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经卷第三十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菩萨降魔品下
「尔时,彼处别有地神,将于一瓶凉冷之水,洒魔王上,而告之言:『汝魔波旬!速疾急起!走向自宫,今为汝故,当有种种器仗,欲来害于汝身,节节解汝。』而彼魔众,本时所作,杂类形容,殊异身体,变现而来,执持种种兵戈器械,如是怖已,不能复形。还如是归,至本来处,各相迷失,经由七日,于后或有得相见者,或不相见,其相见者,各相借问。或复哭母,或复哭父,或兄或弟,或姊或妹,互相谓言:『我等今者值此大厄,是我等殃,我等今得本命而还,深是我等不可思议。』而有偈说:
「『菩萨右手百福严, 诸指网罗赤红甲,
掌内千辐轮相炳, 阎浮金光妙色充。
以手安庠摩头趺, 如是掌下似云电,
口言:「大地汝明我, 往昔无数劫修行,
所有来乞曾不违, 水火风神皆验实,
梵天帝释并日月, 十方诸佛悉鉴知,
如我苦行求菩提, 布施持戒精进忍,
禅定智慧等六度, 及四无量诸神通,
如是次第助道因, 一切熏修尽皆证,
十方我作诸功德, 般遮于瑟及檀那,
汝魔万分无一毫。」 是时以手指此地,
其地震声若锺响, 六种涌没海波涛,
魔覩倒地闷不稣, 或有空音唱缚撮,
虽降面失于光色, 自知不及菩萨威,
椎胸大哭唱叫声, 身体疲乏无归处,
东西南北纵横走, 心迷闷绝无有情,
象马车兵力悉摧, 鸠槃毗舍遮罗刹,
自然惊怖悉星散, 退走求道各回遑。
如鸟在泽被火飞, 父母兄弟姊妹女,
两两相求不知道, 各问汝今何处停。
设得相见迭相嫌, 俱云厄至恐失命,
彼诸魔众无亿数, 忽然消灭似散云。
如是苦经七日中, 后遇相逢唱言活,
我等心今大欢喜。 时彼菩提树大神,
慈心将冷水一瓶, 洒于魔上作是说:
「速起莫住随心去, 汝今若不取我言,
后值厄难当分甘。」 夜叉罗刹鸠槃等,
摩睺罗伽及毗舍, 世间所有可畏形,
魔王率将树下来, 欲望恐怖于菩萨。
端正容颜诸相满, 功德具如千日光,
心不惊动犹须弥, 观彼魔众如幻化,
诸法无异无分别, 如星如露如浮云,
法相如是正思惟, 安心善住结加坐,
若有我心彼闻见, 如是邪念则生贪,
痴人作是着我时, 以心念故见恐怖。
释迦牟尼大尊者, 观于诸法平等如,
十二因缘相续生, 心意境界空无实。
见谄曲魔不惊动, 乏顿无利身体疲,
木石刀杖悉弃捐, 眷属驰走无依怙。』
「尔时,魔王波旬长子名曰商主,即以头顶礼菩萨足,乞求忏悔,口唱是言:『大善圣子!愿听我父发露辞谢,凡愚浅短,犹如小儿,无有智慧。我今忽来恼乱圣子,将诸魔众,现种种相恐怖圣子。我于已前,曾谘父言,以忠正心:「虽有智人善解诸术,犹尚不能降伏于彼悉达太子,况复我等?」但愿圣子!恕亮我父。我父无智,不识道理,如是恐怖大圣王子,当何取生?大圣王子!愿仁所誓,早获成就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所有一切诸天,向于菩萨生信行者,若虚空中及在地上,或复诸方,彼等悉大欢喜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以欢喜心,口唱是言:『唎唎[口*祁][口*祁]梨梨。』其声遍满四方虚空,震叫响彻弄诸衣服,『呜呼希有菩萨!今已降伏诸魔及魔军众。』以作天乐,以作天歌,赞叹菩萨。复将天花、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优鉢罗花、拘勿头花、鉢头摩花、分陀利花,以天栴檀细末之香,散菩萨上。散已复散,雨而更雨。有偈说言:
「『菩萨既降伏魔王, 此之大地六种动,
众生没在无明暗, 大圣神光普照明。
天地开朗日月辉, 犹如妇女庄严面,
虚空下种种花雨, 曼陀罗等及余花。』
「尔时,复有无量无边诸余天等,千万亿数,娑婆世主、大梵天王及帝释等,皆大欢喜,乃至遍体,不能自胜,合十指掌顶礼菩萨,口作是言:『今此圣者!必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其处菩提树下相去不远,有一龙王名曰迦罗,即便以偈叹菩萨言:
「『如我昔覩佛日兴, 还如此处菩提树,
作大神通希有事, 善巧方便降魔王。
世尊今者亦复然, 铺草结加安隐坐,
心不攀缘正意住, 曾无一念暂时惊,
如是勇勐大精进, 决定最胜牟尼佛。
而此大地六种动, 其响震吼如锺声,
东西南北涌复潜, 不久必成大胜觉。
虚空閦塞诸天众, 百千万亿那由他,
唱声微妙心喜欢, 仁今必作大妙圣。
诸天万亿不可数, 各弄衣服满虚空,
如是预相无有边, 仁今作佛成大圣。
千万那由他天众, 在空顶礼合掌恭,
此之先应难具言, 仁今作佛大尊觉。
天诸童子亿千万, 喜欢手执妙天花,
于仁者上雨花云, 仁今作佛世尊胜。
周匝菩提树林木, 枝头皆向尊屈低,
此诸瑞相非一条, 仁今作佛大尊极。
仁既降伏天魔众, 可畏音响及殊形,
悉以慈力摄化周, 仁今作佛大尊称。』
迦罗龙王叹佛已, 心生快乐大喜欢。
佛本行集经成无上道品第三十三
「尔时,菩萨既已降伏一切魔怨,拔诸毒刺建立胜幢,坐金刚座已,灭一切诸世间内诤斗之心。灭诤斗已,内外调伏,心清净行,为令一切世间众生作利益故,为令一切世间众生得安乐故,为令一切诸恶众生发慈心故,为断一切诸恶众生结垢行故。自已灭除睡眠缠盖,心得清净,光明现前,正念圆满,亦教众生,令断一切睡眠覆障。自已断除一切调戏,得清净心,无有浊乱,亦教众生,令灭一切调戏之心,使得清净。自断一切疑悔之心,离暗弊行,于诸善恶一切法中,无有疑滞,得清净心。
「尔时,菩萨得断如是五种心已,烦恼渐薄。所以者何?此等五法,能为智慧作覆障故,能为智慧作不佐助,遮于涅槃微妙善路。如是一切悉皆弃捨,离诸欲心及不善法,分别内外,思惟观察,一心寂定,欲证憙乐入于初禅法中而行。
「尔时,菩萨如是思惟:『我今已证初增上心,现得安乐微妙之法,心不放逸,应当正念捨离聚落,依阿兰若所行法者,尽令得之。』是时菩萨,欲捨一切诸分别观,清净内心,一无分别,从三昧生欢喜乐已,证第二禅法中而行。
「尔时,菩萨复如是念:『我今已生此二增心,乃至捨离一切诸恶,成众行已入二禅。』时菩萨厌离欢喜,捨行清净,正念正慧,身受安乐,如圣所叹,捨于诸恶。已得安乐,如是增上,证第三禅法中而行。
「尔时,菩萨复如是念:『此我第三增益之心,乃至在于兰若行者。』是时菩萨,欲捨乐欲捨苦,如前所捨分别苦乐,无苦无乐,悉捨正念清净,证第四禅法中而行。
「尔时,菩萨复更思惟:『此我增心,第四现见法安乐行,已得证知,心不放逸。善男子!应正念一心,在阿兰若寂静而行。』
「尔时,菩萨如是一心,清净无垢,无障无翳,一切苦患悉皆除灭,调和柔软可作诸业,已住决定。其夜初更欲成身通,受于种种神通境界,所谓一身能作多身,复合多身还作一身,作一身已,于虚空中,上没下出,下没上出,隐显自在,横遍亦然。穿过山崖石壁无碍,应念而行,入壁便出,出已还入。譬如雾中,没已即现,现已还没。入地如水,履水如地,出没虚空,犹如飞鸟。或放烟熏,或出光焰,如大火聚。日月威德最大巍巍,能以手掌而扪摸之,现长大身乃至梵天。譬如工巧,巧师弟子,取清净金,作诸器皿,随意即成。亦分别知彼价贵贱。如工瓦师,瓦师弟子,成就泥团,置于轮上,欲作何器,即便得成,亦知其价,如善木师,木师弟子,伐取树木,不腐不枯,欲作何器,即能得成,亦知其价。如象牙师,牙师弟子,得好象牙,欲作何器即能作成,亦知其价。如是如是,菩萨亦然,如是成就清净之心,无浊秽心,无隔碍心,无患累心,柔和软心,成就业心,真寂定心。于夜初更,修习造作种种神通,成就智心,出现种种神通境界,所谓一身作于多身,略说乃至身至梵天。菩萨心得如是寂定,如是清净,如是无垢,如是无翳,除灭一切烦恼患累。造诸业已,心得寂灭。
「尔时,菩萨还于是夜初更之中,更欲证知宿命神通,成就心行,欲于自心知他人心种种念数。所谓受身一生之处,二生之处,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一百二百、一千一万,无量亿万,半劫小劫,中劫大劫,无量小劫,中劫大劫。我昔某处,我名字某,如是姓族,如是种类,如是饮食,如是受乐,如是寿命,如是死已生于彼处,彼生复死。
「尔时,菩萨以如是相如是行知种种宿世,自身既尔,他身亦然。又复自知种种宿命,譬如有人,从自聚落出已,至于他聚落,行于其道路,知何处坐,知何处行,知何处眠,知何处言,知何处默。至此聚落,知彼聚落其间近远行路之时,何处而行,何处而坐,乃至何处眠卧言默,至彼聚落,还已聚落。复如是念,思惟悉知,从此聚落,经若干时,至彼聚落。复于某处若干时住,若干时行,若干时坐,若干时语,若干时默,过若干时,复至某邑。复知彼处,若干时行坐起眠卧语默停泊,乃至到于已聚落已,悉如是知。菩萨亦然。如是定心清净之心,无垢秽心,如是软心,无患恼心,可作业心,于彼初夜初更之中,得宿命智,正念证知,心成就行。
「尔时,菩萨既思惟知自身生处及他生处,所谓一生国土之处,乃至无量无边亿劫所生之处。是时菩萨,如相如教,次第闻说如知自身所生之处,及以他身种种生处亦复忆念。
「菩萨忆念如是生已,能于处处诸众生类,受诸生中,得慈念心,此我亲旧,此我外人,捨此亲已,复生某处,此世彼世,流转不息。犹如风车,犹如芭蕉,决定无实,烦恼无常,此义决定,心如是知。
「尔时,菩萨如是定心,如是清净,如是无垢,如是无恼,如是柔软,可作静业,于彼夜半,欲得成就证知天耳,而发是心:『彼以天耳善清净故,过于人耳。』闻种种声,所谓或闻地狱之声,或畜生声,天声人声,远声近声。譬如聚落城邑国土,或复市中,其间有人,昇上高堂,或复楼上,于彼中住。复有一人,以清净耳,闻种种声,所谓或闻吹蠡贝声,或大鼓声,或小鼓声,细腰鼓声,或箜篌声,或琵琶声,箫笛笙瑟种种音声。或闻歌声,或闻舞声,或闻笑声,或闻哭声,或妇女声,或丈夫声,或童子声,或童女声。如是如是,菩萨如是寂定其心,清净无垢,无恼无浊,柔软作业,于彼夜半,闻种种声,乃至一切地狱等声。
「尔时,菩萨寂定清净,无垢无恼,于彼夜半,成就欲证彼天眼时过于人眼,遍见一切,或复命终堕落众生,或生众生,上界众生,下界众生,端正众生,丑陋众生,或堕恶道一切众生,或生善道一切众生。行者住者,或造业者,如所造业,悉皆以眼,通能达见。复知如是众生所作身业不净,意业不净,毁谤师僧,或着邪见,以邪见故,造是恶业,以是因缘,捨此身命,生于恶道地狱之中,受诸苦恼。如是众生,以口业故,受于种种诸恶道苦。是等众生,口业不净造恶口业,一切具足,以是因缘,生于畜生,受诸苦恼。是等众生,行身恶业,具身恶业,以是因缘,造意恶业,具意恶业,乃至毁谤一切诸圣,若干邪见,以邪见故,邪见因缘,命终捨身,堕于饿鬼,受饿鬼苦。如是众生,行身净业,口清净业,不毁诸圣,以行正见造正见业,以是因缘,命终捨身,生于天上。若干众生,以造清净身行口行,一切具足,不犯不缺,不谤诸圣,以有正见,如是正见业因缘故,命终捨身,生于人间。如是菩萨,以天眼净过于诸人,见诸众生,或堕落时,或受生时,上界众生,中下众生,端正丑陋,或身有香,或身患臭,或至恶道,或至善道,如所造业,真实皆知。譬如有人,于国城邑聚落市间喧閙之处,昇上大台高楼中坐,以净天眼见于诸人,或东方来,或西方来,或西向东,或东向西,或南向北,或北向南,或从南来,或从北来,或来或去,或住或坐,展转其间,或有逆行,或有顺行。如是如是,菩萨如是寂定清净,无垢无恼,柔软作业,于彼夜半,乃至见于诸众生等随业受报,若善若恶。而有偈说:
「『地狱受业苦极殃, 畜生各各相噉食,
饿鬼恒常患饥渴, 人间困厄求资财,
天上报尽爱别离, 此苦最重无方喻,
展转一切众生类, 处处无有欢乐时。
此名死命鬼深渊, 亦是烦恼海根底,
众生没溺无出处, 轮转此彼来去行。
如是观察五道中, 以于天眼遍能见,
烦恼始终无有实, 犹如叶叶破芭蕉。』
「尔时,菩萨如是寂心,如是净心,无垢之心,如是远离一切诸恶,心调柔软,可作于业,已得寂定。还于彼时,后夜将尽,心欲证知如意通故,而自发起,既发知已,复知他意,从何处生,思惟何事,一切遍至,如实通知。若有众生,发于欲心,欲行欲事,如是真知。若离欲心,远离于欲,如实证知。若瞋恚心,瞋恚发起,真实通知。厌离瞋心,远离瞋恚,如实通知。若有痴心,痴心发起,真实通知。厌离痴心,远离痴已,如实通知。如是略说,爱心离爱,乃至有为无为,下等上流,静乱广狭大小,有边无边,有上无上,得定无定,解脱无脱,如实通知。譬如丈夫,或复女妇,正少年时,常喜严身,庄严身已,或时净镜,或净水中,观于自面相皆见尽。如是如是,菩萨如是寂定其心,如是清净,如是无垢,如是无恼,柔软调和,可作于业,已得寂定,还彼后夜,以清净心,欲得证取宿命智通,如是自心他心亦然。从何发心,何处起心,心心遍尽,如实通知。若有欲心。若离欲心,如实通知。乃至解脱,不解脱心,如是通知。
「而菩萨得如是定心清净之心,无垢秽心,离一切恶,柔软之心可作于业,已得寂静。还彼后夜,欲得证知漏尽神通,内发智心,彼如是念:『此诸众生,没烦恼海,所谓数数生老病死,从此命终,至于彼处,受后生时,还得如是一切众苦,不能知离此等众苦,所谓生老病死等苦。』如是思惟:『我今当作何等方便,云何得离此等诸苦?作何业行,云何捨离生老病死,度至彼岸?』而说偈言:
「『世间生死没溺海, 数数死已复受生,
为此老病众苦缠, 愚迷不能得出离。』
「尔时,菩萨说此偈已,复更思惟:『此老病死,从何而来?何因缘有此老病死?』菩萨如是思惟念时,知老病死因生故有,此老病死,以有生故,老病死随。
「菩萨复更思惟:『此生从何而有?何因缘故?得有是生?』菩萨如是思惟念已,知因有故故有是生。
「菩萨复更思惟:『此有从何而有?何因缘故得有此有?』菩萨如是思惟念已,知因取故故有是有。
「菩萨复更思惟:『是取从何而有?何因缘故得有是取?』菩萨如是思惟念已,知因爱故故有是取。
「菩萨复更思惟:『是爱从何而有?何因缘故得有是爱?』菩萨如是思惟念已,知因受故故有是爱。
「菩萨复更思惟:『此受从何而有?何因缘故得有此受?』菩萨如是思惟念已,知因触故故有此受。
「菩萨复更思惟:『是触从何而有?何因缘故得有是触?』菩萨如是思惟念已,知因六入故有此触。
「菩萨复更如是思惟:『此之六入从何而有?何因缘故有此六入?』菩萨如是思惟念已,知因名色故有六入。
「菩萨复更如是思惟:『此之名色何因缘有?从何而生?』菩萨如是思惟念已,知因于识故有名色。
「菩萨复更如是思惟:『此之识者何因缘有?从何而生?』菩萨如是思惟念已,知因诸行故有此识。
「菩萨复更如是思惟:『此之诸行何因缘有?从何而生?』菩萨如是思惟念已,知因无明故有诸行。
「菩萨复更如是思惟:『缘无明故故有诸行,缘诸行故故有于识,缘于识故故有名色,缘名色故故有六入,缘六入故故有于触,缘于触故故有于受,缘于受故故有于爱,缘于爱故故有于取,缘于取故故有于有,缘于有故故有于生,缘于生故故有于老,缘于老故故有病死及以忧悲诸苦恼等。』如是诸苦,各相因生。菩萨未曾从他人闻,未曾自见,从法生眼、生智、生意、生慧、生明。
「菩萨复更如是思惟:『有何无故无病老死?有何灭故灭老病死?』菩萨如是思惟念知,以无生故无老病死,以灭生故灭老病死。
「菩萨复更如是思惟:『以何无故而无此生?以何灭故而灭此生?』菩萨如是思惟念知,以无有无则无此生,以灭有灭则灭此生。
「菩萨复更如是思惟:『以何无故乃至一切诸行悉无?以何灭故乃至一切诸行悉灭?』菩萨如是思惟念知,以无无明故诸行无,以灭无明故诸行灭。
「菩萨复更如是思惟:『以灭无明故诸行灭,诸行灭故识亦随灭,略说乃至生死忧悲苦恼皆灭。如是一切诸苦及集并皆悉灭。』
「菩萨如是昔未曾闻,如是法中,生眼、生智、生意、生明、生光、生慧。时菩萨得如是定心,如是清净,如是无垢,如是得离一切诸恼柔软之心,可作业心。既得静心,此是无明,真实而知,亦知无明因如是生,亦知无明缘如是灭,真实谛了,此是无明尽灭之相。已得正道,真实而知,乃至略说,是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等,如实而知。此是一切老病死集,此是一切老病死灭,此是一切老病死灭,灭已得道,如是悉知。此苦谛集,如实而知;此苦谛灭,如实而知;此是苦谛,灭已得道,如实而知。如是等漏,真实而知;如是漏集,如是漏灭,如是等漏,灭已得道,如实而知。此是欲漏,如实而知;此是有漏,此无明漏,如实而知。此处诸漏,悉灭无余,断绝诸有。
「譬如郭邑,或复城傍,或复聚落,相去不远有一水池,其水凉冷,甘美清净,间无秽浊,水常弥满,共岸齐平。又岸四边,多有诸树,围绕庄严。池内复有种种诸虫或蚌或螺,鼋鼍龟鼈,多诸水性,或石或砂,或诸鱼鱓,鳟鲂鯷鳢,及摩竭鱼,在于水内,东西南北,交横驰走,求觅饮食,或有住者,或相趁逐。而有一人,以清净眼,在于岸上,洞彻分明,见于彼等一切诸虫,知此是蚌是螺是龟是鼍是鼈、是砂是石是鱼是虫摩竭鱼等,若干求食,若干蛰眠,若干东西南北驰走,若干相趁。如是如是,菩萨如是寂定于心,如是清净,如是无垢,如是无恼,如是柔软,可作诸业,已得寂静。此是无明,如实而知;此无明集,此无明灭,此是无明灭已得道,如实而知。乃至略说,此处诸漏,悉皆灭尽,无有遗余。
「尔时,菩萨如是知时,如是见时,心从欲漏而得解脱,心从有漏而得解脱,从无明漏而得解脱。既解脱已,生慧解脱,生已即知,我生已尽,梵行成立,所作已办,毕竟更不受后世生。其夜三分已过,第四于夜后分,明星将欲初出现时,夜尚寂静,一切众生行与不行,皆未觉寤。是时婆伽婆即生智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有偈说:
「『是夜四分三已过, 余后一分明将现,
众类行不皆未动, 是时大圣无上尊,
众苦灭已得菩提, 即名世间一切智。』
「尔时,婆伽婆得智见时,于此世间,梵宫魔宫,天人沙门,及婆罗门,世皆大明。小铁围山,并大铁围,其间从来恒常黑暗,未曾见光;此之日月,如是大德,如是光明,如是威力,遂不能令彼处光明照曜显赫。今者自然皆大开朗,悉覩光明,其间所有一切众生,各各相见,各各相知,各各相语:『此处亦复有众生乎?此处亦复有众生乎?』一切树木,即生花果,随熟堕地。世尊力故,虚空清净,无有尘雾,无有烟霞,忽自起云,降微细雨,以用洒地,复起凉风,冷煖调适,诸方澄净,显现分明。又虚空中,一切诸天,作天音乐,作天歌赞,而雨种种无量花雨,所谓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复雨天衣憍奢耶等,复雨金银瑠璃等宝,复雨优鉢罗、拘物头、分陀利,复雨种种末香涂香,散于佛上,散已复散,彼地周匝满一由旬,种种花雨,末香涂香,积至于膝。时此大地,六种震动,一切众生,一向皆受极妙快乐,诸苦不恼。当于彼时,无一众生有欲恼者,有瞋恚者,有贪痴者,亦复不生贡高之心,我慢之心,无有恐怖,不作众罪,无有疾病,众患皆差,更不发动。饥渴众生,悉得饱满,酒醉众生,皆得醒悟,更不饮酒。颠狂众生,皆得本心,盲瞑众生,皆得见色,聋者闻声,身体诸根,不完具者,悉得具足。贫穷众生,皆得地藏,羸瘦众生,皆得肥满,牢狱繫禁,悉皆得脱枷鏁自然解散。地狱众生,悉免苦恼,畜生众生,恐怖皆灭,饿鬼众生,灭饥渴苦,悉得饱满。而有偈说:
「『尔时众生瞋等无, 灭众苦受大快乐,
酒醉狂颠得本性, 一切怖者皆获安。』
「尔时,世尊既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即作如是师子音吼,而说偈言:
「『往昔造作功德利, 心所念事皆得成,
速疾证彼禅定心, 又复到于涅槃岸。
所有一切诸怨敌, 欲界自在魔波旬,
不能恼我悉归依。 以有福德智慧力,
若能勇勐作精进, 求圣智者得不难,
既得即尽诸苦边, 一切众罪皆除灭。』
「尔时,如来初成佛已,最先说此口业之偈。
佛本行集经卷第三十
上篇:佛本行集经
下篇:佛说众许摩诃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