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13页)
【随机推荐】
欲得成就一心应当存诚念佛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
如是因如是果,还要去问谁啊
佛法中关于宿命通的一些看法,应该说,这是所有佛教徒尤其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大安法师2022新年开示
初一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大家新年吉祥!今天是虎年的第一天,我们寺院也是张...
念佛人常念死时节,方肯切心
一、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往生,盖念...
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各位班首、执事、各位法师、各位居士,今天是虎年第一天,正月初一,我们互相...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下生
【经文】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中生
【经文】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①...
这个是非怎么能听呢
这个习气不容易了解,但是我们用一种比喻就很容易了解,比如说你每天泡茶,你...
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
问: 请问法师,弟子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弟子这算不算贪两宗法门...
悭贪的果报
昔日,佛在波罗奈私国弘化。当时,国内有一位大富长者,名叫越难,拥有众多珍...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
为何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义:一、能生万物;二、住持不动;三、负荷一切。此为菩萨...
念佛普摄华严法界
原文 : 又问:华严法界,密义重重,以无量修多罗而为眷属,云何唯一念佛门...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
闻到净土法门而不能信受——非愚即狂
世间人对净土法门常常会小看,认为是浅近之法。怎么概定它的特质?印光大师开...
一切法念念不住,心心生灭
诸法无常,无常的意义就是生灭法。变化无常,不是常义,这个缘不是常有的;因...
何谓「名字即佛」与「观行即佛」
名字即佛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方恨自蹉...
善恶业因 果报自召
昔日,佛接受频婆娑罗王供养,住于杖林塔,为频婆娑罗王演说法要。 世尊问频...
四位妻子的譬喻
昔日,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佛告诉比丘们:人有四种因缘,爱着的程度...
波离萤光增罪结,维摩大士顿除疑
根机利的,你用一些小法来跟他谈,那也不对机,这就叫萤光增结。这里谈到《维...
可以败给他人,但要战胜自己
恨是毒汁,不仅毒人,更会毒己。 因为恨,少年时,也曾有过将果树砍光的一闪...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师对净土宗的修学提出...
这个「舍」真的很不容易
我们经常说慈、悲、喜、舍,慈就是想办法让别人快乐,想办法让别人离苦,想办...
为何不以福报来判断个人的修行阶位
我们一路看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十地就不讲了,这些还没有入真实...
柴夫一炬,弘公三弹
弘一大师前来承天寺后,遂与转尘上人领数人上山。弘公在洞中左观右审,表情肃...
《云居山志》上记载的「一粥之缘」公案
云居山就有过这个事情。某某禅师他听说云居山真如寺道风好,就想到云居山来。...
一句念佛是谁,戒定慧三学兼备
十一月初十开示(四七第四日) 三学兼修,一参具备。三学就是戒、定、慧。教...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①,持八戒斋,...
何谓「等觉」、「妙觉」
我们看等觉菩萨。 等觉亦名一生补处。谓所证觉体与佛相等,又望于妙觉,犹有...
证得鬼神邪法的表现
【原文】 复次。二十邪法。随有所发。若不别邪伪。心生爱著者。因或失心狂逸...
常想地狱苦,道念由此生
我们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们应如佛所说:「常想地狱苦」,为什么要想地...
培植心地的善因
请看下面的《阴骘文》: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行就是修行。下面,就是...
久参有禅,久住有缘
香板下面出祖师,哪个调皮就一香板。不听啊?以为我喜欢讲开示?我也跟你们讲...
入海采宝七难喻
世间人入大海采宝,会遇到七种危难:一者,强风从四面同时刮起,会将船只吹倒...
止中带观,观中有止
修止观,先修止。 系缘守境止: 系心鼻端脐间,我人心散乱,粗重的妄想纷飞...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念佛,便云火发。何故...
极乐世界依报庄严之地上庄严
一、七宝金幢,辉映地表 【原文】 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下有金刚...
无这「四心」不能参禅
参禅人,有一坐三十年铁志,可以办道。 此一法无长远心,无耐烦心,无向上心...
如何把「无住」跟「生心」达到平衡
十回向位言回向者,具足三义:一、回事向理;二、回因向果;三、回自向他。以...
疑误众生当堕无间狱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
戒律衰落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
穿千佛衣如法吗
莲池大师谈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绣诸佛,云千佛衣,此讹也。佛像止宜顶戴在首...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庵罗树园说法,长者子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一同前往敬谒佛。宝...
世世生生,除办慧业外,其余尽是办痴业
修慧一事,极为重大;满世间人只说聪明、不说智慧者,何以故?当知慧从心修,...
灵隐寺腊八粥的熬制秘方,在家也能做
准备食材 主料:糯米150g、粳米50g、蜜枣10粒、白芸豆15粒、红豆...
净业三福,庄严人间国土,标指极乐净土
我们透过这三福来看,佛法是非常圆融的,它能够把世间的善法融合进来,把大乘...
佛陀教诫比丘们如何舍贪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
修行贵在无生,发愿往生岂不违背无生之义
【原文】 客问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贵无生。慕西方而愿往,得毋乖于...
佛陀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两阶段
佛陀来到人世间以后,他看到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这个三界起火了。这个火...
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
发心宜事理圆融
自性迷就叫众生,自性悟就是佛。既然是迷的众生,也是自性的一种迷,你觉悟了...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有位喜欢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说:以前喜欢古玩,碰到看好的,能力允许就得想办...
【荐】
念佛是大事中之大事
我等现今幸得人身,幸闻佛法,复幸得闻如是微妙净土念佛法门,圆顿直捷,简便...
念佛难于往生的原因
【原文】 故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寻常有娑婆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之所牵,...
生死轮回的根本——无明
我们来看看,佛陀讲十二因缘,是怎么能够让一个人悟道呢?我们简单地把十二因...
略释天台六即义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契理契机,至顿至圆,洵为利生唯一无上法门。...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需要念往生咒吗
问: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一定须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和...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下生
【经文】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中生
【经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①,于第一义②,心不...
攀缘心是怎么生起的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缘。当我们人寿越来越少,进入五浊恶世的时候,虽然我...
当出家人的妈妈是种什么体验
都说出家要辞亲割爱,可不要以为是出了家就不要爸爸妈妈了。其实,出家修行本...
安了一个「我」,修行统统卡住了
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心境是什么?古来大德有几种形容,你把它体会看看。明心...
观心的下手功夫
古人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可见心量广大,心能包括一切。有句话叫做心...
不要用无益的苦行来破坏你的色身
我们看修禅定的人,刚开始修禅定是散乱心,欲界的境界有欲,但是他慢慢慢慢欲...
生意财源不顺是何因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
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
这个就是断除淫机的方法
妄心它没有自体,那怎么摄呢?妄本无体,云何可摄?他就解释说,断除妄心主要...
清净臭秽,寄此陶炼耳
【原文】 唐道积,蜀人,住益州福感寺。性慈仁,有疠疾者洞烂,秽气郁勃,闻...
弥陀甚易念 净土甚易生
曾读古德的净土开示,有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之语,觉得很亲切。后来才知道...
沙弥贪恋龙宫堕龙身
昔日,有一位阿罗汉与一位沙弥师徒二人同住在山中修行。沙弥每天出去托钵乞食...
智宽法师口吮腹痈
【原文】 唐智宽,蒲州河东人。常诵维摩经及戒本,感天神绕房。性慈惠,好赡...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论佛法之渊源,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心也者,万法之总持,圣凡之枢纽也,收...
不要把修行修到内心产生严重的反弹
第二个很重要,保护你的善根。这个地方有些时候要暂时的停止。看第四段,第四...
遇到抢救不过来的患者可以为他念佛吗
问: 末学在医院上班,遇到抢救不过来的患者该怎么办?今日遇到一个病例,我...
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
有情众生的生命为什么会相续
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者,安立果相。 所...
有几种的功德来依止这个法身
这个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这个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这个是偏重自受用。 ...
福报不是靠争抢,而是由辛苦培植而来
有一对亲兄弟从小关系很好,各自成家后也经常往来,但近来却因为父母去世留下...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整心态,养成佛陀思考的...
在宗门下得了好处的人,那不是学来的
宗门下讲规矩,讲用功,达到悟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方古来,佛在第一次说法...
现生延年转寿的原理
现生延年的原理 我们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目的不是求世间福乐,可是...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堕妄语矣
海阳禅人,远参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请益云:弟子某,发愿求生西...
五种邪命值得我们去认真反省
佛教在说八正道之第五正命的过程中,相对应地说了五种邪命。我愿意相信,肯定...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
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根源,或者说是一个总...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
修道的第五难
学佛、修法很难,比如我们常说的四种难: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善知...
曹溪宝林禅堂十方常住清规
惟我六祖大师说法曹溪。天下衲子归之。祖设安居。以容广众。此禅堂之设最初之...
慧远大师三十年迹不入俗
净土宗祖师在信愿行方面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永远也学不完的...
外婆的舍利花
真的有西方极乐世界吗?真的有阿弥陀佛吗?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曾经也...
思惟世无常,珍惜好时光
无常吞噬着岁月,太习惯于拥有,就会忽视无常的存在。正如一位大善知识所言:...
走路或做家务时,可否同时来完成每日的功课
问: 请问师父,弟子每天的课程有念佛持咒,在走路或做家务的时候,可否同时...
好人不好当,人善受人欺
有位居士见到我抱怨说:好人不好当,人善受人欺呀! 我讲了一段虚云老和尚的...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
「阿弥陀」具有哪些含义
阿弥陀是印度话,阿翻成中文叫做无;弥陀翻成中文叫做量,所以阿弥陀等于是一...
一切时处勤诵地藏菩萨名号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可以说也是指我们;虽不为求禅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
死亡犹如搬家
死亡像什么呢?等于我们搬家一样。我们这一生搬家搬得不是很多吗?到了很多地...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守得贫苦,当得重务,...
燃一香炷就能够消无始罪业吗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无始的罪业,因为燃一香炷就能够一时酬毕呢?...
起心动念是善,那你所感的果一切吉祥
无论我们做做任何事,都要这样发心不论你织布,还是做衣服,随便你做哪一个工...
宁可千年不悟,也不能一时住境
现在正是用功的时候,功夫用到什么地方,那只有自己心里明白。不过我在这里,...
修学佛法首先要培养内心的甚深见
《摄大乘论》是无着菩萨所作的。在本论的修行当中,主要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就...
净界法师:八识规矩颂
前面的《百法明门论》,它是广泛地探讨一切法的别相跟总相:何等一切法?云何...
净界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
净界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三观:杂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
为什么我们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结」
有人说,为什么没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结呢?那是你自找的。理论上...
到业力现前时候,确实是大麻烦事
我有这个感觉,恐怕在座的你们也有这感觉,你自己如果烦得很,坐也不是,睡也...
冶开老和尚是怎么开悟的
选佛场,一念净心成正觉,看谁能在这里把世间一切的万缘放下,单单的的观当下...
在家出家都要报答四恩
四恩是哪四种恩呢?对在家居士来说,就是天地、君、亲、师。原来传统社会每家...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
若我们如实觉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么它们都是生起智慧可用的素材...
逃避并不能解决痛苦
防护并非意指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触或不想任何事。若行者不了解这点,...
在家居士可以为动物做皈依吗
问: 在家居士在特殊的条件下可以为一些动物做一些简单的皈依,但这样的皈依...
名誉不足惜,道德无可崇
人之处世,贵真率耳!德莫德于真,贼莫贼于伪。古之圣贤豪杰,无不成于真也。...
凡夫外道对缘起的五种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有分别宿作为因,或有分别...
佛法不怕你烦恼重,怕的是你没有善根
如果我们看过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时候比丘尼僧团有一个叫莲华色比丘尼,她是...
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
这个就是讲到种子有两种因:一个是生因,生起的生,它能够使令一切万法生长广...
如何消除修行中的疑和悔
信佛的人在修行过程中会有种种障碍,心生忧虑、疑悔。疑和悔是修道最大的障碍...
佛为优陂夷说斋戒法
昔日,佛在舍卫国弘化。当时,城东有一位妇女的孩子名叫芜耶楼,因此大家称呼...
猕猴入海喻
过去,在一海岸边有树林,方圆数十里中住了五百多只猕猴。有一次,海水上有聚...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二观:普观
【经文】 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①。作...
修悟的下手处
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 盖因不...
虚云老和尚自述三年朝山及失足堕江的经历
安徽马鞍山小九华寺,离寺不远处乃采石矶,当时虚云老和尚坠江后被人从采石矶...
蠲租得第的故事
蠲(juān,免除)租就是免除租金,就考取了功名。这是华亭有个读书人华亭...
动物往生西方,是否也要具足信愿
问: 鹦鹉、八哥、老鼠等动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也要具足信愿?如果具足...
学佛者应具足这五种心
不舍心: 时时处处不舍一切众生,不舍菩萨行,菩萨的一切言论、行为、生活、...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这个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诸位!你想想看,中国的祖师何其多,哪...
「心不在内、不在外」是什么含义
当我们谈到心的实相,世尊曾经说:心不在内、不在外。主要是讲到无相的真理,...
非时食戒十大益论
客问杜多子曰:吾闻杀、盗、淫、妄,名为性罪;饮酒昏迷,失智慧种;食众生肉...
忏除业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我们就看到连普贤菩萨所示现的这个大菩萨,都是对自己有这么一个冷峻的拷问。...
受持八关斋戒,卧具和饮食应注意哪些
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 关于律中的床这样东西,中国人可能还不大明白,床...
两世为僧的南岳慧思大师
慧思大师(公元515-577年),俗姓李,后魏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今河南...
憨山大师参学悟道记
一、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金陵全椒县人,生...
佛教常用赞偈
1.晨钟偈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往昔的因缘甚深
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那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可以生西方吗?当然...
流光如云相映成辉
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就是从阿弥陀佛无漏、清净、真实的愿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净界法师: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一观:势至观
【经文】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
把听经闻法纳入你的功课里面
【有些人学了一辈子佛法,为什么他的身口意没什么改变?】 菩萨的智慧很重要...
什么是禅,参禅又是什么
佛教宗旨,单以一心为宗。原其此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了无纤尘,清净无物...
天乘十善业之口业
我们看天人的口业有四种。 第四、妄语戒。 在天人因地的妄语戒,也是有止...
界诠法师的出家因缘
我是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续三年都闹饥荒,以...
【荐】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白话译文
提要 四十八愿乃净土宗核心眼目,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一者,摄法身愿(弥陀自...
最初的时候,一定要坚定信心
如果你没有坚定的信心,怀疑,你什么也入不了。如果你创一个事业,乃至于说你...
一念净心成正觉
若人静坐须臾顷,胜造浮图七宝塔, 宝塔究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要是...
净界法师:佛遗教经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
净界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
净界法师:唯识三十颂直解
本颂是印度的大论师天亲菩萨所作,虽然只有三十个偈颂,但是在唯识学整个修学...
净界法师:净土念佛与大乘教观
我们大乘的菩萨,如何把净土宗皈依的心跟大乘佛教里面观照的心,做一个圆满的...
净界法师:禅净双修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讲) 我们有这...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提起佛号,你也提起佛号,他也提起佛号,那么为什么有些人...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那么,我们要怎么...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修理戒相。现在有大德,...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
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
在凡圣同居的世间,还有这么一种感应
我们这个世间也是凡圣同居,这世间有圣人,但我们是凡夫,虽然有圣人,我们没...
众生心若有垢,法身则不现故
【又问曰。若诸佛有自然业。能现一切处。利益众生。一切众生。若见其身。若睹...
「无声」也是一个声音
我们现在再做一个实验:心在哪里。现在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我给大家听一个钟声...
这样去布施功德很大
像我们一般的布施,是供养三宝,有的他功德感受得很大;有的虽然也布施了,一...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人的相貌本来很好看,但是一起瞋恚心,马上就变了,对人常起瞋恨心是不好的,...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观:观音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
佛陀所谓的两阶段救拔
这一段是讲到〈譬喻品〉,所谓的三界火宅。那么三界火宅佛陀用两段来说明,一...
千手千眼大悲忏法仪轨
(凡礼忏者。外之威仪、内之观想。必须先期习熟。免得临时讹扰。有乖轨范。如...
天台六即佛义
《六即佛颂》的作者是宋法云大师(10861158),字天瑞,号无机子,原...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
【荐】
佛教疗养之法
吾人铸形父母,寄迹乾坤,随业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实,四大假合所成。有病...
地狱是你自己的业所现,实际上没有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千...
【荐】
《杂阿含经》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阿含经》是佛灭度后首次结集的教法,属于佛教的根本圣典。《杂阿含经》为汉...
抱着惭愧二字,可作入圣阶梯
印祖有一笔名常惭,一生自称常惭愧僧。 常思己过,对不起自己叫惭,对不起别...
【荐】
内心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始终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从前我和其他比丘同住,但感觉不太对劲...
生死到来,如何预知时至
承问:生死到来,如何预知时至?此则不难。若能念念了达目前生灭,凡起一念,...
佛教不是迷信,迷的人绝不信
古来是有十行并下看书,他一看光翻。咱们看一行,字还没看清楚,他那眼睛一看...
为净业者守护信心,说此二河白道喻
一、喻旨 为修持净业者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说此二河白道之喻,以明...
「降伏其心」有二个方法
古人说:你上路了没有?如果你没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在市区打转,一辈子就在...
整个《法华经》譬喻品就讲这两件事
这个地方是第一个,火宅喻。其实火宅喻是包括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三车一车,还...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我们这一次...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一个结合。为什么念佛的...
净界法师:临终关怀
我们今天有两堂课,来跟大家讨论有关临终关怀的理论,还有它操作的方法。 佛...
净界法师:如何为往生做准备
首先,学人欢迎大家来到佛学院参访。我们早上参加海公师父的告别式,在回程的...
净界法师:净土宗修学法要
学人这次奉和尚尼的慈命,来跟大家讨论,我们净土宗的一些修学重要的观念。在...
净界法师:五戒修学法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我们从今天开始有四堂课的时...
净界法师:皈依的意义与方法
我们今天跟大家讨论的主题是关于皈依的意义与方法。在讲主题之前,我们先简单...
净界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我们从今天起跟大家学习净土...
净界法师:唯识与净土
这次跟大家共同学习唯识跟净土这两个思想的交互应用的关系。佛法的重点:行门...
净界法师:修道宗范
今天学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题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会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劝...
净界法师:净土教观学苑开示
我们大家谈一谈净土宗的一些基本观念。 我想净土宗在我们大乘的修学当中,是...
净界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阿弥陀佛,请放掌。我们简单讲几句话,因为待会不能过午,十二点之前要吃饭,...
净界法师:念佛止观修学法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诸位法...
净界法师:念佛法要
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学习的重点是念佛法要。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主题,以一种比...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
(第一讲) 今天学人跟大家共同学习的主题是佛教的《忏悔法门》。在讲这个主...
净界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这个生命的改造,简单的说,就是破除我们的邪执,使令我们离苦得乐。要达到这...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7讲 第8讲 第9讲 ...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净土十疑...
净界法师:菩提心修学述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诸位法师慈...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这次学人受...
净界法师:闻法仪轨
(第一讲) 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 今天是我们佛学...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应用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我们这次的...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7讲 第8讲 第9讲 ...
梦参老和尚:妙法莲华经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跟法华经有一定...
《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真身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阿难当...
上一页
第1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虚云老和尚
印光大师文钞
菩提
无常观
阿弥陀经
宽运法师
布施
随缘
楞严咒
顺境逆境
佛教智慧
杀生
广钦老和尚
衍慈法师
省庵大师
治病
学佛
地藏经
妙莲老和尚
佛弟子文库 http://fodizi.net/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