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楞严经讲解

宏海法师  2019/01/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四十六讲)

好各位菩萨,我们一起合掌。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

各位,我们今天是《大佛顶首楞严经》的第四十六讲了,进行到第四十六。那么在大本的经文我们上次讲到五百二十四页最后一行,小本的在一百三十九,也是最后一段,讲到这里了,大家把经文翻开跟进上来。今天的内容呢,可以说把最后这一段,就是五十五位菩提路的这个结束了以后,圆满了以后就开始,下面要开始精研七趣,就是谈这个七个道怎么个因,怎么个习气,怎么个果报。昨天我在学习,备这个讲义的时候,还确实说《楞严经》呀真是经中之王。他谈心性呢谈到极致,但是从心性上指导我们的身口意业就是又是非常的究竟,一点都没有脱离开现前的我们一念的起心动念之心。

那么我们也学这《楞严经》都学到四十六讲了,大家也常平常多想想,就是我们生而为人,学佛来学什么;我们一直说要学佛,要解脱,要成佛,解脱成佛到什么地步;这是要有一个现量上的提升。为什么这么说呢?前些天也跟一位善知识也一块儿说起话,说就是我们到底修修修,我们要往生也是为了要修,我们在这儿也是为了要修,总归一直要修证修证,证的什么?那么我们说证的就是要断烦恼,断执著,证到这个解脱自在无为。

那解脱自在无为,就要无为到什么地步。说起最后两个人说着说着他说,很可能最后就是连我们的信仰,连所谓的信佛,连所谓的我要修行解脱,都得把它撕碎,彻底把它摆平,就跟我执,我的烦恼,贪嗔痴杀盗淫妄一模一样把它搞定。哎呀我觉得听了非常加持受用。又说到这个讲经说法了,有时候我说哎呀,这讲得都四十讲了,讲得说讲枯了呀,枯燥的枯了。说枯了还是继续讲,大家听得这个疲厌了还是继续听。就是因为我们不要把这个太当做说一定要好,一定要一回比一回好的事。

你看那天晚上在线上我还讲到,这也是到另外一个法师屋里的时候,他练毛笔字,正好放到一位世间的一个教毛笔写书法的一位大师。我看他讲话没有谈到佛法,但人家说的是什么呢,就是刚才我们说的这个佛的究竟理。说到这个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书法,大家知道李叔同的书法最后写到最后不是就跟小孩儿一样嘛,就这么笔直直的笨笨的。我也不知道,也许有的人能够读到他的味,有的人呢也是跟风,说你看人家这甚深境界,放下了。

他就作了一个对比,他说苏东坡曾经对评价这个书法的时候说,写书法的意思,那句话我忘了,写书法的意思就是,写到最后就是连好不好都不去非常执著地要追求它好了,才算是真正的好了。他说苏东坡这还不到位,他当时点评,他说那你最后还有一个觉得要好。他说李叔同就是弘一大师的这个书法呢,就是人家已经把整个这个世间的这些艺术,登峰造极的殿堂都领略过了,回过头来又彻底地鲤鱼跳龙门,跳到了一个高僧大德精严持戒、万缘放下这地步了。到这地步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人家的书法呀,就已经彻底把这些,这个体也罢,形也罢,韵也罢,就是都不在此列了。他认为说包括他写字,人们说他写得好,再怎么好都是一个俗事,说到了这地步。

哎呀当时我听了,确实觉得这个书法家真是行行出状元,行行入佛道。你看人家就能够把他的见解呀,这对于他们那一道来讲也是一种见解,能够提升到这种地步。我们说了,讲经说法,听经闻法,告诉大家还是一个俗事。

这是我们今天讲第一义谛,不是说以后就不听了,或者说就彻底废除了,那又落到断灭空见了。但是我们从见地上说,它就是个俗事。你就讲得再好,听得再透,他还是在讲和听的六根中。我们一直在《楞严经》讲的说要抛开这个六根之结,要解开。但是解这个结呢,解用语言解呀,它只能解到这个地步,就再怎么说再怎么说,看上去好像一次表达得比一次跟进了,又超脱了,但是大家记住,其实本质上并没有,还是就在这个语言。

就跟上面拦了一个东西,我们再怎么跳跃跳跃,但是还是在拦的这个范畴内,可能你的表达上又有一点耳目一新,或者怎样怎样,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就是我们要修证的功夫。比如说在大的这个无我相人相众生相的空性上面,你依然还是我跟弥陀历历在目,也没有想我,也没有想弥陀,但是我跟弥陀还是念念在心,这就是同步的。那么今天呢我们开始就是从这个,这段读了没有,说是种种地,上次读了吗?没有读过,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小段先读一下,从是种种地,那么我们一直就读到这个汝当奉持吧,最后还有文殊菩萨问这部经典的经名。我们一起来。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

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好。这个是因为我们上一次时间关系,没有把它一直讲完,所以这里才讲到最后有这一段总结的话,就是方尽妙觉,成无上道。那么这里佛才进行了一个总结说,这样种种,如是种种,是种种地。就是指的前面从干慧地乃至到这个妙觉地,成佛的这个这么多的次第。皆以,它里面有一个统筹的功夫,就是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

这里呢有一个在《般若经》里面讲到说我们这个观照的智慧呀,一切法如梦幻的时候,有十个比喻,就是比喻我们所观的境。这里因为有一个金刚作为比喻,是比喻我们能观的智慧。只要我们的心在这个空性上。你看我曾经见过有一位藏地大德也讲到说,什么叫做证悟空性呢?

他其中有一个标准就是,我们只要在烦恼现前的时候,你能用这个空性的道理,把当下的烦恼让它稀释或者灭除,哪怕一丁点,一念,一分钟,这都叫证悟空性了。这叫证悟空性了,不是我们常说的理解观照空性,就算了。只不过是因为刚开始,还很少,就跟我们说要走这个八万四千里路,可是才迈了第一步一样。但是它确实就是有这样。这里讲到的以金刚智慧,就是看我们能够坏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坏,所以称之为金刚作为比喻。那么这个如幻十种深喻呢,就是指的我们所观的境界。在我们一切的外在的境界上,不是断的,也不是常的,既不是空的,也不是有的,是如幻如化的。

这里讲到的十种深喻呢,是指的《般若经》里面讲过说十种比喻。比如说有第一种叫如像幻化人一样,说观一切境界。又说像这个阳焰一样,就是我们夏天太阳晒的时候,沙漠里边的那个飘忽不定的感觉。或者像水月一样。空花。水月空花。谷响,就是山谷里面一声喊出去的那个回音。乾达婆城,海市蜃楼。还有梦。还有影。还有像。还有化。梦幻泡影。这个影不是那个,就是那个电影的影。再一个就是像和化,幻化的一些,就是似是而真的这样的一种感觉。这是十种比喻,就是都是以金刚智慧观察所观之境。

那么在这里呢就是,你看:奢摩他是指的止嘛,就是用止观止观。毗婆舍那是指的观。如果要在天台下来讲,就是一心三止,一心三观,体真止,方便随缘止,息二边分别止,那个空假中三观。总归无非就是一个定和慧,在我们的心性上相续的深入,那是万变不离其宗。为什么这里讲到说用诸如来毗婆舍那呢?就是用佛的果地的觉照为我们的所观的智慧。

那么能观的智慧和所观之境全部是以佛的这个水平,来齐我们因地所修的这个观心,所以这里才叫做用诸如来毗婆舍那。如果不加一句用诸如来,可能就是我们从凡夫地一点一点的往上。可是这里因为《楞严经》一开始就是让大开圆解,所以才叫做渐次深入。为什么叫渐次深入呢?还记得我们上次讲的六即佛的那个脉络么?

因为虽然都是佛,可是有六个次第,所以叫渐次。虽然有六个次第,可是这六个次第全在佛的见解上起修,所以叫深入。深入,渐次深入。那么这样的话,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三增进就是前面的,讲的三种增进修行的渐次了,正助念行,所以成就这个五十五位真菩提路。那其实是五十应该是七位,为什么是五十七位呢?因为还有一个干慧地和后面的这个妙觉。

但是这里只写了五十五位,是什么呢?因为到干慧地位的时候,他只是一种相似的觉悟,还没有起程,就是还没有迈步,没有上路,所以他不算这个五十五位之路。那么到了究竟圆满以后,又叫做究竟觉了,已经到家了,也不在路上。所以把这个两头给它去掉,掐出来中间,正好是五十五位真菩提路。就这么一个次第,就这么一个观法,就这么一个走,那么按这个,作是观者,名为正观;不按这个,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就是这么一个主旋律。

那为什么,这里这个观法有几点,怎么叫做正观呢?第一个大家要了解,我们学习《楞严经》呢,它叫圆顿止观,就是开佛知见以后起的性修不二,修证的路上始终在这个圆满自性中,一直以圆满自性来饱满我们的修证之路,所以它叫性修不二,这叫做正。不是这个修法,就叫做邪;没有到达这个水平,也叫做邪。

所以这是第一个。那么第二个,如果从六即佛的情况下来讲,知道有六,但是常常是即,虽然有六个次第,常常是相即,你看理即佛,名字即佛,都是跟佛正等无异的,本来是佛。所以我们就不生退却想了,说六即佛的话,最后究竟成佛跟我无关。要知道从理即佛开始,就已经跟我们有关了,我们可以成佛,所以不会退却。即而常六呢,就是说虽然是本来是佛,如果你不修,不从次第修,你成不了,所以这个就不生我慢。在这两个保驾护航,就叫做正,否则名为邪。那么第三个的话,就是说知道有这个三增进行,有正修有助修,一块儿来修。

比如说必须有戒,从戒再有般若智慧来观,也就是教,我们一般叫做戒乘俱急,就是戒律也要持得清净,观法也要相续到位,依照教法,否则的话,就名之为邪。所以大家这个我们要搞清楚。如果你戒律,有时候戒,我们常说的戒不清净,只有乘,就是教法的智慧的话,那你容易就是堕到这些异类中了。只有这个戒,没有教法,那么持的可能是死戒枯戒。所以这两个并驾齐行,称之为正,否则就名之为邪了。从这几点我们注意一下就可以了,这是教法上的一个防止走偏的。

下面我们进入到下一段来看这里,刚才讲的,在这个时侯文殊菩萨来请问本经之名了,这是本经的这个重头当机者,就是文殊法王子。那么这个时候,为什么要由他来问呢?还是为了表显说本经是这个总持法,没有根本的大智慧,法王子的身份,不足以当机。所以这里还是,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还是一系列的恭敬,你看,不厌其烦的恭敬,每次我们都是在请法的时候,请经名的时候,流通的时候,有疑问的时候,都是必须有这一套请法恭敬。那么起礼而白,从起身而白佛言,这是尊重其事,到此因为讲到这个成佛路了,所以让文殊来问,怎么来冠名这个经,也就是让佛因这个义来立这个名,让听闻者因这个名来思惟这个义,思惟这个法义。

所以这里叫做,我及众生云何奉持。奉就是奉以自修,持就是持以教人,自己修,教化人,所以叫做奉持。那这个时候佛就开始为文殊菩萨,佛告文殊师利,开始说了经名,这里说了什么呢?经名为五个,大佛顶首楞严的经。我们现在读到的这个《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从这五个经名里边把它提炼出来。这五个经名是佛在经典里面说,在文殊的祈问下各说了这,从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个也对于经名的一个陈述,本经主要内容的一个陈述。我们来看一下。

首先一个,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这里讲到的还是有一个大佛顶,大就是体大。这个悉怛多翻译成为咱们汉语叫做白色的意思,因为白色是一切诸颜色的根本色,所以这里叫做相,它的相是大。那么这个般怛啰译为伞盖,我们常说的大白伞盖嘛,不是在藏地里面也有一个大白伞盖佛母,那么这个意思,伞盖就是可以展开,把大家都给覆盖住保护住一样,这样的一个用具,所以叫做用大。

体大,相大,用大,一心三大,绝待圆融,没有能够超过它的,所以叫做无上宝印,无上宝印。那么清净海眼呢?海就是指的我们的心地之海,眼就是指的般若智眼。所以这个经题就是说,是十方如来获得究竟清净圆明心海的般若智眼,这样的一个经题,叫做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这是第一个。

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那么这里还是一样的,得菩提心,就是指的顿悟根性,依着《楞严经》来这个顿悟心地,就是菩提的因地的真心。遍知海呢?一般我们叫做正知,遍知,正知的话就是能够知道心生万法,遍知的话就知道万法是唯心所现,周遍而知。所以这是第二个经题,就是度脱会中,你看,阿难和会中性比丘尼,就是摩登伽女嘛,最后出家了,他们都证到果位。

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这个我们在讲经题的时候,前年就给大家讲过了,都是十方如来所修的秘密的因地之心嘛,依此起修的话就是大开圆解,所谈的这个如来藏心因为外道、权乘、小乘都不能够知道,所以称之为密因,秘密之因。修证了义就是说,悟到这个密因以后,是一种不修而修,不是我们从染到净的修;是一种不证而证,不是说后来才新出现的一个证的境界,新成的实证的一个证,是本来就如此,无证而证。这叫做修证了义如来密因。

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你看这个可有意思了,为什么呢?因为好多大德在判《楞严经》是什么时候讲的呢,就是说到在《法华经》后,在《涅槃经》前,这段时间讲的。所以你看这里讲到的,亦名大方广。什么叫做大呢?还是指的刚才讲到的这个性体,横竖没有边界,叫做大。

那么具足恒河沙的这个称性的发挥的功德,这个就叫做方。那么出生无尽的这个妙用,度化众生的妙用,这个叫做广。大方广佛华严经。妙莲华王,妙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这个莲华是用作比喻,比喻说如来藏心,这个因果是交彻的,染净是一如的,因跟果是同步的,所以你看莲花不是花开的时候,那个莲,那个叫什么,莲子嘛,就是这个花果是一如的,不是说花掉了才出这个莲子的,它是花开的时候莲子在其中。所以这就是说叫做妙莲华王。这个佛母是代表出生的意思。那么陀罗尼咒是代表这个总持一切法的意思,意思这个佛顶神咒,还在这个内容所示。

最后一个,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这是从灌顶部中录出来的经文。那么这个诸菩萨万行首楞严,这我们就前面讲过了,就是不在这里再讲了。。灌顶特别给大家说一下,因为在三藏经里边就有一个叫做灌顶部。灌顶就是比喻这个太子灌受顶水。那么这个灌顶部是密教里边,印度当时密教里边有五大部的中央部,叫做毗卢遮那佛部,中央佛就是毗卢遮那佛。亦显这个经的章句,就是这部《楞严经》的内容章句,是从灌顶部录出来的别行经,别行就是把它成为一部经典单独来流通的这个意思。

因为印度它这个,中间是这个灌顶部,以毗卢遮那为教主。东方叫做金刚部,是以阿閦佛为教主。南方叫做宝生部,是以宝生如来为教主。西方当然阿弥陀佛为教主,叫做莲华部,西方。那么这个北方叫做羯磨部,以不空成就如来为教主。四方的四佛皆以中央的这个佛,毗卢遮那佛为根本,也就是表诸佛都是同一法身,同一法门,所以这里才叫做灌顶章句,就是指的这个灌顶部,以这个五大部指的合称叫做灌顶部。那么这里的灌顶就是比喻这个毗卢遮那呢,就是说已经得一切如来给他灌顶,受佛的职位了,三界的这个法王,陀罗尼,所以在此加持众生的身口意皆能够清净,也能来受这个灌顶位,证清净的法身,所以叫灌顶部,是以这个毗卢遮那为教主的。那么这里就是指的本经名灌顶章句,就是意在于说

总归这里就是说这五个经的经名呢,是这里文殊菩萨一问,那后面我们考察一下这五个经题,还是各有侧重点的,就是开合不同,这里可能这个经题在这个层面讲得比较开,另外的义比较合,就是比较隐。那这样的话,这里这个翻译者为了方便于我们学习,才把这五部经典,大家看到了吧,给它合成一个我们现在说的,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把它合在一起了。

你比如说大佛顶,就是说这部经典里面的这个智慧,佛的智慧,大佛顶,是依智来立的题。那么这里的讲到的说度脱阿难及性比丘尼,就是把阿难和这个摩登伽女给度脱了,这是依利益根机而立的题,利益根机的话,其实就属于诸菩萨万行范畴。如来密因呢,这是依照这个修证立的题,依着这个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修成,所以这里讲到有这个修证了义这四个字,也在咱们现在的经题中。

依这个妙用立题的话就是大方广,妙莲华王,如来藏心,这就摄在大佛顶里面了。依因果立题的话,诸菩萨万行是因,首楞严为果,这是从这个诸菩萨万行修因,证的这个首楞严之果。所以我们现在学习的这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就是刚才佛教的这五部经的经名中把它提炼出来各个部位的一个概括,然后把它再整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到了东土以后翻译者所做的工作。好我们再往下读,把这一小段,就是获益的阿难说是语这儿我们先读完。一起来。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啰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沉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

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惟垂大慈。发开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好,就到这里。我们来看这一段,这是首先头一段这里是说,就是佛陀说这个经题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你看:即时阿难及诸大众,也就是阿难和在场的听法众,当然包括这个性比丘尼了。得蒙如来如是开示密印般怛啰义,就是这样开示这个秘密的心印,大白伞盖的这个深意。那么顿然,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顿然就领悟了禅那修进圣位的这个妙理,这属于慧的范畴。

然后呢又说到心虑虚凝,这就是指的定的范畴,心虑虚凝就是指的一心思至,入到这个禅定中。那么由于定慧,以定慧功德,所以断除了三界的修道微心断除三界修心是指的修道位,因为初果是指的见道位。那么这里断除的是什么呢?见思惑,见道位的时候断了这个见惑,三界的见的烦恼。思惑呢?

因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共有九品,前六品在二果的时候断,就是进入到修道位二果的时候断,后三品在三果的时候断。所以阿难这个水平,就是听了这个法以后他的悟修证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原来在初果,现在证到二果,就这么个水平,这是对阿难的加被。这就是这一段话所要说的。当然这所有的这些前面讲的,都是对前面菩提路的总结。

下面今天开始迈入我们今天主要讲的一个内容就是说谈这个七趣,也就是从即从座起顶礼佛足的这段,我们要开始讲起。这是我们新迈入的又一个大的板块,为什么这么讲呢?就是后面要详细地讲到,是怎么进入到出现的六道,轮回,那么怎么进入到这个六道中,又有一些微细的我们每一天的起心动念,哪个习气多,哪个偏堕处起的动的念头强,等等这一些呢,就是从后面这一段开始进行非常微细差别的开示。

所以请大家从后面这一段开始,对我们现前的就是说这个戒律上的护持呀,是有决定利益,非常坚固的增上利益的。请大家从这里开始,我们要认真学习了,因为他不是悬谈,他就是讲的实实在在我们轮回是怎么到了这个地步,怎么遭了这个果报。怨谁呢?怨你曾经怎么样把这个心调到什么地步了,是调到恶还是善,是调到这个情呢,还是调到想。下面就是由情想来见分晓了。

所以这里你看,阿难这个时候又是从,还是从这个老套路上来讲,即从座起。因为他断了这个欲界六品的思惑了,证到二果了,所以这个时候呢,即从座起是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感恩,谢谢佛前面所说,一个是请后,启请后面进一步开示,所以叫即从座起。那么顶礼佛足合掌恭敬。合掌依然是身业虔诚,恭敬是意业虔诚,白佛呢,而白佛言是口业虔诚,三业虔诚,谢前请后。

所以才这里脱口说,大威德世尊。就是说前面十二类,不是前面讲到十二类生嘛,还记得吧?这十二类生的颠倒妄想,令大众听了以后烦恼已经断除了,那么就显佛的这个威严可敬,非常敬赖,因为得了功德利益了嘛,所以叫做大威德世尊。同他这个悲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法音没有障碍,就是说佛前面把这所有的八卷半经呀,从这个开始,征心开始,到后面的这个五十菩提路,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所以叫做慈音无遮,就是没有保留。他不像咱们现实社会里面多精呀,说学会徒弟就饿死师父。佛没有,所以在这里才讲到的说慈音无遮。

那么十二类众生的这些妄想呀,无明呀,业力呀,除了佛,其他人不能见得这么到位;除了佛,其他人不能讲得这么圆满;所以在这里才比喻为什么呢?微细,善开众生微细。那么佛不说,我们凭自己不能够知道,凭自己没有感觉,所以叫做沉惑。这是就佛的角度来讲,才他能讲透,称之为微细。就我们本人凡夫的角度来讲,全部不知不觉,叫做沉惑。

那么既然这样的话,本来是一个假的,就像眼睛捏了以后起的空华嘛,那么这里在佛的教导下渐渐地除灭了,都得益于佛的善善开示,这里才知道说哎呀,从此这个圣位,就是进修圣位呢,可以说自己有把握了,生死苦海呢,慢慢地要脱颖而出了,自然而然身心快然,所以叫令我今日身心快然。那么怎么个身心快然呢?因佛讲的经题,我来思惟它的法义。既然有了这部法宝,我可以奉持,也可以讲说,故曰,得大饶益。你看这一路很流畅地就这么贯下来了。但是贯下来不算数,下面他又开始起了疑情了,这就要相关到我们现在学佛的一个心境了。

大家来看,你看: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就是说,你说的这个真心本来是周遍圆满的。什么叫做妙明真净妙心呢?妙就是不变,明就是什么呢?随缘。真就是从来就是不假。净呢就是从来都不染。所以叫做妙明真净。如来藏性具足了这四种功德,称之为妙心。不变随缘,真实不染,就叫做妙明真净。

那么既然你说妙明真心这个它是本来就是遍圆的,前面讲了这么一套,到最后修行圆满了,还是只不过是就这一套,这个周遍圆满而已。那么明明现见的是你看,如是,就是明明我们都知道现前的,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就是我们现见的一切的这个内在的根身,自己的身体,外在的世界。

那么从草木来讲,你看这里讲到的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草木是什么呢?是所有外在器界世界的最小的,对不对。那么蠕动含灵呢?是我们所有根身,就是有情众生里边最小的。用这个最小的说,就是说你这个真性能够周遍到这种地步,这些生物,这些世界的角落中,都是真如至性,是十方如来成佛的本体。即是如来成佛本体,本元真如。

那么既然这样的话,都是成佛的本体,都是法身,证到这个就可以成佛,为什么又会有六道?一会儿你说做鬼了,一会儿又说堕到地狱了,一会儿又说投生畜生了,还有阿修罗、人呀天呀等等这些道,这是怎么来的呢?你既然说佛都是真如本体,正等无异的,那这些六道是怎么来的?这是阿难的疑情。

所以这里设了两问,第一个你看:此道为复本来自有。就是这六道是,既然你不是说性本具的嘛,那难道是本来具有的,跟佛性一样是本具的吗?为是众生妄习生起。还是众生的妄想习气而生起的?

大家听出来这个言外之意了吗?就是说如果是你的佛性中本来自有的,那么这个六道就不应该是妄了,也是真的,对不对,因为一切都是佛性嘛。但是如果你这是妄,就是由于你造业感果,妄习烦恼生起的,那么就不能称之为佛性,因为你不是说佛性是本来自有的,这是妄想生起的。他来向佛提问的时候就是从两个角度说,如果是这样,就那样不对了;如果是那样的话,这样就不对了。可是佛现在说了,说本来就是这样,对的。他说,就这个问题。就这个问题我们想起前面富楼那还问过一个问题,富楼那就是这个满慈不是前面问到说,皆是如来藏性的话,突然怎么出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这两个问题呢,有同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富楼那的那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说,既然都是如来藏性,怎么突然出现,怎么突然出现这个山河大地的,也就是说怎么生起的。现在这个阿难问的这个是说什么呢?我不问是怎么生起的,而是问说六道跟佛性是矛盾的,对不对,你提佛性就不可能有六道,说六道怎么可能说一切皆是佛性呢?他的问题在这里,大家听明白了吧?所以说,这里讲到就是说领受了二种,前面不是说转依,二转依号嘛,转依为涅槃和菩提嘛。既然转依的话,一转一切转,一转一切转,你佛性里面就不容许有六道。那么如果说佛性中有六道,我们常说的一心本具了十法界,对不对?

既然一心本具了十法界的话,那么六道跟佛道就是并驾齐驱的,并驾齐驱的,难道佛跟六道一样也是妄想发生的吗?你已经说了佛是真常不变的,那么六道就应该是真常不变的,可是六道又是妄想发生的;如果六道是妄想发生的,那佛也是妄想发生的,怎么能称之为妙心呢?大家记住,这是阿难,当然也不是说人家阿难有疑问,是为我们末法时代,体他的同体大悲的发心,害怕我们未来世中有这种邪知邪见生起。

大家看什么邪知邪见呢?首先第一个,听过这么一号人吧,他说佛性都是圆满的,真常的。那他会说什么呢?天堂地狱都是真常的,不害怕恶道了。听过这种见解吧?有人这么说过吧?说一切都是真实不变,这都是佛性的体现,哪哪都是佛嘛。这是一种邪见。那么有的人又以为说,一切法都是空的。一切法空了就是说没有因果了,强作主宰了,说万法都空,哪都是空的,什么都是空的呀,没有我嘛。

好说这些,这也是一种邪见。还有一些人说这个,哎呀说心净就国土净嘛,心染就国土染嘛,佛就在我们心中,地狱也在我们心中嘛,你心里今天烦恼了,地狱就出现了嘛。他好说这号,而不是以为说,像娑婆世界,就是有这么个世界,地狱就是地狱,它是在的,但是有的人就以为说地狱没有定数。这也是一种。那么还有一种人呢,以为说地狱既然有名有姓叫做地狱,执为究竟实有,又不知道它是唯心所现的,忘了现前的一颗举心动念之心。这个时候呢,又是一种邪见。

所以种种诸如此类,今天的阿难就是为了让末法的人解行并进,不堕迷惘,所以才问的这一问。这一问就问到下面出来一系列佛的这个微细讲解,非常的有教育意义。

大家来看:世尊,为是众生。你看,首先这里阿难呢,在佛身边也待得多了,他也有见闻了,所以他就提出来两个具体的案例来说话。第一个案例是佛教史上有一个叫做宝莲香比丘尼的,她这个呢,是号称是持菩萨戒,但是她私底下这个淫欲心重,所以就跟别人行淫欲的时候,她就自己在那儿给自己找借口了,说行淫欲心不损恼自他,说行淫欲也不是杀业,也不是盗业,现前无有业,将来也没有果报,她就发这一道论调。结果由于她发出了这个谬论以后,怎么样呢?果报、花报一时现前了。怎么现前呢?先于女根生了大猛火,就是从女根就起火把自己烧死了。女根起火以后,全身节节为猛火所燃烧,浑身,命终烧死了以后,神识就堕在无间地狱了。

所以你看就她是因为这里说了这个。私行淫欲这是破戒。说私行淫欲没有过失,没有因缘果报,这是什么呢?破见。戒也破了,见也破了,戒见俱破,所以才感得就刻不容缓,直接就业力增上,由于这个猛火所烧,就堕到地狱里面去了。就是她说这个话的时候就生到地狱里面去了,大家知道吧。

什么叫做花报、果报呢?花报就是你要受这个果报之前,不是说开花结果嘛,受这个果报之前先开的花。什么叫果报呢?花报就是火把她给烧死了,节节燃烧致死了;果报就是直接堕到无间地狱了。前期是开的花,后面是结的果。一般我们人的话,花报是这辈子有一些预兆,下辈子再去感这个果报,六道中去取一道。她是果报花报一时都受了,因为她的这个罪业太大。这是指到的宝莲香比丘尼受的这个无间地狱。

另外一个叫做琉璃大王,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啊。知道吧?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琉璃王是谁的儿子呢?琉璃王是波斯匿王的儿子。波斯匿王的儿子他为什么要杀这个,释迦牟尼佛不是叫释迦族嘛,现在尼泊尔还有一家释迦族造佛像,还是释迦族。那么这个印度的种姓制度它是非常严格的,释迦族呢他是属于自称贵姓。那么贵姓的时候,这个琉璃王当时是怎么来的呢?这个波斯匿王向释迦族的人去求婚,求婚的时候呢,这个释迦族看不上波斯匿王这一家子,所以他就,不许配给他嘛,害怕他打,攻打,可能他的这个国力比较强盛。

那么许配给他呢又不愿意,后来就可能就是移花接木吧,就把这个宫里面的一个婢女呢,冒充作为像公主这一类的人就嫁给这个波斯匿王的家族的人,嫁给波斯匿王了。那么这个琉璃王就是这个被嫁过去的婢女生的太子。生的太子呢,他们国家里面不知道,到了释迦族这边了,他们知道。所以那就是有一次释迦族的人给佛新建了一个讲堂。给佛新建了一个讲堂呢,这个琉璃太子年少的时候,他回到他外婆家去玩,见到佛的这个法堂,庄严的法座,他上面就去坐了一下,年少不懂事。在这样的情况下,释迦族的人就骂,说你是这个婢女贱种所生的儿子,你有什么福德坐在佛的座位上,就把他给羞辱了。

羞辱到什么程度呢?就这孩子走了以后,他嫌他坐过的不净,又把地挖了九尺,重给塑了一个法座。你看这种姓制度那会儿,为什么佛陀出家以后说,四种姓是平等的。他就看不起他,结果这个招祸了。招的什么祸呢?琉璃太子受了这个耻辱以后,就发誓要杀尽释迦族而罢休。后来太子长大了,就把他的父王给废了,自己立了,就开始起兵了,灭这个释迦族。灭释迦族的时候,世尊曾亲自到道上坐在那里三次阻拦,他看见世尊的这个,因为有威德嘛,在那儿挡驾,挡驾的时候呢,他就不去了,今天回营了。连续三天,次日再来,次日再来,连续第三天的时候佛就叹言说,哎呀,定业不可转。说定业已经转不了了,就不再阻止这个琉璃太子来起兵杀这个释迦族的人了。

当时就在释迦族的国土里面大开杀戮。大家还记得目犍连吗?目犍连不是神通第一嘛,把五百个人给藏在这个钵里面给寄居到大梵天,那都没办法,最后揭开的时候化成血水了。这就是这个琉璃王,这里讲到的堕地狱。那么因为他犯了这个杀害的业力,佛就给他授记,七日以后当堕无间地狱,地狱火会烧起来。

他就觉得说,七日间他就害怕了,害怕了以后他就马上撤军,乘着船到海里面,心里想着说海里面火总不会烧起来吧?结果在海里面的第七天,海里面起火把他烧了,地狱火烧上来。这就叫定业。这个定业不可转呢,还要追溯到过去一世,就是这个罗悦城中五谷不收,大家没有吃的。这个时候河里边呢,城外的河里边有好多鱼。

好多鱼呢,那村里多少村里的人都去捕鱼,捕鱼捕得鱼池里面有一个鱼王也被人家给捕了。捕了以后呢,当时有一个小孩拿着竹竿子把这鱼王敲了三下,敲了三下以后把这鱼王给捕了。这就是投胎转世以后,村里面捕鱼的人就是这一世的释迦族,那个鱼王就转成琉璃王太子,手下的四十万大兵就是被吃了的小鱼。当时释迦牟尼佛就是前辈子是一个小孩儿,就是拿着竹竿敲了三下。结果呢他们,这个琉璃王弑戮的时候,佛的头疼了三天。这就是赞叹说,定业不可转。

所以你看这里都是身堕地狱的这个现前的真实的案例。那这个案例我们读出来什么呢?第一个,这个尼姑呢,她是破戒破见,拨无因果。第二个,他没有破戒,也没有没因果,是由什么导致的呢?嗔恨心作为增上,怀恨在心,一定要报复,要把人家的城给杀光,你想想那个心力有多大。那么第三个是什么呢?就是善星比丘,这是愚痴导致的。还是贪嗔痴。

这个善星是佛的堂弟的儿子,有的说是提婆达多的儿子。那么出家了以后,他是受持读诵解说佛说的这个十二分经。读诵的时候呢,他就把欲界的烦恼给坏了,获得四禅的这个果报了。已经得到四禅的这个禅定的时候,可是这个时候虽然他读佛的经典,他连一句一偈他都真正地解不了那个真实义,他没有弄明白。

所以到了四禅以后,他就以为是已经涅槃了,已经自己就证得涅槃了。结果呢,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些亲近他的恶友给他吹风,吹风让他生起了邪知邪见的时候,就退了,就把四禅的这个禅定给失去了。失去了以后呢,觉得自己禅定没有了,没有这个禅悦为食了嘛,很懊恼,就生起了邪恶见。什么呢?他说原来根本就没有佛没有法,都是假的,连涅槃也没有,是假的。

说如来给我说了这么多的法,我天天读诵,结果呢,现在断掉了,失去了。所以他说如来虽给我说法,但是我现在真实见到了,根本就没有因没有果。说这样的邪见。那么这个时候呢,佛跟迦叶去看他的时候,他遥望佛和迦叶过来了,马上就生起这个恶念邪见之心。由于这个恶心,也是生生堕到阿鼻地狱去了。这是有名的三件案例,当时在佛陀时代。

那么这里就讲到的说入地狱,由于贪嗔痴,故有了地狱。所以这里阿难就开始,你看,依照着这个就跟写论文一样,有论点有论据。他后面又开始提问了,说既然是这样,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那么我就这样问佛了,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就是说这样这些地狱,所有的这些地狱既然不是事实有人真实地堕到地狱了嘛,那么这些地狱是什么呢?是不是本来有,是由他的妄习生起来的,还是为有一定的处所?是这些人每个人各各所发之业,各各去受其果报呢?还是大家一块儿有一个真的地狱所往那儿生?他就提出来这么一个问题。

你看,这个地狱是为有一定的地方,还是自然而有的,还是各人造业各人所感的,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讲到惟垂大慈,发开童蒙,就是希望佛为我们这些无知的童蒙开一下示,令诸,大家记住落脚点是什么?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是为什么呢?为持戒的众生,刚才讲了在法华涅槃之间,是有扶律谈常的意味在。扶律谈常就是扶持戒律,佛在最临命终的时候,把戒律又给侧重地讲了一把,最后还是说以戒为师嘛,这在《楞严经》里面也体现出来了。所以才这里讲到说,令诸一切众生能够欢喜顶戴。

那么好吧,我们上一讲先讲到这里。我们休息一刻钟,到十点十分的时候回过头来下半场的讲解。阿弥陀佛!

好,各位同修,各位楞严道友,我们还是继续《楞严经》四十六讲的下半场。下面我们,因为刚才的关系呢,就是没有读,现在我们开篇先把我们下面要讲的这一段,小本第一百四十一页,佛告阿难,快哉此问开始,一起读,一直读到此名外分。好,大家一起来。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盈泪。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

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好。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我们来看,这个时候就是开始进入叫扶律谈常,就是对戒律开始要扶持了,后面的这一系列其实就是让我们持戒的。但是问题是,我们一般学习是持戒的戒条,下面的大段文章其实给我们提供了持戒的精神,特别是十种习气,就是我们起心动念的十种习气,其实已经全部摄在律典中了。但是我们持律持死了,就揣摸不到自己当下的这十种念头,这种心的这种流淌的形式。但是如果我们把持戒的精神掌握了,那真的是对于持戒来讲呢,就等于说如虎添翼一样。

你看这里讲到的说,快哉是什么呢?就是正合佛意的赞叹之词,佛这次都表达说,唉呀,阿难你问得太对了,我就是想让你这么问。为什么呢?说如果你这两个问题,能够决断明了了你问的这个问题,那么大家都明了了,不会入到邪见了,不入到邪见里边了。怎么样的邪见呢?

这是上面阿难虽然是以地狱而发问的,说地狱到底有一个定所呢,还是大家各自业力发挥的?那其实就是,说白了一系列的就是地狱也罢,饿鬼也罢,是吧,到底有个鬼世界定所呢,还是大家发挥的?人世界也罢,修罗也罢,天也罢,畜生也罢,都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在此决断明了,就是佛开示的就是怎么回事,到底是大家一起往那儿有一个决定处所,还是我们各自跟各自业力所感。决断这个的话,就不会生邪见了。

这上面容易生什么邪见呢?有的人妄以为六道本来是有,就不可灭,这是一种邪见。但是还有的认为,妄道六道就是性真,而不需灭,就是六道都是佛境界,刚才给大家讲的,这也是一种邪见。有的以为说,六道都是唯心所现,没有一个定处。会有这么一种见解,他认为一切都是唯心所现的,说哪里有地狱呀?那到底地狱在下面,下面下到哪里呀?

他又说地球又是圆的,整个宇宙,地狱在哪儿?这是他不明白,说唯心他就以为说没有定处,这也是邪见。有定处的,就在我们下面。还有人以为,妄道有定处就不以为唯心了,这也是错误的,也是属于邪见。那么有的人认为业性本空,就不需要受报了,这也是一种邪见。有的人认为业障实有,永远不可改,也是一种邪见。种种诸如此类的邪见,都为佛下面的开示所给他开晓。

所以这里佛说,哎呀,快哉此问。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怎么说呢?大家来看,说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就是说既然悟到这个真实周遍圆满的这个道理,那么确确实实,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就是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来是真如,所以说一切众生实本真净。但是问题是什么呢?只因为一切众生没有悟到这个周遍圆满,你还没到那地步。

没到地步的时候呢,就会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就是由于妄见有众生相,有这个众生的相状生起来,所以有烦恼虚妄这个习气染熏我们这个本有的这个真体,由此念念不忘众生相。由于念念不忘众生相,所以在众生相的身分上有内,对内会心生染著。

你看,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就有内,内分即是众生分内,于我们内心所起的什么呢?因诸爱染,发起妄情。内心深深地生起这种染著,所以这个时候就会发起妄情。那么如果说以分外,众生分外,悬于胜妙,就是悬起来,悬想起来这种非常殊胜的感觉,殊胜的境界,向上的这种飞扬的心念等等,所以才有内分外分两种。

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那么具体下面他怎么讲的呢这佛?你看: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就是说,所谓的内分就是我们众生身,顾名思义啊,就是众生身分之内的事,就是我们每天当下我们的心念,我们内心所想嘛。心里存了种种的爱染,然后对外境生起执著,就开始慢慢变为贪恋不舍的这种妄情。

你看是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而且这种情见积集得多了以后,久积集就能够久习成性,会怎么样呀?会变成水的状态。前面讲到四大,地水火风皆如来藏妙真如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循业发挥,这个时候就说积集得久了,这个业习成熏,久习成性,积集得久了以后就能生出什么呢?贪爱之水。

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生起这个贪爱之水会怎么样呢?大家对这个有感觉没有?这个贪爱之水你有没有感觉?怎么个有呢?你说我们一生起贪爱的时候,首先就是你的心软的是不是?是吧?软暖情见嘛,软暖,你的心呼的一下就软了,你就没骨气了嘛,随顺它了嘛,投向它了嘛。软的时候大概我们,这个我们很物理科学地做个实验,软的时候它是一个什么状态呢?什么东西软了?什么东西干着的时候它是软的吗?对吧,你晒干了以后很硬很硬,饼干馒头都是如此,面包。你把它泡在水里就软了,是不是?所以这个爱,爱到一定的时候,它开始就是湿润了,是润泽的。滋润到一定的程度,慢慢地在长养,润泽到一定的地步的时候它就转成水了,水这种物质就出现了。这是从心相上来进行形容,你看这个能生爱水。那么具体他是有事例给我们举,进行验证的,你看人家这做实验做得多好。

你看这里是什么?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一饿了,人家一说好吃的,你哈喇子就流出来了。这个时候为什么口里会有水出呢?这就是忆念生爱了嘛,见了美食口水就流下来了。这是其中的一种。

再次一个: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这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前人?就是前面所遇的人,就是咱们的故人,曾经的这个什么伙伴呀,发小呀,恋人呀,初恋嘛。这个时候呢,对于饮食来讲是香和味两种尘境心生爱恋,对于故人是声和色两种尘境,你这个心里肯定会暗想留恋她的音容嘛,对吧,笑貌嘛,声音或者说她的容颜,对吧。

那么这两种尘境呢,于此间你生起了这个爱染心了,或者对她的色生起了留恋,贪染她的容貌呀,哎呀觉得她明眸皓齿,回眸一笑,婀娜的身姿,不断地去回想回想,对色生起了这种。那么喜欢的时候觉得要拿过来为你受用享用,不喜欢了,恨的时候,她不依我的话就不见了,痛恨了,生起了恨了。爱恨总是交加的嘛,所以才这里叫或怜或恨,怜就是怜爱的意思。无非就是这种嘛。

对于怜爱和这个恼恨呢,我们说爱不释手,这个时候是爱不释心了,恨不释心了,所以悲痛难禁,眼里就自然而然,目中就下泪了。你看着吧,你心爱哪个人,你试试看着,她只要她一动情,泪珠子泪如雨下的时候,马上你就心软了,想说什么不说了,想动手不动了,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这叫做心忆前人

第三种是财宝了,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这个时候最近一看,哎呀,你小子最近气色不错,是不是哪发财了呀?我们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呀,他发财了他心里有靠了呀,安神了呀,说哎呦,一下子账号多了那么多,他就马上欢喜得不得了,这个时候就是什么?喜形于色了,我们常说的马上发财了喜形于色,举体就非常,气色就很好呀,舒服呀,这个时候就全身都滋润光润了。你说他天天日子都过不了,丢帮跌底的时候每天都,那肯定就是受的压力大,颜色也不好,枯燥,眼睛也干,皮肤也枯,就没什么气质了。所以这个时候你看,一发财,钱豪语壮,力大欺人,就气度不凡了呀。这叫贪财求宝,就是举体光润了。

那第四个就是我们最本能的东西了: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就是心里你想着这个淫欲心的时候,男根女根就流这个不净呀。这都是什么呢?爱能生水的相状。现前就有,这人人皆如此呀。

所以这里你看说,阿难,诸爱虽别,就是各种贪爱虽然有各各不同,虽然有别,但是什么呢?出水的这个烦恼是相同的,因为你心软了,湿润了,滋养惯了,成了水了,就物理上转化成水了。那么水的问题是什么呢?你看:流结是同。什么是流结呢?就是结就是烦恼嘛,流就是水的流淌的感觉,就是你流淌出来的这烦恼是一样的。大家要知道,水是什么呢?湿润的东西是什么?是沉重的,对不对?它不是轻扬的。既然是沉重的,你拿着水你就有分量。既然不是轻扬的,它就不是上升的。既然不是上升的,自然就是下坠的。从物理上,从由心的这个念的能量转化成物质的体现就是下坠,往下,往下缘。

所以这就叫做情。大家记住啊,这里讲的情是各种贪爱,各种执著,各种见、爱、染著,都属于情。你发的情多了,这都不仅仅是对于男女之情,一切的食欲,一切的睡欲等等都在其中了,这是以此为代表说了几样。这就叫做内分了,也就是说,自己把自己害得下去了。内分,内心而起。

那么什么叫做外分呢?大家看啊: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渴仰是什么呢?就是祈求嘛。在外分的这个殊胜的妙境下,你看: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我们先讲到能生胜气常来讲,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众生呢,由于我们外分之心,就是向外攀揽的这个感觉,向外攀揽的时候呢,你在外边大家描绘的说好的地方,殊胜的国土,乃至一定的这种解脱禅悦境界,持咒的这个身口意三业的清净感觉,等等这一切,念佛的时候这种相应、欢喜,这都属于说外分的殊妙境界。你的心对于这个心生的想往,心生的渴望,这个时候就叫做心生渴仰

由你这个所仰慕至极,就会发明种种清白,就是向上的这种想念。这种想念聚积得久了,想积不休,就能够什么啊?能够,聚积得久了能够生起一种什么呢?生起一种我们说神采飞扬一样的这样的感觉,向上的一种殊胜的气息,也可以讲殊胜的这个气分吧。这个时候呢,所以说又说出来,引证了,向上扬的时候呢,所以说众生怎么呀?如果你的心在持戒的时候,举身都是轻清的。

什么意思?我们说受戒的人身心轻快,看到清净无染嘛,皮肤也非常干净,这个时候就叫举身轻清。那么这是指持戒的功德,能让我们的心产生质的这种上下作用。所以大家听过这个戒律叫做别别解脱。别别解脱就是你依着这个戒条,这一条守好了,你的心全部是向上扬的,戒条保护你,不允许你向前面的情想一下,把你向下流淌,而是向上飞扬的,这就叫别别解脱。

再一个,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就是你心里会受持如来这个咒语的时候,就会显现出非凡的气度,因为什么?因为咒语陀罗尼是佛的境界流淌出来的,大雄大力嘛,所以你这个时候就会久习成气分,会养成这么一种气度了,叫做顾盼雄毅

心欲生天,梦想飞举。你心里念着要生到上天界的话,那么梦里边就会往往会做到,你们梦到过这种梦没有?身体就飞起来了。肯定这段时间相应的时候有这样的梦境。

后面特别是心存佛国,圣境冥现。这我们就不要说了,大家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么在梦境之内,在禅定之中,就会有殊胜的境界冥现。你看为什么法照大师在南岳的时候就看到五台山祥云缭绕,文殊普贤在那儿说法。为什么慧远大师一辈子三次亲睹阿弥陀佛现前。这个刘遗民呢,现前给他摩顶,用袈裟把他覆住。但问题是什么呢?这谁念谁感,不念不感。所以人家这里讲到的说,心存佛国,圣境冥现。冥现是什么意思呀?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我们都不知道,叫做冥现。人所不见,独自自己所见,谁念谁见。

后面还讲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就是说你全情地投入到这个事奉善知识里边来,不考虑自己。这都属于外分心胜向上扬的部分,就等于说属于想。呆会儿我们要说,前面的叫做情,这里叫做想。事善知识就更不用说了,以前的禅宗的祖师们怎么开悟的呢?为法忘躯呀。一个山头九回地去问法,到处参七八十个善知识,一个参了又一个,不停歇。善财童子不是就这样嘛,五十三参,所以称之为百城烟水,就是忘我地去参访事奉善知识。当时有一个就是说表面是一个菩萨,显现的表面是一个外道,叫做胜热婆罗门嘛,他天天在那儿太阳烤他,自己坐在那椅子上这样烤着。

结果这个善财童子就以为他是外道,说他肯定没有佛法。这个时候天人就给他暗示说,不可小看,你要事奉他。这个外道婆罗门还让他说,前面有这个刀山火海,你给我跳进去,你给我上去踩几脚。结果善财童子就没有考虑自己,真的就,结果一入到刀山火海中,马上就是清凉境。这就是事善知识的功德。所以大家想想,六祖刚去的时候一字不识,五祖让他天天在那儿洗米淘米,什么都不要干。可怜他个子矮小南方人,拽着一块石头在那儿天天那个,不是有那个木头锤子那样,要这边压下去那边才起来嘛。二祖慧可都为法把胳膊,舍了一条胳膊呀。这才叫做事善知识,倒不是说光有点端茶倒水就可以了,你得为善知识的法而来。这样的自轻身命,这种人所以才。

这是举了几个例子,大家发现了吗,这几种例子恰恰是表达什么呢?念六念法门。心想嘛,向上六念。念佛嘛,是不是?心存佛国是不是念佛呢?念法呢,持咒是不是在念法呢?持戒是不是在念法呢?念戒嘛,也是在持戒呀。念天嘛,这里讲到的说心欲生天。念施嘛。六念是什么?念戒,念天,念施,布施的施,还有念佛法僧。

什么是念僧呢?就是事善知识,事善知识就是念僧。所以恰恰这里总共为六念法门。这里讲到的,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你看这恰恰跟前面讲到的说什么呢?诸爱虽别,流结是同;这里讲到的轻举是同。飞动不沉,就是皆以飞动为性,自然有这个超越的功能。依外分境,起外分心,这就叫做外分,此名外分。依照着向外攀缘的这个向上扬的境界,想往渴仰那个境界,所以起想往之心。信愿行是不是干这个的?是不是?信愿就是渴仰,依外分境,愿就是起外分心嘛,所以叫做外分。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给我们定乾坤,什么叫做内分,什么叫做外分,内分属于情,外分属于想。搞明白了吧?

搞明白了下面就是要开始进入到真实的这个,从理论进入到实践阶段了,就跟医生护士到医院里面去实习一样。我们也从经文里面边实习一下,后面开始这一段我们先把它读一下,大家一起来,从阿难一切世间,一直读到更生十方阿鼻地狱。找到了没有?好一起来。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

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好,就到这里。大家来看,这段开始就是讲到这个内分的情和外分的想,作为天平上我们上上下下的两个主要引发力,看你到哪里。那么再一个可以讲到说什么呢?这是前面的话是从这个,前面我们刚才讲的那一段是从积习,就是积聚你的习气,来判别你是情还是想。这就是给我们首先把这个情想的原理给你交代清楚。这个时候是从你具体操作,就是我们进入到生死之际了,你在临终的时候分别给你显示是升还是堕,是你上升还是下堕。

那么好,我们从这里来依着经文大家来看: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这是什么意思呢?先说我们人在生死转化之际的情形。所以为什么说《楞严经》完美呢?这下边的这些就讲得可以说是非常的微细,一条线一条线地给我们疏理出来。你看,说一切世间的有情呢,生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就是生生死死无穷尽已,相续不断,像一个火轮一样,所以叫做生死相续。我们一般都说:我死了。我要死的时候。你往哪儿死呢?你能死得了吗?

你说我们,有时候我老听见没有学佛的人,他说的时候说哎呀,死后原知万事空嘛,这不是诗里的,死了还谁管那些呢,死了就一把草,我哪管那些呀,说巴不得早点死,一了百了。你了不了呀,你往哪儿了呀?只能叫灭度,这才算你彻底把它搞定了,圆寂了,涅槃了,灭度了,否则你永远死不了。你倒是说想死的,自杀的人就邪知邪见,以为死了,结果一死下一生还不如这一生,是不是?所以说没有一个死去的。那么死的时候是怎么样呢?大家来看:生从顺习,死从变流。生的时候则是任其随顺着自己的习气,就是前面我们这是想习气呢,还是情习气,生的时候随顺自己的习气。

大家看是不是这样?我们活的时候你是自己做得了主吗?你由得了自己吗?都是随顺习气,可以形容为什么呢?不知不觉,不由自主,而且还看上去这个像模像样的好像在干什么,其实就是循着你的宿世的习气,你该干啥干啥。如果你不修,就没改,而造这个善恶之业,所以这里叫做生从顺习。那么死后是什么呢?任其什么呢?迁流转变。由于你这辈子有一些像模像样的习气,那么你下辈子一定会有模有样,就到六道中给你变个模样出来,受这个异类之身,会变异。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叫做什么?死从变流,随着你的变异因果,你到底是做鬼还是做地狱,做畜生,流变走了。那么在这个生死之际的时候怎么样呢?

大家看,临命终时,临命终的时候未舍暖触。这是什么意思呢?咱们欲界的众生呢,生命的体征有三个,现在医学上说什么脑死亡、心死亡就叫生命(死亡)。真正在佛眼里边,一个是暖,二一个是气,第三个是识。暖就是温度,气就是呼吸,识就是意识。那么人在临命终的时候,将要死的时候,还没死的时候,前六识乃至甚至第七识都快要没有作业,不现行了,识没有了。

但是要记住,只有第八阿赖耶识,如果没有离开的时候不算死;除了第八阿赖耶识离开你的体了,这个时候算死了。所以说阿赖耶识要离体,寿命将要终的时候,就叫做什么啊?未舍暖触,还在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呢,这就可以说是哎呀,前面的你的情还是想在这个时候开始顶事了。你别以为平常不顶事,念一声佛号就开始这会儿顶一声的事了。那么这个时候呢,上下开始要分道扬镳了,看你上还是下,你要走进新时代了。

一生的所造的善恶等业怎么样呢?俱时顿现。大家看到了吗?要搞清楚,俱时顿现不是说你造的善恶业这会儿就显现了,是显现成什么呢?善恶之相了,是天、净土相,还是地狱、畜生相,各种相都出来了,有真的,有哄的,有你分不清楚的,都你搞不清楚,全部现在其前,所以说,一生善恶俱时顿现。你就明白,可以理解为什么阿弥陀佛一定要,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临命终时现在人前,就顶这个事,为你安心,为你做主,否则你已经搞不清楚了这个时候,善恶业已经顿时俱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不知所去向了。

将要生而尤未生的时候,这个时候会怎么样呢?你看:死逆生顺,二习相交。这个时候什么情形呢?正在害怕死的时候,想求生的时候,所以叫做死逆生顺。大家能读得懂吧?什么叫以死为逆,就是你不想死呀;以生为顺,就是你还想活呀。以死为逆的话,你想撇开它,不想死;以生为顺,还想活的时候,想求得继续再多活两天,怕死呀。

我就见过这样的,这个没死之前,那会儿谈不上学佛,农村的这个老年人,生了病了。生了病了以后,我记得是我那会儿大姨父,生了病的时候马上就说,哎哟给子女们拖累,自己还这个每天受这么多苦,不如死了算了。结果原来还是腿脚不灵便有点拖累,真的有一天医院检查出来癌症,到了晚期了,被他知道了,彻底就不吃饭了,不是这个想死的不吃饭,是吓得不吃饭,吃不下去了。我小时候的经历。就是原来的话那口说得可大了,农村人种地的,一辈子没识字的,七八十的老爷子呀,那说起话来有点二百五,劲儿也蛮大的,结果这会儿不说话了,吓死了,因为他害怕。

所以这个时候叫做死逆生顺,就是趋生怕死。有这个避死求生的心呢,这个时候善恶两种习气就交相并发了,就在这个时候开始找你的麻烦了。善习重的,随善习就升到善趣了,恶习重的,随恶相就堕到恶道了,所以叫做二习相交。由于这个原理,才能开展了后面的什么呢?七道七趣众生的各奔前程。这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来独去,就是讲的描绘的这会儿。父子至亲,纵然相逢,代受不了,也是说的这会儿,各管各的,各生各的,各死各的。那么就开始有了各种具体的案例了,大家来看: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这是第一个,情和想的比例中,你没有情只有想,在这样的话就必生天上,生天是打保票的。搞得清楚吧?没有贪水,只有想飞,所以这种情况下就必生天上。没有情的作用,纯有想的这个飞升功能,那么这个时候呢,就神识灵魂只由外分,不向内分了,不随着内分走了,命终的时候会上升到天界。

还有一个好处是什么呢?若飞心中,就是在你上飞扬的这个心想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这就太好了,有福慧资粮,又有清净的誓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看到了,是自然心开。大家见到了吗?《行愿品》里面说,一切的什么象马车乘、六亲眷属都什么呀?都什么?唯有什么不相舍离?唯有愿王不相舍离,就是指的这会儿,及与净愿,伴随着你。有这个净愿会导致什么呢?自然心开了。

因为我们心在死的时候是暗钝的,如果你的情多的时候,见的都是一片漆黑,你搞不清楚状况。这个时候只有这个福慧资粮和这个清净的愿力顶事,能让你自然心开,见到圣境,那么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这就是说在你情想的作用中,你随着想多要上升的时候,不但能够上升天道,还能够横出生死了。这是向上的一个机缘,横出生死了。在顶端,在顶端的时候还能突破,彻底突破三界的顶端。这是第一个。为什么?你看,有的同修到临终的时候就见到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了。这是因为有纯想佛的慧力,供养僧的福德,那么福慧具足了以后,自然就不会暗钝了。再往下看: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这是讲到的说仙道了。仙道的这一类是情少想多的。情少想多他不是能轻举嘛,对吧。由于能轻举,可是因为他不是光有想,还有情,所以飞得不会太远。不会太远就会成为这个飞仙,这里讲到的说即为飞仙。飞仙一般是什么?一分情九分想的,就称之为飞仙。那么两分情八分想的是会成为什么?大力鬼王,就像我们三山五岳的这些鬼神,乃至什么阎罗天子等等,这等于说两分情八分想的。这又算帐了啊,大家记住。飞行夜叉,就是大力鬼王所奴役的这些次一点的飞行夜叉,三分情七分想。

地行夜叉就更沉重一些了,山野的鬼神,就是四分情六分想。这些可游于一四天下来去无碍,在咱们一四天下的范畴内可以来去无碍。但是由于还有情系,不能够纯想,所以最竖的来讲,上不过四天王天,横的来讲,出不了二铁围山,只能在这个范畴内,四天下来去无碍。四天王天和铁围山总不要说了,知道,在须弥山外,须弥山这个山腰。这里是指的这些飞仙和夜叉,等等诸如此类的。当然这里还有一个,他们跟佛法没缘。如果跟佛法有缘的,另当别论。大家来看:其中若有善愿善心,就是发了善愿,要护持世尊、法藏的这些护法,有善愿善心的,他们就会来护持佛法了。

大家来看,首先,护持我法,那么就说明是护持佛、佛法及这个学修佛法的人。这一类的,那么就好比《药师经》里面的十二药叉,就属于这些,护持我法的。或者有或护禁戒的,这就是护持这个戒法,或者是护持持戒人的。像我们受戒的戒坛中有护戒神王之类的,就属于这些。再一些,或护神咒,这是护持神咒或者持咒人的,像这部经典里面有这些百灵护咒的这些,就属于这一类的,护咒的。或者护禅,大家看:或护禅定,保绥法忍。这就等于说护持这个修禅的,或者修禅所得的法,就是所得的境界禅定的。这个保绥法忍就是保护,安抚,绥就是安抚的意思,保护安抚这些修禅定的人。

为什么呢?因为修禅定的人他会遇到这个魔境。什么时候出魔境呢?你所证的境界不能忍可的时候。就忍不住的对这个,这是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觉得很舒服还是害怕?这就属于不能忍可。能忍可就是所处的境界任你来任你去,我不理你。不能忍可的时候,一旦一入群邪嘛,就是作善境界了,不管你是觉得它好还是坏,就入魔了。入到这个是魔的时候,你自己搞不定了,就必须有护法来保护安抚,给你保任这个参禅的继续上进。所以说参禅人也需要护的,这里叫或护禅定,保绥法忍。这一类的,比如说禅堂中的护静善神,护静,不是护戒,前面是护戒的,护静善神,禅堂里面也有护法。等等这一类的,这等鬼神,虽然他有鬼神这个情想之业,但是由于他有善心善愿,就会亲自在如来座下见佛闻法供僧,做这些护法的事情。这就是另当别论,我们说的天龙八部了。

好,再往下看,咱们是怎么来的呢?怎么成了人的呢?是什么样的?二一添作五,五五分成了。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这就是说什么呢?如果我们情想均等,五情,五分情五分想的,上也上不去,因为五分想,让你上去的时候五分情拽着你。下也下不去,为什么?五分情向下拽的时候,五分想又把你给拦住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相攻的时候,把你这个力量悬浮在人道了。

这个人道呢,对下三趣而言,人道的众生聪慧多于下三道;对于上二趣,就是仙趣和天趣来讲,又愚钝于上二趣。所以叫做,要么是对下来讲是斯聪,对上来讲是斯钝。对下三道我们就是聪明的,我们的想比他们多;对上二界来讲我们又是愚钝的,为什么?我们的情比他们多。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就生在人中了。

人里边也有差别了,到人里边微细的你,就是五五分成里边质量怎么样?数量是五五分成,质量比如说你生到人里边,你稍微这些想重的人呢,就可能是比较聪明呀,学习也好,遇事他能辨别得清楚,睿智,有洞察力,这都属于什么呢?想体明(达),就是想的比较明显的。那么情比较明显的就比较暗钝呀,执著呀,钻牛角尖呀。所以这个呢,男女也是由这个又分开了,虽然五五分成,又有男女,又五五分成了。差不多就是这样的,这属于人道的。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这就是情多想少。你看我们再往下看一个,有一个七情三想,那么前面是五五分成,那么这个情多想少的话应该是什么呢?情为多少?对,应该是六情四想。六情四想的话,如果这样的话,情比较多了,想比较少了,就会流入到横生当中了。

为什么呢?你看嘛,情由于多了一点,他必然要下,比人要下,就是下坠,对吧。但是想虽然少一点,虽然有四分想,可是问题他这四分想还可以向上飞扬一点,他不能直举到天界,但是向上飞扬一下,所以就横着生出来,就叫横生。大家看这原理多么科学呀,是不是?你有一点点,他都给你原样地表达出来。就是你的心念呀,想和情不就无非我们的心念业力。你横生怎么横生出来?就因为你想飞了没飞起来,只好横着出来,横着走嘛,畜生不是这样吗?那么这里边情心重一点的,就像猪马牛羊这一类的,属于毛群嘛,骆驼呀,牛呀,对吧,这是地行类的。那么情心轻一点的就为羽类了,像雀鸽呀,鸳鸯呀,空行类的,就属于情比较轻一些的,重一些的就是地上走的这些。这就是指的畜生类。再往下看。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这就等于说七分情三分想。大家称一称自己,为什么佛说下堕的多了?你有七分情,有三分想,就得堕饿鬼了,知道吧。有四分想六分情,四分想已经不少了,你把一天你作个记录。

《了凡四训》是不是在作记录?就是在作情和想的记录。你想我们自己,你可以做个尝试,你考一下自己,一天作个记录,你的情和想的比例能到六分情四分想吗?能到吗?吓死人了这么一算都,真的我们好像一天四分想都到不了,四分想到不了就必堕畜生无疑了。我把你们吓一跳,然后你们全往极乐世界走。所以你看以前的有祖师开示过嘛,我们这辈子两条路,如果不入三途就到净土,不到净土必入三途,上上面没份呀。这算命算得多准,还用掐吗?一称就称出来了。咱们一天能有四分想吗?如果想分再少一分,到了三分想的时候,这个时候什么呢?就越来越少了,想越来越少,想飞就难了呀。情越来越重,堕就容易了,飞的飞不起来,很难,堕的话就容易了,更深了,所以就不只在畜生了,而是在什么呀?饿鬼道了。

这里讲到的说沉下水轮,沉下水轮是什么呢?意思就是过了水轮了。咱们这世界地轮嘛,地轮《楞严经》前面不是讲到,地轮就是金轮嘛,我们的大地就是属于金轮,金轮下面就是水轮呀,水轮的下面是火轮,火轮下际是风轮,就这样执持世界的,风轮下面就是虚空。所以这里讲的沉下水轮,就是指的在水轮之下。怎么样呀?就是生于这个火轮之际了,所以饿鬼道就是众火。

你看我们看那饿鬼的画像,饿鬼地狱,饿鬼道的画像,鬼是不是旁边给你画几团火,烧灼着。所以这个时候呢,由于还有三分想在,就没有再往下沉,生到这个火轮或者风轮里边了,但是他生在这个水轮之下。水轮之下的话,常被这个猛火焚烧,为什么?因为水轮之下就是火轮嘛,火际嘛。火际这个时候呢,所见的水都会化为火的,所以饿鬼道你看,碰到这个有点水,赶紧渴得不行了喝了,马上就化为火炭。这就是饿鬼道的这个待遇,不能够饮用,而且反能够伤,你看水能伤己,就是这个水呀,被他一看见变成火,还烧自己,就叫做水能害己。看到这句了吧?大家盯着啊。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为饿鬼就你出不来。

再往下看,越称越是情多想少了。九情一想,下洞火轮。九情一想的这些众生呢,就下面生到下面的火轮里边了。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这个时候什么呢,向下生的时候,身体生入到风轮和火轮两个的交会之处。交会之处大家来看: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就是说轻度一点的生在有间地狱,这就属于什么呢?八情二想的嘛。

前面不是这个七情三想嘛,饿鬼道,对吧?那肯定就是八情二想的,轻一点就堕在有间地狱了。这里正指的九情一想的,当然就生在无间了,生在无间了。好像我们基本上都是无间的种子呀!咱们一天不就差不多也就一想吧,一想能够得着吗?能够得着一想够不着?所以这堕到无间地狱那就惨了,里边等活,黑绳,众合,就是夹山嘛,叫唤,大叫,炎热,大热,无间,等等这都属于根本的八个无间地狱。但是这无间地狱呢,还没到阿鼻的份上,为什么呢?这无间还属于有出,阿鼻地狱又叫什么?无出嘛。在这个《地藏经》里面不是就讲到说,这个万死万生求出无期嘛,对吧。所以说这个无间还算有出了,所以说还有一想,虽然有九情,还有一想。最惨的是什么?

大家来看:纯情即沉,入阿鼻狱。首先我们来讲一下,纯情没有想的众生,就死的时候直接下沉堕到阿鼻地狱了,这就没的话说了。当然这里面还有更好的机会,是什么呢?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这就是无有出期的概念了。

所以这里大家来看到,这就是又给一次机会。你看,两个顶头都有机会,都有更加超越的机会。这个生天的时候,如果你兼具有净愿,有福慧资粮,那么就解脱。那么到地狱里边,如果你兼具什么呢?重罪,五逆重罪。你看这里讲到的说谤大乘者,谤大乘者是什么呀?这不是断灭佛种嘛,障我们的菩提心嘛,对不对?那么这个毁佛禁戒,这是断灭什么?断灭僧种呀,毁佛禁戒不是持戒人,僧种嘛,僧人的种子嘛。诳妄说法不是断灭法种嘛,对吧,障我们的圣教嘛。所以断佛法僧,诽谤三宝。断佛法僧你不是就断佛法种吗?那这里边讲到的,又讲到的说虚贪信施,就以虚妄心贪婪这个信众的布施。

滥膺恭敬,膺就是承担的意思,得到的意思。你本来这个德行没到这地步,那么人家恭敬你的时候,你还更加地乍现威仪,显现自己意思是圣人再来,有神通,那么必然会犯这个大妄语嘛。种种如此,莫过于断三宝种,所以说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这就给我们断这个命案一样,你看以前的古代的县官给断命案,这才叫做断命案。大家看到了没有,这才是刚才讲的算命,就按这个比例你自己算吧。大家心里有数了吗?看这个比例是什么(情和想)。零比十,就是天人、净土,一比九就是飞行诸仙。二比八就是大力鬼王。三比七就是飞行夜叉。四比六就是地行罗刹。五五分成,五比五就是人,咱们就是五比五。

那么六比四就是畜生。七比三,饿鬼。八比二,有间地狱。九比一,无间地狱。十比零,阿鼻地狱。就这么开成吧,就这十分内,看你的情和想占了多少,这佛已经给说明了。你看有人在叹气,因为前途不光明吗?正此振臂一飞,阿弥陀佛呀。你管他情和想,你全部系在阿弥陀佛上,福慧愿资粮都在其中了。所以你看这个命算得是真科学。

后面还剩一句,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正面总体地回答阿难刚才的问题了。大家还记得阿难问什么吧?说这个地狱是自然而有的,还是定在那儿的,还是大家各自业力所感所受的果报。所以这里佛就讲到,这些都是循着各人所造的恶业而招感的恶果,对的,是各人各各所受,彼彼所做,各各所受,是对的。但是这还不是全部,是怎么呢?虽然为自己所招,但由众生共业所感的同分中,还有其本来的一份可能性。就是说虽然是各各所招看见的地狱,各人看见的,你看你的我看我的,各各,但是我们看见的还有众同分,还有共同共业所感就是同一个地狱,就在这个地方,这就叫做兼有元地,众同分中兼有元地。这个不好理解,因为不是有众同分,还有什么异生性吗?

听到过这个词没有,众同分?众同分在这个专业的术语里面解释就是于彼受生之处。这些有情呀,同界,同趣,同类,同生嘛。比如说同类就咱们都是人。同生就都是胎生出来的,对吧。同趣就是咱们都在人道,都在人的世界,都在南瞻部洲。同界,我们都在三界中的欲界。这就叫众同分。

以这个来进行比喻就是说,这些造了地狱业的人全部生到地狱里边,也是他们的众同分。佛就正面回答了阿难说的这个问题,说到底是大家共同一个定处有一个地狱呢,还是个人所感的?两样都有。依着个人所感的,所受的这个狱报,然后共同到那个地狱中,这就叫做众同分。

这个关系我给大家作个比喻,就跟说我们每一个有情不是都有命根嘛,对吧,就我们这个身体。这个身体是一个东西,对吧,这就叫做众同分,共业所感的。但是这个身体上,遍我身体的一切处,都为所依的是我这个整体的身体,对吧。那我的眼睛也罢,头也罢,耳朵也罢,或者什么,这就属于各各所感的。但是各各所感都离不开我整个的这个身,这就叫众同分。所以阿难前面所问的说,有定的一个业,定的一个地狱在那儿了,就属于这个我们的众同的这个身体一样。那么各各所感就是身体上有胳膊有腿,你各自看各自的,各自找各自的。这就是总的把临终的时候分别给我们开示一下,你是升呢还是坠,上上下下地享受,看你去哪儿享受。当然在这个享受里边,大家要知道,进一步,下面再进一步微细地说,光地狱趣怎么个享受,为什么会有如此享受;饿鬼趣怎么个享受,为什么到饿鬼道里边还有不同。

所以下面就开始要讲这个满业之果了。什么叫做满业,知道吧?引业、满业的概念还记得吗?前面的十二类生,你以什么的形式到哪一道,就叫做引业嘛,牵引着我们受哪一报嘛,对不对。就是刚才讲的内容,也是跟它是另外一个角度所阐述的。下面的满业就是说,你为什么入到地狱,入到地狱里面,你为什么入到这个地狱,他为什么入到那个地狱。这在我们心性上,平常的情和想中,再在情里边微细地说何种何类的情,是淫的情呢,还是贪的情呢,是我慢的情呢,还是嗔恚的情呢。看你发什么情,所以招什么报。

所以大家看为什么《地狱名号品》,《地藏经》里边都有那么一品,什么火牛地狱、火马地狱的,为什么?就是我们的心念太多了,各式各样,一样就可以,我们的一念就有可能你就非常有科学发明,前卫性地造一个无间地狱,你知道吧,只要你与众不同,你起的这个念头与众不同,那就没有承载你这个的,你自己造一个。所以下面的就开始要进入到这个,我们今天先讲两段吧,讲两段明了一下。先读一下大家,从阿难开始,一直到如避障海吧,读两段,二者,读到二者如避障海。好,大家一起来。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二习相陵,故有咤咤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好,就到这里。这是给我们讲到什么呢?你看前一句交代了说,阿难呀,说这些果报,就是这个,前面的这个飞升还是堕,都是由这些众生自业所招感的。那么这些众生自业所招感的是已选了十种业习为因,这里佛把它进行为了说明,列了十个类别。十种业习,业就是你的心的常态,相续而产生的习气,业力习气。那么造十种业习为因,这个为因,在因地的时候,而受六交之果报,就是六交之果报。这个六交报呢,我们后面讲到的时候会给大家进行细讲。

当然我们这里说一下,什么叫做六交报,大概有个概念。我们在造业的时候,不是由什么造呢?由什么造?由眼耳鼻舌身意,对不对,六根。但是我们造业的时候,肯定是以你的一根为主,对吧。你比如说你这个杀人吧,杀人以什么根为主而造的?对,主要是你这身体去行动作,把他弄死了,对不对,偷盗也是如此。

那么你以一根为主去造业,那么你身体杀的时候,你眼睛要不要看见他?对吧,耳朵肯定要听说他这会儿在哪,打个电话问一下,搞清楚了,那么才去杀。这个时候就是以一根作业为主,其他五根相互为辅。也就是说下意识地造这个业的时候,虽然是同步的,但是根有主次。你比如说我们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起这个情欲的时候,那你就是耳根为主了,对吧。那么所以说,由于因地是这样的,果上,行到果成熟的时候,果上受报的时候也是什么呢?一根为主,其他的五根同时跟着,就是你害得它们株连五根。不是株灭九族,是株连五根,全体来受报,这就叫做六交报。后面讲到的受六交报是这个意思,我们后边再讲。

现在我们第一堂课就开始讲地狱趣,怎么由于这十种习因堕到地狱而受到不同的果报。光堕在地狱里边,就是也把这个情和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到位地说明,在情的基础上,我们不是堕地狱嘛,地狱里边不是唯有情没有想了,对吧。那么这情的基础上,你是什么类的情,堕什么类的地狱。好我们再大家来看:云何十因

你看第一个是: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就是宿世的我们的淫欲炽盛。淫欲炽盛你宿世造的这个业呀,这个业它,我们想了,阿赖耶识里的习气种子在那儿,对不对,有那个习气种子就叫淫习。我们的本有的这个阿赖耶识心田中,有那个淫欲心的习气种子,叫做淫习。什么叫做交接呢?由于那个习气存在那里,那么遇到缘分的时候,宿世的这个情债主,或者淫欲心的这个因缘又现前了,那么遇缘呢就发为现行了,两个人就到一起了。从这个客客气气,再留个电话,弄个微信,然后吃个饭,最后开个房,就行淫欲去了,这就叫这里讲到的说什么呢?叫做淫习交接

淫习交接,到一起就是开始造这个业了。造这个业的时候男女身体,男根女根在一起相磨。那么相磨的时候接触嘛,由这个触而产生这个,为了求这个欲乐。欲乐的时候呢,为了不断的,有了欲乐又想更深求欲乐,更深求欲乐,不断地再这个身体相磨。这个时候没有止足呀,不知道停止嘛,这个情欲一发,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时候呢,研磨不休就是说不知止足,这个时候人的心念呀,淫欲心不是火嘛,淫火嘛,就是这个人的心念已经完全忘我,就是一团火,根本就忘了人的其他的这个心念,或者其他的我们前面的情想里面其他的部分组合,都想不起来,只有这个情。

这个情相磨的时候,那么由于你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人都不知道,欲火中烧嘛。我们在行淫欲的时候,欲火中烧的时候,自己不知道,其实呢,就是说地狱相已经这个时候就开始显现了,不是说临终的时候才地狱相显现堕,这个时候就已经由于这个习气起来,就把地狱相给预设在那儿了,大家知道吧。就是前期就给你已经定性了,因在的时候果就出现了。那么这个时候呢,大猛火光于中发动。他打了个比方就是说,如我们人与人之间两个手相触摸,都会有暖相出现,对吧?何况男女二根,男女的身体相触摸,不断地触摸,不断地研习不休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有一个大猛火就出现了。

这个时候把这个因先预设在那里,就是说地狱相已经初成了。在临命终的时候呢,这个时候就地狱相已经果报现前了,成就了。这个时候呢,命终的时候神识堕在就有铁床铜柱的这样的一个酷刑也罢,境界也罢,出现的外在环境中。就是你的生命这个时候面对的就是这些了。这个铁床铜柱是怎么个状况?给大家细说一下。《观佛三昧经》里面讲到,就是中间有一个大铜柱,就跟咱们这儿的须弥山一样,这么大的铜柱,有六百由旬高,下面有猛火,下面有猛火烧,烧的时候火上有这个铁床,铁床上面还有这个刀轮在不断地转,中间还有这个铁嘴鸟在来回地飞。

那么这个时候呢,如果有这个世间人就是平常有伤风化呀、灭绝人伦的这些事,或者你在非时非处行了不净行了,行了淫欲了,乱来了,那么这个时候命终就会生到这个铜柱之顶。命终生到铜柱之顶的时候,下面的猛火不断地烧你,烧得你害怕得不行,赶紧看到下面说,哎呀你看到那个铁床上面的时候,害怕。害怕的时候突然间就会出现一个端正的男女,男的看见女,女的看见男,非常长得漂亮,引诱你。引诱的时候你就禁不住这个引诱,就心生了贪爱了,就从这个铜柱给跳下来,到这个铁床上。一旦到了铁床上,马上就上当受骗了,男女二根就据时起火了,就起火开始烧你,在这个铁床上。

这个火来开始烧你的时候,这个铁嘴鸟就从你的男女二根中入,又从男女二根中出,入进来你的身体,又从那男女二根中,就是生殖器里面出来,就不断地这样在你身体里面这个。铁嘴鸟呀。你现在有蚊子把你咬一下你都受不了,你想想那个铁嘴的。一日一夜,九百亿生,九百亿死,一日一夜。这就是,故有铁床铜柱诸事出现。这就是我们第一个习气,宿世的淫欲心习气的种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就是因此十方如来,怎么讲呢?大家来看这有一句话,后面的话都一样,这里我们讲一下这个就知道了。

色目行淫,是什么意思?色就是向人形容、讲说的意思。目就是自己观察、看见的意思。叫做色目。这个不敢误会。所以这里讲到说十方一切的如来,向别人讲说、形容、或者自己观察贪著行淫欲的这一个事实真相的时候,会怎么样呢?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欲望之火能烧众生的法身慧命,所以叫做同名欲火,欲望之火障我们的法身慧命。而且说,菩萨见到这个淫欲之境就像避大火坑一样,走得远远的,唯恐躲之而不及。这就叫做什么呢?淫习交接,发于相磨,故有铁床铜柱诸事。这是第一个习气。

第二个习气,大家来看:二者,贪习交计。大家看这里面的用词呀,用词又是非常的到位。每一个里边都是,淫习交接,贪习交计。这里讲到的交计,为什么贪习交计呢?因为我们你看嘛,多贪的这个习气种子呀,也是遇缘开始现行了,遇缘,对吧。比如说外在有一个东西让你产生了贪了,金钱,人民币,黄金,宝贝,房子,车子,等等这些,所缘的境界上开始你就该想方设法想占为己有,是不是?这就是我们人发贪心的时候说,哎呀,算计这个啥时候能我也有就好了。这就叫做什么?贪习交计。计,心里算计。算计了以后怎么样呢?发于相吸

算计了以后就是这个东西越来越吸引你,你呢越想越得到它。在这样两相作用的情况下,你就想把它揽为己有。这就叫做什么呢?吸揽不止。就是你的心贪它越来越急切,它什么时候才能到你这儿,越来越期盼。这个就跟越来越靠近了一样,对吧,就叫吸揽不止。吸揽不止不断地这样引取无度,贪得无厌,越想越得到,不断地想,这个时候,大家还记得吧,贪心属于什么?水嘛。淫欲属于火,贪心属于水。那么吸它的时候,吸过来属于什么?风呀,吸过来属于风。这样的话由于水,兼由风吹这个水,必然让它凝聚成为什么,寒冰凝相,说故有积寒坚冰,这就开始把心念导致物化了。

所以大家要知道唯心所现,物化成了物理作用了,物理作用就慢慢地心致凝寒了,凝寒了慢慢你这个贪心越来越积攒,积攒得多了以后越来越冷嘛,所以就是积寒坚冰,于中冻冽。贪著就是这么来的,你越想它得到它,这个感觉你看又做了一个实验,如人以口吸缩风气。咱们冬天一出门,呼的吸一口气是不是特别冷啊?我们贪心吸外在的物质的时候,就进行的是这个作用。你看我们的身体马上就有这个作用,这样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冻冽之相,就是你的心预设地狱里面将来你所要遭的这个冻冽果报之相,在这个时候寒相就出现了。

故有吒吒波波罗罗,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就是一旦你堕到地狱里边,你的叫声就是吒吒地叫,波波地叫,罗罗地叫,就是这样叫。这三个地狱里边怎么样呢?就是地狱里面的寒气逼人所受的果报,所发的音声,堕到这三个里面。那么你不想叫的,还有什么呢?把你冻得让你身体冽的也有,就叫做青莲花,赤莲花,白莲花,这三个地狱,青莲、赤莲、白莲地狱。这里边呢又是在这个地狱里边,一进去就把你的身体冻冽了,冽得就跟青莲花、白莲花和这个赤莲花一样。这是前六个寒冰地狱。等事,等事是什么呢?八寒地狱,不是这个无间地狱里边有前面的无间地狱,还有八寒地狱,八热地狱。

八寒地狱里边呢,前面这属于六种,吒吒、波波、罗罗和赤、青、白莲花,这属于六个地狱了。还有两个叫做阿浮他和尼罗浮(陀)。阿浮他翻译为就是说冻裂成疮,就是你一入里面,全身就是不断地把你冻成疮,就像吹泡泡一样,坏死了再活。那么这个尼罗浮(陀)就叫做肢节脱落,它那里边又是冻得什么呢?一块一块地让你往下掉。大家看过有一个电影叫做《黑太阳731》吧?那是讲日本人那会儿把中国人活体作为实验,把你冷冻到一个库里边,然后一出来以后一浇水,哗的一块肉就掉了,就冷冻就是那样的,这就叫做尼罗浮(陀)。

所以等我们正在贪地天天贪地往过来吸吸吸的时候,你的地狱就在成形了;等你临命终的时候,成形了就(受)果报去了,成形的地狱你就要去遭受果报。所以说,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就是向人在讲说形容这个贪爱多求之事的时候,异口同声说贪爱之水。就是名为什么呢?贪爱叫做水。所以菩萨见了这个贪爱之境,如避瘴海。什么叫做瘴海呢?就是山海之间连接的那个地方有热气升腾的时候,蒸发出来一种气,这种气呢,如果人闻了以后马上就是或者导致重病,或者即刻就丧命,就是这种气,叫做瘴气。

好像不知道是不是粪坑里边的那个,那个什么气不是有时候一下子就把人给,对,沼气就把人给窒息过去了,就这意思。所以说菩萨见了贪欲呢,就是跟看见这个一样,就看见这个瘴海一样。因为海能没人,就是海能淹死人嘛,兼有瘴气的话,你犯之必死无疑嘛,所以这就是贪习气。

十种习气里边,我们今天讲了这一个淫习气,一个贪习气。下面还有我慢习气,嗔恚习气,奸诈,欺诳,抱怨,等等这些习气。一个习气一样地狱,所以地狱名号品就有一品。好,那么今天的时间关系,我们就讲到这里。大家能听懂吧?那好,我们一起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0:00 / 0:00
楞严经1
楞严经2
楞严经3
楞严经4
楞严经5
楞严经6
楞严经7
楞严经8
楞严经9
楞严经10
楞严经11
楞严经12
楞严经13
楞严经14
楞严经15
楞严经16
楞严经17
楞严经18
楞严经19
楞严经20
楞严经21
楞严经22
楞严经23
楞严经24
楞严经25
楞严经26
楞严经27
楞严经28
楞严经29
楞严经30
楞严经31
楞严经32
楞严经33
楞严经34
楞严经35
楞严经36
楞严经37
楞严经38
楞严经39
楞严经40
楞严经41
楞严经42
楞严经43
楞严经44
楞严经45
楞严经46
楞严经47
楞严经48
楞严经49
楞严经50
楞严经51
楞严经52
楞严经53
楞严经54
楞严经55
楞严经56
楞严经57
楞严经58
楞严经59
楞严经60
楞严经61
楞严经62
楞严经63
楞严经64
楞严经65
楞严经66
楞严经67
楞严经68
楞严经69
楞严经70
楞严经71
楞严经72
楞严经73
楞严经74
楞严经75
楞严经76
楞严经77
楞严经78
楞严经79
楞严经80
楞严经81
楞严经82
楞严经83
楞严经84
楞严经85
楞严经86
楞严经87
楞严经88
楞严经89
楞严经90
楞严经91
楞严经92
楞严经93
楞严经94
楞严经95
楞严经96
楞严经97
楞严经98
楞严经99
楞严经100
楞严经101
楞严经102
楞严经103
楞严经104
楞严经105
楞严经106
楞严经107
楞严经108
楞严经109
楞严经110
楞严经111
楞严经112
楞严经113
楞严经114
楞严经115
楞严经116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楞严经导读

凡大部头的佛经,若欲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必先要选择...

为什么这个愿非常了不得

第二个愿就非常不得了了,增上誓愿。 伏请世尊为证明,...

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

为什么要断离偷盗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

【推荐】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去做不该做的事

在整部《楞严经》的理论篇当中,佛陀主要是告诉我们两...

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日常如何修行净土

这是从《印光大师文钞》里摘下来的开示净业学人日常如...

圆瑛法师:念佛能消业障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

净界法师:闻法仪轨

(第一讲) 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

【佛教词典】哦哆也

梵语 gatayah。意译作行。去来不住之义。大日经疏卷七...

【佛教词典】青莲

(譬喻)梵语优钵罗Utpala,青色之莲华也。其叶修广,...

如何使人际关系不复杂

答案只有四个字,即「用情用理」。意思是说用慈悲、用...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从积极地行善来看,我们要修五戒十善,六度万行,自利...

生气真傻

头顶天,脚踏地, 人生全在一口气; 切记气上有三记:...

印光大师嘉言录--告注重因果

甲、论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

人体器官衰老时间表

骨骼:35岁开始衰老。25岁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35岁...

贤者五福德因缘

一日。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诸比丘宣说贤者五...

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近来差不多在全国各地,围绕着关于净土宗的异方便带业...

不孝子孙来讨债败家,该如何化解

一者为彼守护一切财位令无损乏 若有人读诵这部经,思惟...

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三善十一者: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

常随佛学

这天,波斯匿王乘着庄严宝车来到舍卫城外的林园游观。...

如何择法择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

脚底养生功效多

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与人体各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