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大安法师文章(第9页)
【随机推荐】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
【原文】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
现在好好享受,临终时靠助念可以往生吗
问: 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了脱生死,但常有一些人...
舍报后放在冰棺里几天,再助念有用吗
问: 如果亡者已经舍报几天了,放在冰棺里几天,再助念有...
一代时教,总一大念佛法门
【原文】 此一念佛法门,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无有一人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把布施放在首位呢?因为...
如何为亲人善巧助念
问: 若人濒死或已命终,当地没有助念团或居士,如果长途...
【推荐】
一位煤老板的因果报应
我们有一期《净土》杂志刊登了一则因果故事,是真人真事。 作者是位法医,同...
灭佛的因果报应非常大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帝王、将相都在护持佛法,但也有一些帝王灭佛。历史上有三...
在家人可以讲经说法吗
问: 请问师父,在家人可以讲经说法吗? 大安法师答: ...
在家居士不想过世俗的生活,该怎么办
问: 师父您好!我是一个在家居士,快三十了,没有结婚,...
被「鬼压身」该怎么办
问: 弟子现在每天都在念佛、诵经,但隔三岔五就会有鬼压...
一声阿弥陀佛,唯佛与佛能究尽
【原文】 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净业行人应毕生致力于培养「向西定势」
《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位国王,是个虔诚的优婆塞,也有修行功夫。 他问佛陀:...
五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戒是一切种类戒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受三皈五戒,就可称为优婆塞、优婆夷,翻...
求戒容易持戒难
唯佛才能制戒。为什么唯佛才能制定戒呢? 因为人性当中的种种烦恼,就像海底...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净土法门特别谈到出世间法的特点,就是讲真...
五台山「人皮鼓」的故事
世间的因果报应,跟人的善恶业力是直接关联的,如影随形,如谷答响。 印祖曾...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德。诚明互彰,便可参赞...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修学佛法,不仅是研究佛法,而且真的是身体力行。其中有一...
净土居士楷模--刘遗民
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之一。他是汉代楚王的后裔,曾任...
净土法门不谈风险很大的转世
通途佛法谈到菩萨道慈悲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发愿要生生世世在这个世间行菩萨...
龚老居士往生的殊胜事迹
去年元旦时,东林寺助念了一位九江的龚老居士往生,非常殊胜。 那时我们正在...
念佛行人应当吃长素
《梵网经菩萨戒》云: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吃肉的...
「敦伦尽分」与「百不管」该如何融会贯通
问: 师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纲领中有敦伦尽分,闲邪...
阿弥陀佛的无条件救度之心
往生就非常纯粹的三个条件:只要你信、愿、持名。而且这里对你持名没有提很高...
【推荐】
从朝至暮,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无论在家在庵,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
培养孩子的仁慈之心
教育儿童要爱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虫,诸如蚂蚁、蚊子、知了等等,都不能去...
临终助念要避免「瞎张罗」
临终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办,要按印祖撰述的《临终三大要》及鉴定的《饬终...
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往此人所令其得见
【原文】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
修学净土法门,解行都要一门深入
净土法门的修学,起先绝对不能看太多太杂,解和行一定都要一门深入。 解和行...
印祖念佛经验之谈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念佛的一个总的原则:不管是大声念、小声念、金刚...
念佛与念观音菩萨的关系
观世音菩萨代表阿弥陀佛慈悲的一面,寻声救苦,拯救众生。印祖常常劝勉大家持...
曾玩过碟仙,心仍有余悸该如何对治
问: 弟子初中时和同学玩过碟仙,但一直有后怕,曾因此一...
烧出舍利就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了吗
问:请问师父,人往生后烧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极乐世界...
如何理解《金刚经》的「无」与《无量寿经》的「有」
问: 我修净土宗念佛,但一日初闻《金刚经》后,虽然没有...
五浊恶世,非念佛法门不能得度
我们要深信在这个五浊恶世,舍去念佛法门,绝对不可能得到救度,要有自知之明...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作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须要奉行一个原则:诚敬主敬存诚。在这一点上,儒家圣...
【推荐】
一念相应一念生,宝池莲华已标名
净土宗祖师大德常常开示一句话: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 一个净业...
某某师是佛菩萨再来,此话该不该说
问: 常听说某某师是佛菩萨再来,不知有何根据?此话该不...
安乐死并不安乐
问: 世间很多人都认为安乐死没有痛苦,只是在伦理上去讨...
临终接引愿,预设的护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
处处谦卑,驾驭傲慢
卑以自牧是出自《周易》谦卦里的一句话,印祖也常常引用这句话。卑就是谦卑;...
家属能为亡者助念,是否对临终者更有利
问: 很多家属请助念团去助念,多数情况是自己不念,忙里...
一个人的福报,靠攀缘拉关系来改变是很难的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很多未谙出世解脱法之人所追求的世间洪福。但世间福报...
我们的痛苦,佛菩萨知道
一切有情众生,只要在轮回里面,由自身善恶业所感召,都有一个本质性的特点,...
此间犹如火宅,赶紧移民极乐
信愿持名的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阿弥陀经》中为什么要三番劝愿,不...
临终助念遭亲属反对,应该如何应对
问: 作为佛弟子,父母去世应以佛教方式助念送往生,但如...
可以把往生的希望寄托于临终的助念吗
问: 一些多年的念佛行人,对念佛往生依然没有信心,一直...
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
至诚念观音菩萨就能逢凶化吉
在佛法里面,有很多经典都在介绍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乃是古佛再来,称为正...
福和祸、怨和亲都是无常的
《史记》中记载,戚姬是汉高祖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他们的孩子如意,被封为赵...
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我们修行,大家肯定都有感觉,一修行,感觉最重的就是心散乱,不是昏沉就是掉...
把厌离心彻底地提出来
原来我在佛学院讲净土课的时候,比较年轻的学生说,哎呀!我们这么年轻就让我...
《临终三大要》述义
《临终三大要》作于民国十九年,即一九三○年,这篇文稿完全是从印光大师的真...
不要因为念佛太简单,就认为它很低级
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平等普度,含摄一切众生,大造之中不遗一物,上至等觉菩萨...
学佛后怎么处理与家人的关系
问: 师父您好,我学佛以后,与家人的关系搞得很糟糕,我...
我们怎么去为死亡做准备
有白昼就必定有黑夜,所以就必须要为黑夜的到来作准备;有夏天的暑热就一定会...
佛以大悲出此法门横截生死
救世最急者:末世众生,根钝障深,解脱禅定,甚难可得。佛以大悲出此一门,横...
挖空心思勉强得到,实际上不是好事
如果命中没有,而挖空心思勉强得到的东西,实际上不是好事。 命中没有,而勉...
临终助念的时机该怎么把握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断气之后,智慧高出断气前的九倍...
佛教的弘法人才太少了
中国的宗教市场非常非常的广大,很多的居士包括潜在的居士...
不遇净土法门,一亿菩萨退转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
极乐世界的人恶种子会起现行吗
问: 净土经典讲到,西方极乐世界无有恶趣之实,乃至名字...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我们古人都很相信这个道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有个公案,说唐代有位宰相,叫...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这也是一个佛经典故了。有只鸽子,被老鹰所追,正好碰到...
修净土法门获得真正的长生不老
世人想求长生,殊不知修净土法门正能获得长生不老。 昙鸾大师就有这个觉悟,...
官民关系、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较好
民众就是老百姓,官员常常被称为父母、父母官,这个称谓就...
能够容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佛的圣人都在告诉我们...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原文: 此经起由,为破三轮故。三种轮者:一为破无常轮。有情无情皆是无常,...
以折摄二门令起厌欣
原文: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旷劫至今,曾...
【推荐】
追求见佛、追求功夫成片,容易出问题
我们念佛行人常常会犯一个问题,就是他念佛就很想见佛,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
极乐世界的漏尽比丘
漏尽比丘的一个特点就是他证得人我空了,没我的观念了,当然也没有我所有的观...
佛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众生呢
针对我们这些背性、遭苦的众生,佛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的呢?佛在同体的心性当...
真正的快乐不是在外面
佛经常常讲要少欲知足,知足常乐。欲望就是烦恼的表现,欲望太高,就很难有幸...
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这里要辨识几个概念: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菩提正道名善根,就是发菩提心...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劫浊,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一切浊恶之法聚集的一个时代。 那么处在这样的一...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有五种,依《往生论》来...
识神随业走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偈子:鸟来入瓶中,以縠掩瓶口,縠穿鸟飞去,识神随业走...
净土法门切忌唯功夫论
《要解》: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 什么叫无上菩提心...
净土法门为何易行难信
净宗经典反复申言:净土往生法门是极难信之法。因净土法门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
平生所务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信息,透过名号的通道能够通到我们这边来。那么所有的...
【推荐】
今日方闲,成办大事
莲池大师在他的《竹窗随笔》里面写了一个他同时代的故事,叫今日方闲。说杭州...
人情世故耽误了道业
所以这方面在修道的过程当中,你对这些人情世故过分地去勉强的随顺,完全就耽...
有文化知识的人特别要做钝功夫
印祖教我们修学念佛法门的一个方法,就是一门深入。 有很多人,特别是有文化...
闻信弥陀名号即得不退转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佛说无...
往生的根本靠的是什么
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师非常独到的见地,就是站在我们凡夫众生的层面来解释这个经...
同一念佛无别道 远通四海皆兄弟
在《往生论注》中,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是讲阿弥陀佛眷属功德成就的不可...
这种快乐,才是能够长久保持的
众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快乐,趋乐避苦是一切众生的生命本能。 在无明颠倒当...
念佛人是否一定要吃素
问: 念佛人一定要吃素,这个观点是否是由佛陀亲口说出来...
还寿生、打吉祥还债等是否如法
问: 寺庙里面所做的佛事,如超度、还寿生、打吉祥还债等...
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懂事孝顺
问: 我侄子今年十七岁,父母已离异,学习、生活主要由爷...
婚葬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该怎么办
问: 按照农村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那...
【推荐】
以逆境苦难为师
古圣先贤无一不在逆境苦难中,成就人格与大业。佛教四圣谛摆在第一,又称以八...
爱桩不拔难生净土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保者,无他,爱桩未拔,...
净土行人如何分辨杂修夹杂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经》知道,三辈往生共有...
不善之家,正殃在身余殃在孙
用世间狭劣的眼光去看,就把善这一个字看得太轻缓,认为行善得不到什么好处。...
虽然身体还没往生,但心早已过去
你想凭自己的功夫往生,是不可能的。这样可就不空费了你一生修行之大事吗?也...
行山愿海,以行填愿
修行人发的愿要广,不仅仅是度自己,不仅仅是度自己的家人,不仅仅是度自己有...
如何祈求阿弥陀佛解决世间的困难
问: 弟子常常念阿弥陀佛名号,祈求解决疾病、考试不顺等...
讷堂道人尺香斋的启示
讷堂是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的字,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讷堂道人,也表明...
以杂毒之善求生净土,是不可能实现的
原文: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
佛经中有些与世间常识相违,该如何断疑生信
问: 弟子读《长阿含经》前三分皆欢喜生信,叹未曾有,只...
露地安然坐白牛
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三车,是出在《法...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反而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
千万不要犯下诽谤净土的罪业
莲池大师曾经有个比喻。如果有一个人,一天讲一万声语言,诽谤一万尊佛,这样...
「十念皆生我国愿」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就是十念皆生我国愿。有时候会把十念解释为十声,但这...
持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吗
问: 一位师兄看到《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若诸人天诵持大悲...
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道? 有一次佛问比丘:...
发愿生西方,永脱生死轮转之剧苦
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
莹珂法师与自觉法师往生的故事
有的人念佛成就了,就想早点走。比如宋代的莹珂法师。他开始不守戒律,喝酒吃...
父母之恩,昊天罔极
有一位研究力学的教授常常跟学生讲述一个道理高空物体高速下落时,什么力量都...
胆小的人如何通过念佛来改变
问: 弟子生来就胆小,经常想些事情给自己害怕,请问这是...
如何判断念佛人在平时或临终是否具备信愿
问: 我们通过什么样的现象,以什么方式去判断念佛人在平...
风雨飘摇的人生
周公有一首诗,叫做《鸱鸮》,出在《诗经?豳风》,《豳风》有七篇,这是其中...
助念可以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吗
问: 助念的时候,助念人员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可以吗...
经常面对灾难事件而又没办法帮助他们,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名120的护士,经常面对各种突发灾难事件而...
净宗祖师思想的现代价值
净宗十三祖的净土思想,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点缀在我国净土宗发展史上,构...
在生活中如何智慧觉照
问: 虽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生活中如何智慧觉照...
开始很猛的人,退下来也很快
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发心很猛,恨不得一脚就踏到。但是欲速则不达,开始很猛...
念佛人不要反被聪明所误
公据何人问大苏,大苏就是指苏东坡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很有文才,对佛理也...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净土法门,不但是三恶道的众生难信三恶道都是受苦不暇,愚痴暗冥,没有善根智...
大学生学佛,总被别人看成另类
问: 我们大学生学佛,总会被别人看成另类,法师您对大学...
如何得到阿弥陀佛无量光的护佑
阿弥陀佛的光明遍一切处,阿弥陀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跟这束光感应道交的唯...
年轻人如何权衡好念佛与学业、工作的关系
问: 作为一个年轻的佛弟子,如何权衡好念佛、学业、工作...
【推荐】
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我们怎么面对时间和精神?世间最可珍重的莫过于精神,就是我们做什么事一定要...
修行要「远离粗言,修习善语」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四种口业。...
三界如粪坑 应早求出离
如果今生错过了念佛往生一法,那就无量劫都难以再逢到。因为一失人身,就万劫...
十二因缘法
作为修行人应当知道十二因缘法缘起法的真理。我们生命的轮回,流转门是什么现...
【推荐】
一切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的业力
通过十二因缘流转门,我们了解了生命轮回的真相。那要截断十二因缘这样环环相...
为何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
问: 我是一名大学生,9岁就皈依佛门,现在念英语本科。...
善导大师超越其他祖师,这种说法对吗
问: 听有些法师说,善导大师是开宗立教的祖师,是祖师中...
怎样去圆满落实菩提心
发了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之心,怎样去圆满,去落实? 莲池大师在西方发愿...
《梵网经》和《优婆塞戒经》的菩萨戒有区别吗
问: 请问师父,《梵网经》菩萨戒和《优婆塞戒经》菩萨戒...
受菩萨戒的好处
你能求戒,得戒体,就能有相当的把握让你不去犯戒。如果你不去受这个戒,没有...
泰国佛牌与古曼童是否可信
问: 请问在西安目前卖得很火的泰国佛牌,古曼童等说是很...
每天会看到电视能否受八关斋戒
问: 想在家持八关斋戒,但因小孩子每天都要看电视听歌,...
如何看待《无量寿经》会集本
《佛说无量寿经》传入中国,曾被翻译过多次。现存五个原译本的文句、义理互有...
如何看待无相念佛
问: 末学刚接触佛法,还在上学,没有智慧择法。闻台湾平...
深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心。菩提是佛果的意思,心是能发之心,发成佛度众生的心。...
爱幻想,能修观想念佛吗
问: 本人念佛时经常忍不住爱幻想,幻想净土的情景。请问...
有四种人不属于净土所摄之机
观机逗教,真实不虚。净土一法是何种根机的众生得以信受?从反面来回答,不属...
所有的殃灾祸福都不是无因的
娑婆世界的众生造作杀、盗、淫、妄、酒等五恶之因,就会获得相应恶的果报。 ...
佛教经典不能随便增减
佛经所诠释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过去如是,现...
如何看待算命一说
问: 一个人的生辰八字给两个会算命的居士算,却算出了两...
至心精进乃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
至心精进乃世间事业与出世间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观经》圆发三心首提即是至...
一切众罪中,杀生最重;诸善行中,护生第一
佛言:世间第一恶行是以杀生为主,兼摄余恶。一切众生,皆以命为本,是故一切...
神通的本质和类别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则所谓捨本逐末,不...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与「带业往生」矛盾吗
问: 《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又听师父说要修...
具足信愿一定往生
往生净土的三资粮就是信、愿、行。 首先,这个愿就含摄着信和行。在《阿弥陀...
今生得遇念佛法门是最大的幸运
众生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他面临很多行法,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在面对这样多的法...
开店遇到敲诈该怎么办
问: 弟子是淘宝开小店的,时常遇到碰瓷的、敲诈的买家,...
不要攀缘,要远离名利,老实念佛
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若梦,魔佛空争是与非。 莲池大...
地藏菩萨亦弘扬念佛法门
问:在一些打地藏七的师兄眼里,好像对一句佛号念到底的修...
修行还是以念佛为稳当
大家只要看看《楞严经》中讲的修禅定,色受想行识五阴魔,就知道修行的道路是...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到极乐世界修行
问: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到极乐世界修行? 大安法师答: ...
于烦恼中证入自性,是否有其合理性
问: 净土法门的修行强调断恶修善,而有些法门强调可以通...
念佛把恶业的种子给它激活了
当我们业障很重的时候,我们念这句名号,会感觉到忏悔惭愧心油然而生,就会消...
修行必须常行精进
关于精进修行,外道都很强调这一点。有一个修仙道的,拜了一个老师。老师先给...
站在佛法的角度,要让小孩能够吃亏
现在一些做父母的不了解因果的道理,把子女作为自我的一种延伸,对子女很是溺...
业力凡夫如何保证往生到西方
很多信众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听说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庄严,也确实有信心,也想...
修行之秘诀--一向专志
一向专志是有成就的菩萨之修行秘诀。大乘经典讲阿鞞跋致不退转菩萨,他有个特...
末法时期还能发轮回度众生的愿吗
净土祖师讲愿立则道业可成发愿为先。那我们该发什么样的愿? 有人学佛后发愿...
只要往生极乐,所有的愿都能实现
天亲菩萨在作《往生论》的时候,谈到一切十方的众生,包括菩萨,如果满足往生...
人有福德,鬼神护佑
《印祖文钞》提到过一个公案:有一位梦庵居士,谈当地发生的一桩车祸。一个司...
如何理解阿弥陀佛大愿不同的愿目数字
问: 如何理解阿弥陀佛大愿不同的愿目数字? 大安法师答...
没有「愿」来作导引,念佛也是往生不了
众生在三界六道的因果法则当中轮回,是业力所感,是不需要愿就可以去了的。比...
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问: 什么是忏悔?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大安法师答: 忏...
舍不得爱情就等于舍不得三界六道
问: 怎么判断自己是真信?还仅仅是觉得自己信了?我现在...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问: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大安法师答: 我们要发...
我们要坚固往生的愿力
我们要坚固往生的愿力,要知道在临命终时,愿力牵引令我们往生的重要性。 我...
魔军的这十支队伍
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定一切力量。能忍之人就是大...
大安法师《彻悟禅师语录》
第1讲 今天跟大家讨论的是《彻悟禅师语录》,彻悟大师是...
持名念佛简易殊胜普摄三根
念佛法门里有四种念佛。有观像念佛,观阿弥陀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还有观...
妄念是病,佛号是药
我们是妄想杂念纷飞的凡夫,每天就是在妄想杂念堆里面过日子,这是我们一个众...
为何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问: 弟子是一名公务员。从二〇一三年开始在家念佛、读经...
念佛的目的不要搞错了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这是谈你无禅,你宗门下...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真父子两相投。彻悟祖师...
莫被邪见和狂慧所误
有一种人,虽然他有一点智慧,但不是真正的智慧。或者他从书本上了解了一些东...
如何找到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
问: 末学如何来找到解行并重,世界法物质的累加与出世界...
无为里面有真谛,平淡里面有道味
我们该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及生活方式?要少欲无为。 少欲,这里并没有...
吃素后身体消瘦,是否能吃点荤的
问: 弟子吃全素已经好几年了,但还是喜欢肉的味道,有时...
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忏悔业障
我们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罪业生死凡夫。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中染心易...
【推荐】
带业往生对我们多么的重要
那么下面就是能除罪否疑。那有人问:临终的时候以猛利的心念佛能除八十亿劫生...
净土不摄非人
非人不是指鬼神咯,是指这个非人行没有人的道德行为! 说我们身为人,是要有...
舍报往生法是否可取?
问: 是否存在舍报往生法,即舍去当生快速求生净土,在家...
三类疾病的对治方法
疾病有三类:一是业障病,宿世的恶业;二是内伤,五脏六腑受到伤害,叫内伤;...
回向和不回向有什么差别
问: 回向和不回向有什么差别? 大安法师答: 回向和不...
如何掌握给亡者助念和开示的时间
问: 法师说,给亡者开示时,不要死板地每隔两个小时开示...
如何快速对阿弥陀佛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心
问: 如何快速地对阿弥陀佛产生坚固的信心,内心深处潜意...
曾为浪子偏怜客
在我们教内每一位信众可能对《安士全书》都不陌生了,这部著作是清代的周安士...
【推荐】
念佛人被人认为孤僻被嘲笑,该怎么办
问: 我是台湾台北三十三岁的念佛行人。请问,出离心是不...
矿工方便比喻引渡工程师
李圆净居士编写《印光大师嘉言录》。他就在一篇文稿里面讲...
处世不求无难,谋事不求易成
处世不求无难。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没有厄难。如果在世间你没有...
老是碰到跟你过不去的人
一般人对家亲眷属都是很亲爱的喽,没有问题。对冤家对头呢,对冤家对头他就有...
少欲守道,精进不已
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什么?就是要我们至诚恳切的心,从...
坑蒙拐骗是自掘坟墓
本来朋友之间有规劝共财之义,朋友是由家庭中转向社会的重要一伦。朋友之间靠...
临终十声能往生,不能抱侥幸的心态
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个十念是通两时,通平时,也通临...
如何掌握病人断气时刻的念佛速度
问: 在断气之时,给病人助念,一定要快速地追顶念佛吗?...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
张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经历有点奇特。他原来对佛教很反感的,看到佛教的...
放弃工作在寺院长期做义工可以吗
问: 弟子的独子三十多岁,他不想成家,向往出家,停薪留...
上一页
第9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体光老和尚
临终关怀
施食
维摩诘
华严经
太虚大师
阿弥陀佛
吉祥
本源法师
佛七
圣严法师
蕅益大师
超度
禅修法门
业力
梦参老和尚
拜佛
嗔恨怨恨
人生感悟
佛弟子文库 http://fodizi.net/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