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

净界法师  2023/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一三二讲)

戊三、结要劝持 分三:己一、称叹付嘱;己二、结要付嘱;己三、劝持付嘱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二十面,我们看戊三的“结要劝持”。

前面是佛陀显现不可思议的神通,就所谓的无言说法,来展现《法华经》的因地跟果地,最后以一念心性整合它的不可思议的因果。这以下,佛陀要把前面的神通功德作一个总结,作一个结示劝修。这地方有三段。

己一、称叹付嘱

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

这段经文等于是佛陀先称叹自己的神通不可思议,然后利用这个机会再付嘱,鼓励我们要受持《法华经》。

“尔时”,佛陀告诉上行菩萨(上行菩萨就是从地涌出的四大为首的弟子的其中一个),他说,诸佛的神通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就像你们前面看到的,口出广长舌相,身放无量光,大地六种震动,乃至于把十方世界整合成一个佛土。我的神通力虽然是不可思议,但是,假若我用如是不可思议的神通力,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劫的时间,为了要付嘱交代,劝大家受持《法华经》而演说这个受持《法华经》的功德,也是不可穷尽的。

为什么我们把《法华经》读一遍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蕅益大师用一句话作一个总结,就很清楚。他说,因为你受持《法华经》,叫“万善同归,皆含佛果”。你不要以为你在读的只是文字相。诸位!如果你真正明白道理的人去读《法华经》,那叫做一个转法轮,这个文字相是会启动你的内在的清净心跟菩提愿,每一个字都能够转你心中的法轮。所以万善同归,就是这一切的文字的善法,都能够会归到一念心性。《法华经》的特点就是因果同时,就像莲花一样,你莲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它有花,里面就有莲子。就是说,你诵一次《法华经》,你就跟诸佛的法身有一分的相应,就是这样子,“万善同归,皆含佛果”。

什么叫佛果?佛陀的果地功德就是法身。好,既然法身的功德不可思议,那你就算是百千万亿亿亿分之一的相应,那也不可思议。因为你跟不可思议的法身相应,所以你的功德也不可思议,这是没办法去计算的。因为你未来的成佛就是靠你最初的这一念的受持、读诵开始启动的。

关键是,这个善根只有加法,没有减法,它不会退转。就是说,你今天去布施,这个布施可能也就这几生,你把福报花完就没有了。但是你诵了《法华经》,好了,你这部《法华经》的力量它就永远存在了。你到天上去,它跟你到天上去;你到人间,跟你到人间。就是说,《法华经》的善根,它直接进入真如本性,它只有加法,没有减法,它不可能减少。所以你的善根力量就是,你未来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不断地听闻,增进。

而且,《法华经》它还有一个好处,让你值遇诸佛。在“常不轻菩萨品”讲,你受持《法华经》的人跟没有受持《法华经》的最大差别,就是你容易遇到佛陀出世,因为你是佛陀的儿子。这个地方因缘有亲疏远近之别。你不诵《法华经》,你是个外子。所以这地方不一样。

所以,佛陀即便是以广大的神通力,也不能够叙述受持《法华经》的功德,就这么一个情况。

己二、结要付嘱

我们看己二,作一个“结要付嘱”。

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

最后佛陀用四大特点来总结《法华经》的殊胜:

第一个,“如来一切所有之法”。蕅益大师解释,这是“妙名”。就是所有的佛法的名相,包括人天乘、二乘,还有菩萨乘,这一切所有的教法,你受持《法华经》,你自然通达这一切的五乘佛法。这第一个,妙名。成就妙名。

第二个,成就“自在神力”。这个自在神力指的是诸佛的“妙用”。佛陀的妙用当然就是三昧神通,你能够总持佛陀的三昧神通。当然不是说你现在了,但是你已经在酝酿这种力量。

第三个,“如来一切秘要之藏”。秘要之藏这是“妙体”。因为你掌握了跟十方诸佛同一个体性,就是一念心性。只是佛陀把一念心性已经成功地修成了法身,但是这个法身也是从一念心性而来的,所以你成就妙体。

妙名,妙用,妙体,这以下讲到“妙宗”。“如来一切甚深之事”,十方诸佛的一切的修因得果,一切自行的因果、化他的因果,这些也是在《法华经》里面,你能够得到真正的总持。所以,“皆于此经宣示显说”。

整个佛法里面,就是名、体、宗、用,你读《法华经》,四个全部通达。最关键的当然是妙体,因为你这个妙体得到以后,是根本。妙体得到以后,你自然通达一切的名相、作用,还有功德。

为什么妙体那么重要?

诸位!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前面学了这么多,我们看〈如来寿量品〉,佛陀是怎么成佛的?为什么他成佛了?大家都在修行,为什么有些人成就阿罗汉,而佛陀成佛了?因为他破无明证法身,阿罗汉没办法破无明证法身。

所以,你看这个〈随喜功德品〉就很清楚,随喜品是整个五品的最初,佛陀禁止你这个在随喜、读诵的初心的菩萨去做太多的事修,因为你妨修你的正道。就是,当你是生死凡夫的时候,其实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成就法身,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

那你说,我有很多理想抱负。你不要着急,你成就法身以后,你有大把的时间去做种种的示现。你要示现一只大蚂蚁,带着那些小蚂蚁来修行,都可以。你要变成人,你要到天上去,都可以。你的理想抱负,只要你有法身,你就叫做普门示现。那个就是你事修的启动的开始,也是你菩提愿实践的开始。所以重点在于,根本就是成就法身。而这个法身,你一定要掌握怎么修一心三观。

诸位!如果到现在你还不知道怎么操作一心三观,那你这个《法华经》就不知道怎么修下去了。这是妙体,这个是根本。你所有的拜忏、持戒都是一个助缘,就是让这个理观去破无明证法身,这妙体是一个根本。

所以这个地方的妙体是最关键的。

己三、劝持付嘱

我们看己三的“劝持付嘱”。这地方有两段。先看第一段。

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所在国土,若有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

第一段是“赞美人法”。先看第一段的“赞美人”。说“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能够“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乃至于“如说修行”,修一心三观,这个人他所在的国土当中,如果有人能够这样子如法地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这是第一个,赞美这个人。

第二个,看“赞美法”。

若经卷所住之处,若于园中,若于林中,若于树下,若于僧坊, 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旷野,是中皆应起塔供养。

赞美法就是赞美《法华经》的法宝。这个法宝所在之处,这个法宝可能放在田园中,或者树林中,或者在树下,或者放在寺庙,或者放在白衣家的佛堂,或者是在殿堂等等,或者是山谷旷野。只要有《法华经》在的地方,你就应该起塔供养。因为它就代表佛陀的法身舍利,一切诸佛的法身都是由受持、读诵《法华经》而成就的。

这第一段,赞美人法。

看第二段,说明缘由。为什么这样子呢?

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于此,转于法轮;诸佛于此,而般涅槃。

为什么受持读诵《法华经》的人跟《法华经》本身所到之处,都应该起塔供养起来?因为,“当知是处”,他所到的地方,就是三世诸佛成佛的道场。三世诸佛为什么成佛?因为受持《法华经》,他通达一心三观,然后破无明证法身。诸佛为什么能够转大法轮?也是因为他成就法身才转法轮。那么诸佛为什么能够进入大般涅槃,受用常乐我净?也是因为受持《法华经》,破无明证法身而得成就。所以《法华经》是成道、说法跟涅槃的道场。

当然这个境界很高,其实《法华经》是所有修行的道场。

比方说,它也是拜忏的道场。你拜忏的时候,难道你不把罪业拉到一念心性来修止观吗?

它也是往生的道场。你临命终的时候,我们临终的正念,我们不可能成就事修的清净。我说过,事修的清净那是不可能,你不可能修到一点妄想都没有,不可能。同样都有妄想,那为什么他能够保持正念,你保持不了正念呢?就是理观,就是谁能够不随妄转。

就是说,临命终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打很多妄想,一定都很多妄想的,但是有些人走得过去,有些人走不过去,就这样子。不是说,欸,这个人往生了,他临终一点妄想都没有。不可能的。凡夫不可能不打妄想,这个不合乎真实相。你除非是阿罗汉,他的见思烦恼全部脱落了。我们一个带业往生的怎么不打妄想呢?

但是,他打妄想,他怎么不受影响呢?他是有理观智慧,他安住清净心,他从清净心看妄想,如梦如幻。你不要管它就好。印光大师常常讲,“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妄想是这样子,你把它当真,它果然就力量很大;你看它如梦如幻,它果然就如梦如幻。它就这么回事。重点是你怎么看待这个妄想,而不是妄想本身。就是,妄想对你的影响力是你决定的。你说,欸,这个妄想不行,我一定要处理,那这个妄想就主导你;你说这个妄想不能处理,师父说不能处理,妄想只能放下,你就过去了。

所以,重点不是妄想,重点是你怎么看待妄想。这个关键,这是考验你智慧的时候。所以说,你修《法华经》,它是你拜忏的道场,你拜忏用得到它。你往生也用得到它,你到了极乐世界还用得到它,你成佛也用得到它。

所以诸位!你学了《法华经》以后,你可以说一劳永逸,你从现在到成佛以后,全部用得到它,都不用改变法门。从你现在开始,业障凡夫,到你往生以后,到你成就初地,到你未来要普门示现,你还得用一心三观来普门示现。最后你度化众生,你还是要把你以前学的一心三观的东西拿出来,即空即假即中,才有办法现身说法,你用空性不行的。所以它是整个成佛的道场、说法的道场、般涅槃的道场,当然也是往生的道场。

丁二、重颂 分二:戊一、颂如来神力;戊二、颂称叹劝持

我们看丁二的“重颂”。

戊一、颂如来神力

重颂当中,先看戊一的“颂如来神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佛救世者  住于大神通

为悦众生故  现无量神力

舌相至梵天  身放无数光

为求佛道者  现此希有事

诸佛謦欬声  及弹指之声

周闻十方国  地皆六种动

这第一段,讲到“佛现神力”。

“诸佛救世者,住于大神通。”依止大悲心,为了救拔众生而来到世间的这些十方诸佛、释迦牟尼佛,这个时候安住于大神通当中。为了什么要显神通呢?“为悦众生故,现无量神力”,就让你先欢喜。这种震撼力,让你从欢喜产生灭恶、生善而断疑生信。因为该讲的话都讲完了,那佛陀只好显神通了。

“舌相至梵天”,第一个神通就是出广长舌相;第二个就是“身放无数光”,毛细孔放光,“为求佛道者,现此希有事”;第三个神通就是大地震动了。大地怎么震动呢?它有两种声音合成的,“诸佛謦欬声”跟“弹指之声”,这两个声音合起来的时候,音声“周闻十方国”,而使令整个大地六种震动,表示众生的六根即将转染成净。这个是佛现神力。

第二个,“说明缘由”。

以佛灭度后  能持是经故

诸佛皆欢喜  现无量神力

那么佛陀为什么显神通呢?因为在佛陀灭度以后,佛陀要鼓励大家受持《法华经》。你一受持《法华经》诸佛就欢喜了,所以故“现无量神力”。

这个地方的理由是这样子。古德解释说,因为佛现神通,众生起欢喜心;起欢喜心,他就有信心,他就有信心去受持《法华经》;而你受持《法华经》诸佛就欢喜。为什么呢?因为你受持《法华经》,你转动你内心的一心三观的法轮,那么你念念之间的随喜就随顺佛慧,也念念之间成就佛德,当然佛陀就欢喜。因为你开始慢慢地回家了,所以诸佛欢喜。

戊二、颂称叹劝持 分二:己一、颂称叹;己二、颂劝持

我们看戊二的“颂称叹劝持”。这地方有两段。

己一、颂称叹

先称叹。

嘱累是经故  赞美受持者

于无量劫中  犹故不能尽

是人之功德  无边无有穷

如十方虚空  不可得边际

佛陀为了“嘱累是经故”,为了要嘱咐大家能够受持流通《法华经》,而且赞美受持《法华经》的功德,所以在无量劫当中,即使在无量劫的时间当中都不能够穷尽地说清楚。因为受持《法华经》的功德真的是“无边无有穷”,从空间是无边的,从时间是无穷的。就像十方虚空,东西南北通达,是找不到边际的。这个我们前面说过了,因为你受持《法华经》,你启动了一心三观。一心三观是怎么回事?是随顺于法身的功德。法身的功德是无量,你这个因地当然也无量。是这么一个情况。

己二、颂劝持 分四:庚一、持一切法;庚二、自在神力;庚三、秘要之藏;庚四、甚深之事

我们看己二的“颂劝持”,有四段。

庚一、持一切法

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见我

亦见多宝佛 及诸分身者

又见我今日  教化诸菩萨

你能够受持《法华经》,就等同于亲自见到我——这个“我”是指释迦牟尼佛,也等同于亲自见到多宝如来,也等同亲自见到十方的分身佛,而且也能够亲自地见到我今生种种教化菩萨的三乘法门。

古德解释这段说,你受持《法华经》就见佛,这个见就是相应。你受持《法华经》你就相应于法身;相应于法身,就相应于一切诸佛的应化身以及相应一切的佛法。因为你一切的佛、法都是从法身成就的,显现出来的。

我们看六祖大师就知道了,就得到印证。六祖大师,你看他这一生,他一个字都不懂。但是善根跟文字相是没有关系的,“诸佛义理,非关文字”。当然,你要是讲他的本门,他过去一定学过《法华经》,否则根机不可能这么利。但是你用《金刚经》的道理去问他,你用《法华经》的经文去问他,你就读一遍给他听,他听完以后就把它的义理解释出来,他所解释的跟古德祖师解释的完全义理是相通的。所以,真正相应于法身的人,就能够相应于一切的佛,也相应于一切的佛法,就这么情况。

庚二、自在神力

能持是经者  令我及分身

灭度多宝佛  一切皆欢喜

十方现在佛  并过去未来

亦见亦供养  亦令得欢喜

这段是重颂自在神力。众生能够如法受持读诵《法华经》,就能够使令我释迦牟尼佛跟十方分身佛以及久灭度的多宝佛欢喜。因为你受持《法华经》,就等于用真法供养如来,所以佛陀欢喜。乃至于十方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你能够受持《法华经》,也等同亲见、亲供养,而且使令过去、现在、未来的十方诸佛感到欢喜。因为,我们前面说过,你相应于法身,你就相应于十方诸佛,也相应于十方诸法。

庚三、秘要之藏

诸佛坐道场  所得秘要法

能持是经者  不久亦当得

十方诸佛所安住的道场(十方诸佛一定要有一个环境,要有一个平台),他的道场就是这个菩提树下。他在道场所得到的秘密不可思议的妙法,你受持《法华经》的人,“不久亦当得”。

诸位!诸佛成佛以后他得到什么妙法?你有没有想过,什么妙法?他的妙法就是说,真妄不二。就是说,他成佛了,他这一念心清净了,庄严了,那我问你,佛陀一念心当然可以一念三千,他那个一念心性通过去、现在、未来,他可以回顾他以前凡夫的时候,那他以前打妄想的心跑哪里去了?他以前是凡夫,佛陀是从凡夫修起来的。好,有一天你成佛了,你在三昧当中回顾你的过去,我那一生做什么的时候,做一个什么人,做什么事,我当时打的妄想跑哪里去了?

其实,这个妄想就是你当下这一念心。现前一念妄想,就是你未来的现前一念真如。这个是最妙的,就是真妄不二。妄想被你不断地观照,包括事修的加持,它本来是波浪,它这个波浪就开始慢慢地平静下来,变成平静的水。你说,欸,现在是平静的水,那过去那个波浪呢?波浪就是这个水,本体是不二的。所以这个就是最妙的地方,真妄不二。

庚四、甚深之事

我们看庚四的“甚深之事”,就讲到成佛的因果。先看第一段。

能持是经者  于诸法之义

名字及言辞  乐说无穷尽

如风于空中  一切无障碍

于如来灭后  知佛所说经

因缘及次第  随义如实说

如日月光明  能除诸幽冥

斯人行世间  能灭众生闇

教无量菩萨  毕竟住一乘

这一段是“通达一乘因果”。

你如果真正能够明白迹本二门的道理,然后再去受持读诵《法华经》,有什么好处呢?

“于诸法之义。”这个“法”就是一切佛法,就是你能够通达“法无碍”,五乘的法门你都能够通达。第二个,义。你不但通达法门,你还明白其中的义理,包括业果、空性、中道实相之间的关系,你全部能够了解,所以“义无碍”。第三个,“名字及言辞”。它的文字相跟言说相,这是“辞无碍”。第四个,“乐说无穷尽”,这是“乐说无碍”。所以,你受持《法华经》,你以后是辩才无碍。你看天台宗的法师,每一个都是辩才无碍,因为他们主要是受持《法华经》。

这种四无碍辩,就像风在空中活动一样,就是没有障碍的,风要往东边走就往东边走,风要往西边吹就往西边吹,他自行化他,无所障碍。如来灭后的这五种法师,他能够如实了知佛陀所说的一切经典。他受持《法华经》,但你把《金刚经》给他看,你把《楞严经》给他看,他全部都了解。包括了一切修学的差别事相、修学的次第,他都了解。他不但了解,还能够“随义如实说”,随它的义理差别来为你宣说。

就像日月的光明,破除一切的黑暗,这个受持《法华经》的人,“斯人行世间,能灭众生闇”。他能够为你解决你心中的疑惑,能够教授无量的三乘菩萨,“毕竟住一乘”。他能够让你从法力的修学,会归到心力的修学。

它是这样,就是你要掌握迹本二门。

你想想看,迹门就是权实二法,所以你掌握了迹门,你都通达这一切佛法。一切佛法就是迹本二门。要么就是权法,方便法门,先让你成就安乐,又让你成就解脱。佛陀没办法,因为“众生没在苦”,在痛苦当中你跟他讲太深的法,他可能就没有耐性了,所以先讲权法。最后就回归到一念心性了,一心三观。所以,你通达迹门,一切佛法都通达。

你通达本门,就开近显远,你知道应化身跟法身的关系,你也知道什么是佛陀。

好了,你知道什么是佛法,又知道什么是佛陀,那你佛教界你还有什么不懂的?一个是法,一个佛。一个是因地的法门,一个是果地的功德。所以,你迹本二门都通达了,那一切佛法对你来说,自然通达。

当然了,你没有学过佛法,就像蕅益大师跟六祖大师有差别了。蕅益大师他们书读得多的人,他讲话的那个词特别优美,这一点不同。他讲话那个文字相特别美好。六祖大师没有读过书,他那个文字相就稍微差一点,但是义理是一样的,就差在这里。

我们看第二段,“结示信解劝修”。

是故有智者  闻此功德利

于我灭度后  应受持斯经

是人于佛道  决定无有疑

这一段是整个〈如来神力品〉的一个结劝。

“是故”,一个有智慧的人在听闻受持《法华经》的功德以后,他决定会在佛陀灭度后的末法时代如法地受持《法华经》。

那么这个人有什么好处呢?“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就是把你的疑根根本地拔除。

诸位!大乘的善根最关键的就是信根,而也是最难的,这一关是最难突破。因为你所有善根里面,信、进、念、定、慧,你第一关是最难突破的。因为大乘佛法都是不思议境,净土宗也是一样。因为你信心具足,你就开始会精进了。你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生命短暂,好不容易遇到《法华经》,你当然是抓紧时间读一篇、读一品,就是把自己的一心三观加强一分的力量,对你未来的修行是很有意义,这就是储存一种强大的力量。所以信根就会产生精进,精进多了就产生正念、正定,最后无漏的智慧就出现了。而你要成就信心,就读诵《法华经》。就是你要受持斯经,“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

成佛之道,你如果不了解这个真妄不二,你就没有办法成佛了。就是“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这是非常关键的信根。如果你不相信妄想的本质是真心,你就没办法成佛了。因为你不了解真妄不二,那你能够做的就是要把妄想消灭,就跟阿罗汉一样把妄想消灭。也没错,妄想灭了你内心寂静了。但是你那个寂静不是真实的寂静,那叫一潭死水,你折损了菩提性,这个是不正常的方法。所以,你能够成佛,来自于真妄不二。

净土宗的信心也是这样。净土宗的信根也是自他不二,自他不二也是建立在真妄不二。就是,你凭什么跟佛陀感应道交呢?我先问净土宗的人,如果你不学《法华经》,你认为你业障深重,佛陀万德庄严,好了,那我问你一个问题就好,你跟佛陀之间有没有交集?如果你今天用因缘观,的确,你跟佛陀找不到交集。佛陀有他活动的十八界,你有你活动的十八界,这两个是怎么感应道交?你告诉我,你怎么感应道交?

所以,你的信根如果没有你自己理论作基础,那你这个信心只是嘴巴讲的,你临命终的时候是考验。但是,你知道“我虽业障深重,是弥陀心内的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是我心内之佛;既然心性不二,自然感应道交”,所以,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把你的心跟佛陀的心用自他不二的思想这么一操作,你跟佛陀是一家人,就自然感应道交。这个感应道交的信根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如果你现在用十法界来建立这个感应道交,说我是六道凡夫,佛陀是佛法界,那这个差了四法界,那你怎么说服你自己能够感应道交呢?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你一天到晚说,你业障深重,佛陀万德庄严,那你们之间怎么感应道交?你告诉我怎么感应道交?当我们是一个乞丐的时候,你认为你是真实的乞丐,你跟大富长者就没有交集了。你只能够说,我虽然业障深重,但是他是我爸爸,那就可以感应道交了。

所以这个地方,《法华经》它不仅是牵涉到大乘善根,它还牵涉到你往生的净土善根。凡是不思议境的,都是要从自他不二建立起来。否则,你自己讲信心,我看你的内心都很虚,你讲的都不踏实。因为你没有理论基础,那这样的信心就有问题。所以诸位!你受持《法华经》,你的成佛的善根,你往生的善根,这两种善根一次完成。

所以这个地方说,“于我灭度后,应受持斯经。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是这么一个情况。

我们看下一品,〈嘱累品〉。

这个〈嘱累品〉,跟前面的〈神力品〉等于是一组的,都是在付嘱流通,都是佛陀亲自来操办这个结示劝修。

我们看附表第四十八,第六十五面。有两段,先看第一段的“解释品目”。

一、解释品目

“嘱”谓佛所付嘱。“累”是殷重再三。佛以一乘妙法,殷重再三付嘱菩萨,令其受持流通,以自利利他,此从“如来圣旨”得名。又则“嘱”是顶受所嘱,“累”是甘而弗劳 ,此从“菩萨敬顺”得名。是故如来从座而起,申手摩顶,授以难得妙法。大众曲躬合掌,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如是殷勤授受,故名〈嘱累品〉。

“嘱累”这个“嘱”,就是佛所付嘱。前面是佛陀显神通,这地方佛陀就亲自出言,来嘱托法身菩萨,亲自来嘱托。那么这个嘱托为什么叫累呢?就是佛陀在嘱托的过程,内心非常的殷重,一而再、再而三地希望大家,你们一定要在末法时代弘传《法华经》,千万不要让《法华经》断灭了。就非常殷重,叫做累。

那么嘱累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有两层意思了:

第一个,从佛陀的角度来说,佛陀以一佛乘的妙法,再三付嘱与会的法身菩萨们,令其受持流通以成就自利利他。“此从如来圣旨得名”,就是能嘱托的是佛陀。

那么接受嘱托的是谁呢?是法身菩萨。“又则嘱是顶受所嘱”,从菩萨的角度是接受佛陀的嘱咐。“累”从法身菩萨来说,他甘心接受,不畏疲劳,“此从菩萨敬顺得名”。因为法身菩萨自己也说,他自己在受持弘传《法华经》的时候,他自己也受益,他能够增进大法,增道损生。

所以总结,“是故如来从座而起”,伸出右手摩法身菩萨的头顶,授以难得的妙法。这个约着能授的佛陀。接着,所接受的菩萨,菩萨大众这个时候“曲躬合掌”,随顺世尊的教诲而依教奉行。也就是,如是的殷勤授受,包括佛陀是能付嘱,菩萨是接受付嘱,故名〈嘱累品〉。

所以这个〈嘱累品〉是双方面,佛陀是能嘱咐的,菩萨是接受嘱咐的。佛陀非常殷重,菩萨非常甘心,就合成〈嘱累品〉。

我们看第二段的“经文要义”。

二、经文要义

前品佛现“神力”,普令大众心生敬信。今品佛以手摩诸菩萨顶,以正式付嘱,流通妙法。如是能令如来“法身常住”,众生佛种相续不断也。

前面一品,〈如来神力品〉,佛陀是二话不说,直接显神通。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子呢?让大家起欢喜心,由欢喜心产生了断疑生信。而这一品,佛陀是用手去摩法身菩萨的头顶,而且正式地付嘱,交代他们要在佛陀灭度以后流通妙法,勿令断绝,使令十方的世界能够“法身常住,众生佛种相续不断也”。因为,你这个《法华经》住世佛种就住世,佛种住世就有佛陀出世,就有法宝的流通,就有僧宝的成就。

所以,这个流通分虽然分成三段,其实是主要两个人物:一个是佛陀,一个是菩萨。付嘱流通主要是佛陀,佛陀亲自付嘱。亲自付嘱中,现神通力是断疑生信,成就自行的功德;〈嘱累品〉是强调要发愿,成就利他的功德。所以这个付嘱流通包括〈神力品〉跟〈嘱累品〉,主要是成就自利利他,这是佛陀亲自操办。其实后面几品都是法身菩萨现身说法了,法身菩萨自己过去怎么修《法华经》,现在怎么利他,用这种种的三昧神通来证明《法华经》的功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

宿缘所追,今复来矣

智者大师在天台教里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师,他的...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法华经》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

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萨就会给你七分的感应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少吃肉的10个益处

美国《健康》杂志刊文,总结了少吃肉的10个益处。 1.减...

一生中不必计较的20件事

1、吃亏:吃亏是福。 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

《佛说譬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行人被饿虎追...

【推荐】修净土的人可以不研究教理吗

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这...

【佛教词典】舞菩萨

(菩萨)金刚界曼荼罗中,内四供养菩萨之一。...

【佛教词典】沉冥

(术语)沈于生死冥于无明也。楞严经四曰:引诸沉冥,...

【推荐】机深祸深,量大福大

古人说机深祸深,量大福大,劝诫世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如何从外相来推测未来的祸福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自在观音

住在观音殿的旁边,能够跟观世音菩萨成为邻居,是一种...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

净宗八要--净土之要关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余在虞东明因寺。捧读晓柔法...

跳下悬崖找活路

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

脱离滔滔苦海爱河,免除轮回之苦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普门品》 这是说...

三身佛

众生成佛时有三身,称为三身佛,三身佛分别为法身佛、...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

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会被福报所害

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这个必须要知道:不要着相,要...

福报享尽,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没有现在的。你讲现在的时候,它...

别把福报提前挥霍完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整个的行为就是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