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楞严经讲解

宏海法师  2019/01/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二十二讲)

各位同修,大家上午吉祥。今天是我们《大佛顶首楞严经》的第二十二讲了。那么现在的我们的内容讲到这个七大。我希望我们听是进入这么一种状态,就是说我们在讲到,现在讲到三卷楞严了,马上要讲结束,圆满了。那么大家在一边尝试着这样作意起观,就是从我们根本开始讲到这个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现在讲到七大,归根结底是一回事。就是说我们在希望大家听这个,越学越这个,文字的量是越来越大,是吧,好像似乎越来越繁重了,也导致我们在听闻上的领解上似乎这个面越来越广,这个内涵越来越深。但是我们一定在领解,就是领悟上来讲,要越来越简单,就是越听却说,是这么回事,又通了一点儿,通了就朗了嘛,就一目了然了嘛。所以说不断地讲,不断地听,就是越来越简单,而不是说渐渐地越来越听不懂。明白我的意思吧?所以说在听这个,特别是今天我们如果能把七大讲圆了,我们要是这样的一种见解,是什么呢?就是咬死这个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我们现在见不到不变的本来面目,但是要从这个随缘的现象界上来信不变,以信方便入这个不变;那么再从这个不变的本来面目里边确认我们现前的一切境界是随缘,是循业发现,而且还可能来回转化。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平台。其实讲来讲去就说了这么一个,希望越听越简单,越会得通。这样的话,就是你不管它有时候甚至这句具体的讲的什么意思,好像当时有点概念,过了头了好像又不知道了,说不上来这是具体什么意思。但你一定要把总体的这个精神要掌握,这是很重要的。

总体的精神掌握了以后,你好比我们说这个地大吧,前面不是讲地水火风,开始讲地大,那么地大的话,在我们一般的错见解中都是以为说析色才是空。因为地大是一个坚固性,它跟虚空是相对的,那么一定是表达地大的时候是一定有坚固相。如果你想把它弄得没了,就是一条一条地把这个,好像说把这个色相给分析了,剖析开来,最后成了邻虚尘了。这统统都是一种治标不治本。那么怎么去会这个地大为如来藏妙真如性呢?你不要想着说它积色,就是把所有的尘埃积在一块儿了,就变得坚硬了,这才是叫做为大地了,地大。也不要以为说把所有的色法剖析开来成了微尘了,这就是好像是空大。你要知道这个粗也是法界,如来藏,细也是法界,当体一切的地大坚固全是法界,如来藏性。

那么包括我们后面的水也罢,这个火风空见识都是如此。他一直是循着这个公式在讲,但是每一个层面提醒度不一样,爆破的这个点不一样。很可能有的人他在这个上面能够走两步,走得比较深入。有的人在那个上面他就始终听不懂,来来回回不知道这个怎么回事。所以你看佛才面面俱到地讲了这么多。所以大家一定要越听,就是这个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这个圆周遍功德。你看光地大,地你不管它粗色细色,当体,要记住所谓当体,要当体我们常说当下当下。那我们老犯的毛病就是跟姜太公钓鱼一样,就拿着鱼钩在那儿钓当下,等这个当下。不是这样子的,这个当下就真的是说不出来,你得悟。一切没有发生的时候。你看我们现在已经发生的太多,大家都觉得维摩讲堂来听法,我们在讲《楞严经》。可是《楞严经》表达的就是所有的这一切都不应该发生。一念不生就是这个东西。只有《楞严经》能这么讲。只有依着《楞严经》这么好悟。

那么再反过来另一层的话,我们依着这个七大的这种条理,那么地水火风空见识时时刻刻,我们其他的十方三世就不管了,至少跟极乐世界来回在这个摇摆倒腾的时候,知道说这边是染的,那边是净的,可是七大始终是通的。你看我们这儿是这个土石,极乐世界是黄金,但是它都属于地,遍法界在发挥它的本有的这个地大的功用。那么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进入讲到这个水大,又是说水性周遍。好,我们一起来读这段经文。找着了没有?好,一起来。

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求太阴精。用和幻药。是诸师等。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此水为复从珠中出。空中自有。为从月来。阿难。若从月来。尚能远方令珠出水。所经林木。皆应吐流。流则何待方诸所出。不流、明水非从月降。若从珠出。则此珠中。常应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昼。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从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复有水陆空行。汝更谛观。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月珠相远。非和非合不应水精无从自有。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好,阿弥陀佛!这段就是开始讲的水大。那么一提起水的话大家,首先极乐世界叫什么水?八功德水。谁能知道极乐世界的水八功德是哪八功德呀?有知道的吗?咱们待会儿再说,现在先看这段经文,锁定这个水大这个元素概念。

那么在《楞严经》里面他怎么讲呢?佛在讲到水的这个本性本质的时候,为什么说它周遍法界?可是他这里对于水的阐述主要是说,这个水到底从哪儿来的?因为当时在古代的话,你看,首先说阿难,水没有一定之相。有时候我们说,有时候是流得很急嘛,对吧,是瀑流。有时候又流得很缓,是平流。你看那个恶浪滔天的时候跟这个,西湖有一个八景叫什么?平湖秋月是吧,三潭印月,就是说这个水已经静静的不动的时候。各种状态都有。那么他这里讲了一个什么现象呢?当时在古印度取水,在后来的中国也有,有一些大幻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个幻师呢?相信有幻师吗?相信吗?魔术呀,这比魔术要高明。魔术它是一种障眼法。这个幻师他能够真的。你说他为什么能够弄成真的呢?

比如说有的幻师他能够幻化人物,用这个幻术常能夺这个阴阳造化之功。他可以给你就真的能够变出来一杯水。比如说他能够变出来一杯水,为什么呢?就是我们这里讲到的水大,哪哪都是,循业发现。他在这个业上面他能够进行掌控,他有这么一个,得了这么一个道,他就能显这么一个相。所以说这些大幻师也是真实存在的,你看这里佛讲到这个有好多种,在这个室罗城里面当时的外道,大家看看有多多。那会儿佛法不是占绝对的这个权威的,都要跟这些天天打交道。

你看这迦毗罗仙又叫黄头仙,黄发外道,他们祖宗修道的时候,他家族里面头发是黄的。这个叫迦毗罗仙。斫迦罗仙这个是叫做轮的意思,就是他们说车轮的轮,这个斫迦罗仙他认为自己的道力圆满了,非常圆满,就像这个,摧伏其他的宗派就跟他的这个车轮一样,都把其他的学术都能够破了。所以你看我们佛教里面讲法轮,这些他们在那儿也用。这叫斫迦罗仙。钵头摩叫做莲花,《无量寿经》里面也讲过这个,钵头摩,芬陀利,还记得吗?芬陀利华是花里面最洁白的,最难得的,所以说念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华。这个钵头摩也是在莲花,这个外道他修行就住在莲花池里边,哪儿也不去,就认为他跟莲花一样,都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怪得很。诃萨多译为海水,就是拜水外道。有的崇尚火,有的崇尚水。

这些大幻师在求什么呢?这个你看就典型的用了中国的翻译,叫太阴精。太阴是什么?就是月亮。太阴精就是月亮上月中之水,月亮上的水。那么他们一般是怎么样呢?就是说在这个月圆之夜,你看于这个白月昼,手持方诸,方诸就是承露取水的那个器具,作法术的时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的话,月圆大概就是十五,十五的时候就是能够作法,从这个盘子里面就能够接到月亮上的这个露珠,他认为就是月中之水太阴精就可以到这个盘子里。还真的有,确实有。这个中国古代也有这样的一种,这种术,方术。所以出家人里边有四种邪命,其中有一种,就不能够以这些过日子。

那么这里这一段你看,这就开始问了,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那么佛就就这个现象、这件事情,他就问这个阿难,问就说是什么呢?你说这个水是从珠里边出的?还是从空中出的?还是从月有的?就这个方诸子里面就要放一颗珠子,上面出水。你有时候也是怪得很,你看法源寺有一尊观世音菩萨,就身上老滴水嘛。那么干燥的环境,我可能给大家说过,他就老浑身滴水。那天去了还有人去拜,出来称奇,就是浑身这个法器,千手千眼里边都是水,那个水的印子有的就滴嗒,那一珠水也没有滴下来,就跟那个石钟乳一样,亮晶晶的就在那儿。这么干的地方,玻璃罩罩着,就他滴水。所以你看这不可思议。那么这里就阿难说问这个,首先他锁定了这个水从哪里来的,是从这个珠子,这个方诸里边中间放一个珠子,从珠子里边出来的,还是空中有的,还是从月亮上来的?因为确实它出现了水了。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阿难,若从月来,尚能远方令珠出水,所经林木,皆应吐流。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这个水是从月亮上来的,对吧,那么这个月亮上来的水能令远方,就是在我们地球上,这个南阎浮提的这个地方的珠子能够出水的话,那么它所经过的这些林木、这些树叶什么的,都能够让它吐水,为什么呢?因为你月亮离得那么远,你能令这个东西出,那你令另外的东西也能出,对吧,反正你离得远呀。那么如果说都开始吐水的话,何苦你还自己要在那儿承一个盘子,在那儿等着呢?到处都有水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说了,说如果其他的东西,树上不流水,叶子不流水,屋子里面不流水,那就说明这个水不是从月亮降下来的。对吧,因为月亮降下来的话,那只能说到处都有呀,流遍嘛。

那么其次,若从珠出,则此珠中,常应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昼。你看,假如说这个水是从这个盘子里面的这个珠子中出的话,那这个珠子出的话不要月亮了,也不需要等到这个十五的晚上,只要你这个珠子里面天天就可以出水呀。就跟自来水龙头拧开了,它不断地流。既然你能出,你就随时可以出。你不能够随时出,那么就说明不是从珠子出来的,另有因缘。

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从人洎天,皆同滔溺。你看,就是如果说从空里边出的这个水,空性虚空是无边的呀,那么你这个水也是无边无际的,因为虚空是无边无际的,既然是从虚空中出的,那么从人到天,就是整个我们从地上到天上,应该所有的这些地方就洪水滔滔。我们有时候看这个电影里边,像那个什么,牛郎织女看过吗?这不是王母娘娘噌地就拔了个簪子就划了一道天河,对吧。这个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时候也不是?我记得小时候特别爱看那种神话,显神通,用那个绸子彩带一舞,整个那个水就漫起来了。如果真正说是从虚空中出的话,就应该像那样到处都是水呀。那到处都是水了,还有什么水陆空行呀,空也没了,陆也没了,都是水了。这是从理论上,就是从这几方面这么讲的,你看这段。那么最后,讲到说什么呢?

汝更谛观,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说你仔细谛观,为什么这里谛观谛观?咱们讲经的时候你看佛也常会说,说善男子善女人怎么样呀?谛听谛听,是吧,就是要你真实地从这个本质上来要看清楚。我们现在人都是不会谛观的,都在妄想,每天都在这个妄想中,觉得它是真的。谛观就是说你要还原到它的本质,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世间。为什么说到处都在讲《楞严经》呢?稍微观察一下,这个世界的幻相就经不起观察。我们有时候连个为什么吃东西饱,睡了不困都搞不清楚。能搞清楚吗?所以要谛观,谛观什么呢?这个月,就是这个月是从天边升起的,那么这个珠子是你手里拿着的,在这个承珠的这个水盘子里,承珠这个水盘子又是由这个幻师他本人在那儿敷设,就是捧着或者供在那里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水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流注到这个盘子里面的珠子上呢?我们也想想这水是从哪儿来的?一哭就要流眼泪,一运动就要出汗,这是哪儿来的呢?

你当然可以说,这个杯子你喝到里面,出了汗了就毛孔里面渗出来,那杯子里的水是哪儿来的?它就出现在这个杯子里了。如果你不寻前因,不寻后果,不去讲缘起的话,这是咱们地球上有水,共业所感,那么烧开了,倒在这儿供我喝,就光现见这个杯子里的水为什么在杯子里都搞不清楚。为什么呢?就为它是本具的,容不得你思议。你说它是因缘的还是自然在这儿的?有前因有后果的时候,全在什么呢?不在谛观中了,全在妄观中。所以你看这里就跟这个阿难说,说你到底,问这个水从哪里来的,至少这个水不是无所从来,自然而有的吧,你不能说它自然而有就突现了,那才叫变魔术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你看又讲到这个说,不知道这个如来藏中性具这个水大,就是整个的空体。我不知道我在这么讲的时候,我有时候备课备的时候,确实是法喜充满,为什么呢?就是光一个地水火风,你看这个水,性具的这个水大,全体都是本性,清净本然,本如来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九法界的众生的这个胜劣之心呀,胜就是殊胜,劣就是陋劣。随着九法界众生,后面的经文有讲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大家要知道,这遍法界可不是咱们地球上呀,你不要记得说地球上几分之几的水,我们的这个视野老是小的爱在这个里面打转。你要想到我们的遍法界通归十方三世,现前一念法界。那么这个现前一念法界,就随着我们的心的胜劣。

那我就要问大家,刚才再说一下,为什么哭的时候有泪?因为被感动了嘛,感动就是循业发现了,一个妄想生起来,或者受了苦楚了。那么为什么两个人如果嗔恨心一相起,一个把一个刀子捅了,嘭地喷的就是什么呢?喷的是什么?血呀!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这就是随众生的胜劣之心。这里讲到的这个遍法界执,满法界生,一处执珠,一处水出,你可不要以为说,就照着这死的这个公式说,一处执珠一处水出,我就拿一珠子到处去取水去了。这个一处执珠就是说,只要你一念,你的这个心生在哪里,它随时就可以显现这个水大之妙用,明白吗?你在哪里执著,它的水大就可以在哪里显现。你看我们执著自己,在感动的时候就流眼泪呀。那么你执著到欲界,这个吃喝拉撒就具足了。你的欲望一生起来,这就跟贪心水都有关系了,九孔流不净。这就是叫做劣,因为我们处在劣的时候。那么如果说再劣一点,回去看看《地藏经》,大家还记得吧?《地藏经》里面讲到的锉斫镬汤,镬汤是什么?就是油锅嘛。又有什么?这个血河,又有这个热铁浇身,洋铜灌口,饥吞铁丸,渴饮铁汁。那个时候,铁汁、洋铜、镬汤是不是水大的体现呢?你看,还是遍法界执,满法界生,到了地狱里边,这个水大的清净本然还在,循业发现,变成陋劣之状。

所以月光童子在观这个,修法门的时候他就是观水呀,一入定,他的这个徒弟一看,满屋子都是水。你看四大就全体变成水大,七大。那昨天我们去放生了,为什么说这个活物,买了些鱼呀泥鳅,突然间到了水里它就舒服呢?循业发现,水就是它的本有家乡。在它的世界里面,不像我们陆地上的是以地大为本,它的世界里面就是以水大为本。那水大为本这是凡夫界,可是一转成圣者的话,杨枝一滴真甘露,是谁的呀?为什么观音菩萨说,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一旦转凡成圣度众生的时候,还是用的这个甘露,水大在作妙用,这个时候就叫做胜心而不是劣心了,殊胜的胜,殊胜之心,用的杨枝一滴真甘露。那为什么这个时候同样是水大,差别相就出来了,为什么?就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大家要仔细悟,你看这个遍法界生,遍法界遍到哪里了?包括遍到极乐世界。刚才我不是问大家了,为什么极乐世界的水有八种功德呀?为什么?因为他把这种殊胜的这种水大的妙用全体给调出来了。我们现在水大那太陋劣了,就是这么口自来水都越来越不好喝了,还得买水。好像是佛说,当水装在容器里卖的时候,众生的福报就是很差很差了。可是你看极乐世界,第一个澄净,第二个清冷,八功德呀。清冷是什么呢?热了不会烫,冷了不会拔凉拔凉的,把你的牙齿弄酸。除饥渴,不但能解渴,还可以除饥,就是说吃饱,喝了就能吃饱。这是功德。润泽,安和,甘美,轻软,等等这些。咱们儿这的水就这么一杯拿起来有分量,极乐世界的水没有分量。微澜迴流,你看在那个八功德池里面,你想到脚脖子到脚脖子,想到膝盖及膝盖,想到腰到腰,想到脖子到脖子,突然间就自然灌顶。而且不但往下流,还往上流就来回。这就是已经把这个水大周遍,应其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一生补处的心量,而把它显现得非常的殊胜。可是尽管它殊胜,它水大的本性跟地狱里面的锉斫镬汤、洋铜灌口,本来如如不动清净本然,一模一样。就是这个样子,水大周遍。所以在这里说,你看这个。

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但是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那世间的人不明白这个水大循业发现。刚才给大家讲了半天水大循业发现的道理,时时刻刻会有水。甚至以前有的人,他这个做人的时候他不想当人,他老想做个天龙八部,他要做龙。还有这个有一些弟子天天说,给我发信息安慰我的时候说,师父你要多保重龙体。我说你让师父去当畜生呀?他认为这个龙体就非常抬举了已经。我说你要以后说法体,不叫龙体,龙是畜生,畜生他要做这个龙业,修着修着足下的水就出来了,他的龙业就成就了,马上就要投胎做龙去了。我说这不是哪一世当皇帝他养成了惯病吗?所以说在这种你看,但因缘自然都是没有实义的妄想妄说,皆是我们的识心分别所现,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所以水大周遍真空,性空真水,性水真空,就是讲这个道理。这是又把水大我们做了一个交代。

再往下继续往后贯,我们要讲到风大了。风还记得我们上次讲到它的什么相呀?动相,进出动相,呼吸、举手投足都会引发这个滑过的感觉,就是风大。这个风的感觉,就是到处吹呼吹呼的时候,也是遍法界满的,随时都可能出现,随时都可能循业发生。我们来把这段经文大家一起来读,阿难,风性无体开始。大家找一下,找着了没有?好,一起来。

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不应衣中有藏风地。若生虚空。汝衣不动。何因无拂。空性常住。风应常生。若无风时。虚空当灭。灭风可见。灭空何状。若有生灭。不名虚空。名为虚空。云何风出。若风自生被拂之面。从彼面生。当应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参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风空性隔。非和非合。不应风性无从自有。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好,阿弥陀佛!这段话呢,佛讲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首先你看他讲到说出家的大众,因为阿难是出家人,也是常一千二百五十人的常随弟子,那么想必他每天的生活场面这个点点滴滴。他就取了一个点滴,就是说,你看这个风性无体,动静没有常态,说风性也不是确定的,没有一个常态,有的时候是以动,动的时候启动了,静的时候就好像感觉没有了。大家说这个风是不是会有没有的时候?因为我们好像觉得在静的时候,这个风就好像没有了。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在外面刮了好几级风的时候,你觉得自己的身体坐在这儿,好像在屋子里很定,是吧。如果说你已经修这个禅,比如说打坐打坐打得心到微细之处了,你观自己的呼吸呀,最后都跟那拉风箱一样就吵得受不了。大家听过说两个禅师不是晚上,有一个说把蚊子腿给折折了,一晚上嚎叫得他吵得他睡不着吗?你看,所以这个风大,就是这个动相,它也是周遍法界的。我们自以为就是说这个静是相对而言,所以这里说动静没有常态,其体动静不常嘛。

那么什么时候在人的视野中有一个小小的发挥呢?就是这里,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就是说阿难你每次,我们你看,我也是搭的这个衣,每次搭衣的时候都有一个规格的,手里这么一挽,往过一弄,手再过去来这样一搭,那这样的话,他走起路来也会行云流水似的时候,就会有风出现嘛。你看那个曹雪芹描绘林黛玉不是说,行动处似什么呢?弱柳扶风。就是她走起来那个,穿那裙子似弱柳扶风,还是用这个风大。当然我们不说林黛玉了,

还是这儿讲这个出家人比较庄严。 僧伽梨是什么意思呢?僧伽梨就是比丘三衣中最大的一件,叫做大衣,我今天披的,讲法的时候,如果比丘在外出庄严的仪式,或者是大的这种去王宫里面应供,聚落里边说法,升座说法这种法会的时候,一定是要搭这个僧伽梨大衣的,在说法的时候而且有这个降服外道的加持,这个衣一披,所以有时候又称这个入王宫聚落衣,这个僧伽梨。那么大衣一般分为三品,这给大家讲一些知识,有的是九条、十一条、十三条的属于下品,还有一种是十五、十七、十九条的叫中品,最大的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条。我这个是二十五条的,二十五条衣就叫做大衣里面的上品衣。所以最重要的这些法会的时候,一定要搭这个衣。那么我们对于这个僧伽梨其实又叫袈裟,是它的通名。大家知道这个僧伽衣这个袈裟呢,又想起《西游记》里面那个,那个谁了?金池长老,他的这个又叫离尘服,离尘服就是断六尘嘛,外在的我们说六根染六尘嘛,所以离尘服就是离外在的尘劳烦恼,离开的意思,又叫离尘服。有时候又叫消瘦服,消除的消,这个胖瘦的瘦,大家不要以为说消瘦服就是说和尚应该瘦的这个浑身无力,面黄肌瘦,不是的,就是割这个烦恼,就是让你的烦恼瘦下来,不要那么的肥满、丰满,我们现在每个人的烦恼都很肥呀,比身体要肥得多了。再一个又叫莲华服,真正的这个内涵叫莲华服,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无染著故。

所以这里讲到的这个僧伽梨,就是阿难,说你每次有法会的时候,你常着这个衣服入到大众的时候,你衣服这个角会动吗?动及旁人的时候就会有微风吹到那个人的面上。就利用这么一个生活的小小场景,大家看佛陀他就问这个,你说你的这个风是出自袈裟的角呢?还是发生在虚空里边?还是在那个人的面上自己生出来的?因为这个微风拂面,拂到他的面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佛就开始又给他讲了,说阿难,问了说,此风,假如说这个风是出自这个袈裟角,出自这个衣吧,那么你现在身着袈裟,你正在听我法的时候也在披着袈裟呀,既然风出自袈裟,那么说明你披着袈裟你就是披着风喽?你披风的时候,那么这个衣就应该不断地来回摆,不断地飞呀摇呀,就是随风飘扬呀。

你看现在我们有时候为了拍个照片制造点效果,还要故意放大吹风机在那儿吹。菊花电扇,清凉世界,还记得这个广告吧?那么你这个时候如果你身上披着衣的话,风就在你身上,那么这个衣就飞摇,应该离开你的身体而去了,不可能披在你身上呀,它是随风而去的。那么我现在,再一个我现在说法在这个大会中坐着呢,我的衣,佛也披着袈裟呢,我的衣,垂下这个法衣,你看我的法衣,风究竟在哪里呢?如果这个风出自衣的话,我现在衣中没有啊?衣里面没有风呀?你总不能该说我的衣里边另外有一个地方藏着这个风,你看,不应衣中有藏风地,你不能说我衣里边藏着这些风吧?我给大家念经文的时候就是要提醒一下,我们讲到这一句了,我们依着文这样不会走太走。

那么再一个,若生虚空,汝衣不动,往下这段是什么呢?假如这个风是生在虚空中来的,那么当衣服静止不动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风吹到那个人的面上呢?那个人感受不到呢?再一个的话,空性常住不变,那么你的这个风是从虚空中来的话,这个风也会不断地生的,不断地生起来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风的时候,还要感觉我们风没有生起来的时候,那么这个虚空也就灭了吗?你说风是虚空生起来的,有风的时候虚空,好,虚空生起来的,有风的时候虚空在,那么风停了的时候虚空难道就灭了吗?而且反过来再说,灭去的这个风灭了,我们有感觉说风平浪静了,可是这个虚空灭了,虚空还能灭?虚空灭了是什么样子的?本来它就是一个没有的样子,你再把它灭了,那虚空是什么样子的?

再一个,若风自生被拂之面,就是假如说这个风是从你袈裟动的角的这个时候的那个人的面上生起来的,对吧,那么既从那个人的面上生起来的,当应,不应该说这个风吹他的面,从他的面生起来的,就应该吹到你的面呀!就跟这个风是从你袈裟里起来,吹他的面一样,他的风从他那儿生起来,就吹拂到你的面,为什么风反而还去吹他自己的面呢?这是又一个回合。

再说在前面还这有一句我们刚才落掉了,就是说虚空本来是无形的,虚空无形的话,你现在如果有生灭,就不名为虚空呀?既名为虚空的话,你怎么还说风从这个虚空中生出呢?大家看我们的虚空是无形无相的,你能从虚空中给我生个东西吗?那这才叫真正的变魔术呢。

所以说从这点来讲的话,上面几处发现了,这个风,既不从衣服上出,也不从虚空中出,还不从那个人的面上出。那么你这个风是从哪里出的呢?是从哪里出的?你看,汝审谛观。对了,我们同修有的想到了,循业发现。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参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你看,你再仔细地观察,整衣服的这个人是你,那么这个衣中呢,衣服里边也没有藏风的地儿呀?这个面,就是这个拂面的这个面又是他的,也不会生风,那么虚空寂然,也不参与这个风的流动,到底你这个风是从哪个方向来到当下我的风的感觉呢?循业发现,这个循业真是有共业别业。共业就是到处都有风,整遍法界都有风大。可是内陆的人跟海边的人的别业就不一样。有海边的吗?你从小就海里边长大的人的话,不是海里边,海边长大的人的话,那他从小被海风一吹,他受不了内地。

这个我自己最有经验了,我那会儿从陕北出家的时候到了普陀山,哎呀每天这个风就吹得干巴儿的不行,受不了嘛,觉得海风吹得真的舔一下嘴唇都是咸的,都会裂。特别是这个春天的时候,春天再到了那个梅雨季节开始下雨,从开始这个春寒,就是那个风像刀子一样。后来慢慢在那儿读了两年书以后就习惯了。习惯了以后来了北京受不了了,为什么,没有风了。在普陀山每天都被海风吹惯了,就感觉到有个东西,真的是风拂面的时候很舒服,到了北京没有风了。

你看这都是业,循业。这出家人因为什么呢?孤身万里游,他的业是遍法界比你们遍得多,也不会水土不服,也不会,走哪儿都行,怎么过都行,哪儿都能吃,所以说这些业就是五花八门,走到哪儿都行。这更好理解这个什么叫做满法界执,遍法界生。还真是这样的。

那么这个下面有一段话,还有一句话叫风空性隔,看到了吗?非和非合,不应风性无从自有。这就说是破,上面是破它的因缘,不是因缘生的嘛,对吧,你既不是从衣服来的,也不是从虚空来的,也不是从那个人的面上来的。下面呢,风与空,就是跟虚空两者的体性是隔异的,一个是动的,一个是静的,那么你不能说是和合,也不能说是非和合,这是破它的因缘所生。但你也不能说这个风是无所从来,自然而有的吧,是破它的自然而生,看到了吗?看到了没有?不应风性无从自有。后面就开始讲到了,又开始讲到了,汝宛不知,你自己不知道如来藏中,性具之风大即是真体之空,性具之空即是真体之风大,即风即真,全相全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那么在这里我们再来悟一下,我看到大家有一点混沌了。不断地在讲这个,大家不要以为这些话是无意义的。从地开始讲,就要让你说地火水空,地的时候我们悟地是一种,从火的时候就是说地跟火也是一种,皆是如来藏,也就是说地即是如来藏,火即是如来藏,地和火即是如来藏,如来藏即是地和火,地即是火,火即是地,都是周遍法界的妙真如性。这不是多余的。那么再往上加的时候水也加进去了,这里把风也加进去了,周遍法界,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就在我们的这个心体中。

那我们讲到这里了再说一下吧,再说一下风大。你看我们举手动身、迎来送往都是风大周遍,是吧。那么这个风大,为什么说世间成的时候,就是循业发现的时候,是风生水起,是先风大起鼓动呢?就是我们的四大开始造色的时候,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地的坚性,是风大先起动的,先风起了,循业发现,慢慢才变成液态,再变成固态。有了固态以后,必然就固态是一方面占着,另外一方面没有固态占据的时候就是空,所以地水火风空。后面要讲空,这里我们就要讲这个风大的时候。你看昨天是不是又地震了?又地震了,尼泊尔。所以大家也要身为佛弟子,这是佛陀,尊贵的佛陀的故乡。那么我们在这个,讲到这个,讲法呀,或者私底下自己的这个用功的功课也给回向一下。

我昨天晚上都觉得说,尼泊尔的人真的还是格外亲,特别是从佛弟子来讲,好像同胞一样的,毕竟是佛陀的故乡呀。那循业发现发现到这个时候,地动山摇的时候就是风大,劣性开始引发了,循业发现发现到众生界的心量,应其心量发展到胜和劣,它显现在劣了。那我们在这个世界劫坏的时候,也开始是风先吹,劫风先吹起来,然后劫火再洞烧,整个世界就开始坏了。那么这就是说风大把它引到劣的地步了,包括地震、爆炸、火山爆发、泥石流,全是风大的漏劣之相,遍法界随处可以显现。那么风大的胜相是什么呢?风的胜相是什么?殊胜之相呀?清风拂面,这都是人道里面的,不能就这么点儿出息,还记得吗?极乐世界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

你看,往生极乐还用如来藏这个藏性,这个风大之性,可以称性发挥,如此美妙,一吹到处都是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如果这个风大太漏劣太漏劣了,劣到连人道里面的地震火灾都不如的时候,就是在哪里呀?地狱里边。地狱里边比如说寒冰地狱,怎么样呢?先把你冻得裂了,像莲瓣一样,一瓣一瓣地冻裂了,最后冻死了,那个业风一吹,你必须又活了。在那个床上把你一钉子钉死了,一经风吹又活了。就不断地死,不断地活,不断地活,不断地死,这个时候还是风大在四大中也在发挥作用,但是它就非常漏劣了。这就是风大的这个随其心量胜劣循业发现,但是世间的人无知,不明白这个道理,惑为因缘和自然所生,都是识心的计度分别,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这是我们上半场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水大和风大,这就地水火风就结束了。那么呆会儿我们一个人,下面自己大家也反观一下,再谛观一下这个空大。因为这个地水火风的时候我们还摸得见,看得着,感受得到,对吧。这个空大为什么也说周遍法界呢?地里面有没有空?在哪里呀?你说有,在哪里?明明这么坚持,这个空在哪里呢?咱们身体如此的饱满充实,你说里边有空间吗?就把你的一块肉割下来,里边有没有空间呢?有。不要说其他的,借助显微镜一放大就有,无限大的放大放大放大,最后就放大到整个一个宇宙万法一样,还是有。如果把整个宇宙万法银河系浓缩浓缩浓缩,还是貌似是固体的地。所以空性也是周遍圆满。等下半场我们回来继续讲解,阿弥陀佛!

好各位,我们还是二十二讲的下半场继续。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已经从这个周遍的角度给大家一一进行了交待,想必至少我们心里有这么一个模式和这种感觉。这个感觉一定要找对,很重要,就是要起观,起这个周遍之观,起这个自他皆是四种元素,不管有情正报,外在的这个依报器世间。

可是现在下面的这个攻克的难题就比较更难,这要讲空。空大呢,如果说就理解来讲的话,我们常见虚空好像它的确是好像没有物的地方就有空,可是问题是,你说空大它没有物的地方就有空,可是有物的地方没有空,空怎么大呢?这个融会点是非常难的,所以祖师们在这儿讲到的时候,格外的下面有一段话给我们进行这个交待。现在大家一起先把经本拿起来,把这个讲空性的这段进行一个共诵。找着了没有?阿难空性无形开始,好,一起来。

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兼颇罗堕、旃陀罗等。新立安居。凿井求水。出土一尺。于中则有一尺虚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虚空。虚空浅深。随出多少。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唯见大地。迥无通达。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不因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好,阿弥陀佛!大家发现了没有,我们已经养成一个惯性,就是说把经文贯一段,这是讲理。理上就是这么说来说去就这个说不通,那么再给大家做一个引申,稍微悟一下。既然讲到周遍大,这个周遍大这个感觉不好找,特别不好找,你一不小心,因为我们的下意识都是不周遍的,不融合的,是敌对的,所对视的。所以在理解这个周遍的时候,这个你理解不了你就悟入不了,你悟入不了你就证不到,这个一线的,是一条线的。所以说我们从这个经文的教义上来讲,他是说从列一个辩证思维推翻我们寻常的知见。所以大家也不要把这个经文的这些内容觉得说抛开也不管了,反正好像讲完了以后,总结的时候会归那么一两句,有点感觉了。经文就是要推翻我们的寻常的这个凡夫情见,所以他读起来的时候好像文字游戏一样,明明是这样的,他讲成那样,又好像说不过去,结果我又推翻不了。推翻不了说明他说的就是真的。

所以要从这里你看,这里佛陀讲法的时候特别的生活化,他这里又讲到在印度的一个通常生活的情形,就是有人,你看在室罗城去河遥处。那么中间意思说有这么多的人居住在这个大地上。那这里诸刹利种,刹利就是王族,四种姓里边的第二种,但是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什么呢?婆罗门。婆罗门又称梵行者,有时候我们见到梵志,梵志就是指的婆罗门,这些主管宗教的这些,地位非常高。那么毗舍属于这个商人。这个首陀属于农夫。特别不值的,大家看不起的,觉得最不值钱的就是下面的这两种,兼颇罗堕和旃陀罗。颇罗堕是工匠,旃陀罗是屠户,甚至包括一些这个妓院呀,卖酒的地方呀等等,总归就相当于咱们中国古代说的三教九流,下三流,是这样的。这些人的话,确实这个四种姓里面最低,特别是后两种的话连四种姓都不入,就走到街上都没人理。在前面讲到的时候不是也给大家讲过嘛,他们到了什么程度了?就是自己走着还要摇铃子,说我这个是最低贱的人过来了,你们可得离得远点儿。在印度可见得这个种姓。可是我们释迦牟尼佛呢,他不讲种姓制度,他说四姓平等。所以你看他在讲法的时候,总是不光给这个婆罗门和刹帝利说,而是要把最低贱的人都给罗列进来。这就是佛陀的平等情怀。

那么他讲什么呢?讲到这个要开始凿井了,新搬了地方要开始挖井了。挖井,就从挖井这个现象里边他就首先他说,你看挖井的时候我们大家都知道,挖一尺深,那么这个井,就是这个井现出来的这个,挪开的这个,土挪开的地儿不是就是虚空嘛,对吧,就会有一尺的虚空;如果这个井能够出土挖一丈,中间就有一丈的虚空。反正这个虚空的深浅是随着它的土出来的深浅而论。那么他就就着这个事,他就又开始问了,这个空是从土中所出呢?还是用工具凿的时候而有呢?还是无因而生呢?从这三方面来讲。

为什么这里讲到无因而生,不是从某一方面?因为虚空呀,它总不能是从虚空生吧,所以他只能这里讲到无因而生了。下面再,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这是讲的第一点,假如这个虚空是无因自然而有的,这个最容易明了了,那么在没有凿土之前,为何不见地里边有这个空的相状呢?对吧,无因生的嘛,无因生就是动都不动,它本来就是里边有,就生出来了,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动它,不凿的时候,不见这个井出来土的时候,为什么这土里面、地里面没有无碍的空相显现,而我们只能够见到大地的这种迥无通达之相,就是说大地的这种不通达相?块然一物的大地,见不到空。所以你不能说它是无因生的,见不到这个无碍的空性,唯见大地

那么下面第二种,若因土出,我们咬紧经文,如果说因土,虚空是因这个土而有的,这个可有意思了你看,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假如这个虚空是由土而出而有的,那么我们在凿这个土的时候,就应该见到空从土中出来,就好比什么呢?这个不太好理解,但很有意思,这三句,四个字一句话的三句是什么呢?就是说,假如我们再另外换个角度看,凿土的时候不是挖井嘛,井挖完了有什么东西出来呢?对,水出来了。前面已经讲过地水火风了,既然空是跟水平等的,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对比了,挖井的时候水会从井中出来,那么就好比挖井的时候水从井中出来,那么既然你说虚空是从土中出来的,那说明我挖井的时候也要有空从土中而出,问题是我们只见到有水出,不见到有空出。所以在这里,讲到的就是以此而例。另外再从一个角度,若土先出而没有空入,那我们一般可以另外一个理解说,你不能这样理解,对吧,我们是把土挖出来了以后,这个井水又渗出来灌进去的,对吧。那么一样的,如果说土先出来,水是灌进去的,那说明土先出来,空没有灌进去呀,没看见有空从这个土出来以后的这个地里边灌进去空呀,没看见呀!看不见摸不着,那怎么能说虚空是因土而出呢?无因出,从土出,两个都破掉了,对吧。假如你说,这里多了一个,你看他这说。

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这是说明什么呢?假如说这个空本来就在土中,你要说空本来就在土中,不是从土中出来的,也不是从井入进去的,就是土出来以后入进去的,那么就没有一个出入了,对吧。那没有一个出入的感觉,还不是好像这个土跟空是在绑定在一块儿的,是吧,绑定在一块儿的话,它们就没有各异的因了,是同一,在一处的,无异嘛。看见吗?元无异因,无异则同。无异则同就是说,空跟土在一块儿的话,那你就给我小心了,为什么呢?我用凿的时候土挖出来,见土出来了,为什么没有见空出来呀?大家挖井的时候见空出来了吗?只看见一堆土腾腾腾地用铁锹给铲出来了,对吧,空没有出来。这都是从现象界论这个理呢。所以从这一点而言,说明这个空从土出、从地出也是说不通的。第一个无因出说不通。第二个从土出也说不通。

那么第三个只能说是从哪儿来的?从凿来的。那么假如说凿来的,怎么说的?如果说这个空是因凿而出的,那么凿土的时候,出来的应该是空而不是土才对呀。凿的时候谁见过出空而不是出土呢?可是如果你说是从凿来的话,那么出来的应该是空而不是土呀。大家会得过来吗?就是说我们都见过挖井嘛,所以要反思,如果反过来说,你说这个空不是因凿出的,可是问题是什么呢?凿井的时候但自出土,就是老看见出土,怎么又随着而见这个虚空呢?随之而见这个虚空呢?因为只看见这个出土,不见这个出空呀。那么你这个就说空不因凿出,可是问题是随着这个土出来它就有空呀。没有土出来,没有空出。土出来了就有空了,随之而又见虚空了。你看左不对右不对,前不对后不对,反正你就是不对,既不是从无因生,也不是从土生,还不是从凿生的。哪儿都无生。

那么后面你看,汝更审谛,谛审谛观。这就是佛再再地嘱托说,你得好好观察,认真思考,说为什么这个现象是,仔细研究怎么来的呢?你看嘛,凿是从人的手来的,随方运转,对吧。那么这个土呢?是因地移了,就是地是一块平地,那么这个土地移了,这块地里边挖井的时候一堆土出来,这就是土因地移。那么如是虚空因何所出呢?到底这个虚空是从哪里出现的呢?这井里的虚空是哪儿出来的呢?大家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这井里的虚空是从哪儿出来的?人人都看见挖井的时候非得出来一块空地呀,没有空地水都冒不出来。循业发现。后面这还进行了一段解释,你看,因何而出后面一段,我们要这个要盯死了来看这几段。你看。

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什么呢?说这个凿体是实的,我们拿东西去凿嘛,这是真是有这么回事,对吧。这个虚空的空性是虚的。那么这个虚和实它是不能交互为用的,既不能和又不能合,所以它就不是因缘和合有的。那么反过来说,你总不能说这虚空是无所从来,自然而有吧,也不能这么说。那么下面再是。

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这里我们就要仔细地说一下,这里你看,如果说你知道这个虚空的性是周遍圆满,本不动摇的。那么你就应当知道,它与现前的地水火风加在一起同为叫做什么呢?五大,都是周遍圆满的五大。这五大是同一性真,周遍无碍的,皆是如来藏,而且是从本以来寂然常住,不生不灭。可是这个虚空确实难以理解。你看这里佛在讲法的时候,也转化了他的用词了,用到什么呢?若此虚空性圆周遍,看到这一句话了吗?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为什么这么,前面讲了个虚空是性周,周遍的话是我们前面用词用得已经很多了,老用到一个周遍这个词,对吧。前面加了个圆,大家在听这个空性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圆给听到位了。为什么这里讲到的圆周遍重在这个圆字呢?因为我们平常讲到空的时候,也会讲它的周,也会知道它的遍,下意识地就知道空是周遍的。可是这里为什么讲到圆呢?圆不出去的这个障碍在哪里呢?就是因为有色。有物质的色的时候,就以为这个空到不着色里面,色是色,空是空,空跟色截然分开的。所以它就不圆。为什么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为什么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呢?就是我们通常人的见解中,说这个虚空周和遍可以理解。

但是跟这个色法也是一模一样,完全是一个东西,理解不了。这是在讲这个空的时候最难迈过的一个,就是因为色法有障碍处,那么说明就不圆融,空到不了色。在色的领地中,空好像进不去嘛,就是这么个意思。是不是真实情况是如此呢?所以我们这里就要悟这个圆。如果单说周和遍,就不圆融。所以说有色为碍,就难以悟到它的这个圆的意趣。你看这里讲到,本不动摇的话就表它没有生灭。那么周遍的话,并不是说此有故彼无,此无故彼有。我们现在一定是什么呢?空有则色就无了,对吧,色有则空就没了。这就不叫圆。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这里就要添上这一个,圆是什么意思呢?就说明地水火风跟空是一个东西,皆是周遍。又往上去加空了,因为空我们理解惯了,觉得空怎么可能跟色法是一个东西呢?你理解不了啊。

可是不要忘了我们刚才给大家讲地大的时候,地里面就是有空,空浓缩了就是地,地展开了就是空。色空不二,一定要圆这个法,如果这个法你圆不过来,那么你就全然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因为前面讲了,性觉真地,性地真觉嘛。性火真空,性空真火。可是这里讲到的性觉真空,性空真觉,好像空和地,这个色法和虚空不能够融在一起。所有的凡夫就因为入不到这个里边,所以我们现在总是相对的九法界众生,而入不到佛的一真法界。为什么九法界呢?敌对的呀!一讲到空,就是虚空,太虚空,一讲到色,就是块然一物,两个融不起来。可是你看,凡夫众生就计真实的色和顽劣的空是两个东西,是敌对的,所以就叫不圆。对吧,有二边嘛。

这个你不要说凡夫了,就是包括罗汉,他是计的什么呢?生死之际是真实的色,涅槃真空是绝对的空。还是敌体相对,就入不了这个如来藏。修大乘的菩萨就是已经修到菩萨地了,他认为什么呢?空和有是一个真色,与中道第一义谛是一个真空敌体相对,还入不了这个如来藏妙真如性。何况凡夫,咱们现在说块然一物跟这个廓然虚空完全包,包不起来呀!

可是大家要知道,这里从一真法界的十法界来,就从藏性上来往过来平,绝对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呀。大家你理解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全是周遍法界,随处起妙用,怎么理解呢?刚开始不是讲到这个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嘛,对吧,八功德水为什么它欲令至脚脖子就至脚脖子,欲令至膝即至膝,欲令至腰即至腰,欲令至颈即至颈,这是怎么回事呀?就是说明,水是不是色呢?是不是?那么没有水的地方是不是空呢?是吧。可是一旦到了极乐世界,色空不二以后,你就可以让它显现色就显现色,让它现行空就现行空,它是一个东西。你想空,到了这儿,上面是空,下面就是色;你想空,到了这儿,下面是色,上面就是空;你想全是空,就还复了。你想全是色,就自然灌顶。水就是色,空就是空,空和色随便你来回用,怎么显现都行,因为它是周遍法界,如来藏妙真如性。这不能在咱们这儿,咱们这儿永远融通不了,只有到极乐世界融通。你看水就是色,那么你在,就比如说至腰吧,你随便说,你想让它至腰的时候,说明这个色就随便反正就至到这里了。可是空你不要忘了,空是色的另一面,也是你自然而然让它显现的,你让它显现至腰的时候,就把水给控制到下面,空就上面显现了。大致如此,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在融合的时候,你看我们理解上一定还把它理解成敌对。你一定要知道,敌对的东西很可能是最融合的,就是一个东西,就跟空跟见一样,后面要讲到。所以只有这样的话你才发现,十法界全是地水火风,十法界全是空见识大。那么地水火风就是空见识呀!整个这个十法界里面就是但看你,亦非因缘亦非自然,但是它的这个十界虚空性周圆满,跟地水火风的圆满是一模一样的圆满,一模一样的周遍。因为我们现在理解风的时候比较好理解。理解这个水的时候,也给他讲了水大到处都有。可是这个地跟空两个好像敌对得太厉害了,你融不了。可是它的的确确就是融的,为什么?你看嘛,地挖开了空就现了,地填满了空就没了,就属于空填满了地就现了,明白吗?就表达上不一样,空填满了地就现了,跟地挖开了空就现了是一个意思,就是一句话,表达的一个状态,一个境界。

所以《心经》里面才那么来回地白话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看,套在这儿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就是周遍的意思。我们在听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的时候,一定是把它掰成两半,还是说这个东西就是空的,当体就是空的,这个空也是空的。总归你了解色是空的时候,空也是空的时候,空和色全是色法;但是真实状态中,空和色全是空法。就这么理解。空法是什么?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从这里才能够说,性具之觉则是真性之空大,性具之空即是真体之觉,即空即真,全性全相,清净本然,圆满周遍法界。还是回到这段话。所以最后说,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这句话表达的就是前边说的,如执珠,一处执珠,一处生水,遍法界执,遍法界水,是形容的一个道理。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而已了。你看,还是最后循业发现。

虚空藏菩萨就把这个业发挥的最张了,张力最大。大家知道虚空藏菩萨来了有什么现象吗?有什么现象吗?虚空藏菩萨一旦来了,整个当体一切就变成虚空,什么都看不见了,没了。这是虚空藏的功德。那么地藏王菩萨来了是干什么呀?你在这个地上就沉的走都走不动,全是地大的功德显现 。那么从虚空藏和地藏来讲的话,他们两个证的这个如来藏性是两个东西吗?是一个东西,就看他功德显现在哪儿,循业发现在哪儿。为什么地狱里面的众生,一个人受罪的时候就自见自身满床上呢?对吧,身满床上。多人受罪亦见自己身满床上,身是什么呢?身是什么?色吧。那多满床上亦各满床上是不是空呀?一个人亦满,多人亦满嘛。你看,用色法来表它的空大,用空法来表它的色大,色空不二,地狱里面呈现的还是色空不二的妙如来藏真如境界。你还用到极乐世界吗?娑婆世界现前就是呀。全体离不开这个周遍法界,循业发现。永远都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原理。这就叫做空大。

空大比较难理解。那么难理解呢,我们还能差不多理解得周全了,后面的见大就更,挑战就更为严峻了。为什么呢?前面的地水火风空都属于什么?什么?对,都属于无情,总的来讲都属于无情,色法,是不是?可是下面的见和识要关系到我们的主体,有情的本位。但是我们寻常的思维都是从有情抛开了去描绘无情,总归是分析无情。为什么我们有唯物主义呀?我们下意识地就是一个唯物论者,为什么?就是向外去铺张,扩展,我自我的本位去认知它的这个真实状态。所以往往会忘了唯心,只去讲唯物。你看为什么有猪妈妈过河呢?就是它在数着数着数着,不数自己。所以这个见大下面的,地水火风空讲完了。

后面的这个见大,见又是指的根大。首先给大家交代一下,这个见又是指的根大。什么叫做根大呢?就又要讲到我们的阿赖耶识了。这个阿赖耶识的第八识的见分隐在六根门头。就是我们的根大六根不是有见闻,包括中间的这个嗅尝和觉知吗,对吧?眼耳鼻舌身意对色身香味触法会产生什么呢?见就是见到它;闻,听到;嗅,这才叫我们通常说的闻到了;这个尝,尝到了;和觉,身触,觉到了;和意根,知道了。见闻觉知就代表了见闻嗅尝觉知的省略。记住我们讲到的见闻觉知,就是六根对六尘但是没有认知了别的时候,一旦了别了以后就是下面讲的识大,还没有了别之前,悬在那里,就说六根有了知的作用,可是我还没有了知它,我悬在那儿我就,就是还没有发生作用,我在这儿矜持着不动,可是我可以找你说话,我现在就不开口,大概就是这么一个状态。所以叫做根大,又叫做见大,还没有发生作用的时候,单单的一个灵明觉体,没有能所对待的时候就叫做见。这个见是把见闻觉知作了一个代表,其实就是根大。可是这个根还没有跟外在的情形发生关联,也就是说还没有进行能所对待的了知,能知和所知没有发生,在这个的时候就叫做见。其实严格的应该把它称之为根,但是这里用眼见为代表,所以叫见性,又叫见大。就是这个东西也是周遍圆融无碍的。

可是你们听了以后能理解这个见大的这个,它是一个什么感觉呢?如果用现代话表达,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见闻觉知的六种性能,功能。就是这个功能在,还没有发生作用的时候。就是这么个意思,明白吧?好,那么我们来从经文里边再来进行一个共诵。

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非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

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好,这是就讲到了见大。那么我们刚才已经给大家热了一下身,大家一定要知道见大这个东西很难,因为它的篇幅很小。你说它一旦进入认知的层面,就成了识大;你说它一旦成了物质的层面,又成了地水火风空了。就是这么一个,你说它是精神么,它还没有认知;你说它是物质么,它又是精神。就在那个棱棱角角的那个最薄可是最衔接的那个境界中,它就体现作用。所以刚才讲到的是将欲未能知时,就是这么一个状态。所以对这个见大为什么这里,其实在经典里面讲的这个呢,讲的是以这个地水火风空和识六大居多。那么在这六大里面,一般把地水火风空叫做色法,识叫做心法。可是问题是,这样如果没有这个七大,特别是这个见大的话,就不太圆满,为什么呢?后面还有二十五圆通,特别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是锁定根大,就是锁定根大,就是都摄六根。都摄六根明白吗?这六根绑着不让你对色声香味触法感受,就把它摄住,都摄住,这个时候就要用的根大。根大就是咱们是地水火风,这里讲的根其实用了见闻觉知中的见作为代表,大家一定要清晰,根大,一直在讲根大,但是用见,见就是眼根的这个见的功能,作为代表。后面都是讲的见,见知道了以后,其他的觉知,闻觉知亦复如是了。所以这里讲到的见。

那么为什么这里去列这个根大呢?就是说有尘属于色法,有识属于心法,可是这个尘和识中间必须有根来进行连接、认知。所以这里添了一个根,这样的话就等于说根、境、识三法就圆满了。三法圆满了以后,那么这里的话就把这个根通称之为外色,外边的色法,地水火风空叫做外色。这个根就叫做内色,内外有别了,称之为内色。也是色法,但它是内色,来一块儿组合进行对这个外色的认知。所以这里的外色和根大内色,根尘识建立起来以后,就从这个见上面锁定了进行一个推理。

那么我们首先来看,这里佛就告诉阿难说,这个见觉本来是没有能知所知的。大家看到了吗?见觉无知。为什么说见觉无知?这个见就是指的见根,根大。那么他的见闻觉知的六种性能还没有知的时候,没到知的那个层面,那么这个时候是无知的,对吧,没有去攀缘嘛。那么觉性呢?就是指的这个八识的见分,隐在这个六根门头,六根的觉知是因尘而有的,现在还没有入到尘里边,是能所没有对待起来的时候,也是没有知的,所以这里就讲到的见觉无知。怎么知的呢?因色空有。色和空就是外在的尘境,外尘,由于这个色和空才能引发、显发这个能见之根和所见之尘。

那他佛这里打了个比喻,好比你现在居住在这个祇陀林中,住在这个祇陀林中呢,寻常所见的时候,早上起来日出的时候则是明的,黄昏的时候则是暗的,假如在这个中宵,就是在半夜的时候,有月亮的时候是光明的,没月亮的时候是昏暗的。所以这里讲到这个明暗等境相,皆是由于你的见性使得才能够进行分析,都是由于你的见性加以分析的。那么在这里,这个见大跟明暗的这个对立起来的时候,就才有了能所对待。都是从这个上面进行分析的。那么现在就问你了,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因为见和明暗是对立的嘛,如果你没有见明暗的时候,你这属于根大。那么如果是见了以后,这个见性与明暗相怎么样呢?你看,并太虚空,还有一个就是说空,明暗和空三个立起来,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见性和明暗和虚空,明暗虚空这三样东西,跟它们三个为一体呢还是异体呢?或者是又同又异,或者是非同非异体呢?是这么个意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离四句绝百非的四句,是一呢还是异?是亦一亦异呢还是非一非异?就表示这个意思。

那么他就这里,下面开始就讲了,你看,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这是说这个见跟明暗虚空是一体的话,如果是一体的话,他就说了,则明之与暗,二体更互相亡,就是这个明和暗的话,有明的时候就没有暗了,有暗的时候就没有明了。那么你这个见如果是以明暗为一体的话,明的时候没有暗的话,这个见性就随着暗灭了,那么你的这个见就没了。假如与明为一体的话,暗的时候没有明了,那么见性应该随着明灭,如果这个见性灭的话,你怎么还能够见到暗呢?见性已经没了,就见到不暗了呀。如果说明暗之间不一样,你又说你这个见性不会灭,那么它就一体之义怎么能成立呢?因为明暗是相互会灭的嘛,明来了暗灭,暗来了明灭,对吧,那么你说这个见性不灭,那它就肯定不是一体的。所以说第一个,这个见精与明暗空不是一体的。

其次再看,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就是假如你这个见精跟明暗它不是一体的话,那么你离去这个明暗虚空这些尘境的话,你分析这个见它是个什么样子的?这个见由什么体现的?由明暗或者虚空和色法体现的,没有的话没体现呀。所以这里讲到的说,离开,就是非一体也不对。

再往下面看,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就说离开这个明暗或者离开这个虚空的话,这个见精就像龟毛兔角了嘛,不存在了嘛,它是依照这三样东西存在的,你离开的话就无可寻觅了,将从何处见这个见呢?再往下,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就是明和暗彼此它是相对的,相违背的,那么有明无暗,有暗无明,你怎么能说见性和明暗二者是同一体呢?它们两个都不是同一体,你怎么能跟不是同一体的两个东西同一体呢?对吧。那么离开明暗虚空等尘境,这个见又不能独立,怎么说见性跟这三者是异体呢?既不是同,亦不是异,所以叫做非一非异,就是上面。后面,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这又是说非一非异,前面的是亦一亦异,这又是非一非异,为什么呢?所见的虚空,分析能见的见性和所见的虚空有一个边界吗?有没有?刚才我们就问过大家,你看外面的这个虚空跟我们能见的见性之间从哪儿隔开呢?见空,空被我见,我把空见,从哪儿隔开呀?从哪儿隔开呢?没有个隔开点,在哪儿呢我就搞不清楚,那么怎么能说二者不是同呢?可是见暗与见明,明暗虽然相互侵夺,可是见性又不随着它们迁改,那么它怎么不是异呢?一个会改,来回变,一个永远都不迁改不变,它肯定是异的而不是同的呀。所以说怎么能说二者非异呢?这是非一非异的。这段话你听得懂听不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反正我讲的还知道是这么回事,你听不懂再回去复习,反正复习完了后面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你看又多了一句了,大家看见了吗?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成了三句话,一句话说成三句话,就是你一定要格外地、仔细地、认真地去观察,观察这个现象,什么现象呢?什么现象?所见的明是从太阳来的,所见的暗是从黑暗有的,那么通相属于虚空,如果不虚空了就是大地了,有壅相了。总归这个明暗色空都有一个来处,就你现在的这个见从哪儿来的呢?寻不着呀,觅不见呀。你一定要仔细把这个搞明白,仔细谛观清楚,为什么找不着。大家也想想,你看我们现在感受,明暗在不在感受呢?我们现在见的是明,对吧,你手蒙起来就是暗呀。这里是空,大家坐得满满的这就是地,色嘛。明暗色空都在,就是这个明暗色空怎么来的不知道,生不起来。现前能见明暗色空,怎么知道的明暗色空,怎么知道的呢?你不知道呀。这个见,见明见暗见色见空,可是这个见精到底是从何处来的呢?你看明是从太阳,因为有太阳,对吧,或者有灯光嘛;暗的话因为手挡住了;地的话因为它占住这块地了;空的话虚空它廓然虚无嘛。都有原因,就是这个见没有原因。那么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刚才讲到了从因缘自然都找不着,你看如果这个见精有觉知的话,这个虚空是一个顽动的东西,它两个体不一样,你怎么能和合,说它是见精呢?怎么从虚空中和合呢?你总不能说这个见精是无所从来,自然而有吧?它东西一定要从哪儿来有一个出处呀。

所以说,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你看,又列举了前面的地水火风和空,对吧。前面的当知不动虚空,并动摇的地水火风,跟这个见性一起全属于周遍圆融,都叫做六大。六大就是一大,一大就是六大,全是周遍的。这个见为什么生不起来呢?你说它和合生,后面讲到了嘛,生的为同生,为异生,为非生灭生,为同为异,等等这些都建立不起来;但是地水火风空中,何处能离开这个见性呢?离得开吗?大家仔细想想,到了极乐世界,见到色,七宝钵器,百味饮食,但是见到色的时候他不会真的去吃,而是怎么样呢?怎么样?但见色闻香,就用的见根融到地水火风空中了。这个可难理解了,你仔细想想。说了东西让我吃,那像咱们这儿的见的话,在我们这儿的凡夫见闻觉知,肯定会拿过来就喝,是吧,才能够解喝呀,这水也是色法呀,抓过来就吃,才能解饥呀。可是为什么在极乐世界里他用了个但见色闻香呢?大家仔细想想,为什么但见色闻香呢?见闻觉知,我们现在只说见。

为什么一样的大便,人见到是大便,狗见到是美食,这个蛆见到是别墅呢?见一堆屎的时候所有的众生都在见,他的见有没有走呀?屎有没有变呀?地水火风空见都是周遍的,只不过循业不同,他看到了就嫌臭,它看到了就想吃,它看到了就住到里面不出来,但是任何时候,这个见有没有走?有没有变?对。哎呀终于突然想到一个好的比喻了。这就叫见,周遍法界呀!所以到了极乐世界,但见色闻香,就实无食者呀。就是把这个见大给周遍开来,显现出它的功用。光见大就可以代表地水火风空,包括识大。就是如来藏,就是随众生的心量循业发现。所以你看这个理明白了以后,你说真的是不求生极乐世界,除了这个法门你还想其他的法门,多难呀!你看理解一下,理解的是一个理,那个理解起来这么好理解,这个理解起来这么难理解,一个理,为什么?包括我们理解这个理的见,还在这个理中。到了极乐世界好理解,到了这儿就难理解,听都听不懂,不要说理解了。可是它还是这样周遍的,不动的,本有的。这就叫做见。所以你看这里说汝更谛详,说到底从哪里出来的呢?皆如来藏,本不生灭。为什么这里确实是难理解呀?

我们说到这个见闻觉知,这个是无形的,对吧,是无形的吧,见闻觉知,那说它周遍的话就容易,易知易信,觉得好理解,也容易信。可是你说这个地也是周遍的时候,大家就不容易信了。这是一方面。那么我们说这个见等,我们讲到这个见它是有情,对吧,所以说是如来藏性的话我们就好理解。可是你说它跟空一样,空、地一样都是周遍的,这就难理解,不好信。明明这个见闻觉知的这个东西灵动得很,你怎么能说跟地是一个东西呢?可是佛说过了你必须信,为什么?有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佛说的呀。情与无情,一切的物质跟我们的灵动的东西,这说明什么呀?色法就是一方面,这个心法就是一方面,永远敌体相对,那你就圆不到这个真境。所以色法即是心法,心法即是色法。唯物、唯心都是片面的,错的。唯物就是唯心,唯心就是唯物。物就是心的体现,心就是用物来证明、印证。遍法界的物就是遍法界的心。那你从这点来讲,那这个见的话,这个见大的周遍性就可以了解了。

可是后面还有一段,你看,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这里面又开始又出了点儿题,为什么呢?你看嘛,这里讲到的说这个四大,就生灭不生灭,同异非同异,种种这些都是戏论。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你说它是同呀异呀,它就一个东西,你说同说异是对的吗?说生说灭是对的吗?都是错的。说和合不和合都是错的。所以说你就不知道这个如来藏性具这个见大也是真心,周遍法界的,还是随着我们九法界的胜劣之心。后边这段就讲到了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 遍周法界,就是形容后面的见之外的闻、嗅、尝、觉知,跟见一模一样的根大,周遍法界。这个确实不好理解。

好吧,我们再从见上做一个例子。大家知道我们这个世界是周遍的,首先我们的见它是周遍的,对吧,这个不容置疑了。那你怎么说明它是周遍的呢?你比如说从见闻觉知的见上来讲,这个世界我们能够见到三恶道,对吧,听到三恶道之名,是不是?这是能够见。那么为什么说极乐世界彼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呢?就是见不到恶道,闻不到名。那难道说,为什么说这个见是周遍的,那难道,为什么见不到恶道,在极乐世界见不到,这见就不周遍了吗?为什么?从微细上一定要按照佛这里讲到的,要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大家想,怪得很,为什么咱们这儿又能见到三恶道,又能闻到恶道名,这不是见闻觉知嘛,根大嘛;为什么极乐世界尚无恶道名,何况有实,没办法见闻觉知呢?为什么?不是循业发现,是什么呢?见属于见大,不见还是见大。你看你们就老要把见和不见要掰开了。听明白了吗?就是这个见大周遍,在我们这儿用见是怎么用呢?所谓我们娑婆国土有见三恶道,有闻恶道名,对吧,这是见就在我们这儿是这么见的,这么用的。这个见的周遍,周遍到极乐世界就变成什么呢?无见恶道,无闻恶道之名了,还是用见的发挥。这都明白了吧?好吧,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阿弥陀佛!

0:00 / 0:00
楞严经1
楞严经2
楞严经3
楞严经4
楞严经5
楞严经6
楞严经7
楞严经8
楞严经9
楞严经10
楞严经11
楞严经12
楞严经13
楞严经14
楞严经15
楞严经16
楞严经17
楞严经18
楞严经19
楞严经20
楞严经21
楞严经22
楞严经23
楞严经24
楞严经25
楞严经26
楞严经27
楞严经28
楞严经29
楞严经30
楞严经31
楞严经32
楞严经33
楞严经34
楞严经35
楞严经36
楞严经37
楞严经38
楞严经39
楞严经40
楞严经41
楞严经42
楞严经43
楞严经44
楞严经45
楞严经46
楞严经47
楞严经48
楞严经49
楞严经50
楞严经51
楞严经52
楞严经53
楞严经54
楞严经55
楞严经56
楞严经57
楞严经58
楞严经59
楞严经60
楞严经61
楞严经62
楞严经63
楞严经64
楞严经65
楞严经66
楞严经67
楞严经68
楞严经69
楞严经70
楞严经71
楞严经72
楞严经73
楞严经74
楞严经75
楞严经76
楞严经77
楞严经78
楞严经79
楞严经80
楞严经81
楞严经82
楞严经83
楞严经84
楞严经85
楞严经86
楞严经87
楞严经88
楞严经89
楞严经90
楞严经91
楞严经92
楞严经93
楞严经94
楞严经95
楞严经96
楞严经97
楞严经98
楞严经99
楞严经100
楞严经101
楞严经102
楞严经103
楞严经104
楞严经105
楞严经106
楞严经107
楞严经108
楞严经109
楞严经110
楞严经111
楞严经112
楞严经113
楞严经114
楞严经115
楞严经116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楞严经导读

凡大部头的佛经,若欲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必先要选择...

为什么这个愿非常了不得

第二个愿就非常不得了了,增上誓愿。 伏请世尊为证明,...

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

为什么要断离偷盗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

【推荐】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去做不该做的事

在整部《楞严经》的理论篇当中,佛陀主要是告诉我们两...

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日常如何修行净土

这是从《印光大师文钞》里摘下来的开示净业学人日常如...

圆瑛法师:念佛能消业障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

净界法师:闻法仪轨

(第一讲) 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

【佛教词典】哦哆也

梵语 gatayah。意译作行。去来不住之义。大日经疏卷七...

【佛教词典】青莲

(譬喻)梵语优钵罗Utpala,青色之莲华也。其叶修广,...

如何使人际关系不复杂

答案只有四个字,即「用情用理」。意思是说用慈悲、用...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从积极地行善来看,我们要修五戒十善,六度万行,自利...

生气真傻

头顶天,脚踏地, 人生全在一口气; 切记气上有三记:...

印光大师嘉言录--告注重因果

甲、论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

人体器官衰老时间表

骨骼:35岁开始衰老。25岁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35岁...

贤者五福德因缘

一日。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诸比丘宣说贤者五...

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近来差不多在全国各地,围绕着关于净土宗的异方便带业...

不孝子孙来讨债败家,该如何化解

一者为彼守护一切财位令无损乏 若有人读诵这部经,思惟...

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三善十一者: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

常随佛学

这天,波斯匿王乘着庄严宝车来到舍卫城外的林园游观。...

如何择法择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

脚底养生功效多

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与人体各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