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75页)
【随机推荐】
卖的就是良心
刘洪安学的是会计,这个专业听起来不错,找工作却不容易,...
木鱼之眼昼夜常醒
谈到警醒,在大雄宝殿、大智殿、大悲殿都有巨大的木鱼,摆...
拜经拜忏能使身体健康
前面我们看了日记《都摄六根打禅七》知道了拜经在打七过程...
佛教徒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人
何谓佛教徒呢?佛教徒的真义应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人是...
修行不计过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字面意思来看是说,人都有佛性,只...
海鲜的饲养内幕
据媒体报导,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在北大演讲时,谈到...
幼时就应当教育少儿因果报应之事
汝侄之不知努力做人,乃从小失教所致。小时失教,大了便难...
最简单的施食法:六字大明咒施食
丹真绒布上师餐前必做上供下施。下施时,念诵观音菩萨心咒...
祭祀天神求脱病苦
善罗尼宾是一个虔诚的异教徒,每次遇到困难,便去祭拜天神...
夫妻闺房之礼的戒忌和求子之道
夫妻之间的相处,虽然是人伦之始,但如不能节制,以致常受...
进厕所的布施法
每次入厕之际,观自身成金色宝瓶,瓶内甘露续流。 (一)...
念佛别怕妄想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句偈...
念佛原理略释
六字洪名人人能念,个个可念,方法极简易,而念佛原理却深...
五位高僧慈悯众生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习慈爱众生呢?以下这些高僧大德慈悯众生...
逆境与是非
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世间没有一样很容易的事...
往生的真信愿和福德资粮
具足信愿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讲得非常清楚:「得生与...
贤母才能培养贤善的子女
印祖在一生教化众生的过程中,尤其注重教化女人。治国平天...
欲望是累赘
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解开...
最不称职的御医
这个故事说的是悔悟,取自《杂譬喻经》。 古时候,有个国...
布施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布施,就是指将财物、身体、智慧、佛法等等施与他人,帮助...
祭祀酒肉反而害了祖先
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所著的《竹窗随笔》上记载:浙江省钱塘这...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这条讲的是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张扬...
佛教五戒与社会秩序的维持
一般人不能完全脱离社会族群而独自生存,出家佛弟子宗教的...
佛教的养生理念
养生一词始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就是保养、养护的意...
做自利利他的佛弟子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开始转向精神层...
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遇冤...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问: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慧律法师答: 因为要解脱,...
什么是佛法
问: 什么是佛法? 慧律法师答: 佛法很深、很广也很难...
师父您出家时家人反对吗
问: 师父您出家的时候家人反对吗? 慧律法师答: 反对...
出家是为自己还是为大众
问: 出家修行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大众? 慧律法师答: ...
如何断烦恼无明和妄想
问: 如何断除烦恼、无明和妄想? 慧律法师答: 师父没...
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
问: 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 慧律法师答: 诵经一定要...
消费与惜福
消费这个词里的消有灭的意思,费有福的意思。人们每时每刻...
做到当下的无欲而为
一个活在头脑中的人,他的思想是无法停止下来的,因为只有...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有许多聪明好学的人,有作为、有成就者,古今中外可谓不胜...
关于「空」的认识
我们的心本和太虚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现在却局限于...
「忍」的重要性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的意...
信、进、念、定、慧
修行的法门很多,八正道是其总纲,扩展开来就是三十七道品...
受戒容易守戒难
我们常常说,「受戒容易守戒难」,对一般人而言,确是事实...
善的链条
一天傍晚,乔驾车回家。一路上冷冷清清。天开始黑下来,还...
布施奉献才能得到快乐
每一个人都要懂得布施,因为它是生命实现的一部分。 布施...
宽容孕育出高贵性情
心胸狭小,看什么都不顺眼,自然也就很难容得下其他;放宽...
时间会带走所有烦恼
如果一味沉浸在烦恼之中,就会无暇顾及其他,没有心情体会...
守财奴的感悟
有一个守财奴,非常吝啬,从不曾布施过一毛钱。他对自己也...
悯人之孤,容人之过
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炭啰...
为什么要接济他人之急呢
济人之急,就是周济人遇到的急事。前面是讲救人之难,这个...
三种念佛方法
念佛的方法有几十种, 今天我提出二、三种供大家参考。这...
想当官还是要靠积德
在世间法当中,如果有人说谁将会成为考试官,那很多想得到...
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理论依据
中国佛教能够经得起二千多年的历史考验,并成为中华文明儒...
静水流深,深水无声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政治家、航海家华尔特雷利曾经写过一...
心态不同,结果也不同
遇到不顺利时,你通常怎么想?或者说,你觉得哪一种思考,...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佛也有寿命的吗
问: 佛有寿限吗?如何理解此佛寿命多少多少劫?劫后佛又...
让皇帝感动的永明大师
【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著书传...
「大势至菩萨」名号的含义
大势至这个名字,它是直接跟光明联系在一起的,大势至菩萨叫无边光,有的称作...
天台、密教、禅宗各有什么不同
问: 天台的圆顿止观、密教的大圆满和禅宗的顿悟法门,有...
弘一法师的弥陀净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师毕生钻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处处宣讲...
人命在呼吸间
佛在世时,有一位频沙王,是佛陀的大护法,他有位很好的朋...
几种不孝习气的养成
颜光衷说天底下哪有不孝顺的人呢?纵然有不孝的人,说他孝...
欲全孝道,当修净业
印光大师(1861~1940),陕西郃阳人,从小即跟兄...
感恩无需等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古话渐渐成了时下人...
无常苦空让我们觉悟
有一位佛友她老公是一间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他们一家就居...
看远、看透、看淡
看远,就是说凡是要看远。 怀有宽阔心胸,有长远的目标,...
找回幸福感
生活中总有些事比忙碌更重要,比如聆听内心的声音,问问自...
感动打猎者的狼
一辈子靠打猎为生的祖父突然决定封枪,再不打猎,原因是一...
睡莲花开的声音
有时候,最后结局的定夺往往来源于内心的信心。 我们能败...
多吃有色蔬菜营养高
多吃有色的蔬菜,对身体大有裨益。我们按照颜色的由浅到深...
往生极乐的九字真言
我们要先声明,这里所说的真言,不是密宗行人所持的咒语、...
《观无量寿佛经》大意
净土三经的高下 一提到声震东方佛土的净土宗,我们马上就...
真正的喜乐
刚才提到修禅定会得喜乐,这是密宗的讲法。修佛法还是要多...
让心定下来
现今社会,一般人都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提升,当六根接触六尘...
素食准妈妈的饮食建议
素食主义的准妈妈增多,但为了满足孕期所需,光靠素食如何...
学佛要学结缘
我们佛教,其实主要就是「结缘」,我们今天拜佛、普佛,就...
参禅与念佛是一件事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
虚云老和尚的节俭惜福
当时,已是一百一十七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
三种持戒之人
智者大师将持戒清净的相貌分为三种: 第一种上品持戒之人...
极忙之人的修行法门
【净土起信二: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
施食以度众生为第一标准
我们佛法的道理学了这么多,但是佛法真正是救苦救难的,懂...
心怀嫉妒,必定也反噬自己
一个人的幸福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以外,还有他各方面因缘的果...
一个「和」字包含的义理
在每年春节的时候,各家各户都贴上了新的春联。光彩夺目,...
财富的积累,永远是建立在诚信上
2007年底,上海市政管理局,收到一封,寄自英国华恩厄...
喝酒伤身更伤脑
喝酒伤身的道理众所周知,但酒精对大脑的损害却很少引起酒...
修行不是为了了生脱死,你还谈什么呢
现在我们修行为什么很难成就?烦恼重,一念佛就昏沉,一昏...
想长相庄严,最好去西方极乐世界
他有福荫,这种人一出生下来,他的长相都是很庄严的仪容端...
少欲知足,就少造了很多恶业
为什么佛告诉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他...
美女放荡患宫颈癌,临死前现身说法警醒世人(图)
一名美艳的女子,有着扭曲而不幸的人生经历。她曾经因漂亮...
有这样一个女人
不管是上班,是打工,还是在外奔波,或者只是出去游玩,总...
51条做人之道
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人这一辈子需要知道...
弄清楚往生的条件
最近有人很紧张、很沉重地告诉末学,说台湾某大助念团的团...
四个儿子
有一位在家学佛的女居士,对佛陀非常恭敬信仰。她每天早上...
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佛陀住世时,有位发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团里,每位出家...
真正的敌人
印度的琉璃王率领着一百万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唱着胜利的凯...
首善曹德旺的人生境界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是一条路,而路的尽头就是智慧。 ...
富有哲理的五个不能
世间的事,有能做的,有不能做的。举手之劳,给人一点助缘...
站在众生的角度来思惟事情
这个地方我们值得一说的就是:所有的菩萨大概你要行菩萨道...
食物中的补钙冠军
大家都知道从食物中补钙是最自然的方法。然而,很多饮食推...
佛陀十号的详解
佛陀最通用的尊号有十一种,那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
如何静坐问答录
一、一般问题 一、没有师父指导,可不可以自己修学静坐?...
帝释桓因修忍辱
过去,天人和阿修罗们常常为了争夺酒色而征战,这天,他们...
佛赞不放逸法
佛陀时代,有一位仁德爱民、护持佛法的波斯匿王。一天,波...
得黄金鼠狼喻
过去有个商人出外作买卖,在回乡的途中,突然发现路边有只...
佛度六师现神通
昔日佛在王舍国竹林精舍,广受君民尊敬供养,因此引起其他...
孔雀王
过去无数劫前有一孔雀王,它拥有五百位孔雀妃子,经常伴随...
每临大事有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
鬼分为哪些类
问: 请问,鬼分为哪些类?他们生活状况如何?哪些鬼会有...
一份不用花钱的礼物
一次和朋友在哈尔滨车站等车,由于时间还早,我便买了一份...
少些打工心态,多点儿事业心
为了钱,这个班我总是要上。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试着改变...
让他们带着尊严离开
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公司开始裁员。 马克艾可里无法忘记...
佛教如何看待妇女
问: 佛教如何看待妇女? 济群法师答: 佛教觉得,妇女...
鱼王悲心救饥民
久远之前,有一群贫穷困苦的人,一心向佛,也发心布施。其...
与法同住世间
大部分的人仍然不知道佛法修习的核心,他们认为行禅、坐禅...
善良的美丽
有一种美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需要我们用心来感受,...
不要忽略身边的幸福
每天急匆匆地行走在来来往往地人群中,为了生计、为了永不...
每一个刹那都是唯一的
有个小孩子,在读小学的时候,他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母生...
在物欲之流中冷静一下
关于金钱,周国平的一种观念值得赞赏:小康胜大富。 贫穷...
不能只为今生做打算
由于我们的目光短浅,我们通常都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我们只...
人体器官衰老时间表
骨骼:35岁开始衰老。25岁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35...
不要被小事琐事所累
有一对夫妇,吃饭闲谈。那妻子也是兴之所至,一不小心冒出...
厨师改行,全家获福
阿融的职业是在酒楼餐馆中专门从事下刀斩剁宰杀飞禽、水族...
适当的休息,能走得更长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当今社会里,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否则就会变...
念佛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
问: 念佛的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呢? 常敏法师答:...
孝顺父母可改变诸事不顺
第一篇:原理为什么孝顺父母,可以解决工作、姻缘、资财、...
人人都能亲身感受的八苦
一、生苦。 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因为有风...
念佛生不起信心该怎么办
问: 以前也知道念佛,但却不知道这句名号的来龙去脉,也...
出家人是世界的大轴
井陉县信外道门的很多,我讲经的时候,他们的大老师,和弟...
五逆和谤佛之罪不能往生吗
问: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难以老实念佛的症结在哪里
问: 怎样才叫老实念佛?人们为什么难以老实念佛,其症结...
以愿力来引导善行
关于这净业三福,智者大师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他说这三...
时时心存感恩,人生何其美好
迷惑时,我们失去所有时间,开悟后,我们拥有全部世界。 ...
心中要有阳光
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的都...
有缘就能悟道
有心禅师德高望重,博学多闻,担任寂相寺住持,但来此向他...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
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问: 有人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常敏法师答:...
嗔心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的过患最大,它的果报是什么?...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问: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常敏法...
开着念佛机,让佛号种在八识田中
随着科技电子产品的发展,念佛机的品种越来越多,在多种品...
施灯的功德利益
《施灯功德经》云:如是少灯奉施福因,所得果报福德之聚,...
佛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受苦众生
针对我们这些遭苦的众生,佛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的呢?佛在...
游戏人间,发挥人生价值
在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是「为了生活而工作」,往往容易产生...
不要小看自己
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长者每日供佛、供僧;近五百位...
体悟苦谛的小沙弥
在人间,父母、子女亲情难以割舍,面临生离死别之时更是苦...
驴子还债
有个秀才从乡村要赶到城里,就骑了一只驴子赶路,到目的地...
放弃自杀的念头
有一个很失意的人,爬上了一棵樱桃树,准备从树上跳下来,...
【荐】
结缘总比结怨好
我从小虽然就具有圆融随和的性格,但也与一般男孩子一样,...
车里的佛像要如何摆法
问: 我在龙华寺请了一尊阿弥陀佛,当时我问寺院里的居士...
学佛以后是否能万事如意
问: 学佛以后,是否能万事如意? 知义法师答: 这个问...
丈夫有婚外情该怎么办,是否可报复
问: 丈夫有了婚外情,妻子该怎么办,是否也可报复? 了...
佛菩萨为什么不以神通度众生
问: 佛菩萨为什么不以神通示现世人,引起世人的信仰? ...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智渡法师答: 现代科学...
初入佛门要学哪些佛经
问: 初触佛门,想先学《地藏经》,再学《楞严经》,接着...
控制情绪是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人一旦受情绪控制,就会戴上有色眼镜,看不到真实的世界。...
老人学佛有用吗?晚年犯了错如何弥补
问: 老人学佛有没有用?晚年犯了错误如何弥补? 济群法...
出家是对现实人生的逃避吗
问: 出家是对现实人生的逃避吗? 济群法师答: 什么是...
学佛是否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
问: 在家学佛是否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如何使学佛与生活...
医生如何对待病人安乐死的要求
问: 如果病人强烈要求安乐死,医生该怎么做?如果疾病是...
同时出生的人命运为何不同
问: 既然佛教承认命运,那和法师同时出生的人今天在哪里...
什么是随缘不变
问: 什么是随缘不变? 济群法师答: 随缘不变是菩萨的...
自然灾害也是因果决定的吗
问: 自然灾害也是因果决定的吗? 济群法师答: 佛法对...
科学的因果符合佛教的因果观吗
问: 通过改变基因,可能使人活到200岁。这种科学上的...
受持五戒的意义与功德
佛教的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为梁武帝说法七昼夜的僧达法师
南北朝时的高僧僧达法师,曾受到当时四个皇帝的礼遇,名震...
乐观不是比中观更好吗
问: 法师说做人要中观,乐观难道不是更好吗? 济群法师...
生气生病时该如何克服
问: 生气、生病时非常痛苦,如何克服? 济群法师答: ...
遇到障碍时仍不能自拔,该怎么办
问: 略知佛法义理,但遇到障碍时仍不能自拔。怎么办? ...
逆境现前是否也要违心接受
问: 逆境现前,比如下岗,是否也要违心接受? 济群法师...
哪些属于错误的追求呢
问: 人生的痛苦在于错误追求。请问,哪些是错误追求呢?...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问: 解脱痛苦必须从心开始,那是被动适应环境变化吗? ...
生活优越为什么仍会悲观
问: 很多人生活优越,为什么仍会悲观? 济群法师答: ...
学佛后一切看得很淡,这样对吗
问: 学佛后除做好本职工作,对一切看得很淡,这样对吗?...
「见财不贪著,才是财布施」对吗
问: 见财不贪著,才是财布施的说法对吗? 济群法师答:...
怎样才能对他人生起同情心
问: 怎样才能对他人生起同情心? 济群法师答: 关键是...
亲人不理解时如何抉择
问: 若不按习俗生活,往往对亲人构成伤害,如何抉择? ...
应怎样和众生结缘
问: 我们应怎样和众生结缘? 济群法师答: 如果我们以...
如何面对欺骗的行为
问: 如何面对欺骗行为?是否无条件地接受? 济群法师答...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
问: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绝法、绝交? 济群法师答: ...
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与消极
问: 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不执著是否过于消极? 济...
越能放下自己,你就越快乐
想悦己,你得先弄清楚究竟谁是你自己 也许你和我一样有过...
以宽容姿态看待不公平
一位著名的作家,出身极其穷苦,他的成功乃从艰苦卓绝之中...
禅修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通常凡是有心或有兴趣于禅修的人,比较不容易有宗教层次的...
假如动物会说话...
1980年福建,有一头从屠刀下被解救的牛向着人们下跪感...
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成功
一个人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成功,...
奉行七诫远离诸恶
譬如明眼人,能避险恶道;世有聪明人,能远离诸恶。 ──...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
佛法是心法,是否就不能求佛加被了呢
问: 佛法是心法,不能外求,但是我们祈求佛菩萨加被,不...
转苦为乐
人世间有很多人都能够忍苦耐劳,即使在非常艰苦的生活状态...
凡是肉类都含有尸毒
食肉具有危险性的个主因,就是凡是肉类都含有尸毒。那么尸...
秋冬给力蔬果盘点
一、甜蜜柑橘 柑橘性温、味甘,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之功...
为何一直强调法身慧命的重要呢
问: 为什么《金刚经》一直强调法身慧命的重要呢? 传喜...
佛号在心中是不可取代的
在《净土圣贤录》里面讲到一个公案: 宋朝有一个人叫马圩...
爱是一种支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逃难的人流中...
南怀瑾: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
我学佛几十年,这里的同学都知道,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希...
一次喝醉,身体九个器官都受罪
几杯酒下肚,你可能有一些自信满满,飘飘欲仙的感觉。遗憾...
听经闻法有八种功德
根据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二所记载,听经闻法有八种功德,何等...
修持名念佛法门的四个要求
佛说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
怎样做一个正信的佛教徒
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在家...
明一法师的出家因缘与信心来源
信入佛教一年多了,到现在不但出家了,连戒也授了,我的信...
请问这个是什么
在一座藏经楼上(图书馆),有一禅者在里面从不看经,每日...
广修福德,相好庄严
《大方便佛报恩经》说:「佛的身体有三十二相、八十种美好...
让温暖弥散
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
上一页
第75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智谕法师
八关斋戒
回向
玄奘大师
金刚经
地藏菩萨
发愿
来果老和尚
虚云老和尚
印光大师文钞
菩提
无常观
阿弥陀经
宽运法师
布施
随缘
楞严咒
顺境逆境
佛教智慧
佛弟子文库 http://fodizi.net/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