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其他法师文章(第6页)  【随机推荐】

药师法门的意义及修持仪轨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修学药师法门 我曾给我的《药师经》讲座起了一个题目,叫...

【推荐】如何增强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净土法门,唯信能入。信根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珍贵的。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

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必一门深入,念佛为正行...

这个寿命不值得我们去贪恋

众生浊,三缘和合(父缘、母缘、自己的业缘)为体,色心陋劣为相。大家都是因...

【推荐】投足震动魔宫殿的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音译摩诃那钵,又名得大势、大精进、无边光菩萨,为西方极乐世界阿...

承事善知识应发的二十一种心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 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 应发如...

这个生死的怨贼你认识到吗

要想成佛,一切求心都得歇下来,自然相应,求是苦追求,越追求越苦。 心在不...

观身罪重故,不敢不生净土

经典云:犯一个突吉罗小罪,如四天王的寿命五百岁的时间堕地狱中。 突吉罗的...

【推荐】学道须具足五种正信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个喜怒哀乐底主人翁,觌体与三世诸佛不欠一毫发。 第二...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普贤者,梵云邲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昔为转轮王时,名无诤念...

居士恭敬护持三宝,定获无上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将军武功高强可平定贼寇之乱,宰相...

奉献的方式有很多,不是只拿钱

现在的人一提奉献就怕。1993年我曾经遇见过。那时出去做佛事回来,要去另...

想出离六道生死,先要把这三法修好

我们要想出离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戒法、十善法修好,不能...

念佛有何窍门

弟子:闭关时,在吃的方面是否要越吃越少呢? 老和尚说:不是的,要顺其自然...

令心明记不忘为性

二别境五者:言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谓数忆持曾所受...

人生的自在,就在于去留自便

历史上的中国禅者,僧,我特钦佩慧能;俗,则是傅翕。这傅大士,有一偈,未出...

弘一大师开示写字的方法

一、 这一次所要讲的,是这里几位学生的意思要我来讲关于写字的方法。 我想...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离你而去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渐渐离你而去。你能看见全身各部分都在悄悄地衰退吗...

如何对治自己的情执贪欲

问: 请问如何对治自己对于情执的贪欲? 答: 情欲是缘起法:有其产生之因...

算命说流年不利该怎么办

有一个居士写信给我,就是今年是庚辰年,这个辰和戌是冲突的,申酉戌亥这个戌...

如何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问: 请问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答: 从空性的角度来讲...

容易发怒,乃福气浅薄之人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他们。当我们确知对方是...

临终助念家属须知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延年,世寿已尽,即得往...

正因为向外贪求,才把本来佛遗失掉

我们众生向外贪著、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造生死业。所...

参禅之四易四难

《佛印了元禅师痛谕文》,其略曰:一念静心,终成正觉;蛙步不休,跛鼈千里。...

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在东边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在西边?这样的问题回答起来没什么意思。如果阿...

大势至菩萨与念佛法门

大势至,梵语摩诃那钵,此云大势至。《思益经》言:我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

莲宗助念的殊胜利益

莲宗助念利益之殊胜,非世俗送终陋习所能比。对有缘的临终者进行临终关怀,念...

阿弥陀佛是在自心之内,还是在自心之外

问: 《阿弥陀经》有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

人们为什么会惧怕死亡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愿望。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

真正的布施,要达到无私奉献

真正的布施是无私的奉献,你如果没有达到这个,你也是布施,但你这个布施的等...

弘一大师劝念佛

在弘一法师诸多开示、论述中,提及净土法门的很多,无论是劝发愿往生净土还是...

当心碰到外尘时,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

当你发现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时你会想要出离,心会变得无动于衷并会寻求出离之...

念念贪嗔痴,还有功德和护法神吗

问: 阿弥陀佛。弟子最近看了悟达国师的故事,有个疑问。都说我们普通修行人...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

原文: 杀生一事,过患至为深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造重业,纵杀...

《古杭云栖莲池大师塔铭》略释

一、发出离心,断爱出家 居常太息曰:人命过隙耳,浮生几何。吾三十不售,定...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圆寂纪念日

农历七月初二是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的圆寂日。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

什么是加持,加持是如何发生效用的

问: 什么是加持?什么是气场?加持是怎么发生效用的?在家人可以为他人加持...

堕落到畜牲道,都在偿还宿债

我们修学佛法这个心不能间断,不要朝三暮四,放逸懈怠,不能修一切善法就叫放...

不要向鬼神外仙请教

因为我们本师已经入涅槃了,把三藏十二部教典留在世间,作为我们修学佛法,乃...

莲池大师《三难净土》略解

第一难:娑婆未变净土难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方县人也。姓马氏。本邑罗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摄取十方一切众生,凡具...

六种会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

佛陀告诉善生,有六种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第一是沉迷于饮酒;第二是赌博;第...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

愿诸人以净业而为急务

莲池大师(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是明末中兴念佛法门的巨匠,因一生化业非凡,...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们积极地去面对它。 苦...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一) 放下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告诉我们二个字:放下...

人生即便借宿,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多借宿人家。僧侣,更...

《六祖坛经》慧能诗偈集

第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二首 说通...

云何说诸法如幻

问: 既唯一真心,教中云何复说诸法如幻? 答: 了境是心,万法奚有?以依...

沩山禅师警策文

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虽乃四大扶持,常相违背...

学佛的人,最怕的是「放不下」

学佛第一个观念,就是 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 。看众生的过错,永远污染自己...

【推荐】称名供养礼拜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

地藏菩萨常以不可思议禅定之力度化无量世界众生,满愿消灾,在《大乘大集地藏...

胜鬘夫人的十大弘誓

胜鬘夫人是佛教的模范优婆夷,也是一位典范信女。她是波斯匿王和末利王后唯一...

志公禅师:十二时辰颂

志公禅师即宝志禅师(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齐、梁时僧,又称宝志、...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

学会赞美,尊重他人 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记载了常不轻菩萨的故...

三洲感应难思,汝有真修我护法

三洲感应难思 汝有真修我护法 一杵威神可畏 人无邪念自降魔 护法韦驮尊天...

烦恼没那么可怕,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对待

如果为众生难度而烦恼,把烦恼归结在众生身上,那烦恼就是外在的,我又何故烦...

自杀的人一定是愚痴糊涂人

自杀的人一定是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是无明的人,是愚痴的人,是糊涂的人...

真参禅人,二六时中俱用持久之心

参禅人,工夫能做到不打失、不走作、不间断,三能办到,许是工夫持久。何以故...

怎样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问: 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呢? 慧...

饭要自己吃才能饱,道要自己修才能成

最近听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居士半夜家里突然有人敲门,进来几个人说自己有...

人生是自己的,不用活给别人看

有些人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家庭和谐,却总是满心烦恼,满面愁容。问他们为什...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父亲

问: 为什么我爸爸总是夜不归宿,谎话连篇?这到底是什么恶缘? 我是201...

翠岩禅师《警僧铭》对僧人的告诫

翠岩可真禅师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经参访过慈明禅师,因到金銮结夏安居...

药师佛十二大愿变相图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被称作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主,全名为...

功名富贵如何能求得呢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

暂执圣号已胜百年之福,一发大心已越历劫善根

佛在《阿弥陀经》中讲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也就是,少善根不...

没有一番静气,人生就过得很忐忑

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 就跟我们吃素一样,别人看你们吃素有什...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种,行足还加愿力坚。 路乏...

福报大的人,做事情就比较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跟福报大的人一起出行会异常顺利。 比如某...

分手后仍放不下他,该怎么办

问: 我和对象分手才二十天,这几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下,天天想联系他,总...

天人福报极大,为什么不能修行

问: 天人福报极大,为什么不能修行? 答: 天又分色界天和欲界天。欲界天...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我们自...

找回曾经的幸福感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时候,一毛钱一包的辣丝儿,一分钱一根的粘牙糖,我们吃的...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切愿,持佛名...

没有吃素可以念咒吗

问: 我没有吃净口素,但念咒的时候,念净口业真言可以吗? 成刚法师答: ...

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如来苦口婆心劝导众生,劝谏我们老实念佛,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别再想这个...

因最初多闻之力而成就菩提

问: 祖佛大意,贵在心行;采义徇文,只益戏论。所以文殊诃阿难云:将闻持佛...

何以念佛即得成佛

或问: 念佛本极易之事,而成佛为甚难之事。佛道长远,经中所云,必经三大阿...

想消除业障,最好拜佛菩萨

在《地藏经》中,世尊对普广曾说,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

诵持《准提咒》的殊胜功德与利益

准提咒之殊胜,有三种,不同余咒。 (1)准提咒,总含一切诸真言故,一切真...

我今念佛,必得见佛

现前一念心性,本与佛同体。佛已久悟,而我犹迷。佛虽已悟,亦无所增;我虽犹...

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这句话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怎么说很重要呢?...

九种素饺子的做法

素饺子很好吃,但做素饺子有些诀窍。做素饺子一般需要注意在饺子馅上做好工夫...

如何改掉不孝顶撞父母的恶习

问: 请问师父:如何才能打开心量,改掉不孝顺、顶撞父母的恶习?我的心真的...

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

佛法教导我们: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就是避免我们到临命终时手忙脚乱...

心能与佛合,则娑婆转为极乐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

有所求都是痛苦的开始

有所求即遭受苦,没有想要求时就快乐。 菩提达摩在论中说:世人长迷,处处贪...

有这样的信心,才算得上深信净土

原文: 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阿弥陀佛的光明为何独摄念佛人

原文: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

【推荐】全国各地临终助念团联系方式

全国各地临终助念团联系方式...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因为说话遭到过别人的白眼或赞叹的体验。...

念阿弥陀佛求生到极乐世界的法门,真的是太简便了

烦恼浊有五种: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也舍不得,那...

蕅益大师:参究念佛论

原夫本觉妙明,真如法界,智理无能所之分,依正绝自他之量。只因迷妄,遍计横...

彻悟大师「十信」解读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众生对于至极圆顿、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的净土法门,生信尤...

不要执著咒语的发音

关于咒的发音,无论你念得多么准,都是汉字发音,都不是梵文的元音发音,所以...

念佛即是涅槃门

《心经》里就是讲涅槃三世诸佛的。怎么叫涅槃?涅槃就是证到果位了,就是到四...

修虽有三,成功则一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故称性所起缘,了、...

这样念佛才能得到真实利益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入道,念阿弥陀佛当然可以往生西方,可以了生死!不必...

楞严咒护身符,可以随时都佩戴吗

佛教的咒语确实是有加持力的,楞严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课都需要诵持的内容,法力...

佛经中开示不邪淫的功德

1.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

守培法师:念佛四十八韵

一 念佛最高古,能离生死苦; 托生宝莲华,安居极乐土。 释迦亲口宣,远公...

一切不离自性,自己的心就是真佛

禅堂里是讲心地法门,没有什么好讲的,扯来扯去是消磨时光,悟道就在一刹那,...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八个字很重要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

不后悔过去,不担心未来

人们通常认为在水上或稀薄的空气里行走是个奇迹。但我认为真正的奇迹并不是在...

《瑜伽焰口》十二召请文

焰口是佛教传统的佛事仪式之一。瑜伽为印度语,意为相应,即手结密印,口诵真...

看护病者,八福中第一福田

人在患病时往往力不从心、身心苦痛,特别需要关怀照料。而照看病人是非常不容...

在娑婆世界中,任何事情都不要贪恋

老和尚在客堂对大众开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悭贪,我们粗衣淡饭,就是...

清明时节读诵《地藏经》,以佛法利益亡人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讲,从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直到弥勒佛成佛...

有十种行持,可远离魔业的障碍和困扰

《八十华严》中说: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也就是说大菩萨有十种行持,可...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则仍不能将佛性发挥出来。 佛之教法约有二: 甲、...

受持十善业,能得哪些功德利益

离杀生,得成就十离恼法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

看开生死,没你想得那么难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来时欢喜去时悲,合眼朦胧又是谁?(清顺治...

诸法无自性,一切皆无永恒

当今社会,人们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头行色匆匆,而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

不吃药光念经,病就能好吗

时不时听病友说:医生,我这个病就是靠念经才慢慢好起来的。或许有医生会毫不...

禅定者调和出入息的方法

智者大师原文: 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进...

不往生到极乐世界,只有祸害没有利益

佛陀又叫舍利弗尊者说道,我看到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

越急于求成,越难以成功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说身心浮动的人好比滚动的石头,滚动的石头无法长出苔...

修净土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问: 修净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答: 《楞严咒》在丛...

凡夫众生都有这五大难处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

临终时老实念佛,必能往生极乐世界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念佛的人真能够念到一心不乱,...

【推荐】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

发菩提心是佛教常用术语,全称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上菩提心、无...

《楞严经》中的十种仙道

佛说:又有一处从人本位,不依自性正觉而修习定慧的正三昧,却怀有妄念而别修...

到极乐世界能得寿命无量,修行永不退转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佛陀又向舍利弗尊者说道,在...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对亲友不能太执著 亲朋好友是因为各种因缘的积聚,在即生中成为亲友的,因缘...

念一遍佛,西方极乐就在心上过一遍

念佛就是请佛住世,此引慈舟老法师开示:佛本无生灭,随众生心生而生,随众生...

面对生死,舍身就能欢喜解脱吗

最近,一段关于安乐死的家庭录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没有哀伤,更像是个小小的...

把功德回向给众生,我吃亏了吗

众生和诸佛,谁更重要? 有一次,寺院里要举行大的法会。从各地而来的法师与...

三种供养佛菩萨的方式

在《地藏十轮经》上,佛说能恭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就能获得一切所求,比如...

【推荐】为什么很多念佛人害怕临终没有正念

问: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阿弥陀经的另一个版本)里讲到,在临终时阿弥陀佛和...

寿昌无明禅师:皮囊歌

臭皮囊,不久长,人生切莫逞豪强。 为王为宰为民卒,一旦无常梦一场。 勘破...

历代戒杀放生诗

唐 佛印禅师 贪他一脔脔还他,古今留言终不伪。 戒杀念佛兼放生,决到西方...

地藏菩萨悲愿特重,功德不可思议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特重,所以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

《大悲咒》拔除一切众生的苦难

和许多人一样,我每天都要诵《大悲咒》,遇到不顺心的事,会诵《大悲咒》祈求...

十方丛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我国的四大名山、四大丛林、四大禅...

见人有难,难道不应该伸出援手吗

什么是善的难易呢?古代大儒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须从难除的地方克除。这个先...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

皈依时可以请人代替吗

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和具足戒三皈这五种。 刚开始...

这五种习气,你是不是样样都有?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就这样也要、那样也要,贪不到就发脾气了。 第二种是...

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

知归子问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一念差错,便堕轮回。...

佛经中关于「人身难得」的譬喻

在短暂的人生中,有的执著于事业、有的执著于爱情、有的执著于财物、有的醉生...

世间有许多苦恼,佛菩萨为何不蒙垂救

问:大士寻声救苦,是救于果者也,何以世间仍有许多苦恼,不蒙垂救耶? 答:...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仪式

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

晚上自己睡觉害怕怎么办

问: 师父,晚上自己睡觉害怕怎么办?念什么经,或者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恐惧...

大小便时应观想身体毫无可恋

厕室铭:大小便时,毋忘正念。九孔常流,此身可厌。何当弃舍?莲胎转变。念念...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还是假

以前有几个儒生,去拜见中峰禅师 ,提出一个问题说:佛教有善恶报应,如影随...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

世间的聚合与离散,皆应坦然面对

因缘的聚合与离散,我们要接受无常变化的自然法则。 这种因缘的组合很正常,...

修净业者应当具有这十种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无常。...

【推荐】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有什么渊源和道理

如今,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在中国民间十分盛行。 在寺院里,也会随顺众生的...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菩萨。就连放生回来嘴...

何为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一者礼敬诸佛 礼者、身礼拜。敬者、语意恭敬。诸者、不定之词。或礼过去佛、...

闲居之地是非多,如何才能不畏人间舆论

闲居之地, 指视昭然, 吾虽掩之甚密, 文之甚巧, 而肺肝早露, 终难自...

今闻地狱心惊毛竖,发露忏悔愿罪消灭

敬白道场说众等,今为施主某甲及诸众生,归命十方诸佛,龙宫法藏,舍利真形,...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仍可悔改

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

在道场里要懂礼仪守规矩

在道场里要尊重三宝,要懂礼仪,要守规矩。站有个站的样子,不能歪,不能斜,...

一切障不离心,了心的一法

根机利一点的人,用功起来,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证,当体本真,无欠无余,清净...

弘一大师:净宗问辨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宋代而后,迄于清初,禅...

傅大士:劝君常修十法

劝君一:专心常念波罗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浊三涂自然出。 劝君二:夫人出...

【推荐】何为般若智与波罗蜜

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

对待子女,宽严把握要有度

我们对待子女,宽严把握要有度。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不同的社会大环境下,...

弥勒净土的庄严和往生弥勒净土的方法

最近有人留言说,因为玄奘大师和虚云老和尚等大德都发愿往生弥勒净土,所以他...

早晚功课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

学佛从来都看不见自己的过失,怎么去改过呢?不改过怎么进步呢?既然无过可改...

从心底至诚恳切念佛,才能感佛相应

我们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们要发长远心、精进心,要吃得苦中苦,方能...

落空还不如先执着有

有人问我,佛来佛斩是初学者,还是有禅修经验的人才能去做去修的?佛来佛斩、...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弥勒下生也不中用

念佛,三岁孩童也能也会;若论究竟有没有功夫,就大有问题了。 若照顾不到法...

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孔夫子生在春秋时代,这个时候是周朝,周朝到了后期,王室衰弱,名家诸侯对周...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很多人看了游本昌老先生主演的《济公游记》这部电视剧,被济公的扶危济贫、为...

人格不成,佛格怎么能成呢

能为世间贤人善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只有按照佛陀开示的诸恶莫作,众善奉...

修布施就要这样子来修

佛教不但在理论上博大精深,而且具体表现在实践上,是学修结合、解行并重的。...

受到了伤害遭受痛苦,也是有大利益的

当受到伤害,遭受痛苦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天塌了,地陷了。这都是错误的!其实...

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永明延寿禅师,大师在《万善同归集》里面总结了念佛的十...

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兹据净土三经及祖师之释,略明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一、住立空中的佛。《...

有大企图心,也要做好眼前的事

在中国佛学院,常对学生讲起古人的一句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很重...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点:无断,无虑,无住。...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

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妄念有粗有细,粗妄和细妄有什么不...

受持八关斋戒,栽培出世的善根

接着介绍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为什么在家众受五戒之后,还要受持八关斋戒呢?...

教你从四点看清一个人

在利益面前时的抉择 利益面前,很多人都会扯下伪装。这个时候,通常是识人、...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脱

引言 天在人们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是美好、自在、富足、远离苦难的代名...

饿鬼--奔突在饥渴与恐惧中的魅影

世人无论见不见鬼,都常说见鬼;无论怕不怕鬼,都乐于看到鬼之传奇的上演。在...

度众生现出家相最好

文中说到【以声闻居首者。其故何也。一因声闻。割爱辞亲。出家修道。剃发染衣...

要有大学文凭才能学佛出家吗

曾看过一些帖子,上面是汇集了各种高学历高文凭的出家人。对于那些选择学佛或...

佛教如何看待命理之学

佛教并不主张算命,更不主张以算命谋生(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

堕落到畜生道的业因

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法界中,生活着无量无边的生命,而...

受一次八关斋戒,就超过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吗

问: 《无量寿经》里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如来的身光,每一道都有大功德

有人问道:师父,要怎样才能见到佛身呢?想要见到佛身,难度系数还真是9.9...

普庵祖师戒杀文

堪叹诸人不较量,却将造罪当烧香。 处处神坛社庙,尽是作业之场。 个个烧鹅...

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

人生八苦是众生轮回六道所受的八种苦果,也是四谛中苦谛的主要内容。 生苦:...

善导大师念佛偈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笼月; 妄想随时出生...

施食能为我们带来五种功德

因为因果,生活中不论我们让其他的生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最后都会在我们...

如何忏悔才能让罪业清净

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也都犯过错。我们自身缺点很多,习气早已难以割舍。往...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活

据说,在这世界上,每天有36.5万人诞生,有15.5万人停止呼吸。 远离...

用智慧去观照,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色、受、想、行、识。 (一)色蕴: 凡一切物质,都是色蕴所摄,一切...

【推荐】净土祖师们提倡的念佛方法

十念法: 唐善导大师说十念法是念够十句的佛号。北魏昙鸾大师强调了心无杂念...

佛像供久了有灰尘该怎么办

第一、准备干净盆,专为浴佛用。 第二、净手将佛像移至宽敞处。 第三、准备...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忧道业勿忧贫

少年顷刻老还衰,须信无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千万劫受轮回, 不存...

守三关与破三关

在有限的人生旅程,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鲜活、更富内涵、更具生命的价值与意义?...