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全站文章(第8页)

消业障是要忏悔皈依发愿,而不是苦行

什么叫无益苦行?外道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说,我们每个人来这个人世间都有业障...

这才是有大善根的畜生

堕畜生道,你也闻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堕到畜生道,才能闻到佛法。什么叫...

善心善念能够转化一切障碍

昨天讲到,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所有的宗教...

以真空妙有来调伏内心,这才是真正的阿练若

在唯识的教法当中,把胜义的道理分成四种: 第一个,世界胜义。世界胜义主要...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

绍云长老留给沩仰宗法子的开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法卷传法 徒具虚文 所有到我这来接法的人,我都把这个意思和他讲。古人是以...

《金刚经》的宗旨

金刚般若波罗蜜就是我们了生死的要道。那么《金刚经》以什么为它的宗旨?《金...

《金刚经》让你悟理见性

《金刚经》主要是教授我们,让我们明白佛的道理不是一般的道理。见性,见性成...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

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

下面讲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它渊源于我现在所住的赵县柏林禅寺。唐朝末年,...

是非止于智者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不说是非难,是说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说长道短,正所...

今人修行,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功德,总出心源。一切逆顺苦乐生死涅槃,离此心外...

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一、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从培养慈悲心的观点出发,佛陀希望我们要不杀生;从尊...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口上说的一回事,跟你...

《无量寿经》十二次翻译带来的启示

《无量寿经》在大乘佛典当中的独特地位,尤其是十二次的翻译的情形,我们就看...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大彻大悟,在事上你还得渐修。我们六祖大师,他...

真修实干的青萱老和尚

现在要真正找到一个像彻悟大师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都...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重要性

阿弥陀佛保任一件事,这个事很重要,就是临终接引。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前来接...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时的信愿称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谈这种深信切愿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号的,一定是精进办道的...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启示

礼敬诸佛 一者礼敬诸佛。礼敬诸佛是指身业礼敬。通过礼敬,能降伏破除我慢的...

冤里有亲,亲里有冤

冤里有亲,亲里有冤 冤,是冤家,亲是亲友。债主,就是给予别人或拖欠别人的...

勿使「菩萨」的真意义埋没

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庙宇的偶像为菩萨,从事烧香、礼拜、点烛、供养的,是非常的...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佛法对人生的解释,是从因缘的角度来解读人生的,说诸法因缘生。当然,这个观...

把今生当做通往净土的跳板

我们现在是叫做现在,那我们现在对望过去,就是过去跟现在这一块的因缘,我们...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于安徽含山县褒禅山的千古名刹褒禅寺,云雾缭绕,庙宇如林,巍峨壮观;寺...

杨岐灯盏,宝寿生姜

我常讲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首先要有信仰。一个人要有真正的信仰,真诚的信仰...

是「山门」还是「三门」

当我们进入到佛教寺院时,通常会先经过山门,有时也会遇到寺院并没有单独建山...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就是指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彼岸的那个...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此二相须,共成一苦。障于定慧,令不得生。然此...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灭之相

那么现在也有二宝,现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宝,不承认僧宝,也就是说二宝居士,皈...

玄奘大师译《大般若经》及圆寂事

东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不能周备,众人更请委翻。然般若部大,京师多务,又人...

以法宝为对境修恭敬

所谓的法宝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记录佛菩萨、祖师大德法教的经书典籍;一部分...

以僧众为对境修恭敬

僧,是四人以上的出家的团队,不局限于某一个人。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僧众,...

为什么古来有些祖师能把腿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

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死的根本是什么?又如何...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人...

圣辉法师:我的戒和尚果公上人

为了纪念果公圆寂二十五周年,果公贤徒常福、常敏法师,拟出版果公文集,约我...

印光大师文钞论集

净土决疑论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

能悟法师:禅宗概论

一、绪 言 禅宗以传佛心印为宗,故名佛心宗,在佛教各宗派中,是个特殊的宗...

玄奘之路

第一集:乱世孤旅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

释迦牟尼传

一、出家前的生活 1.太子降生 我听到过这样的故事:二千五百年前,大约在...

何不往生兜率疑

第十,何不往生兜率疑 【注文】 又问:兜率内院近在此界,又有补处菩萨于中...

弥陀名号声声唤醒梦中人

《观经》告诉我们: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

为什么出家人不能礼敬白衣

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子之外,也具有住持佛法...

不可轻视外貌苦恼的修行人

云居山近代也有这种事例,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宽定的师父来到云居山,他是...

修行要发三种心

今天是第一个七的第一天,我们注意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打七?...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便失禁。幸亏姐姐在...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

复有三乘,须历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会归摩诃衍道,佛即为说般若。故云:从初...

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前就赶快跳脱三界

在三界的修习叫做分秒必争,你必须想办法在堕落三恶道之前出来。这样讲就简单...

为什么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

为什么这个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我们来看看种子的六种含义: 一、剎那...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拜忏不同打七,礼忏须五体投地,三业清净,不能加以杂言乱语,故忏坛上不说开...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

这时代能够好好修净土念佛法门,是最为殊胜的。他是末法时代众生的大慈舟航。...

「如狼守斋」的故事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

亲身经历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加持之力

《地藏经》里面,告诉我们种种的修行的方法。我那年在柘荣跟居士讲《地藏经》...

三聚净戒功德难量,自持获益转授众生

如明日月璎珞珠者,日消罪雾,月照夜幽,珠疗贫穷,律仪义也。日长善法,月得...

如来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

如来的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而不为余者所摧故,如同金刚能摧一切而不为一切...

一天到晚起嗔心,你拜忏的功德一点都没有

有时候,人的嗔恨心来了,什么都不顾了,他的财富都不要,连妻子儿女也不要,...

「熊采玉米」的譬喻

「八识」: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得生安养

第九,业重可否往生疑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

末法最后住世一百年的佛经

佛教的法运分三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所以这种悬记也就是符...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雪窦寺寺训:俭勤诚公 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勉各位身体力行。学校...

善人则亲近,恶人则远避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 这就谈到:对善...

念佛人为何还会遭遇车祸

近日,有位初学佛的贾居士讲述了一件事。最初带领贾居士学佛的是一位穆居士,...

以佛像为对境修恭敬

现在处于商业化时代,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品化了。我们经常会遇到...

真实功德和不真实功德

真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

梅子熟了!——法常禅师的故事

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时,听到马祖说即心是佛,就领会这一道理,知道原来自己的...

修行必须要清净你的心

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苦难吗?没有不高兴的事吗?你事事都能如意吗?绝对不...

菩萨戒从天竺传入中土的故事

梵网菩萨戒号称千佛大戒,我们再珍视都不为过。而如果追溯一下菩萨戒最早是怎...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我等凡夫自性也...

为何会怀疑善恶因果报应的存在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将推而...

怎样才能把善根启发起来

流转门、还灭门。 丙二、转化生命 丁一、总说 什么叫流转门?它的生命的...

讣告|禅门巨匠绍云长老庄严示寂

人天眼灭,法海舟沉!当代禅门巨匠绍云长老,于壬寅年六月初六申时示寂。世寿...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家是看不见的,打妄想人...

节俭惜福,念恩报恩

修行的机缘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会共同修行,所谓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成人之美,勿坏人之名利

勿坏人之名利,就是不要破坏他人的名利。名名誉,是一个人立身社会的依据。每...

慎勿于此十种对境犯淫

【原文】 闺秀岂容玷辱。一生名节攸关。六亲体面没遮栏。结定怨家不散。纵使...

菩萨法的修行核心

外道相善,乱菩萨法。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外道相善,乱菩萨法。外道就是心...

第七意识在心中所产生的影响力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识,恒转如瀑流。但是你...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我简...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说,顿等就是顿、渐、秘密、不定,它使...

历境验心,二六时中都要检验

要把功夫用熟啊!历境验心,二六时中检验检验,用功有多少时间?不用功有多少...

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

从前的人没有禅堂,坐什么香呢?没有。六祖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

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

吾道一以贯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业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我空、法空的正见,没有空正见。第二...

观一切法即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在观想的过程中,生命产生了两道力量

我们要知道,在观想过程当中,当你起观,不管是观极乐世界的光明相、或者是清...

戒之在色赋

【原文】 荡荡情天。昏昏欲界。智慧都迷。痴呆难卖。亦念夫夫妇妇。正家道以...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自古以来,古来的贤圣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对我们的父母、祖先要...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初明性。 序文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原文】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矣。(心...

轮回的真相——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 丙二、别明,分二: 一、轮回真相;二、对治...

这种善业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我们刚开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从善念要提升到一种愿力。因为你善念是不...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第一个从自身的角度,...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两处中取证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

如何对治自己心量小易瞋怒

问: 众生习性难改,我下决心要改,在生活中如何具体有针对性地对治自己的心...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之论。慧远大师《三报论...

他依止慧远大师修行,一生三次见佛

刘遗民(352410),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年少丧父,...

人者,仁也

人者,仁也,仁义道德的仁。仁字是一个会意字,许慎《说文解字》里面讲亲也,...

今既披缁,岂敢再随身转

参禅人,顿修戒、定、慧,即灭贪、嗔、痴,并不离参,而另去除贪等习。真道心...

瞻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内少闲人

瞻部洲中多苦事。瞻部洲就是南瞻部洲,指我们这个世间地球,又称为南阎浮提。...

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应劝彼念佛求生西方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

把佛法灌输到生命中

你能够没有妒嫉心、没有障碍心,你就不会有烦恼了;能够不起嗔恨心,你已经从...

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

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是故说名遍计所执。 这个遍计执,它自己的体相...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彼所识有差别故。 大乘...

不能离开事相来谈事外之理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句经文当下令我们要深信这种事事无碍...

我们为什么一直执著现在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那么现在开始的前七转...

飘去的是云 留下的是天——如瑞法师的故事

1981年,24岁的如瑞削发为尼,继承通愿老法师的遗愿。34岁只身返回五...

印光大师的棒喝教学

德山棒,临济喝,开创了禅宗宗师的棒喝教学法。临济义玄禅师是临济宗的祖师,...

造河船以济人渡

造河船以济人渡,就是建造船来渡人。我们面临着江河湖泊就会愁叹:隔河相望,...

唯识学的精华

一、广阔的人生和宇宙观 佛学在分析世出世间的森罗万象时,小乘有七十五法,...

暂居此地非吾土,遥忆西方是我家

省庵大师在《净土诗》里面常常点示我们: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不是我们真正的...

「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的晒蜡法师

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闲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

【荐】《了凡四训》漫画版

《了凡四训》漫画版...

【荐】《十善业道经》漫画版

《十善业道经》漫画版...

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

有人说: 念佛比参禅较为稳当。其实念佛一法,又有事念和理念的不同,事念是...

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真理

梵语佛陀,此云觉者,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相用)真理(性体),故名...

一切善缘皆回向愿生西方

斋僧供佛、烧香献花、悬幡建塔、念佛礼忏,种种三宝上崇奉,以此功德回向愿生...

即心是佛,云何识自心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

汉地寺院常见的佛事与疑问

供斋 第一个,供斋。所谓供斋,通俗地说就是你们拿钱请寺院的师父吃饭,又叫...

忏悔时当发七种心

北齐天平年间,有一居士,四十多岁,前来礼拜禅宗二祖慧可。他说:弟子身缠疾...

念佛的时候,你有没有做这样的观想

当大家念经或者拜忏的时候,心总不能够跟法、佛融合在一起。我跟很多道友谈过...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亲菩萨言愿生耶? 答曰...

怕死之心与阿弥陀佛大愿相悖

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极快意...

人者,忍也

人者,忍也。这个忍字,心字上面一把刀,从忍从心。心是很敏感的,很柔的,结...

平常都放不下,临命终时能放下吗

我们在座的老年人多,家里的女儿、孙女、外孙、孙子,这些人就像自己身上肉一...

对治带有执著的妄想

于诸识内,独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无明主。 不间不断,无想定治而不消; ...

世间相的不平等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一般的在家道友信佛之后求家庭平安,求吉祥如意,做生意求发财,住了医院...

多生欢喜,莫生烦恼

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肉体我们...

「光明和尚」善导大师

洛阳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

下品下生往生之后的情形

舍报往生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

只要生起邪淫念头,就已经犯了淫恶之罪

【原文】 黄书云云。邪淫者。凡属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犯之者皆是。即己之妻...

梵网经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通、别、圆四种教。 ...

梵网经菩萨戒的求受资格

一、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 我们先引用一段经文啊,看经文说得很清楚,看一段...

真诚忏悔 消除恶业(图)

一、贫家之子,勤劳孝亲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隆春居士小时候家境贫寒...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成男...

你从什么地方来

无始生死根本,有人分别心就想:我今生是生死人,这生死是从哪来的?今生是从...

切莫随便呵毁僧伽

僧众这么多,当然龙蛇混杂,有圣僧也有凡僧,有持戒清净的,也有毁戒不净的。...

【荐】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着,最后造业,就构成...

吾今此身,父母遗体也

【原文】 梦中忽忆二尊人病且亟,悲甚。既而曰:犹可为也。则稍自慰。正拟极...

明明是苦事,他却认为是乐

身一定要受,一天饮食、起居、睡眠都叫受。吃得好、睡得舒服了,享受了,那个...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众圣歌咏。往哲诠量。非...

永远布施欢喜心

现在我讲施心,能舍,舍什么呢?属于我自己拥有的、属于我自己的、让他人得快...

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心、境是一对,一对就是合而为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极乐世界就是你的心,阿...

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读诵大乘。 对净业行人来说,主要是读诵净土五经。此外,像《法华经》《楞严...

犯戒后在佛前忏悔可以吗?以往的罪是否能消

问: 动念犯戒,在自家佛像前忏悔可以吗? 天因法师答: 动念,意业的,责...

天台智者大师略传

第一章:大师家系 止观明静,前所未闻。故智者大师把它作为定慧兼弘,发心修...

人生是业力说了算

你要我们这种一天到晚,在三界里面打滚的人直接内观真如,的确是有困难。当然...

闻此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原文】 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界中,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

《药师忏》里所说的十六种病与十三种药

《药师忏》中列述众生无始以来有十六种病: 1. 贪瞋嫉妬之病 2. 憍慢...

在妄想上面又加了一层妄想

今天,第二个七又下来两天了。打七期间就是在用功办道,看这个念佛是谁的话头...

先把这两根摄住,其他四根就不摄自摄

六根中,最难摄的有二根,即意根与耳根。意根容易胡思乱想,耳根常欲听外面的...

明禅法师忆佛源长老:光看书,那是没用的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着佛源老和尚。对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在北京...

再搬最后一次家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华严经净行品》 又要搬家了,算...

百丈禅师示大乘顿悟法要

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 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

居士应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

首先,应听闻僧宝所说之正法(而不是网络上论坛、博客之类的道听途说,或白衣...

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莫过此

【原文】 汪舟次曰。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莫过此。常即万恶淫为...

高旻寺的禅门家风

记者: 高旻寺素有冬参夏学的家风。庙里每年组织十二个精进禅七,每个禅七,...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持戒品位的高下,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大智度论》云...

越是你困难的时候、越要这样去发心

无灾无害地过这一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这个谁都得不到。你怎么样无灾无害...

这样才叫真正的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这人好像很富有,但是这个不是福德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

末那识的第六个特征

末那识有六个特征: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第二,它尝试逃离痛苦;第三,它忽...

受菩萨戒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受菩萨戒是一件非常殊胜的事情。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才可以。哪三种呢? 第...

念佛是以净想转染想

【原文】 今果能以妄想心转为念佛,则念念断烦恼。若念念能断烦恼,则是念念...

黄龙三关

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 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事。事虽然多,眼睛已...

明海大和尚:佛教的规矩

今天首先跟大家讲一个题目,就是出家人与在家人的关系僧和俗的关系。 昨天有...

尽形寿皈依三宝

佛在《佛说大名经》中说: 受皈依者,先要恳切忏悔,生恭敬心、清净心,长跪...

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

【原文】 问曰:想即无想,谨闻之矣!然《方等经》中,修无上深妙禅定,令继...

文殊菩萨——诸佛之母菩萨之师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左持利剑烦恼断 右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

鸟类众生好像没有信愿念佛,为何也能往生

问: 得生与否,全在信愿有无。弟子在《念佛感应录》里面看过有好多鸟类,特...

禁火莫烧山林

禁火莫烧山林,就是禁止放火,不要烧毁山林。那么从下面这些文句看,主要是谈...

真为生死来学佛

我们学佛是为什么?是真为生死来学佛。对于佛教徒来说,他面对的,就像沙门者...

欲利人,先须克己

【原文】 堂名大义,已为宣示。然欲利人,先须克己。倘言行或有不符,则尚难...

常行少欲的大迦叶尊者

大迦叶尊者勤修苦行,常乐闲居寂静,诸根淳熟,降伏诸欲,有大慈悲心;其少欲...

不可用通途教理,衡量净土法门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

何为用功法,办道不污染

道心是在磨练中磨练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啊!所以有人出家还没有几年,认为自己...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决定不求,决定不着,闻甚深法,恰似清风届耳,...

【荐】念佛能否往生,但问自心,不必他求

一心可现十法界 一切境界都是从心所现。一心可现十法界。心有善念,则入三善...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后,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为你被自我的情感蒙蔽了。...

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是否感觉很风光

某某师!要是有人,你在那讲经说法,或者你在放蒙山、结手印,他啪嚓啪嚓啪嚓...

勿登山而网禽鸟

勿登山而网禽鸟, 就是不要登到山上去捕猎那些禽鸟,这禽鸟就是羽族了。那羽...

人不能过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挂碍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定者。他曾写有一首《一...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现前见佛,就是你当生能见佛。这就是你信心恳切,用功得力,勇猛精进,得念佛...

三条会「直立」的鱼

屈指算来,我学佛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平时我也会和一些朋友聊到念佛的事,说...

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

闻具足,就是听闻正法。就是以你们那种好乐心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 这个听...

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

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坏境界,一落分别,就是...

鱼篮观音的故事

《旧唐书》上面记载,在唐朝末年,陕西有个金沙河。河里四周都是沙子,河水很...

爱惜每一分的光阴

【原文】 古谓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而佛言人命在于呼吸...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以一种狭隘的自私心去忆...

心力和佛力的结合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有两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第一个、是我们内在心灵...

极乐国虚空舍宅之因

【原文】 无量清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有在虚空中居者,中有...

彼佛国中有二菩萨最尊第一

【原文】 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①,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

以水譬喻七种人

昔日,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佛告诉比丘们:我将以水为喻,为你...

净界法师:瑜伽菩萨戒本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们的生命能够离苦得乐,我...

净界法师:菩萨戒修学法要

当我们发心要行菩萨道,开始在生命当中来积集福德、智慧两种资粮的时候,都会...

学佛证道之人必须具备这三点

【原文】 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

心烦时如何调伏心态

每天事务的杂乱有时令人心烦,常会想下一步怎么办?一切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

五点计数念佛法的实际操作

有一个老和尚说,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出声念就是煮这个大锅菜,用大火去...

世间人都爱黄金,但真正修道人爱刹那静

打禅七的殊胜因缘,确实是难分难离。马祖门下庞蕴居士讲:世人多重金,我爱刹...

知行合一最实际

有几位学生,见了我说道:师父,我们急切地希望学得快些、多学一些。随后又调...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那一个妄想,一刹那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