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净界法师  2023/03/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二十四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十一页。

我们这一科讲到归敬三宝。前面讲到,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住”是针对生灭来说的,我们的心是没有常住的。凡夫的心深受感受的刺激,一接触外境就带动感受,感受就产生妄想攀缘,所以我们的心是动态的,就像猴子抓东西,抓到另外一个,又把前面放掉了。所以,如果你注意心的活动,你会发觉心是没有停止的,一下子想东,一下子想西,所以我们的心是生灭变化的,就像水流一样不断地在流动。

直到有一天,你有幸听到了大乘经典,尤其是《楞严经》、《法华经》这种比较高等的经典,佛陀告诉我们,其实这种生灭活动的心,只是内心的一部分,是种表层的心。我们现在活在表层的心态,没办法安住在深层的内心。就像大海,虽然它表层有波浪,即使台风吹吹,但是你深入到海底时,它什么波浪都没有,“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所以,我们现在是活在表层意识,我们的心活得太表层,不能深观内心的本来面目,不能深观内心的本体,我们没有把心往内、往深层的地方安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不断地造业,而且没办法控制烦恼跟业力的原因。

所以一个人生命要改变,你的心就不能老是活在感觉当中,不能老是重视感官感觉;你不能外面稍微有一点风吹,你就动,那你生命的档次就低了。所以佛陀的经典告诉我们,我们要把心慢慢地往内带,就是安住在常住不生灭心。其实我们的内心,除了喜怒哀乐的感受所创作的心以外,我们还有一块很清凉的宝地,我们都没有去过的。在那个宝地当中,是没有风浪、没有暴风雨的。它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是离一切相的。只是我们很少去造访它,因为我们的心稍微动一下就向外了,所以我们内心深处的另外一块,我们都没有去过,问题在这儿。当然,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原来我们还有那么好的一块花园。等到佛陀出世才知道,原来在我们内心的深处还有一块寂静的宝地,是我们没有造访过的。

所以,你能够在经典当中学习到,你的内心深处有一块清净的宝地,是没有烦恼、没有业障、没有生死轮回的,是生死轮回干扰不到你的,你的生命就有救了,这才是你的生命真实转变的时候。你开始要内观,开始去寻找内心深处的安住,不再向外攀缘感官的刺激,这就是为什么你能够不堕恶道。

一个人会堕恶道,在《楞严经》上说,情执重。有些人造业是很猛的,你对外境的感受越强,造业势力就越强。同样两个人去造杀盗淫妄,有些人业是比较轻的,因为他是应付因缘;有些人是很强烈的情执,他的业造得很重。

所以我们要改变业力,必须改变我们的心态。你的心不要活得太表面,最好是能够活得深层一点,你要把心慢慢往内带。能够往内心的那种清净的宝地走一步,你的生命就大大提升,你的人生观就改变。你会知道,其实不需要外面的刺激,你照样可以得到快乐。

我们不就是想追求快乐吗?但是你向外追求的快乐是有过失的,你向里面追求的快乐是没有过失的涅槃寂静乐,照样有快乐。圣人照样有快乐,他的身心世界照样舒畅,照样有无量的妙乐,但是那种妙乐是没有过失的。所以你的心活得越深层,痛苦就越减少,造罪业的力量就越薄弱,这是一个基本概念。你的心越往外面,情绪变化越大,情执越重,越容易堕落。所以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开始内观,开始把心带回家,慢慢就远离恶道了。

为什么呢?我们看讲义。“以知法佛本性常故。”因为你知道三宝的功德是你本性具足的,佛陀的无量功德庄严——这个“法”指的是涅槃——这种涅槃的寂静乐,佛陀的菩提觉法乐,菩提、涅槃两种功德,你本来就具足的。只是我们以前向外攀缘,就像佛陀在《法华经》上说的,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家里面有很多的珍宝,但他就喜欢去外面做乞丐,不喜欢在家里安住,一念妄动,所以弄得轮回生死。你要能够回光返照,那就是涅槃寂静。

所以生命有两个方向,向外就是轮回,向内就是涅槃。你能够知道所谓的涅槃、所谓的生死就在你一念之间,有这种真实的智慧来熏习你的内心,产生这样的业种善根,产生清净的信心乃至于产生坚定的愿力,那么你自然能够生生世世不断地增上,也就不再堕落到三恶道了。

为什么说知道“常住”能够远离三恶道?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佛在世时有一个释提桓因,他是大福报,有很多宫殿。有一天,他五衰相现。天人福报将尽会出现五种相貌:第一个,衣衫垢秽。他的衣服开始有污垢;第二个,头上花萎。他头上的花冠枯萎了,没有那么鲜艷了;第三个,身体发臭。他有臭味出现了;第四个,腋下出汗。他身体开始流汗;第五个,不乐本座。天人都是有座位的,他已经坐不住了,躁动不安。那么释提桓因五种相状出现,他知道自己即将死亡,而且要投生到一个乡村里面做一头猪,所以他非常恐怖。这个帝释就找很多天王求助。找到大梵天,大梵天说,我没有让你避免死亡的方法,没办法。所以释提桓因就忧愁苦恼。

这时一个有智慧的大臣说:“大王,我有办法,让你能够免除死亡。”释提桓因说:“你有办法吗?”他说:“我绝对有办法。”释提桓因说:“那你有什么条件?”他说:“我把方法告诉你,你把乾闼婆的女儿嫁给我。”乾闼婆就是释提桓因的乐神。释提桓因说:“你如果能告诉我一个正确的方法,不要说乾闼婆的女儿,我把阿修罗王的女儿嫁给你。”诸位知道,阿修罗叫非天,他有天的福报,但是他瞋心重,没有天的福德。阿修罗男众很丑,女众很美貌。这个大臣说:“好,一言为定。”释提桓因说:“你有什么方法呢?”他说:“你现在只有一个方法,你要找佛陀皈依。我以前曾经听人家跟我传一个法,你要能够皈依,就免除一切障碍。”

释提桓因就相信了。这时他已经快死亡了,他马上以神通力,飞到精舍去找佛陀。佛陀当时并没有给他皈依。释提桓因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我们天人的福报这么大,为什么要面临死亡,这死亡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佛陀说:“因为天人有烦恼,这烦恼就障碍他的安乐。”释提桓因说:“那天人有什么烦恼呢?”“天人的瞋心比较淡薄,但是有贪欲跟嫉妒的烦恼,他得到快乐就贪着,得不到的别人得到,他就嫉妒,所以天人还有贪欲跟嫉妒的烦恼。”释提桓因说:“天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贪欲跟嫉妒的烦恼?”佛陀说:“因为他攀缘,活在表层意识,老是想要向外攀缘,老是活在感觉,你用感觉来主导内心,不是用智慧来主导。”释提桓因说:“那怎么断攀缘呢?”

佛陀讲到重点了,他说:“你要忆念本性清净法身,你要忆念法身常住。”这个天人有大善根,他听说忆念清净法身、法身常住以后,起大欢喜,就咒愿:愿我生生世世能够依止清净法性而证得无上菩提。他念完以后就向佛陀拜下去,这时他的生命刚好结束,神识依止他过去的业力就投生到乡村一头母猪的肚子里。一念的反转,心生则种种法生,他一念的大乘善根生起,那头猪就受不了。他一投胎以后,那头母猪就像发疯一样到处跑,把女主人装水的罐子撞破了。女主人一生气,拿棒子就打这头猪,把它打流胎,打死了。释提桓因又投胎到原来的位置,继续做天人。

这就是佛陀说的一念回光返照,改变命运。诸位!你要知道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命运可以改变?为什么业力可以改变?这个问题在《大乘起信论》有人问,当然这个地方也牵涉到净土宗的带业往生,为什么能够带业往生?他造了五逆十恶为什么带业往生?因为业力是虚妄的,那就是一念攀缘的心,去攀缘一个虚妄的境,妄心攀缘妄境,所以它只是清净心的表层的一个影像,它本来就没有,达妄本空。

诸位!如果你要追求临终的正念,你要不断地忆念你的清净本性,这很重要!我们一再讲过,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面对妄想,这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站在本来就有妄想,妄想是真实的,你跟它拼了,你就完了。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绝对不是它的对手。

所以你不能站在表层意识跟妄想对抗,你要回到你的深层意识,你要把心带回家,从家的角度来跟妄想对抗,妄想就不是你的对手,因为真能破妄。但是你要活在表层意识来跟妄想对抗,你就糟了;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你就没有希望了。所以这个很重要。你要彻底改变生命,就要知道,你本来是没有妄想,那些妄想是后来有的,是如梦如幻的。所以经典上说,你能够通达空性,知道你的本性清净,会产生两个效果:第一个,虽做恶业速疾能悔;第二个,若堕恶趣终不久留。

就是说,即便你一时的冲动还会造罪业,但是这个罪业力量薄弱了,你会产生自我反省了。因为你造罪业时,有人不同意,就有人说,我反对!这就是你的善根反对你了,它开始对治你了。除非你没有真懂你的自性本来清净。没有真懂,那就算了,你仍活在表层;如果真懂,你在造恶时,你会发现有一个力量开始在骂你,你两种力量,真妄交攻。恭喜你!这个在佛法叫增上惭愧心生起了。所以你能够懂得你的本性是清净的,造业是不应该的,是虚妄的,这时你的造业势力薄弱了,这第一个,“虽做恶业速疾能悔。”第二个,即便你因为过去的业力到三恶道去,你在三恶道也待不久,“若堕恶趣终不久留”。

所以,我们能够知道理体三宝里面的清净本性,那么我们生命已经产生很大的反转。就好像经典上说的,有人受持三皈依,在弥勒菩萨三会说法的初会就能够解脱了,因为你在释迦牟尼佛时受三皈依,你就生生世世能够遇到三宝,到了弥勒菩萨的时候,你的善根就成熟了。

我们看总结。

皈依三宝是离开生死苦海最好的道路,也是悟入佛法功德的台阶。但是我们一般人因为身口意的罪业太重,烦恼粗重,在皈依时又产生轻慢,整天打妄想,没有好好地生起恭敬皈依的心,所以虽然皈依,遇到恶因缘时,三宝的功德就慢慢地失掉了。有些人受了三皈依以后,没有忆念三宝,心中就没有三宝了,虽然学佛很久,但是心中已经没有佛了。他退失以后,烦恼就完全主导他的内心。

所以一个人受了三皈依以后,要不断地去“专心缘此,得名皈依,故感善神随逐护助”。这个“专心缘此”很重要!我们一般人的生命是完全活在妄想,学佛人也活在妄想,但是你跟别人有什么不同呢?你在妄想当中多了一道光明。所以你经常会很矛盾,真妄交攻,那现在你要怎么做呢?你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好——加强你的光明!因为光明能够破除黑暗,邪不胜正。

其实你不要太在乎你的烦恼跟妄想,你加强正念比较重要。你不要怕你身体有病,你的体质好,病自然退失掉。我们现在就是缺乏抗拒妄想的能力、自我调整的能力。所以你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就是要加强你的正念。如果你心中没有光明,你就只有黑暗。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佛在世时,也是舍卫国,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不过这个儿子很特别,生下来以后,他们家同时从地上涌出一头小金象。这头金象就整天跟着这个小孩子,这个孩子到东边,它就跟到东边,他到西边就跟到西边,它就保护这个小孩。所以他妈妈把这个小孩子取名叫作象护,就是经常有金象保护。

这个小孩慢慢长大了,这头象也跟着长大。这头象它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它照常吃饭也照常喝水,但排出的排泄物大小便,都是百分之百的纯金,不得了,不但金色身体,排出的都是黄金。所以这个象护出生以后,他家里就变得很有钱。经典上说,他连睡觉的床铺都是珠宝打造的,他有钱到这个份上。

象护他慢慢长大以后,因为这些有钱人都是跟有钱人在一起玩的,都是上流社会贵族。他在玩的过程当中,有一天就炫耀说:“我们家睡觉的地方,统统是珍宝做成的。”其他朋友说:“你家怎么会这么有钱呢?”他说:“因为我家有一头象,整天排出的排泄物都是黄金的。”在炫耀的过程当中,他的朋友圈里有一个小孩,就是阿阇世王,他那时是个太子。因为阿阇世王的贪欲很重,他听到以后,就下定决心:等我哪天登上了王位,我一定要把这头金象抢过来,他就许下这个邪愿。

阿阇世王长大以后,看他爸爸年纪这么大,也不传位给他,就把他爸爸频婆娑罗王活活饿死。他等于是犯了逆罪,夺取王位。夺取王位以后,他马上就想到小时候所发的愿,就把象护请到家里来吃饭。吃完饭以后,他就跟象护说,我们过去好歹是朋友一场,我请你吃饭,你要做一点回馈,那这样子好啦,这头象就留下,你一个人回去好了。

象护没办法,就一个人回去了。但是这头象是福德招感,是不能用抢的。所以象护回到家时,象就自动在阿阇世王的宫殿里消失,又回到自己的家了。他爸爸就很紧张,这糟糕了!你们得罪了阿阇世王,那要有杀身之祸的,现在只有一个方法:出家!所以他爸爸就把象护送出家了,那个大象也跟着出家了。

出家以后,这个象护也有善根,他如法修学,就证得阿罗汉果了。证得阿罗汉果以后,他出去托钵,这头象就跟在他身边托钵,他回来时,象就跟他回来。居士就议论纷纷:哎呀,这个比丘不简单啊,后面还跟着一头金色的象。就像我们现在一样,整天带着几部游览车来到寺庙,不是来请教佛法,来看金象的。居士们经常来到寺庙看金象,就会干扰其他比丘的修学,不寂静了。比丘就把这件事报告佛陀。

佛陀就把象护找来说:“你现在也证得阿罗汉果了,这个象是你过去修习善业所感的人天福报,你现在有涅槃的功德,不需要这种人天福报。就像你有摩尼宝珠,不需要吃糖果了。”象护说:“我也不喜欢它跟在我身边,但我没办法。”佛陀说:“你跟它说三遍‘我生已尽,梵行已立,至今以后,更不需汝’。”说三遍以后,金象就消失了。

消失以后,有比丘就问佛陀:这个象护他为什么有这个因缘,能够得到金象,得到这么大的福报,又出家,又成就阿罗汉果呢?佛陀说:过去在迦叶佛时代,有一个居士,在共修时绕佛,绕到那个当来下生的释迦牟尼佛。诸位知道贤劫千佛要来到人世间之前,都是乘六牙白象来投胎的。他就是在迦叶佛时,预先把释迦牟尼佛即将投胎的像供起来。这个居士在绕佛的过程当中,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佛像跟他所乘坐的六牙白象已经剥落了,不庄严了,他就发心请水泥工把它重新修整,又把它打上一层薄薄的金片,打完以后他就发愿:第一,愿我生生世世得到富贵;第二,愿我有一天能够成就菩提。他发了两个愿,所以他在来生当中就成就了象护的功德,另一方面,能够遇到佛法,出家成就阿罗汉果。

诸位要知道,皈依是要发愿的,我们很多人都只有信心,不对啊,要发愿!你们要受过五戒或者菩萨戒就知道了,所有的戒体都是在三皈依时发愿,面对整个三宝的境界: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而不度化。你要发愿的。皈依三宝的意义就是:希望总有一天,成就三宝一样的功德。

所以我们皈依佛,诸位!我们佛弟子跟其他宗教不一样。其他宗教皈依他们的上帝、他们的神,没有人敢说我有一天跟上帝一样,没有人敢这样讲,只有佛教可以。所以我们皈依佛,除了我们恭敬礼拜以外,很重要的是你要发愿:总有一天跟佛一样。你要有这种咒愿力。因为你今天面对的是三宝的真实功德,你所发的愿就使你生命中有一种力量来引导你,除了你造恶的力量,另外有一个正面的力量来牵引你了。冥冥当中,当你造了恶业以后,你就觉得你心不安,因为有一个力量不同意,这个就是你生命的改变。

以前我们造恶是理所当然,这个最糟糕了!把造恶当作理所当然,你那个业力就特别坚固。我们现在造恶感到弟子心不安,这个是非常好,因为表示你的心中有两种力量:一种是邪恶的力量;第二种是光明的力量。所以我们不断亲近三宝,表面上我们是在供养三宝,其实你是在栽培内心的力量,借相修心,你的内心产生一种理体三宝,而且如果你能够发愿,那这种力量更大了。

所以,虽然我们现在的内心充满了妄想跟业力,但是没关系,你要加强你的光明。在菩萨戒上说,受了菩萨戒的人,你每一天都要至少拜一拜佛,至少称念一句三宝的功德,口业的赞叹,赞叹僧宝。就是你每天都要跟三宝见过一面,三宝要在你的心中走一趟,因为三宝一旦离开你的心中,你就完了!因为他是我们心中的皈依,是我们改变生命、改造生命的一个依靠。这个地方就说明,这是了生脱死的唯一方法,因为我们自己已经没办法改变自己了。

所以,我们在整个修学当中,先依止事相三宝,然后再创造内心的理体三宝,最后我们从理体三宝当中,开始产生灭恶生善而转凡成圣。

戊一、五戒分二:己一、正示戒相;己二、忏悔方法

己一、正示戒相分五:庚一、不杀生;庚二、不偷盗;庚三、不邪婬;庚四、不妄语;庚五、不饮酒

我们看下一科。

前面的三皈依,它不应该只属于人天乘,它是应该共于五乘。整个五乘的修学,如果离开了三宝的功德,离开了三宝的引导,就是外道法了。宗喀巴大师就是这样讲的:你所有的修学跟三皈依不相应,就是外道法。

我们看真实的人乘,开始是五戒。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正示戒相;第二段忏悔方法。正示戒相当中分成五段: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庚一、不杀生  分五:辛一、解释名义;辛二、具缘成犯;辛三、犯戒轻重;辛四、开缘情况;辛五、持犯得失

辛一、解释名义

首先我们看不杀生。

先解释什么叫杀生,解释它的名义。请合掌,我们念一遍。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首先我们把杀生这两个字作一个定义,就是断绝有情的生命。一个有生命的东西,你把他断绝了,这叫杀生。什么叫作有情命?什么叫作生命呢?这个地方有定义的。从出世到后世,就是从一个生命体他开始投胎,也就是父精母血成立以后,这个就是一个有情了。

有些人以为堕胎,这个胎儿要七七四十九天长成人形了,你把他杀了,才算犯杀戒,他没有成人形之前,不犯杀戒,这个观念错误,不是这样。当他投胎以后,即便他六根没有长成,已经是一个生命体了。一直到他死亡,就是全身冰冷、神识离开为止,这个过程,你用任何方式去破坏他的身体,全部叫杀生。只要这个母亲开始怀孕的第一天,这就是一个有情众生了。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断绝生命,叫杀生。

戒律当中,讲出七种情况,“凡有命者,不得故杀。”

第一种,自杀。这自杀在律上有两种说法:第一,是你自己去犯杀生的事情;第二,你杀害自己。诸位要知道,你破坏你的身体,你自己也是一个有情生命,这在戒律上属于中品杀罪。不过自杀有个很严重的问题,虽然它中品,但是它对你来生的破坏力很强,因为它太靠近死亡。

诸位要知道,你越靠近临命终所造的业,势力越大。在《瑜伽师地论》讲到业果时,有这个说法。所以你造的这个修行,临终抱佛脚都有效果,你越到后面越要越小心。你把自己杀害以后,你即便马上就死亡,但是这个业、这种心态、这种杀心对你来生会产生极度的破坏,因为它太靠近死亡。所以一般自杀死掉的人,来生很难有好下场,因为你杀完以后马上面临命终,你这个临终的念头肯定是受到你前一念杀害身体那个瞋心的影响,这个业力很容易表现出来,很容易得果报。所以这个自杀也是犯杀罪。

第二种,教他杀。你自己没有杀,教别人去杀,如果对方死掉,你照样犯杀罪,这是教唆他人杀。

第三种,方便杀。就是说,你安排很多杀生的陷阱。比方说,你明明知道某人要去那里喝水,就故意把毒药放在他桌上,让他去喝,虽然你没有拿给他喝,但这是你安排的,这叫方便杀。如果对方死掉,你就犯了杀生的重罪。

第四种,咒杀。你用咒语来杀某个人,或者杀某个鬼神。

第五种,堕胎。你用药物跟手术的方法,来杀害胎中的婴儿。

第六种,破卵。破卵是破坏动物的卵。

第七种,与他毒药。你明明知道他有杀生的倾向,结果你把毒药卖给他或者拿给他,对方死掉,你也是犯杀生。

由七种的方法令命断者——这个是总结——使令前人命断,都叫杀生。这个杀生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故意杀,第二个是不故意杀。我们讲一下。

如果你是故意杀,有两个结果:第一个造了罪业,要到三恶道去一趟,因为你内心累积了罪业;第二个,你有来生的因缘因果,你欠他一条命,你以后的生命,除非你到净土或到涅槃,迟早得还。这是故意杀。

如果你不是故意的,走路不小心踩到一只蚂蚁,你没有罪业,但是还是有因果。所以无心杀生也要避免,这个杀生的麻烦在这里,因为你牵涉到一条生命,虽然你没有造罪业,关键是对方放不过你,问题在这里。所以故意杀生的要避免,不故意杀生的也要避免。

辛二、具缘成犯

我们看具缘成犯。杀生有五种因缘,我们把它念一遍。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有五种情况,只要这五种情况全部具足,我们就定义这个人犯了杀生的罪业。

第一种,对方是人,他必须是一个人,才有根本。

第二种,是人想。你心中也知道他是一个人。如果你开车时撞到人,虽然对方是个人,但是黑暗当中你认为他是一棵树,撞过去把他杀死了,你心中并没有把他当作人的想象,那没有犯根本。因为第一他的外境实体是个人,第二你也作人的转想,这两个都要具足才成犯。如果对方不是人,你把它当作人,把它杀死也不犯根本,因为对方不是个人,你虽然作人的转想也不犯根本。就是说,这两个都要具足,外境的确是个人,你心中也作人的想法。这两个都要具足。

第三种,起杀心。这是关键,犯罪动机,有杀害对方的意图,拣别他不是故意的。

第四种,兴方便。你有采取手段,不是只有兴念头而已,你不但心动,还有行动。比方说,你用刀剑、用药物、用针灸、用陷阱等等,你用各种方便,前面说共有七种方便。

第五种,前人命断。这个人因为你杀生的行为而死亡,你就犯根本了,这个业就造圆满了。前人命断,在律上说,如果你杀害他的时候没有死,他只是重伤,但是后来这个重伤没有治好,他最后的死亡是因为你那个杀生行为引起的,你也犯根本。即便当时没有死,但是后来因为这个而死也犯根本,只要他没有把病治好,都算前人命断。

这五种因缘,古德把它分成三个重点:叫意乐、加行、究竟。我们要判断一个业的成就,首先他一定要有意乐,就是他有动机。杀人有杀心,偷盗有盗心等等,他一定要有犯罪动机。第二个,他要有加行,他一定要有行动,他如果想一想而已,这个不能构成杀罪的完整业力,一定要有加行。第三个,要究竟,要把这个事造圆满,杀人就是命断叫圆满。

诸位!我们未来在判断戒律时,抓住两个重点:第一个,意乐。就是你判断他有没有犯罪,这个最简单,就是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去穿人家的拖鞋,你当初是怎么想的?欸,我穿错了!不犯盗戒,我以为是我的,或者我暂时借用的,不犯盗戒;你如果是一种侵占的想,犯盗戒。所以你当初是怎么想的,这个是关键,判断有没有犯罪,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犯罪的轻重看外境,你面对是什么环境。你面对人、面对鬼神,面对天人、畜生,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判断时,第一个,看你的心,知道你有没有犯罪;第二个,看你的境,看你犯罪的轻重程度。一个是约心,一个约境。

辛三、犯戒轻重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若见他杀,有力应救。设不能救,应起慈心,念佛持咒祝令解冤释结,永断恶缘。)

我们看犯罪轻重,从两个原则来判断,我们先看最重的上品不可悔罪。

若杀父母、罗汉圣人,犯逆罪;若杀人命断,犯重罪。

这个都是上品不可悔罪。父母是我们的恩田,罗汉是住持三宝的敬田,他有住持三宝的功德,这两种犯了以后,犯逆罪。在戒律里面只要讲到逆罪,就很难忏悔了。不是不能忏悔,很难忏悔,这种业力太强,而且一般来说,我们前面讲过,业力强的话,他会很快得果报,大概来生就得果报了,因为它太强了。

只要是杀人就犯重罪,但是不管是杀人或者杀父母圣人,这种一般的忏悔已经没办法了,要取相忏了。因为你的戒体破坏了,我们后面会讲到忏悔的方法,这个就要取相忏了。

假设你杀人不死,你把他杀了,你本来要他死,结果他没死,中品。或者你是杀天人,杀龙类的众生,杀鬼神使令他命断,但是他不是人,中品。如果你杀的是畜生,虫子、蚂蚁、蚊子、虱子等等,下品。若杀天神、畜生、虫等不死,下品。随喜,别人在杀生,你随喜赞叹,也是下品。

杀生的重点在人,为什么呢?虽然天上的果报比人还好,但是毕竟人是可以学习,可以得到智慧的。佛法对天道不是很赞叹,因为你到了天上以后,福报太大了,就变得傻傻的,天人是傻傻的,第一个,他的明了性弱;第二个,他没有记忆力。你看释迦牟尼佛说法时,天人来听,听完了以后到上面全部忘光了,因为他回去以后看到的都是宫殿美女,他怎么还记起佛法呢?只有人,因为人的明了性,他能够记忆佛法,能够思考佛法。

所以诸位,六道轮回里面,唯一的希望是得到人身,其他都是在酬偿业力,都在还债而已。你只有做人,生命才能产生大方向的改变。所以他好不容易排队排到做人了,你把他给杀死,糟了!现在这个时代要做人也不简单,你看大家都不想生小孩,所以你要排班排很久才做得到人。因为你要有业力,还要有因缘,要跟父母有缘,你的父母亲他们都没有结婚,你就糟了,要等其他的因缘。所以人身难得。得到人身以后,他有可能修学佛法,产生很大的改变,比方说求生净土,结果你把他的命断了,那你对他的伤害太大了。所以佛陀说,人是法器,所以制重,是这个原因。

我们再看它的附注。若见他杀,如果有人被杀了,特别指的是畜生,我们能救就救;不能救,我们应该念佛持咒来回向给它,使令它不要产生大的恨,永断恶缘,这个就是广结善缘。所以我们在回向时,要回向众生,广结善缘。

辛四、开缘情况

我们看开缘情况。把它念一遍,这里两种情况可以开缘。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没有杀心,比方说你开车或者走路,压死了蚂蚁,但是你的目的只是想要到某一个地方去办事,你没有一种想要杀害足下众生的心情,所以这虽无犯戒而世间果报不失样子不能构成罪业,但是还是有因果。

狂乱坏心,就是精神错乱。什么叫精神错乱呢?在律上讲出两个定义:第一个,你见到粪便,你都想要去抓,把它当作栴檀香;你看到火,也会想去抓,像抓黄金一样,这样子叫作狂乱。虽无犯罪,但是世间果报不失。杀生麻烦就麻烦在这个地方,因为它临终时是怀恨而死,这一念的恨心就产生一种力量了。

在戒律上说,家庭主妇煮面条,那个热水不能直接倒水沟,水沟里面都是众生;你也不能倒到草丛。第一个,热水,你要把它放冷了或者加上冷水,让它温度比较适合才倒掉。第二个,化学物品的东西,有毒的物品你不能随便倒的,因为水沟里面通通都是细菌,通通都是虫类众生,即便当时你倒的时候没有杀心,但是那个因果不失,只能说你没有造罪,但是你来生就结很多恶缘,他看到你不欢喜,你做什么事,他就障碍你。

在律上说,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可能比较少,就是以前农村烧柴火,这个木头你要看一下,如果它已经腐朽,合理地推论已经有虫,这个木头就不能烧,有虫的木头不可以烧。所以这个地方点点滴滴你都要注意。

辛五、持犯得失

我们先看犯戒的果报,再看持戒的果报。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先看第一个。

果报,三途果报。余报:一、短命。二、多病。

果报在杀生里面,如果你这个罪业的累积能量很强,当然直接到三恶道去。你罪业的力量强,就到地狱,其次是饿鬼,然后是畜生。从三恶道出来以后,还有余报:短命、多病。一般来说慢性病,在律上说只要不是四大不调,比方说,你吹到风,感冒了,那是因为你没有把身体保养好,四大不调引起的不算,只要是慢性病,经常吃药都吃不好的,这个跟杀生有关系。一个是业障,一个是鬼神障,对方有冤屈,他不放过你,就糟了!

所以这个地方很多的问题,我们前几天讲到人面疮的公案,你看汉景帝时,袁盎一句话杀了晁错,到了唐朝,他变成悟达国师,中间经过十世,晁错都没有放过袁盎,他等了十世。但因为袁盎十世都做高僧,持戒清净,他没有机会下手。后来到第十世时,悟达国师一念的高慢心,让对方有机可乘,就侵入到他的膝盖变成人面疮。你就知道,他这个恨有多重。

所以,在所有的修学当中,杀生的罪业是很重的,第二个邪淫是很重的。那杀生的重不会轻于邪淫,因为那个冤业病,其他人很难介入的,他不放过你,就不放过你了,那没办法,他要两败俱伤,因为理论上他找上你时,对他也不好,但是他就愿意两败俱伤,你也没办法。所以我们尽量要避免杀生。

第二个,持不杀生戒的果报。我们把它念一遍。

持不杀生戒,果报——得生人天,乃至佛果。余报:一、身常无病。二、寝觉快乐。三、寿命长远。四、永断瞋习。

持不杀生,当然是得到人天果报乃至佛果。人天的果报是指未来的。在今生来说,他的余报,第一个,得到人身时身常无病,像阿难尊者他活到一百二十岁。阿难尊者不得了,他生生世世持不杀生,寿命活到一百二十岁,都没有生过病。那个薄拘罗尊者,也是活到一百多岁,也没有生病。在佛陀弟子里面,两个人持不杀生戒的,一个薄拘罗尊者,一个阿难尊者,身常无病。第二个,寝觉快乐。能够小心地护持不杀生,我们晚上睡觉时,非常安稳快乐,不做恶梦。第三个,寿命久远。第四个,永断瞋习。前面是指外在的福报,这个是指增长我们慈悲的善根。

这个不杀生我们再谈一下。《楞严经》不杀生的定义更广。诸位你看《楞严经》讲不杀生,它讲杀盗淫妄四种清净明诲,它很强调不吃众生肉,这一块要注意喔,这是断间接的杀生。《楞严经》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一个众生死亡是心甘情愿。它福报差,它有罪业,它变成一只鸡,但是它身为一只鸡,你养它是一回事,你杀它时,哪一只鸡是心甘情愿地说:我被你杀好了,报答你!有没有?没有!都叫得很厉害,对不对?这就有问题,它含恨而死,所以你变成欠两笔债,一个命债,一个肉债。如果说,欸,我去买的时候,它已经杀死,它不是因为我而死的,那你也有肉债。它即便死了,它也不是想让你吃的。所以你这个就是欠肉债跟命债,你都得还。所以你如果有志于今生求生净土,最好不要在你的背后扛这么重的业,关键在这儿!因为你不容易跳出去。临终无障碍,平常你就要注意了。所以吃众生肉这一块,印光大师很重视,你看看《印光大师文钞》,其他的罪,他不是很强调,他告诉你,吃素很重要。因为你每天在造业,你每天都在增长你那个生死的业力,临终时你怎么跳得出去呢?

而且在《楞严经》讲得更可怕,它说你吃肉,还不只是跟众生结恶缘,而且断你的慈悲善根,肉吃久了以后,你的慈悲心没了,断大慈悲佛性种子。

所以,诸位要知道,《楞严经》的意思,我们的饮食会跟你的内心互动,你经常吃某一种东西,会改变你的心态。尤其是吃众生肉,你本来是发菩提心,本来很有慈悲心,因为你经常吃肉,经常吃这叫熏习,慢慢你的慈悲心就退失掉了。没有悲悯心,没有同情心,你看到众生,就没有办法感同身受,那这个伤害更大。所以在大乘里面,除了不杀生,它兼制断众生肉,这个很重要!

好,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我们回答一个问题。

【师父答疑】

【学员提问】弟子想请问,有关忏悔实修上的问题。师父开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教法,那么我自己感觉罪业的势力慢慢减少,但是当下的惭愧心因而不安,形成种种地躁动。

【师父开示】我先回答这一块。你因为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你在造罪的过程中形成躁动,其实这是好现象。难道你造罪时要心安理得吗?你造罪本来就应该忐忑不安,这个是正常,表示你的心中还有正面的能量。

诸位!有一个方法可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还有希望。如果你造罪时,都没有不安的感觉,不管造杀盗淫妄,在造罪之前、在造作的过程以及造罪以后,你都心安理得,这个非常不吉祥!表示你对于罪业完全没有免疫功能,没有一点抗拒的力量,那你这个人完全没有善根。就是在造罪时,你的内心是完全同意的,没有人反对,那这个就很糟糕,你的生命很难反转。造罪业时,你内心完全举双手赞成,那你这个学佛没有在心地上下功夫,没有内善根,你就只是跟三宝结外缘,结缘而已。

所以,诸位!当你在造罪业时,你觉得忐忑不安,非常吉祥!你没有白学佛,表示你内心已经开始真妄交攻了,这是一个过程。每个人在调伏烦恼之前,都有一个真妄交攻的过程,这是好现象。你造罪,本来就应该觉得忐忑不安,这个是正常的。

【学员提问】我是想请师父开示,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业本空,如何融通才可以趋向清净?

【师父开示】我们在观想时,是观察生命的本体是清净的,但是生命的作用不一定清净,它是如梦如幻的,因为心它受熏,它随染污的心,就熏习恶法出来;它随清净的五乘的法门,它就出现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的善法出来。所以你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站在“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角度来忏悔,就是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是什么心态呢?就是我用如梦如幻的忏悔法门,来对治如梦如幻的罪业,这样听得懂吗?借假修真。我把罪业当真实的,我跟你拼了,这叫事修,这种人修行是很难改变的,入道多辛苦,你完全没有善巧、没有般若方便,你这个人就是硬干的。你先观察本来没有罪业,先把罪业的根断了——达妄本空,你站在清净心的角度,但是我也不违背缘起,性空不障碍缘起;我站在清净心的角度,我也看到我过去生所留下来的如梦如幻的罪业假相,既然它是因缘的假相,就可以用另外一个因缘让它消失掉。如果罪业是我们本来就有的,那就糟了!那就有真实的体性了。

佛法讲真妄,就是说,你本来就有的,是真的,那就不能改变了。诸位!你本来就有罪业吗?如果你本来就有罪业,你就不可能成佛了。关键是它后来才有,我们本来是清净的,一念妄动受到外境的刺激,你才产生了虚妄的心,去攀缘虚妄的境。这就是为什么业障能够忏悔,为什么你可以带业往生,因为业障是后来有的,它是因缘所生法。只要是因缘所生法,你就可以逆向操作,可以创造另外一个因缘让它还灭,因为它是因缘而生,它也可以随因缘而灭。

所以你的思考,你的智慧很重要,你的思考模式很重要!我们经常讲修行,你要做正面思考,不要老是认为业障深重。你认为业障深重,结果果然业障深重。因为你认为业障是真实的,你抓着它不放,它对你的影响就太大了。

所以修行,理观就是你的内善根,事修是你的外因缘,你用内善根来带动外因缘,才对!由内善根来带动外因缘,外因缘又增长你的内善根,产生一个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一种善的循环。你最好在每一句佛号,在每一次拜佛的前面,都加一个智慧的光明来引导,你这个法才叫波罗蜜到彼岸,否则,你仅仅就是修善法。

我们佛弟子跟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前面都有智慧的导航——安住空性,调伏爱取,导归净土这三种导航。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造的业会跟他们不同,我们为什么叫波罗蜜,而他们只能叫善业。你要去想这个问题,这就是理观,我们心态比他们更深层。

所以说安住空性跟忏悔业障两个不冲突,性空不障碍缘起,缘起也不障碍性空,理不碍事,事也不会碍理的,在体性上是空,在因缘上有如梦如幻的假名、假相、假用。

好,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0:00 / 0:00
佛法修学概要1
佛法修学概要2
佛法修学概要3
佛法修学概要4
佛法修学概要5
佛法修学概要6
佛法修学概要7
佛法修学概要8
佛法修学概要9
佛法修学概要10
佛法修学概要11
佛法修学概要12
佛法修学概要13
佛法修学概要14
佛法修学概要15
佛法修学概要16
佛法修学概要17
佛法修学概要18
佛法修学概要19
佛法修学概要20
佛法修学概要21
佛法修学概要22
佛法修学概要23
佛法修学概要24
佛法修学概要25
佛法修学概要26
佛法修学概要27
佛法修学概要28
佛法修学概要29
佛法修学概要30
佛法修学概要31
佛法修学概要32
佛法修学概要33
佛法修学概要34
佛法修学概要35
佛法修学概要36
佛法修学概要37
佛法修学概要38
佛法修学概要39
佛法修学概要40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施主」有何含义

施主,即檀越。佛教对布施者的敬称。指施舍财物给佛寺...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

「专修」和「杂修」的划分

善导大师讲的这个专修和杂修的情况,确实善导大师讲专...

如何劝说父母皈依三宝

问: 如何劝说父母皈依三宝? 大安法师答: 三皈依是...

圣严法师《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

这就是佛教之悲哀啊

念佛珠,念佛咒计数,变装饰; 佛像是恭敬供养,却变艺...

【推荐】对净土宗人的勉励

净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 第一个,你最...

文殊菩萨为什么要高举宝剑

我们看到文殊菩萨的塑像,他右手拿着宝剑,很多佛像也...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无分别智要如何修

我们来看窥基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无分别智怎么修呢?...

喝水也有学问,十个喝水的坏习惯

导语: 你会喝水吗?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你却未必...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

【佛教词典】阿修罗宫

(杂名)阿修罗之宫殿。义楚十六曰:长阿含云:阿修罗...

【佛教词典】一相智

(术语)证悟诸法一实相之智也。智度论六曰:以此方便...

【推荐】《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的祸害,动辄让人丧身失命,...

能够弘扬因果轮回观念,他的功德是巨大的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

星云大师《为消防人员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居住在都市里的人们,不是怕市虎汽...

【佛学漫画】根本业

不二问禅师父,师父,以我们修行人念经等的功德力量,...

知命认命,是改命的前提

佛教的思想是因缘观,先知命而后认命。很多人一学佛就...

【推荐】不要被第二支毒箭所伤

昨晚正在给家里的花花草草重新安置一个小家,只听得客...

什么是真如

那我们谈谈什么是真如呢? 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

把一切想法都归到念佛当中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妄想杂念总是要琢磨,啊,我下...

有修行了,自然会有人护持你

以前去太平岩寺听课,有个比丘尼法师开示,他说他常常...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

水泡花蔓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家吉祥。我们又在道场白华庵,今...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成功

人有竞争之心,绝非错误。竞争之心,至少能够体现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