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蕅益大师法语

宏海法师  2019/06/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五讲)

阿弥陀佛!各位实修群的同修道友们,晚上吉祥。

如约而至又到了周四,希望跟大家在这一段的佛事中,再有一个更好的增进。从见地上而言,有一个提升和法的加持。从修行上来讲,再多几分激情,对治我们每日悄然而生的疲厌和懈怠之心。

所以,今天我们再把蕅益大师的一段开示,跟大家做一个讲解。这段开示是蕅益大师回答卓左车居士的问话,可以说是《灵峰宗论》的核心眼目,也可以说是蕅益大师倾其对于教下原理的了如指掌,和融会贯通的智慧海中,又携宗门下的这种畅快淋漓合在一起,对一位有一定水平居士的问话,所作的一段特别到位的开示。所以今天这段开示,可以说是给大家上的一个快餐中的大餐。

背景是怎样的首先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在中国的佛法流传中,虽然有那么多的宗派,可是最主要的两个就是禅宗和净土。随着隋唐时期开始,教理的蓬勃发展落在具体的实修中,后来主要依附在禅宗,等于说在宋代时期禅宗是特别的出色。那时候都是上上根器的人,由于唐朝的教理发展,种的好因,到宋朝时候果就结起来了,动不动一下就开悟。所以是处在这么一个,整体佛法真修实悟的水平层面,比比皆是这样高人的时候,对于净土来讲不能说隐吧,至少跟禅宗是持平的。一个是上根器的人中是少量众,但是特别的出彩;另一个是普罗大众三根普被,所以显得比较的弥漫。

后来再往下发展,宋代以后,禅和净因为在具体的修法上存在天壤之别,就有一些相互的误会出生。一个,从人的功利心或者虚荣心来讲,总会好一个玄妙、痛快、直接、顿悟,根器是上的等等这些,大家都觉得在佛法的根机上好像这也是属于上品。念佛它非常简单,而且谁都可以,在这种没拣择的情况下,好像大家都不太抬举,有的甚至认为这别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法,引诱大家多念佛,但并不一定能够成就一样,出现了这种不正确的知见,冲击净土法门的殊胜方便。

所以,一直到宋、元特别是明、清的时候,调和禅、净的冲突这种矛盾,是历代所有弘扬净土祖师们的一个重中之重,很多开示都是针对这一点而来。除去永明延寿禅师的《宗镜录》,后来到了莲池大师、憨山大师,还有蕅益大师,乃至后来的彻悟禅师,包括印光法师,他们都是宗门下大开圆解,明心见性以后,才能够回过头来圆融无碍的弘扬净土。所以他们对于净土的见地也能够低,更能够高,高到把它究竟圆满的跟禅宗融合为一。

今天这段话就是把净土和禅进行一个比较,但是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它这个比较绝不是相互排挤,也绝不是要把它们和成一团,而是知道禅之所以然,净之所以然,禅依然是禅,净依然是净,禅、净即相即又不相离。既不能完全搅成一团不分彼此,那就坏了法门了,也不能完全看作两个。而且净和禅是相互包容,相得益彰的。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这一段话,来看原文:

“上堂则超佛越祖,接众则权引中下,此流俗宗匠,未悟心法者,所必堕之窠臼。致禅、教、律,及净土诸法,俱失纲宗,俱成实法。智者无所适从,愚人蔑弃一切,有自来也。佛言:‘若人专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如今弄虚头逞精魂汉,一味胡言乱语,定不如真实参究念佛底人。(宁为上上人拨无净土,令悟即心。不应为中下人收作权乘,破坏真法。况法王于法自在,随时应机,自无陈见。何必依他古宿,扬禅抑净?)伏乞竖吹毛剑,击涂毒鼓,大转法轮。如何是念佛门中,通身入理,向上一路,直踏毗卢顶上行作略?如何是学人初下手时,便离四句绝百非念佛?如何是念佛人最后极则淆讹处,脑后一锤?从来宗门语句,壁立万仞。一涉净土,定属廉纤。冀和尚将向来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等语,撇向一边。亲见如来境界,快说一番,震动大千世界。(《灵峰宗论》卷四之一,答卓左车茶话。括号内内容为法师在群内开示时删节的部分,此处将原文补充出来便于学人参考)”

这话的起源是这个叫卓左车的居士,他对于教内的情形了如指掌,而且对于禅门、净土都有自己比较到位的见解。所以他当时首先表达的第一个层面,现在的具体情形是怎么样子。

他说,“上堂则超佛越祖,接众则权引中下,此流俗宗匠,未悟心法者,所必堕之窠臼。”这是什么意思呢?庙里面的法堂是登堂说法的地方,又叫“狮子窝”,有时候法堂就设在丈室,我们现在有时候去参加一些法会,上堂说法的时候都会有上堂法语,每一句话都是法法头头,就像这个向上一路,也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上悟,向道上会,向了不可得的真如法性上去悟,一定要悟到那个境界。悟到这个境界是很难的,可是你不能由此就远离它,所以每天的二六时中都要把心往这儿用。上堂时候讲的法语,等于大家正在用功之时,几句话说出来以后点卯一样把大家点醒。所以这些语言要非常的圆融,也要特别的犀利。因为它的功用就是下狠手,铲石路,把我们的分别、妄想等等这些给你杜绝断掉,才能够出一个桶底脱落的清清白白,明心见性。

这些话是非常圆满的,说的超佛越祖。以前有的上堂法语说的话,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喝佛骂祖等等,都是凡夫的分别,都要把它去掉。甚至还有的人更加出格,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蓝毗尼园降生的时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那他就说:“让我听见的话,一棒子打了还要喂狗吃。”等等这些特别超情离见,铲石路的话,总之就是一个不落寻常之见。在言下让听者大悟,把你一下子给洗干净,清白了。

可是后来,因为不是人人都能言下大悟,所以只有在上堂的时候,说的非常到位,因为可以照着祖师们的说,或者自己往那儿会,把它讲得明白。可是说跟做不一样,真正具体的生活中,不是每个人来了都能够领悟这个法,所以“接众则权引中下”,具体生活中来了有皈依的、有学法的时候,世出世间法都要讲了,不一定完全是绝待的圆妙心法。甚至具体情况是很少讲圆妙心法,只能够说你今天做点好事,修点功德,乃至生点出离心,或者修点观法等等,常打坐诵经,这就算好的了,所以叫“接众则权引中下”。

这是“此流俗宗匠”。这里的“流俗”虽然表达的是大家都这样了,已经上不到那个位了,好像都退下来了。但是这个“流俗”指的现前的情形都是如此,很不堪一样。我们千万也不敢认错了,真的认为自己好像也很不堪。那是在宋朝以来高人林立的情况下,开始慢慢的往后退,所以就成了流俗了。就是后面讲的,并没有明心见性,没有悟到心法,没开悟。上堂说法只好照着开悟的祖师们说,下来接众的时候还是按照人情来接,在这种情况下,“此流俗宗匠,未悟心法者,所必堕之窠臼”,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状态。

再往下看,“致禅、教、律、及净土诸法,俱失纲宗,俱成实法”。导致这个后果是什么呢?就是把教外别传法完全抛之脑后,一步一步的到了什么地步呢?学禅,也是学一些现成的祖师说的话,自己没悟到那个境地;学教,也是分别名相没完没了;学持戒,也是死执戒条,乃至四科,不知道戒的精神;包括净土,也是有向上一路的内涵在里边,他都不知道这个内涵。没有这个见地,都成了实法了,每天卷到这里看上去修了。从禅宗来讲的话,著相修行百千劫,都不如无相修行一念间。

后来导致“智者无所适从,愚人蔑弃一切”。大家一定要看到这两句话,不知道天高地厚愚痴的人,才天天踏有谈空,说吃肉喝酒、行盗行淫都是无妨般若,无非都是法身等等,愚人才好说这些话。“智者无所适从”,也没有办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问蕅益大师,“佛言,若人专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如今弄虚头,逞精魂汉”。在那儿胡言乱语,说这些不负责的,并没有真正明心见性,乱说一通,结果还搅得人家,不让人家老实念佛,而且也不知道念佛就是无上深妙禅,禅和净土两个东西是合的,到最后究竟指归的时候是一回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说你天天在这儿瞎说,也没悟道,还不如真实参究念佛的人。

既然有这样的情况,这个居士的问题就来了,请蕅益大师开示。“伏乞竖吹毛剑,击涂毒鼓,大转法轮”。“伏乞”就是顶礼膜拜,希望蕅益大师能够“竖吹毛剑”,就像文殊菩萨的智慧宝剑竖起来,砍断烦恼,砍断邪知邪见,砍断权乘小法。“击涂毒鼓”也是一个比喻,以前有一种毒药涂在鼓上,只要这个鼓一敲起来,所有中了毒箭的将士们,自然而然在鼓声的反作用力下把毒箭给拔出来。也是让蕅益大师开示真正的无上妙法,去除大家的烦恼分别,大转法轮。那么问题来了。

第一个,“如何是念佛门中通身入理向上一路,直踏毗卢顶上行作略?”这是什么意思呢?既然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的,首先还有禅宗的根器呢?就应该有“通身入理向上一路”,不要说那些事上怎么用功等等,也有“向上一路”悟到绝待境界的。“毗卢顶上”是什么意思呢?毗卢顶是法身佛呀,不要说释迦牟尼佛无量的他方世界的化身佛像,释迦牟尼佛在此土示现成人的身份,八十多岁的一个老比丘,乃至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报身佛,所有的佛都是同一个法身,绝待周遍。在此之前也给大家讲过,法身是遍一切处,完全没有分别,没有著相,整个万法皆空。这样的一种“直踏毗卢顶上行略”,就是悟到这个痛快境界,才可以有此言语。既然你说净土法门其大无外,那么怎么在念佛门中会这个禅法的功夫,这是其一。

第二个,“如何是学人初下手时便离四句,绝百非念佛?”一个一个都是以禅来会境,起的疑点。既然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无上深妙禅是“离四句,绝百非”的。什么叫做“离四句,绝百非”呢?一般人表达事物的时候,要么说有,要么说空,其实就是要么肯定,要么否定。或者说亦空亦有,认为两个是同时可以并存。或者是非空非有,两个说法都彻底不对。但凡落到这四句中的话,一定是凡夫的意识认知层面,包括这个百非也是,说非空非有,或者说非非空非有,又或者说非非非空非有,不断否定,可还是落入到语言的窠臼中。所以念佛初下手时“离四句,绝百非念佛”。那么这个修法是怎么修的呢?你给我讲解一下。

第三个,“如何是念佛人最后极则淆讹处,脑后一锤。”念佛人既然是跟禅宗会归,跟教下圆融,念佛的教理还是从所有佛法的大背景下来的。那你现在说“念佛人最后极则淆讹处”,念佛的最究竟的教理上,比如用禅法怎么会通,教法怎么解释,你得给我说清楚。“脑后一锤”,等于把这个错误给我指出来,哪不对,一般的知见哪里出问题。

最后卓左车居士总结,“从来宗门语句,壁立万仞。一涉净土,定属廉纤。”这是什么意思呢?通常所有的人认为,禅宗里的话说出来都是畅快淋漓,甚至“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等等这些顿入法门,看上去是“壁立万仞”,就是很壮观,让人生起一种心胸广阔的情见。“廉纤”,就是不值钱,廉价,大家都觉得净土不咋地,一旦说到净土,就肯定说不懂事、没文化、根器差的人,就凑合着念念佛吧。这是所有人的寻常见,所以说从来宗门语句一涉净土,就是这两种差别,这两个样态。

最后一句话是,“冀和尚将向来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等语,撇向一边。” “冀”就是希望。这个居士多有水平,可以说对佛法的研习还真的是很深的。为什么呢?他这里提出来要求,希望蕅益大师不要给我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些佛典里面或者祖师们常开示的话。这是他们的话,看上去是恭敬的请益,也是作难的话,现在希望您要把自己“亲见如来境界,快说一番,震动大千世界”。这是什么意思呢?蕅益大师你既然讲明心见性,作为以开悟自居的人,你现在就把自己开悟后的境界,用你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便,根本、后得智,宗通、说通的功德说出来,不要用人家用过的话,不稀罕,是这样的一段祈问。

当然中间也省略了几句,因为那几句可能讲起来更为艰涩,今天的主题不必要延伸到那个地步。这段话总的意思,既然佛门里禅宗比较没落,净土宗又这么厉害,那禅宗和净土怎么个会通方法?有些人把禅宗弄得也不像个禅,又不好好的老实念佛,等等这些怎么办?那既然要怎么办,一定要从理上来办,那现在就请你给我讲一下,念佛门中像实相念佛怎么解释?第二个,怎么在正当下手的时候,就是“离四句,绝百非”的这个现前境界。念佛人在念佛的时候,哪些知见上容易出现错误。这些一条一条的问题不但请你给我讲清楚,而且还不能用别人用过的语言照本宣科,把你悟到的性功德海,用自己的语言请你给我说出来。这是对蕅益大师的提问,卓左车居士的原话。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蕅益大师是怎么回应的。我们在学习这一段话的时候,也要把见地、悟性给调出来,因为这段话确实不是寻常的那样啰啰嗦嗦、婆心切切的开示。直接就是以禅来解净土,而又超越于禅和净土,既把它分的清楚,又把它融合的完美。所以大家听这段话的时候,这种排山倒海的气势你首先要谛信,对祖师生起决定的信心,他是开悟的人。

来看他是怎么说的。

“宗乘与净土,二俱胜妙法。众生根性异,不免随机说。”蕅益大师首先表达了一个佛法最根本的原则,契机契理的问题。如果从契理来讲,所有法都是佛法,最后一定能悟到明心见性,也就是入佛知见法。禅宗也罢,净土也罢,最后都是为了入佛知见,最胜妙之法就是入佛知见。既然都是入佛知见的法,那就都是胜妙之法。但是为什么有差别呢?“众生根性异”,才随机而说。契理就是胜妙佛知见法,契机的话,有的人是这样的根性,有的人是那样的想法,为了应众生的机,不免随机说。

大家还记得永明延寿禅师写过“有禅有净土,如同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这个“现世为人师”的资历,就是要有禅有净土。禅宗已经明心见性,净土已经死心踏地信愿念佛了,两个合二为一的。那么来了个人,如果是上上顿悟的根器,就给他讲禅宗,直接让他大开圆解,明心见性,直接入到佛知见来。如果是适合以念佛求往生的根机,那就给他讲要生真信切愿,老实持名去往生,是随机而说的。蕅益大师首先把这两点告诉了卓左车。要搞清楚理上是平等一味的,事上依根机而有差别。这就是“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首先我今天给你开示也是跟二谛有关的,并没有违背依二谛说法的原则。

再往下看,“向上一着,非净非禅,即禅即净。才言参究,已是曲为下根。”

你问我“念佛门中通身入理向上一路。”但是真正的禅宗的“向上一路”,是我们常说的妙高峰顶,不容分说的。“向上一路,非净非禅,即禅即净”。打破禅和净的分别,没有禅和净的好坏,可是又可以禅可以净,怎么都行。佛知见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不妨所有相随意发挥。想发挥禅宗就是禅法,想发挥净土就是净土。现在说的“参究”,多余不容分说的话,说时迟那时快,说的时候就已经沦为第二步了。所以“才言参究”的时候,“已是曲为下根”了,心没提上去。“向上一路”的话,哪有一个净土,净土是一个概念,哪有一个禅,禅是一个分别,分别法中说无分别,能说的分别吗?所以你说参究的时候已经是下根了,根本就没参透,才在这儿说“参”说“究”。

立足于禅宗,蕅益大师说到,“果大丈夫,自应谛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这就往净土上会了。既然是能够承接禅门教外心法的人,当然要谛信佛说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一句话,出自《观无量寿佛经》,也是一代教法的核心眼目,“心作心是”,也就是说相信诸佛如来遍法界心。我们的心也是遍法界的,跟佛的心是一个心。他已经把这个心用到佛上了,我们现在用到人上。虽然用在人上,我用人的心想佛就等于用在佛心上了,现前虽然是人的境界,可是将来决定是佛的净土。这就是“根身器界,密随心转”。谛信这个法决定无疑,心作心是,心想佛就作佛。

“设一念与佛有隔,不名念佛三昧。若念念与佛无间,何劳更问阿谁。”

念念这样相信,念念“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果有一念不跟信心相应,没有持名的加持功德,那么“不名念佛三昧”。你问我,那我就告诉你,谛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作心是,就可以啦。这样铁信以后,有一念隔开了,不叫做念佛三昧,这是从反面来讲。你不在念佛三昧里边,我怎么能告诉你念佛三昧。再反过来,“若念念与佛无间”,假如果你已经悟到“向上一路”,通身扎进去的话,你已经在念佛三昧中了,还用问我吗?所以这个居士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悖论,不成立的。就跟我们说的,要是你不知道,说了你也不知道;如果你已经知道,就不需要说了。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设一念与佛有隔,不名念佛三昧。若念念与佛无间,何劳更问阿谁。故参究谁字,与摄心数息等,皆非净土极则事也”。这里他问的什么是“净土极则事也”,就是前面的问题“直踏毗卢顶上行作略”,或者是“如何是学人初下手时便离四句,绝百非念佛”。你问的这些与我们平常说的,参究念佛的是谁这样去用功,或者说摄心念、数息等等,这都不是净土最究竟的阐述方法,也不是真正把净土教理依圆教知见会上去,不在这个层面。

那在哪个层面呢?再来看下面这一段开示,也是今天的核心了,我们要真正悟到净土法门的这种痛快直接、博大精深、三根普被的胜异方便。

蕅益大师这里讲到“净土极则事”,你真正要讲到净土的好,净土的最高境界是怎么样的呢?“无念外之佛,为念所念。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

大家现在试着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你通身进去,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一出的时候,自然而然“无念外之佛”。我们以为心外好像别有一个佛为我所念,没了,就在念中;离开这个佛,还有能念的念也没了,就在佛号上。所以正在念佛的时候,没有能念之佛,没有所念之念,就是一句佛号,念念相应,这不是与佛无隔了吗?所以蕅益大师这里讲到,说时迟那时快,刚才我们讲了,不是说你坐在这儿说怎么高、怎么妙,只要念起来,真正念佛的时候,当下就是最高、最妙。

“正下手时,便不落离四句百非,通身拶入。”

我们稍微试一下,就把这个功德试出来了。你坐在这儿舍身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再回过神来想一下,刚才有我有佛吗?这就叫“离四句绝百非,向上一路”,参的就是这个境界,得的就是这个功夫。所以这才是真正的“净土极则事”,通常讲净土怎么好,讲到这儿才真正的究竟圆满好,那么这个究竟圆满法跟禅宗有区别吗?这是其一。

第二个,“但见阿弥陀佛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但生西方极乐一佛国土,即生十方诸佛净土。此是向上一路。”

我们常说禅宗好像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了,抛开整个语言差别以及所有的分别相,最后入到那个绝待的无言之境的时候,好像是“向上一路”,不在思维语言之内了。可是真正的“向上一路”,就是《华严经》里面讲到的事事无碍,一多相即,主伴圆融。既然你说向上一路,皆是无分别法的话,那么一尊佛跟多尊佛有分别吗?一个土跟多个土有差别相吗?既然无分别、无差别相,得到一个就是得到全部,进了全部就是拥有所有的一个一个。如果这个理能这样会上去的话,跟禅宗的“向上一路”有什么差别呢?不但可以“向上一路”,而且从“向上一路”又回到路下来,上下圆融无碍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讲,这才是净土演绎的“向上一路”。这是对于问题里面的第二个回合的答复,“如何是学人初下手时便离四句,绝百非念佛。”

后面又说“如何是念佛人最后极则淆讹处,脑后一锤。”什么是禅和净里面真正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呢?下面这句话蕅益大师是真的发千古所未发,我们一定要仔细的体悟。

“若舍现前弥陀,别言自性弥陀。”

我们很多时候都说念阿弥陀佛当下就是嘛,我们自心就做佛,自性弥陀嘛,我们自己也是阿弥陀佛嘛,你为什么要念西方的呢?可是不要忘了,在我们的遍法界心中,西方能出现前我的心吗?你舍开西方和正在我心中的西方的佛,而别说自性弥陀,这是不是信?

其次,“舍西方净土,别言唯心净土。此是淆讹公案。”

我们也常说万法唯心,极乐世界也是唯我之心。就在那儿坐着,等我的心里面好像要变现出来一个净土,可是殊不知,现在正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法的那个地方,俱足的七宝池、八功德水、行树参天、水鸟树林都在说法的那个地方,就是我心中所显现的地方,跟我的心是一体的、直通的。我们之所以现在没有显现,有十万亿的距离,就是因为烦恼所障。西方现前跟娑婆同在一个法界的净土,全又是我心的显现,你离开这个,又在意识里生起一个唯心净土的概念,这还是心外求法。

所以有些愚痴的人天天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认为念阿弥陀佛或者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叫心外求法。殊不知你说这个是心外求法的时候,才叫真正的心外求法,这是“淆讹公案”,彻底弄错了。就是随顺着佛说的现前阿弥陀佛正在西方,我要好好念;现前极乐世界就是净土,我要好好往生。那么这一切都在我们的现前心中,就随顺着我的心,这才叫做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淆讹公案”,混淆的说错这个事,就是理和事上没有分别清楚。

这一点,还有一位祖师彻悟禅师也说过。比如说空性和因果的关系,彻悟禅师说“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把因果丝丝入扣的信进去,一定会在心性上悟开的。“而已明心性者,绝不弃于因果”,明心见性的人也绝对不会让大家坏乱因果,因为因果就是心性,心性就是因果。西方就是心性,心性就是西方,弥陀就是心性,心性就是弥陀,所有这些都是心性。舍开现前的这个心性,别说心性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或者说因果是事相上的事,跟理无关,这都叫做心外求法,就是“淆讹公案”,弄错了。

就这么一点事呀,真的是千百年来佛门里这些修证之事,有的甚至是大丈夫出世心,就弄不清楚这个,总要在这点上错过,要么是擦肩而过错过了,要么就是撞车,“淆讹公案”。

后面蕅益大师开始引经据典,真的是祖师的智慧,这一篇开示字字句句都值得顶礼膜拜……“经云”,引释迦牟尼佛的话,“‘三贤十圣住果报,惟佛一人居净土。’此是脑后一锤。”

什么意思呢?就是整个心地法门中,唯一个净字,净极光通达。只有佛才能居到常寂光净土里边。那么既然如此,念佛忆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作佛,这不是“脑后一锤”?谁敢说净土法门不咋地呢。再一个,“惟佛一人居净土”,从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来讲,所有往生者就跟佛居的是一个净土,还敢说净土法门是下等法吗?所以这是“脑后一锤”,再小看净土,就收拾你,在你后脑勺敲一棒子。

后边又来了两则引经据典。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就是针对前面的,一说到禅宗就“壁立万仞,一涉净土,定属廉纤”,宗门的语句是非常的荡气回肠,谈玄说妙。一说到净土大家都看不起。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说你敢看不起。

第二个,“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谁敢收作权乘。”这是反诤了。都说“一涉净土,定属廉纤”,说到净土都觉得不咋地,那我就反问你了,都说识得《华严经》方知已是佛法富贵人,《华严经》是经中之王,当时佛刚成道时讲的《华严经》七处九会,这么一个法,所有的阿罗汉都听不懂,只有登地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才能够契入到华严毗卢性海,其他都如聋若哑。那么我就反问你了,这样的法最后以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华严经》最后总结陈词,“谁敢收作权乘”,“权”就是权巧之计。你敢说《华严经》是权乘吗?那《华严经》都导归极乐,你敢说净土是权乘吗?这是其一,引用《华严经》的。

其次,引《楞严经》,我们都知道开悟的首楞严,在佛法里面谁敢小看《楞严经》?可是,“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引到《楞严经》里边《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到的“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大势至菩萨就是这么修成就的。这样的一种“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法,你敢把它判为“廉纤”,小看它不咋地,是廉价的东西,劣质的东西吗?

所以诸位也要从这里得到一个信息,为什么说净土法门是无上方便、第一了义、最极圆顿呢?因为它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直入锁定自己的根,就是刚才我们讲到的但念阿弥陀佛。大家要知道所有的佛法都是方便法,为了入真实法。净土法门是什么呢?不假方便之方便,所以称之为第一方便;自得心开之心开,所以称之为最极圆顿;心开了彻见无生法忍,谁敢说这不是无上了义吗?你还敢认为一说净土大家都认为不值钱?就这两部经典,这两档子事,再说“三贤十圣住果报,惟佛一人居净土” ,这个是释迦牟尼佛的言教,你还敢说净土法门好像比禅宗要差远了。

所以最后又讲到“但能深信此门,依信立愿,依愿起行。”还是说到的净土三资粮,信、愿、行。“则念念流出无量如来,遍坐十方微尘国土。”

这就回应卓左车讲到的祈愿,“冀和尚将向来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等语,撇向一边。亲见如来境界,快说一番。”在轮回中,我们每一念都是受生之因,虽在轮回,但具足真信切愿,依愿一念、念念都是南无阿弥陀佛,都是佛的智慧功德,佛的正遍知海,那么还是将来的一个因果所感。所以,可以说一念就是一尊佛,就是一个佛国净土。念念就是念念佛,念念都是佛国净土。

在这样的功德中,“遍坐十方微尘国土,转大法轮。”在《梵网经》心地法门品中讲到,卢舍那佛坐的千叶宝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又到其他地方去讲法,讲的就是这个境界。如果念佛念得真正入到华严性海,一真法界,事事无碍的时候,那么“遍坐十方微尘国土,转大法轮”呀。我们可以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千百亿的化身,每一个念就是一尊佛,一个土。

这样的法,“照古照今,非为分外”,最后总结了,“何止震动大千世界而已。”蕅益大师这一段话“何止震动大千世界”。我说的这已经够了,你但能把这个悟的过来,透的过去,那这些问题统统不成之为问题。

这是祖师们从明心、信心海中流出来的真实法语,我也只能跟大家这样大致的过一遍,真正要去悟这样一种圆顿开示的话,像我们没开圆解的人还是很难跟的上,只有受用的份,信心的份。

这篇小开示的用词手法,不断的排比,可谓犀利、容不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有时候我们也要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功德和激情呢?就是因为祖师爷们已经彻见并且真正入到法源穷底了,再回过来,以确实不虚、真实地境这种信心大靠山,愿力大背景称性流露出来不容分说的这种圆顿境界,这种无上法义。我们在学习时候,真的觉得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行,每一个层次都不能前后次序乱。蕅益大师在回答这段的时候,可以说是一气呵成的。

学习这段小开示的时候,真的可以提升对于净土的一种常规见地。到现在我们在群里面虽然也跟大家讲念佛法门是无上法门,可是事实上在人世间中,我们永远还是觉得净土法门太广了,就不值钱了。真正把净土的法义领悟了以后,再回过头来看的话,一切的其他法门都可以汇到净土上来。

蕅益大师在这里是以禅宗为主导,把净土来放在禅的背景下,用禅来解净土。所以在这样一种法义加持下,我希望今天学习了这一段话的诸位同修,能好好的去悟一悟。一个是提升见地,就是意味着每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就知道这里面有多么大的内涵,有多么出众的功德和当下体现的境界,是真实不虚的存在的。确实能到这个境界,祖师们讲这个话也不是骗我们的,而且他的话也是从佛经里转达过来的。所以我们每念一句阿弥陀佛,能够念念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都是说少了,因为凡夫众生他不敢信它的功德有多大。

第二个,正在念佛的时候,所有的法门都在其中,包括禅宗已经得道了。一句佛号持起来,就是禅宗千方百计要向上一路参究,又怎么也参就不进去的那个境界。至于再说到净土法门好像是方便权巧之法的话,就引《华严经》和《楞严经》,这都是佛的心髓,佛的主打曲目呀。这样的主打曲目唱的都是净土主旋律,那我们还敢说净土不是主旋律吗?

所以每次跟大家分享一段开示,并不是强加法门,而是未生信的让生信,已生信的让增长,而且这个信并不是要求你信不信净土的信,而是有没有深信的信,大家从这上面进行一个拣别。

后面还有一段,蕅益大师说“欲知衲僧家事,不妨借中峰一偈,通个消息。”就是借另外一个祖师告诉他说,“偈曰:禅外不曾谈净土,须知净土外无禅。两重公案都拈却,熊耳峰开五叶莲。”这个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以前也有人是问莲池大师,禅和净土怎么会通。祖师呵斥说,如果是两个东西,你可以把它会通,本来就是一个东西你会通什么呢?“莫讶一念登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所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此五浊恶世悟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也是蕅益大师说的。我是信的,信不信由着群里面的诸位随分随力的各自去领,各自去悟。

阿弥陀佛,今天的蕅益大师开示先到这里,希望我们实修群里面的同修依然如故,每天精进,希望同生西方净土中。阿弥陀佛!

再跟大家说一下,常说依教奉行,不知道为什么居士同修特别喜欢对着干。说一千道一万,一旦请法师开示了以后,就不要再发任何的合掌、赞叹,不需要急切的表达你也在场。你在不在场,有没有恭敬听,这都是你的功德,你的因果。这个时候就需要洗耳恭听,所以希望大家依教奉行,不要在开讲以后嗖的冒一个,嗖的冒一个。这样练我的定力,乱了我的心,法义就续不上了,这个也有因果。希望大家都能够再次注意。也谢谢诸位菩萨能够这样来练我的定心,慢慢的大家都会越来越好。

另外再说一个事情,昨天在群内告知张居士有点病危。后来,我们就组织了一场声援活动,非常好,随喜大家以各种方式的回向和关怀。那我还想说一点,病危是人之常情,谁都终究有这么一幕。见别人有病危的时候,我们也要想想自己随时都可能病危,这反而是相互之间增长功德,策发信愿。

昨天我跟曙祥法师及干事同修商量,曙祥法师愿意出面去看望给些开示,这是非常好的,我特别感动。因为从佛门来讲,虽然大家每天都有做功课,礼拜读诵,但因为是无为、自然和洒脱的佛法,从来都随缘惯了,而外教倒是都通过这种人情来弘扬。今天有法师做这样的临终关怀,其实是给整个闻思讲堂大家庭,注入了一个加持。说明佛法在求解脱同时,也有人性的一面,也是有人世间关怀的一面。

以人性为主导在人世间弘扬佛法,完全是一个基石性特别重要的手段。昨天本来想给法师说,他出人场,我就在费用上支撑,后来就成了大家共同的号召集资了,但是到今天为止就可以了。一方面,张居士家里还不至于到被救济的地步,这毕竟也不是一场慈善的救济,不是扶贫。大家这样发心,当然是非常好的。

今天晚上我们也开了一个碰头会,通过这次事件以后,我们一定要记住佛弟子的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是什么呢?以成就道业为主。以后出现任何事情,首先一个正念就是要懂得,以念佛来助成他出世间的菩提道业,来进行这样的护持。其次,我们再可以伸出援助之手。

现场的这个反馈呢,我们已经完全嘱托曙祥师父去那边作为法主,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做点抚恤金,如果再有多余的就打算做超拔、请印经书、放生等等,请曙祥师父作为主要引领者进行成就,然后把这一切功德,带着我们所有援助之手的这个发心,转成福德,希望他好也罢走也罢,用福德祝他一臂之力,依照着《地藏经》里面大量佛的圣言,这个是特别顶事的,还是以佛弟子解脱和六度里舍的这个精神来做这件事。

再剩下的,希望大家能够在各自的发心中,给病危居士多多的回向。真的是人多力量大,在我们的回向下,他今天已经清醒了,可能病情比较严重的话,未必能够一下子转危为安吧,但是至少在清醒的情况下,法师在那里开示,一旦能够成功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可是一了百了,大道而成,就是成就凡夫做佛了。所以这件事情,我们带着的回向和他结了殊胜法缘,就很好。

大家不要误会这是一次经济上的救援。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如说我们带着很重的发心的心力去救援他的时候,如果不是在救危救难之际,而是作为一种结缘或者供养的话,因为他在这个际别,每个人都有一个福德量,假如他福德量不够的话,可能还会成为障碍的。这也不是说反其道而行的话,我们每个人在福德这个上面,很可能就像《地藏经》里面说的,本来已经背了一百斤,我们又给他们放十斤,尽管我们是用善心的表达,可是毕竟人多的这种心力在那里,那么他来承受的话,有可能会反作用。所以最后大家商量着,除去看望他和法师一路的开销,其他都用作培福给他回向,这就非常好了。

以上是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希望我们实修群里面的同修依然如故,每天精进,希望同生西方净土中。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格言联璧

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

特蕾莎修女的感人箴言

01、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

【推荐】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僧无为 吴江流庆庵无为能公。齿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

印光大师法语撷录

一赞净土超胜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

历代戒杀放生诗

唐 佛印禅师 贪他一脔脔还他,古今留言终不伪。 戒杀念...

不要评价别人德行,你不见得比他更高尚

1、不要评价别人德行,你不见得比他更高尚 2、不要评价...

净界法师法语名言解释【图】

净界法师法语名言解释...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人生如果是场梦,那么它又有何意义

人生如梦,通常是经历了大半人生的人,从内心发出的感...

佛法只要你肯学,都有你要学的东西

作为一个空中的云,作为一个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

略谈禅的理论与实践

一、禅定在佛教中的地位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要成佛...

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人...

【佛教词典】承远

(712~802)唐代僧,为净土宗第三祖。汉州(四川广汉...

【佛教词典】无上大果

(术语)对于等觉而谓为无上果,对于二乘小果而谓为大...

为什么我们会莫名喜欢或讨厌一个人

如果有一个人,我们没有惹过他,但他一直给我们出难题...

卖酒肉的人为何能往生

古德有一本书,叫《念佛法要》,近现代的居士编的,他...

当鸣不鸣

心里有鬼的人,不论讲话做事,都恐惶而不能自在,不能...

念佛之功德殊胜

《印光法师文钞》原文: 十五一函接到,知徐老太病已大...

最没有智慧的高僧

今天的故事说的是领悟,它来自《杂譬喻经》。 在外国...

现代人很多是寿终医院,不是寿终正寝

人道中有许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属于横死。人的生命...

净界法师:精进的释迦牟尼佛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的特色,在六...

曾为浪子偏怜客

在我们教内每一位信众可能对《安士全书》都不陌生了,...

看看您的六根是如何被欺骗

眼 我们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觉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有...

为什么要超度历代宗亲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为救度亡灵,使其超脱苦难,请僧尼为...

善导大师答往生念佛文

知归子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

【推荐】佛法看身体健康的原因

昨天有人问:请问师父个问题,我一个同事也学佛,说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