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梦参老和尚:妙法莲华经

梦参老和尚  2021/1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17讲

【有无量阿僧祇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得大神通。四无碍智。善能教化众生之类。其声闻众。算数校计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脱。】这段经文承上头说,佛讲这个菩萨声闻众的法会当中甚多,这正述的经文,其佛国土有如是等无量的种种光明,这是形容词,形容成佛的时候佛国土有无量亿那由他诸菩萨众,这是总说。这些菩萨都证得了神通,无碍辩才,善能教化众生。其国土的声闻众算数数量不能得知,所不能知。但是这些都是具足了六通、三明、八解脱,这指二乘人说的。前头是菩萨大众,具足六通、三明是声闻众。

【其佛国土。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庄严成就。劫名宝明。国名善净。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佛灭度后。起七宝塔遍满其国。】佛给这些阿罗汉授记的时候,这是专指着富楼那说的,富楼那尊者他成佛之后给他授记,他这个国土有这么多菩萨众,有这么多声闻众。这个时候是什么劫呢?是宝明劫。国名善净。他成佛了之后,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法住世甚久。等他灭度之后,起七宝塔遍满其国。佛是授记说富楼那尊者将来成佛他的国土有这些,但是时间很长。佛灭度后,起七宝塔遍满其国。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比丘谛听。佛子所行道。善学方便故。不可得思议。知众乐小法。而畏于大智。是故诸菩萨。作声闻缘觉。以无数方便。化诸众生类。自说是声闻。去佛道甚远。度脱无量众。皆悉得成就。虽小欲懈怠。渐当令作佛。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少欲厌生死。实自净佛土。示众有三毒。又现邪见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众生。若我具足说。种种化现事。众生闻是者。心则怀疑惑。】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比丘谛听,佛子所行道,善学方便故,不可得思议”,佛赞叹他那个国土,当来他成佛的时候,他那国土所有的众生都能得度。生到那个佛国土去了,当然都能得度。那些声闻菩萨众都能够善学,学什么?学方便法,以方便法化度众生不可思议。但是知道一切众生他喜欢小乘法,大乘法得不到教授,所以知道大众欣乐小乘法。畏就是恐怖,对于大乘法生恐怖心,没有大智慧。“是故诸菩萨,作声闻缘觉”,那些菩萨大众为了化度众生,示现作声闻缘觉。后来佛还要给阿难、罗睺罗给他们授记的时候,他们都是示现的,不是小乘人,为了这些众生不欲乐大乘而示现的,不是真实的。真实的,他们都是菩萨。那时候众生怕,怕什么?学菩萨道长远,发大心利益众生很困难。示现小乘,都不是真实的。

因为大众有怀疑,怀疑什么呢?平常他对于大乘法菩萨道也没行,怎么一下子佛都给他们授记了,就这个原因。所以“是故诸菩萨,作声闻缘觉”,本来是大菩萨,他以方便善巧示现的声闻道、缘觉道。因为化度众生很难,你得善巧方便。所以以无数的方便法,随众生的爱乐给他们说法,喜欢什么说什么,随他的机。这样的能度脱无量众,渐当令作佛,皆能成就了。“虽小欲懈怠,渐当令作佛”,就是示现小乘,给小乘人喻含着让他们精进修行,不要退大乘道。“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现在佛都给声闻弟子授记,那些菩萨就怀疑,这些人连大法不但没闻到,他也不信,为什么都给他们授了记了呢?佛说明这么个问题。说他们外现的是声闻,他内心秘密所行的可是菩萨行。

“少欲厌生死”,示现的小乘法不贪五欲了,厌离生死,这不是真实的。真实是什么样呢?真实他在自净佛土,都在庄严自己的清净佛国土。大众看他,“示众有三毒”,好像三毒贪瞋痴还没断的样子,实际上没有。不止示现有三毒,还又示现邪见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众生”,我这些弟子现在给他们授记的原因,给他们显真实的,他们都是示现的声闻;乃至度外道的时候,示现是凡夫;以此方便来度众生。

阿难尊者跟着佛无量劫,跟佛同时发愿的,在空王佛前就发愿,一直跟佛在跟前。就是人家都证了阿罗汉果了,阿难示现还是凡夫,一直在佛前示现是凡夫,其实他久已行菩萨道了。这个给阿难授记的时候会说的。“若我具足说”,佛说要是我把他们每个人的具足事情说。“种种化现事”,他们种种的示现,不是真实的化现事。若说太多了,“众生闻是者,心则怀疑惑”。这个是专指富楼那说的,富楼那无量劫助佛宣法都说的是深法,大乘法。现在示现是小乘。

【今此富楼那。于昔千亿佛。勤修所行道。宣护诸佛法。为求无上慧。而于诸佛所。现居弟子上。多闻有智慧。所说无所畏。能令众欢喜。未曾有疲倦。而以助佛事。已度大神通。具四无碍智。知诸根利钝。常说清净法。演畅如是义。教诸千亿众。令住大乘法。而自净佛土。未来亦供养。无量无数佛。护助宣正法。亦自净佛土。常以诸方便。说法无所畏。度不可计众。成就一切智。】

说到这,佛就举富楼那名字,“今此富楼那,于昔千亿佛”,在往昔千万亿佛所。“勤修所行道”,都是行的大菩萨道,都是宣扬佛的正法。“宣护诸佛法”,说法就是护法的意思。说法即是护法,什么意思呢?佛法无人说渐渐就断了。就咱们现在很多法都断了,你打开大藏经你看一看,如果你阅阅藏就知道。例如说三论宗现在没人讲,法相宗现在也没人讲,乃至于天台四教没人讲,就是没人弘扬了。没人弘扬了,法不断灭吗?因此赞叹富楼那勤修所行道,都是佛道。宣扬护持佛的诸佛法,不是指释迦牟尼佛,无量诸佛法都在护持。他是求无上慧的,求佛慧的。所以在一切诸佛所前,有时候示现居士,有时候示现是声闻,有时候示现菩萨,他是多闻有智慧的人在行菩萨道。所说的法都是无畏法,就是佛法,能令一切众生欢喜。说法利益众生,他没有疲倦的时候。

“而以助佛事”,助佛度化众生。“已度大神通”,就是他成就了大神通。度是度过的意思,圆满了,成就了。具足四无碍智。他能了解众生的根,遇到利根,那就说大乘法、说了义法;遇到钝根,就说了生死法、说二乘法。但是以佛的清净法为主,“常说清净法”。“演畅如是义,教诸千亿众”,他所度的众生比千亿还多,都令他们住上大乘法。“而自净佛土”,这是富楼那的本。在释迦牟尼佛前示现声闻就是权巧方便,本已经是大菩萨,宣扬诸佛法。“未来亦供养,无量无数佛”,富楼那尊者在未来世还要供养无量无数佛。也是助宣正法,这个宣正法是指法华经说的,宣扬究竟法。同时庄严他自己的佛国土,自净佛国土。“常以诸方便,说法无所畏,度不可计众,成就一切智”。

【供养诸如来。护持法宝藏。其后得成佛。号名曰法明。其国名善净。七宝所合成。劫名为宝明。】富楼那成佛就是法明如来。“其国名善净”,教化那国土叫善净国土。那国土都是七宝所成的,劫名为宝明。佛号叫法明,国土叫善净,那个时劫叫宝明。

【菩萨众甚多。其数无量亿。皆度大神通。威德力具足。充满其国土。声闻亦无数。三明八解脱。得四无碍智。以是等为僧。其国诸众生。淫欲皆已断。纯一变化生。具相庄严身。法喜禅悦食。更无余食想。无有诸女人。亦无诸恶道。富楼那比丘。功德悉成满。当得斯净土。贤圣众甚多。如是无量事。我今但略说。】

所教化的他那国土菩萨众甚多,其数无量亿,皆度大神通。度过一切众生苦难,成就大神通。度大神通,就是得到了、成就了。“声闻亦无数,三明八解脱”,证得三明八解脱的声闻很多。“得四无碍智,以是等为僧。其国诸众生,淫欲皆已断”,他那个度生的国土没有贪瞋痴,没有贪爱。“纯一变化生”,就是那个国土没有女人,全是变化生的。莲华生都是变化生。“具相庄严身,法喜禅悦食,更无余食想”,没有饮食了,不吃世间烟火食。闻法就是食,修禅定就是食,法喜禅悦,没有其他的饮食想法。“无有诸女人,亦无诸恶道”,那个世界没有女人,都是化生人。“富楼那比丘,功德悉成满”,富楼那成佛了,功德已经成满了,大菩萨道圆满了。“当得斯净土,贤圣众甚多”,那个国土没凡夫了,都是贤圣众。“如是无量事,我今但略说”,佛说关于富楼那成佛以后的事,我现在是略略说一下子,其实的还很广很多。这是佛给富楼那尊者授记。

【尔时千二百阿罗汉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欢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见授记如余大弟子者。不亦快乎。】“尔时千二百阿罗汉心自在者”,跟富楼那同时的,就是佛的常随众千二百阿罗汉,都是得到解脱了,心得到自在了;这个自在是断了见思烦恼的自在。这千二百人也心里作是想,听到佛给富楼那授记,“我等欢喜”,心里非常的愉快,“得未曾有”。过去把他当成阿罗汉,我们小乘人不能成就佛果,现在听佛给富楼那授记了,他们生大欢喜。若世尊要给我们都授记多好!“如余大弟子者,不亦快乎”,佛给我们每个人都授记,那是大家都快乐,这个含义。

【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诃迦叶。是千二百阿罗汉。我今当现前次第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佛知此等”,佛知这千二百人他心里想什么,佛以他心通而知道的,知道他们心里头所思念的。佛就告摩诃迦叶,就是大迦叶。“是千二百阿罗汉”,给这千二百人也授记,“我今当现前次第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我给这千二百人都授记,一个一个的次第授。

【于此众中。我大弟子憍陈如比丘。当供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为佛。号曰普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于此众中,我的大弟子憍陈如比丘。这是五比丘,跟佛一起出家,跟佛一起去学道,雪山六年苦行,他们都在身边。佛受牧女牧牛献给牛奶,献给乳酪,佛就受了。憍陈如他们一看佛退道心了,不行苦行了,他们就不跟佛了。这是一种说。其实是佛自己入菩提场,憍陈如五比丘他们这是示现的,离开佛到鹿野园再修苦行去了。那个时候在印度都以修苦行,要想成道必须得修苦行,不修苦行成不了道。苦行就是在饮食起居生活跟一般人都不一样的,专门找苦头吃,因此而离开佛的。现在他们五个也是示现的,都不是真实的。佛单举憍陈如为首,说憍陈如将来供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为佛,号曰普明如来。具足十号,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具足。以二乘教义说,憍陈如是最初开始悟道的,佛的第一个大弟子,在须菩提、舍利弗他们之前。他在佛的弟子当中是第一位,比丘当中第一比丘。现在佛也给他们授记了,给千二百五十人授记。这是以憍陈如为首。

【其五百阿罗汉。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迦留陀夷。优陀夷。阿〔少/兔〕楼陀。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周陀。莎伽陀等。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同一号。名曰普明。】

还有五百阿罗汉,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迦留陀夷。我在学戒律的时候,我对迦留陀夷印象最深了。为什么?他专破戒,好多戒律都由迦留陀夷而订的。迦留陀夷翻黑光,黑光尊者,他一犯戒脸上就放光了,佛说他犯了戒了,就问他,他就坦白他做什么什么,佛就制戒。他就犯,佛就制。传记讲迦留陀夷尊者他死的时候有六十亿财产,国王都想分一份,要参加分他的财产。这说喻了,所有东西都说喻了。现在我看你们经常带个大包包到后面说喻去了。还有优陀夷、阿〔少/兔〕楼陀、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周陀、莎伽陀等,千二百受佛。这五百阿罗汉也授记,都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五百阿罗汉同一个名字,成佛的时候都叫普明。单表五百罗汉,实际上就是那千二百人常随众。咱们一般佛在哪儿讲经都是千二百人众,这个地方单提五百人,先授记,没一个一个授了,这是总说。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就是授记这段话,授记就给他们说将来能成佛,成佛都叫普明,名号同一。

【憍陈如比丘。当见无量佛。过阿僧祇劫。乃成等正觉。常放大光明。具足诸神通。名闻遍十方。一切之所敬。常说无上道。故号为普明。其国土清净。菩萨皆勇猛。咸升妙楼阁。游诸十方国。以无上供具。奉献于诸佛。作是供养已。心怀大欢喜。须臾还本国。有如是神力。佛寿六万劫。正法住倍寿。像法复倍是。法灭天人忧。其五百比丘。次第当作佛。同号曰普明。转次而授记。我灭度之后。某甲当作佛。其所化世间。亦如我今日。国土之严净。及诸神通力。菩萨声闻众。正法及像法。寿命劫多少。皆如上所说。】

“憍陈如比丘,当见无量佛,过阿僧祇劫,乃成等正觉,常放大光明,具足诸神通,名闻遍十方,一切之所敬,常说无上道,故号为普明”,这个无上道专指讲法华经的。“其国土清净,菩萨皆勇猛,咸升妙楼阁,游诸十方国,以无上供具,奉献于诸佛。作是供养已,心怀大欢喜,须臾还本国,有如是神力”。“佛寿六万劫”,成了佛之后要住世六万劫。“正法住倍寿”,六万劫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那就十二万劫,加一倍,法住世。“其五百比丘,次第当作佛,同号曰普明,转次而授记。我灭度之后,某甲当作佛,其所化世间,亦如我今日。国土之严净,及诸神通力,菩萨声闻众,正法及像法,寿命劫多少,皆如上所说”。

【迦叶汝已知。五百自在者。余诸声闻众。亦当复如是。其不在此会。汝当为宣说。】今天没来,我也给他们授记了,迦叶尊者你替我告诉他们就行了。这五百你都知道了,还有其他的其余的声闻大众,他们也都得成佛,不在此会,“汝当为宣说”。

【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受记已。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悔过自责。】五百就是一千二百人,这是举他们的。因为那时没在此会的,请迦叶代说的,那就是其余的。

【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过去我们这样想,成了阿罗汉果就究竟灭度了。今天得佛授记才知道那不是的,那不是真得的。“今乃知之”,现在才明白,过去没有智慧。现在我们得到了,我等应得的如来智慧。以前以小智小慧就满足了。

【世尊。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这些罗汉向佛表白说,世尊,譬如有人到了亲友家,亲友就招待吃得喝醉了,“醉酒而卧”,这是形容词,这些罗汉向佛表示他们的心情。“是时亲友,官事当行”,因为他亲戚有事情得走,他亲戚就把个无价宝珠系其衣里。因为他喝醉了,就拴他衣服内衣里头去。

【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喝醉的人睡觉,他不知道他亲友给他拴了一颗无价宝珠。等他酒醒了,起已游行,到了别的国,为了穿衣服、吃饭得劳动,得给人打工,勤力求索,经过很多艰难,得的很少,能吃饱了就满足了,便以为足。形容我们以前在佛得到佛的加持,就像喝醉酒时一样;佛走了,给我们衣服都拴个明珠,就是示现我们将来能够成就。衣里明珠,就是无价宝珠的意思,等于我们的佛道。

【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说你怎么这么愚蠢,为了衣食受这些苦难。

【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月日。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我以前往昔的时候,欲给你们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某月某日,我以无价宝珠系在你的内衣里头去了。现在可能还在,而汝不知。这些无谓的勤苦忧恼以求自活,很愚痴,甚为痴也。

【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须。常可如意。无所乏短。】现在你可以把你的宝珠卖了,财富就有了,不必到处去打工受困难去了。五百比丘得了佛授记之后,说了这么段比喻。

【佛亦如是。为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自谓灭度。资生艰难。得少为足。】“佛亦如是”,佛在度我们的时候、教化我们的时候、行菩萨道的时候,都令我们发一切智心。但是我们都忘记了,不知不觉。现在成就阿罗汉得到灭度了,感觉着就解脱了,这叫得少为足。

【一切智愿。犹在不失。今者世尊觉悟我等。作如是言。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灭。】现在一切智愿;最初发菩提心,行菩萨愿还在,并没失掉;就是佛给他拴的衣里明珠,宝珠就是心,等于授记的意思。“今者世尊觉悟我等”,现在世尊又来开示悟入我们的佛之知见,我们都觉悟了。所以佛就给我们授记了,“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灭”,你们以前得到的那个不是究竟的灭度。

【我久令汝等种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谓为实得灭度。】现在令我们种到佛的善根,种了方便善巧示现的涅槃相,现在是真正的谓实得灭度。这些话都是佛授记之后,这五百比丘向佛表白。

【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我今乃知实是菩萨”,现在我们才知道我们实在是菩萨行。就是二乘法不是究竟法,现在我们要行菩萨行,得佛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闻到佛给我们授记了,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等闻无上。安隐授记声。欢喜未曾有。礼无量智佛。今于世尊前。自悔诸过咎。】“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等闻无上,安隐授记声”,听到佛给我们说了,我们将来能成佛,就是安隐授记声。“欢喜未曾有。礼无量智佛,今于世尊前,自悔诸过咎”,向佛忏悔过去很多的错误。

【于无量佛宝。得少涅槃分。如无智愚人。便自以为足。】我们在无量的法宝之中仅得一点点,认为已经成就了。我们是没有智慧,是愚痴,得少为足。

【譬如贫穷人。往至亲友家。其家甚大富。具设诸肴膳。以无价宝珠。系着内衣里。默与而舍去。时卧不觉知。是人既已起。游行诣他国。求衣食自济。资生甚艰难。得少便为足。更不愿好者。不觉内衣里。有无价宝珠。与珠之亲友。后见此贫人。苦切责之已。示以所系珠。贫人见此珠。其心大欢喜。富有诸财物。五欲而自恣。】自己有一个清净圆满的本体,就是我们的性体,自己不知道。佛给他授记就因为这个自己具足的,再假修为就成就了。

【我等亦如是。世尊于长夜。常愍见教化。令种无上愿。我等无智故。不觉亦不知。得少涅槃分。自足不求余。】“我等亦如是,世尊于长夜,常愍见教化,令种无上愿”,发愿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是成佛的种子。但是自己以前不知道,得了个少分为足。“得少涅槃分,自足不求余”,证了一个二乘果,认为就跟佛无别了,不再求上进了。

【今佛觉悟我。言非实灭度。得佛无上慧。尔乃为真灭。我今从佛闻。授记庄严事。及转次授决。身心遍欢喜。】

“今佛觉悟我,言非实灭度”,现在佛告诉我们过去不是真实的,要想成就佛的无上慧再进修。现在给我们授记了,“尔乃为真灭”。“我今从佛闻,授记庄严事,及转次授决,身心遍欢喜”。但是授记不等于成佛,只说你能成佛,还得经过多少亿亿劫,还得修。不过给他授记了,他修得有劲。这回才真正发大心了,知道自己成佛有分。佛也都给我们授记了,等一会儿下文就念到了,凡是诵法华经的佛都给授记了,什么原因?你能够受法华经、闻法华经,这个善根一定能成佛。不是你现在就成了,你还得去修。你修的信心足了,行菩萨道的行的愿力切了,愿深行大;愿力深了,修行的力量就大了,这种含义。并不是授了记马上就成佛了,不是这个意思,还得搁无量亿劫呢!那个时间干什么?行菩萨道去了。就是这含义。不光是这千二百人授记,还有学无学人。学无学人就指着阿难、罗睺罗,他是有学位,他还没成道,没证得阿罗汉果,也给他们授记了。

【尔时阿难罗睺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设得授记。不亦快乎。】“尔时阿难罗睺罗而作是念”,看佛给这千二百人,就是大家都在一起的,人家都授记了,他们也这样想,“每自思惟,设得授记,不亦快乎”,佛要给我们也授记了,那我们可快乐了。授记等于一个证明,证明你们将来都能成佛。我们读法华经得到授记,当你学华严经得授记没有?你念金刚经得授记没有?金刚经怎说的?念阿弥陀经生极乐世界得授记没有?法法皆如是,一切法都如是。这阿难跟罗睺罗都是在佛的身边的,一个是佛的弟弟,一个是佛的儿子,他们想给他们都授记了,如果给我们也授记,那多好!生大欢喜。所以他们也要求了。

【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唯有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罗睺罗是佛之子。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愿既满。众望亦足。】

“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俱是指他们两个同时说。“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你光给他们授,没给我们说,也应该有我们的分。我们是一心归于如来的,“唯有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他们所得到的见到的这个知识我们都有,“所见知识”。“阿难常为侍者”,阿难自己说我一直在身边护持经藏,罗睺罗是佛的儿子,你给他们都授记了,怎么把你的弟弟跟你的儿子忘了?你不说,我们自己要求,希望佛满我们的愿,就是这个含义。这授记品没什么讲的,就知道佛给他们,你也成佛、你也成佛、你也成佛,大家都成佛。成佛是未来,不是现在。人人都可以成佛,得发愿,得修。你不发愿,不修,授个记就成了?那时间可长了。

【尔时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难罗睺罗所愿。住立一面。】“尔时学无学”,学是没证得二乘果位,还在有学位;到了二乘成了阿罗汉了,那是无学位。他们俩这一带动,那就有二千人,有学的、无学的佛的弟子有二千人。这是一千二百人之外,又有二千人。他们俩这一代表,这二千人都从座起,偏袒右肩,都到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做什么?想授记成佛。“如阿难罗睺罗所愿,住立一面”。

【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护持法藏。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等。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国名常立胜幡。其土清净。琉璃为地。劫名妙音遍满。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若人于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中算数校计。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于寿命。像法住世。复倍正法。阿难。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赞叹。称其功德。】

“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这个名词山海慧说他智慧像大海一样、像山一样的一切无障碍,从名字上大概就可以解释了。十号具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每佛都具足这么十种德号。你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大家想想这数字吧!六十二亿。这个时间没说,这个时间可长了,你还得供养六十二亿诸佛,还要护持法藏,然后才能成佛。在这个中间到成佛,你教化了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等。教化这么多菩萨,令他们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成佛的时候,你那国土名常立胜幡。国土非常清净,琉璃为地。那个时候叫什么名字呢?妙音遍满。成了佛之后,你活好多年?佛的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算数计算不能得知,就是成的很长很长时间。正法住世还比你那寿命加一倍,像法住世又比正法加一倍。佛就跟阿难讲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的事,“阿难,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赞叹”,阿难成佛的那个时候,有那么多的十方国土恒河沙,无量千万亿恒河沙,那么多诸佛赞叹他,称扬他的功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今僧中说。阿难持法者。当供养诸佛。然后成正觉。号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其国土清净。名常立胜幡。教化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佛有大威德。名闻满十方。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正法住倍寿。像法复倍是。如恒河沙等。无数诸众生。于此佛法中。种佛道因缘。】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今僧中说”,我今在大众僧来说明。“阿难持法者”,阿难是护持正法眼藏的,是受持佛法的。他“当供养诸佛,然后成正觉”,这没说数字,他供养诸佛;供养诸佛圆满了之后,他也成正觉,也成佛了。“号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佛的名号叫山海慧自在通王佛,阿难成佛的佛号。他那国土是清净的,叫什么国土呢?胜幡。教化一切菩萨其数如恒沙,就像恒河沙那么多。“佛有大威德,名闻满十方,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佛住世的寿命是根据众生的缘说的,有缘佛就不会入灭,没缘了佛就入灭了,这指是化身,化缘尽了,佛就入灭。缘殊胜,缘多,所以寿命也就无量了。化缘无量,寿命也就无量了。佛的寿命尽了,他的正法比寿命还加一倍,像法还要加一倍,复倍。都拿恒河沙来形容,“如恒河沙等,无数诸众生,于此佛法中,种佛道因缘”,一切佛法都是依着前生所种的因缘,今生而来成佛道的因缘。必须都有因,因必须得有缘,因缘和合了而建立一切佛法。

【尔时会中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佛给阿难授记,给这千二百人授记,这时候会中,在佛说法华经法会当中,有发菩提心的,新发菩提心的菩萨八千人。这八千人他们怎么想法?他们有意见了,“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那些大菩萨佛都没给他们授记,什么因缘给这些有学的声闻,也给他们授了记了?发生问题了,这些大菩萨心里头有点不太平静了。这些小乘的,还是有学位的,佛都给他们授记了;像我们这些菩萨,佛都没给我们授记?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

他一念,佛就知道了。佛告诉他说,“诸善男子”,你们这些发意的善男子,你知道不知道我跟阿难的因缘。这讲因缘。不是现在,他是示现的,你别把他看成当侍者,到现在还是有学位,阿罗汉还没证到。我以前看到迦叶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佛涅槃之后,迦叶尊者召集五百大罗汉结集经都是老道友,证阿罗汉果很久的;新罗汉都没召集。这时候阿难还证到四果阿罗汉,迦叶尊者说:你没证果,你跑进来干什么?你出去。阿难尊者就不平了,说佛刚入涅槃你就排斥我了。两人就争吵一下子。但是不行,迦叶尊者有权,他就出去了。出去,他在外头,一会儿他又喊:我证果了。我心里就想这么快啊?刚出去,人家结集还没开始,你就证果了。迦叶尊者说:你证果了,自己进来吧!何必打开窟门?阿难尊者以神通力就进去了。我就想这都是示现,就跟咱们尘间演戏法似的,诸佛菩萨度众生就是像演戏一样的。你看,有很多事,一言之下。那时候阿罗汉也分窟内窟外,窟内是迦叶尊者,那都是老证果阿罗汉,都是老道友了,跟佛都是身边多少年的;新的阿罗汉不让他们进去,他们也发烦恼了,说不给我们进去,我们就不进去,你在窟内结,我们在窟外结。佛一涅槃时候,戒律就分成窟内窟外了,结集不同,所取的也不同。由此联想,联想什么?佛法因缘生,都是因缘而起的,这才显实。法华经是开权显实,大家从这个道理就知道实了。

这些菩萨心里这一念,佛就跟他们说了,你们不要胡思乱想,我跟你们说,我跟阿难关系不同。说关系!什么关系?我跟阿难同于空王佛所,一同发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心。阿难不是简单的,超过大菩萨。佛成道,他也成道了,这是自然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他喜欢多闻。因为多闻的时候,耽误他成道的时间了。从这个地方法华经上授记说,你就知道在楞严经上所说的阿难遭摩登伽女难,那全是示现的,不是真实的,从法华经授记的时候就该知道了。我跟阿难在空王佛所,同时发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他因为喜爱多闻,我常精进修道,所以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我这个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都是阿难护持我法。阿难他护持佛先成道,他一直做护持、做侍者。不但现在,将来他也护持一切诸佛法藏。不止我的法藏,一切诸佛的法藏阿难都在护持。结集经典都是阿难说,大家证明听他说的对不对,就是这个含义,懂得了吧?所以我已经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虽然没证得,但一直护持我的佛法,我生生世世佛法的弘扬就是阿难尊者的。他亦护持一切诸佛法藏,以后一切诸佛的法藏都是阿难护持。“教化成就诸菩萨众”,他的愿力就如是,这他的本愿,“其本愿如是”。你们大家看见他授记起了异念,那是不对的,阿难尊者不是一般的菩萨。

【阿难面于佛前自闻授记。及国土庄严。所愿具足。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尔时阿难而说偈言。世尊甚希有。令我念过去。无量诸佛法。如今日所闻。我今无复疑。安住于佛道。方便为侍者。护持诸佛法。】

但是阿难于佛前自闻授记,和他的国土庄严,所愿具足,他的希望都达到了,“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同时他也回忆,“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都是他护持的。通达,没有障碍。佛今一给他授记,他这一回忆,他就达到认识他本来所发的愿。“尔时阿难而说偈言,世尊甚希有,令我念过去”,你没给我授记,我没回忆过去,也回忆不到;佛这一给他授记,他悟佛知见、示佛知见、证佛知见了。“无量诸佛法,如今日所闻”,这一回忆过去无量无量劫的所有诸佛的佛法,就像今天听到一样。“我今无复疑”,我再没有怀疑的心。“安住于佛道,方便为侍者,护持诸佛法”,我给你做侍者是我的方便道。方便为侍者,示现做侍者,以佛法的方便道来做侍者,护持诸佛法。结束阿难的授记,到罗睺罗的了。

【尔时佛告罗睺罗。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十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常为诸佛而作长子。犹如今也。是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亦为此佛而作长子。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佛告罗睺罗,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具足。“当供养十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常为诸佛而作长子,犹如今也”。罗睺罗给一切诸佛作长子,不是给释迦牟尼佛一佛作长子。供养十世界微尘,把十个世界都抹成微尘,他要给这些诸佛作长子,不是只给释迦牟尼佛作长子,在那么多的佛前都给佛作长子,“犹如今也”,就像现在今生给佛作长子一样的。“是蹈七宝华佛”,将来他成佛叫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跟阿难尊者一样。还是给一切诸佛作长子。给佛作长子,“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就成正觉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为太子时。罗睺为长子。我今成佛道。受法为法子。于未来世中。见无量亿佛。皆为其长子。一心求佛道。罗睺罗密行。唯我能知之。现为我长子。以示诸众生。无量亿千万。功德不可数。安住于佛法。以求无上道。】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为太子时,罗睺为长子,我今成佛道,受法为法子”。在俗家为佛子,为佛的长子;在佛家,入了法家,受法为法王子。我成佛道了,他就是受法,为法子。“于未来世中,见无量亿佛,皆为其长子”,他不只给我作长子,给无量亿佛都做佛的长子。“一心求佛道。罗睺罗密行”,在经卷上没有说罗睺罗修行,佛就经常赞叹他说罗睺罗密行。一般人看他经常睡觉,什么事都没干。大家对他就有说法,说他是不是因为是佛的儿子,什么都不干,简直不守常住规矩。佛说罗睺罗密行,他是修的密行,你们不了解。佛不会支持一个懈怠的,不会因为他是他的儿子就这样子。实际上罗睺罗是行密行的,你看他睡觉,他在修行呢!就是这样一个含义。“唯我能知之”,佛说罗睺罗所修行的方法就我能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无量亿千万,功德不可数”,罗睺罗密行的功德是不可说不可说。“安住于佛法,以求无上道”。

【尔时世尊。见学无学二千人。其意柔软。寂然清净。一心观佛。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二千人不。唯然已见。阿难。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尔时世尊,见学无学二千人”,这给阿难、罗睺罗授完记了,佛又观察还有二千人都要等着授记,也有没证得阿罗汉的,也有证得阿罗汉的,但是他心意柔软,就是具足菩提心。柔软,就是一切障碍、一切烦恼都能够降伏了。“寂然清净”,都像入了三昧一样,“一心观佛”。“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二千人不”,佛对阿难说你看见这二千人没有?有些有学位,有些无学位。佛问阿难,阿难就答覆了,“唯然”,是的,世尊,我已经看见了,“已见”。“阿难,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把五十世界的佛世界抹成微尘,一微尘一如来,他们要供养这么多佛,恭敬尊重,护持诸佛的法藏。“末后同时”,这二千人同时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他的道业成就的时候,“于十方国,各得成佛”。二千人一一说不完了,佛就没说。总说的。“皆同一号”,二千人同一佛号,“名曰宝相如来”。具足十号,“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一劫”,成佛住世,住世的佛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二千人同是一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二千声闻。今于我前住。悉皆与授记。未来当成佛。所供养诸佛。如上说尘数。护持其法藏。后当成正觉。各于十方国。悉同一名号。俱时坐道场。以证无上慧。皆名为宝相。国土及弟子。正法与像法。悉等无有异。咸以诸神通。度十方众生。名闻普周遍。渐入于涅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二千声闻,今于我前住”,现在就是做我的弟子,在我面前。“悉皆与授记”,我都给他们授记。他们都是未来诸佛,“未来当成佛”。但是得经过供养诸佛,修菩萨道。供养多少呢?五十世界微尘数,这时间很长了。“护持其法藏,后当成正觉,各于十方国,悉同一名号,俱时坐道场”,同时坐道场,都是以一个名号。国土、弟子,正法、像法,一点差异都没有,同是一样。“咸以诸神通,度十方众生,名闻普周遍,渐入于涅槃”,渐渐就入涅槃了。正法、像法,末法没说了。

【尔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世尊慧灯明。我闻授记音。心欢喜充满。如甘露见灌。】“尔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世尊慧灯明,我闻授记音”,现在我们听到佛也给我们授记的音声,“心欢喜充满,如甘露见灌”,就像甘露灌顶一样的。

授记品完了,以下是法师品。这个法师品是以普遍的说的,有两种。一种说能持法华经的人,你一天念法华经、受持法华经,这叫法师。不是讲说,是你能读诵法华经的人。第二种,赞叹能持法华经的人,而且通晓法华经的轨道,演说法华经。一个是能够有福德智慧受持法华经,一个是说他能够宣说演说法华经。佛说能够受佛教导的,依教而行,受持法华经,就说明他的功行,修行的功力很深了,不是一生二生,无量生才能遇到法华经。遇到法华经能够受持、能够读诵不舍,说他福德深重,有福有德。

还有两种,佛在世的时候的弟子,佛在世的时候是指说法华经之后的弟子。佛没说法华经之前的,四十年前那些个弟子,他们没听到法华经,因缘没成熟,佛没说法华经。这是佛说法四十年之后说法华经,那些弟子一听闻法华经就受持。佛灭之后,佛入了涅槃之后,受持法华经的弟子。我们是在佛的末法之后的弟子,能够受持法华经的就说更难了。为什么?愈是末法,业障深重。业障深重,还能遇到法华经大乘经典吗?当我们遇着的,现在受持的,听解说的,不见得怎么看得重。但是依佛的教导,这是难中之难。在末法你能遇到法华经,能够受持读诵很不容易。这也是佛给我们授记了。

但是你得遇到法华经,得有缘。无缘,在跟前你也遇不到。信吗?我们对面那修工的,他知道什么叫法华经啊?咱们在这屋里讲,他有这个因缘吗?他没这个因缘。很多佛弟子出家很多年,连法华经的名字都没听说过。还有一种外道,他闻到法华经名字了,他把法华经当成外道经典。法华经在哪儿?都在身上,就是这个部分、那个部分,讲法华经就是这授记了、那授记了,都是他身上的。胡说的多得很,这是谤法的。谤也好,他能听到一个法华经的名字就好。如果你简择一下,现在已经达到六十五亿人口,听到法华经的名字能有好多?能有十分之一吗?百分之一吗?因此大家闻到法华经的名字,咱们不说它的义理了,不说讲解了,你能听到法华经的名字是难中之难。这个善根应当欢喜。就像那二千人有学无学,怎么会想到佛给他授记?授记是授记了,时间可长了。但是像我说那个,佛没给他授记,没闻法华经,但是他本身具足的佛性,人性,乃至畜生时候,也没失掉佛性,只要修都能够得到,就是这个含义。今天就讲到这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整个《法华经》譬喻品就讲这两件事

这个地方是第一个,火宅喻。其实火宅喻是包括了两个部...

慧能大师与法达

一天,从江西南昌来了一位手持锡杖的僧人,名叫法达。...

《法华经》的羊车、鹿车、牛车各比喻什么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

佛陀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两阶段

佛陀来到人世间以后,他看到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

化城喻

佛陀开示大众:比丘们!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刻已到,座下...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你东想西想,定不下心来,最后毫无所得

【又善男子。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不著内想。不著外想。...

虚云老和尚是大菩萨示现

有些人认为虚云老和尚的脾气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认识...

我们要发回向的愿,这种回向效果无穷

【次当复发回向之愿。愿我所修一切功德。资益一切诸众...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

【佛教词典】一致

谓佛乘宗极之趣唯一无二。如来设化,始随机宜不同,故...

【佛教词典】现行成就

【现行成就】 p0952 如得有三种中说。 二解 集论三卷十...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

三衣一钵不离身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讲出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妈...

世间人临终的三种执着

一般人到临终时有什么样的执著呢?一般有三种爱,爱就...

10种有益皮肤健康的食物

好皮肤也靠吃出来。美国《预防》杂志最新载文,刊出了...

为何结果是一个往生西方,一个生天道

问: 我们以真实的信心念这句名号,就往生到一个好地方...

睡莲花开的声音

有时候,最后结局的定夺往往来源于内心的信心。 我们...

纵欲是以消耗福报为代价

当欲望的享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时,一些在传统道...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

【推荐】「心霾」比「雾霾」更可怕

我们都知道,世间一切经济的发展,实离不开能源,然在...

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和求加持

什么叫加持?加持就是说,加是加被,持是任持。加被是...

净宗修学的基础

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当修持净业三福。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