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

证严法师  2011/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六、现前地

前面已分析到第五地。为了让大家加强印象,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之前所研习的部份。

回首来时路

第一是「欢喜地」。难得人身,来到人间应欢欢喜喜地过一生。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一生当中都能保持欢喜心很难;就是因为难,所以才说是「修行」。

要修得天天欢喜,就得下一番工夫,必须发大心、立大愿才行。首先,要先给别人欢喜。若能天天以欢喜心待人,并给予爱的布施,使得人人自在欢喜,自然我们也会感到无限欢喜。

第二是「离垢地」。垢就是污浊;有形的指外在环境的垢染,无形的是指个人内心的烦恼。烦恼心就是无明,就像污染环境的垃圾,当看到周围的环境很清净时,就会起欢喜心:反之,就会起烦恼。因此,我们必须去掉这些垢染,才能时时保持欢喜心。

有一位离开台湾很久的居士,他返回台湾之后,好几年都没看到我,当他再度来访时说:「师父,这里进步好多!医院、学校和我离开台湾之前完全都不一样。尤其是精舍,感觉上也不一样。」我就问他:「精舍一直都这样,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

他说:「周围都是绿地,一片绿油油的,没有杂草丛生。」

他又说:「要让一片草地绿油油的,而且没有任何杂草,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辛苦啊!这一点我在美国有很深的体会。」

因为他自己有一片小小的庭园,要照顾得没杂草又很青翠,就得付出很多的时间、体力,非常辛苦。看到精舍周围都是绿油油的、没有杂车,可见已付出相当多的心力。

同样的,修行平时就要用心拔除心草,尤其是人与人之间,要常常培养欢喜心,有了欢喜,就表示心无烦恼、心地一片善良,这就是「离垢地」;当这些心灵垃圾完全去除时,那就成为「发光地」了。

云开见月现光明

每个人都有一分智慧的光明本性,只是常常被无明所遮蔽,而无法显现智慧的光芒。譬如:天上的太阳被乌云遮住时,它的光芒就透不出来;等到乌云散去后,太阳又会露出脸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时拂去无明的烦恼,才能「云开见月」,看清眼前的一切景象。

「发光地」之后,再来就是「焰慧地」——不只是自己的心地发光而已,还要能光芒四射、照耀他人。学佛不是要当自了汉,还要利他,要尽我们所知的一切去教导别人;就像以手中的烛火,再去点燃其它的蜡烛一样,使光芒得以照耀每个角落。

第五地是「难胜地」。难胜地是非常殊胜的,必定要达到心不动摇的程度,而且不只是短暂的时间。

佛经中曾记载佛陀来回人间八千次。他在每一生、每一世中,都抱着长久心,不断在人间行菩萨道、为人群服务,为的就是要消除众生的烦恼,让人人幸福、欢喜、互爱。

凡夫之所以无法成佛,就是因为内在的欢喜善念、满足感恩的时间很短,要我们奉献一生好像就很为难了,何况要如佛一样往返人间八千次!但是,不容易的事却能做到,这就是难行能行。

其实,修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夫,最要紧的就是把起心动念、喜怒哀乐的情绪稳定下来,把短暂的私情、迷情换成为菩萨的觉有情。这种难为能为,称为「难胜地」。

现前地与慧波罗蜜

菩萨的第六地是「现前地」。例如:一面擦得十分洁净的镜子,不管它所照的外境是多么污浊,只要境、物移开后,这面镜子依然十分洁净;就像世间的喜、怒、哀、乐已经影响不了修行人的心,所以面对周围的环境时,即能了然分明,这就称为净性「现前地」。

如何才能达到「现前地」的境界呢?这就要先成就「慧波罗蜜」,亦即「大圆镜智」。要修到心如明镜的境界,就要断「见思惑」——见解和思想上的疑惑。在修行道上,难免会有执着。比如:执着自己已修到某种程度,自认是个心地清净的人,因而与人隔离,认为对方是个受污染的人,多数人都会起分别心。其实,这样的分别心不能有,应当「境来照境,离境则清净」,这才是真正现前地的菩萨。

心镜无杂染,才能观照其它的境与物。就如老式照相机的原理,一格底片上已摄入景物,如果没有把底片卷过去,下一次所拍摄的影像就会重叠。所以,一定要记得卷过底片,每张照片才能清晰明白。因此,过去的事,不要让它的影子留置在心中;才能时时清朗、没有人我是非的牵绊,这就称为「现前地」。

要断惑、返璞归真,才能发出那分最清净无染的智慧,而没有染、净的差别:这就是智慧的明朗境界。我们都具有天真无邪的本性,但是每天累积来自社会的各种讯息,久而久之就变得很老练,这种「老练」,其实只不过是「世智辩聪」而已,应该回归纯朴的心境。

大智若愚见真性

有些人自以为懂得很多,听到别人在谈论一件事,对方还在说前面,他就赶快插嘴,要让人知道「你们所说的我都知道,我懂好多耶!」这样的人只是「聪明」而已,事实上缺乏圆融的智慧。我们学佛要学得「大智若愚」,真正有智慧的人,总是沉着稳重的。人生的经验是用心听来的,听了再用心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有才华、有智慧的人必然言行一致,让人信任肯定,这才是有修养的人。

学佛,不应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否则真实的景象就无法照映出来,明净心灵——大圆镜智也无法显现;这就失去真诚修行的意义了。若是修到心镜能清楚映照生活万象而不起心动念,就能日日欢喜、心地清净,使智慧发光,并且把光芒照耀他人,进而达到「难为能为」的境界,也就是「现前地」菩萨的境界。境来照境,境离心净,不至于被迷惑!在六度之中称为「智慧」。大家若用心精进,必能日起有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拓开心量 包容别人

能够包容别人,别人就能包容我;能够帮助别人,别人就...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

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

大安法师2021新春开示:修心如牧牛

南无阿弥陀佛!在这里代表常住,向大家表达新年问候,...

用一颗欢喜的心来对待生活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竞争也日趋激...

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

一心念佛的「一心」是什么含义

在无量劫的轮回当中,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信。...

《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么

《金刚经》讲,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末句结归,言如是不可思议者,当是何物?惟自性乃尔。...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生活要合理化

我们平时的生活,除了衣食住行会影响健康情形外,有时...

人人有爱心,社会就能净化

诸位同修: 现在的社会,需要充分的大爱之心,如果人...

如何才能不与人计较

问: 如何才能不与人计较? 证严法师答: 真正自爱的...

填欲索利遭反扑

「今天比起昨天,宁静、清凉,真的很感恩。」东部的气...

【佛教词典】有种子性证

【有种子性证】 p0550   此阿赖耶识第四证也。瑜伽五...

【佛教词典】六部转读

(仪式)每日转读法华经六遍也,为回向六道之意。...

要保护好胃就要吃好早餐

秋天是胃病的好发季节,要保护好胃就要吃好早餐。 一...

静水流深,深水无声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政治家、航海家华尔特雷利曾经写...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之生活篇》

一等婆媳:如母女般的亲密 二等婆媳:如朋友般的尊重...

学佛是为了什么

人为什么要学佛呀?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爱、...

【推荐】危难之中持诵圣号 枪不能伤火不能烧

倓虚法师在长春筹建般若寺时,有致中、界虚两法师去林...

往生咒源自何处,有何功用

问: 往生咒源自何处,有何功用? 大安法师答: 往生咒...

佛教「四大天王」的表法含义

走进佛寺大门,你会看到一个建筑物,叫天王殿。天王殿...

信、进、念、定、慧

修行的法门很多,八正道是其总纲,扩展开来就是三十七...

不说最后一句话

有位高傲的富婆,在一家非常昂贵的餐厅里,一直抱怨这...

人身不用来修行,实在可惜

世间人迷惑了,就很苦。比如从健康来看。你想要健康,...

参禅人在修行中会出现的种种境界

真实用功办道的人,首先要明了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参禅...

进寺院没拜佛是否要负因果

问: 皈依后进寺院必须要礼拜每一位佛吗?若没拜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