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心求净土者,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莲池大师  2019/0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真心求净土者,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原文】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变此娑婆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之处,便成七宝庄严之极乐国,乃必令众生驰驱于十万亿佛土之迢迢也?”噫!佛不能度无缘,子知之乎?净缘感净土,众生心不净,虽有净土,何由得生?喻如十善生天,即变地狱为天堂,而彼十恶众生,如来垂金色臂牵之,彼终不能一登其阈也。是故刹那金色世界,佛摄神力而依然娑婆矣!

又一人问:“经言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斯言论事乎?论理乎?”噫!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又云:“礼佛一拜,从其足跟至金刚际,一尘一转轮王位。”今正不必论其事之与理,但于“至心”二字上着倒,惟患心之不至,勿患罪之不灭。事如是,理亦如是,理如是,事亦如是,何足疑也。

又一人问:“有人一生精勤念佛,临终一念退悔,遂不得生。有人一生积恶,临终发心念佛,遂得往生。则善者何为反受亏,而恶者何为反得利也?”噫!积恶而临终正念者,千万人中之一人耳。苟非宿世善根,临终痛苦逼迫,昏迷瞀乱,何由而能发起正念乎?善人临终退悔,亦千万人中之一人耳。即有之,必其一生念佛悠悠之徒,非所谓精勤者。精则心无杂乱,勤则心无间歇,何由而生退悔乎?是则为恶者急宜修省,毋妄想临终有此侥幸。真心求净土者,但益自精勤,勿忧临终之退悔也。(莲池大师 竹窗随笔

【演莲法师译文】

有一人问:“据佛经上说,释迦如来用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皆成金色世界。佛既具有这么大的神力,为什么不把这娑婆世界土石诸山、充满秽恶的环境,当下变成七宝庄严的极乐国,何必令众生奔赴于远隔十万亿佛土以外的极乐国呢?”我答:佛不能度无缘,你知道吗?必须要有净缘,才能感生净土;众生心不净,即使有净土,凭什么理由得生?譬如修十善,能感生天的果报,自然可以变地狱为天堂;但那些造十恶的众生,即使如来垂金色臂牵引他们,他们照样还是不能登上天堂的门坎。是以佛当时虽以神力化此土为金色世界,但因众生心不净,刹那之后,依然还是娑婆。

又有一人问:“据《观无量寿经》上说‘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句话是论事呢?还是论理?”我答:《法华经》谓:“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又《万善同归集》言:“礼佛一拜,从其足跟至金刚际,一尘一转轮王位。”你今大可不必去探讨它是论事或是论理,只要于“至心”二字上着力,只愁念佛不至心,不愁罪业不除灭。事是如此,理也是如此。理如此,事也是如此,没有什么可疑虑的。

又有一人问:“有人一生精勤念佛,到了临终,只因一念退悔,便不能往生。有人一生积恶,到了临终,才发心念佛,就能往生。这样看来,行善的人为什么反而受亏,积恶的人为什么反得便宜?”我答:一生积恶,到临终能够提起正念的,大概千万人中不过一人而已。如果不是宿世善根深厚,临终时痛苦逼迫,神智昏迷错乱,如何还能提起正念呢?一生积善念佛的人,到临终而生退悔,这也是千万人中极个别的。假如有这样的人,必定是一生念佛悠悠之徒,决不是所谓精勤念佛的人。因为精则心中没有杂乱,勤则心中没有间歇,怎么会生退悔呢?因此我劝那些平生作恶的人应该及早修省,不要妄想到临终能有这种侥幸。真心求生净土的人,只要自己更加精勤念佛,不用担心临终会生退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莲池大师文章列表

临终接引时,阿弥陀佛现的是什么相

问: 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现的是什么...

大安法师:往生到边地疑城

我们看到《无量寿经》里面讲边地疑城有这么一种情况,...

「真铁汉」佛源老和尚的禅门棒喝

佛源老和尚,湖南桃江人,18岁时从益阳会龙山栖霞寺智...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

净土法门发愿的重要性

发愿有什么重要性呢? 净土宗讲信愿时再再强调发愿的重...

极乐国虚空舍宅之因

【原文】 无量清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

净土法门能解释通途法门吗

问: 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不能以通途法门的法理解释,...

由于不听闻此法,有一亿菩萨退转菩提

【原文】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

佛教徒能否养宠物

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

人生虽苦,但也是积集资粮的好地方

业感缘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积极断恶修善的价值之外...

【推荐】如果常做某一类的事,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

冈波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说: 如果一个人前生喜欢...

人生如果是场梦,那么它又有何意义

人生如梦,通常是经历了大半人生的人,从内心发出的感...

【佛教词典】权悲

(杂语)从佛之权智而起之大悲也。秘藏宝钥上曰:后得...

【佛教词典】欲火

即淫欲之热情,犹如火能烧众生心;或以淫欲心如火不可...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岁」

化解太岁,又叫顺星、拜斗。有法师反对和批评。有僧人...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无有自由之奴仆; 不成夫妻...

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识」

现在来看第三依智不依识。 依智不依识,是说我们要依三...

众生和佛的因缘深到什么地步呢

今天我们的内容是讲到了缘起门的第二个理念,就叫做宿...

禅修时的内省观照

禅修不是为了追求什么事物,而是去发觉我们个性和行为...

传喜法师:把外在的物质变成心灵的财富

不能说我们有好的房子住了,有好的环境了,我的心就懈...

如何供养才如法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包括你到他方世界去供养净土...

如何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问: 如何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大安法师...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

诸位要知道持名,印光大师在文钞对「一心归命,通身靠...

常修梵行,为了临终一念

特别要注意临命终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愿非常重要,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