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66页)
【随机推荐】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夜幕降临山际,临近夜晚,大家各自回到寮房,准备休息了。...
佛教徒进寺庙要注意的九个问题
佛教寺院是清净的圣地,所以,非佛教徒进入寺庙一定要注意以下九个问题: 一...
受伤未尝不是另一种成全
清朝时,淄川有一个穷小子,腊月将尽,还缺吃少穿,他不知道这个年怎么过。穷...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诸同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是金刚经中最紧要的关节,今略说之。...
什么叫福德
什么叫福德?按着《书经》有一篇叫〈洪范〉;洪范有九畴,其中讲福有五种: ...
女人的五障十恶
这女人身,是最麻烦的,有很多的麻烦──先有个客尘来,过几天又有个主尘来,...
净土宗要求你少造罪业
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终就很重要,是一种业力...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一定有原因的,没有一...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宁静,打坐、念佛、诵经...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个重点,一个是理观,一...
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位年轻人向清净苦述,由于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处处得罪人,事事不顺;...
内心的善法比外境的物质更重要
我们一个人做事,往往在一念之间,首先你要在你内心当中,产生一个很重要的观...
我们都会变老
朋友介绍我看《桃姐》,是一部残酷和温暖交织的电影。看完之后讨论,无关乎电...
受持五戒对净土学人的意义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是修圣道门的,从圣道门的角度,我们受...
诸经释忍辱
《六度摄论释》云:能灭尽忿怒怨仇,及善使自他安隐。故名为忍。 《优婆塞戒...
用感恩的心对待当下的生活
《菜根谭》有这样一段话: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
拜忏的方法
我们看拜忏的方法: 一、请圣明证。二、说己罪名。三、立定誓愿。四、读诵礼...
万物皆可为师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鲁即将去世,一弟子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师是谁...
检讨「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检讨自己的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我们平常不知不觉中,都在培养一些习惯,没注意...
驴肉是这样来的
在我上下班的路上,有一处驴肉馆。几乎每到傍晚,门口就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轿车...
学佛先克己慎独
慎独出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
与病苦的同修共勉
有句话:从古至今,一切故事,其实都是相遇,然后分离。人与人的相遇,是人生...
内心深处要厌离到彻骨彻髓
为什么净土法门讲信愿?这个愿就是厌离娑婆。这厌离娑婆不是在口头上说的,而...
百不管老媪
本文摘自《净土圣贤录续编》。百不管是不计较世间的俗事俗累,不管是放得下娑...
倾听生命的呐喊
一头牛的死亡 四五个穿长筒胶鞋的屠夫把一头牛拖进了屠宰场。他们将牛的脚用...
培养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为一名儿科中医师,每天接诊众多患儿,其中发病根源十之八九都是积食。 现...
另类的放生人
以前我去买小鱼小鸟,总是对卖主不屑一顾,有一种高傲的心态在作祟:你们这些...
二种行门,决定得生彼国
智者大师在《十疑论》中说:修行净土念佛法门的人,欲决定生西方者,应当建立...
印光大师临终助念的解读
临终念佛不可怕死,也不能求病好 况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
积阴德以转天心
原文: 人生世间,寿夭穷通,皆由宿因所致。而有大善大恶者,则亦有转祸为福...
修行人应如何看待所见境界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影,亦非怨家对头所现之...
因果复杂,肉眼凡夫不能明了
来示云,时当末法,彼邪见魔党,往往身泰体健。而正信之士,反致多病多恼。岂...
怕鬼及有怨业病该怎么办
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则蒙山,中则焰口,大则水陆,...
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是民国时期佛门的两颗巨星...
有六种情况,必须把这个罪忏掉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
印光大师对苏州佛教的贡献及影响
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中国汉传佛教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弱冠出...
极乐世界究竟有多远
问: 极乐世界究竟有多远? 济群法师答: 《六祖坛经》...
具足信愿的人会散乱念佛吗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
了解放逸的源头
现在人总想休息、放松,为什么呢?因为太累了,这其实是生命力不够的表现。 ...
起死回生的咒语
在波罗奈城有一个德行超群、精通法咒的咒文师,他是全波罗奈城名声最大的老师...
防护六根,断除淫欲
当年佛陀住世的时候,要求出家人防护六根,并示言若纵诸根名为放逸,若能摄护...
生活中的修行
一、 从国王的三个问题说起 俄国的托尔斯泰有一篇很有名的短篇小说,叫做《...
修净土法门要发起出离心
没有体悟到无我(大乘中观学派称之为空性)的人是极苦的。凡夫有苦,却没有苦...
居士怎样如法修行
一天我和一位居士的父亲闲聊。当谈到居士时,这位父亲气哼哼的说:自从他信了...
不孝的因果报应
彻悟大师有一句话:善谈心性者,必不离弃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
净土难乎?易乎?
寒暑假中,陆陆续续有居士来找我聊聊。除了接触他们生活中的烦恼,在修持上,...
放生念佛,病愈福至
我是二零零四年开始信佛的。在这之前的我是一个脾气不好,总与父母顶撞,且非...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
《佛说譬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行人被饿虎追逐至悬崖边上,脚下是...
佛教的心理调适
一、三宝为依怙 轮回三界中的我等众生,悉是烦恼具足的病人,病因甚众,略述...
罗睺罗的眼泪
佛陀说:「当知瞋心,甚于猛火。」人时常因为瞋怒而乱了行为,一发脾气就六亲...
别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
若我们自称佛子,听了佛法,却不守戒,你学佛,但却把它变作了一门学问,这是...
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在道...
吃肉杀生因果不虚
色身无常 世上没人愿意生病,人人都怕病,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但是现在各式...
佛,是有灵的
丰子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佛无灵》,曾载在1938年8月13日《抗战...
藕益大师含泪念佛
我看蕅益大师的传记,蕅益大师24岁出家,25岁开悟。他这个人善根很强、观...
一盘青菜的味道
如果你被问到: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吃到美味的食物了?你一定会回答:我每天都吃...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有一个老妪,儿子幼时出家,现在她很老了,连讨饭都走不动路。她获悉儿子当了...
印光大师开示养生之道
印祖推崇面食,对豆子、豆油也特别提倡。并提出,保养的办法并不是像世人尤其...
一念贪欲成猪身,一念瞋心变赤蛇
姑苏南濠街,有一人常作阴隶,每数日,辄往值班。邻有一人语曰:能带我至阴间...
说诚实言--佛教戒规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佛陀反复提到了诸佛说诚实言一语。如经文说:舍利弗,...
印光大师教「摄耳谛听」念佛
印光大师认为,世间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如能谛听自己念佛,日久而修得定,即...
节俭让孩子健康成长
这是一个真实的发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去逛...
积不善之家
上个月,有位沾了点远亲的老人找到我家中,请我们为他写个报告,申请政府补贴...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度化母亲学佛的历程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充满着智慧与善巧方便,最终目的都是要众生成就无上佛果。在...
诵经念佛妄想很多,是否都白念了
问: 诵经、念佛不能清净,时时妄想杂念,这样是否都白念...
至诚称念观音圣号化解冲突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云: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
不要购买有佛像标签的香烛
卖香这件事,最容易培福,也最容易造罪业。制造粗劣、不洁净的香,装璜标新立...
如何看待修其他宗看不起净土法门
问: 现在密宗很兴盛,许多修密宗的人看不起念佛法门,我...
中国现存的古代大佛【组图】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已近2000年时间,除了变成中国最大的宗教流派,也令历...
在家居士应注意的威仪
什么是居士? 答:是指虔诚信仰佛教,并且受了三归五戒的,优婆塞(男)优婆...
中医如何看「素食够不够营养」
中医更强调吸收能力 首先,传统中医的角度,基本上没有营养的概念。自古中国...
哪些供品不能吃
问: 斋跟素? 梦参老和尚答: 吃素就是不吃荤,不吃葱...
念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原理是什么
问: 阿弥陀佛!请问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原理...
佛教称谓的分类及其含义
中国人素重礼仪,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而佛教的称谓多属中印合璧,不仅特殊...
如何度化家人学佛
学佛的师兄弟们大概都想让家里人也学佛。我也不例外,好东西总愿意家人共享。...
【荐】
疾病与念佛
病乃人生八苦之一,人人必然遭遇之事。既属人之所遭,所遭均属业障,业有轻重...
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
冬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森林中有十几只刺猬冻得直发抖。为了取暖,它们...
牛头马面的来历与职责
民间常说的牛头和马面,一般都知道是地府中的两位官差,其实牛头马面来自佛教...
不准时的公鸡
从前,在波罗奈国的西北地区,有一位全国闻名的老师,门下有门徒五百余人,都...
佛教素食观对于改善生态的巨大价值
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 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出发,明确提出不得食众...
广钦老和尚指导如何内心用功磨好剃头刀
有一天,在建筑工程正忙,工程车、建筑工人都来准备做工的时候,老和尚知道我...
一念决定往生的信愿,才能感佛接引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
诵地藏经与念佛
你让我看看你的修学日记,我浏览了一下。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你对佛法的虔诚及修...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如今,不少入了佛门的人,颇费心机地四处奔走、劳身伤财,希望遇到某个道骨仙...
人争一口气
齐庄公的时候,有个勇士名叫宾卑聚。 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壮士,身材魁梧,...
四个不同时期的素食体验
说来我已经素食十年了。曾为了吃饭的问题头痛不已。我前后经历了四个时期。每...
茹素八年,收获的远不止健康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我和先生已经茹素八年了,这八年可以说是我们成长至...
忏云老和尚自述吃素经历
(一) 我最初受打倒孔家店、打倒迷信、打倒偶像的影响很深,所以即使大连佛...
小食物,大功效——素食的药用价值
糙米含有维生素B1和其它B族维生素,能治脚气病、减肥;断奶婴幼儿食糙米粉...
中西医的素食营养观
目前的社会,由于对素食营养知识的缺乏,造成一般人对素食者的营养问题怀有负...
烤鸡鸭背后的真相
学习传统文化一年多了,今年四月,偶然回家乡一趟,闻到满大街油炸食品的香味...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纪晓岚曾经被流放至新疆,所以他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下了许多关于新疆...
劝过年吃素说
大凡普通人家过年逢节,总要办些大鱼大肉吃。因为我国的古训平日不能常吃肉的...
莲池大师不食肉的论点解析
(一)人不宜食众生肉 (人者,仁也。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 【原...
丰子恺:素食以后
我素食至今已七年了,一向若无其事,也不想说什么话。这会大醒法师来信,要我...
外境没错,错在自心
外境永远没有错,错在自心。在我进入佛门不久,我的一位师父曾经多次斩钉截铁...
如何正确阅读佛经
一:保宁勇禅师示看经警策文 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三业。若三业无亏,则...
经书法宝迎请须知
一、迎请法宝须知 1.迎请法宝者,须生大恭敬心、感恩心,作难遭想,根据自...
凡有愿者,终必能满
净土法门,是以信愿行三资粮作为往生的条件。这三者是钩锁相连的关系,如鼎之...
受菩萨戒没有过午不食,是不是犯戒
问: 弟子受了菩萨戒,但上班后,没持过午不食,持斋日也...
放生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吗
很多人对放生有这样一个疑问:市场需求量是固定的,按照市场供求平衡理论,买...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问: 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具备...
念佛人的四类朋友
每个人,依过去世的种种因缘,总会认识一些朋友。念佛人,这个特别的群体,周...
劝念观音菩萨圣号
●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答:遇极危急之灾难...
有愿往生而念佛未切,能否往生
问: 净土法门实在稳当,但有愿往生而念佛未切,又没有修...
念佛人也吃肉,应如何解决
问: 请问有的人也念佛,可是他照样吃鸡鸭鱼肉,应怎样解...
略论观心工夫
假如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内容加以高度浓缩,把附加在佛教表面的外衣都剥落...
念佛与参禅
念佛可往生西方,参禅能明心见性,一般以为这两种法门互相牴牾、渺不相涉,参...
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师父说:你们知道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吗? 就是回家孝敬父母去。你要是发现...
金钱是手段不是目的
金钱这个东西,所具有的是工具性的价值,手段的价值,而不是目的性的价值。当...
浅议如何集中精神
现代人在生活中,时常感觉无法集中精神,以致工作学习都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念佛与持咒有何不同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法及密宗...
大悲水的加持与服用方法
(一) 大悲水的加持方法 加持大悲水,当发至诚恳切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妄...
为什么不讲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弥陀佛
问: 佛既然心作心是,为什么不直截了当讲念自佛,即念自...
为何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十万亿佛
问: 极乐世界的人何以只须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他方十万...
为什么十方世界难与极乐世界相媲美
问: 为什么说十方世界的庄严都无法与极乐世界的庄严相媲...
念佛人见思烦恼没断,能否往生
问: 我们念佛很用功,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忘掉,但...
念佛打妄想是什么原因
问: 我阿弥陀佛念到今天,还是打妄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念佛是专注而少好,还是快念好
问: 念佛的目标是专注而少好,还是快念好? 道安法师答...
浅谈天台宗与净土的关系
灵岩山办学宗旨的来由 教学天台,修归净土,这是我们灵岩山寺办学的宗旨。从...
苦难轮回不堪 心灵深处探求解脱
在人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观念要正确,能够如此,道路就...
不安分的牛儿
也许,有人会认为人生多烦!其实,这都是因为「想不通」人生的道理,才会带给...
好机会往往错失于一念间
人命在呼吸间,若没有好好把握时光,宝贵的时间就很容易稍纵即逝。 苦修悟真...
我们将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
问: 很高兴来到东林寺,感受不一样的丛林生活。其实很多...
遮止无意义的话语
有人想:我是生存在现代社会的现代人,难道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吗?难道我不能...
印光大师嘉言录--标应读典籍
● 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兼...
印光大师嘉言录--谕在家善信
甲、示伦常大教 ● 尽性学佛,方能尽伦学孔。尽伦学孔,...
印光大师嘉言录--释普通疑惑
● 以下论理事: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
印光大师嘉言录--分禅净界限
●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
印光大师嘉言录--告注重因果
甲、论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
印光大师嘉言录--勉居心诚敬
●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
印光大师嘉言录--论生死事大
甲、警人命无常 ●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
印光大师嘉言录--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
印光大师嘉言录--劝信愿真切
甲、示真信切愿 ●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
印光大师嘉言录--赞净土超胜
●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
念佛的现世感应
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胜其远,然佛之慧性,含虚空世界,故无所...
佛示现涅槃,只为救度一切众生
昔日佛陀开示:诸佛为度众生故,方便示现涅槃,实而不灭度,常住此说法。为使...
谁偷了佛祖的念珠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
比比谁更有「道」
井陉县信外道门的很多,我讲经的时候,他们的大老师,和弟子们都天天去听。有...
天人的寿命
佛教中的天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神仙、天仙,他们是长生不死的吗?如果不是,寿...
「索命」的甲鱼
我只有一个堂哥,比我大不了多少,由于他父母死得早,迫于生计,从小自立。在...
学习《十善业道经》有五方面的意义
十善业道就好比大地一样,能够出生一切,没有大地能有树木花草吗?同样,没有...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菩提,是觉、佛果的意思,即无上正等正觉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谓。心是能发...
普劝修持净土法门
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云:涂之人可以为禹。常不轻菩萨云:我不敢轻于...
千万不要在家里杀生
非要吃肉,不要在家里杀,买现成的。你在家里,总希望家里吉祥,如果天天在家...
善事都是为自己做,不须别人赞叹
因为个人的时节因缘,零星地参加过几次佛教组织的慈善活动,深感师父们乃至身...
佛教徒应以怎样的心态对待钱财
问: 请开示:作为佛教徒、学佛者,应该有怎样的心态对待...
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大势至菩萨的力量很大的,他只要坐下来整个七宝地面都会动摇。你看《观经》讲...
自杀真的能「一了百了」吗
自杀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幸!走到了这个地步,是相当可悲的,所以对于有这类倾向...
打佛七的由来及利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
理解劫运的概念
劫是梵文劫波的简略。劫波,翻译成中文叫时分,是一种时间的概念。这种时间的...
求生净土的灵芝元照律师
靠持戒很难解决生死问题的,这个时代靠戒律很难断见思惑。宋代有一位,是一个...
业障障碍我们修净土法门
一件很难理解的事:修净土一法有这么大的利益,但是很多人却不去修。这到底是...
临产可念观音圣号
印光大师这种菩萨的心肠。作为一个比丘,有些事情没有必要他去谈论,谈论了可...
众生轮回的习惯与体制化
也许你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一上来就跟你们介绍木鱼和佛号。可能你们对此并...
念佛人的为人处世
一个念佛人,在他的心念和行为上,最要紧的是敦伦尽分。敦,是行持,伦,是五...
跟众生结净土缘
佛在世的时候有这么一桩事情,有一个国家的众生很难教化,像富楼那、舍利弗这...
念佛法门的宗旨是信愿行
念佛法门的宗旨是信愿行三法。信是什么呢?信,从事相上来说,就是信我们所处...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制定的?而且大小乘经典...
不同净宗祖师的教义和历史地位
一、净宗十三祖的形成 卓智立居士请教印光大师:历代祖师,如莲宗诸祖等,身...
两家人的兴衰
前几天听一位同事讲了他姑姑的故事。 姑姑在昆明做生意,在老家公路边买了一...
正确的助念心态
凡人即将死亡,乃生命中最为微弱时刻,许多临终者面对死亡不知所措,此时助其...
净业行人的遗嘱样本
XXX、XXX、XXX,我的亲人们、孩子们: 今天我趁...
如何在临命终时落实信愿心
念佛就能往生吗? 清朝续法法师曾著文论述念佛人的一百种果报:若以念佛一门...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了。这十分钟里,我会想...
审视自己的个性
从小被认为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这个词听上去并不像批评,我...
「成功学」背后的社会焦虑
一、问世间成功为何物 几年前,我以记者身份,去中国最贫困的西海固地区采访...
要想彩票中奖应念哪尊佛号
问: 请教您,彩票中五百万以上大奖,念哪尊佛或菩萨名号...
为父亲担心,该咋办
问: 顶礼法师。我心里很痛苦,小时父母离异,我被判给了...
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
问: 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通读大藏经...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我家附近的十字路口,是这条街的商业中心。路口对面的几栋楼,原来全是一个老...
烦恼如屋笼罩众生
烦恼如屋笼罩众生 假如我去问一百个人,你有没有烦恼?我相信,这一百个答案...
略谈禅的理论与实践
一、禅定在佛教中的地位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要成佛就离不开禅定的实践。...
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
末学学佛已有几年,先是学禅宗,近来才开始修净土。 末学所在的地方,一南一...
如何为去世的亲人祈福超拔——《地藏经》的启示
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罪业深重的时代,正是应了《地藏经》中末法众生无...
念佛人的悟处
净土法门的困惑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就有许多疑点困扰着学佛行人,...
学会对自己说「够」
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说:赐你们到国库里去搬绢,能搬多少...
不为外界所干扰的沉静
很少有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沉静,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她却...
尘埃里开出鲜花
低到尘埃里,并且在那里开出花来。这是张爱玲说的话,很受...
净化我们的语言,减少口舌是非
俗话说:祸从口出。说话不得体,常常会伤人又伤己,引起很...
不说最后一句话
有位高傲的富婆,在一家非常昂贵的餐厅里,一直抱怨这样不...
哥哥搜狐当老总,弟弟出家当和尚
哥哥张朝阳在美国读到博士,创建搜狐,在名利成功中迷失了,得了严重的抑郁症...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儿要画画,问我画什么。其时正在看书的我抬头看见...
楞严经导读
凡大部头的佛经,若欲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必先要选择一份...
怎样保护学佛人的信心
佛教讲信解行证,如果没有信,其他的全部谈不上,解行都是...
从小我到无我
一、禅是什么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禅不即是知识,知识并不...
但愿自己平等待人,不求他人平等待己
佛教讲究平等心,要求我们要以平等心待人。但是,我们不应...
对坏习惯不能沽息
有一男的,立志要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人做妻子,他找呀找,...
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佛教反对执着,但佛教赞赏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学佛也一样...
不相信机遇,哪来的机遇
不少人,你提醒他说什么什么事不能这样,否则,有不良后果...
要谦虚、勿骄傲
在佛教中,有佛、有菩萨、有罗汉、有天人。 我们人,在这...
外在体现内在
虽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还是经常体现内在。为此,我们接...
被心中的锁锁住了
中国古语说:苍蝇不钉没有缝的蛋。也就是说,蛋是自己坏了...
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上
不少人,对没有亲眼看见的事物,常常给予否认。你说:世上...
要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中国古诗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
古人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今社会,虽不说物欲横流,...
要看淡权位
权位,只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塔,海浪一来,就垮了,连沙也找...
要为儿女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佛陀,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今天,...
不应以职业论贵贱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这平等指: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2....
报恩不在于物质,而在于那份心
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难报经》,缕述了父母犹其是母亲对...
上一页
第66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昌臻法师
佛教图片漫画
印光大师
体光老和尚
临终关怀
施食
维摩诘
华严经
太虚大师
阿弥陀佛
吉祥
本源法师
佛七
圣严法师
蕅益大师
超度
禅修法门
业力
梦参老和尚
佛弟子文库 http://fodizi.net/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