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

净界法师  2023/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七十四讲)

卯四、请转法轮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五十四面。我们看卯四的“请转法轮”。

这一大科是三周说法的第三周,因缘说。因缘说是佛陀讲出过去所发生的一段往事,来建立声闻弟子的信心。这段往事牵涉到三段的因缘,第一个就是大通智胜佛。因为他成佛的时间拉得很长,花了十劫,所以本经特别把大通智胜佛的因缘分成两段,一个是成道前,一个是成道后。

成道前这十劫的时间,是谁来到大通智胜佛的前面呢?就是欲界诸天,还有八部鬼神。因为过去的善根力跟今生的神通力,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大威德的众生。所以成道前的重点在于广修供养,以释提桓因为代表的广修供养。成道以后,就是十六王子跟大梵天王,重点在于请转法轮。

把成道前跟成道后作一个区隔:成道前是广修供养,透过礼拜、赞叹、供养,修福;成道以后就是请法了,要修慧了。

这一段是大梵天王里面的东方,东方的大梵天王的请法。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度脱众生,开涅槃道。

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世雄两足尊  惟愿演说法

以大慈悲力  度苦恼众生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我们看东方大梵天王是怎么请法。

大梵天王用偈颂赞叹大通智胜如来以后,就请转法轮。为什么呢?因为要“度脱众生,开涅槃道”。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得出来他请的是什么法,是《阿含经》,阿含时,“开涅槃道”。

我们看他是怎么请《阿含经》的。他说:“世雄两足尊,惟愿演说法,以大慈悲力,度苦恼众生。”佛陀是福慧两足尊,惟愿您老人家成佛以后能够演说微妙的法门。这个微妙法是说什么呢?四谛、十二因缘。依止大慈悲的方便,来度化三界苦恼众生。“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蕅益大师在整个解释当中,他的核心思想在“度苦恼众生”。他说从“度苦恼众生”这一块知道是《阿含经》。《阿含经》的重点不是要成就广大的功德,没有像《华严经》这么高超,《华严经》是把佛陀的功德全部展现出来。声闻人看了以后,心怀恐怖,疾走而去:这个功德跟我落差太大,我不是要求功德。一个流浪的穷子,他要的是衣食的温饱而已,所以佛陀必须解决三界众生的现实问题,就是轮回问题。

整个《阿含经》的核心思想,我们前面说过很多次,就是苦谛的思考,就是痛苦这两个字。不过《阿含经》说的痛苦跟我们一般说的痛苦是不一样的。我们没有饭吃,我们没有房子住,这种痛苦不是《阿含经》说的痛苦。《阿含经》说的痛苦是,你在三界投胎,这个就是痛苦,就是“身是苦本”。就是说,你所有的痛苦有一个根本,就是因为你投胎了,你有一个身体。因为你有身体,你就有老病死的问题。

所以,它解决痛苦是怎么样?从根本上。

你在三界受生那就是痛苦,所以整个《阿含经》的思想就是先解决痛苦。佛法是这样子,就是说,给你快乐这个不着急,我们创造快乐没有急迫性,但是解决痛苦是急迫的。所以佛陀在整个权法之初先讲阿含时,就是解决轮回的痛苦。

解决之道,有三个方法:

第一个,讲诸行无常。因为,你要能够解决痛苦,第一个你要知道它是痛苦,你要有出离心。如果认为三界挺好的,那你就不可能解决痛苦了。所以,它的整个苦谛是无常,就是生命是不安稳的。你说,欸,我今生很快乐,我今生有很多的财富,我的子女也很孝顺。那我请问你一个问题,那你来生呢?你来生怎么回事呢?你来生可能因为福报享尽,到三恶道去了,变成一只狗!所以世间所有的快乐都是无常的、败坏的,“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就是说,人是这样子的,得到再失掉,这是最痛苦的。这第一个,无常。

第二个,更可怕是什么呢?诸法无我。就是说,你什么时候出现快乐,你什么时候出现痛苦,你说了都不算,你没有掌控权。“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所以,生命的痛苦,最可怕的就是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出现。诸法无我是更可怕了。就是说,生命是变来变去的,这我们知道。你可能年轻的时候是快乐,长大以后突然间变痛苦了,生了一场重病,更痛苦了。这种变化是我们了解的,但是它什么时候起变化,你没办法掌控。所以你对未来永远抱着一种不安稳性,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那第三个,怎么办呢?涅槃寂静。既然三界是痛苦的,那怎么办呢?佛陀告诉我们一个很好的地方,就是到涅槃的果报去,因为是寂静安稳住。

所以,佛陀讲三法印,主要是解决轮回的痛苦,就是摄受根钝众生,使令转凡成圣。根钝众生讲的就是我们。

从穷子喻来说,穷子在《华严经》的时候——佛陀讲《华严经》,那个时候声闻人都还是凡夫,都在座,但是他觉得法大机小。我们三餐都吃不饱,哪有心去奢求这么大的功德呢?所以就逃跑。逃跑以后,佛陀讲《阿含经》要干什么呢?诱导返家,就是先让他回家再说。“密遣二人,形色憔悴,无威德者”,诱导返家。返家以后做什么事呢?“雇汝除粪,倍与汝价。”就是调伏三界的见思烦恼之粪,使令他能够成就涅槃安稳之价。佛陀在施设方便的时候,先讲这个出世的涅槃,就是用涅槃来摄受二乘人。

寅二、东南方云集  分四:卯一、睹瑞相问;卯二、寻光见佛;卯三、广陈供养;卯四、请转法轮

我们看寅二,东南方的云集。东南方的云集也是分成四段。

卯一、睹瑞相问

又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

这段经文就是,东南方也是一样,看到光明,开始感到欢喜,就从禅定出来,从禅定出来以后就互相讨论。看下面。

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是事何因缘  而现如此相

我等诸宫殿  光明昔未有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未曾见此相  当共一心求

过千万亿土  寻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  度脱苦众生

东南方的大梵天王,从禅定出来以后,他不是一个人出来,有很多很多过去生跟三宝有结缘的大梵天王同时从禅定出来。他们出来以后,大家就在一起讨论。其中有一个叫大悲的大梵天王,就代表大家讲了一个偈颂说:“是事何因缘,而现如此相?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就是被光明所惊动。这到底是有大福德的人在天上受生而放此光明,还是在人世间有佛出世而放此光明,我们应该去追求真相出来。

怎么追求呢?“寻光共推之”,就跟着光明的源头去追求。结果判断,“多是佛出世,度脱苦众生”。佛陀的光明还是不同于大威德的光明,这个地方也是说明这个睹瑞相问。

我们看大梵天王跟我们人道不太一样。大梵天王做事情是大家先商量,商量以后怎么办呢?团体行动,大家一块过来。有一个人代表来说出这个偈颂。

卯二、寻光见佛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前面是大家互相讨论,这以下就采取行动。采取行动,就根据光明的方向找到佛陀的菩提道场。这个前面都说过了,我们就不再详细说明。

卯三、广陈供养

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

到了以后,东南方的大梵天王也是一样,就是先身业礼拜,然后献上供养,再讲到口业的赞叹。我们看口业赞叹这一块。

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圣主天中王  迦陵频伽声

哀愍众生者  我等今敬礼

世尊甚希有  久远乃一现

一百八十劫  空过无有佛

三恶道充满  诸天众减少

今佛出于世  为众生作眼

世间所归趣  救护于一切

为众生之父  哀愍饶益者

我等宿福庆  今得值世尊

东南方的大梵天王们,他们的赞叹是说,“圣主天中王”,佛陀是一个圣主,是无上尊贵的功德。“迦陵频伽声”,迦陵频伽声就是他有很美妙的音声。“哀愍众生者,我等今敬礼”,佛陀的出世主要是来自于大悲心,大悲的愿力。“世尊甚希有,久远乃一现,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在整个东南方,因为经历了一百八十劫都没有佛出世,也就是说,大梵天们在禅定当中经历了一百八十劫,都没有看到光明,没有应化佛出世,所以他觉得这件事情甚为希有。

没有佛陀出世有什么问题呢?“三恶道充满,诸天众减少。”因为大家就开始放逸了,然后整个三恶道的果报就越来越多,畜生道的这个数量越来越多,诸天的数量越来越少。

“今佛出于世,为众生作眼,世间所归趣,救护于一切。”佛陀出世以后,他有两种的功德:第一个,从佛法的角度,佛陀一定会说法,这个佛法是作众生的智慧眼;第二个,佛陀住世,佛陀这个人可以作众生的皈依,我们不断地拜佛或者拜佛像,我们可以成就福报、栽培善根。你不可能拜法。如果世间上只有法,那你可以闻思,但是你不能跟三宝结缘。跟三宝结缘你要拜佛,要跟人结缘。法是让你闻思用的,不是让你礼拜的。所以,我们礼拜佛陀而听闻佛法,听闻佛法成就智慧眼,礼拜佛陀成就皈依。所以佛陀跟佛法缺一不可,这两个合起来,“救护于一切”,救护于一切众生,犹如众生之慈父,哀愍饶益一切有情。我等是过去的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今得值世尊”。

我们前面看到,前面的赞叹文也说到佛陀没有出世的后果,“三恶道充满,诸天众减少”,但是没讲出原因。东南方的大梵天王讲得更清楚,就是佛陀出世有两个好处:第一个,以佛法开启我们的智慧;第二个,以佛陀让我们栽培善根,让我们能够礼拜,乃至于佛陀往生以后,有佛像让我们礼拜。就是,第一个,作众生眼;第二个,成就皈依。

卯四、请转法轮

供养、礼拜,赞叹供养以后就正式请法。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哀愍一切,转于法轮,度脱众生。

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大圣转法轮  显示诸法相

度苦恼众生  令得大欢喜

众生闻此法  得道若生天

诸恶道减少  忍善者增益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我们看他请法的偈颂。他说:“大圣转法轮,显示诸法相。度苦恼众生,令得大欢喜。”这个法轮,是转什么法轮呢?蕅益大师说,是转《阿含经》里面的人天乘法门。人天乘是显示什么法相呢?显示了善恶的法相:什么是善,成就快乐的果报;什么是恶,成就痛苦的果报。把这个善恶的差别法相清楚地显现出来。目的是什么呢?“度苦恼众生,令得大欢喜。”先成就离苦得乐。

那么,众生闻此善恶的法相,有什么好处呢?“得道若生天,诸恶道减少”,乃至于“忍善者增益”,使令我们的忍……这个忍不是忍辱波罗蜜,这个地方的忍指的是智慧,业果的智慧;善呢,是善法。就是使令我们智慧增长,福德也增长。这是听闻到人天乘的法。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这个“默然许之”我们解释一下。三世诸佛的常法,你当面跟他请法的时候,佛陀是不会说好或者说不好,佛陀是默然。默然有两层意思:第一个,表示一切的道法皆由寂静的心性而生,就是佛陀说法之前是保持默然的,表示从寂静而引生各种的教法;第二个,令生恭敬以及渴仰之心。佛陀默然,大家会产生恭敬渴仰之心,表示佛法难能可贵。这默然许之。

这个人天乘,其实《阿含经》里面不是只有出世间的四谛十二因缘,也讲到人天乘。人天乘大概是学佛的最基本的标准了,就是不堕恶道。我们经常说,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一般人到了年纪大就讲,我的人生价值是什么?按佛法说,人生的价值只有一句话,叫做生命的增上。就是说,你怎么知道你今生有价值呢?你把你投胎的时候跟死亡的时候作对比,就是你死亡了以后对比你投胎的时候,你的福报增加了;第二个,你的智慧增加了。就是你的生命因为今生的因缘而增上,就是生命的增上,你今生活得有价值了。

我们最怕的是什么?就是,你过去有福报,投胎以后却把福报享完了。享完以后,你福报也减少了,智慧也减少了,那你今生就没有价值。你来这一趟,害了你!你经过八十年、一百年,你今生来这一趟以后,对你生命来说你是堕落的,那你这个人生就没什么价值了,那你比没有来更糟糕了。

所以人天乘就是说,它把人生的价值画出一个最低的红线,就是“忍善者增益”,学佛以后你先达到这个目标。就是说,你可能也没有往生,你也可能没有解脱,但是你今生能够达到“忍善者增益”——我的福德力、智慧力因为这一次的生命而增上了,那就是基本上及格了,这个学佛及格了,增上生。

这个就是东南方的大梵天王的请法。

寅三、南方云集  分四:卯一、睹瑞相问;卯二、寻光见佛;卯三、广陈供养;卯四、请转法轮

我们看南方的请法。南方请法也是四段。

卯一、睹瑞相问

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

这一段是讲到看到瑞相。看到的瑞相也是一样,看到光明的瑞相。再往下看,看相问。

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  光明甚威曜

此非无因缘  是相宜求之

过于百千劫  未曾见是相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南方的大梵天王也是一样,大家因为光明的触动从禅定出来。从禅定出来以后,团体先讨论。讨论以后有一个代表,叫做妙法的大梵天王,讲出一个偈颂,说,这个光明有两种可能:一个是有大威德的诸天出生了;第二个是人世间有佛陀出世了。但是这个讨论基本上没有答案,到底是这两个其中哪一个,就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办呢?就找答案,就是从光明里面去找到底是怎么回事。

卯二、寻光见佛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南方的大梵天王们就是根据光明的方向最后见到了佛陀,还有诸天、天龙八部,还有十六王子等等。

卯三、广陈供养

既然是佛陀出世,而且他们这些都是佛弟子,那么接下来就开始广陈供养。

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

这个地方的供养,包括身业的礼拜跟整个供养,这段经文也是跟前面一样。我们直接看口业的赞叹。

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难见  破诸烦恼者

过百三十劫  今乃得一见

诸饥渴众生  以法雨充满

昔所未曾见  无量智慧者

如优昙钵花  今日乃值遇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

世尊大慈悲  惟愿垂纳受

南方的大梵天王赞叹佛陀,并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慈悲、智慧,而是赞叹他的出现难能可贵,我们看经文就知道。他说:“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过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大梵天王在禅定当中,他觉得这隔得太久了,距离他上一次见到佛陀跟这一次见到佛陀,已经经过了一百三十劫,所以,世尊的出现是太困难了。也唯有佛陀的出现,乃至于佛陀的说法,才能够调伏我们的烦恼,所以这是难能可贵的。

那么,佛陀出世以后会说法,说法有什么好处呢?

“诸饥渴众生,以法雨充满。”佛陀说法能够让所有的众生……这饥渴众生就是心中没有福报也没有智慧的众生,叫做又饥又渴。佛陀用法雨来充满我们的内心,这是在没有佛的时代所未曾见的。如此“无量智慧者”,就好像优昙钵花三千年开一次,“今日乃值遇”。“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世尊大慈悲,惟愿垂纳受。”

应该这样讲,即便没有佛陀出世,也不能说世界上没有圣者出世。你看喜马拉雅山也可能有一些圣者,有辟支佛。就是说,佛陀没有出世,唯一有可能出现的圣者就是辟支佛。他没有学习佛法,但他一定有禅定,高深的禅定。再者,这个人过去生有一点智慧,所以他“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就知道这个人世间是无常的,而且这个无常是不可以控制的,是无我的,所以证得辟支佛。

但是,辟支佛跟佛陀最大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所说的“无量智慧者”。你说辟支佛有没有智慧?他当然有智慧,他至少能够成就我空。但是辟支佛的智慧是单向的,就是他能够把自己一生走过的路——我是怎么修的,我先修苦行,然后我拜忏,然后我持戒,最后我成就辟支佛,他只有一条路。你跟我学,我就把我的经验告诉你,我不管你是什么根机,我也没办法判断你是什么根机。你跟辟支佛学,他就是说,我把今生从一个凡夫怎么成就辟支佛的这个过程告诉你;你相应就学,不相应就算了。他不像佛陀是“无量智慧者”。

佛陀可以怎么样?普门示现。佛陀也没有什么“自己的”修行经验,他是有无量的经验。就是说佛陀可以完全地恒顺众生。这样讲好了,你要有缘遇到佛陀出世,佛陀可以为你设定一个个人化的修行法门,个人化,就针对你。佛陀告诉你,你先拜三年的八十八佛,然后你广修供养,然后念佛,你就可以了,你今生就修三个法门。你照佛陀说的做,你就成就了。因为佛陀可以深入地观察你的内心,知道你的内心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烦恼的厚薄、善根的浅深。所以佛陀的可贵就是,他能够为你制定一个个人化的佛法,这是其他圣者做不到的,就所谓的普门示现。这个我们在下半段的开近显远就说到。

所以这个地方就赞叹佛陀,就是说,以大梵天王的神通力,虽然也看到人间很多山上有很多的辟支佛,圣人,但是没有一个像佛陀一样的“无量智慧者”。他具足的智慧是非常全面的,从这个地方来赞叹佛陀。

卯四、请转法轮

赞叹完、供养以后就请转法轮。看他请的是什么法。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

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惟愿天人尊  转无上法轮

击于大法鼓  而吹大法螺

普雨大法雨  度无量众生

我等咸归请  当演深远音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这一段,南方的大梵天王请法的重点,蕅益大师的判释是请大乘的方等时。

我们看他是怎么请的。他说:“惟愿天人尊,转无上法轮,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我等咸归请,当演深远音。”

那么,这个地方讲出三个“大”:

第一个,大法鼓。大法鼓指的是大乘的教法,因为大乘的教法就像鼓一样,声音能够产生振动,对我们产生警觉的效果。这是佛陀的语言文字的教法。就是,你不断地去诵经,你不断地去读诵,慢慢地你就会产生一种警觉的功能。说,欸,不行,我不能这样子一天过一天的,我要进步。

“而吹大法螺。”这个法螺指的是行法,你透过语言文字的读诵信解以后,开始产生修行的行动,如说修行而辗转增上,就像法螺一样,声音能够各种地缭绕、深远。

“普雨大法雨。”这个雨指的是理法。我们透过信解而产生观照、修行以后,最后就好像是万物得到雨水的滋润而产生各种的道果,就证理了。

所以,这个大法鼓、大法螺、大法雨是代表了整个大乘的功德。大乘的功德最基本的就是方等时。方等时,它不是在讲空性。我们前面讲,声闻人学习《阿含经》是讲空,是我空。这个方等时表现的是一个有相的庄严,它特别强调佛陀的功德,这种功德它还特别喜欢用对比的。它跟《华严经》不一样,《华严经》对小乘的功德只字不提,它认为这种小境界不在我《华严经》的境界,《华严经》直接讲佛的功德。而方等时特别喜欢把小乘的功德跟大乘的功德作一个对比,叫做四教并谈。

那么它的目的是什么呢?让声闻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耻小慕大。我们知道,佛陀讲《阿含经》以后,声闻弟子因为厌离三界的痛苦、追求涅槃寂静,终于成功了。他成功以后就认为自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作,不受后有”。注意,这句话的问题在哪里?这个“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是没有错,“所作皆作”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他认为自己已经是无学,可以说有点志得意满了,所以佛陀讲方等时得敲打他一下,让他知道有所不足。

在穷子喻里面,就好像说这个穷子离家出走以后,佛陀用声闻法把他引导回来,扫厕所,扫完以后他的胸量扩大了。然后呢?然后给他领知家业,让他管库房。声闻法的所缘境是厕所——他思惟苦谛,所以声闻法,他的整个脑袋所想的就是三界是痛苦的、是无常的、是无我的,就完全思惟一些三界的垃圾,就是除粪。所以你看,声闻法修了以后会让我们觉得悲观,人生没有价值!如果你读《阿含经》,读久了以后,觉得人生一点价值都没有,他的心开始沉没。方等时刚好把你拉起来。

拉起来的意思就是说,你厕所别扫了,你不要再去面对厕所了,你面对什么?面对大富长者的仓库,里面有蓝宝石、红宝石,各种的钻石翡翠。佛陀把自己的功德展现给你看,你还认为你自己是“所作皆作,不受后有”吗?

所以,这个时候小乘人看到这个大富长者的功德,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因为他以前扫厕所,得到一天的饭菜他觉得已经满足了,结果看到大富长者的珍宝,说,哦哟,原来我还是有所不足。耻小慕大,有这么点意思。但是这个时候他对这些珍宝没有希求心,所以还没有真正发菩提心,但是已经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敲打。这个是方等时。

寅四、总举余方云集

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

讲到其他的方,总共十方,其他没有列举的都是这样。

寅五、上方云集  分四:卯一、睹瑞相问;卯二、寻光见佛;卯三、广陈供养;卯四、请转法轮

再看寅五的上方。这上方就是最后一次的请法,有四段。

卯一、睹瑞相问

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斯光明?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今以何因缘  我等诸宫殿

威德光明曜  严饰未曾有

如是之妙相  昔所未闻见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我们直接看他赞叹的偈颂。

上方的大梵天王们,也是因为光明的震动而从禅定出来。说:“今以何因缘,我等诸宫殿,威德光明曜,严饰未曾有?”这突然间怎么在禅定当中看到这么一个广大殊胜的光明呢?

“如是之妙相,昔所未闻见,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就产生了两种疑惑,到底这个光明是怎么来的?是大威德的天人出生呢,还是人世间有佛出世?产生疑问。

卯二、寻光见佛

当然,生疑问,就必须要找出答案。我们看,就采取了行动。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下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上方的大梵天王们看到了佛陀,原来是佛陀的出世。

卯三、广陈供养

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

当然,作为一个佛弟子,看到佛陀以后就是礼拜、赞叹、供养。礼拜、供养都是跟前面一样,关键在口业的赞叹。因为口业的赞叹会露出一个消息,就是,他这个请转法轮是请什么样的法。从他的口业赞叹里面,蕅益大师说,可以判断他请法的内涵,所以我们直接看口业赞叹。看经文。

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善哉见诸佛  救世之圣尊

能于三界狱  勉出诸众生

普智天人尊  哀愍群萌类

能开甘露门  广度于一切

赞叹里面有三段,先看第一段。他就先赞叹佛德,佛陀的功德。说:“善哉见诸佛,救世之圣尊,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就是我们身为一个三界的凡夫,能够见到佛陀的出世,这是非常吉祥美好的。为什么呢?因为佛陀不会空空出世的,佛陀是有备而来的,他是要救拔三界在牢狱的众生,是来开导我们、勉励我们而成就出离之道,佛陀是这样子而来的。

“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类,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佛陀一方面具足广大圆满的智慧,权实二智,一方面具足大悲心,所以能够开甘露门。这个“甘露门”就是请法的关键,在这里了。甘露,能够消除热恼而成就不死,所以这个地方是讲到般若法门了。这个般若就是甘露门,讲到无生的道理,以这个无生的道理来广度一切众生。这个是赞叹佛陀的智慧跟慈悲两种功德。

这以下说明众生的障碍。

于昔无量劫  空过无有佛

世尊未出时  十方常暗冥

三恶道增长  阿修罗亦盛

诸天众转减  死多堕恶道

不从佛闻法  常行不善事

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减少

罪业因缘故  失乐及乐想

住于邪见法  不识善仪则

不蒙佛所化  常堕于恶道

那么,众生在没有佛陀出世时有什么障碍呢?我们看看。

“于昔无量劫。”前面的时间还算少,一百八十劫、一百三十劫;在整个上方的大梵天王,上方的世界,有无量劫的时间是没有佛出世。没有佛出世会有什么问题呢?“十方常暗冥。”如果世间长时间没有佛出世(辟支佛除外),那我们修行最高境界就是什么?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禅定!就你不管怎么弄,就算你运气好,修对了,你顶多修到禅定。六度里面,你可以在没有佛指导之下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然后呢?没有了,你没有智慧了。你的禅定,要是没有智慧,按智者大师说,为三昧酒所醉!禅定有智慧,那这个禅定是殊胜的,禅定有光明。禅定里面没有智慧,那就是世间皆暗冥,那叫做痴定。就是,你这个人就是如痴如醉,没有烦恼也没有痛苦,但问题是你没有智慧,所以你不能解脱。

那么,在这个众生的暗冥当中,有什么后果呢?

“三恶道增长,阿修罗亦盛。”阿修罗就是怎么样?对立心很重。这种人是有福无德,福报很大。阿修罗,其实他修福是蛮精进的,但是阿修罗这个人心量很小,瞋心、慢心都很重,所以他跟众生的对立心很重,就变成阿修罗。

“诸天众转减,死多堕恶道。”就是很容易堕恶道。只要没有佛陀出世,没有佛法住世,很容易堕恶道的,因为你心中老是黑暗。一个人心中长期处于黑暗,就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刺激而起烦恼。就是说,你这个人对恶因缘没有抗拒的能力,一点抗拒能力都没有。就是你这个人抵抗力太弱了,稍微有点细菌病毒你就完蛋了,就是很容易堕恶道。

为什么呢?因为“不从佛闻法,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斯等皆减少”。色力指的是福报,福报跟智慧都会减少。“罪业因缘故,失乐及乐想,住于邪见法,不识善仪则。”一个人的内心没有光明,他就不能抗拒黑暗,不能抗拒黑暗的后果就很容易造业。造业,你的因缘力就失乐,对来生来说失去了快乐的果报。这个失乐指的是果报。“失乐想”就是失去了因地,你失去了善心。所以,一个人没有接受佛法的教育,别人稍微刺激你,你就容易起烦恼;起烦恼以后就造罪业;造罪业以后你就招感了来生痛苦,就是“失乐及乐想”。

然后呢,造业还没关系,问题最严重的是下面这句话:“住于邪见法,不识善仪则。”一个人罪业造久了,不起惭愧心,后果就是邪见,起邪见颠倒了:反正我造恶业也没什么关系!这个时候的重点就是,因为“不蒙佛所化”,而“常堕于恶道”。

这个众生的障碍,当然,你说他会起烦恼、造罪。没错!其实,我们如果佛法看得深入,这一段里面最可怕的就是“住于邪见法”。一个人没有接受佛法的教育的问题在哪里?他一开始是愚痴。其实愚痴是很好救的,就是你这个人什么都不知道,你不知道善也不知道恶,那起码你是一张白纸,所以愚痴他可以教化的。但是,你这个人愚痴久了以后,你自己会胡思乱想,想出一套方法出来。按照《楞严经》的意思就是说,你要么找到正确的方法修行,如果你找不到方法修行,你宁可不要修行。你懂吗?因为,你不修行,你是一张白纸,你叫做愚痴;如果你自己找出一套邪歪的理论来修行,那叫做邪见。

那邪见的可怕在哪里呢?他对善法会排斥,他排斥善法。就是说,下次有佛陀出世的时候他不来听法了,佛陀怎么弄都没有用,邪见的可怕在这里。所以,你要么就是好好地正确地修行,要么你宁可放逸,因为你放逸你还有救,你叫做愚痴。

罪业对佛法来说不是个问题,烦恼也不是问题,但是邪见是个问题。当你产生邪见以后,你听闻佛法你是排斥的。你看外道,诸位,应化身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跟外道说法开示,外道当着佛陀的面毁谤佛陀。他不是毁谤一般人,毁谤一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你就知道邪见多可怕。

所以这段经文就是说,虽然没有佛陀出世,刚开始是愚痴,但是,无量劫来都没有佛陀出世,愚痴久了以后就会转成邪见,可怕在这里。所以,今天你不多拜佛、不供养佛陀,你没跟三宝结缘的问题在这里。重点不是造业而已,重点是:你不跟三宝结缘,你没有招感佛陀出世,后果就是你到最后变邪见,你就很难度化了。

我们看最后的,上方的大梵天王的供养发愿。

佛为世间眼  久远时乃出

哀愍诸众生  故现于世间

超出成正觉  我等甚欣庆

及余一切众  喜叹未曾有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

今以奉世尊  唯垂哀纳受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上方的大梵天王,因为无量劫的时间没有佛出世,所以他们对佛陀出世特别渴望,所以他们就做了两个动作,供养跟发愿。

我们看供养。“佛为世间眼”,佛陀是开启我们众生的智慧眼,让我们判断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妄。佛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出世,如今佛陀以大悲心而出现在世间,“超出成正觉”,超越一切的九界众生,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经过无量劫以后,今天能够有幸遇到佛陀出世,感到特别的欣庆,而且赞叹未曾有。

所以我们怎么办呢?“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今以奉世尊,唯垂哀纳受。”这个宫殿对大梵天王是很重要。我们知道,大梵天王他不但是住宫殿,这个宫殿是什么意思呢?是他的交通工具。其实诸天都有神通,但是诸天出巡的时候,他不是用神通飞的。你看释提桓因,释提桓因是坐车的,他有一个车子,这个宝,来带他到处跑。而大梵天王出来,他是乘坐宫殿的,所以他等于是把他的交通工具跟住的处所全部供养给佛陀,这是一个很大的供养。那么供养以后,怎么回向呢?“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这个是发菩提心了,希望一切众生成佛。

蕅益大师在讲佛陀出世的时候,他说,见佛闻法,各有因缘。你看东南方是一百八十劫没有佛出世,南方一百三十劫,上方无量劫。那怎么回事呢?蕅益大师说,见佛闻法,咸从感应,众生机缘不同,致使见佛迟速有异。就是说,有些人学佛,他修福报,他也持戒,但是他很少跟佛结缘,这个问题很严重。他也不礼拜,他也不赞叹佛陀,他也不供养佛陀,他只是修福报,栽培一点佛法的善根。那么他就会有可能怎么样呢?就会无量劫都没有见到佛陀出世,那对他来生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因为他虽然有一点福报力,但是福报会花完,而且他本身没有见到佛出世,他就容易产生愚痴、产生邪见,那这个问题就很严重,所以跟佛结缘是很重要。

卯四、请转法轮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白佛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多所安隐,多所度脱。

时诸梵天王,而说偈言:

世尊转法轮  击甘露法鼓

度苦恼众生  开示涅槃道

惟愿受我请  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  无量劫习法

前面的礼拜、赞叹、供养是前方便。其实我们亲近佛陀,当这个佛已经成道以后,重点在请转法轮。我们看他怎么个请法。

“世尊转法轮,击甘露法鼓,度苦恼众生,开示涅槃道。”惟愿世尊能够转大法轮,能够击甘露的法鼓,来度脱我们,成就一个无漏的涅槃之道,惟愿受我等祈请,“以大微妙音,哀愍而敷演,无量劫习法”。这个无量劫习法就是指的大乘的空性。我们说明一下。

法华时是直接讲佛陀的果地功德,这是一个一佛乘的思想。权法有三个,阿含、方等、般若,这个地方讲出两个空性、一个功德。方等是有相行,讲到大乘的功德跟小乘的涅槃的对比,这个就不说了。

其实佛陀讲空性,主要是阿含的空跟般若的空,这两个差别我们要区分一下。小乘的空是从无常切入,这个无常的空带有极度的厌离。因为无常会带动苦谛,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所以他这个空一旦成就以后,是带有厌离心的空。注意:他这个空是有厌离心的,所以他这个空会产生断灭。他把三界观空以后,他不想来了,叫灭色取空。就是说,他观空的目的是要消灭它的,小乘的空法是这样。

当然,你也不能说没有价值。一般来说,我们修小乘的空法是针对特别粗重的烦恼,治乱世用重典,但是不能当常法。因为常法,你如果修小乘的空,修久以后,你来生虽然不投胎,但是你也没有功德庄严,你也没有妙用,因为它这个空灭得太彻底了,对身心世界的毁灭性太强。因为它这个空是带有苦谛的空,所以叫灭色取空。

那么大乘的空是什么意思?无生。大乘在观空的时候,它不牵涉苦乐的情绪。就是我对你没有意见,我不认为你是痛苦,我也不认为你是快乐,我观空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你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所以,大乘在观空的时候,他的心是平等的,没有一种厌离或欣求的情绪,就是因为你因缘生,所以是自性空,就如此而已。自性空就是一切法本来就没有生。所以这个大乘的空,它的好处,它不伤害菩提心;但它也有缺点,缺点是它这个药太轻。如果你这个病很重的时候,你说自性空,你没有带有厌离,这个药稍显轻了一点。

所以一般我们一个菩萨,大小乘的空要兼修。

那什么时候修小乘的空呢?就是治乱世用重典。这段因缘你很难断,你很难中道,就是说,对某一个人、某一个事情,我很难很平和地厌离它,我做不到,那这样子宁可厌离它。就是,你没办法很平等地去修大乘的空,那你就是怎么?治乱世用重典,用小乘的空来暂时断灭某一个人、某一个事,是可以的。

但是记住,不能把小乘的空当常法。就是说,这帖药效果很快,但是它的问题严重,就伤害菩提心了。它把你恶因缘消掉以后,它把你的第六意识的明了性也破坏了,就是灰身泯智,所以你的心不能造恶也不能造善,后果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在用小乘的空一定要谨慎,谨慎。但是大乘的空没有这个问题,你怎么修都没有问题,但是它的缺点就是,对有些重的病来说它药太轻了。

到这个地方整个权法就讲完了。权法的特色,它强调的是一个法门的因果,讲因果。到此为止都没有会归到心性,佛陀没有讲心性。他说,哦,你修《华严经》,成就佛陀的功德,这是个法门;你修《阿含经》,成就涅槃的果报;你修这个《般若经》,成就空性。所以这个地方都在讲这个“法”,还没有把“法”跟“心”作一个结合。所以到这个地方,请法都请的是四个法,华严、阿含、方等、般若,就讲到权法。我们后半段就开始要讲实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

宿缘所追,今复来矣

智者大师在天台教里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师,他的...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法华经》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

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萨就会给你七分的感应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少吃肉的10个益处

美国《健康》杂志刊文,总结了少吃肉的10个益处。 1.减...

一生中不必计较的20件事

1、吃亏:吃亏是福。 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

《佛说譬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行人被饿虎追...

【推荐】修净土的人可以不研究教理吗

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这...

【佛教词典】舞菩萨

(菩萨)金刚界曼荼罗中,内四供养菩萨之一。...

【佛教词典】沉冥

(术语)沈于生死冥于无明也。楞严经四曰:引诸沉冥,...

【推荐】机深祸深,量大福大

古人说机深祸深,量大福大,劝诫世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如何从外相来推测未来的祸福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自在观音

住在观音殿的旁边,能够跟观世音菩萨成为邻居,是一种...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

净宗八要--净土之要关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余在虞东明因寺。捧读晓柔法...

跳下悬崖找活路

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

脱离滔滔苦海爱河,免除轮回之苦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普门品》 这是说...

三身佛

众生成佛时有三身,称为三身佛,三身佛分别为法身佛、...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

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会被福报所害

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这个必须要知道:不要着相,要...

福报享尽,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没有现在的。你讲现在的时候,它...

别把福报提前挥霍完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整个的行为就是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