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全站文章(第7页)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前面讲到桥陈那比丘知道:原来三界这个地方是住旅馆的,我们是客人。他觉悟到...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命的根...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此二句,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佛本所以起此庄严...

恭敬的剃头师

过去有位沙门,请一位在家的剃头师为其剃头。剃完头,剃头师恭敬地顶礼沙门,...

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

然于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归净土。又曰,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

好色之士,后世每堕女身,何以故

好色之士,后世每堕女身,何以故?周安士《欲海回狂》 这是好色每堕女身疑,...

唯识有何重要意义

问: 唯识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义? 答: 唯识法相系说明染净因果缘起...

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

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 这桩事情就用了两个比喻进一步加深理解。因...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

到此放开手来用工,处处是得力处

参禅人,在散乱心中参禅,不是妄想打工夫叉,即是工夫打妄想叉。何以故?正要...

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并且法相名词多以万计...

来去自在的庞居士一家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道一、石头希迁座下习禅...

修行中的三种错乱过失

在修行当中,我们一般凡夫有三种过失。 第一种人,凡夫的过失。这个凡夫,指...

【荐】主导我们的见闻觉知,其实是那一念心性

在我们生命当中,主导我们见闻觉知的,不是你的眼根,也不是嘴巴,真正的背后...

极乐世界的池水庄严

我们看最后一段,庄严的第三段,池水庄严。 戊一、总标 宝华千万种 弥覆池...

世事纷纷如闪电,轮回滚滚似云飞

世事纷纷如闪电,轮回滚滚似云飞;今日不知明日事,哪有工夫论是非。 这段诗...

如何才是真念佛

【原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 净土法门的施设,就是因为它...

去去莫愁途路远,不劳弹指见空王

省庵大师悲心切切,劝勉我们去去莫愁途路远。去去,就是赶紧去啊,赶紧离开这...

念佛法门之奇妙殊特

【疏文】 诸圣者,佛及菩萨也。自凡望圣,隔之又隔。而今不出片言,直登不退...

什么是参话头

世尊说法四十余年,显说密说,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我来说,也不过是拾...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第一个是所知依,就是你...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个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说:诶,我不受戒,我也可以做善业了,我也可以存好...

成佛之道的两个阶位

智者大师把整个成佛之道简单地判作两个阶位:一个是般若道,一个是方便道。 ...

但看妄想起处,切莫随他流转

予居五羊,一时从游者众。睹刘子,骨刚气浑,谓夙具般若缘种器近于道。予将有...

如何证得念佛三昧

【原文】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凡欲坐时,先想...

龙树菩萨:赞般若波罗蜜偈

般若波罗蜜,实法不颠倒, 念想观已除,言语法亦灭。 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

莫教错过眼前事,无限春光不再来

初做功夫,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内,遇境生疑、逢缘理会处,稍知分晓,则不必疑,...

想要明心,这句名号就是佛心

念佛也要明了自心,这些都是作为上品往生的开示,这种要求是比较高的。觉明妙...

要把这件事当做日常穿衣吃饭来对待

持志久远。 这也是针对我们有些修行人:开始发心大,中途可能就会懈怠一曝十...

字体潦草易误事

【原文】 书信一事,关系甚重。若常用草体,或成习惯,久久或致误事。冯梦华...

念佛人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吗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就着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 净界...

比丘供塔得佛授记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名为宝体,具足如来、应供、...

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我们看最后的结示。 (一)内观真如 安住心性,不随妄转。 法界圆融体,作...

大乘行者回家的过程

问: 在〈信解品〉中,小乘圣者以种种譬喻自述回小向大的心路历程与佛陀的善...

即名显体方称妙,托境观心易入真

阿弥陀佛的名号跟世间的名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名字是能显法性之体的。天亲...

净土教法何机得受

疏文 问曰 :未审定散二善,出在何文?今既教被不虚,何机得受?答曰 :解...

梁武帝所礼敬的肉身菩萨

而其大有功而显著者,北魏则有昙鸾,鸾乃不测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见梁武帝,后...

用觉照力净化内心的地狱种子

《地藏经》第五品经它揭示了地狱的各种相。下面我们来讲一下,为什么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的功德与无尽誓愿

一、地藏菩萨的功德 经文: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问: 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问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感应道交重点在于突破生...

一念清净心为何会堕入到三界轮回

汝诸子等,先因游戏,来入火宅。 这个是根本无明。我们为什么一念清净心堕入...

如何供养才如法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包括你到他方世界去供养净土的佛和秽土的佛,虽然是...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此二句,名庄严性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

凡做大事的人,于小事决不肯轻忽

【原文】 当一切时,小心勤慎。且莫学说大话,不认真用心于小事。须知此种派...

法供养虽胜,仍不废财施,诸物若能观空不著,便属法供养

以诸如来尊重法故。 因诸佛皆尊重法的缘故。所谓诸佛从般若出,般若即法,是...

南岳怀让禅师

气概冲天,心虚没量。揽曹溪水,兴波作浪。睡着马驹,一砖打起。蹴踏横行,触...

信佛的人为何要供养佛像

其次一个问题,我们信佛的人,家庭里面为什么要供佛?《金刚经》上说:若见诸...

在大众共同熏修,就能得到他们的加持力

参禅用功这一法,古来都是在丛林大众会下行持。所以古来开悟的人,都是在丛林...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学名字也。知一切法,从因缘生。不从时、方、梵天...

把佛号跟四十八愿做连结

问: 忆佛念佛和心想佛号相不相同? 净界法师答: 佛号,我想这样,你忆念...

用佛号来压烦恼,临终时恐怕压不住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毘舍阇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经文,那个火烧的情况:躁动...

百丈怀海坐禅要义

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

持咒必须有正知正见,若为求神通便是魔见

虚云老和尚在世时说,那些持咒的人,利用持咒来破除妄念,若能妄念不生,得大...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这个判言来自蕅益大师。《阿弥陀经》中,十方诸佛...

法灭之时,独留此经住世百年

《无量寿经》中,释尊悬记: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

【荐】净业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标

我们信解、领纳这个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个矢志不移的目标:将当生往生净土作...

一定要修智慧

为什么我们要自修,不是经上讲阿弥陀佛加持?是,阿弥陀佛一直放光在加持你,...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别的地方

前几天,有几位女众想出家,我说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敬法》看看。 佛陀在世...

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这三种力量

如果你看《弥陀要解》,你就会知道,我们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三种力量出...

佛法只要你肯学,都有你要学的东西

作为一个空中的云,作为一个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佛陀出世,他不管你是谁...

善业不能改变烦恼,但善根不一样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

没有真正的慧根定根,谈了生死都是空话

近几十年,建了好多大庙。建庙的宗旨是什么?有的是为了搞旅游,建的又大,装...

【荐】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一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

慎独知于衾影

慎独知于衾影,这就谈慎独问题。这个就进一步谈得细微了。修行最终是修我们当...

常有吉神拥护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这两句是承上面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

去圣时遥,人根陋劣该如何解脱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

放弃主宰,因为一点好处都没有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妇人,跑到河边准备要跳河自杀。正当要跳的时候,佛印禅师...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法华经》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 那么什么是权法呢?...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其实我们...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这个用功人啊,说起来也明白,功夫到了什么地方了。这功夫用的一定地方啊,得...

放下万缘,今生决定天上人间自我选择,做得了主

宗门下祖师立的规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尊敬。 祖师大德为用功办道者...

朗然独醒,大丈夫当如是矣

【原文】 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大约贫贱、富贵二种:贫贱者,固...

倓虚大师开示随息念佛法

还有一种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 行人端身正坐,调顺呼吸,不使有快慢...

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

昨天我讲到《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的一首偈语: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密咒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往生的时候表现得很不错...

把持戒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中品中生,首先辨定其位格,是小乘下善凡夫人。小乘根性下善凡夫人,他所接受...

《善生经》中的夫妇之道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观妻子,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云何为五?一者,...

《地藏经》传授给我们的修行方法

《地藏经》上所传授给我们的修行的法门:当我们出生了之后,你还不知道,那时...

云居山竺慎师身上发生的一个事情

你要是见到境界,也不能生欢喜。一生欢喜也同样找麻烦。楞严经上讲:不作圣心...

不明路头不宜住山

这修行都得有一个外缘帮助,有房子住,有饭吃,这就是因缘成就,丛林就有这个...

调马喻

从前,有一位长者畜养了一匹良马。起初,这匹马性情粗野,四处冲撞,无法调御...

蕅益大师《见闻录》

(一) 【原文】 楚中有一生员,心迹正直,值冥府缺第七殿,上帝命暂主之。...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有什么不同

问: 虚云老和尚的年谱里面提到,老和尚在谈到老参用功的难处时说,有觉有照...

如何处理做义工与念佛修行的关系

问: 学佛人如果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无暇参与义工所从事的各项慈...

人生的立命之学

垂训以格人非:垂训就是建立好的教训,来格除人性当中不好的东西。非就是非礼...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第二章 归敬祈愿加持 请看愿偈: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

印光大师提出的临终三要

第一个,我们到临终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开导安慰,以生正信。 你最好对...

五欲的过患

智者大师把这个止观的修行,分成十科。前面的五科是一个前方便,叫做天台二十...

外在的火是惹不起的,只能离开

问: 佛陀在火宅喻中并没有提出消灭火的方法,而是要我们赶快离开。出离很潇...

遇安禅师的生死自在

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天台德韶国师之法嗣,福州人。出家后,于天台德韶国...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

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当中有诸多的净土,为什么就唯独指示西方呢?西就是西方极...

高僧与观世音菩萨的感应事迹

观音菩萨的名字,在许多的大乘经中,都有说到。例如《法华经》(普门品)、《...

【荐】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这个很关键,就...

智者大师开示的十个忏法

智者大师在讲这个修习止观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就是具缘,首先说明我们...

人生之解析

照通常解释起来,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么?我且来解析一下,可先分...

转五浊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灵明湛寂之体,本无清浊向背,毕竟平等,惟是一心。今谓约生灭...

【荐】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 如理...

道尚难办,何能污情染爱

参禅人,立志孤高,迥绝人世,只身孤诣;以道为侣者,才是参禅人行履。无始劫...

法藏菩萨成佛以来已经十劫

【经文】 阿难白佛,法藏菩萨,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成佛,为今现在?佛告...

如何从讲话中知道这个人的福报

我们今天在抉择一个生命体,不管你遇到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一只蚂蚁或者一...

修学佛法的人,解要圆,行要方

何谓圆呢?就是圆融无碍。因为佛法竖穷三界,横遍十方,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

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过眼便是...

消业障是要忏悔皈依发愿,而不是苦行

什么叫无益苦行?外道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说,我们每个人来这个人世间都有业障...

这才是有大善根的畜生

堕畜生道,你也闻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堕到畜生道,才能闻到佛法。什么叫...

善心善念能够转化一切障碍

昨天讲到,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所有的宗教...

以真空妙有来调伏内心,这才是真正的阿练若

在唯识的教法当中,把胜义的道理分成四种: 第一个,世界胜义。世界胜义主要...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

绍云长老留给沩仰宗法子的开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法卷传法 徒具虚文 所有到我这来接法的人,我都把这个意思和他讲。古人是以...

《金刚经》的宗旨

金刚般若波罗蜜就是我们了生死的要道。那么《金刚经》以什么为它的宗旨?《金...

《金刚经》让你悟理见性

《金刚经》主要是教授我们,让我们明白佛的道理不是一般的道理。见性,见性成...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

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

下面讲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它渊源于我现在所住的赵县柏林禅寺。唐朝末年,...

是非止于智者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不说是非难,是说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说长道短,正所...

今人修行,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功德,总出心源。一切逆顺苦乐生死涅槃,离此心外...

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一、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从培养慈悲心的观点出发,佛陀希望我们要不杀生;从尊...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口上说的一回事,跟你...

《无量寿经》十二次翻译带来的启示

《无量寿经》在大乘佛典当中的独特地位,尤其是十二次的翻译的情形,我们就看...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大彻大悟,在事上你还得渐修。我们六祖大师,他...

真修实干的青萱老和尚

现在要真正找到一个像彻悟大师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都...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重要性

阿弥陀佛保任一件事,这个事很重要,就是临终接引。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前来接...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时的信愿称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谈这种深信切愿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号的,一定是精进办道的...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启示

礼敬诸佛 一者礼敬诸佛。礼敬诸佛是指身业礼敬。通过礼敬,能降伏破除我慢的...

冤里有亲,亲里有冤

冤里有亲,亲里有冤 冤,是冤家,亲是亲友。债主,就是给予别人或拖欠别人的...

勿使「菩萨」的真意义埋没

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庙宇的偶像为菩萨,从事烧香、礼拜、点烛、供养的,是非常的...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佛法对人生的解释,是从因缘的角度来解读人生的,说诸法因缘生。当然,这个观...

把今生当做通往净土的跳板

我们现在是叫做现在,那我们现在对望过去,就是过去跟现在这一块的因缘,我们...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于安徽含山县褒禅山的千古名刹褒禅寺,云雾缭绕,庙宇如林,巍峨壮观;寺...

杨岐灯盏,宝寿生姜

我常讲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首先要有信仰。一个人要有真正的信仰,真诚的信仰...

是「山门」还是「三门」

当我们进入到佛教寺院时,通常会先经过山门,有时也会遇到寺院并没有单独建山...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就是指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彼岸的那个...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此二相须,共成一苦。障于定慧,令不得生。然此...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灭之相

那么现在也有二宝,现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宝,不承认僧宝,也就是说二宝居士,皈...

玄奘大师译《大般若经》及圆寂事

东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不能周备,众人更请委翻。然般若部大,京师多务,又人...

以法宝为对境修恭敬

所谓的法宝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记录佛菩萨、祖师大德法教的经书典籍;一部分...

以僧众为对境修恭敬

僧,是四人以上的出家的团队,不局限于某一个人。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僧众,...

为什么古来有些祖师能把腿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

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死的根本是什么?又如何...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人...

圣辉法师:我的戒和尚果公上人

为了纪念果公圆寂二十五周年,果公贤徒常福、常敏法师,拟出版果公文集,约我...

印光大师文钞论集

净土决疑论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

能悟法师:禅宗概论

一、绪 言 禅宗以传佛心印为宗,故名佛心宗,在佛教各宗派中,是个特殊的宗...

玄奘之路

第一集:乱世孤旅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

释迦牟尼传

一、出家前的生活 1.太子降生 我听到过这样的故事:二千五百年前,大约在...

何不往生兜率疑

第十,何不往生兜率疑 【注文】 又问:兜率内院近在此界,又有补处菩萨于中...

弥陀名号声声唤醒梦中人

《观经》告诉我们: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

为什么出家人不能礼敬白衣

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子之外,也具有住持佛法...

不可轻视外貌苦恼的修行人

云居山近代也有这种事例,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宽定的师父来到云居山,他是...

修行要发三种心

今天是第一个七的第一天,我们注意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打七?...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便失禁。幸亏姐姐在...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

复有三乘,须历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会归摩诃衍道,佛即为说般若。故云:从初...

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前就赶快跳脱三界

在三界的修习叫做分秒必争,你必须想办法在堕落三恶道之前出来。这样讲就简单...

为什么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

为什么这个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我们来看看种子的六种含义: 一、剎那...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拜忏不同打七,礼忏须五体投地,三业清净,不能加以杂言乱语,故忏坛上不说开...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

这时代能够好好修净土念佛法门,是最为殊胜的。他是末法时代众生的大慈舟航。...

「如狼守斋」的故事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

亲身经历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加持之力

《地藏经》里面,告诉我们种种的修行的方法。我那年在柘荣跟居士讲《地藏经》...

三聚净戒功德难量,自持获益转授众生

如明日月璎珞珠者,日消罪雾,月照夜幽,珠疗贫穷,律仪义也。日长善法,月得...

如来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

如来的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而不为余者所摧故,如同金刚能摧一切而不为一切...

一天到晚起嗔心,你拜忏的功德一点都没有

有时候,人的嗔恨心来了,什么都不顾了,他的财富都不要,连妻子儿女也不要,...

「熊采玉米」的譬喻

「八识」: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得生安养

第九,业重可否往生疑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

末法最后住世一百年的佛经

佛教的法运分三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所以这种悬记也就是符...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雪窦寺寺训:俭勤诚公 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勉各位身体力行。学校...

善人则亲近,恶人则远避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 这就谈到:对善...

念佛人为何还会遭遇车祸

近日,有位初学佛的贾居士讲述了一件事。最初带领贾居士学佛的是一位穆居士,...

以佛像为对境修恭敬

现在处于商业化时代,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品化了。我们经常会遇到...

真实功德和不真实功德

真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

梅子熟了!——法常禅师的故事

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时,听到马祖说即心是佛,就领会这一道理,知道原来自己的...

修行必须要清净你的心

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苦难吗?没有不高兴的事吗?你事事都能如意吗?绝对不...

菩萨戒从天竺传入中土的故事

梵网菩萨戒号称千佛大戒,我们再珍视都不为过。而如果追溯一下菩萨戒最早是怎...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我等凡夫自性也...

为何会怀疑善恶因果报应的存在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将推而...

怎样才能把善根启发起来

流转门、还灭门。 丙二、转化生命 丁一、总说 什么叫流转门?它的生命的...

讣告|禅门巨匠绍云长老庄严示寂

人天眼灭,法海舟沉!当代禅门巨匠绍云长老,于壬寅年六月初六申时示寂。世寿...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家是看不见的,打妄想人...

节俭惜福,念恩报恩

修行的机缘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会共同修行,所谓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成人之美,勿坏人之名利

勿坏人之名利,就是不要破坏他人的名利。名名誉,是一个人立身社会的依据。每...

慎勿于此十种对境犯淫

【原文】 闺秀岂容玷辱。一生名节攸关。六亲体面没遮栏。结定怨家不散。纵使...

菩萨法的修行核心

外道相善,乱菩萨法。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外道相善,乱菩萨法。外道就是心...

第七意识在心中所产生的影响力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识,恒转如瀑流。但是你...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我简...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说,顿等就是顿、渐、秘密、不定,它使...

历境验心,二六时中都要检验

要把功夫用熟啊!历境验心,二六时中检验检验,用功有多少时间?不用功有多少...

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

从前的人没有禅堂,坐什么香呢?没有。六祖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

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

吾道一以贯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业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我空、法空的正见,没有空正见。第二...

观一切法即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在观想的过程中,生命产生了两道力量

我们要知道,在观想过程当中,当你起观,不管是观极乐世界的光明相、或者是清...

戒之在色赋

【原文】 荡荡情天。昏昏欲界。智慧都迷。痴呆难卖。亦念夫夫妇妇。正家道以...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自古以来,古来的贤圣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对我们的父母、祖先要...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初明性。 序文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原文】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矣。(心...

轮回的真相——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 丙二、别明,分二: 一、轮回真相;二、对治...

这种善业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我们刚开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从善念要提升到一种愿力。因为你善念是不...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第一个从自身的角度,...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两处中取证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

如何对治自己心量小易瞋怒

问: 众生习性难改,我下决心要改,在生活中如何具体有针对性地对治自己的心...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之论。慧远大师《三报论...

他依止慧远大师修行,一生三次见佛

刘遗民(352410),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年少丧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