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全站文章(第64页)  【随机推荐】

受持弘扬楞严经的真实功德和意义

我们好好的去受持《楞严经》、弘扬本经,到底有什么样灭恶的功德? 我们来看...

妄想创造出六道轮回

妄想为什么会创造出六道轮回来呢?(这一段很重要)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

出离三界必须要做两件事情

如果我们有志于了生死求生净土是一个出离三界的,你对三界的妄想太执着会障碍...

用本来无一物来对治烦恼

禅宗一个很关键的传承,是五祖传到六祖,因为禅宗之前的修学很杂乱,初祖、二...

出家修行应如何选择道场

出家(梵语pravrajya),音译作波吠俨耶。即出离家庭生活,专心修沙...

拜佛含蕴深奥医学原理

我还有一点经验也许可以提供给您们参考一下,也许在病中会有很大的突破和帮助...

肉食素食可以影响性格

实验证明,含钙量多的食物,可以缓和人的神经过敏,使冲动的性格变得异常温和...

超度亡灵最重要的几个咒

问:师父,我们一般学佛的人都要具有慈悲心的,一些没有学...

行医与学佛

人们在生病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医生、医药,在患者眼中,医生往往显得非常高大,...

心安才是福

几年前,我和一群朋友参加了名为突破性领导力培训课。培训师把我们分成两组,...

施污垢布 得最胜福

当时舍卫国有一个长者,妻子生一女儿,美秀无双。她刚出生时,身上裹着一层白...

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学佛的关系

末法时期,学佛有诸多逆缘。特别对于在家居士而言,要处理好工作和学佛的关系...

抱怨的危害

人有抱怨的习惯,却不知道这个习惯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麻烦。夫妻相互抱怨,能...

为什么要忍

生活难免遭遇各种各样逆境,面对这些人事,人多半会无法安忍。讲理行不通,就...

焚烧除障草可去除鬼魅吗

问: 焚烧除障草真可以达到除去鬼魅的效果吗? 法藏法师...

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有四种良马。第一种良马...

释迦佛与三千佛缘

释迦牟尼佛一日于众会中开示大众:我于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时代出家学...

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

从前有一个人,在某天夜晚对他的儿子说:明天一早,你陪爸爸到某个村落去拿取...

玉米的3大神奇功效

一、高血压及高血糖患者 玉米最早是产于南美洲的,当地的印第安人一直都在喝...

世间之人情执牢结坚固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

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陈永寿问结局。菩萨示偈曰:节欲戒瞋,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作家法。随力婚...

净土门内的上上人

净土门内的上上人,就是老实念佛人。 老实念佛不容易啊!真正能做到老实念佛...

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

正视自己的分别心,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我们大家可以从一个故事来看到分...

有没有享受的命?

生命时刻充满无常。我有个朋友,刚刚发布他升职的消息,大家正在高兴,还没有...

未来比过去更美好

江苏江都人,为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12岁于宜兴大觉寺礼志开上人出家,...

迷乱由主,悟则必胜

佛陀说,我们修止观的人就像热汤一样,魔王冤亲债主活在妄想当中,他就如冷坚...

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问: 请问,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了幻法师答: ...

了解我们罪业的本质

佛法讲因缘是讲三世,就是我们先观察过去,我们往过去的生命去观察,怎么样观...

佛教是如何看待风水的

据近代学者考证,历史上对风水最早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在其著名著作《葬书...

我的人生因佛法而改变

这个世界太没意思了 我是一家企业老板。企业经营茶叶生意,包括生产加工和自...

超度常识问答简选

问:念经何以能超度饿鬼。 答:仗念经力,感发饿鬼善根,...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问: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 从佛法上讲,子...

沉迷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不开手机,并沉迷其中。手机的出现,本来是...

如何提升人品

提升人品,不一定是在今天的社会里才需要,在古代的社会也同样需要。未来的世...

八种世间法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出跃经》 八世间法 此是非颠倒...

现前这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段心光,当下了无其事,...

憨山大师论般若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般若梵语。华言智慧。以此智...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尽了一辈子的力,说已经...

如亲四怨的冤家

什么叫做如亲四怨呢?大概意思就是说看上去好像亲人一样的冤家。披着羊皮的狼...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是祸患。按说,人生世间...

人应该在哪些方面讲情、留情

世间上,一般人最注重的什么?就是「人情」。而什么是「人情」?人情可分为親...

把心带回家

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当然攀缘外境了,我们攀缘佛菩萨的圣像,所以我们皈依三...

不失信于人

唐朝陆元方,曾为武则天时的大臣,为官清廉诚信。他在洛阳城外有一所宅第锦绣...

此日不复,寸阴尺宝

有一个日本大官问泽安禅师如何处理时间:唉,我这个官做得真没有意思,天天都...

爱物惜生,物尽其用

陶侃是晋代名臣,虽处高位,却简朴、惜时。他身任官职,难免会有人送礼,当别...

糜子仲为善得福

三国时代,东海朐县有一位名叫糜子仲的人,他的祖先世代经商为业,累积偌大的...

最轻松的方式还是诚实

鲁宗道是北宋大臣,在他住处旁有个著名的仁和酒店,店里的酒闻名京城。鲁宗道...

厉成裁衣

明朝时有一位著名裁缝师名叫厉成,刀法如风,名官大臣的衣服,经他一剪裁,个...

话说得失真

《荀子》说: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不听、不说、不传

语言,不仅是人类文化留存、发扬的重要媒介,也是人际往来的利器,运用得当是...

不为美食所欺

在王宫里,养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鸟。这些鸟是要做什么用的呢? 原来,这些鸟儿...

要赢得信任,诚实是关键

曹彬是北宋的开国功臣,他曾为周世宗的亲吏,负责掌管茶酒一事。有一次,赵匡...

谣言止于智者

战国时候,各国之间争战不停,国与国之间也常订定各种盟约,当时常会将太子交...

当思来处不易

释尊在世时,有一名弟子对于信施供养的衣服,才穿了两三天,就任其污秽破损;...

没有作乐的闲钱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天赋很高,七岁就能作文,神气从容,气度非凡。十...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常人往往视逆境为外来因缘,总不知究竟的缘由为何?往往只在事情表象与人我之...

戒,不要拘泥于戒相上

印度的波斯匿王有个妃子,人称末利夫人。她皈依佛教,并且受持五戒不杀生、不...

木头与蛀虫

有一根木头上,忽然来了一只小小蛀虫,整日在木头身上爬东爬西。木头不耐烦地...

童叟无欺的服务精神

在日本弘法之余,我与随行的徒众也会抽空上街购物,一方面想借此了解日本的风...

心里的坟土早干了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老子和庄子是放旷逍遥哲学家的代表。尤其庄子晓梦迷...

人无信不立

人讲的话即成信,人无信不立。恋人彼此立下的山盟海誓,就是一种承诺;商业往...

准提菩萨形像的象征意义

准提菩萨的形像有很多种,一般我们常见的形像通常是十八臂的准提菩萨,其实他...

修行人着魔的主要现象

一、共修时的魔事 修行人发生魔事时会有那些现象出现呢?这可分自修与共修两...

过河要拜桥

有一句成语说过河拆桥,意谓受人帮忙,事成之后,忘恩负义,这是不懂得感恩图...

13种不该有的坏个性

常说态度比能力重要,拥有正确的心态与个性,是成功的关键。但是,人们往往忘...

【荐】洪应明《菜根谭》下集

一、乐者不言  言者不乐 谈山林之乐者,未心真得山林之...

【荐】洪应明《菜根谭》上集

一、栖守道德  毋依权贵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

藕益大师《十大碍行》语译

我是修学净土宗的初学者。净土宗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为目...

坚持良知,不说假话

人常常为自身的利益,不惜说假话,欺骗别人,有时候甚至用尽心机,占尽别人的...

浪子回头并不难

一位年轻的寡妇发心供养一位住在深山的修行人,使他日用饮...

不幸的命运

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他具有神通,不但可以看到快乐的天堂,也能看到地狱受...

手上的戒指,未必能保证白头偕老

张先生享齐人之福,娶了两个老婆,大老婆年纪比较大,小老婆年轻貌美。他为大...

大火后的奇迹

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

一碗白饭的故事

二十年前,某日黄昏,有名看似大学生的男孩,徘徊在台北街头的一家自助餐店前...

信愿持名,心不颠倒

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告诉我们,所谓的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整部《法华经》...

用短暂的痛苦,来解决长远的痛苦

什么叫精进呢,《广论》当中提出了两个定义。就是当我们在断恶修善度众生的这...

专注做事少成见

在修行中我们的智慧是因为我们的成见给障碍了。要想开发我们的智慧就要想办法...

永信法师:不怕少林寺成网上寺庙

永信法师,少林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第九届全国...

礼佛有七种

这个礼拜在慈老法师引证勒那三藏里头说,礼拜有七种。内无恭敬心,没有恭敬心...

生起厌离心,净业才容易成功

信、愿、行是修行净土三资粮,其中愿即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它...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 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安...

修学佛法最应警惕什么

问: 当下修学佛法的人最应警惕的是什么? 道安法师答:...

学净土宗为什么还需要学天台宗

问: 我们修学净土宗的人,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了,为什么...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颠倒事

一个人生到世间上来,他是有他的标准的。给他吃的东西应该是五谷、蔬菜,不应...

心灵在放生中得到升华

我生活在一个很美的地方,四面有山,四周绕水。是的,那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宁可割肉补常住,不可私蓄肥自己

在佛门中有副著名的对联: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这副对联来源于佛...

呆若木鸡的精神

佛陀教化世人的方法很多,所以有御马的说法。在《杂阿含经》里讲,马夫训练马...

持名念佛是念四字,还是六字

持名念佛是念四字,还是六字?持名念佛,念四字阿弥陀佛,还是六字南无阿弥陀...

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产生和形成,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必有其因果,所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

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为什么我们读经典?就是借教观心!一个修行人,什么叫做静坐、修观?就是你跟...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现在常有很多人来找师父开示,我问开示什么?他说他要学佛,我说:你为何要学...

最珍贵最稀有的微笑

我在行医的路上,曾经遇到一位患者菩萨,他虽然是一位屠夫,但是平常待人诚实...

从此我步入了佛门

我到清修院的时候,正是一个早晨。到了门口一叩门,里边出来一个小和尚。他的...

心忙则忙,心闲则闲

你请某人帮一下手,也许,他会回答你:你没看见,我正在忙着嘛? 你请某人做...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

中阴身的定义与寿命

中阴身的定义 自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中...

乞丐精进念佛往生

清朝松江一乞丐,未知名姓,住明星桥破屋,日面向市门,诵《心经》一遍,乞铜...

思地狱苦,念佛自然恳切

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

以爱化怨 武士之子出家

大约八百多年前,日本有一个很大的山村,山村的正中央有一户大宅,那是一座古...

一念诚心的出发

大陆有座龙山寺,是从唐代就有的古剎,听说清朝时代有一时期,寺内的香火鼎盛...

幸与不幸,完全由自己而定

佛陀在世时,波斯匿王来到佛陀讲经说法的祇树给孤独园拜访佛陀。佛陀为波斯匿...

白毯与骆驼皮

我们在分分秒秒间,要把心照顾好;一切的行动要谨慎、守规矩,如此,生活才能...

修行时要先「调五事」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

念佛行人不应沉迷在网聊和辩论上

今朝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朝穿不穿,人命无常,一分一秒都不应该浪费,工作时说...

中医如何看素食

随着素食日益普及,人们逐渐知道素食对健康的好处,不过这方面的资讯大都来自...

方寸心间的抉择

三国时代,东吴的孙权对佛教素无信仰,有一位印度的出家人康僧会到吴地(今江...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清朝的玉琳国师,前世是一个十不全的书记师。因为受到富家千金的羞辱,难过得...

处世要有因果观念

有位年轻人热衷于事业,一心想发大财,每天早上他都会先绕道到城隍庙拜拜,祈...

遵循生活的规则

一年夏天,有位爸爸准备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海边戏水。前一天晚上,他召集孩子们...

一颗有主的心

元朝的时候,连年的战火,局势动荡不安,老百姓有家归不得,为了保全性命,流...

如何分辨魔障与业障

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说...

怎样才叫做清净

一、清净的内容 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

净业行人先把耳根和意根摄住

六根中最难摄的是耳根与意根。眼睛能见屋里的东西,但见不到外面的景致。所谓...

佛弟子如何看待婚外情

问: 作为佛弟子,该如何看待婚外情? 大安法师答: 这...

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

佛教主张给亡灵焚烧纸钱吗? 作为寺院来讲,清明节一般会举行一些超度法会,...

天趣之因与果报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这个世间人不求常住的真心,因为他没有因缘听到...

仙趣之因与果报

天、仙、神、鬼不一样。什么是天?天就是光明义:天是行十善,人死后用化生往...

鬼道的十类

在《楞严经》的思想,是地狱受报以后,转为鬼道继续受报;鬼道受报以后,再转...

人趣之因与果报

一、人趣之因 (1)负债者互相追债 就是生了不肖子,要来讨债的,儿子向父...

欲望永远都不能满足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

因小失大的商人

从前有一个生意人,借给人家半个铜钱,那个人好久都没有偿还,于是他就到借钱...

人生必看的「四个地方」

一是去医院看看,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看看哪些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方知人生在...

多学习在逆境中念佛

人说世间的境缘,正是自己修行的助缘。以这个痛来说,不论是生理痛,肚子痛,...

无尽的财富来自哪里

经上说,大千世界七宝不足以为奇,遇到佛法是珍奇。 福田经云:佛告天帝,九...

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力无与伦比,是所有法会...

玄奘大师最后魂归何处?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处,而...

勇于对抗自己的烦恼习气

真正的修行并不容易,多数人不敢真正地修行,或真的对抗习气,他们不想做任何...

把握现在的因缘去创造来生

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般的...

感受是跟你的业力有关系

诸位要知道一个事情,当你看到某一个人,你起快乐的感受,你跟他之间有善业的...

只此浮生是梦中

许多时候,一些从事演艺工作的人,不觉都会发出对生命深沉的慨叹:「人生如戏...

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有关因果报应的道理,在佛法里面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始终是一般善信经常...

幸福要向何处求

人生在世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有几乎相同的愿望,那就是幸福。然...

庄严自己,也要庄严世界

「庄严」这两个字,我们常常都会听到许多佛弟子在说,如「法相庄严」、「妙相...

曾黎的素食心得

曾黎吃素源于偶然。食素之后,曾黎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畅快。对于素食者来说,...

修行人没有障碍

在东林寺念佛堂外,听过一位师父和大家讲他出家的感想,修行人一要耐得住寂寞...

话多心散乱

还记得刚学佛时,一位居士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话,话多心散乱! 来到...

勿作「二宝」弟子

在家信众修行中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宝、法宝还完全依靠僧宝...

范仲淹诵经救母

宋朝范文正公仲淹,他的母亲去世后二十一天,梦见亡母哭著对他说:我因为在阳...

人生相报十大恩

1、父母养育之恩。十月怀胎,冒险分娩,精心喂养,呕心沥血,养育成人,望子...

小老虎修成阿罗汉

优波笈多修得阿罗汉果后,仍然继续在摩陀罗国的那哆婆哆寺,跟随舍那婆私修习...

慈悲心是超度冤亲债主最好的方法

要想超度冤亲债主,最好的方式,是慈悲。唐朝时,鄱阳湖闹水怪,经常兴风作浪...

不怕扬名晚

相传战国时代的魏文侯,曾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兄弟三人都是名医,哪一位的医术...

有佛法就有办法

在我这一生中,俗家父母生养我的色身,固然劬劬劳苦,但十二岁出家以后,佛教...

把吃苦当成吃补

人,大多数都喜欢尝甜头,不欢喜吃苦。 其实,人生本味,酸甜苦辣,百味杂陈...

工作最伟大,服务最神圣

英国格拉斯哥市的一家书店门口总放着一箱旧书,有一个靠奖学金生活的穷学生在...

人不应该被压力打倒

时下不少人因工作不顺、情感纠葛、社会压力等种种原因而苦闷烦恼,甚至出现轻...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

人有一个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拳头,我打你一拳,你把我送到公安局,是...

万般烦恼的根源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从这句话而契入悟机,彻...

一物降一物

人有千般苦,心有畏惧,怕就是苦。因为心生畏惧,就表示没有办法应付压力、灾...

从禅修立场使得自我消融

自我是最难消融的,这是最可爱、最坚固、也是最讨厌的东西。人人都知道用自我...

金光明沙、咒轮、往生被超度亡人的方法

金光明沙 金光明沙系根据密部,持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所加持之土沙。目的...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天地化育之大权。 各人...

佛化道德的特质在般若

佛法能完成究竟圆满的德行,他的特质何在?佛化道德的特质在般若。 梵语般若...

布施的质与量,会影响到功德的大小吗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认为布施的东西要数量多、品质好,乃至于布施珍贵的宝物,...

净土法门不仅利益身后且益生前

【净土起信一:净土之说,多见于日用之间。而其余功,乃见于身后。不知者,止...

何不为自己积点福

我有位朋友在昆明的钱局街做了几年服装,店小乾坤大,也算是见识了许多人生百...

如何避免刀兵劫——战争与和平的因素

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个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跟着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

做个常不轻菩萨

佛经中一位常不轻菩萨,是我们生活中,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常不轻菩萨:...

时时修正我们的思想

如果土壤中没有种子,就不会有禾苗破土而出,也不会有后来的百花竞放和绿叶葱...

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借用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来比喻一个人自己的所作所...

佛的「四辩八音」

佛有四辩八音,什么叫四辩?就是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普贤菩萨是佛教传说中四大菩萨之一,道场在四川省峨眉山,每年香火不断,游人...

布施的五大功德

过去佛陀与其五百位大比丘弟子,一起住在毘舍离的獼猴林中。当时,有一位名叫...

妻子甚狱

过去在耆闍掘山后面住有七十馀户的婆罗门,由于宿世福德具足,所以得度因缘已...

香积法味供养

昔时世尊听闻维摩诘长者卧病在床,便教敕文殊师利菩萨前去探望、慰问。诸菩萨...

临终能否捐赠器官

所谓菩萨一切悉舍,吾人临终是否可将色身各器官,捐赠病厄之人,或留作医界实...

贪瞋痴是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

佛教认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贪瞋痴是人类迷惑不悟的根源,是造...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是苦),集谛(是哪些...

戒邪淫的关键

很多师兄会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觉得色-情的画面看一下也没关系,只要不手淫就...

开悟的十个标准

人人动辄谈开悟,所谓的开悟,究竟如何?标准是什么?最平实的说法,是永明寿...

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静坐的利益 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对于身心健康,确为有益。以世法说:年老...

末法时代魔强法弱

末法时代是魔强法弱的时候,魔王的势力一天比一天扩大,佛的势力一天比一天缩...

无上改命大法--准提法

改变人世间不好的生活环境和遭遇,永远是人们最大的努力目标,也是人类文明、...

我们如何转苦为乐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天性都是渴望快乐的,谁都不希望与痛苦为伴。但是大部分...

解读「生命的第一课」

2014年2月17日,成都各中小学正式开学。值得一提的是,开学第一课竟是...

想赚钱要靠努力与福报

世间的人之所以贪财,因为财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分、地位的陪衬。古人说:有...

一代高僧一诚长老印象记

一办心香冲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祈祷和平干戈息,祝愿中华国运坚。振兴神州...

我为什么会到庙里来

芒鞋破钵随缘化 在传喜法师读书的时候,同学之间经常讨论的问题是:我们长大...

念佛对治恶业障道

恶业障道发相,亦有三种:一沉昏闇蔽障、二恶念思惟障、三境界逼迫障。 一、...

家庭顺利吉祥之因

人们都渴望过着美好的生活,家庭中事事都如意,事事都顺利。不顺利的家庭生活...

财布施不及法布施功德大

行菩萨道也属于法供养。法施的功德很大,这个问题《金刚经》中讲得非常清楚。...

坦然还儿债

我是省城重点中学的教师,爱人是医务工作者,夫妻可以说感...

不经中阴身,顷刻做菩萨

如果我们都没有接引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都是很昏迷的,很颠倒的,如果临终...

仰天而唾,唾还从己堕

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说中,亦...

改变你的磁场

人的磁场是看不见的,但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就像万有引力一...

出世间法的成功

世间的祝福都是吉祥、大喜、恭喜发财等。今年是马年,确实也有这个品质马到成...

惭愧心与七圣财

一、惭愧的意义 惭愧,是惭与愧的并称,即对已犯的错误生起羞耻或内疚之心。...

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方法

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灵光独耀。这一十六字,就是修习生活禅的基本...

拜《药师忏》可以替代别人忏悔

在《《药师忏》法特点四》的日记中讲了《药师忏》第四个特点是六度齐修。我们...

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

几年前,参礼九华山时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联: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如...

去除无明的习气

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倒人生,「修行」的目的...

分分秒秒观照当下一念心

过去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深山里的道场打坐用功。他的师父常常教诫弟子们说...

一言不慎即招无量剧苦

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当过印度波罗奈国的王太子,名叫慕...

常啖人间肉鲜美,谁知盘盏肠食毒

【猪肉】 味苦,性微寒,有小毒。牡曰,牝曰彘,子曰豚,牡而去势曰。生江南...

沉静的力量

公元前4世纪,有一个原本十分繁荣的国家,自从新的国王继承王位掌管大权后,...

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

诸位,我劝大家,你如果你空观的智慧自我意识的这种杂染没有慢慢调伏啊,你就...

对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们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经到了,在新年开始,为了让大家能在学习大乘正见...

「美丽」的危险

《三慧经》中说:山中揭鸟,尾有长毛;毛有所着,便不敢复去,爱之恐拔罢;为...

以「五心」面对缘起的危机

我们用佛教的缘起法来分析危机的必然,绝不是在幸灾乐祸,而是要告诉大家,既...

印光法师小传

一、简状 印光法师,法讳圣量,自署常惭愧僧。1861年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