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梦参老和尚:妙法莲华经

梦参老和尚  2021/1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24讲

【所以者何。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

这一段经文就说得比较深,因此这才是能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以此这个道理,就是这个经所说的义理,你若能明白的话,就能够进入佛之知见了。佛所说的一切法、所说的一切经卷,都是显自己的势力,显佛的历史,或者说其他一切众生的历史,过去、现在、未来的。说这些的意思就是让我们进入,进入什么?如来的知见是如实的知见,以如来来看三界,欲界、无色界这些相,相即非相。相即非相,就是在生死轮转当中,没有生死轮转。这是约理上来说的。看见有人变化了,灭了;灭了又生起了,生起了又灭了,就是这些意思,生灭之相,把它当成实的是错误的;不是实的,就是虚的?虚的也是错误的,实而非实,虚而不虚。非如,如就是如是。非异,就是不如是。不如三界见于三界。三界之相是随缘的,见于三界是随缘的。非如,就是不见三界之相,光见如是之理。假使你要执着说是实的,这世界本来不实,虚幻的。虚幻,就是没有了,是假的,它也不假。怎么来认识这种道理?这就是法华经道理,要开示佛之知见,这就是让你进入佛之知见。

佛之知见是什么知见呢?如实知见,就是真如实理。真如的实际照于真如的理,这是三界的实。不是咱们所见的三界,咱们见的三界是虚。虚是假,假是随缘。见三界的实是真如不变,就是性空。如果按实理来说,三界没有,皆是虚幻,三界之相是假的,随时在变化。但是三界之理因什么而产生这变化呢?是从不变化来的。不变化那就是实,可变化的就是事。事,在这个世界上有生死之相。这生死之相不是实在的,就是分段生死苦,这些是二死永亡,没有。但是随缘,集起一切诸法,那一切法就有生灭相,有因有果,两种意思你都要这样来认识。

这个道理如果一般的人,不是久学的,你一时不能入。佛所说的一切生灭之法、生灭之相,这是佛示现,佛也示现入涅槃,有生一定要有灭,从生到灭,这个现相都是幻化,假名,不是真实义。真实义,没有诸相的差别。所以说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以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三界之相没有,也没有生死,也没有涅槃,这样来认识这个世界。这是佛跟弥勒菩萨说,给大家显示的,如来所演的一切经卷,目的是为了度脱众生,随众生的因缘法而说,乃至于拿佛自己的经历、拿自己的身来说这个事实。现在就是以佛身来说的,以如来来看三界之相,没有!所有的生死,所有的涅槃,乃至于修行,这都是随缘吧!这叫事。如果按理上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诸法如幻如梦如影,这是显诸法的实义,如来不会有错误的。

因为前头有很多疑惑,所以佛就解释这些疑惑。一个是从事上来显示的,众生把这个看成真佛了,说佛也如是,有生灭,有涅槃,释迦牟尼佛从降生,只活到八十岁,地下涌出品这些菩萨无量无量劫都是佛教化的,那叫显实;你看到在印度这一段化身,这叫随缘,这是讲的事。事是从实理而来的,要这样子的。你若看到佛教尽讲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佛说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是真正的世界相。现在我们众生所看见的世界相,那就是完全纯粹假相,见不到实体。懂得这个道理了,你对生死有什么畏惧?一会儿生了,一会儿死了;一会儿死了,一会儿生了;生生死死随缘而已。就像我们一会儿上这个功课,一会儿又上殿,一会儿又吃饭,这一天的事天天都如是,哪件是实的?不实就可以变,实的你就变不动了。这个道理你从世间相上可以能懂。因为一切法无常,你可以能够变化。实体上,一切法如空。如空,还有什么变化?因为不变故,才能应付一切万变;因为万变故,才能回归不变。这个道理要参的,不是从语言文字你都能够认得的。

【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

佛说一切众生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众生有种种性。这个性是习种性。但是众生性种性跟佛无二无别,一切众生只是一性。这个种种性是变化的、生灭的,就是各个性不同。还有每个人的爱欲,喜欢什么,种种欲,欲就是欲望,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欲望。你今生变成女人了,女人事所想的不同。你来生变成男人了,男人又想的不同。但是你从年轻时候到老了,老的想的跟年轻想的不一样。三、五岁小孩子,他也是人,但是他想的跟大人想的不一样。所以有种种的欲望、种种的行为、种种的忆念思想,这是有分别的。因此众生的根机有顿根、有渐根,渐根得慢慢慢慢来、慢慢慢慢修,顿根一闻到佛法顿悟成佛,他听到这种道理了,他可以把妄都止住,一般的人止不住,随他的欲望,随他的根性。因此你对什么人说什么法。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那么多的法,众生根机不同,无非使他能够以什么因缘,让他能种上善根,让他逐渐的能够觉悟,逐渐能够返回自性。这就是佛说法出世的因缘。佛是欲令众生生善根的,假种种的因缘,还假种种的言辞,假种种的譬喻。不是佛想要说什么法,而是众生有什么缘引起佛就做什么佛事,就给他说什么法。法没有一定的,法无定法,因众生根而异。众生根不同,佛说的法也就不同。但是目的就是让他种个善根,让他不在恶道轮转,不在三界轮转,不住于偏执涅槃,都入于如来的境界。因此佛都跟他说以这种道理,大会一切众生应当明白。

【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时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

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言说表达不出来的,这是佛的秘密,诸佛的秘密。所以佛度了那么多的大菩萨,从地涌出,弥勒菩萨不知道,相信吗?在其他经,在我们讲华严经,像善财童子参弥勒菩萨住大宝楼阁里头,那弥勒菩萨没有不知道的。现在弥勒菩萨也是给这些大众示现的,他是知道的,装不懂。为啥呢?装不懂好启发大家。我们众生相反的,本来不懂,他要装懂。咱们社会上不是冒充行家,原来不懂。我们有些道友知道佛法不多,并没证得,那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好像什么都知道,其实上什么也不知道,原因就在这。佛跟大会说,以这种因缘、这种道理,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了,不是在娑婆世界看见这个释迦牟尼佛化身。那我的寿命究竟有好长呢?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就是无量数,无量数再说到无量。没有生灭,诸法本无生灭,所以佛身常住不灭。涅槃的意思,另一个意思说就是不灭的意思,不生不灭;但是随众生缘而有生灭,那是随缘。

现在法华经是显实,只入了随缘义,唯此一是实,一切都非真,余二则非真。究竟诸佛行菩萨道到成佛有好长时间?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的寿命还早呢!现在犹未尽,未来也没尽。不是像你们想像的八十岁,不是这样子。这是释迦牟尼佛跟与会大众说我的因深、果远,因果甚深久远,在一般经论上讲的不是事实,就是我的寿命是无尽的,无量寿。大家只知道阿弥陀佛无量,哪一尊佛寿命有量啊?佛佛道同,阿弥陀佛是代表;不过这佛显他这种突出,释迦牟尼佛显他释迦牟尼佛突出,不动如来也显他不动如来的突出,其实佛佛道同。

【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我以前跟你们说我现在快入灭了,而实实在在没有个灭度。佛说我现在说法华经了,说完法华经要取灭度了,这都是方便,让你感到赶快听,听完了赶快修,佛要走了,就这么个含义。我们有些事因为以后得不到了,现在就很着急干啥。认为佛还长住世,我慢慢来吧!以后再说,就这样,随众生的心,随众生的愿。本来没有灭度,为什么要说灭度呢?为了度众生。为什么?法本无生,一切法都无生,因境有,法本无生因境有,随众生缘就有了。法本无生,那也没有灭,无生无灭,这是真正的了义话。随缘呢?就有生有灭了,佛自己说自己解释。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所以者何,把这种道理再深入说。若佛久住于世,假使我不灭度,我永远住世间。那些没善根之人、薄德之人,他就不种善根了,他有个依赖性,“等着吧!我先快乐快乐再说,将来到了有困难了,再去找佛去吧!反正他常在”。佛现在入灭了,他着急修行了,就这个含义,为了众生。那薄德少福的人,他不种善根了,他就贪着五欲去了。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他就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难遇之想,也不能生起对三宝的恭敬心,所以佛示现入灭。

【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是故如来以方便说,这是如来的方便善巧。比丘当知,你们应当知道,诸佛出世间难可值遇,不容易遇到。所以者何?那些薄德的人,就说功力不强的没有福报的人。因为他经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见有佛住世,或者不见有佛住世。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我才作如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你见佛很不容易,就像咱们见佛很不容易。不说见佛了,咱们在五台山,在文殊菩萨道场,你见到文殊菩萨了吗?这些菩萨现在每天一万菩萨绕清凉,就绕那黛螺顶,绕这清凉山,你见到了吗?不但文殊菩萨没见到,一万菩萨绕清凉,这一万菩萨你也没见到。为什么?这就叫业,业障,业障,你所做的业跟诸佛菩萨障,中间有个障碍见不着。等你把这障碍消失了,你就知道了。文殊只此是,何处觅弥陀。你不求见。等你不求见了,不求见了佛常现前。你愈不见,佛愈现前。愈见,愈见不到,两种都是妄执。妄执去了。

佛说的,现在法宝在,佛的全部法身在,你开经就见佛。你信不进去,你把佛当成佛,把法当成法,经不是佛,佛也不是经,所以你就见不到了。为什么这样说?薄德的人他经过了很长时间,无量百千亿劫,或有见佛,或有不见的。以此事故,我作是言。因为这种原因,佛才这样说。怎么样说呢?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你想见佛,不容易!难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所以佛一出世,他见到佛作难遭想,对佛生恋慕,渴仰于佛。为啥?便种善根。实际上,如来没有灭。虽不实灭而言灭度,不是真正灭度了,而现的灭度。这就表示一切众生他喜爱的是小法,不喜欢大法。因为见跟他想这种种的障碍重重,不得见佛。你学这种经,听到这种佛说的教理,你就知道佛是常在的。不止法华经,随便见哪部经,哪部经都如是,就是佛的全部法身,佛是以法为身。

【又善男子。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又善男子,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一切诸佛法没有两样的,都一样,为度众生,实实在在的,不是虚假的;皆是实在的,不是虚假的。

【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

佛怕众生不懂,又说个比喻。譬如一个良医,最好的医生。这医生智慧聪达,聪明,有智慧,什么都懂。懂什么呢?医生嘛,懂得处方子,开药。药到病除,药一到了,众生病就没有了。这是形容词,拿医生来作比喻,智慧聪达,一般的就是聪明伶俐。我们经常讲智慧有两种,一个是世间,一个是出世间。我们经常讲神通,五眼六通。讲神通,讲智慧。这个智慧是一般的,是就事论事,见到一切事就方便善巧,这种智慧。就像医生治病的一样。这个医生有智慧,有智慧,他来治病的时候,看这个众生的病,病在什么地方。没智慧的医生看,就事论事。疮长在胳臂上,就治他胳臂。疮长在腿上,就治他腿。不是的,病也不在腿、也不在臂上。在什么?在他的心。这种道理,那个明了的医生他知道的,他治病先治他的思想。佛治一切众生病,佛的智慧就知道他这病是怎么得的,因为什么得病,能对治它,对治它的病,对症下药,哪一药才适合他这种病。

因为佛称大医王,医众生病的,那是贪瞋痴病。如果愚痴的医生他治病,不但没治好,还增加了,或者给他治死了。为什么?佛在世时打比喻,佛门尽讲空。不错,印度也有一种空见外道,他也讲空。空见外道讲空,那个空他看什么都没有,因果报应也没有,他净造恶事,把善根都断灭了,他这个空不是空。佛教讲空,空不碍有。佛教讲的空是讲理,理空。比如顿入空门,并不是逃避,世间什么都没有了,因果不空。空不碍有,在有上见空。这种外道怎么能懂?不懂。医生的时候,病没治好,还给人家增加了,他治病没治心。

还有一种医生治病,能可以使人的病不增加,控制住了,但是他没能恢复他强壮身体,这也不行。刚那个外道他看见一个牛,看见牛死了升天了,哇!他说牛的功德很大,就学牛,恭敬牛,这是信牛的外道。其实事实不是这样,这是现在的报受尽了,他前生的功德成就了。他看不到,这是一种。治病的,假医生治病,医生使他的病一天一天减少,不是一下顿能情况。像现在很多按摩,按摩一天,逐渐你身体恢复健康,减少一点,不是一下病就好的。这是拿治病显。

佛度化众生也是这样子。你习慧习定,渐渐的断烦恼,渐渐的证菩提,是这样子,不是顿的。你的善根,佛看这个人根机很特殊,给他说大乘的,说了义法,明心见性,直至成佛。像此经的龙女,文殊菩萨一度他,他就直接而成佛。医生就是善知病象,也知道病因什么得的病,这种就用什么方法治,要吃什么药,吃完了以后病不再发了。佛也如是,众生就是贪、瞋、愚痴,先断他贪、瞋、愚痴,让他先把现实的情况了解了,出了三界,了了生死,那这个医生就很高明了。佛教导一切众生让他把贪瞋断了,贪瞋痴断了就不再生死流转了,以后再趣向大乘,也如是。

佛又举个比喻,其人多诸子息,这个人儿女很多。就像现在的欧洲、非洲人,有些人娶了很多的太太,儿女也很多的,过去咱们文王百子。现在那天我看报上有一段,非洲人、欧洲人他娶了好几十个女人,每个女人都生几个小孩,所以儿女很多的,这个现实都有。其人多诸子息,就是儿女很多。若者十、二十,乃至百数。但是他有事情到别的国去了,跟他的孩子们都离开了,就这个意思,形容词。有别的因缘,有事到别的国去了,那他的儿子长大了,跟他爸爸也不认识。一切众生本来佛教化过了之后的,他又堕落了。在地藏经,阎罗王问佛说,地藏菩萨那么大神通、那么大愿力,把地狱众生度脱了,出去了。出去没好久,他又转回来了,众生又下地狱了。这有两种,一种地藏菩萨的威力还是不够大,不能一劳永逸,度了他就再不回地狱了;就是他怀疑这个问题问佛,佛就跟阎罗王解释说,南阎浮提的众生刚强的很,那个业很不容易断,一下出去了,他又造业,又回来了。

佛说一切众生都有三种性,哪三种性?一个因性,一个果性,一个随缘性。所以他随时的遇到恶缘他又去造恶去了,遇到善缘他又去造善去了,这属于不定性,就是善恶不定,他容易变化。等他一到了闻佛法,成就了。定性声闻,那个就不对了,就是定在二乘上了,他不发大心了。所以一个是从他因上讲,一个是正因,还有一个是了因。正因,就是原来他本具足的正因的佛性。智慧是了,了因的性是了性。还有缘起诸法是缘因性,他不定,他遇着好人就学好人,遇着坏人他就学坏人,他并没有定住在好人身上。有些他定在坏人身上,定在坏因上头,遇着好缘不转变。众生有种种的,乃至十种、二十种、百千种,有很多很多的。现在遇着佛教的因缘了,成为佛子了。遇着恶缘,他就成地狱种子了。他是变的。但是了因不同,咱们现在说闻到法华经,就这个闻的种子,还不说你修道,一定能成佛。为什么?这个觉了你种的是佛种子,不是声闻二乘种子,是此经不同。不是你看看四阿含,看看十二因缘,因缘经,跟那个不同。这是了因、缘因。一切众生就是了因、缘因因缘所合成的,所定他一切业性的。

【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诸子于后,就是长者所有他这些儿子。他父亲到别的国去了,他们喝了毒药了,毒药的性能发作了,苦难就来了。

【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在这个时候他父亲从各地方又回来了,一看见他这些儿子中毒了,有的把本心失掉了,或者还没失。没失的,看见他父亲来了就跪拜问讯,请他父亲给他们治。我等愚痴,错误的吃了毒药,愿见救疗,请他父亲救他。佛说这段是譬喻话。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他父亲见这些儿子都很苦恼,得想方找些药草。这个药色香美味,闻到就很好,闻着香。父亲就把这些药和合,给他那些儿子吃。吃了,毒就消了。同时说此大良药,色香美味,你们可以把这药吃了,吃了苦恼就没有了。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这些诸子有些没失心的,就是毒得不深,看见良药色香俱好,就把这药都吃了。

【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有的中毒深了,虽然见父亲来也高兴,也来求饮食,求治病;给他药,他不吃。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差。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

他父亲就说这些个孩子可愍,中毒很深,他心都颠倒了。他见着我也希望、也求药,但是好药他不肯服。我得想方便,让他吃这个药。不要从比喻上想,佛为了救度我们这些众生,这佛经上都有,就是药方。慈父就是佛,各个经论上都说的种种药方,让你念了经去学,学了去修。我们念了经还是不肯学,所以道也不容易成,生死也不容易了。那么佛涅槃了,没佛可依了,只能看看经上说,知道唯此能救。隔一段时间,这些人也能服药。服药,病也渐渐就可以好了。佛举这段说,汝等当知,我今衰老。佛就形容词,我现在也快死了,这些好的药给你们留到这吧!汝可取服,不要忧愁病不好。如是教已,就到别的地方去了。去了,就没回来,就死了。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闻子悉已得差。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这些儿子听到父亲死了,这才想到父亲留下的药。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我父亲在,慈悲我们,能救护,现在已经不在了,自己想孤露了,没有依怙了。心遂醒悟,到这个时候才明白,乃知此药色香味美,即取服之,毒病皆愈。我们知道佛不在世了,自己生老病死忧悲苦脑,佛留下经卷,念经吧!就是这个含义。照着佛说的话去做,就等于那群子服药。你依着佛的教导去做,就断烦恼了,就了生死了。佛这段比喻,拿这个医生跟药来比喻,佛说末法之中弟子。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不也世尊。】诸善男子,于意云何。你们如何想?能有人说这个良医虚妄罪过吗?是不是良医的错呀?否也,世尊,绝对不是良医错了。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佛言,我亦如是。我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我示现的涅槃。以方便力,言当灭度。这不是真实的,方便善巧。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我示现入涅槃有过吗?有人说我示现入涅槃是过错吗?不会的。那就说不是佛之过。佛向众生说,佛亦如是。我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不是现在你们所知道的,这八十年,离开王宫,到迦耶,坐菩提树,才成佛的。我成佛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不可说数了。这像那个医王一样的。我见诸一切众生,我以方便力,言我当灭度。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不能把我这个灭度如法说我虚妄过。示现灭度是虚妄的,有过错吗?不能说吧?佛说我过去的寿命是无量的,成佛久远久远的,这个没有过错,只是方便善巧在此娑婆世界示现寿命只有八十,随顺人间的,随着当时的缘。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佛怕众生没记到,再重新覆说一遍。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我成佛以来,不是这八十年当中,那经过无量无量劫,百千万亿劫。

【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无量无量劫,就是无量无量的时分。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我常时在说法教化众生,令这些人都能入于佛道。从我成佛已来,教化的众生无量,时间也经过无量。为什么我现在要示现入涅槃呢?方便善巧。为什么说法华经是真实的?因为到法华经最后佛说了,佛说不是方便善巧,如实而说。如实而说,就是说我真实相,我永远也不会入涅槃。这个是指着我们如果从法身佛毗卢遮那说,毗卢遮那永远不入涅槃的。说入涅槃是释迦牟尼,这是化身。这个入涅槃是示现的,就是入涅槃也是方便善巧度众生,对众生有益的。

【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那实在是什么样子情况呢?实在情况是不灭度,常住此说法。这在其他经论故事当中,也都说的有。道宣律师问他那个送饭的天人说:释迦牟尼在娑婆世界入了涅槃了,你以天眼看,释迦牟尼佛到什么地方度众生去了?天人就反问道宣律师说:你说的哪个释迦牟尼佛呀?那就说明了释迦牟尼佛多得很。道宣律师就跟天人说:我就说在印度那个释迦牟尼佛。他说:我给你送饭时候,释迦牟尼佛还在灵山说法呢!并没有入涅槃。道宣律师是唐朝时候,那时佛灭度已经一千多年了,天人说还在灵鹫山说法呢!

同时古来有个印度得道的僧人,常在灵鹫山修道,忽然间他修道的地点,那个山变了,少了一块。这就算了。后来他到中国杭州,他看见现在那个飞来峰,他说:唉呀!我在灵鹫山修道的那块,怎么飞到这来了?所以叫飞来峰。你到那个灵隐寺去,你看看那个飞来峰吧!那里头看看那石头紫亮。拿这些事实证明,佛所示现都是善巧方便,佛没入涅槃,常住于世间。这指着这一个释迦牟尼。还有千百亿释迦,大家都读过梵网经吧?卢舍那佛说梵网经,给千释迦说的,不是咱们此土化现的释迦牟尼,叫大化。千释迦,每一释迦佛又给千百亿释迦牟尼佛说。以此我们知道佛的化现是无量的,佛可以为一个众生化现度他,也可为了千百亿众生化现。而实不灭度,佛并没有灭度,常住此说法,常在这里说法。

【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这些颠倒众生,我就在他跟前,很近,但是他看不到我,他认为我死了;而实实在在我没有灭度,常在此说法。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离着众生很近很近,众生就是见不到。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

他们能见到我什么呢?见到我死了,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供养我的骨头遗灰。咸皆怀恋慕,这个时候不在世了,他拜舍利拜得很诚恳。这是真的吧?大家只要说这是佛的舍利,拜得很诚恳。我曾到宁波阿育王寺拜舍利,那个舍利是飞来的,阿育王造的八万四千塔之中之一,飞来的舍利,佛的舍利。咱们这大白塔里头的佛舍利,是摩腾竺法兰带来的。摩腾竺法兰到中国弘法,第一个是洛阳白马寺,汉朝时候,第二个是这个怀恩寺,带来一颗舍利供到白塔里头。那时白塔没这么大,白塔不是塔院寺,就是华严寺,是华严寺的塔,后来把它分开了,和尚也分家,塔院寺分了是塔院寺,华严寺是华严寺,这个舍利也是真的。

众生认假,不认真。法华经是佛,我看没有谁把它当成佛?佛说的,法华经是佛的全身舍利,法身。因此佛说的法目的一个,让众生入佛道。所以无量劫来,佛只是为了度众生,佛没有其他的任务。佛只有一个任务,度众生。但是为度众生,所以示现涅槃也好,示现降生、求道、修佛法都如是,实在佛没灭度,常住此说法。信吗?就我们现在,我们这里头六、七百人,信佛这句话不?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虽近而不见。因为我们颠倒了,令这些颠倒众生在佛的跟前不见佛。拿着法华经,没把法华经当成释迦牟尼佛,也没把它当成毗卢遮那。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只是供供我舍利而已。咸皆怀恋慕,质直意柔软。能够信佛见佛,忆念我,他心地就不那么刚强了,就很柔软的,不粗暴,很柔软的。比丘,就是很安详的。比丘、比丘尼应当很安详,从来不浮躁。我看见我们有的道友突然间脸色也变了,发脾气,那就不对了,不柔软了,我们得柔软像棉花一样的,不要刚强。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崇尚什么?那人好刚强。特别说张飞,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大将,说性体刚强,说性如烈火,性子像烈火一样的。这有什么好呢?不但烧人,也烧自己,但是他崇尚的是这些个。这叫颠倒。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众生信了佛了,心里头没有瞋恨心,都是柔软,永远是微笑的、安详的。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听到佛涅槃不在了,他可就一心想见佛了。佛在的时候,他不见想见。

譬如说我们四众弟子见了佛像,跟那些不信佛的见了佛像,绝对不同的。我曾看见一些事实,什么事实呢?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板垣征四郎,日本的首相,那时候他当一个军团司令,就在我们这跟前打仗,他跟那时候叫八路军把他消灭在平型关,他这个师团失败了。后来他在这个山西到了山东青岛,他进我们湛山寺,他把他的武器、军服、枪、刀搁到那个庙门外头,把他皮靴也脱了,光着脚,赤足,进到那个大殿里头,礼佛!拜佛!我看见,我说这杀人的魔王,他见了佛像,见了佛,大家都知道日本都信佛,他还产生这种恭敬心。不是说他本人,说佛的威德能可让这杀人的魔王,乃至于我们所说的魔王释梵诸天,他一见了佛像,他那个烦恼、瞋恨心消失了,善念生起来。当然我们这四众弟子,你成天拜佛干啥,这不足为奇的。特别是那些个人。所以佛有降魔的力量,从这就可以显示,生渴仰心,生信伏心,信伏三宝。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

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佛说我跟我一些弟子,跟这众僧人,出灵鹫山,度众生。就是佛无处不在,佛普遍化度众生。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佛就跟一切众生说,我常在灵鹫山,没有灭度;以方便善巧,现有灭不灭。这些大家很难得信,明明佛不在世了,涅槃了。但是这法华经说,佛说我没有灭度,我这是方便善巧,现在示现的灭度,实际上没灭。那非得到灵鹫山去拜,拜,能拜见吗?玄奘法师到灵鹫山去拜了,佛也没给他示现,他也没见着佛。以他的功德,以他的道德,以他修道的力量,佛并没给他示现。

【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

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余国就是离开印度之外,像我们娑婆世界。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释迦牟尼佛的经传到我们东土来,给我们说法了。特别是咱们清凉山,咱们上回讲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佛说的东方有国,震旦国,清凉山,文殊菩萨在这住呢!你说到灵鹫山见佛,就在五台山也照样见佛。文殊菩萨就在这山里住,咱们就没见到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也没入涅槃呀!就在五台山住。没有缘!业深,罪业很深,就是障缘。善缘很浅,什么善缘呢?没有能见文殊菩萨这个缘,还不是说佛了。现在就是弥勒菩萨跟佛在这互相谈论这个问题,利益众生的。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你等不是真实认识我,认为我是灭度了。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一切众生没在于苦恼,就在苦恼所淹没了。故不为现身。你在苦恼当中,佛不给你现身,现身你也不能认识。不给你现身,令你渴仰。渴了,喝不到水,你想水喝。见不到佛,想见佛。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因他的心恋慕,给他说法。能有法在,我们虽然没见到佛,我们还能够学法。这个法是佛说的。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华果。众生所游乐。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大众。】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及余诸住处,不是光在灵鹫山,所有一切众生都能够见到佛,都有佛的住处。你要为了到灵鹫山见佛,一步一拜,拜到灵鹫山去,能见到吗?心诚则灵。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咱们五台山也如是,大火淹没的,三劫灾害的,清凉山不变。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华果,众生所游乐。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大众。

【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我这是清净土,不是娑婆世界。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这个世界充满了恶、充满的苦恼,那不是佛净土的,是众生的罪,以他恶业的因缘有这种现相。所见不同,业不同故。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

【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我常住世间,给众生说法。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我是给这些人说的,我是无量寿,没有涅槃。等你业障消失了,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佛是难值难遇。

【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佛自己说他的功德,我的智慧是无量的,照无量界的,这是我的智慧,这是我的力量。寿命无数劫,没有时分。这是我久远修来的业用,这业用有大势力所得到的。汝等有智者,你们这些有智慧的人,勿于此生疑,这个说佛的寿命无量,不要怀疑惑。明明没见到,佛只活八十岁;那就不叫佛了。不是佛的过,是你的业,你还没修到。但是在此当中有智慧的人,佛在这说无量寿,绝对不生疑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佛说的话真实不虚的。

我不晓得大家有怀疑没有?说佛佛道同,我以前对这句话我有怀疑。我怀疑什么呢?那个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说他无量寿,但是释迦牟尼佛本身只活八十年,从生下来到死。佛佛道同嘛!这道不同了。后来我疑怎么解的呢?佛佛道同是真实的,极乐世界的众生是他的业,他看见无量寿佛是无量。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看释迦牟尼佛只有八十岁,现在法华经告诉我们佛无量寿,你信不信?不信,违背佛所教导。你信,跟事实不符,释迦牟尼佛不在了,确实只有八十岁。

那佛说他是无量寿,如何理解?佛在世时候,只在恒河流域,从现在尼泊尔,也到那中间那几省。我就想到我们那孔夫子周游列国,看看他的历史,好!这列国有好大呀?只是山东、山西、河南的边边上,这也没到过吗?孔子一生未入秦,连西安都没到。终生没入秦,连秦国都没到,那还周游什么列国呀?在语言上文字,你可要想一想,不要去执着。在那个时候,那个当时的时间,那就叫列国了。一个山西就三国,韩、魏、赵。为什么叫三晋?咱们山西称三晋,三晋就是三个国家,一个韩国,一个赵国,一个魏国,因此叫三晋。一个山西省,还有些小国。周游列国就是这个样子,你得如是理解。释迦牟尼佛所有教化的,佛常住在世间,怎么样理解?就是化身佛,佛就在,他的像在。

头几天我们道友他要拿我的相片,我说:这个相片真的、还是我是真的?他瞪眼瞅我。当然相片不会给他说什么了,我是真的。我死了,没有了,那相片在啊!虽然他不说话,他像还在呀!真假你分辨不出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那也叫化现吧!要以什么来认识?这叫智慧。文殊菩萨天天在五台山到处转,你看见了吗?你能看见放羊的那个老头,或放牛的老头,你给他磕个头,“文殊师利菩萨”!我可见到你了,那老头是文殊师利菩萨。但是很多大德到五台山,看见放牛的或者放羊的一个老头要来接他了,说你找文殊菩萨,就跟他说一段话,这个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信吗?当你业销的时候,一切诸佛境界都现。

前头咱们讲那个梦中所现的,梦是真实的,不是梦。有时梦是真实的,有时梦是假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是前生的影子。还有没来的时候,你那灵知灵觉把它给你现了,让你梦,那未来的事。这叫智慧力。所以佛说我的智力如是的慧光照无量,寿命也是无量劫,为什么?我久修业所得的。为什么?就是我修来的无量的业用,这就是佛的智力。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如果你有智慧的话,你对我这些事,你不要疑惑。告诉你了,把你那些障断尽了、疑断尽了,知道了佛说的话实实在在,不虚,不是假的。

【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死。无能说虚妄。】譬喻大家懂了,佛就跟大家说,我那是善巧方便,是度众生,使众生的狂妄停歇下来,没办法而说涅槃。实在而言死,也是实在的,这能说我是虚妄吗?

【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放逸着五欲。堕于恶道中。】

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我是因为救度众生的苦难说灭度了。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如果我常在世,他没有希有想、没有难遭想。常在,他就感觉着不干啥了。不在了,想起来了,尽想他的好事,想佛的功德。就像我们在每个老师的跟前的时候,在的时候,无所谓。老师走了,都经常怀念他,一样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他父母在的时候,对父母很不孝顺,顶撞,父母不在了,可就不同了,常时思念,这就是人如是。但是我们这是情,不是智,智慧就不是这样子。实在而言灭。因为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放逸着五欲,堕于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因此佛知道众生这种毛病,他就不修行了,所以佛才示现灭度。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佛说我自己常时这样作意、这样考虑,我以什么令到一切众生都能成到无上智?成就佛身?这就是佛的目的。今天就讲到这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整个《法华经》譬喻品就讲这两件事

这个地方是第一个,火宅喻。其实火宅喻是包括了两个部...

慧能大师与法达

一天,从江西南昌来了一位手持锡杖的僧人,名叫法达。...

《法华经》的羊车、鹿车、牛车各比喻什么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

佛陀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两阶段

佛陀来到人世间以后,他看到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

化城喻

佛陀开示大众:比丘们!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刻已到,座下...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你东想西想,定不下心来,最后毫无所得

【又善男子。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不著内想。不著外想。...

虚云老和尚是大菩萨示现

有些人认为虚云老和尚的脾气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认识...

我们要发回向的愿,这种回向效果无穷

【次当复发回向之愿。愿我所修一切功德。资益一切诸众...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

【佛教词典】一致

谓佛乘宗极之趣唯一无二。如来设化,始随机宜不同,故...

【佛教词典】现行成就

【现行成就】 p0952 如得有三种中说。 二解 集论三卷十...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

三衣一钵不离身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讲出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妈...

世间人临终的三种执着

一般人到临终时有什么样的执著呢?一般有三种爱,爱就...

10种有益皮肤健康的食物

好皮肤也靠吃出来。美国《预防》杂志最新载文,刊出了...

为何结果是一个往生西方,一个生天道

问: 我们以真实的信心念这句名号,就往生到一个好地方...

睡莲花开的声音

有时候,最后结局的定夺往往来源于内心的信心。 我们...

纵欲是以消耗福报为代价

当欲望的享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时,一些在传统道...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

【推荐】「心霾」比「雾霾」更可怕

我们都知道,世间一切经济的发展,实离不开能源,然在...

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和求加持

什么叫加持?加持就是说,加是加被,持是任持。加被是...

净宗修学的基础

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当修持净业三福。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