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梦参老和尚:妙法莲华经

梦参老和尚  2021/1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32讲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妙庄严王是古来古世的太久远了,一个国王叫妙庄严王,这品是显药王菩萨跟药上菩萨他们两个过去的因缘。刚才护法品之中的时候,药王品,说药王品他的因缘,说他过去无量无量劫,他作菩萨、作太子的时候。药王本名字过去作太子的时候,叫净藏,药上菩萨叫净眼,他们两个是古往的妙庄严王的两个儿子,由于过去他们对于法华经信仰、修行、发心,因此有这品的因缘。但是他们两个故事经典不是出在法华经,其他的经里头谈得很久了。

在过去久远劫之中,在佛末法的时候,没说哪尊佛,久远也没说时间,就是很长很长的时间,那时候有四个比丘发愿,发什么愿呢?就是终身受持法华经,依着法华经修行,依着法华经的教授而行法。经过时间非常长,住在山林里头,但是困难就来了,衣食住行都短缺了,修行困难了,不能修了。这四个比丘当中,有一个比丘他退下来了,他跟那三个人说我护持你们,你们三个人好好修。这里护持就是指护法,他就来供养这三个人修行的资生工具。修行也得吃饭,也得要生活,就是他来供养他们生活。他护持这三个人的修行,这三个人就感念他,这三个人修成了,来感念他,一个就变成他的妻子,另两个变成他两个儿子。咱们前头讲妙音菩萨,那个国王的夫人就是妙音菩萨,那两个儿子就是现在的药王、药上,那个国王,以前的国王,就是法华经前头说的华德菩萨,所以说这品的来源。

【尔时佛告诸大众。乃往古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光明庄严。劫名喜见。】

这个时候佛告大众,讲故事,这故事很久了,讲药王菩萨的故事。讲药王菩萨就引起妙音菩萨了,又因妙音菩萨引起华德菩萨了,这是讲他们四个人古时的因缘,都是持此法华经的。佛告诸大众,乃往古世。没有时间了,很长了,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这时间好久了呢?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那个古来时代有尊佛出现于世,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光明庄严,劫名喜见。云雷音宿王华智佛的佛号,就是十号,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就代表了,如实的修行的福德来源,多陀阿伽度就是如法之相,诸佛成就之道,就叫多陀阿伽度,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的不同,十号之一,就是应供,三藐三佛陀就正遍知等正觉,这都是解释十号的。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密。羼提波罗蜜。毗离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

那个佛法之中有个护法的国王,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王,王的夫人叫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但是这个二子有大神力,有大福德,有大智慧,都是久修行菩萨道的人。这以下说他们修行,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密、羼提波罗蜜、毗离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都是修行成就的,皆悉明了通达。三十七道品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合起来就是三十七道品,是助道法。正道法是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方便善巧十波罗蜜。就是对于法义都能通达证得了,得了菩萨的净三昧。三昧就产生陀罗尼,产生净用。这是说根本。没说陀罗尼,说他根本的三昧。日星宿三昧,三昧的名字,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

【尔时彼佛。欲引导妙庄严王。及愍念众生故。说是法华经。时净藏。净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愿母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我等亦当侍从。亲近。供养。礼拜。所以者何。此佛于一切天人众中说法华经。宜应听受。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着婆罗门法。汝等应往白父。与共俱去。净藏。净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见家。母告子言。汝等当忧念汝父。为现神变。若得见者。心必清净。或听我等往到佛所。】

这个时间,尔时彼佛欲引导妙庄严王,及愍念众生故,说是法华经。古老的,说是法华经。时净藏、净眼二子到其母所。记住,最初是四个人,那一个人发心供养这三个人修行,这三个人都得了法华三昧修成道了,那个就是供养者,就是那个国王,这三个都成道了。净藏、净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就是合掌,愿母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请他妈妈跟他们一同到华智如来地方闻法、供佛。同时他俩表示,我们俩侍从你一同去亲近供养礼拜。为什么?宿王华智如来在天人众中说法华经,我们应当去听、去受持。他母亲就对他儿子说,跟净藏、净眼说,汝父信受外道,但是你父王信外道法,深着婆罗门法,就是信婆罗门法。婆罗门翻净仪,就是梵天之法,印度婆罗门教,就是净仪,就是婆罗门法。

净藏他们两弟兄跟他妈妈说,请他们妈妈跟他们一同去亲近佛听法华经。他妈妈就跟他俩说不只咱们去,你俩应当劝你父亲去,不要再信外道法,咱们应当共同去。净藏、净眼就合掌向他妈妈说,我等是法王子。我等,妈妈跟我们俩就是我等的意思,都是佛的子,佛最好的弟子,信佛的人,为什么生到邪见家里头,生到他父王不信,在邪见家庭里头。他母亲就对净藏、净眼说,你考虑他是你的父亲,你俩应当度他,给他现神变,感化他,若他见着你们的神变,他心里就清净了,他就跟我们一同去。他母亲就是这个含义。同时的因缘,过去他们三母子就是这个国王发心供养他们的,他去舍去不修,他们三个才能成道,他们四个人应当共同的,有这个深厚的因缘。

【于是二子念其父故。涌在虚空。高七多罗树。现种种神变。于虚空中行。住。坐。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小复现大。于空中灭。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现如是等种种神变。令其父王心净信解。】

于是二子念其父故,想到过去的因缘,涌在虚空,高七多罗树,现种种神变,在空中有时候行、有时候住、有时候坐、有时候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现十八变;或者现一个身满虚空,或复现小,小里现大身,大里现小身,或在空中现种种变化,一会儿在地上,一会儿在天上;一会儿把大地变成水,一会儿把水又变成大地。总而言之,现种种神变,目的是让他父亲信。

【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师为是谁。谁之弟子。二子白言。大王。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是我等师。我是弟子。父语子言。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

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国王见他两个儿子现这么大神力,所以心里就感化了,得未曾有,过去没看见过的。合掌向其子言,国王就对他两个儿子说师为是谁,你们的老师是谁?你们俩有这么大本事,你们是谁的弟子?二子白言,两个儿子对他父亲的问号,就答覆他父亲说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你问我们老师是谁?我们的老师就是云雷音宿王华智如来。现在在七宝菩提树下,在法座上坐,在那坐法台演说法,演说什么法?当然是妙法莲华经,在给一切世间天人众广说法华经。这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他的弟子。他父王一听,我亦欲见汝等师,我也想拜拜你们的老师,可共俱往,这一家人就大家一同去了。

【于是二子从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为父已作佛事。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尔时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愿母放我等。出家作沙门。诸佛甚难值。我等随佛学。如优昙钵华。值佛复难是。脱诸难亦难。愿听我出家。母即告言。听汝出家。所以者何。佛难值故。】

于是二子从空中下。本来到空中是给他爸爸表演去了,度他去了,他爸爸一高兴转变邪见了,他们俩就下来,到他妈妈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父王现在也信佛了,可以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了,我等为父已经做了佛事,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他两个儿子就向他妈妈请求,说现在妈妈你可以答应我们俩,我们俩想出家跟佛修道。尔时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用偈颂体裁向他妈妈表白。愿母放我等,出家为什么要要求父母放?咱们佛门的规定,父母不听,不许出家的。你要出家,特别是妈妈,得求妈妈放你,不放你,佛不收的。所以他才向他妈妈请求,你答应让我们去出家吧!我们想出家作沙门。诸佛甚难值,难得遇佛出世,我们要想随侍佛学。佛出世像优昙钵华一样的,优昙钵华时乃一现,遇见佛很难得的,要想把业苦难脱离也很难,因此出家修道才能脱离苦难,愿听我出家,请求他妈妈答应他俩出家。母即告言,他妈妈就许可了,听汝出家。所以者何,为什么?佛难值故,遇佛出家不是容易的事情,很难得,难值难遇。

【于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愿时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亲近供养。所以者何。佛难得值。如优昙钵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当听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何。诸佛难值。时亦难遇。】

于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愿时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那我们大家共同去亲近佛去吧!亲近供养。所以者何,因为佛难得值,如优昙钵罗华时乃一现,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大海的乌龟在海上漂流,遇着一个浮的木头,木头上有一个孔,要在那孔钻出去,就像这么样难,遇佛很难。而我等的宿福深厚,过去积集善根才能生值佛法,遇见佛出世,是故父母当听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何,诸佛难值,时亦难遇,有缘遇见很不容易。

【彼时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其王夫人。得诸佛集三昧。能知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乐佛法。】

彼时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不是一个两个,后宫有这么多的宫女,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人人都发愿都可能领受是法华经。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而产生妙用,他对于法华经老早通利了,不但闻,而且通得义理。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离诸恶趣断了三恶道了,就是已经证得了。他们两弟兄同时都证得法华三昧了。为了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解脱,不再堕三恶道。他们俩在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了远离三恶道的法,因此想令一切众生都离开恶趣,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国王的夫人得诸佛集三昧,能知诸佛秘密之藏,佛集三昧就指着法华三昧说的,就是法华三昧,能够摄一切法归于实相,这叫佛集三昧,法华三昧也如是,把一切法归于实相。实相什么样子?无相,性空的意思,这演说的都是缘起,这是佛集三昧,秘密之藏就是佛的行处。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净眼、净藏这两位就是药王、药上,令他父王心生信解,对于法华,好乐佛法,转邪见,入佛门。

【于是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俱。净德夫人。与后宫采女眷属俱。其王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俱。一时共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郤住一面。尔时彼佛。为王说法。示教利喜。王大欢悦。尔时妙庄严王及其夫人。解颈真珠璎珞。价直百千以散佛上。于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台中有大宝床。敷百千万天衣。其上有佛结加趺坐。放大光明。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于是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俱,净德夫人与后宫采女眷属俱,其王的二子净眼、净藏与四万二千人俱,一时共诣佛所。先是赞叹他功德,现在大家一起来了,连他眷属也来了。头面礼足,绕佛三匝,郤住一面,这是见佛的仪式。尔时彼佛为王说法,当时见了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就为国王说法,跟他眷属说法,教导他们,使他们欢喜,示教利喜,王大欢悦,国王得了法喜充满了。尔时妙庄严王及其夫人解颈真珠璎珞,价值百千,以散佛上。闻法就供养了,把他们带的随身宝物供养给佛。敷百千万天衣,其上有佛结加趺坐。供养无量的天衣,在天衣上,佛以千万天衣为座。同时在这座上,天衣上头有宝台,宝台中有大宝床,敷着百千万天衣,其上有佛结加趺坐,放大光明。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是第一个微妙之色。

【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四众言。汝等见是妙庄严王。于我前合掌立不。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习助佛道法。当得作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众。及无量声闻。其国平正。功德如是。】

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四众言,汝等见是妙庄严王于我前合掌立不。你们看见没看见,妙庄严王在我这归依我了?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习助道之法,当得作佛。佛就给妙庄严王授记,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罗树王佛,国王成佛的德号叫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大众及无量声闻。其国平正,功德如是。

【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过是已后。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

他一见佛,佛就给他授记了。前头历史说得很清楚,四个人学法华经,他发心供养那三个人,所以就是那时原来的因就感的。他一见佛他就出家了,现在,佛也给他授记了。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没修别的法,专修妙法华经。八万四千岁就是八万四千年,都修的是妙法华经,过这已后,修法华经所得的功德,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

【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

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我怎么能够得到成佛的?因为我的两个儿子他们给我作佛事,示现神通变化,把我那个邪知邪见邪心转化了,才令我安住于佛法中,我才能得见世尊,我这两个儿子是我的善知识。但是这是宿世善根,过去无量无量生的善根,他来饶益我,所以生到我家,生到我家就为度我。

【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汝见此二子不。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亲近恭敬。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

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告诉妙庄严王说如是如是,你说得不错,就是这个因缘。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种植善根故,这是根本。因为种植善根了,不论善男子善女人种得善根了,这个善根是什么呢?专指法华经说的。同时一辈一辈的世世都遇着善知识能做佛事,而善知识告诉你还是法华经,都以法华经为主的。示教利喜,以法华经教授使你欢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使你得进入无上正等正觉。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这个善知识,善知诸法,识无量义,就是善知法华,识法华义,得归纳于法华。所以才能化导你,令你见佛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才发起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汝见此二子不。你再看看你这两个儿子,你知道他俩的功德吗?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药王、药上菩萨他们两个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把这千万亿乘到六十五百,六十五百个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这个数字非常得多,非常得大了。因为亲近恭敬这些佛,在这些佛所做什么呢?受持法华经,还说到法华经上,同时凡是没有学法华经的都叫邪见,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都住在法华经的正知正见上。

【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果。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戒所行。安隐快善。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憍慢。瞋恚诸恶之心。说是语已。礼佛而出。】

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这个时候妙庄严王升到虚空当中的,听到佛这么指示,一教导,从空中下来,白佛言,如来甚希有,非常的稀奇,非常不可思议。以功德的智慧原因,顶上的肉髻光明照耀。顶上长出肉髻,佛的中间那个顶上是肉髻相,肉髻放光,肉髻的光明照耀。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果。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就这样的赞叹赞叹无量百千万亿,于如来前一心合掌,赞叹完了。赞叹完了又说,复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过去没听说过,未曾有。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佛法的微妙,依着佛法的法华经的教戒所行,安隐快善。我从今日起,不复自随心行。随心行是妄想,我不再随心行,不是胡思乱想了,不生邪见,也没有憍慢瞋恚诸恶之心。那是随心行的,现在不了。说是语已,礼佛而出。赞叹、恭敬、供养、礼佛、退下。

【佛告大众。于意云何。妙庄严王。岂异人乎。今华德菩萨是。其净德夫人。今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故。于彼中生。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

佛告大众,于意云何。你们怎么看的、怎么想的,妙庄严王是谁?岂异人乎,不是外人,今华德菩萨是,就是原来的过去的归于现在,现在是成就的了。净德夫人是谁?现在在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净德夫人就是光照庄严相菩萨。他们生的二子呢?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是药王药上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的诸善功德。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若有人知道了、认识了、了解了药王、药上菩萨的名字,一切世间诸天人民都应当礼拜,这都悟道了,都入了法华三昧了,佛说这品的时候是这样子。

【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的时候,当时在座的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什么叫法眼净?见着真谛了,法眼清净,法眼清净就是见到谛理了,证得空义了。好,今天就讲到这里了,明天讲一品普贤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整个《法华经》譬喻品就讲这两件事

这个地方是第一个,火宅喻。其实火宅喻是包括了两个部...

慧能大师与法达

一天,从江西南昌来了一位手持锡杖的僧人,名叫法达。...

《法华经》的羊车、鹿车、牛车各比喻什么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

佛陀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两阶段

佛陀来到人世间以后,他看到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

化城喻

佛陀开示大众:比丘们!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刻已到,座下...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你东想西想,定不下心来,最后毫无所得

【又善男子。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不著内想。不著外想。...

虚云老和尚是大菩萨示现

有些人认为虚云老和尚的脾气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认识...

我们要发回向的愿,这种回向效果无穷

【次当复发回向之愿。愿我所修一切功德。资益一切诸众...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

【佛教词典】一致

谓佛乘宗极之趣唯一无二。如来设化,始随机宜不同,故...

【佛教词典】现行成就

【现行成就】 p0952 如得有三种中说。 二解 集论三卷十...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

三衣一钵不离身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讲出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妈...

世间人临终的三种执着

一般人到临终时有什么样的执著呢?一般有三种爱,爱就...

10种有益皮肤健康的食物

好皮肤也靠吃出来。美国《预防》杂志最新载文,刊出了...

为何结果是一个往生西方,一个生天道

问: 我们以真实的信心念这句名号,就往生到一个好地方...

睡莲花开的声音

有时候,最后结局的定夺往往来源于内心的信心。 我们...

纵欲是以消耗福报为代价

当欲望的享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时,一些在传统道...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

【推荐】「心霾」比「雾霾」更可怕

我们都知道,世间一切经济的发展,实离不开能源,然在...

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和求加持

什么叫加持?加持就是说,加是加被,持是任持。加被是...

净宗修学的基础

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当修持净业三福。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