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梦参老和尚:妙法莲华经

梦参老和尚  2021/1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29讲

妙法莲华经卷第七,现在我们讲妙音菩萨第二十四品。释迦牟尼佛以光召,这就是光召来的菩萨。

【尔时释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过是数已。有世界名净光庄严。其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无量无边菩萨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释迦牟尼佛白毫光明。遍照其国。】

尔时释迦牟尼佛放大光明,这个光明是大人相肉髻光明,同时还放眉间的白毫相光,放出这个光向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过是数已,过了这个数字的世界之外,有世界名净光庄严。这个世界有个国土,国土当中有一位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佛是具足十号的,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净华宿王智佛在净光庄严世界,给无量无边那些大菩萨说法。在他这个法会当中,受到释迦牟尼佛的白毫相光,这光照。释迦牟尼佛要找这个说法华经的人,无量无边的世界都有,就叫光召。

这是叙述,妙音菩萨品就是受释迦牟尼佛的光感召而来的妙音菩萨,但是离我们这很远很远,不是我们人的智慧力所能了解的数字。光的含义是什么?就是佛召妙音菩萨,因为妙音菩萨一生都是说法华经的。同时说法华经没有国界,没有世界相,显示宣扬法华经的菩萨无量无量。这是显示白毫相光的功德,佛的白毫相光跟肉髻光,这叫光召。这文字大家看看,这是赞扬辞、叙说辞。妙音菩萨接触这个光之后,光专召妙音菩萨的。

【尔时一切净光庄严国中。有一菩萨。名曰妙音。久已植众德本。供养亲近无量百千万亿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得妙幢相三昧。法华三昧。净德三昧。宿王戏三昧。无缘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净三昧。神通游戏三昧。慧炬三昧。庄严王三昧。净光明三昧。净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得如是等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大三昧。】

在净光庄严国土中,有一菩萨之中大菩萨叫妙音,久植德本,就是他过去修行的时间很长很长,积累的功德很大很大。十方诸佛都知道,所以释迦牟尼佛才放光召他。但是妙音菩萨他亲近过无量亿诸佛,都说法华经,都演法华经、学法华经,因此成就了甚深的智慧,以智慧来为庄严的。智慧从什么生起的呢?从三昧生起的。他得了很多种的三昧,以下就说他成就甚深智慧的由来。得了妙幢相三昧、法华三昧、净德三昧、宿王戏三昧、无缘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净三昧、神通游戏三昧、慧炬三昧、庄严王三昧、净光明三昧、净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得如是等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大三昧。这是形容妙音菩萨功德之相,成就这么多三昧。

什么叫三昧?三昧就是庄严之体。这就是咱们讲性空,说了无量的相、无量的光明、无量的三昧,性空三昧。总的说就是性空。这个菩萨以福德庄严体,性空显示是体,就是法身。凡是说三昧都叫定。因为定要显福,所以叫做慧对福,对慧就名福,那三昧就是福德。这十六三昧就是一个,就是法华三昧。在这法华三昧之中所分起的,这三昧名字虽然不同,十六个,但是义理就是法华三昧之相,十六个都是法华三昧之相。

【释迦牟尼佛光照其身。即白净华宿王智佛言。世尊。我当往诣娑婆世界。礼拜。亲近。供养释迦牟尼佛。及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宿王华菩萨。上行意菩萨。庄严王菩萨。药上菩萨。】

这是说净光国中有一位大菩萨叫妙音,释迦牟尼佛这个光摄到净光庄严国土中,专照其身。释迦牟尼佛光照其身,就是照这个妙音菩萨的身。妙音菩萨就感觉到释迦牟尼佛想叫他来,他就向净华宿王智佛说,世尊。向他本佛说,我当往诣娑婆世界去,我想去礼拜、亲近、供养释迦牟尼佛。因为释迦牟尼佛在西方说经法华。为什么说西方?因为这个妙音菩萨是东方,光照东方,他要从东方到西方来,到释迦牟尼佛这来。同时他想看看释迦牟尼佛的一些大弟子,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宿王华菩萨、上行意菩萨、庄严王菩萨、药上菩萨。这些菩萨都是弘扬法华经的,没有弘扬法华经的就没提了,他所要愿见的都是跟他同道的,都是宣扬弘扬依着法华经而修行的。他向他本佛告假。

【尔时净华宿王智佛。告妙音菩萨。汝莫轻彼国。生下劣想。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佛身卑小。诸菩萨众。其形亦小。而汝身四万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万由旬。汝身第一端正。百千万福。光明殊妙。是故汝往。莫轻彼国若佛。菩萨及国土。生下劣想。】

在这个时候净华宿王智佛就对妙音菩萨说,你到那个国土去,可以;但是你不要生轻慢心,不要生下劣想。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那个国土可不像咱们。所以为什么净华宿王智佛嘱托妙音菩萨呢?他们那国土庄严是净佛国土,咱们这国土是五浊恶世,你到那国土去可不能产轻慢心。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山林丘崁,土石诸山,秽恶充满。同时佛的身很小,就是释迦牟尼佛身很小。那些菩萨弟子身形也小。以你的身,而汝身四万二千由旬。四万二千由旬咱们算一算,在印度古来说这一由旬四十华里。一由旬,就等于在我们这国土的四十华里,这是最少数的;中由旬,六十华里;上由旬,八十华里。我们以最小的来算,四十华里一由旬,四万二千由旬合好多华里了?恐怕咱们坐飞机上升两万尺高空,也看不见妙音菩萨的脸,还得坐飞机上升高空,二万公尺高空也不到二千由旬。这是四万二千由旬,妙音菩萨的身量。那净华宿王智佛他是六百八十万由旬,佛身是六百八十万,这个是不可思议,是庄严数字。那他那个国土人民的身体也当然高大的了。

你的身第一端正,百千万福德所成就的,光明殊妙。是故汝往,你要去人家那个国土,莫轻彼土。不论佛,不论菩萨,不论他们那国土,不要生下劣想,就不要生憍慢想,看见他们都很微小,国土不净,又是五浊恶世。四万由旬,咱们这人身一由旬也没有!一由旬就四十华里,咱们这人身小的一华里也没有,无法比!但是妙音菩萨是法身大士,佛嘱托他是显示咱们这个世界跟他们那个世界不能相比的,说他的看法的看。除了咱们这娑婆世界,有很多的世界,无量世界,高大得不得了,那不可能比的。

【妙音菩萨白其佛言。世尊。我今诣娑婆世界。皆是如来之力。如来神通游戏。如来功德智慧庄严。】

妙音菩萨就接受佛的话,就向佛说,白佛言,世尊,我今诣娑婆世界都是如来之力,一个净华宿王智佛的力量,一个释迦牟尼佛的力量,佛佛道同,如来的神通游戏,如来的功德智慧庄严,我不会起这些分别的。那就是跟净华宿王智佛说,请佛放心,我也不会有这些思想。法身无量的,没有个数量的,没有大,没有小,随众生的业缘。

同时我们看见过去目犍连尊者,他听见的佛音声,离好远都听见佛声。他就随着佛的音声听,想走不到听释迦牟尼佛音声。走,走了很远很远很远,也就无量劫无量劫的吧,都还有佛的音声。同时他到了一个世界国土,这个国土很微妙,他看那个城池非常的漂亮,他围着那城上就跑。到另一国的城上,围着那个国城来跑。这个时间正是人家吃饭的时候,大菩萨受斋的时候。菩萨受斋的时候,一个菩萨在他的钵上,钵多罗,应量器,就是饭碗上看见个小虫子,很小的小虫子在那来回爬。那个菩萨想把这个小虫子弹走。刚要弹,那个佛就跟他说:你可不要弹,这是东方国土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目犍连。

咱们想想那个菩萨身量好大?他的吃饭的钵,一个小虫子。完了佛就跟目犍连尊者说:你念释迦牟尼佛,一念释迦牟尼佛,你身量就大了。目犍连尊者就一念释迦牟尼佛,他的身量与那个国家的菩萨相等。那个菩萨一看见他这个东方来的,大家都想看看这个佛的世界,这是一个因缘,那些大菩萨随着目犍连就到西方,也是西方。跟这个意思是一样的,就像妙音菩萨他的身量那么大来随这个,所以这个是神通力。神通力从哪儿来的?定力来的。以后要知道,凡是说神通、说三昧是定,凡是说陀罗尼就是用,三昧的作用就以陀罗尼显现。咱们看很多经都陀罗尼、陀罗尼,那是定的表现。定的用力就是陀罗尼。而且妙音菩萨怎么来的?大家看看这下文。

【于是妙音菩萨。不起于座。身不动摇。而入三昧。以三昧力。于耆阇崛山。去法座不远。化作八万四千众宝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

于是妙音菩萨不起于座,他并没离开他座位,身也不动摇,也没有走的象征,他就入了三昧。以三昧的力量,就到了西方,他那是东方,到咱们这个耆阇崛山,到佛说法华经这个住处,就是灵鹫山。从他那国土,没起座,身也没动,就来了,怎么来的呢?三昧力。就在释迦牟尼佛法座不远,他化了八万四千众宝莲华,化现的。妙音菩萨他这个身也是化现的,他的本身并没来,还在他原来世界。身不动,以三昧力来。在佛的法座不远,化了八万四千众宝莲华,莲华即是宝座。这莲华不是咱们人间栽的这个草木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甄叔迦宝就是红色的宝珠,红色的宝贝,比红色深一点,叫赤色的。就像那个琉璃宝一样的宝珠,做他这个宝座,是这样颜色、这样台子,表最胜的。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见是莲华而白佛言。世尊。是何因缘。先现此相。有若干千万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

在这个法会当中,文殊菩萨是最大智慧的,文殊菩萨就向佛请求,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见这个莲华,而白佛言,世尊,这是什么因缘,突然间出现这么千万莲华?这个莲华不是一般的,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是妙音菩萨摩诃萨。欲从净华宿王智佛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而来至此娑婆世界。供养。亲近。礼拜于我。亦欲供养听法华经。】

释迦牟尼佛就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这是妙音菩萨摩诃萨,菩萨是大菩萨,他要从净华宿王智佛国,带了八万四千菩萨的眷属,围绕他到此娑婆世界来。来干什么?供养、亲近、礼拜于我。再加上想拜拜法华经,想来听法华经,想来供养法华经,就是这个亦欲供养听法华经故才来。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萨种何善本。修何功德。而能有是大神通力。行何三昧。愿为我等说是三昧名字。我等亦欲勤修行之。行此三昧。乃能见是菩萨色相大小。威仪进止。惟愿世尊以神通力。彼菩萨来。令我得见。】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文殊菩萨说:来的这位菩萨他的善根有好深厚?他过去劫所种的善根是什么善根,善本就是善根。他都修行哪些法、修行什么三昧,成到如是功德、如是大神通,他行的是什么三昧?佛,请你说一说,他所修的三昧的名字,我等亦欲勤修行之。他修行的三昧我们也想修,也行此三昧。这还没现身呢!妙音菩萨还没现身呢!只先现一个座。同时文殊菩萨说,我们看看这个菩萨的色相大小、威仪进止,惟愿世尊以神通力。佛,以你的神通力令那个菩萨来,我们跟他见一见。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此久灭度多宝如来。当为汝等而现其相。】佛就推崇多宝如来,说多宝如来会给你现的。

【时多宝佛告彼菩萨。善男子来。文殊师利法王子欲见汝身。】多宝佛就介绍了,就跟妙音菩萨说,善男子,你快点来,文殊菩萨想要见你身了。这普通说话的样子。

【于时妙音菩萨。于彼国没。与八万四千菩萨。俱共发来。所经诸国。六种震动。皆悉雨于七宝莲华。百千天乐。不鼓自鸣。是菩萨。目如广大青莲华叶。正使和合百千万月。其面貌端正。复过于此。身真金色。无量百千功德庄严。威德炽盛。光明照曜。诸相具足。如那罗延坚固之身。入七宝台。上升虚空。去地七多罗树。诸菩萨众恭敬围绕。而来诣此娑婆世界耆阇崛山。】

于时妙音菩萨,于彼国没。在多宝如来这么一说,妙音菩萨就从他那个国土没,此处现,与八万四千菩萨俱共发来。所经的国土六种震动,皆悉雨于七宝莲华。他所来的过程,所经过的道路之间,经过很多的国家,那国家都是六种震动,都下莲华。雨莲华,就是出现下得很多莲华。百千天音乐,不鼓自鸣。

妙音菩萨什么样子呢?目如广大青莲华叶,正使和合百千万月,像百千万月那个月亮合到一起。其面貌端正,复过于此。身真金色,无量百千功德庄严,威德炽盛,光明照曜,诸相具足。如那罗延坚固之身,那罗延就是坚固,那罗延就翻坚固,华言、梵语同说,坚固是华言,那罗延是梵语。入七宝台,就是事先他化现好的七宝台。上升虚空,连七宝台,带他的化体,妙音菩萨的化体,去地七多罗树,在空中。七多罗树,一多罗树就印度形容大概是几个由旬吧!就有这么高的空中,就等于不是住在地上,住在空中。同时妙音菩萨有无量的菩萨围绕他一起来的,来到这个娑婆世界耆阇崛山,也就是灵鹫山,佛说法华经的地方。

【到已。下七宝台。以价直百千璎珞。持至释迦牟尼佛所。头面礼足。奉上璎珞。而白佛言。世尊。净华宿王智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四大调和不。世事可忍不。众生易度不。无多贪欲瞋恚愚痴嫉妒悭慢不。无不孝父母不敬沙门。邪见。不善心不。摄五情不。世尊。众生能降伏诸魔怨不。久灭度多宝如来在七宝塔中。来听法不。又问讯多宝如来。安隐少恼。堪忍久住不。】

到此了,下七宝台。他不是一来的时候就示现七宝台,坐在宝座当中吗?这个时候他从七宝台下来。以价值百千璎珞,就是用很高贵的璎珞,来供养释迦牟尼佛。头面礼足,奉上璎珞,而向释迦牟尼佛表白说,世尊,净华宿王智佛问讯世尊。我的本佛净华宿王智佛问讯你,向你问好,这是带话的意思。祝愿你,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就是你行动愉快不?四大调和不,就是身体地水火风四大是不是很舒适?化利益众生的事,是不是可以忍受?此土众生是不是容易化度,易度否?就是教化的是不是很容易。无多贪欲瞋恚愚痴嫉妒悭慢不,他们的贪瞋痴不大严重吧?嫉妒、憍慢不?就像咱们人说客气话一样的,问讯佛。有没有不孝父母的?不敬沙门的?邪知邪见的?心不善,就是不善心。摄五情不?五情就是五根。根是产生情的,所以问有情没有,这是向佛客气话了。世尊,此土众生能降伏诸魔怨不,能不能降伏魔怨?听说久灭度的多宝如来在七宝塔中,来听法华经来了。问讯释迦牟尼佛完了,又问讯多宝如来,安隐少恼,堪忍久住不,就是能不能在这世界上多住一段时间呢?这都是客气话,问讯话。跟咱们客气话不同。

【世尊。我今欲见多宝佛身。惟愿世尊示我令见。】世尊,我今欲见多宝佛身。先向释迦牟尼佛说,我想拜见拜见多宝佛,惟愿世尊示我令见。本来是释迦牟尼佛跟多宝佛坐一个法座的,分开半座,多宝佛没现,妙音菩萨就见不到。所以请释迦牟尼佛给他介绍,完了才相见。

【尔时释迦牟尼佛。语多宝佛。是妙音菩萨。欲得相见。时多宝佛告妙音言。善哉。善哉。汝能为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听法华经。并见文殊师利等。故来至此。】

这时释迦牟尼佛就跟多宝佛说了,是妙音菩萨欲得相见,说妙音菩萨想拜见拜见你。得释迦牟尼佛的介绍。时多宝佛告妙音言善哉善哉,说很好很好。你能够来供养释迦牟尼佛,来此听法华经,并与文殊师利等,故来至此。你来的原因我知道,你是想来听法华经的,再会会释迦牟尼佛这些大弟子文殊师利等。

【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萨。种何善根。修何功德。有是神力。】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中有华德菩萨。又有另一位大菩萨,就向释迦牟尼佛说,世尊,是妙音菩萨,种何善根,修何功德,有是神力。华德菩萨向佛请,请佛说说妙音菩萨的功德,说一下他的修行,说他所得到的三昧,他哪里来的这么大神力。

【佛告华德菩萨。过去有佛。名云雷音王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现一切世间。劫名喜见。妙音菩萨。于万二千岁。以十万种伎乐。供养云雷音王佛。并奉上八万四千七宝钵。以是因缘果报。今生净华宿王智佛国。有是神力。华德。于汝意云何。尔时云雷音王佛所妙音菩萨。伎乐供养。奉上宝器者。岂异人乎。今此妙音菩萨摩诃萨是。华德。是妙音菩萨。已曾供养亲近无量诸佛。久植德本。又值恒河沙等百千万亿那由他佛。】

佛告华德菩萨,华德菩萨问,佛就答覆他了,说过去有佛,没说时间,没有劫数。说过去有佛,名云雷音王多陀阿伽度,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就是过去有佛,名云雷音王佛。那个国土叫现一切世间。那个时劫叫喜见。妙音菩萨于万二千岁,就是一万二千岁,用十万种的伎乐乐器,供养云雷音王佛,并奉上八万四千七宝钵(钵多罗),就是吃饭的那个碗,供养了八万四千七宝钵。以这个因缘果报,就是现在,今生生在净华宿王智佛国。说他过去修因的时候,现在所成的果德。华德,于汝意云何。佛又重新问华德菩萨说:你如何想?尔时云雷音王佛所妙音菩萨,用伎术乐具供养,奉上这些宝器。不是别人,就是现在妙音菩萨摩诃萨。华德,是妙音菩萨已曾供养亲近无量诸佛。我这仅举一个例子,妙音菩萨供养的佛还多,无量!因此妙音是久植德本。又值,又遇到,值是值遇的意思,又遇恒河沙等百千万亿那由他佛,又遇见很多很多的佛,那由他!那由他是不可知数的意思。凡是一提到那由他,就是无知数,数字无量的。

【华德。汝但见妙音菩萨。其身在此。而是菩萨。现种种身。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或现梵王身。或现帝释身。或现自在天身。或现大自在天身。或现天大将军身。或现毗沙门天王身。或现转轮圣王身。或现诸小王身。或现长者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宰官身。或现婆罗门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或现长者居士妇女身。或现宰官妇女身。或现婆罗门妇女身。或现童男童女身。或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而说是经。诸有地狱。饿鬼。畜生。及众难处。皆能救济。乃至于王后宫。变为女身而说是经。】

华德,汝但见妙音菩萨其身在此,现在你看到的妙音菩萨在我此娑婆世界,其实他本身还没来,这是化现的。他有种种身,现种种身,处处都有妙音菩萨在那说法华经。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专指法华经说的。妙音菩萨是专弘法华经的。并不是光现他现在这个妙音的身,菩萨身,他还要现梵王身,还现帝释身,还现自在天身,还现大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就是大梵天。或现天大将军身,或现毗沙门天王身,或现转轮圣王身,或现诸小王身,或现长者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宰官身,或现婆罗门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或现长者居士妇女身,现一切妇女身,或现宰官妇女身,或现婆罗门妇女身,或现童男童女身,或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而说是经。无身不现,无类不现,现哪一类身,给哪一类人说法华经。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放光召妙音菩萨?那就是因为他宣扬弘扬说法华经。他现各种三十二类,无类不现。

现这些身干什么呢?到那一类众生当中演说法华经。或者是王后宫,或者现女身,也是为了说是经。因此佛召妙音菩萨,就是显示给这些大菩萨作例子的,让这些大菩萨像妙音菩萨一样的演说法华经。因为法华经讲完了,讲完了就嘱累这些菩萨去宣扬去,一世一世宣扬。那就不是此世界,无量世界,任何世界都有菩萨,就专提一个妙音菩萨的例子,其实他方世界无量妙音都在说法华经。

【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如是种种变化现身。在此娑婆国土。为诸众生说是经典。于神通变化智慧。无所损减。是菩萨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于十方恒河沙世界中。亦复如是。若应以声闻形得度者。现声闻形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形得度者。现辟支佛形而为说法。应以菩萨形得度者。现菩萨形而为说法。应以佛形得度者。即现佛形而为说法。如是种种。随所应度而为现形。乃至应以灭度而得度者。示现灭度。华德。妙音菩萨摩诃萨。成就大神通智慧之力。其事如是。】

又一种因缘,妙音菩萨与此娑婆世界有缘,无缘不会来的,他能救护娑婆世界一切众生。所以妙音菩萨如是种种全是变化现身,变化现身就是都是化身菩萨。因为在这个娑婆世界众生跟他有缘,他化现在为此娑婆世界众生说此经典,就是说是法华经。于神通变化智慧无所损减。他在东方到娑婆世界来弘扬法华经的时候,对他身体没什么损害。他是以很多智慧、光明来照耀此娑婆世界,令一切娑婆世界众生各各所知,信受、读诵、礼拜法华经。在娑婆世界如此,在其他的十方所有的恒河沙的世界当中也是这样。若应以声闻形得度者,这是现的菩萨身,有些人要现二乘身,妙音菩萨就现声闻形而为说法;或者应以辟支佛形得度者,就是缘觉菩萨,那妙音菩萨就给他现缘觉菩萨形;应以菩萨形得度者,那妙音菩萨就现菩萨形而为说法,因为他本体就是菩萨。如是种种随所应度而为现形,应以何身得度,菩萨就现何身给他说法。说到这,说完了妙音菩萨说法华经的功德,现身的功德。佛又对华德菩萨说,华德,妙音菩萨摩诃萨,成就大神通智慧之力,其事如是。关于妙音菩萨利益众生的事情,大概我就给你说这些吧!

【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萨。深种善根。世尊。是菩萨住何三昧。而能如是在所变现。度脱众生。】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佛说妙音菩萨的功德了,华德菩萨又向佛表白,世尊,妙音菩萨有这么深的善根、有这么深的因缘,他修什么三昧?世尊,是菩萨住何三昧,而能如是在所变现度脱众生。他能够这样利益一切众生,说法无碍,利益众生无碍,教化众生无碍,他必须有个修行的本行,所有的过程是什么三昧?这三昧总的名词。

【佛告华德菩萨。善男子。其三昧名现一切色身。妙音菩萨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饶益无量众生。】佛告华德菩萨,善男子,他修的三昧叫现一切色身,现一切色相。住在什么三昧中呢?就住在这一切三昧中,就是色身三昧。现一切色身,住在三昧当中,色身三昧,以这个色身三昧饶益一切众生。

【说是妙音菩萨品时。与妙音菩萨俱来者八万四千人。皆得现一切色身三昧。此娑婆世界无量菩萨。亦得是三昧及陀罗尼。】

说是妙音菩萨品时,与妙音菩萨俱来的,跟妙音菩萨同来的那些大众,八万四千人都具足色身三昧,皆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由妙音菩萨现这个三昧,跟他所来的大众都现这色身三昧。那我们此娑婆世界所有与会者,都得到这个色身三昧陀罗尼。色身三昧是体,陀罗尼是妙用,妙用就是用此来演说法华经。

【尔时妙音菩萨摩诃萨。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多宝佛塔已。还归本土。所经诸国。六种震动。雨宝莲华。作百千万亿种种伎乐。既到本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至净华宿王智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到娑婆世界饶益众生。见释迦牟尼佛。及见多宝佛塔。礼拜供养。又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及见药王菩萨。得勤精进力菩萨。勇施菩萨等。亦令是八万四千菩萨。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尔时妙音菩萨摩诃萨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多宝佛塔已,就这么一个过程,还归本土。说完了,令大众见一见,又回去了。还归本土,又归来到原先来的佛土。来也好,回去也好,所经过这些国土都六种震动,都下宝莲华,同时有百千万亿种种的伎乐。既到本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至净华宿王智佛所,白佛言,向净华宿王智佛言,世尊,我已经到了娑婆世界了,应饶益的众生我都饶益了,我也见到释迦牟尼佛了,也见到多宝佛塔了,也礼拜、也供养了。又见到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药王菩萨,这都文中没叙,得勤精进力菩萨、勇施菩萨等。同时还见到八万四千菩萨,令他们都得到现一切色身三昧。他所宣扬的这个法门、所证得的这个法门,就叫一切色身三昧。

【说是妙音菩萨来往品时。四万二千天子。得无生法忍。华德菩萨。得法华三昧。】说是妙音菩萨来往品时,就是说妙音菩萨一来一回叫来往品,说这品的时候,有四万二千天子得无生法忍。在我们讲华严经的时候,无生法忍就住在初住菩萨位。从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住在菩提位上。华德菩萨得法华三昧,华德菩萨他请求,他就得到法华三昧,那就是整部的法华经所修行的法门。

以下二十五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个大家都熟了,经常念的,也经常讲的,但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在法华经的第二十五品,也是宣扬法华经的,普门就是宣扬法华经的。观世音,形容这位菩萨是人,在人道当中。普门,就是法。观世音普门,他说的法就是普门。普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法华三昧。这个普门是指着菩萨,咱们说大悲观世音菩萨,就是大悲愿力,大慈与乐,大悲拔苦,给一切众生幸福,度一切众生。单讲普门,就是他的福德、智慧、庄严。如果修无量寿法的时候,修白度母,白度母就是观音菩萨化身,那也是普门的含义,有不可思议的福德;把不可思议的福转成智慧,也能得到无量寿。这是普门的含义。

观世音不是报身,是法身,能够普遍一切世间的音声,观世音!观世音普门呢,是应身,另一种解释。普门是哪一类众生,观世音菩萨都能应身。你读普门品,所有众生随类得应,这是观音的十二大愿。观世音又不同了,世间众生所有的悲哀痛苦,一切声音,特别是生病,都求观世音,你一求,观世音菩萨就应了。这个多种解释了,就把观世音普门解释太多了。菩萨他能够对世界一切众生,所有求他的,他都能应。这个不是听,是观。观世音或者观自在,你把这个名词别当指着是这一个菩萨的名词,他是显法的。观是观照,观照什么呢?观照一切的世间相,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幻化的,假的。假的,你不要贪恋了,让你这样观。一切事物都是假的,没真实的,你贪恋什么?假的,就是空的,空的,没有障碍的。因此你把你自己的烦恼放下,烦恼放下,业障就消失了,就无挂无碍了,那又叫观自在。因为他总这样修,他一心无挂无碍。为啥?照见五蕴皆空,他任何事情不执着了,看任何事情是假的、虚的、没有的、不实在的、如幻的、如梦的,这样观,这样认识,不就自在了?那叫观自在。翻过来说,一切众生都不认识,听到一切众生都在喊苦啊!苦啊!那观自在菩萨看见世间都喊苦,他就救救他们吧!这就是观世音。

普门就是大慈力,给一切众生做有利益的事,叫观世音。又者,普门随他义,随一切众生,众生有无量的种类,那得要行方便善巧。观世音是实智,普门是权智。又者,观世音是本,普门是用。观的时候圆的,行的时候是方的,为什么?行的时候,哪一类的众生,应以何法得度者,就以何法度他。这是如幻的,随缘义,所以观就多种。特别是讲四教,讲法华的,有析空观,有体空观,有次第观,圆满三观。析空观,就是把一切的色相分析是假的,到最后了,没有。因为分析而入空。观一切色,你用这些色相,你去分析没有一个实在东西,最后就叫空的。体空观呢?当体即空。为什么?这个色相没有,是假的,是空的,叫体空。或者分析的观,一件事物、一件事物这样观。或者圆满的观。析空又叫次第,圆满叫一心三观,一心三观就是观实相体。

又者,观世音,世间的音声是菩萨的行,世间是菩萨修行的处所,音是众生所有反应出来的痛苦、悲哀、求救的声音,所以这位菩萨就专观世间一切众生的痛苦,他生起大悲心来,普度一切众生。普门,又形容他修行的时候普遍的。说哪一门呢?门门都修,门门都有理合。众生的种种类类、种种行业、种种语言,在菩萨他是普门深入的。众生是有感求,菩萨是没有分别的应,普门遍应,这叫普门品。

这个解释太多了,如何解释都可以。这里头有行善巧方便,以观世音菩萨善巧方便,在这个娑婆世界观世音菩萨缘最胜,一切众生都求观世音。咱们看很多的经,最后都观世音菩萨去弘扬。我们现在念地藏经的很多,知道我们能够念地藏经是观世音菩萨弘扬的。在地藏经第十二品,释迦牟尼佛嘱托观世音菩萨弘扬地藏法门。地藏三经,一个观世音,一个虚空藏。因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的,特别是娑婆世界。

门是通达意思,都能够进入。怎么进入?从假入空必须经过这一门。一切都是假的,假的就没有真实的,没真实就空的,从假观入空观,尔后才能进入中道,入中道观。这三观,空假中三观。完了你就证得三身,法、报、化三身,就产生了不可思议的用。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但是我们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时候,没感觉跟法华经有什么联系,好像这文里头都没有说法华义。突然间无尽意菩萨向佛请求,请求什么?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这里头含义就深了,不像我们人间的名字,观世音菩萨的名字是以德得来的。观世音菩萨在娑婆世界示现度众生,但是他是从西方世界来的,是未来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大弟子,上首弟子,但是从历史上说,他是过去正法明如来,久已成佛的。为什么无尽意菩萨请问他?无尽意,在大集明八十无尽门,无尽意菩萨是空,空了是无尽的,没有形相,没有数字。无尽意来请,请佛说观世音什么缘因叫观世音?无尽意本来也是这样子,空无尽。在大品般若经讲,无尽意菩萨一切法空,无尽。咱们看维摩诘经讲这无尽,究竟一切事物有尽、是没尽?就是任何事物有尽、没尽。假使说我们一个人这一生完了,好像有尽。完了,从生到死,不就尽了吗?这是短暂的现象,无尽!他又去生了,生了又死了,死了又生了,生生死死,生无尽,无死尽。为啥呢?空的。空,没有个尽,也没有个不尽。什么叫无尽意菩萨呢?空的,就叫无尽意,我忆念当中是空的、假的,无尽,这样来请问,以无尽意来问观世音,两个都是无尽的。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这个数字太大了,整个娑婆世界都在受苦,无量百千万亿受苦。闻是观世音菩萨名字,你一心念念南无观世音,念观世音菩萨。受在苦难当中,你想到了念观世音菩萨名字,但是可要一心。念名字都能念,看你念的是不是一心。凡是受苦都是恶业,受苦还有善的吗?不论你受什么苦,生老病死苦,什么灾难,都是苦的、是恶的。但是我们一念观世音菩萨可就是善,称念观世音菩萨就是善,这是观世音菩萨随顺众生的机感,观世音菩萨随顺众生的机感,观世音菩萨也从来没有苦、没有乐,随你众生的苦,菩萨来利益你、教化你、度脱你。你一念他,一念观世音菩萨,就即时,就在你念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来救脱你了,一念观世音菩萨就解脱,可得要一心!

这一品对我们大家很熟悉,为什么?我们经常念观世音。是不是念的相应了,那就不知道了。什么叫相应了呢?我一念就离苦得乐,就叫相应了。当你一念南无观自在菩萨或者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一念观世音菩萨,你能念的时候,菩萨已经就应了。口念应,口念观世音菩萨也可以。但念观世音菩萨,心里想,不是光口念,心里想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应了。心里想,观世音菩萨心就想到你。你心里想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意业就应你。有的时候观世音菩萨现身,一念,观世音菩萨就现身了。没现身,身没应。当你有时候睡觉时候,梦见观世音菩萨来了,不是很明显现一个菩萨身,或者现一个老太太,或者现一个女人,或者现一个男人,反正他来救你苦难的,那就是菩萨现身,这是身口意三业俱时应。假使你一听到观世音菩萨,心里也跟着念,一念,苦难消失了;一念,心里生欢喜心了。当你在念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随着你念的声音,一作意,观世音菩萨不要耳根听,观世音是心,你这一作意,观世音菩萨就知道了,就得到解脱。当你正念的时候已经得到解脱,那就叫菩萨应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整个《法华经》譬喻品就讲这两件事

这个地方是第一个,火宅喻。其实火宅喻是包括了两个部...

慧能大师与法达

一天,从江西南昌来了一位手持锡杖的僧人,名叫法达。...

《法华经》的羊车、鹿车、牛车各比喻什么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

佛陀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两阶段

佛陀来到人世间以后,他看到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

化城喻

佛陀开示大众:比丘们!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刻已到,座下...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你东想西想,定不下心来,最后毫无所得

【又善男子。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不著内想。不著外想。...

虚云老和尚是大菩萨示现

有些人认为虚云老和尚的脾气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认识...

我们要发回向的愿,这种回向效果无穷

【次当复发回向之愿。愿我所修一切功德。资益一切诸众...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

【佛教词典】一致

谓佛乘宗极之趣唯一无二。如来设化,始随机宜不同,故...

【佛教词典】现行成就

【现行成就】 p0952 如得有三种中说。 二解 集论三卷十...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

三衣一钵不离身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讲出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妈...

世间人临终的三种执着

一般人到临终时有什么样的执著呢?一般有三种爱,爱就...

10种有益皮肤健康的食物

好皮肤也靠吃出来。美国《预防》杂志最新载文,刊出了...

为何结果是一个往生西方,一个生天道

问: 我们以真实的信心念这句名号,就往生到一个好地方...

睡莲花开的声音

有时候,最后结局的定夺往往来源于内心的信心。 我们...

纵欲是以消耗福报为代价

当欲望的享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时,一些在传统道...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

【推荐】「心霾」比「雾霾」更可怕

我们都知道,世间一切经济的发展,实离不开能源,然在...

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和求加持

什么叫加持?加持就是说,加是加被,持是任持。加被是...

净宗修学的基础

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当修持净业三福。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