑞的时候,是什么呢?受持《华严经》的功德有多大。为什么说能开示悟入佛知见呢,就是你受持《华严经》,跟《华严经》结缘就等于跟一切智结缘,智慧的智。所以讲了这么多啊,给大家讲几个感应,分六个方面。一个,翻译的时候就有感应,翻译的时候;第二个,讲说的时候就有感应,讲说;第三个,书写,古人,经书没有印刷术那会儿,要书写,也有感应,书写;再一个,读诵,书写读诵;再一个,修观;再一个,注疏,就是给它写注释,怎么讲解《华严经》,留千古的疏钞。我们现在依着讲,就是注释这部经典。

为什么说在翻译的时候,大家也知道,刚刚开始当时是武则天参与这个,在道场是翻译这部经典《华严经》的时候,就在翻译的这个法堂前,就像我们现在维摩讲堂,这也是一个堂。法堂前,每天都有两个青衣童子从池中出来,就是大德法师们就在里面翻译《华严经》,每天有两个青衣童子从池中出来,捧着香,到处这样散花,就两个童子就跟耍魔术一样的。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为什么,因为捧香散花,翻译的这些大德们都亲眼就见到了。我们现在见到的想就说,哎呀,多么美妙啊。真的来这么一下,吓也吓死了,福德不够呀。所以说人家这些为什么?因为这部经典久在龙宫,今天我讲的这些感应啊,全是《华严疏钞》这算是佛教的正史里面记载的,不是说哪里开示随便泛泛听个感应就知道了。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经典久久供在龙宫,龙王老爷为了随喜赞叹这部经典传译到东土,所以让龙子太子来供奉供养,香花供养。所以在当时翻译经典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瑞相,这是第一个,翻译。

第二个又讲到讲说的时候了。这个因为刚才讲了则天皇帝让翻译这部经典的时候,就在翻译的第一天,就在第一天,当时天降了很多的甘露。你看武则天真有功德,她确实是大福报智慧,降了甘露,然后等到这个经典翻译完了以后,就是在佛授记寺请贤首法师,也就是法藏法师讲说《华严经》。这个记载得很明确,在十月十五日开讲华严。开讲华严讲到十二月十二日的这一天,就正好讲到华藏世界海震动这一句的时候,经典里面有这么一句,华藏世界海震动,讲到这一句的时候,所有寺院讲堂内,突然间开始震动。那我们现在障深福浅的人又要认为说,这不就是地震嘛。所以这是真的,它突然间开始震动。同时道场里面,僧俗数千人有目共睹,叹未曾有,就是说从来没有见过。

为什么,因为正好讲到这个华藏世界海,就这么不可思议。所以当时有实叉难陀法师,还有一位明诠律师,还有一位德感法师,他们几个就联名,因为不依国主,法事难立嘛。联名上书给则天皇帝,说这样大的瑞相真好,怎么怎么样,意思说皇天浩荡,君王恩德泽被。那么当时武则天还比较谦虚,你看人家能写出来说:无上甚深微妙法,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她当时还写的,说这个功德啊,意思说这个功德不是我的功德。因为法师们还赞叹一下君主嘛,说您这么地把这么大部头的经典,功德无量,你看感得六种震动,这说明皇帝圣明嘛。她说这个不是我的功德,这是如来降迹,她说这是佛菩萨的功德。你看,她当时非常明确,还这么写说,这是佛菩萨的功德,不是我的功德,咱们一起要把这个记录下来,要写在注疏里边。这是讲到讲说的时候。

我们再来看读诵奉持。奉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后魏时代有一个沙门,他是太原人,叫灵辩法师,常常读诵大乘经典。那么他看到《华严经》以后,就更加的相应赞叹,他就顶戴这部经要去清凉山,去入清凉山,求文殊菩萨说给我加持。说文殊菩萨护佑潜护我,就顶戴着《华严经》就去朝五台。就这么走了一年,走得是脚也破了,流血了,肉都磨没了,骨头都露出来了,就这么心诚。所以你想想人家这个感应,感通灵瑞,也不是白来的呀。 就这么心诚地去朝五台,突然间空中有缘就告诉他说,“汝止汝止”,意思说你不要这样,停下来停下来。为什么?因为他的苦行已经修圆满了,想必如此,到位了。所以菩萨就开示说,“汝止汝止”,就你不要这样了,停止。

怎么样呢?“但思惟此经。”就是你不要再什么朝圣呀或者什么,你就好好思惟《华严经》。结果呢,他依教奉行了。就再看读诵华严的时候呢,突然间开悟了。文殊菩萨给他指点说,你不要再修无意义的苦行了,你要往法上会,要体这个法本道本。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呢,后来写《华严经论》,居然能写了有一百卷,就是文殊菩萨给他点化,看《华严经》,思惟华严法,突然开悟了,那就说明他的因缘到了。这是受持顶戴,也可以说护持吧。

我们再来看第四个,还有一则就是写《华严经》的人,叫德圆法师。他是天水人,一般就是常以读诵受持《华严经》,为他的根本修行法门。说到这里,我还想起我去九华山的时候,好像也跟大家说过,就是碰到一个老和尚,在九华后山。那个老和尚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养了一窝蜂,他说他要闭关。诶呀,我心里想说,您老人家已经住在这儿了,还往哪儿闭去啊?就这么一个山崖子上,几块石头拼在一起,他凿开一个洞。这个洞里边还有一个玄关,你知道就这么一点点洞,他居然能设计得中间还有一个供佛的这么一个地方一样,放一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天天在诵《华严经》。旁边一个不顺他的意了,他就呵斥他,不能叫诽谤,这叫加持他,骂他给他消业。就诵《华严经》。

我说,呀!那我当时我记得刚刚本科毕业。我说等我三年研究生读完了,我来给您当侍者。那他人家说什么呢?说三个月还可以,三年?谁知道谁活着死着了。意思是说,你不要说这些没用的话。我那会儿我觉得,现在你们理解。咱们居士同修们也不是好说这口吗?哎呀,师父等我怎么怎么样了,我一定要来道场,我好好用功,我就在这儿往生。永远都没有等我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所以说这个老和尚他喂一窝蜂,他还要闭关,他已经住在那洞里了,有两个洞,他还说我要进到这个洞里就不出来,连洞口都不出来。还现在记忆犹新,再没有去过那个地方。再去的时候体力就不支了,坐索道上去呀。那个时候那个年华,几个师父们一起行脚啊,从后山一步一步走上去的,现在索道坐上去都走不动,把力气都给你们讲法了。所以说这个德圆法师他修了一个净园。

这个有点像我们现在有一些同修,也有这个习气。他修了一个净园,就里面种了好多花草,奇花异草,他好这个。奇花异草弄得跟仙境一样,他每次入这个花园呢,一定要洗浴,穿着干净的衣服,洒了香水,焚了香,这么来。干什么呢?就受持华严。后来他索性在这个香草园子里面就盖了一个房子,里边专门书写《华严经》。有一天写到几行的时候,突然间,这已经到了晚上了呀。就跟那个写《法华经》一样。突然间写了几行以后,字字开始放光明,就整个园子都照亮了。园子照亮了,他看见有一个金刚执戟,那个武器不是叫戟吗,就像我们的金刚宝杵一样,梦到这么一个金刚神呢,拿着这个武器现形护卫,他才知道说一直就守护护持他。还有一个青衣的,就是长得像印度人一样的,这个叫梵童嘛,就不知怎么来的,手里拿着个天花,天界的花,来供养。这是他当时也是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书写《华严经》所招感的感通灵瑞。

那我们再来看。还有一个就是修观法了,要讲到修观法了。修观法的这个和尚叫解脱和尚,你看这里面全是出家人。解脱和尚就是当时叫岱州五台县人,七岁就出家了。他心志也很高远,后来又大悟了,在五台山的西南,我不知道现在的佛光寺,是不是那个时候就是现在那个佛光寺,方向没有错,现在我们去五台还有佛光寺。在那儿立了个精舍,就读华严。读华严读得呢,他自己就修观,修什么呢,修佛光观。大概就是佛放光现瑞的这个观法,就这么观。那么观呢,他常行的每次屡屡住在中台的东南华园北,不知道叫什么古寺。他也是祈请文殊菩萨,结果文殊菩萨也是来给他用声音相告,说什么,说你现在为什么要拜我呢?意思是你这个功德够了,你不要拜我,可自悔责必当大悟。

就是只要你自己,这就说明他可能过去世还有一点业、罪。可自悔责就是你好好忏悔,忏悔得清净,必当大悟。结果果不其然,后来他自己就没有心向外求了,没有再说求菩萨求什么,就一心一意地内观法观这个佛光观,观得后来都证到无生法了,非常法喜。非常法喜以后,他自己还不能确定,他认为证得无生法了不能确定是不是。其实也就是开悟了。那么就祈请诸佛给他证明他自己证的这个心呀,是不是这个佛心这个本性。结果就感得很多尊佛同时现身给他说话。我给大家读一句,说什么呢?说“诸佛寂灭甚深法,旷劫修行今乃得。”就说明说你现在是对的,你用功得的这个境是对的。然后,“若能开晓此法眼,一切诸佛皆随喜。”

就是你能把这个法传到人间,让所有的有缘者来受用的话,诸佛皆来随喜。所以我们每每都是讲到说,只有《弥陀经》里面说六方广长舌嘛,各以出广长舌相,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你看任何法,任何这样的一种一乘教法、宝典、究竟法,都会有护法,都会有诸佛菩萨来护念。如果一定要说究竟了,今天我们能讲这个《华严经》。不知道有多少佛菩萨和护法从中给我们担业,给我们遣除违缘,才好不容易,当然对他们来说弹指一挥,可是我们也要生起这个,就不知道有多少暗中相助,才能今天相聚一起,这是真实不虚的。这是指的修观。

那最后一个呢,我们给大家讲一个就是翻译,翻译的感应。翻译的这感应呢,不是翻译这部经典。也是说在宋朝的时候,还是说有大德我们都,这个比较有名,叫求那跋陀罗,咱们唐人,也就是汉话叫做德贤法师,是中天竺人,是印度人。他刚刚开始初学小乘呀,外道,后来慢慢入了大乘法以后呢,大乘师呢,就让他抓阄,说你到底研习哪个经典,哪部经论,你去学修。结果他一抓呢,抓起来的就是《华严经》。这个大乘师说好嘛,那既然这样,你就好好学习,然后你将来要讲华严,要弘扬华严。结果呢后来呢,当时没在意,后来真的有官府很大的官,就几个联名来给他下礼请书。那我们都知道,虽然当大官的说礼请他讲法,可是恭敬也很恭敬,可因缘中来他也是大福报,你还不能不讲呀。

不讲怎么办呢,下面已经给他聚集了七百多个义学沙门。大家知道义学沙门,就是他们都是精通教理的,你要是讲不对,给你提问,或者就把你拦住了。让他去讲华严。哎呀,他就非常的既惭愧又担心。为什么,因为他是梵僧嘛,印度人。他那个时候不像鸠摩罗什法师在中土住了十六年,就把汉语给练熟了。他完全对于汉语很多还没有通达,他说我怎么来讲这《华严经》呀,下面都是汉僧。所以他很头疼,头疼得没有办法,就每天修这个忏悔,就是祈请观音菩萨来给他冥加,冥应来加持他、成就他。结果果不其然,当然我觉得这有两方面,一个呢,是他的心诚。更重要的是他因为要弘扬华严。所以呢,正好这个心一起,就梦到有一个人拿着一柄剑,这边提着个头,人头啊,就跟那个刽子手一样,刚砍了人头提起来,就这么一个形象。

来到他前面,说你现在担心什么呢?他说,哎呀,我就现在担心我普通话说不好,说这个汉语说不好没办法讲。结果呢,这个人说这个好办,砰一下就用那个剑把他的头给砍了,把手里这个头砰一下给他安在上面,就说你现在转转脖子看疼不疼。诶,他这脖子一转,一点儿都不疼。说那好,放心了,去讲吧。结果他一说,就去讲了,从此以后讲普通话就成一流的汉语专家了。正式开讲华严,一生讲了数十遍《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大家看看人家讲的那个效应,那个功效,人家听的那种效果,能讲数十遍《华严经》。多长呀,一部八十卷。

为什么能有如此的感应呢?因为《华严经》的功德太大了,太大了!一言一字、一文一偈都可以摄义无余啊。大家知道《华严经》这个华严性海这个法是怎么来的吗?普贤菩萨给善财童子怎么说呢?说我的这个法海中没有一文没有一句,就是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个文字啊,不是我过去舍了转轮王位以上的布施而来的。转轮王位舍了,那就说明上面的话,内财、外财、包括色身骨髓脑浆血什么的,全部能舍,就这么舍了,才换来这个法。所以说没有一点点不是施舍了一切而求得者,给善财这么说。

所以大家都知道,当时有一个京兆人叫王明干,他戒行也没有,善行也不修,后来因病致死以后,两个人把他引到地狱,地狱门前有一个僧人,问是谁呢,说地藏王菩萨。叫他念什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当时的话是这个话,现在我们改成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说你能够会诵这个偈子就可以排除地狱苦。那么见到阎王以后呢,问他有什么功德,说没有功德,就会诵一个偈子。就把这个背出来,阎王就把他放了,就功德这么大。而且他这个声音传出去以后,听到的人当时都得了解脱了。后来三天以后,他活过来以后,一问说哪里有这么个话。当时他还不知道有这么个话,到处去问。一问才知道说,《华严经》在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觉林菩萨偈,说破地狱,四句偈就破地狱!四句话就破地狱,何况我们一卷、一部、一品。所以前面的这些感应呢,是确实如此的。

不要说这么地去受持、读诵、亲临这个因缘法务中了。就是以前,这再给我们叙到这儿了讲完。就有一个耳朵很长的婆罗门,是印度的和尚,斯里兰卡的,已经证到三果罗汉。他这个人呢,来到中国以后特别恭敬,后来去五台山礼文殊菩萨,路过太原寺的时候,他发现有许多和尚在念经,许多和尚。他就问,仔细一听说这是什么经呢,说是《华严经》。

哇,他说《华严经》,没想到这个地方原来早就有了这样的《华严经》了,太随喜赞叹了。马上就合掌,合掌赞叹说,啊呀,这个大方广的功德非常难思议,西域国家里,有人传此经。我告诉你们传到什么地步呢?就是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到什么地步呢?就是说有个人合掌赞叹随喜了一下这个经的功德,洗手的时候,合掌完了以后洗手,洗手不小心有蚊子呀蚂蚁呀小虫子啊,洗的时候给搓死了,沾到他洗手的水了,马上就生天,就生天了,何况受持读诵思惟赞叹。

所以大家看,就合掌这么随喜了一下《华严经》的功德,都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功德利益。所以经中里面讲到说,读这部经典啊,所积的福德就跟开一切智的福德一样,能至一切智,一切智呀。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功德所在。

那好,今天我们一天很快,跟大家从十个方面,不管是从道理也罢,知识也罢,背景也罢,或者说感应也罢,总归算把这部经就这么拿着也没有翻开呢,就来来回回这样给大家炒一炒,热一热。希望下个月来的时候,我们要开讲经题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包括有可能要涉及到第一二三四五卷的内容,叫世主妙严品。那我要对大家提要求了,如果你不读啊,你不知道这个内容的大部分大概的具体的里面的情况的话,你没读过,你来了肯定是听不懂了。因为我不可能逐字逐句地讲了,下一次来的时候就从品题,从经题这样提纲挈领,再有重点的抽出来,稍微展开一下,这样的讲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它读诵要通读过去,大概知道有个了解,才能算是前来听闻的资质。

好,下面我们一起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大家,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极乐世界与华藏世界的关系

在华藏世界海世界种里面有二十重世界,第十三层就包含...

文殊菩萨的141愿,教我们在生活中善用其心

文殊菩萨一百四十一愿,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在《华严经疏》这部书里,把回向分为十种。哪十种呢?...

华严三圣与华严五祖

华严三圣 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一...

读《华严经》为何我们只有「随喜赞叹」的份

《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

诵得此偈,能闭地狱门

宋释僧俊,俗姓王氏,京师人。出家后,不守戒律,未曾...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

华严经的十种佛

《华严经》都讲十,以十种佛来摄持。什么叫十种佛?我...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心性本来具足,但要靠因缘来成就

有人问蕅益大师说:大师!你老人家开悟了(蕅益大师二...

黄豆的十种保健功效

黄豆享有豆中之王的美称,每天吃点黄豆、豆制品或喝杯...

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释迦牟尼佛每一次讲法,都是总持法。后来阿难结集经典...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一、 阎浮百苦镇煎熬 赖有摩提路匪遥 六字洪名真法界...

【佛教词典】说出世部

(流派)Lokottaravādinah,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第二...

【佛教词典】分别起

一切惑障有分别起和俱生起二种,分别起是由邪师邪教邪...

真实功德和不真实功德

真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

生命感悟法语系列

生命感悟之一 佛陀教我们,好好运用今生为死亡早做准...

善人与善根人的区别

善人和善根人,什么叫善根人他曾经修过行,曾经见佛闻...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会得了,一切处都是道,会不了的,就被时光境界转,这...

你无法让所有的人满意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

远离恶口的十种功德

诸仁者!于彼远离恶口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

泥泞路上的脚印

人生就如同一幕话剧,有开场白、情景、高潮、低谷和尾...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要日日行忏悔法

【日日如是行忏悔法。勿令懈废。若人宿世远有善基。暂...

略释《四料简》要义

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

念佛愈癣疾

潘万宗居士。吴江(江苏)黎泾港人。中年丧子,因此发...

圣严法师《赶而不急》

有个弟子曾经问我:『师父,我很积极,可是我也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