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楞严经讲解

宏海法师  2019/01/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二十一讲)

各位同修,大家上午吉祥。那么时隔一段时间,今天我们又入到维摩讲堂,开演楞严大法。确实我想就是说听经言教,虽然我们很多时候也是再再地害怕大家陷入到这样的窠臼,而提倡说不能够执著于文字,应真修实悟,老实念佛,可是这种经教的功德他也是,在我们初迈步的时候也是必由之路。特别是我们一路讲过来,这个大的板块内从四科,还记得我们四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样地去层层地去分析,就是他这个经文法义的展示,跟我们现前现实社会的这个现前人生的对照,可以源源不断地把我们这个曾经无暇顾及的虚幻之境,给它真实地揭露出来,把我们的身心扶持在这个认知层面。所以越是对于经教的这种展开,他一个必然的功德是什么呢?就是让我们越来越对这个佛法是真实之法,必然要入行,起信入行,最后真修实证,说这个链锁是真实不虚千真万确的,越来越笃定,越来越无碍。那么这样的话,这就可以说明是进入一个良性的秩序了。所以你看像《楞严经》这样,从四科开始不断地给我们说,这个虚幻之相当体就是真如本性,而这种真如本性,又不妨碍他虚幻之相的这种无碍、事事无碍的存在。所以一旦我们了知说世界原来,在这个越是多层次,不断地挖掘的这个过程中,越发发现,越复杂原来越简单。从这个复杂的背景上不断地融会贯通,入到这一道来,解决到行门上,这就是特别的清晰,特别的明了。这就是所谓之佛法,不过如此,仅此而已。

那么我们在此之前,已经给大家讲过这个四科四个板块,当然从阴、入、处、界,这四科来给大家讲。今天要引入到另外一个新的说法,就是七大。但是要先提醒一下诸位,今天开始的这个七大是更加的抽象,比较难。因为你看这里讲到的,前面是会四科即如来藏,这里开始要讲到是圆彰七大,彰显。会四科就是说,很可能我们原来就在这个层面中,就在这个境界,那么他把这个给你会到一个,就在这个当体的这个东西,他给你会通一下。可是如果讲到今天的七大的话,很可能就是我们原来根本没有顾及到的层面,圆彰呀,彻底地给你彰显出来。所以它还是有区别的。那么我们在学习比如说五蕴,大家都熏习得久了,都是色受想行识,那么就会有时候,如果有一定的功力的话,会对照自己的身心世界,这个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如此,只不过是粗和细而有的分别而已。但是这个七大它就更加的弘博。我们设想一下你看,如果我们学这个,比如说我们说五蕴,对吧,十二处十八界,它始终围绕不开我们的这个灵动的能知觉的这个感觉,就包括外在的悟性,也是归根于对我之所以认识,进行发生这个作用,然后才了知分别。所以在这个层面来讲的话,它一定是有这个我们的灵动主观性比较占主导地位。但是今天要讲的七大,它更多的是发挥到哪个层面呢?就把我们主观的灵动性,把它给推向外在客观的物性存在。什么是七大?你看除了地水火风还有空见识,我们常规的都知道,说四大,四大地水火风。这个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周遍的意思,哪里都存在,出不了这个范畴,无碍,本来,就叫做大。那么再一个就是,从我们的经文具体来讲,为什么前面要讲到四科五阴十八界,已经把万法基本上都摄尽无余了,这里还要详细地来辨别七大呢?在有的祖师,你看交光大师的《正脉疏》里面他解释过这个问题,就是说四科是七大的别相,它本来是一个东西。七大和四科,就是前面的蕴、处、界、入,这个四科是七大的别相,就是分别开来讲的。那么这个七大是四科的总相。这我们就更加地把它都拢利索了,因为这个法本来是一样的,但是四科,前面我们讲的四科,我在说四科的时候你们有概念吗?有没有?蕴、处、界、入,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就是我们在此之前所有讲到的这些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色受想行识等等这些。这些它是别相,就是具体的讲。今天要把它拢过来,讲这个总相,以七大重新整合打乱,再进行一个层面的分析。那么它的区别之处在于哪里呢?这个四科只说了说诸法一一当体都是如来藏真如性,对吧?你看我们讲什么的时候最后都要落到这么一句。

今天讲的这个七大有别于什么呢?前面的四科他没有说这些法一一周遍法界,他只说了当体就是如来藏真如性,没有说周遍法界的这一层。就好比说,我们说刚才我上香,是吧,我们一说香会联系到什么?大家说香的时候联系到什么?或者说柴,或者说煤,碳,一说这个香呀碳呀柴呀煤呀等等,一说,我们都可以说这些法,这不是物质嘛,一一法皆最后会通到火,火性上,就等于说四科一一皆是如来藏真如性一样,对吧。可是我们只说到这个层面。还没有说一个层面,只说什么呢,这个火可以遍世界地去烧山林木,都可以点着,明白吧。今天我们讲的七大,就是说它的一一周遍法界,就等于说这个火性随处可以点燃,随处可以着火,明白吧?先给大家交代一下这么一个。

再反过来说,如果说一一法皆是真如性,就等于我们常说的事和理是无碍的。今天我们说七大一一周遍法界,事和事都是无碍的。你一个,比如说五蕴里面的色,或者受,或者想,它一一都是真如性,对吧,它一一都周遍法界。那么可以说,色一个法,行一个法,乃至眼耳鼻舌身某一个法,都是周遍法界的,就可以说每一个星星之火绝对可以燎原无边无际一样的。这就叫做事事无碍。

好,今天先上来这么说几句,能听得懂吗?这个义理能够辨过来了,那么我们就再第三个,看一下说为什么今天还要讲七大呢?这个七大的总相和前面四科的别相来讲,也能沟通的。比如说地水火风,乃至这个浮尘根、胜义根,这都属于色法,是不是?就是地水火风造色种嘛,等一下我们再说这个造色的概念。那么这个见闻觉知,这就等于说是,我们说到根大,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个根就是指的六根的见闻觉知之性,就是它的这个存在功能,有可能性。这个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那么这就是根大。那么受想行识这都属于识大。所以来回沟通还是一个东西,只不过是分门别类而论。

今天我们首先讲一下说,了解一下常说的七大,先说四大吧。四大地水火风,是我们所有万事万物的组成的根本元素。当然我们在学化学的时候,罗列了那么多的元素元素。真正的世界万物的元素只有这四种,地水火风。可是我们立足于这个现前的时候,我们一说地,那肯定是就觉得说脚踩的大地,一说水一定是江湖河海,一说火就是熊熊燃烧,一说风就是呜呜的来回刮。这是一个什么呢?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我们这里讲的广义的概念,就是整个坚固性都属于地的层面。你比如说这个东西,它有质碍,你没办法把它消除,这就是它的坚固性。再来看水,但凡有湿性的东西。只要是这种湿性的,它就属于水。那么只要有暖性热性的,有温度性的,就叫做火大。

只要来回有动性的,你看,你看我说话的时候是不是不断地要通气呼吸,对吧?那么你们听的时候,好像这个声音是扑耳过来,等等这些只要有动性的,都属于风大。你看我来回手比划,就会划动,就会拨动空气,我们以为这是空气,其实它就是一种动性。那么整个世界就是立足于地界,由这个水界给它粘合在一起,再由这个火界进行维系,维持,由这个风界进行支持。我们现在所有的万事万物。比如说我们脚踩的大地更是如此,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你看我们身体这个骨头,对吧,这个肉,这就是属于地性。那么里边流动的液体,这就属于水性,血液、唾涕等等这些。那么如果是说我们自身存在的温度,为什么一个生命没有的时候就是三个标志,识暖寿,就是他的暖,就是温度没有了。所以你看我们有时候,验一个人有没有死亡的时候,最后一弄浑身拔凉拔凉的,那就差不多了。那么这个风大就是有没有动性,会不会喘气。所以人的身体也是得四大性组成的。一旦四大不调,必然就会生病。发高烧就是火大了。大家知道风大了会怎么样吗?风大了会怎么样?风大了就动不了了,中风中风,就是僵了。

为什么说中风了,风大的时候人就僵了。所以说从这个,依照着这个内观法,这就插个小段吧,你看我们有时候依照内观法有一种界差别观,当然我们有时候都是观察这个六根对六境产生六识的比较多,十八界,其实地水火风四界也可以观。如果真正一个修内观的,你必须端坐思惟,自己的整个色身坚硬的部分是地界,流动的部分是水界,温热的部分是火界,推动的这个部分是风界,就这么去观照自己的身体。你看我们把它一组合,一有我执,再不断地妄想进行编排的时候,就始终是一个凡夫的妄我了,就是真正把真我给忘了,四大给忘了。如果一旦反观,这个四大里面其实最容易感知的是什么呢?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就是风性,风大。你看我们为什么有数息呢?修内观的人如果说他观察这个风大,借助于这个呼吸来认知推动。

比如说他开始吸一口气,大家这样,这一口气风一吸进来,好像首先是进了这个气管了对吧,然后好像整个头颅里边都充满了,再到这个肺,整个胸腔,乃至丹田,最后如果你观着观着,这种推动不断地到腹部,扩展到全身。这就是慢慢慢慢对于这个风大的内观,观照到无非是地水火风,哪里有我的存在?这就叫做可以说非常客观,客观,我们说观照观照,非常客观的观。这也所以说,这个地水火风四大是我们的根本的色,造色种,组成部分,物质。

那么这里还要加到这个,《楞严经》里面又加了空见识。这个空大呢,这里其实为什么叫做空呢?就是指的虚空,除过色外显现的虚空,你看这里什么都没有。那么我们要特别说明一下,这个见是指的什么呢?见其实就是指的根大,为什么这里叫见大呢?就是六根的见闻觉知之性。六根的见闻觉知之性这里以见为代表,所以这里索性就说地水火风空见识,把见当做代表而已,实际上指的是什么呢?六根的见闻觉知之性。那么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统称为识大,无外乎,发现了没有,还是物质和精神层面。所以说今天我们开始讲这个七大,主要就是彰显它的周遍圆融之意。

再一个就是说,前面会向这个十八界,乃至其他的这些如来藏性,那么今天的这个周遍意它是一种现前感,就是物化感。那么我们在领悟它的时候,大家尽可能地要客观,就是把自己先消减去,然后融入到这个整个物质世界,把自己也当做一个物质,只把自己灵动的理解当做一种观照。融入的整个的物质世界都是这个四大,地水火风,我们先来从这四大着手。可是确实比较难懂,如果在此之前听的可能有一点点难度的话,今天就更加地难懂。希望大家一个是求三宝加被,佛菩萨加被。二一个就是说,要把这个全情的神提起来。我们来首先翻开经书,看第一段经文和第二段,就是说阿难白佛言,一直到阿难默然,承佛圣旨。这是,前面因为是连贯的,十二处十八界,那么这里开始讲七大的时候,前面有一段的总说。找着了吗?好,一起来。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阿难默然。承佛圣旨。

好,我们来看这一段。它的引子是什么呢?大家发现了没有,我们在座的咱们的同修,也有人跟我曾经提过这样的疑问。就是说前面讲到一一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时候,都会说到说,最后用到两个修饰词,一个是非因缘,一个是非自然。这个因缘自然大家都明了了,前面已经讲到过了。那么这个就是为了表达这个妙真如来藏性,不能用这两层认知层面去认知,都是戏论之法,而且这两层认知层面几乎就代表了整个世间的种种的说法,无外乎这两者。那么这里为什么阿难又要问,说如来你常说是因缘和合,一切世间种种变化,你看引出了皆是四大和合发明。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个背景,就是释迦牟尼佛当时立教的时候,他说以因缘为宗,就是我说的法是因缘所生法,那么是为了破外道当时说的自然法,外道说一切都是自然的,无因无缘,自然有,是针对这个,破他的这个法的,那么所以才常说因缘,是如来一时的权巧方便。

所以因缘法我们要知道是非了义法。只有因缘,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要配起来,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四句偈了然以后才能知道,你光说因缘所生法那就片面了。所以这里阿难不知道这个宗旨,他又在这里设问,你看他还禀佛说呢,说这是你如来常说的,因缘和合生一切万法。那么一切世间的,刚才我们讲到的五阴十八界等等这些变化,都是地水火风因缘和合而发明的。现在为什么佛你又说,再再地说非因缘非自然,就是把因缘和自然一起都给排摈了呢?都给去除掉了呢?因为这里是就近而言,就近而言你看,阿难这里又请佛说法,这不是又请佛说了么。可是他不知道,四科所说的前面都是他所请之法,已经不断地在说了,从五阴开始到十八界,乃至包括前面的七处征心,十番显见,都在说这个了义之法,大家要知道。

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判别,不断地在说中道,不断地在说了义,不断地在说非空非有,非因缘非自然,非和合非不和合,不断地在说。可是这里阿难你看,他认为说,你说自然是不对的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因为这是外道所执的理论。可是你今天说因缘也不对,就有违自宗了,自己的宗旨了。这是阿难这里提出来的这个疑点所在。从这点你看我们也可以知道,他的疑点由来可以说有三个层面吧。这我们再跟大家再一起来复习一下。也不知道听了这么久听的楞严,我今天看了一下,我们已经都快讲到第四卷了,是吧。那一共十卷,后面的也快,也差不多了,也不是说就拖得三年五载的就讲不完了。咱们讲完了再讲一个,可是我们对于这个《楞严经》从前到后,你一定要这个主板块你要流畅起来。你看这里讲到的说,开经以来佛一直就说这个如来藏性了义法,就是阿难他始终在这个粗浅的因缘名言习气上来做文章,佛说的法他跟不上。这里你看他反堕到这个疑网了,以为佛说了这么多的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就以为说佛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这些法都给屏蔽否定掉了。不是这样的,大家在听的时候也不可以这样如此认为。你看为什么我们今天讲的四大开始就讲周遍法界了,是讲的周遍法界是如如不动,对吧,可是如如不动的对象就是这四大本身,他是没有截然分开的,跟前面的道理如出一辙的。

所以说阿难这里的开中道了义他有三个方面。一个就从因入处界这里起疑了,说佛说了,你既然非因缘非自然,那么难不成这些根呀尘呀识呀等等万法皆空吗?非因缘非自然那就说明都是空的呀?他不知道如来所示的是,基万法而说如来藏之空,如来藏还有不空呀。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再往前推一点,从十番显见上面起疑了,为什么佛说了这个见性又不是见闻觉知,皆是妄想执著,那么就能见所见的都是妄想,他就说除了能见所见世间没有了,又在这里起疑说非因缘非自然,还有这个内涵,不知道能见所见之性就是如来藏性。再远一点,前面七处征心的时候,我们都是说缘影心,分别心嘛,那么就说这个分别心不对,都是妄想,哪儿哪儿都没有。可是阿难不知道哪儿哪儿都是。所以他不知道如来所显的为了什么呢?让你的这个心,哪儿哪儿都没有是为了离一切相,可这并没有让你破一切法,破相不破法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他不知道,他以为这些相也没有了,心也没有了,法也没有了,从此起疑,非因缘非自然,啥都没有了怎么办呢?那你佛不是说了,四大地水火风造色种吗?这不是没有呀。这是这个问题的发起处,这段话里面有,给大家做一个交代,你看,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就是都说不对呢?

下面来看,你看,尔时世尊告阿难言,这时世尊就告阿难说了,说你先前不是厌离声闻缘觉等小乘法吗?大家还记得前面阿难都哭了无数次鼻子,不断地说愿佛为我,我要寻求无上菩提,圆顿这个大定等等,不断地在说。那么这时佛就说了,你看,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我们听这个故我今时,大家要搞明白,不是说已经把前面的法讲完了,都不是第一义谛,这里我从新说的这七大给你阿难讲,是第一义谛。是什么呢?整个这场法会一直在讲第一义谛,明白吧?就是说了这么多了,不断地给你开示第一义谛,你还用这个世间的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还是用这个妄识分别自己纠缠不休。那么,这里讲到的说,这两句你看,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这是指的什么呢?指阿难在淫女那儿受了委屈了,差点失了戒体,回到这里来见佛,祈请得菩提方便的时候,还记得那个情节吗?所以叫作厌小求大。

故我今日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就是说,我一直所说的没有说第二谛,没有说第三谛,始终在说第一义谛。大家还记得吗?那谁能给我说两条,始终在说第一义谛,怎么个说法来着?怎么个说法?一开始讲什么呢?我有三摩提妙庄严路,说到首楞严大定的时候,利根一闻即刻就入第一义谛,因为首楞严大定没有进没有出,这不是第一义谛吗?诸菩萨万行首楞严大定。再后面讲到七处征心,觅心了不可得,这个心哪儿哪儿都没有,可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是不是第一义谛呢?再后面讲到两种根本,真本妄本,一针见血指出来我们都在妄本,而且妄本之中见不到真本,这是不是讲的第一义谛呢?是不是?以至于后来说这个见性是心不是眼见,这个见性不动摇,没有舒卷,不生灭,不增减,没有还,乃至到第八九十番显见的时候,无是见无非见,非自然非因缘,不是明暗色空,也非见闻觉知等等这些,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是不是第一义谛呢?

包括前面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一一都是如来藏真如性,不断地给他说,是不是第一义谛呢?你看,不断地给他讲第一义谛,每一次都是真药现前了,是不是?可是这个阿难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他不能分别。真药就是说从开始宣讲的全是第一义谛。所以我们大家学《楞严经》,《楞严经》的伟大在于哪里呢?他是依次第而宣讲,不必依次第而悟入,随时都可以悟入。可是阿难就是,真药现前了,不断地给他开药开药,他是一个多闻的说药人,真药现前他不能分别。所以如来在此说为真可怜悯,没办法,在这里再开示,汝今谛听,我给你说这个分别开示,也希望将来这个修大乘的人也能够通达实相。在这种情况下,阿难默然,承佛圣旨。我们一起来再读下面的一段。这一段比较少,但是我们隔裂开来讲。一起来。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好,就到这里。这一段是一个前奏,就是总的把这个大性。我们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些名词概念,一定要有深度的这个熟悉感,熏习。你比如说咱们这儿讲到的,你看这里讲到的四大发明,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什么是大性呢?大就是指的这七大,我们现在先开始也讲四大,对吧,就是地水火风之性。地水火风之性首先我们要明了,为什么讲到说体非和合,包括非自然非因缘非不和合呢?就是这个性也是跟如来藏之性是一体的,当体就是如来藏性。所以你在说这个四大和合不和合等等的时候,就是等于说如来藏性有和合有不和合,有因缘有自然。怎么样去说它?不可说的,这个性它是离四句绝百非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这个性是不变而可以随缘,虽然随缘又依然不变的。这段话主要我们要把它紧紧地拽在这个义理上来进行了解,什么叫做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因为我们如果咬定它如如不动的这一面,那么我们就以为说这是叫作不变,对吧,一旦这样,在凡夫的了解层面必然就落到自然的情况了。如果我们只执著随缘,说四大完全是随缘和合而成,那么我们依照凡夫的理解层面,必然就落到因缘的一面了。不可以把它离开这两重,当体就是。大家仔细悟一下,比如说地大、水大、风大、火大,当下存在的这个现象界,你根本就不要掺杂一念的说这是什么意思,也不可以有一念的分别认知说这是哪个层面。当体就是如来藏这个性。

你看我说了半天话,有声音,咽一口吐沫就是水,这些东西本来就是这样的,就是性的存在。这个性的存在,它从来如如不变的如来藏性,它可以不断地无限度地发挥群相,现象界。说的这个法义能了解吗?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看了,你看佛说了,阿难如你所说的,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才能发明世间的种种变化,就是说我由着你阿难说,那么就如你所说。实际上四大之性是可以和合的吗?大家说是可以的吗?是可以不和合吗?没有一个定性呀!地水火风的所生就是万事万物的存在,它没有一个定性说和合还是不和合,对不对?那么现在就依你阿难说可以和合,那么你看佛就说了,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就是说你说的这个四大之性,它的体不相和合,那么它就不能与诸大杂和,打了个比方是什么呢?犹如虚空,不和诸色。

对吧,大家看我们现在的虚空,不要说外面的虚空了,就现前这个屋子里面的空,跟我们每个人的身体能和吗?能和一块儿吗?不能呀,身体是身体,虚空是虚空,身体占了就没有虚空,对吧,虚空存在就不见身体,是不能和的。那么你现在这里讲到的说,你看,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如果你的这个大性,就是咱们这说的这里讲到的这个如来藏性,四大之性,它的体不和合,这说明什么呢?只许它不变的这一层面,而没有顾及到随缘的部分,因为你不和合就说明不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堕入到自然了,可是这个四大之性它真实的情况是可以随缘成相的,对吧,随缘就成了一个你,随缘就成了一个我,随缘就成了一个他,这话筒、佛像、摄像机都是四大随缘成相的,对吧。所以你就不能说它是自然,我就告诉你非自然。

那么如果,你看,若和合者,如果这个四大之间是和合的话,同于变化,那么就等于说这四大不断地于这个诸大之相变异迁化,由始而终,因终复始,生死相续不断。你看大家看到了这里吗?始终相成,就是等于说我们四大组合,人的一辈子又一辈子,这个整个世界的一期又一期,成住坏空,生老病死,它是相续不断的,对吧。但是如果你只顾及到相续不断的这个层面,你看这里讲到的,这个生灭相续不断是指的器世界,无情世界,那么生死死生、生生死死,这是指的正报,有情世界。就整个正报依报巡回环绕、没有相续的时候,那就是说明这四大不断地在和合,光和合,光呈现的和合,没有不变的时候,对吧。那就说明你这个又执著了因缘了,只执著因缘而没有自然,没有这个不变的层面,那你就堕到定性的因缘中了。因为因缘就是不断地因缘和合,不断地像旋火轮一样去转,没有它不变的部分。

所以说这里整个这个如来藏性,我们就要明了到他的随缘不变和不变随缘。大家知道什么叫做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呢?在你理解中什么叫随缘?什么叫随缘?因缘和合。随缘就是,我们可以客观地讲一个词叫做发挥,变现,显现,现行,这都叫做随缘,一切的现象。可是它在发挥变现的现行中,一定有一个永远不变的性在支撑着这个东西,就叫不变。那么你看这里佛也害怕听不懂,讲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看到这句话了吗?我们就着这个来讲一下什么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千万不要把它掰成两个了。

这个冰和水的湿性是始终不变的,对不对?这就叫做随缘不变,为什么?冰和水是各自各自的缘,可是它的湿性永远都不变,对不对?那么这个湿性的冰水虽然不变,湿性不变,但是一会儿成冰,一会儿成水,是不断地随缘的,所以叫做不变而随缘,明白吧?如果是随着天寒地冻之缘,那么水就成为冰了,是不是?可是它的湿性没有减。就相当于说我们现在随着这个迷的缘、染的缘,就成了九法界的生死幻相,而如来藏性没有减。这就叫做什么呢?随缘,随的染缘。如果是随的这个暖的热的缘,那么这个冰就成了水了,对不对?但是冰成了水的时候,它的湿性并没有增。就比如说我们随着这个悟的法界,随着这个净的因缘,而成了佛法界的真善妙色,极乐世界的这个绝待之妙有之色,可是如来藏性还没有增。今天讲的这些都比较理论了,你能意识到什么叫做不变随缘了吗?能理解了吧,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回到问题的根本点是什么呢?佛讲了嘛,这个你说的地水火风四大,它地水火风四大的当下存在就是如此的,你阿难要说地水火风四大是和合的,那么就有一个不和合,对吧,你说它是自然的,那它就成不了和合,等等这些但凡你有一念戏论,就跟这个如来藏性完全隔别开了,就不在这个点儿上了。所以你看,这里阿难就是说悟不到当下的这个藏性,他当下不起来。所有只又在那儿用第六意识在分别说,那你佛说了这么多的都是如来藏性,为什么你还说地水火风四缘和合造色,为四大种呢?那么佛就用这个理论告诉说,我说的四大和合造出四大种并不是你所说的和合,而是当下的一种存在,随缘的一种存在,但是它本质是不变的。虽然它本质是不变,一旦如你所说的和合,就等于说光随缘没有不变了;一旦如你所说的自然,就等于说光不变没有随缘了。那我现在就告诉你,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就和冰和水一样,用你那个层面的和合不和合、自然不自然说不通。明白吧?这就是佛跟阿难两个的立场所在,我们首先把这个理清。

下面就要开始广讲这个七大,从地、火、水开始。那么我们要知道,阿难在这个地方他光讲这个四大的和合,发明了这个世间的诸万象,万事万物,可是为什么《楞严经》里面列出来七大呢?加了个空、见、识呢?就是因为这个四大它只是造色种,造色就是色法,对于物质来讲,它里面涵盖了,可是对于精神层面,对吧,对于觉知层面,对于这个虚空层面,它并没有涵盖。因为这样的话,它就把前面的这个五阴到十八界它完全涵盖不起来。你比如说,前面的除了色以外,受想行识这就不属于四大,对吧,受想行识它就属于这个识大。再比如说色法,色法是四大,可是色法的反面不是有虚空嘛,除去色就是空,这个空你这里没有,地水火风就建立不起来。乃至这些见闻觉知,等等这些都不知道,所以这里又加了空、见、识,广收为什么呢,一共有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七个部分,来尽情地收摄前面的四科所有诸法。因为今天的这个比较,确实是教理讲的更为涩,能听得懂吗大家?那好,我们稍微休息一下,十分钟以后回过来继续进行。阿弥陀佛。

今天是第二十一讲,第二十一讲我们现在开始跟诸位讲下半场的讲解。那我们对于楞严的这个法义呀,就是我们在讲这个的时候,不需要大家能够完全地把这个经文,现在要求太高了可能,就是一句一句地把它给贯下来,好像就是多么的,成了楞严王了,那也只能圆瑛大师近代的才能够称得上。就是希望我们在讲这些的时候,比如说我们的六根六尘生六识,一一自己的烦恼生起来,自己的分别心起动,我的觉照和我的执著,同时看你怎么去观,就是你能够依照着经文里面的这个义理内涵一一对照,一一把它对照清楚了。比如说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法正在进行的时候,这些法在哪里呢?大家想想这些法在哪里呢?你千万不要推到别人身上,或者说言教之中,或者说书本之内。

这些法我们现前就是,我们就是,就在我们这儿,我们就在法里,法就在我们身上。消归自心。最近我听到蕅益大师的一个开示里面就说句句消归自心,非常受用。句句消归自心呀!这个话就不用讲了,你自己悟去,明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先把这个分门别类的一一之法能够罗列清楚,知道在哪儿,然后再依着佛讲的法去悟,说原来它一一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那这不就是,咱们说修法修法,要起观起观,还有比这贴近的观吗?只要你把法观清楚,然后相信它是如来藏,就可以了。你在这个时候哪有心念还抽出来让你去烦恼,去贪嗔痴,去财色名食睡呢?就在财色名食睡中,它还是一一性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来性。你看看,那如果你真能这么操作,你的心哪里逃呀?就跟那包青天似的,马上就给你断案断清楚了,你藏不住掖不住呀。

所以说这个楞严法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如果你没有前期的熏习,或者一段时间的热身,确实一下子入不进来。这也没办法,咱们慢慢地热身,但是你一定要发心来闻。如果你听着听着又听不懂了,没意思了,或者又有事走了,中间隔了,这就确实是业障,真是真业障。乃至一念不想来的心生起来的时候,这就是魔来入七窍嘛。因为你们在听我在讲,都一样呀,都会有魔境,那只好我管我自己,你们也得管自己呀。这讲着讲着是不想讲了嘛,就这么样,就说的这么样了,你还要怎么样呢?这么对了嘛,还讲什么呢?所以这也叫做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你光认为就这么对了,那你就执著自然了,执著不变,没有随缘。就这么对,你还孜孜不倦地乐说无碍辩。

你看我们辩才里面有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辞无碍辩,还有乐说无碍辩,就是你知道就这么样,你还能不断地去讲,这才叫虽然不变还要随缘,那你就不会堕到因缘里边了。你看哪一法不是如来藏?哪一法不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你们听的也是这样。听的这样当下就是这样了,法师讲的就是这样,容易滋生一个什么呢?过来过去不就这样,就没什么意思,就不听了吧。这就叫执著不变,没有随缘。如果你每次都来听,每次依然如是,还法喜充满,这就叫,依然如是就是说就是这个法义,这叫不变,可是每次都来听,都来担当这个楞严法会,楞严会上佛菩萨的一员,这就叫随缘。那你就不会堕到自然,也不会执著因缘。那天天这样,还有什么说的?这才叫真没有什么说的。佛说阿难,你不要问了,真药现前了,你识不得药呀!这么讲总听得懂吧?刚才那一段贯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下面我们就开始要从这个地水火风,一条一条地逐条跟大家讲了。但是非常有意思,这里边有简单有难,就是看我们大家要精神集中起来,一起来读这一段。汝观地性开始,找到了吗?好,一起来。

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好,到这里。这里开始有几个名词给大家讲一下,什么叫做邻虚尘?这个就是顾名思义,不难理解。你看这里,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 析彼极微。这个邻虚尘,罗什法师旧译之前叫做邻虚尘,后来玄奘法师翻译新译以后,就叫做极微尘。所以大家看到这里他用了两个,至邻虚尘,后边又说析彼极微,其实说的一个意思。那我问一下大家,有谁知道什么叫邻虚尘吗?有没有?邻虚尘就是说,色法把它分割分割,不断分割到最小的极小极小再不可分的单位,个体单位,就叫做(邻虚尘)。邻就是邻居的意思,虚就是虚空的意思,尘就是尘埃一样,就是说再分就成了虚空了,跟虚空靠着的,跟虚空对接的,这么个邻虚尘。叫做邻虚尘。邻虚尘有多大呢?一个微尘大家知道,你看我们从太阳照进来的时候不是空中飞的那个尘埃吗?一个微尘还有十方份,十,方向的方,一份两份的份,份子的份,我们说的凑份子。什么叫做十方份呢?因为只要你是一个物体,对吧,那么你一定要有体积的,有体积就会有上下左右前后,宽呀窄呀前呀后呀等等,就是十个方位,叫做十方份。

那么这里一个微尘拥有十方份,就说明它还有体积的,不叫做邻虚尘。如果这个微尘把它再分再分到了极微的时候,这个微尘差不多再分七份,按照经书里面佛说的,分成七份差不多就没有十方份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说,非常薄的就没有十方份了,那只是在它宽窄上面显现的份显现得明显一点,可是再怎么薄,它还是有上和下、宽和窄、前和后的。所以说只有把这个微尘分到了七份的时候,就没有十方份了,就是看不出来它的体积显现了,只有一个极微的状态,再分析就成了虚空了,也就是已经到了极致了,所以叫做邻虚尘。有时候在唯识上把它叫做极略色,略就是省略的略。有时候也叫做色边际,把它叫做色边际,另外一个词语。就是说再不能分析了,所以说叫做邻虚尘。

这里把这个概念明了以后我们再看,你看首先这里讲的是地大。那我们在听这个之前大家要明了,待会儿要不然又晕了,进不去了。我们首先要讲地大,为的是明了什么呢?它的地大之性就是如来藏性,如来藏性就是地大之性。也就是说我们现前一切的物质,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些色法,当体就是真如来藏性。这个难理解,待会儿我们再用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公式来套一下就比较明了了。你看这里讲到的让阿难说你观这个地性,那么我们一般就是说,粗显的我们叫做大地,对吧,桌子,房间,微细的叫做微尘,乃至最微细的叫做邻虚尘。邻虚尘你看他这里也讲了,色边际相,七分所成,就是再把微尘剖七分,就成了邻虚尘了。如果再分析这个邻虚尘,那么它就是空性了,已经不是色相了。这是通常,佛也讲过这个法,佛法里面常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佛就问了,阿难,如果这个邻虚尘能够分析成虚空的话,那么你就要知道说,应当知道虚空也能聚合成色相,对不对?因为你这个东西是分析成虚空的,一样一样地把它剖析开来,那就说明虚空这个东西也能聚集起来,也成了色相了。就好比说这是正着要说可以,反着说也应当正确。那么你现在相问,你看,你现在问我说,由和合故,由因缘和合才能出生世间的种种变化之相。那么你现在观察,我就问你了,你观察,这一个邻虚尘是用几个虚空和合来的呢?几点虚空和合来的呢? 几处虚空和合来的呢?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你总不能说是邻虚尘和邻虚尘两个合起来叫做邻虚尘吧?对吧,因为邻虚尘再分就成了虚空了,那么邻虚尘一定是由虚空和合而来的。那我问你现在是用几个虚空和合而来的?你不能说邻虚尘是由虚空和合来的。

再你看,又邻虚尘析入空者,就是说又既然能够把这个邻虚尘分析到空,那么就说明色相可以出生虚空,对吧?邻虚尘是色法,物质嘛,它分析成空相以后,那就说明色法可以出生虚空。那究竟是用多少色相合成虚空的呢?一般我们说,分析得没了以后成了虚空了,可是大家要知道,既然能够出生,就是他和合而生的,就是他凑在一起才出生的,不是他没了出生的,对吧?那你就要给我说,究竟用多少色相合成虚空呢?你看,用几色相合成虚空。下面又讲了,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这是什么意思呢?说既然,首先我就反问你说多少个色相合成虚空的,这是不可能的,对不对?所以佛就又说了,如果说色和色和合的话,只能成什么呢?只能成色,就不会成之为虚空。如果是空和空和合的话,又只能成个空,绝不可能成为色。那我们现在明摆着的事实是什么呢?色还可能分析成为空,但是虚空无形无相,怎么能合成色呢?对吧。你看,色犹可析,空云何合。说了这半天,大家知道佛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就是讲到说,这个邻虚尘就代表整个的色法,明白吧,万事万物一切大地,一切十方世界的地大。那么这个邻虚尘不是由虚空和合而有的,就是这个邻虚尘既不是色法和合而有的,也不是空法和合而有的,那就说明这个邻虚尘不是和合而有的。邻虚尘不是和合而有的,所有的万事万物哪一个不是邻虚尘组成的呢?你现在跟我说和合而有,前面阿难不是说了嘛,地水火风,那佛就把地抽出来讲了,不是和合而有的呀,我怎么告诉你和合而有的呢?一切万法说因缘和合都不是真的,是假的,不是因缘和合的。这是佛就在这儿主要是讲的这个义理。

后面一句比较当紧,我们要了解一下,因为后面的每一段又都会配这么一句。你看,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什么叫做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呢?大家这样理解:色和空就是表的刚才邻虚尘和虚空的关系,分析了半天了,它们相互之间也不是分析成空的,也不是空和合成色的,对吧,它们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说,色和空之间是不能够以对立的情形来回转化的,明白吧,它本来就是如来藏性,一个东西。所以《心经》里面说,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明白吧?你看佛法往哪儿逃去,还回到这儿来了。那么这里讲的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它就是一个修饰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凡夫一说色,就认为定见有色,一说空,就是断灭绝空,所以永远都是二元对待。所以他只好加了一个真的修饰词是什么呢?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性和真全是性,全是真。性就是真,真就是性。那么表明说,性具之色就是真体之空,性具之空就是真体之色,既不是和合而成的,也不是分析而空的。能明白吧?

色和空,色空不二,就是性,就是真。所以说正显这里的如来藏是显什么呢?色就是真性。这个色之真性也就是空之真性。我又要给你们这个语言文字游戏了。所以说,色跟空无非是性,无非是真。这就是如来藏。地大就是如来藏。我们的色身,外在的物质,所有的世界,当体就是如来藏的显现。之所以我是我,世界是世界,你是你,他方国土是他方国土,是因为随缘发挥的。虽然随缘发挥,每处发挥都就是这个如来藏真性。

所以你看为什么,这里的译经者的严谨度到了一个什么程度了?你看,性色真空、性空真色的前面有一句什么呢?如来藏中,就不是前面讲的说一一皆如来藏妙真如性了,而是讲到的如来藏中了。就讲到这个如来藏的周遍性有多大呢?没完没了的大。所以这里讲到,你看,既然这个色不是和合有的,空也不是分析成的,那么就说明,由这个随缘常不变,不变常随缘,是一体的,当体就是。就是这个物质当体就是性,性的体现。你再往近靠,再往近靠,千万不要用我们常规的思维说,物质怎么会是性呢?那就又离远了。物质就是性,连我说的就是都是多余的。物质和性,物性,物,性,物就是性,性就是物。你悟这个东西。你看看前后左右,一切的物质,当体就是性的体现,性的变现。你说如果把这个心念、正念提升到这个层面,念念相守的话,这不就是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吗?所以说随缘不变就叫做如;这个不变随缘就叫做来,明白吧;这个其性十法界里边的染净功能都在里边,没有一个不在其中,就叫为藏;既然没有一法不在这个藏中,就称之为中;所以叫如来藏中。把这个词仔细地体悟一下。那么讲到这里的话,那就你看佛就说了,你根本就不知道在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那你为什么还要非得揪着不放,问我这是因缘呢还是自然呢?是和合呢还是非和合呢?都是多余的。是不是?但是佛后边也解释了一句,我们也要把这一句认真地着实来学习一下。

你看,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我们要讲一下,为什么这里讲到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循是什么意思?循是什么意思?就是随着的意思,顺着的意思。顺着什么呢?顺着业。循业发现。这里讲到的就是,循业我们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循,就是随着,循业就是说,随着的时候你就不得自在了。为什么?你被这个业给,随着业随心所转了嘛,我们说心随业转了嘛,境转了嘛。那么在这个里边就要特别说明,什么叫做循业呢?咱们修行就要利用这个循业的功德,就是利用这个公式,这个原理来进行修。怎么样修呢?既然这个如来藏我们已经明了了,清净周遍法界,对不对?刚才说四大,不论是地水火风,我们现在在讲地,就是这个地大都是周遍的,循业随缘可以发挥的。那么我们在循这个业的时候,就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着你的心而体现它的用。那么心是怎么发现的呢?比如说世间一切地法,色法,乃至出世间,我们包括出世间,包括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把它打成一片,都叫做循业,对吧。

如果你不循这个种种的净业,比如说信愿行念阿弥陀佛,比如说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比如说修十善业道,持五戒,不循着这个净业,那么你虽欲发现这个解脱或者善业的果报,发现不了,为什么?不可得呀,你没循这个净业,没循这个悟业,就是证悟的悟。那么这样的话,一切极乐世界的现象你见不着,虽然就在如来藏中,可以随缘到那儿,现在见不着,为什么?你循不到那个业,你循的是染业,循的是贪业,痴业。明白吧?那么,比如说我们说三途谁都不想去,对吧,恶道谁都不想生,阿修罗也不想当,可是这一切的苦厄,秽之色,就是一切的地狱现的那个无间地狱的相,恶鬼的这个吃不着东西的苦,虽然这些东西你不想得,可是如果你现在没有造净业,造的是染业疑业,虽不想发现到这儿,还是循业要发现到这儿。就是必须到这儿,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造净业,造的是染业,还得循业,不想去还得去。去那儿,想去去不了,为什么?就是没有循这个业。这就是染净分别。所以这里讲到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就是随着你的心去展现这个如来藏显现的净染善恶差别。首先我们锁定这个地大。

再打个比喻吧,地就是我们,我们也不要说这个物质或者这个坚固性了,就说我们脚踩的大地,对吧。我们这儿的大地是什么呢?是土石瓦砾,对吧,就是一切染的嘛。为什么极乐世界是黄金为地呢?大家想想,这全属于地大如来藏的显现,都是地。可是地在不变的情况下都是如来藏,随缘的时候,娑婆世界随的就是土石瓦砾,极乐世界随的就是黄金为地,七宝为池。为什么我们这儿是,这个怎么讲呢,水泥柱子石头墙,极乐世界是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都是表的戒定慧呢?这可都是地呀,为什么?就是你看,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那我们懂了这个道理,你修行还不知道怎么修吗?就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发愿度一切众生,就这么简单。所以你看为什么这里讲地水火风?地大就是如来藏,全部就是这个性的体现,只要你入到这个性,你想怎样就怎样,随便这个地由你变现。地藏地藏,地藏菩萨过去观的时候就是观地大为对境,所以悟到心地之藏的,以地入的如来藏。所以说这里大家要慢慢地去悟。

所以这样的一种如来藏,不可言说的这个就是地大的这个本有的显现,那么你这里还说什么因缘和合的这些,有什么意思呢?这都是世间人无知,你看,世间无知,都是迷惑成说,一会儿要用因缘的理论来表达,一会儿要用自然的概念去陈述,这都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的。你看首先我们就是为什么圆彰地大就是如来藏真如性。你看从现前的修行法门上来讲,为什么极乐世界跟这儿是这样呢?琉璃界的世界又是以琉璃为地呢?这全是地,地的这个藏性是永远不变的,可是你的循业发现到了哪儿就显现哪儿。你包括我们在世间也有呀,也有循业发现这个地。为什么有的人住的是别墅,住的是宫殿,那有的人住的就是地下室,几个人挤一屋。这都属于地,发现的不一样。可是随便发现,每一处地都离不开如来藏的这个地大性,只不过循业发现成有善有恶、有陋有劣而已。

乃至,比如说我们,你看我们这个世界是依地而居的,如果说再往上一层,像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也是依地而居的,那么再上面的天界就依空而居了,他们的地在哪里呀?没地了,他们的地就只剩这个色身了,色身的这种坚性,还有色界的这个庄严色身了。再往上到无色界,地在哪里呢?地就都转成识了。都转成识,识也是什么呢?也是如来藏性的体现。后面我们讲地水火风空见识。所以这就是说地,首先我们把地给明了了。下面再一段,大家一起来读。找着了吗?

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阿难。名和合者。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罗门种。优楼频螺。迦叶波种。乃至阿难。瞿昙种姓。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执镜。于日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于日来。阿难。若日来者。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若镜中出。自能于镜出然于艾。镜何不镕。纡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若生于艾。何藉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好,这里第二个是讲到的火大。一般我们好像念的这个顺序惯了是地水火风,但是《楞严经》里面第二大是指的火大。有几个需要介绍的,你看这里,首先这里还是叫着阿难的名字说,火性无我,火性没有自我之体嘛。大家知道火性它不是说,你看我们点火不是说哪儿哪儿都有,它是由因缘具足了以后出来,就是说借缘才发生的,需经各种条件的配合才能够显现,所以叫做寄于诸缘。看到了吗?好,我们稍微贯慢一点吧。那么现在你看这里讲到的说,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这个念cuàn,爨是什么意思?就是烧火煮饭的意思。那么欲烧火煮饭的时候,手执阳燧,日前求火。这个阳燧就是说古代取火的工具,其实我们不是有一个凹凸镜吗,对吧,这就是那个内凸的一个铜镜,如果向着日,古人还是很有智慧的,向着日光的时候就利用太阳就可以取火了,就是把这个点着嘛。要不古时候要着火,一定要钻木或者石头往一块擦才有。

所以这个手执阳燧就是指的这个取火的工具。这里讲的这一段中间有点突兀,这是佛可能也是确实比较生活化。你看他讲的,日前求火,阿难,名和合者,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就是虽然我们这么多的人,在座的一千多个比丘是一群人,是一个大众团体,那么这个大众的名字虽为我们说一个僧团,为一,可是寻求他们的根本,各自也有各自的身体,各自也有各自的氏族名字。这里列了好多。这个舍利弗,舍利弗我们来看,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罗门种。婆罗门现在在印度的四种姓里边还特别严格,他们还讲究这个。这个婆罗门就叫做净裔,就是我们说华裔的裔,他们自认为是梵天的后裔,所以他们的修法,他们决志就是要求生到梵天,大梵天去。

那么这个优楼频螺叫做木瓜林,优楼频螺翻译为汉语叫做木瓜的意思,木瓜林,就是说他们的祖先在这个地方,木瓜林里面去修道,所以就印度人都是这么,就就着就这么叫下来了。迦叶波种汉译叫做大龟氏,因为他们的祖先也是在林子里面修道的时候,感得有一个灵龟,大的乌龟就背上托着一张图出来献给他,所以叫做大龟氏,就这么定姓了。这里讲到的乃至阿难瞿昙种姓,因为阿难不是跟佛是兄弟嘛,堂兄弟嘛,所以他们都是一个族的。这个瞿昙就是翻译成甘蔗的意思,甘蔗,就是咱们吃的那个甜的甘蔗,因为他们的祖先开始就用这个烤甘蔗可能是炮制什么东西,还是用烤甘蔗作为生计养家糊口,所以叫做瞿昙。后来过了四世,第四代以后才改为释迦族的。

你看这个种姓家族在印度还是非常的清晰。到现在我们去尼泊尔如果请佛像的话,还有释迦族,就是他们释迦牟尼佛的这一族一直流传下来,造佛像的一个非常著名的释迦族,造的佛像真的是非常如法、庄严。我屋里还供着一尊,就是从尼泊尔释迦族造佛像那儿请回来的,还有这个传承。这里等等这些,这都列了一些名字,我们了解一下,但是它跟法义上并不是很重要。我们还是来看这个法义。为什么这里佛讲到的说,列了这么多种姓呢?他要打个比方,就是说你这个火要有,你也得,虽然是一团火对吧,可你也得一样一样地把它因缘具足了才能点着。就等于打个比方说,好比说我们现前这样,就好比说我给大家,说听不懂了我给你打个比方,说你们是你们我是我,都有各的色,大地是大地。这里佛也是说,虽然是一团人,可是各有各的身体,各有各的种族,不是可以完全泯灭的。那么你现在点火也是如此,虽然是一团火,那么这个火的因缘是怎么来的呢?是这个意思。大家不要看见列了这么多比较生的名词,就被转移视线了。下面我们还是锁定火大来进行参究。

你看,阿难,若此火性,他前面说不是讲到和合了,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执镜,于日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于日来。就是说你的这个火性,这个和合而有,那么是从哪里来的呢?你看这个思辨的方式又跟上一段不一样了,好像又回到我们讲到十八界的时候,又会说从哪儿来呢?是从这个,比如是手里拿着镜在日光下求火,那么这个火是从镜子里出来的呢?还是从艾,艾就是说燃火的燃料,放在那里比较好点的那个草,树草,还是从艾中出的?还是从日中来的?这个火从哪里来的呢?大家有观察一下,你看我们打火机嘣儿的一按,那个火从哪里来的?火石是火吗?它不是火怎么能生火呢?它是水呀,如果你说到是汽油的话,那是水,怎么能生火呢?你们都是二阿难,你看就无边无际地开始发生联想了。这个火性的出处它当体就是如来藏性,就具足了这个功德,一有缘,腾的就着,跟火石有关系吗?它是一个缘,不是因缘而生的,循业发现的。所以说你说火,我们这里说只是点的火呀,如果你说发高烧,也是从汽油点起来的吗?所以说这个我们要慢慢地去悟。那么这里就是斟究到底这个火是从哪儿来的,佛就问阿难。下面就又说了,你看又进一步说,

阿难,若日来者,我们盯着这句话,盯着这句话。阿难,说如果这个火是从太阳中来的,那么就能够烧着你手中所持的这个艾草,对吧,是从太阳上,日上来的火,烧到你现在手里面要点的这个艾草,那么这个日光来的时候,就是这个日上的火来的时候,整个太阳照耀之下所有的山野的林木都应该被烧着,对不对?因为这火是从太阳来的,要经过好多呀,日光所流遍之处多的是,怎么就光点着你的这点儿艾草呢?山林怎么没点着呢?这是其一。第二个,如果说这个火是从镜子里边出的,这个铜镜的这个凹镜里边出来的,那么自己能从镜里边出来,把这个艾草点燃,那么既然这个镜子里面就有火的话,那为什么这个镜子没有被火熔化呢?当你用手拿着这个镜子的时候,这个镜子为什么不热呢?怎么能够融泮?你看这里讲到,尚无热相,云何融泮,就是这个镜子都没有热,你怎么能把它融呢?如果镜子有热的话,它自己就会融呀。如果你认为这个火是从镜子来的,那镜子就要自己融了,现在镜子没有融,连一点热度都没有,火怎么是从镜子中出的?也不可能。那么如果说你的这个火是艾草自己燃烧的,既然艾草自己可以燃烧,那么为什么要假借镜子与太阳,没有镜子和太阳,这个艾草就燃不起来呢?那这是一条一条地分析,现在才发现,这三处都不能生火,火不是从这三处来的。

所以你看佛又说到,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就是说你再谛视观察,诸位也观察,刚才我问大家是火的时候,你就不观察,就随着平常的那个惯性的妄想,大家都认为是从石油,油来的,汽来的。你现在谛观察,假如我们现在就在这个实验现场,那么这个镜子是由你的手拿一个镜子而已,这个日光是从太阳那儿天上而来,这个艾草是从地上而长。那么都各自有来处,就是这个火它从哪儿游历到这儿的呢?从什么地方出现的呢?大家一定要在这个关头再提醒一下,就没有一个出现不出现,没有个来和不来,当体就是如来藏,明白吧。所以说佛就提醒阿难了,是从何方游历于此的呢?后面你看,这里讲到,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你看,假如说你说是三个因缘和合一起有的话,可是现在你看,太阳跟这个镜子一个在天一个在地,相隔得远,这个草跟太阳也离得远,镜子也没有在草上面,怎么就把这个点燃的呢?所以这里讲到的,不是和合而生的,就是破因缘性。可是你也不能说这火是自己就燃烧起来的吧?你看这里又讲到的说,不应火光无从自有,看到了吗?也就是说,你不能说这个火它是自己燃烧起来的吧?这就是破的自然性,前面是因缘,这是自然,都不是这么来的。那从哪里来的呢?从哪里来的呢?

大家一起看,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还是这意思,火的性当体就是如来藏,这个性具之火就是真体之空,性具之空就是真体之火大。再体悟这句话,记住我刚才说的,没有来不来生不生,火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火,藏性就是火性,火性就是藏性,所以说性空真火,性火真空,就是这个意思。全体都是,火就是真,全性就是相,全相就是性,清净本然,圆满周遍整个法界;随着众生的胜劣之心才能够起它知量的大小,幻现它随缘的妙用。可是世上的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到处去执著。所以我们你看为什么要生气上火呢?发火呀,发火为什么?就是执著了这个情绪了,这个外境了,一旦这样就等于说,我们每个人都拿着镜子在那儿执著,然后用日光点火一样,决定能点着。每个人产生分别,进行执著,发火的时候,就是等于说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镜子。所以这里你看是,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你到哪里都有火呀!你不要以为说火是从,这不是打火机,有点儿像,从打火机上生起来的。哪里都有火,你手这样弄一下就有火,两个石头碰一下就有火,手搓一下马上就热。火性是不是周遍法界的呀?哪儿没有呀?这儿蹭也热,这儿蹭也热,外边墙上蹭也热,到处都热。如果没有火,那么火箭从西昌卫星中心发射起的时候到外太空,那火哪来的呀?如果只有咱们地上有,那天上没有,那火怎么燃起的?真的是那燃料吗?这就叫火性周遍。大家要好好悟这个周遍。这样一悟我们就明白了,循业发现。

什么叫做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为什么呢?如果你在迷的时候,虽然是染浊的,迷位的,对吧,你的火性有没有失?火大有没有失?为什么没有失呀?还在,有证明呀。到了地狱里边,还记得那句话,上火彻下,下火彻上,火性还在。到了这个饿鬼道了,饥火交燃,这个咽喉这儿细,顶上的头发冒烟,口吐火焰,这是饿鬼道,为什么叫焰口呀,就是口吐火,鬼道里面这个火性还在。这是轮回道,那我们人道里面现在也是一样的。可是如果你在这个修证位,出世间法,还在的。大家知道有一个火头金刚,火头金刚叫做乌刍瑟摩,乌刍瑟摩听过吧,他的形象就是火头金刚,就后来成了护法了,修成菩萨了,修菩萨道了,他就是化多淫心成智慧火的。你看一体现到智慧的时候,还是要用火来表法,这个火性还在。

大家知道释迦牟尼佛怎么收伏的迦叶尊者吗?迦叶尊者原来是有名的大外道,事火外道,他养了一个火龙,就住在那火龙洞里边,见到释迦牟尼佛来了,什么人来了他一看就观照到这个人的前后因果,就释迦牟尼佛来了他观不到。在观不到的这种情况下,当时他说借宿一宿,为了度这个迦叶三兄弟,说那好,你就住在我的火龙洞中。住了一晚上,一般人出来保准被烧死,释迦牟尼佛没被烧死,为什么?他晚上用什么呢?用大禅定,用的什么禅定呢?火光三昧,收服的这个火龙。

你看都成佛了,还用这个四大之火大之性。所以说轮回位、修证位、究竟位、地狱位都离不开火大,周遍十法界。是不是这样子的?我们人道里面现在是看见能点的火,身体上也有温度,乃至稍微人家用话点一下马上就发火。你看这也是随处发挥的。始终就在,这就是藏性,藏性就是火性,就是地性,就是这个性,就是这里讲的,性具之火即是真体之空,性具之空就是真体之火。一定要从教条悟到现实,从悟现实悟入这个法理,来回这样折腾,慢慢你就融通淘汰了,就发现这就是一个。如果说火大不具足,你怎么化多淫心为智慧火?怎么地狱里边有火?结果佛成佛了还有火光三昩大禅定?这就说明火大始终就在。这是火大。

我们悟到这个大性就是如来藏性。真正的地水火风也没有,就是定性的地水火风。你说地大完全是坚性的,没有水性的话它怎么长庄稼呀?庄稼需要水份的,水倒在地上就渗光了,对不对?你说这个地里边如果没有火性,为什么拿两块石头一蹭就冒火星呢,对不对?那你说这个地里边没有水性,为什么拿一块矿石或者什么一熔化,就成了这个金属汁呢?又成了水性呢?水就是湿性、软性、流动性。所以等等这些,除去它的湿性、坚性、热性、动性,除去湿坚热动之外就是一个性。整个唯有真如法性。所以佛法最后,你看祖师们一辈子就为了明心见性。拧成一团,分散开来,都离不开这个性。那你拧成一团就比较容易,就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分散开来就比较艰难。可是哪哪都一样,所以生一土就是生十方三世一切国土,在这个地方明白了吧?因为地大之性,生极乐世界之地大就等于生十方三世一切之地大,明白了吧?见一佛就等于说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什么?因为佛放的光这个火大,所有的光光相摄一模一样,佛的这个庄严色身,圆满报身,所有的佛都一模一样,都是这个地水火风,完全整个周遍法界。所以我们这里叫做圆彰七大。

但是确实七大听起来比较绕,就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惯性很少往这儿去想。就今天早上,为什么说七大,本来想说再稍微速度快点儿,一下子把七大贯完,后来我想想,因为我备的时候就觉得这个难度比较大,所以说我们把这切成两个课件来讲。今天就把地大和火大跟大家讲一下,下一次把这个水呀风呀等等,空见识再一气贯下来就可以了。那么下一讲的时间在两周以后,希望大家在来的时候一定要复习,复习一下这次讲的这个义理是怎样的,那么下一次的时候就能够接得上,要不然还是云里雾里的。

下面有一点时间,我就问一下大伙儿,大家的十念法一直在坚持吗?希望记住,我们不管这个地水火风大,只要你修起来,就具足了所有的大。所以一定不要忘了用功,要相续,特别是十念法不要断,尽形寿不要断,哪怕完成任务也不要断。那我现在就是再有个要求吧!既然大家这个十念法修得已经不错了,想必这个心就安附在上面了,那以后再把这个佛号再多加一点吧,反正三千、五千、一万由你挑。但是这个不计较咱们一定得散心,一定得摄心,散心也行。就是很可能你就今天做着事呢,大家拿个念珠或者按个念佛器,就这样拿起来,你看我这样讲着,跟大家说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哪怕是妄想中,熏进去一个阿弥陀佛的这样一个的意,这个就是说心声熏进去了,它也在这个如来藏,大之中,离不开这个地水火风空见识嘛。刚才我说着话,心里念着阿弥陀佛,就等于说在这个根大里面进去了;根大里面进去了,就在如来藏里面进去了;进了如来藏性,就等于说如来藏周边法界,将来发挥的就看你发挥在哪儿了。所以有时候我们觉得摄心散心,当然是摄心最好,这个法也要讲缘,可是你不要以为说,我摄不了心就不念了,散心也行吧,咱们讨个价还个价,散心也行,一天一万。管他散心摄心,久而久之就摄住了,你先从数量上下任务,一天至少一万。好,大家一起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楞严经》的三个重点

《楞严经》前三卷半的经文当中,有三个主题是它的重点...

入一无妄,彼六根一时清净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

文珠法师《楞严经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一、前言 楞严经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

情感重的人为何会堕落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觉也,修持首楞严王...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

何谓「大佛顶」

先了解何为大佛顶,古人都说这部《楞严经》是开悟的《...

太虚大师:楞严经大意

楞严是经名,今由楞严寺发起讲经,故讲楞严大意。本人...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荣华富贵不是争来的,是积德来的

中国古代传说每年过小年的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

「善念」和「善根」的差别

菩提心它是一种善根,我们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

形式

到钟表店去买表,看了半天感觉所有的表形式都很普通,...

老中医详解米饭的功效

米饭是中国人的主食,很多人不知道,米饭除了能够充饥...

【佛教词典】理长为宗

(术语)不问宗派如何,但取道理所胜而立论。例如世亲...

【佛教词典】如来身常

【如来身常】 p0576   摄论三卷二十三页云:佛受用身...

优波笈多尊者度生的因缘

释迦牟尼佛在将要入涅槃时,化导并降伏了阿波罗啰龙王...

四种养生补血的干果

桑葚干 四种干果让你养生补血,桑葚干是目前水果及其...

【推荐】本来一切诸法皆空,众生就是放不下

了生死怎么了?哪部经都要了生死、说放下,放下就自在...

虚云老和尚除夕普茶开示

诸位上座,今天又是腊月三十日了,大众都认为是过年。...

人之一生——六入缘触

缘触这是谈到他入到外面去,他就有一个接触,但是六尘...

素食:清醒洁净的强健生命之源

两千年来,庙宇、道观是出家人的修行圣地,而佛道两家...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

憨山大师参学悟道记

一、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

圣一老和尚亲见观音菩萨现身说法

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观音是最为著名的大菩萨。遇...

【推荐】修持大悲咒的仪轨和功德利益

根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乘八宗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