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全站文章(第11页)  【随机推荐】

临终时要摆脱妄想的执取干扰

什么叫临终正念呢?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是说临终打妄想的时候,你自己能够回...

佛门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

佛门今天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真修则不能息心,真学则不能专志。营事则...

出家后请记住以下十条黄金定律

既出家,不管你在哪里常住,请记住以下黄金定律: 第一则:常住不养闲人,僧...

修行人不要搞名堂

北方有一个地方经常所谓的行头陀,他头陀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每年制定一个时间...

呜呼!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释迦牟尼佛(前565前486)发现了人生规律缘起性空而因果相续。他自己遵...

佛门泰斗传印长老安详示寂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庐山东林寺退居方丈、北京法源寺...

为何说地藏菩萨早已成佛

大家经常念的《觉林菩萨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

从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来解释无量寿

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随愿...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 这是解释阿弥...

造善业时要培养坚定的信仰跟愿力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天女,她是一个忉利天的天女,她有一天早上跟很多天女要到...

有了阿赖耶识,才能够建立十法界染净因果的相续

【若与如理作意相应生时,此闻所熏意识,与彼熏习,久灭过去,定无有体。云何...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妄想,它一个都放不过你...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此二句,名庄严雨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

想了生死必须要念佛念到底

我们已经闻到佛法了,无论老小,都赶紧修行是要紧,要放下身心来修行。修行大...

邪淫的可怕

人们都知道杀业非常可怕,却不知道邪淫更加可怕;人们都以为杀业所得之业报最...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这是拨正一种观点,而且在省庵大师那个时...

云居善悟禅师《劝安老病僧文》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要安养老、病比丘的文章...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此二句,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

远离淫欲,千万莫近

淫为万恶首就是这个样子。这是生死的根本,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有性命,因淫欲...

莲池大师对「归命」的详明诠释

归命,如波罗蜜例,倒语法也。归义有二:一者归投义,言世人至重者身命,举身...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过去有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孩谈恋爱,谈了三年,准备要结婚的时...

永不见佛,永不闻法,这是最可怕的

如斯罪人 永不见佛 众圣之王 说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难处 狂聋心乱 永...

念佛是谁,重点是在「谁」字上面

今天已经是打七的第四天了,通过四支香的问话,了解到这个七打的还是比较精进...

知见影响你的心量

当我们以空观观照一念心性的本体的时候,是离一切相,它是非真、非非真。非真...

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

《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述,当众生遭遇困难之时,只要诵念其名...

无所障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说的

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

一生所系惟念西方,佛声浩瀚仙乐满耳

智仙,俗姓李,仙居人(浙江永安县)。从小就不好乐于世俗的生活。出家后,游...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经文: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

为什么说名号即实相

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

走出颠倒的妄想,弥陀才能产生加持

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在颠倒当中往生的,不可能!因为阿弥陀佛没办法救你。...

有这一念的信心成就,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

我们正式来说明信愿行三种资粮修行的内容。今初,首先我们看第一个信门。信门...

贪欲之人去道甚远

我们起这个烦恼火呀,就会创造一个业火,也就会引生果报火。一般来说我们起这...

修行的三种方法

第一,观想 依《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

受过菩萨戒应发此十大愿

一、愿我先世及今身所种善根,常系在心,终不忘失; 二、愿我回向菩提常得供...

能改变命运的是你自己

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喜庆时,说很多好话,就能永保吉祥? 新婚之...

为善福随,为恶祸追

在释迦牟尼佛驻锡舍卫国弘法的时期,国中有一位名叫兜调的婆罗门,他有一个儿...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在中国的禅宗有好多例子,像丹霞烧佛。丹霞祖师到五台山庙里去,冬天很冷下大...

练习对治自己的贪瞋痴

在《地藏经》第八品上,阎罗王、大鬼王说:地藏菩萨发这么大愿,怎么还度不完...

极乐的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

两位诤友

【原文】 予初出家时,皋亭茶汤寺老僧,以诞日延予斋。时大岭有立禅,北人也...

念佛就是佛法界现九法界隐

当我们的始觉跟本觉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阿弥陀佛无量光寿全体的...

佛心与众生心都是一个心体

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虚妄的

在唯识学当中它告诉我们说,人生的无奈来自于第八识的业力的释放,这一块是你...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作一个比较

这一段是说明以愿导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当中,这个观是很重要的,由...

很多人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

从不遗失物品的妇人

过去有一个妇人,常常很自信地说:我不会遗失任何东西。一天,妇人的儿子想要...

念佛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我们以下引用永明延寿大师的《...

真正的出家,提到名利这些事都会怕

前两天,中国佛学院有人来接法,我就和他们讲:你们接法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

平常养成这个习惯,梦中遇到恶事也能不犯戒

用功办道要对自己的色身,色壳子要有所了解。就是我这个色身体质本质怎样?和...

这一念清净心是何等的宝贵,何等的重要

第二个七明天过一天,后天晚上就圆满了。因为七打得顺利,光阴就过得特别快。...

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法吗

问: 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不如法? 天因法师答: 在家居...

净土法门,圆收圆超一切法门

《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

不要相信明天会更好

暇满,简单的说有五种的暇满,第一个:善得人身。因为你在三恶道,到诸天去,...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就是恶业;心念是善良的...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成佛不能分内外

一个人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成佛之后,所谓心转则一切转,内心转凡成圣以后,...

观无常证圣果

昔日,佛在摩竭陀国成就圣道,有许多修行之士聚集而来。有的行者住在山上洞窟...

全真起妄,全妄即真

这里,传灯大师施设了一个问答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现前一念之心和西方净土相...

极乐世界不能用业力去召感

净土宗的人有一个盲点,以为修福报就会到净土去,很多人是这种概念。他就通过...

平心则能荐亡

【原文】 杭郡多士坊①,有东平庙。郡之窘人死,致梦其妻云:谅汝无力修荐;...

把这「五根」扎下去,如救头燃,如丧考妣

这五根就是信、精、念、定、慧。为什么称为根呢?我们说,一切树木花草它都有...

五种外道的错误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有分别宿作为因,或有分...

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

如来微妙色身,虽在极乐,离隔十万亿刹;如来清净法身,普遍十方,充满法界,...

三藏十二部经,没有看到哪部是讲气功的

禅是什么东西呢?平常大家都晓得,有如来禅、祖师禅。禅是印度的名称,翻译成...

「本此无住」而建立了世界和众生

其实它这个地方所要讲的观念,就是这一句话,就是本此无住而建立世界众生的颠...

煮菜时放一点料酒吃了犯酒戒吗

问: 请问第五条戒,酤酒戒当中提到药酒不犯,但生活中常以米酒入菜,吃了以...

菜里面有蒜,把蒜挑出来,这个菜还能吃吗

问: 在外面吃饭,菜里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来,这个菜还能吃吗?犯食五...

不可乐于听闻而怠于实修

问: 师父慈悲,弟子学佛以来,一直很好乐听经闻法。对于思和修,比较懈怠不...

凡所有心皆称迷心,心本无生始称悟心

参禅人,守住一门做工夫。何以专办此事,尽此一生,尚不容易办好,何能这一头...

这四条分钟定律,改变无数人

好好利用一分钟,与随意浪费一分钟,看似没什么区别,但日积月累后,人与人之...

你要常常这样想,我相就没有了

自在是思惟修得来的,思惟修就是观,你这样做就是观自在,他这样做就是观自在...

契证到念佛三昧,那极乐世界就在当处

这桩事情同时是显示极乐世界这样的一种微妙无碍的功德,反衬我们在娑婆世界怎...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首先四念处是非常重要的,四念处,就是四种,念是什么?念是指我们能观察的智...

但甘其味,勿择其形

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如是种种变化现身,在此...

卖酒犯重罪

六根的功能没有错,错在你内心的攀缘心什么叫酒呢?只要它有酒精成分,不管它...

六根的功能没有错,错在你的攀缘心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我们常常说,调伏攀缘心...

念佛的心不能带条件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这个外境是由业力变现...

娑婆众生吃饱不是奔走尘务,就是昏沉睡眠,都是轮回的业

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

人的寿命真的很短促啊

今天已经是农历的三月十四,明天就是十五了,再过一个月就要结夏安居了,四月...

持戒现世都会有趋吉避凶的效果

广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经笺要》讲到说,过去在湖南有一个祝圣寺。祝圣寺有一个...

经书之类都好难,只念佛号可以吗

问: 请益法师,经书之类都好难,整理好多笔记,但是不能真正理解,天资不行...

「十缠十使」是我们修行中的大障碍

《怡山发愿文》全文字数不多,却字字珠玑,把我们的三障(即烦恼障、业障、报...

【荐】古人往生特别容易,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难

我等念佛行人,应当考实今时净土法门,与古时净土法门,究竟是异耶,同耶。 ...

恭敬三宝要从恭敬僧宝开始

我们现在是不是做到了恭敬三宝呢?在这里面想一想,我们从心理的念头到行为是...

功夫上去了,气脉就通了

我看打七呀,四个七都快打下来了。还有些师父,总是话头不得力,功夫没有入手...

心无形故,力最无上

《金刚三昧经》云: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禅?佛言:存三者,存三...

大安法师2023年新春开示

正月初一开示 | 柔忍 各位大德比丘、各位尼师、诸位优婆塞、优婆夷,还有...

耀智大和尚自述与观音菩萨的殊胜缘分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观音菩萨,关键的时候都会祈祷观音菩萨,这是什么原因...

历观古人,无一不从辛苦中来

近来诸方少年,有志参禅者多;及乎相见,都是颠倒汉。以固守妄想为誓愿,以养...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不能够丝毫错了因果,否...

莫以为做和尚容易,除非你不修行

他们看到和尚没儿没女,自由自在,以为当和尚好玩。其实这个和尚难搞啊!又要...

佛陀世世生生随逐于众生心无暂舍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

无生毕竟有生在,离相依然住相中

无生毕竟有生在。 无生是谈理的,不生不灭的法性理体,真如理体,它是无生的...

为什么越念佛越觉得杂念纷飞

问: 本来念佛应该越念越清净,为什么越念越觉得杂念纷飞? 大安法师答: ...

众生的罪业会跑到我们心中吗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考考你们的因缘观,你认为众生的罪业可以跑到你的心中吗?...

情绪变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状

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成就离一切相;第二...

空观脱离过去,假观创造未来

龙树菩萨《中观论》有一个偈颂: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墙角的,因为正好修行

佛陀在楞严经中跟末法众生说:假设修行人不断大妄语,虽然他广修禅定、智慧,...

善求与恶求

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当时提婆达多虽亦从佛出家...

万里无寸草处去

禅宗的洞山禅师,在禅宗里面是有名的一位大禅师,像雪峰禅师,都是了不起的禅...

小军比丘出家缘

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个婆罗门,哥兄弟两个人。两个人,哥哥叫大军,弟弟叫小军...

虬龙与猕猴

这个故事出在《佛本行集经》,这个故事怎么说的呢?大海里边有一种叫虬龙。虬...

你这样去想,心惊胆战啊

用功的人,你晚上做梦是不是还知道用功,梦中有七八分功夫,你病中是不是还有...

临终关头一心念佛最得益,妄动哭泣最贻害

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

多善根福德因缘来自于阿弥陀佛

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

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 这是总结...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感应

大乘佛法的一个观念是这样,诸位要知道,你要修圆顿止观,你要有一个观念:你...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在以下的经文当中,佛陀都是用问答的方式,等于...

惊恐的时候,一念经咒,心就定下来了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二佛轮。由此轮故。以其无上三世业智。如实了知一切有情...

马祖道一勘验大梅法常禅师的故事

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古人有成就啊,就是在有那个坚韧不拔的志向...

如何把咒语的功德开显到最大的力量

当然,这个地方就讲到,方法是很重要,观照力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想一个问题:...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感应故事

唐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县,令狐元轨者,敬信佛法。欲写法华,金刚般若,涅槃...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一个重要根本

淫戒的重点是在「其心不淫」。什么叫『其心不淫』呢?它的意思不是说你在佛堂...

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

佛教兴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经》上说:魔王要是看到有两个普通的居士在斗...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佛教修行当中,主要是两个...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此四句,名庄严虚空功德成...

人死形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

龙女成佛

昔日,释迦牟尼佛于灵鹫山说法华经时,有七宝塔从地涌出,多宝如来于塔中出大...

沸汤施食

【原文】 有自称西域沙门,作焰口①施食法师者,其洒净②也不用水,燃沸汤于...

开悟很困难,往生很容易

我常说:开悟很困难,往生很容易。修行人要大彻大悟,见到平等的空性。禅宗云...

不断「放下」的时候,你跟「真如」就越来越近

楞严经中,虚空藏菩萨说,他在因地以观察虚空无边,观察四大地水火风是无依,...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坛经》上讲,迷即众...

何谓「四重二谛」

第一重:以有为俗谛,以空为真谛。 第二重:说空说有皆是俗谛,非空非有为第...

你心中在动,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动

楞严经中讲有个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时候,先观察外在世界是动的,然后得...

想到清净的国土,一定要净化你的内心

从二谛圆融的角度,什么叫做唯心净土呢?说一个真实通达空性的人,他的心情是...

临终千钧一发之际,要帮助病人心无二念

不要把念佛往生看得那么容易,感应不上,也是往生不了的。怎么感应?就是深信...

临终助念宜恳切念佛,切不可屡屡探之

又,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

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

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

哪还有什么比了生死的事大呢

我们禅七打到这个时候,应该功夫有个受用,能提得起。本来呀,在行香的时候,...

德森法师往生记

德森。自号苦恼比丘,江西兴国县人。年幼时读儒家的书籍,文名流传于乡城之间...

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修行

《华严经净行品》有一百四十一个颂,读来朗朗上口,若随文思忖,便感到一切处...

生死心切,道心就自然好

今天在禅堂里面种的是般若因,所以禅堂里面称智慧堂,称选佛场。这是种的是金...

竭诚受持《法华经》得感应

《竭诚方获实益论》中的再一则,讲到受持《法华经》。我们来看: 唐僧昙韵,...

真实的力量要强过虚妄的力量

我们一般人刚开始学佛,你不是说马上改变。学佛以后,你开始回光返照,这时候...

心念念相续,才能构成业力

我们内心的一种造作的功能,佛陀说就像一个暴流,就是一个从高山上,流下一种...

安住于真如,再来观察这一切的假相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

临终关头念佛最要紧,切莫搬动哭泣误大事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

助念主事者宜明理,莫以世间俗情贻害病人

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八点钟,然后歇气,以...

助念时应三班相续佛声不断

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

虚云老和尚的勤奋和严谨

虚云老和尚的一生,可以说非常勤奋、非常节俭、非常慈悲,有甚深禅定功夫,有...

勿道群生性命微,万物皆灵莫杀生

勿道群生性命微,万物皆灵莫杀生。自从学佛以后,我一直行持着吃素戒杀等善法...

南山律祖道宣大师

戒律,是佛弟子用来净化个人的准则,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净化人心的方法,特别...

一个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圆满

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典,读诵通利,思惟分别...

祸福由因,改变在缘

我们从我们内心的相状,看到过去的因,也看到你现在面对的缘,也可以预测你未...

为何五蕴的身心世界,本质却是真如本性呢

菩萨遇到因缘的假相,第一件事情,不是马上处理,先观察你本来没有这个因缘的...

为人助念,即是成就他人作佛,功德难思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

凡夫能去极乐全靠这句万德洪名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

如何善巧开导安慰临终之病人

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 ...

【荐】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

又穷又病,家里也出很多祸事,怎么办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至心瞻礼...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恒的快乐,就必须训练和培养八风不动心的深厚...

习惯成自然

有这么一个笑话:说有一位技艺很好的厨师,经常被人请去帮做酒席。这位厨师有...

理观让你清净,事修让你庄严

问: 师父!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怎么面对如灰尘的人事因缘,弟子已经很清楚...

主导我们生命轮回就是行蕴

那么正念真如这一块,什么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呢?我们看后面的一段说明。...

成就临终往生,要注意哪三大要事

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

生死是幻相,要用信愿念佛来了断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包含了几层意义: 一、...

如何在布施中达到三轮体空

修布施,最重要的是了解三轮体空的道理。三轮乃指:布施的法财或钱财、布施的...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我初出...

喝酒有种种过失,是故应当不饮

酒在五戒中有,八戒中有,乃至比丘菩萨戒,无一不戒酒。但是酒的本身,并非罪...

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

念大悲咒应具有这十种心

有弟子问什么时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大悲咒是观音菩萨与...

客来客往,自心不动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一个是客...

「一实相印」在《无量寿经》里的表达

辨体一实相印(十如是) 下面看辨体,辨释这部经典的体性。一般表述,是以实...

这样去做,地藏菩萨就能加持成就你的大愿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

走遍天下寻知己,未识这个是知音

比丘可不是个简单的称呼,这修行人,要久住丛林,亲近有道德的,这庙里边住的...

你对「感受」还看得很重,你就不可能离开三界

我们开始不再随顺我们的感觉而走,我们一个修行者,你真的要行菩萨道,你要放...

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就是一种惩罚

什么叫做异熟识?什么叫【果相】?善、恶、业、果,善跟恶,业、果,这个就是...

南山律祖道宣律师

我国隋唐时期,佛教宗派,一时纷起,形成了一个众芳竞秀的局面。中有一宗,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于一心,则念极而空。无念之念,谓之真念...

妄想造就了我们的业力

我们因为不悟到自心,所以我们的妄想就造成了我们的业力,就是无形的心这个念...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

虚云老和尚在世经常说: 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 随缘,不过分追求。...

往生之要关,念佛之妙诀,就在此字

示施圣藏居士 我佛教化众生。虽法门无量。要而言之。先进三皈。次受五戒。由...

看到别人修的法门,万不可生怠慢轻视心

我们要止息一切的恶法,因为我们过去生当中,有很多的烦恼习气,不好的习气也...

佛门高僧——圆拙老和尚

绪言 圆拙老法师的声誉载道,已早为教内外人士所敬慕,而其倡印佛经、培育僧...

要消灭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我」是最重要的

在生命当中我们自己得到一个暂时的果报,别人也得到一个暂时的果报,我们会一...

人生没有对错,还债而已,不要堕入对立

我们必须用心力来引导业力。因为我们无始劫造了很多业力,所以人跟人之间是非...

极乐世界离开了这三苦

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非苦非乐是行苦...

所谓贵人者,谓其能去乎贱态也

【原文】 所谓贵人者,非爵尊位显,学富五车之谓也。谓其能去乎贱态也,谓其...

世间的第一大事

我们在这个堂中是办世间第一大事,何为第一大事?生不知何来,死不知何去。我...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然复妙觐大仪,启心贞照。识以悟新,形由化革。藉芙蓉于中流,荫琼柯以咏言。...

洗涤无量劫来的业识种子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

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

从我们一念心性来看人生,人生没有开始,就是无生。为什么生呢?那是因缘生,...

受戒与不受戒的差别

在家人通常说:心好就好了嘛,受什么戒嘛,不受戒与受戒就是有这个体,有受体...

得悟人正宜往生净土

【原文】 或问:某甲向修净土,有禅者曰:但悟自佛即已,何必外求他佛而愿往...

很多事情会后悔,就是因为反应太快

当我们正念真如: 第一个安住力,把心带回家,不迷不取不动。 第二个调伏力...

开悟的人,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个开悟的圣人他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为什么?他活在自己的清净世界里面,...

邪见造的业是最重的

不如理就是说,你听闻了一个邪法以后,你自己在寂静处,一次一次加以消化思惟...

为了让你拜,我来做点怪

问: 有一些同修讲,广东某一寺院有某法师讲自己随时可以往返西方极乐世界,...

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约有四障

【疏】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约有四障。四障破除,方能执持,乃至一心故。 【...

劝持《阿弥陀经》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

但能如是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

自达摩大师到中国,唯说一心唯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余佛,以法传法不说余法。...

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一、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见,是名真心

参禅人,由散乱心,参到有心,只有参禅心,无妄想心。复由有心,用到无心。无...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讲到根、尘、识三法,佛陀为了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因缘的相貌,他把生命分成三部...

让罪业消失的方法就是「忏悔」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若遭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扰乱忧怖,不称意时,应当...

亲得离尘埃,子道方成就

无朽问:云何仰酬祖父?菩萨曰:世间所谓孝者,以何为上?曰:能敬养,能为善...

老病宜念佛

老病宜念佛。 衰老了,生病了,最应该念佛。但是往往处在老病的时候,不能回...

贤愚寿夭,富贵贫贱,皆可自作主宰

【原文】 修德有顺有逆。顺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极而彻证,证而了无所得。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